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来源:歌词大全 http://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中部分学生对钢琴课不太重视,学习劲头不足。作为职业学校的钢琴教师,笔者深感担忧。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富有热情和效率,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兴趣的培养,是很难学好钢琴的。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根据要欣赏的钢琴曲来制作与音乐的内容和形象相符的画面,通过电脑的制作和幻灯投影来展示,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再如,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定期举办学生钢琴独奏音乐会,让学生去感受钢琴,热爱钢琴。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听各种风格、特色的乐曲。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来调节演奏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一定要帮助他们发掘和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音乐先于技巧,先于手指动作产生,并生动地记在心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利用钢琴进行律动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在演奏钢琴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跑、走、跳跃、摇摆等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来表现音值的长短变化;让学生运用手势或形体动作来体现钢琴音乐旋律线的起
伏、音调的变化与节奏;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带领学生打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多声部节奏。
培养学生正确的弹奏姿势、弹奏手形、手指的支撑、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和放松弹奏的能力
教师要按照拟订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弹奏理论和技巧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谱习惯及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意义上讲,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学习视谱和读谱也是这个道理。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试想,如果学一首曲子,错音连篇、节奏不对、指法混乱、奏法不讲究,如何谈得上正确表达音乐的意思呢?因此,读谱一定要力求准确。要求学生要以严格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远比学上一两首乐曲重要得多。
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是辅导学生练习时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大家知道,某一次练习或某几次练习的好坏,仅仅涉及到一次或几次的练习效果,而某种习惯的好坏则会影响整个学习进程,甚至关系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乐于学习和练习;精力集中;有目的性,不盲目;善于运用方法;有针对性地练习。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术
钢琴演奏技术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目的。技术学习得越全面,掌握得越自如,就越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内容,技术必须和音乐表现结合在一起。音乐表现靠全面的文化修养、艺术功力和广泛渊博的知识。我们应帮助学生对构成作品的一系列手段如:调性、旋律、节奏、速度、风格层次、句法等分析研究,理解得越透彻越合理,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表现得更充分,就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挖掘乐曲中的真实含义,弹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另外,教师如果能将唱歌、视唱练耳、乐理、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史
等知识融合起来教给学生,那么,钢琴将会起到把各种音乐知识进行整合的作用,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音乐知识和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成功演奏作品。
第二篇:先锋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阅读
石峰区先锋小学周艳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阅读教学要教会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和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觉得还是要从抓实课堂开始。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之关键。课堂得法,课外用法,双管齐下,则阅读能力必能得到提升。然而语文课堂教学实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准确定位目标,如何提取训练重点,如何突破学生语言学习难点,如何将知识讲授转化为能力培养„„要研究的问题何其多!先锋小学从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出发,从语文教学基本目标出发,采取“一课一得,每课必得”的策略,构建了“一读,二讲,三练”语文课堂基本模型。这样的课堂绝对不是语文教学最高境界的课堂,但是是我们基于当下教学实际水平合适的课堂、保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接下来,我就结合我校语文课改的基本模式,“一读,二讲,三练”来谈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
一、第一课时——以读为本,找准朗读训练点,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读是起点目标,是基础目标。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连读准确、读通顺都达不到,势必影响其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第一课时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中高年级
适当渗透其他形式读,如默读、浏览读、跳读等。读有两个层次,一是读准确,读通顺——与生字教学串联,这是保底目标,要求人人达标;二是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与文本解读相融,面向大部分学生,但不要求人人达标。
第一层次“读”的策略
中低年级: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跟录音或者老师一起读,学着老师的样
子读。
高年级:自由朗读,跟录音或者学生一起读。在第一层次的“读”中解
决生字词教学,读的训练由字——词——句(含有生字词的句子或者难读的长句)——段、篇。关注和检查对象以学困生为主。
第二层次“读”的策略:
一是找准“读”的训练点:语言文字精彩语段,语言形式独特语段,情感丰富的语段,围绕文本中心的语段。
二是采取多样的训练方法:
二、第二课时——“以讲为主”,选准讲授点,言意兼得。
讲什么?又怎样去讲呢?
