第一篇:初中生物小组探究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互动教学的探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初步成效
(一)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以一种讲授或演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课堂结束也就意味着教学结束,为了跟上教学进度,学生往往并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只是一味被动地跟随教师行动,毫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所以,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结合本校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改教学的实践中,曾经历了这样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突然飘来一阵让人很不好受的气味,同学们纷纷捂着鼻子,班上一个同学感叹道:“如果锌品厂不在我们附近就好了。”这原本是学生的一句无意中感慨的话语,教师觉得这是学生很有亲身体验的感受,这方面的知识必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有利的因素,于是布置学生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后来大家发现了一则锌品厂将要整体搬迁的新闻报道。在给学生看过报道后他们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要搬迁锌品厂?”“锌品厂是生产什么的,为什么好好的在市里不行,要搬到县里去?”“那股难闻的气味是不是就是搬迁的原因?”等等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使问题来源于生活,更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原动力——动机,问题的提出来自于他们的心声,可以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所以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想尽办法,调查、访问、收集和处理信息、实验探究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氛围,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尽情表现自己、肯定自己,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赏,所以无形中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学会积极吸收别人的经验,在相互碰撞中,知识与经验得以进一步生成,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得出的结论就比较深刻,知识的掌握也比较
牢固。
2、在课堂上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景的创设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好的场景可以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如老师在上到《生态系统》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好的理解生态平衡,设置了这样一个小游戏:一张网,人坐在网中央,其余十一人分别扮演阳光、空气、水分、真菌、草、老鼠、蛇、兔子、狐狸、老鹰,齐心
协力把人抬起。
游戏规则:
仔细的倾听老师讲诉的故事,老师起个头,剩下的后续请同学们进行接龙。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根据大家的描述,如果大量死亡或是减少就放下手中的绳
子。
情景描述:
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在这里建起了工厂,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导致水体被
污染,草大面积枯死再也长不出草来……
当到了扮演人的同学快要从网上掉下来时,采访他的感受。
学生:我当时非常的害怕,害怕我回掉下来。
教师:为什么你回掉下来呢?
学生:因为那些动植物相继死亡以后,最后失去生命的就回是我自己。
教师:其他同学有怎样的感受?
C: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各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就产
生变化,就回引起环境的改变。
D:我们要保护好周围的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处理好费旧电池,否则就会象今天的例子一样,使动植物大量死亡,最后自己也死掉。……
最后,共同得出结论: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打破生态平衡,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最终会威胁到将会是人类自己!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
出现。
1、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教师十分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如老师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生物》一文中写到: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去发问。在上《探究蚂蚁的行为》一节时,我没有拘泥课本教材,在课前开放地让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想了解的而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可具体去操作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问题:蚂蚁怎样找食物?能看到较远的食物吗?蚂蚁怎样搬食物?蚂蚁的寿命有多长?蚂蚁怎样分食物?蚂蚁为什么下雨要搬家?蚂蚁怎样繁殖?蚂蚁怎样防御?蚂蚁怎样睡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接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生们利
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各种蚂蚁的行为。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出现在校园的操场边、墙角边、草地上……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切都那么真实具体而又鲜活生动。孩子们观察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场景,而不是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有了以上的铺垫,自然的,孩子们就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一个实验小组在研究蚂蚁的行走方式的时候,一开始想直接观察,发现观察有困难,后来想到了用透明的玻璃板从下面拿放大镜观察的办法。另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这一问题时,刚开始没有考虑到设置等距离的环节,后来在其他组同学的提醒下才注意到这一关键细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曲折、艰难、充满创造火花的实验探究过程,你说孩子们能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
2、采取适时的、多元化的鼓励和评价,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课题组的老师曾对《让考试也快乐》一文开展讨论:认为新形势下考试如何变革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像老师所做的尝试,(过三关。第一关,由老师命题,占总分的40%,包括一些基础性的、课标要求掌握的学科知识。全班每人都必须参加,闭卷考试;第二关,由各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命题;第三关,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考试的方式,也占30%)学生喜欢,效果也不错,但耗时过长、老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生物教师一般承担的教学班比较多,如何解决效率和效果之间的矛盾?其次,期末市里进行统测,如何在传统教学考试的模式和此类新型考试模式找到切合点,使二者的优点能有机结合?而且这样的考试是不是受到学科的局限,只能在生物学科进行?它对其他学科有无借鉴意义?总之,大家觉得在如何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激励功能上还有很多可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尽管有不足,但这样的尝试还是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有很大收获,至少它让我们意识到改进评价的方式,会充分发挥孩子们内在的潜能,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让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乐趣,让考试不是
压力,而是动力,引导学生真正好学、乐学。
3、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获得探究的机会。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本节内容的资料,在上课前展示或者课中展示,或者是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引导来自学课文,都能达到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如在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花的结构”时,有一些结构如果学生没有注意解剖的方法是不能观察到的,这时,教师就设置一个“比一比”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结构最完善、表示得最清晰。这样,既给了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又引导学生意识到本次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会学”,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到的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自己的东
西,主动求得发展。
(三)学生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1、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通过研究,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语言表达,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和谐的发展。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相异的观点,基本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自圆其说的解释,有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如在《家居环境与健康》一课,教师在“给家居环境打分”的活动中不限制测评项目,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调整测评项目,留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补充了“换洗的衣物是否及时清洗”、“家里有无蟑螂、老鼠出没”、“蚊烟香”、“宠物的卫生情况”等多种影响健康的家居环
