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课堂活力有效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新林二中课题组
增强课堂活力有效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林二中课题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脑力大解放、大开发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或国家保持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主体创新型人才的使命。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资料
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仍以“板书”加“讲授”为主,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一)课题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情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1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课内课外活动,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原因。从教师教和学生学入手,寻找与学生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
3、教学中通过激励语增强课堂活力,增加作业中激励语的数量。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数学,积累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课题的确定
1、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1月)。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撰写研究方案;
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2006年2月~2006年7月)。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教育局教研室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6月)。落实各子课题的内容和方案,将其用于全体初中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目的是为完成教师角色的改变。
2、理论学习,更新观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达到增强课题教学活力的效果。
3、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重点跟踪几个实验班,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语言及作业批改中激励性评语,为学生创设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
4、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情况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韩秀梅
副 组 长:赵平
实验教师:苏训练宋文静靳嫒嫒史金梅
2.课题管理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着眼于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的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前瞻性。
3.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做到“三到位”,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
(1)、领导到位:课题组领导带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落实课题方案。
(2)、人员到位:课题组所有成员务必积极投入参与课题研究实验,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
(3)、指导到位: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会议,部署、规划、讨论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审核、指导课题组工作,评定阶段性研究成果。
2、做到“四加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1)、加强课题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对课题心中有数,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2)、加强课题计划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方案、计划实施,杜绝盲目工作和随意现象。
(3)、加强实施课题管理: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设计、论证、实施、鉴定等相关工作,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4)、加强课题资料管理: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和个案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如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力求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以及科学和适用,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
3、加强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掀起人人参与学习研究的高潮,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理论,理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特征之一。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不放,问个不停,出忽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性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老师、向课本、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
2.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悄然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现象已荡然无存。课堂上常会听到教师云:“你回答得很好”,“别紧张,不要紧”,“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尝试探究,质疑释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能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已开始焕发出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3.课堂教学中 重视情感教育: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激励评价。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学生数学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对开放性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促进课程发展。改变教学与新课程分离的状况,缩短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距离,使教学、科研、生活融为一体--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也是一种“微科研”;大多数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新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探究性问题,编写探究性学习提纲。
第二篇:增强课堂活力有效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有效提问教学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有效提问教学在语文课堂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提问,这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提问教学中的民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资料
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仍以“板书”加“讲授”为主,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一)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提问。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情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
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课内课外活动,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原因。从教师教和学生学入手,寻找与学生学好语文、应用语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
3、教学中通过激励语增强课堂活力,增加作业中激励语的数量。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意识。
(二)课题的确定
1、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课题管理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着眼于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的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前瞻性。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为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做到以下几方面:(1)、领导到位:课题组领导带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落实课题方案。(2)、人员到位:课题组所有成员务必积极投入参与课题研究实验,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
(3)、指导到位: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会议,部署、规划、讨论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审核、指导课题组工作,评定阶段性研究成果。
2、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通过以下四方面完成:
(1)、加强课题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对课题心中有数,把课题研究
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2)、加强课题计划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方案、计划实施,杜绝盲目工作和随意现象。
(3)、加强实施课题管理: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设计、论证、实施、鉴定等相关工作,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4)、加强课题资料管理: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和个案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如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力求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以及科学和适用,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
3、加强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掀起人人参与学习研究的高潮,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理论,理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特征之一。
四、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不放,问个不停,出忽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性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老师、向课本、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
2.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悄然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现象已荡然无存。课堂上常会听到教师云:“你回答得很好”,“别紧张,不要紧”,“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尝试探究,质疑释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能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已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3.课堂教学中 重视情感教育: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激励评价。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学生语文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对开放性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促进课程发展。改变教学与新课程分离的状况,缩短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距离,使教学、科研、生活融为一体--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也是一种“微科研”;大多数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新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探究性问题,编写探究性学习提纲。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吴海鹏
北林区四方台镇第二中学校
第三篇:《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课堂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组阶段总结
课题负责人:赵春山
针对 “课堂教德育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一个多月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为了使我们的课题在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中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开学学以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课堂教德育研究理论,认真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