紧扣“单元导读”讲。
紧扣“阅读提示”讲
紧扣“课后习题”讲。例:《搭石》
紧扣“文中提示”讲。
紧扣“质疑问难”讲。
抓住“题眼(文眼)”讲。《为中华之崛起》
抓住“中心句段”讲。《桂林山水》
二、第三课时——以练为标,找准读写结合点,实施“每文一练”。
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生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略。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小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具有深化阅读、训练表达、锻炼书写等多重功效,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
1、模仿式练笔
模仿式练笔即例文仿写,能习出方法,习出能力。小学语文课文,是精选出来的文章,都是很好的作文范文。有些文章在句、段或片的构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典型句段,从课文的表达形式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摹仿、运用,有效地形成认知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火烧云》一课作者描述了火烧云多种颜色变化后,在课文的4-6自然段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状: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这三个自然段结构上基本相似,是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的经典语段,也是我们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好时机。我便让学生仿照文中的段落结构,即“先用时间顺序词来过渡,接着具体描绘其形态变化,最后写怎样消失”来写一段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的变化。如《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仿照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句式展开想象练笔:“他的头发,变成了;他的,变成。”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如《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仿写排比句。面向全体,我们设计分层练笔:第一是来自讲读课文的说话训练: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后进生可选这一题完成。中等的学生就完成:这榕树真大啊,;这榕树真绿呀,;这榕树真美啊。优生就完成: 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没看见过。真啊,;真啊,;真啊。或自由地用排比句式子描写一个事物。
如学习《秦兵马俑》第四段时,课文中对近看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在这个环节,结合挂图或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模仿练习,效果很好,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例子学习中,在挂图或课件提供许多画面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理解,出现丰富多彩的练笔内容:有的兵俑,全身盔甲,手持战刀,一脸严肃,似乎正严阵以待,准备随时赶赴战场;有的兵俑,怒目圆瞪,双眉紧锁,双手紧握手中的兵器,好像在随时听候上级的命令;瞧,这个兵俑,一脸沉稳,气宇非凡,这也许是位善于作战,胸有成竹的将军吧;看这一排弓弩手,整齐站立,箭已上弦,就等上级一声令下„„通过练笔,不仅很好地学习了精彩语言的表现,更是在写作中感受到了兵马俑的栩栩如生以及古人那过人的智慧。
2、理解式练笔
理解式练笔即读后抒写,能习出情感,习出意境。读后抒写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所学的课文内容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特有的情境。这种难得的“情境”已经为学生动笔作了极好的铺垫,打开了思绪的大门。课文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使学生感动不已,浮想连翩。这时,教师就要善于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有话说、最易于抒发情感的地方着笔。选好了着笔点,还要考虑如何设计“话题”。是进行“角色移位”,站在主人公的角度直抒胸臆,还是以读者的身份来发表感想;是实话实说,讲曾经发生的故事,还是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还是畅谈今后的打算等等。这些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认真构想,巧妙设计。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给予树》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练笔,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在收到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后,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帮助小女孩写一封感谢信给金吉娅。学生思绪纷呈,感慨万千。有的学生仅仅几分钟,就写下了一封封感人的信:
亲爱的金吉娅:
你好!我今天收到了你寄给我的洋娃娃。我非常感谢你帮我实现了新年愿望!我是个孤儿,没有亲人,没有关爱,没有洋娃娃……。我曾经感到绝望,在这个世界上我我什么都没有!但是,你的帮助让我感到了温暖。原来,我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谢谢你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
我不会忘记你的。祝你和你的家人圣诞快乐!
得到帮助的小女孩
12月25日
孩子们在情真意切的诉说中,传递着对爱的感受和感动。在文本的动情点,设计让孩子投入地写,动情地说,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片断中,创设了写话情境,让孩子们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孩子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就是获得帮助的小女孩。写的过程,孩子们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的基本能力,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的时候,她们不再是在读自己所写的话语,而是在替小女孩与金吉娅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
又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学生朗读体会,可安排这样的练笔:当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们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爸爸”的内心活动。学生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练笔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3、想象式练笔
想象式练笔即想象拓展,能习出新意,习出素养。新教材中有些课文,想象瑰丽神奇,富有童心童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这时巧妙地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练笔,除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灵性才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如《小木偶的故事》的结尾写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在小木偶
身上,后来又发生什么事呢?接着续编故事。老师提供开头:经女巫的点化,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突然,他醒悟过来:“啊,小红狐骗了我的红背包,我一定要讨回公道。”„„ 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路上他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也可设想小木偶在经历不同事情,不同情绪体验后感慨生活的多姿多彩等。
4、转述式练笔
转换式练笔即改写诗文,能习出乐趣,习出涵养。课文有特定的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如在教完《蟋蟀的住宅》一课,我让学生转换人称,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写出蟋蟀住宅的特点或修建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兴趣高涨,练笔一下子灵动了起来,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而且更加深入地认识并运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如将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改写成一个故事;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搜集资料,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阅读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我们正行走在研究的路上,我们“一读,二讲,三练”的模式还得继续打磨。以上,我们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也算不上经验之谈,还恳请大家批评、指导!