境因素。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我们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班级汇总的一般步骤,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为完成某一任务,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有所提升。
3、学习方式有了初步改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实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改观,在授课前进行信息收集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大大扩展,能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如在《家居环境与健康》一课,学生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家居环境的图片、拍摄自己家居环境的实景照片、以及查阅家居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充分反映学生主动地获
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就像一位学生在学习体会中深切的写到:“通过学习生物,我对动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渐渐喜欢一些小动物,并且寻找一些独特的植物作为标本,……,而且还能学会一些观察、实验、探究生命现象的方法,学会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学会寻找问题答案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我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能力将使我们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新的科学问题,更有效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更全面地提高科学素养,使我们能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他们学会了制作酸奶,历经失败却不气馁、不放弃;也能够通过制作生态瓶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自
己所在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献计献策……
二、问题与思考:
1、实施过程的推进较为困难。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原来水平和能力不同,语言表达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较弱,再加上生物学新教材本身的知识内容增加,而课时未变,因而课堂进度受到严重阻碍。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过
程中,整理归纳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预先发给学生供学生利用其他时间做准备,以确保课堂进度。
2、如何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并进行挖掘、创造,开发研究性课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这些
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很到的冲击与改变,在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我们意识到:课堂不再是唯一的交流平台,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教育,我们希望尽可能的利用课内、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引领学生去质疑,去观察,去探究,去思考…这无疑是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更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情感体验。为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下础。
第二篇: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
《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组
湖南省十一五教研课题《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自2006年10月立项以后,我们安乡县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研成员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课题研究进展十分顺利,已初见成效。在教学应用中,凸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尽早结题竣工,现对课题研究作阶段性总结。
一、教研者的基本现状
1、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全体教研组成员都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份光荣的任务,把它当成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惧困难,不辞辛劳,热情始终饱满,行为始终专一,把课题理念,精神落实到备、教、改、辅等教学环节中,并且认真总结,积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研论文,为课题研究总体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的锤炼,每个教研成员基本实现由教学型教师到教研型的转变,有1名教师现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小高职称。
3、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课题启动时,每个教研成员都承担了各自的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交流经验,借鉴好的方法,遇到难题集体讨论,想办法加以解决,团队优势明显。
二、教研进展情况(一)课题公布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启动时,首先向全校师生公布这一信息,让全体师生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二)审定教研组成员
结合本课题师资状况,反复研究,选定了15名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实施主要研究工作。其成员具备较高的基本素养,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敬业精神强,为教研成员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明确责任
本课题研究组组长为胡凯校长,负责教研的领导组织、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校成员也分配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子课题,明确其任务和目标,规定了任务完成的期限,实行了奖励措施。
(四)研究过程
我们在启动课题研究时,决定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了主攻目标以及实施方法和措施,现基本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
第一阶段:
1、学习课题文件,把握课题理念、精神,课题组长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2、落实课题精神的具体方法、形式的确定,以及怎样在备、教、改、辅中实行。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的确定、分工。第二阶段:
1、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第三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中师与生的关系的界定。
2、小组合作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第四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行为心理分析。
2、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个阶段:
1、县教研室领导对教研组进行理论讲座。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理论依据。
第六阶段:
1、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性研究。
2、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3、《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实施这六个阶段的教研过程中,采取听讲座、对教案作业定期检查、举办教研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论文的评选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了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改进,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师的备、教、改形成了符合课题要求的基本模式,师生在课堂中的双边活动呈现互动。
3、学生初步具备适应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技能。
4、教研效果显著。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中,结出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教研组每学年为全乡提供一次教研课现场交流。
2、教研组先后有3名成员参加了市县教研比武活动,其中张小艳老师获市一等奖,胡琴老师获县一等奖。
5、教研成员积极撰写经验论文,踊跃参与教研论文活动。教研组三年共写经验论文90篇,投稿征文30篇。其中教研组长胡凯的论文《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操作策略》获省级论文二等奖,《合作学习中团体奖励策略初探》获省级一等奖,李承红老师的论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发表在2006年《小学数学教师》第12期合刊上。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研组成员大多是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课题研究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2、教师频繁异动,导致课题研究的连贯性不强,研究易出断层或波折。