开学初,在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填写了课题申请书,根据学校总课题的安排,又修订了实施方案与申请书。以改革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德育管理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拓宽德育教育方式,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方向和计划。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科研水平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查找了一些参考文献,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次集中的研讨,通过校园网上论坛推荐文章,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与研讨,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课题有关理念,了解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三、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突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通过监控和随机抽查进行课堂研究,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坚持每天公布结果。
2、进行教案检查,指导教师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中突出课堂德育目标。
3、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分小组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课堂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深化课题研究。
4、征集收集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语和禁语,即将出台。
5、设计了学生学习现状情况调查表,准备下周对学生学习情况摸底调查分析。
6、出台了《教师课堂德育的考核办法》与《教师课堂德育考核表》提请全体教师研讨,经过研讨,最后形成学校教师课堂德育考核办法。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研究理论与方法,结合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突出研究实效性,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强化课题管理与实效性研究,使课题研究逐步深入,确实提高课堂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篇:打造活力课堂的有效策略研修总结
打造活力课堂的有效策略研修总结 万安罗塘中心小学 何芳金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有效提问教学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有效提问教学在语文课堂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提问,这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提问教学中的民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资料
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仍以“板书”加“讲授”为主,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一)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提问。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情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
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课内课外活动,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原因。从教师教和学生学入手,寻找与学生学好语文、应用语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
3、教学中通过激励语增强课堂活力,增加作业中激励语的数量。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意识。
(二)课题的确定
1、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课题管理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着眼于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的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前瞻性。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为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做到以下几方面:(1)、领导到位:课题组领导带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落实课题方案。(2)、人员到位:课题组所有成员务必积极投入参与课题研究实验,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
(3)、指导到位: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会议,部署、规划、讨论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审核、指导课题组工作,评定阶段性研究成果。
2、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通过以下四方面完成:
(1)、加强课题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对课题心中有数,把课题研究
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2)、加强课题计划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方案、计划实施,杜绝盲目工作和随意现象。
(3)、加强实施课题管理: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设计、论证、实施、鉴定等相关工作,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4)、加强课题资料管理: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和个案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如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力求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以及科学和适用,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
3、加强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掀起人人参与学习研究的高潮,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理论,理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特征之一。
四、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不放,问个不停,出忽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性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老师、向课本、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
2.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悄然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现象已荡然无存。课堂上常会听到教师云:“你回答得很好”,“别紧张,不要紧”,“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尝试探究,质疑释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能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已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3.课堂教学中 重视情感教育: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激励评价。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学生语文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对开放性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促进课程发展。改变教学与新课程分离的状况,缩短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距离,使教学、科研、生活融为一体--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也是一种“微科研”;大多数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新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探究性问题,编写探究性学习提纲。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个人课题实验总结
玉州区大北小学
梁玉梅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撰写阶段性小结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经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其次,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 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合作的技能包括: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等。合作学习的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长期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从一年级起,就应把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常抓不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特强,倾向于“我要说”而不是“我要听”,很难坚持在四人或更多人的小组内坚持听完每个人的述说。因此,一年级上学期,他们一般是让同位两个说想法,互听对方的观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跟学生交代明白:当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地听,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先听别人说完后自己再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这样,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基本能静静的听完其他同学的述说,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再重新组建四人小组,这样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技能,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了。首先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进行分组,为了在小组学习中避免“学优生一言堂”的组内成员间的不平衡现象,首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分10个苹果形图片,放手让学生先把10个苹果形图片分成两堆,再根据分的情况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写的算式最多。角色分工是:1号为组织者、2号同学分图片,进行操作活动、3号同学负责记录、4号汇报。由于已经有前面1--9的加减法基础,又有色彩鲜明的学具,学生的积极性高,小组也会分工协作,有的分、有的说、有的写。再根据学生记录的情况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有的按顺序分,有的没按顺序分。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比较,哪种分法更好,为什么?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学会10的加减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学习的热情高,2 不但体现了集体共性,而且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自我价值,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进行角色轮流交换,一定时期内互换一次角色,使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创设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一位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帮助家长购物活动,并让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还有的同学提出请同学们帮忙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所找的钱数是否正确。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又都涉及到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我们要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地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 3 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当中去。例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某些物体各组成部分的比,其中我让每个同学都去茶馆调查一下奶茶中奶和茶的比。课始,当学生汇报了奶和茶的比是2:9之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奶和茶的比是2:9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杯红茶、一杯牛奶。假定我们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奶取多少毫升?茶取多少毫升?”同学们听说要配制奶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一会儿,令人惊喜的不同答案出现在老师面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最后,我还请两名学生当场配制奶茶,师生共同品尝了奶茶。从上述例子可看出,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数学、用数学,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 4 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5.提高了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在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我在执教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以上就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学习中的一点点收获。我认为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更加努力,使数学教育更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