2011.3.2
第三篇:要教会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要教会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少不了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要他们自己大大方方、声情并茂地完整讲述一个故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兴趣课上,我就从讲故事的技巧着手,有目的地培养、引导学生,使每个孩子的语言技能都有所提高。
首先,发音要清晰,这是讲好故事的基本条件。如果讲故事时有个别音发不清楚就会大大降低故事的质量,影响故事情节的生动性。有的学生是因为舌尖音发不清;有的学生是说得太快,字咬得不实;还有的学生是不张嘴巴,音含在嗓子处送不出来。这就调动不起听众的积极性,感觉故事没有吸引力。所以,讲故事时,一定要发音到位,把每一个字都讲清楚。
其次,声音要抑扬顿挫,这是讲故事重要的技能技巧。如《小猪变形记》,小猪、长颈鹿、斑马、袋鼠等,这么多的角色,要根据它们的性格、体形的不同用不同的声调来体现。高兴时,声调轻松明快;郁闷时,声调低沉缓慢。让听众根据声音就能区分出角色和剧情的变化。
第三,要附以动作表演,这是提升故事精彩程度的有效手段。孩子的表演能为故事增光添彩,显得丰富有趣。如讲到小鸟,就飞一飞;讲到小猫就喵喵叫;讲到难过时就哭两声;讲到生气时就噘噘嘴、跺跺脚。动作表演要自然到位,和内容要有效配合,协调一致。
最后,眼神要跟上,它在故事讲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讲故事时眼里要有神,要能与观众真诚地交流,能根据故事情节眼神随着变化。切忌眼睛向下看,盯着一个地方不动,那样会给人目光呆滞、没精神的感觉。
第四篇:作文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聆听就是用“心”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作文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聆听就是用“心”。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读后感《作文 《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读后感——聆听就是用“心”》。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南京苏杰学校三年级:黄嘉辰
第五篇:用“心”教学,学教并举
用“心”教学,学教相长
【摘要】在未来的社会中,健康人的观念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应指身体和精神双重健康。因而中学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语文教学作为与人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心理学 学习意向 健康人格 学教相长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同时又是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及政教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学教相长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提高学生学习意向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两大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知识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向,培养学生的信息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则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都表明意向因素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育心理学表明,动机、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意向方面的因素与学习者的积极状态相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激励学生情感等在语文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1、重视教材,发掘意向因素
高中语文课本里绝大部分文章是情文并茂、文质兼美,因此意向因素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如学《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就可先从历史文化角度介绍泰山这座名胜大山,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泰山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教材发掘意向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找准结合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个性心理,提高阅读心理素质。
2、鼓励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合作共同参加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成长愿望才能得到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教师应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生,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当学生 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是一小点,也应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当他们学有疑难或者回答迟疑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耐心的启发,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疑难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饱含尊重鼓励的课堂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3、拓展教材,丰富第二课堂
由于教材内容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许多学生在阅读一些现代高科技、政治、经济活动方面的文章时,知识面上有一定的陌生感,如有的学生一看到“基因”、“克隆”、“异化”之类的词语,在心理上就“虚”了,造成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阅读效能。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拓展教材,丰富第二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科普文艺等书刊,开展读报、演讲等比赛活动。课外阅读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我给学生定的课外阅读目标是:阅读时间每天半小时左右,掌握默读、朗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诗词。事实证明,有明确目标导引的课外阅读是有效的。推荐课外读物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易而难地过渡,如由《读者》、《青年文摘》开始读。再到一些畅销易懂的书,再过渡到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和中外名著,这样能引导学生远离那些文化垃圾。老师还可根据高中三年的教材,有计划地推荐书目。如放假时,可参考下学年的教材,列出涉及到的文学名著的书目。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同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二、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1、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由于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学生的心理也就具有复杂性。有的学生骄傲自满、喜怒无常,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畏惧,有的学生玩世不恭、庸俗世故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的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例如,在学习《最后一片树叶》一文时,我让学生讨论对主人公的看法。就有不少学生关注他的生存状态,认为他有慈爱、善良、有责任感。这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的道德基础。教育学生应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很多学生都被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学生在日记中表 示今后一定以她为榜样,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奋斗。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会影响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第二,通过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例如在学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很多同学对李白的人生经历感兴趣,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李白的有关资料,搜集他的诗词集,准备研究李白;还有一些同学探究课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体现的情感;还有同学研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等。总之,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创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的个性和与人交往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严密的计划性和踏实细致的科学精神,全面促进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2、语文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看待网瘾和男女生交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笔者是语文教师,也是政教主任。据我所知,现代高中生带手机进校园、上网、早恋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堵”只能“疏导”,更不能视为洪水猛兽。随着性生理的基本成熟和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生已经在思考爱情,向往爱情。但由于他们在性心理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在择偶标准上往往以貌取人,过分注重异性外表。所以,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高中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还不具备条件谈恋爱。高中语文第三册有许多古代诗词都写到爱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爱情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从《诗经氓》中我们就能了解女主人公当时对婚姻的追悔莫及,我们也可以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句中感悟女词人真诚的相思之苦,我们还可以学习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对爱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式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其次,让学生明白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伟大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最终使人走向崇高。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我让学生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全剧反映的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的理想和追求,它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再次,语文教师要以作文和日记为媒体,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对一位男生的爱慕之情。我读完后,约她到办公室,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柿子,有一次柿子还是未熟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摘下来吃,味道涩涩的不是滋味。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吃没有成熟的柿子了。她很聪明,很快就领会我说的故事的含义。很快她就从情感的沼泽中走出来。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转化为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其健康成长。
3、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例如在教《陈情表》时,我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打动晋武帝,你最感动的是那个细节?”实际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然后我又要求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对你们的亲人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学生个个都拿起笔,表达自己或他人关爱生命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就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心理学。语文学科作为最富有生命力的信息载体,心理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贡献。
江苏省第三届“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
论文题目:用“心”教学,学教相长
作者:张允军
联系电话:***
学校: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地址: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府前街90号
邮编:22385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