3、小组合作与课堂中的实施环节的有效性有待深入研究。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任务,易发生短期行为。以上问题须在后阶段教研必须想办法着力解决。
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组
2009年12月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生物实验室的各各方面工作都能顺利开展,现将这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建设发展建议
2、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3、认真记录仪器使用.损毁.丢失情况并报学校有关部门核对备案。
4、及时做好实验仪器的验收.核对.入库工作。如实填写库存仪器登记表。
5、加强安全制度。药品、仪器橱要上锁,沙桶要定期检查、补充。实验室经常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经常运转。
6、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一律应实验员发放,实验结束,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7、科学管理.规范摆放.井井有条。
8、保持仪器整洁.完好。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9、搞好室内外卫生。
二.实验教学工作:
1、按照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及时开足开好试验课程。
2、积极和任课老师沟通交流,认真研究,确保实验教学的场地.器材和实验过程中学生人身安全.仪器安全。
3、根据实验通知单提前.充足准备仪器,确保教学需要。
4、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分组试验。
5、及时补充实验材料,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禁止浪费。
6、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果。
7、编排学生实验座次表,教育学生爱护仪器,损坏仪器要赔偿。
8、及时回收.清洗.摆放教学仪器。
9、积极和任课教师做好实验课的分析总结,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本人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3、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4、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5、按时完成了本期的实验任务,做到了实验室整洁、卫生。在新的一年里,要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被纳入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举例浅析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运用,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26-01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借助合作学习模式能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理论与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使生物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初中生物教育目标。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组建实力均衡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将6人分为一组,每组设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们积极参与生物合作学习活动,讨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展理论知识践行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如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指导组长和组员一起学习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按照具体流程逐步完成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加强实践技能与合作能力[1]。另一方面,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顾全大局,对每个小组进行适当地指导,提供思路,同时还要处理好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平衡独立与合作学习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活动,首先,应全面认知合作学习对自身的要求,准确定位自己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位置,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完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这样能确保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工作,重视实现当代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准确判断本次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以及能否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实践人才;最后,教师要全面观察合作学习的进程与效果,了解学生的进步程度,做好合作学习的点评工作,结合学生的进步程度和知识与实验技能缺陷予以相应的表扬、鼓励和指导[2]。
此外,教师不能忽视合作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应该综合指导学生认知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了解自己的具体学习状况,告知学生:要努力克服生物学习困难,争取更大的进步,理应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促进合作学习优势互补[3]。选择挑战性学习任务
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精选合作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工完成,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技能。如在讲解《了解生物圈》这一章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每个合作小组有六名学生),在开展课堂实验之前,由两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室外采集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做好其保鲜工作;在进行课堂实验过程中,让两名学生调节显微镜,然后将提前采集的植物置于显微镜下,接着让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实验活动结束后,由另外两名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在报告中认真撰写实验分工、流程、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实验心得体会和针对本次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弥补传统课堂模式的缺陷,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状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和书面成绩均纳入评价标准范围内,以此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精选合作学习任务,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常旭琴.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5(05).[2]高?r.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有效性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04).[3]刘丽丽.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吉林教育,2015(06).
第五篇: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
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监于此,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她的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乃至我区农村中学在数学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验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6年2月—7月)
1、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数学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2、参加生本教育研讨班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生本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以七(1)、(3)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课题组人员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6年8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九、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目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十、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平陵中学七(1)、(2)、(3)班的全体学生。
十一、组织与管理
理论指指导老师:张建设
课题负责人:赵红娟
① 统筹课题研究工作②编制课题实验方案②做好个案分析
④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⑤写好实验的阶段性总结 ⑥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夏金燕
①做好课题的培训工作②做好课题人力物力的调配工作③做好课题的评价
雷平文
① 编写好调查问卷②原始材料的整理归类③上好示范课
周二联
①做好个案分析②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分析③收集整理课题资料
十二、教材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