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农委等三部门关于开展农田清理工作优化乡村环境行动的通知
密政办字„2011‟76号
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县农委等三部门关于开展农田清理工作
优化乡村环境行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相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密云县农村工作委员会、密云县园林绿化局、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三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农田清理工作优化乡村环境行动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相关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密云县农村工作委员会
密云县园林绿化局
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
关于开展农田清理工作
优化乡村环境行动的通知
密云县是首都重要的东北部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基地。鉴于当前气候普遍干燥,全县部分地区农田秸杆、枯枝落叶、田间杂草等杂物无人清理或乱堆乱放,极易引发火灾的实际情况,为有效消除农田林地火灾隐患,切实保护生态安全,优化乡村社会环境,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开展农田清理行动,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行动开展的意义
开展农田清理行动,有利于大幅降低火灾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作物秸杆、枯枝落叶、田间杂草等优质再生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促进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对深入实施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如期实现“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和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动内容
(一)行动时限。从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一个月内完成农田清理行动。
(二)行动范围。
1.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
2.县域内101国道、京承高速、密溪路、密西路、西统路、密顺路、密三路、环湖路等主要公路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
3.农业设施园区;
4.林边、山边、果园;
5.县城、小城镇和村庄周边区域;
6.可能存在火灾隐患,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
(三)具体实施。
1.坚持“属地管理、镇村两级统筹”的原则,县政府与有关乡镇、街道,乡镇政府与有关村队逐级签定责任制,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农田农作物秸杆、枯枝落叶、田间杂草等杂物的全面清理工作。
2.农田清理以土地承包者(租赁者)自行清理为主,由村委会负责组织承包户(租赁户)具体实施。无能力自行清理者,可委托村委会代为清理。
3.由乡镇政府牵头,村委会组织,将清理的农作物秸杆等杂物进行统一集中,要本着“最大限度回收利用”的原则,“科学、安全、环保”综合利用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行动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县农委、县园林绿化局、县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县农委负责此次行动的牵头组织、督促、检查、验收;县园林绿化局负责林边、山边、果园、公路两
侧清理工作的检查督导;县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水库库区、农田、农业设施园清理工作的检查督导。有关乡镇、街道要成立农田清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开展辖区的农田清理行动。要全面摸清辖区内农田清理的范围、面积和数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统一组织清理人员进行工作培训,确保清理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以及行动效果。
(二)广泛宣传。有关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媒体等方式,广泛开展农田清理行动的宣传动员工作,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人参与行动、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检查验收。行动结束后,县农委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对行动完成较好、综合利用较好的乡镇(街道),县政府将给予适当奖励;对行动措施落实不到位、农田清理任务未按时完成的乡镇(街道),将在乡镇(街道)责任制年终考核时酌情扣减分数。
附件:密云县开展农田清理工作优化乡村环境行动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密云县开展农田清理工作
优化乡村环境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切实加强对开展农田清理工作,优化乡村环境活动的组织领导,县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农田清理工作优化乡村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蒋学甫副县长
成员:王铁明县农委主任
李长春县园林绿化局局长
李万泉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张东县农委副主任
姚海龙县农委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农委,办公室主任由姚海龙同志兼任,办公电话:69055959。
主题词:农业农田清理△行动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纪委办公室,法
院、检察院。
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11月28日印发
第二篇: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工商局等部门信阳市开展非法改装
【发布单位】信阳市
【发布文号】信政办 〔2006〕80号 【发布日期】2006-07-20 【生效日期】2006-07-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工商局等部门信阳市开展非法改装超限运输车辆专项治理
行动方案的通知
(信政办 〔2006〕8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工商局、公安局、发展改革委、交通局、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法制办、纠风办、信阳军分区司令部、市武警支队联合制定的《信阳市开展非法改装超限运输车辆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信阳市开展非法改装超限运输车辆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市工商局 市公安局 市发展和改革委 市交通局 市委宣传部 市财政局 市政府法制办 市政府纠风办 信阳军分区司令部 市武警支队
(2006年7月19日)
为加强源头治理,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结合我市实际,按照交通部等九部(委、局、办)制定的《2006年全国治超工作要点》、《交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改装管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15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工商局等部门河南省集中开展非法改装运输车辆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06〕48号)要求,经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治理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认真贯彻“规范行为、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科学治理”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打击非法改装运输车辆,为建设小康社会、争做中原崛起后起之秀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运输车辆、车辆非法改装的单位和企业,有效遏制非法改装车辆行驶公路,使改装车辆明显减少,非法改装企业得到进一步整顿,基本杜绝非法改装车辆运输行为。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成立非法改装车辆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专项治理行动有关工作。
组长:张春香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童光亮市政府副秘书长
郑先明市交通局局长
孙丽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舒醒 市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朱新农市交通局纪检组长
朱全华市发改委副主任
董正义市工商局副局长
陈传林市财政局副局长
程功浩市质监局副局长
李建国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
曹普强市广电局副局长
张宗和信阳日报社副总编
张锡江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朱文霞市纠风办副主任
王明友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周弦 市公路局副局长
李年耀市运管局副局长
詹才胜信阳军分区参谋
李德民市武警支队助理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治超办),朱新农兼任办公室主任,周弦、王明友、李年耀等三位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联系电话:6262067,传真:6193158。
四、专项治理行动时间及地点
专项治理行动为期一个月,时间为2006年7月10日―8月10日,行动地点由市治超办根据非法改装运输车辆的活动规律,在全市各超限站内进行。
五、任务分工及工作程序
(一)任务分工
1、治超办:负责做好专项治理行动的协调、督导和信息上报工作。
2、公安部门:负责拦截疑似非法改装运输车辆,对非法改装车辆进行现场认定;属非法改装运输车辆的,强制恢复原状。
3、工商部门:负责追查非法改装运输车辆来源,整顿、取缔非法改装车辆的单位和企业。
4、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提供《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企业生产地址、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为专项治理提供依据,并负责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企业非法设点、倒卖合格证行为进行查处。
5、交通部门:负责对非法改装运输车辆吊销营运证,列入“黑名单”,依法进行处罚。
6、政府法制部门:为专项治理行动提供相关法律依据,做好相关法制协调指导工作。
7、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专项治理行动经费。
8、纠风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9、宣传部门:负责做好专项治理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10、军警部门:负责查处假冒军警车辆的非法改装行为。
(二)工作程序
1、公安交警执法人员将疑似非法改装运输车辆拦截、引导至超限超载检测站内。
2、交通路政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测认定,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卸货、处罚。
3、公安交警、交通运政执法人员通过检查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利用《全国机动车产品公告查询系统》进行比对,确定车辆是否非法改装。
4、对认定的擅自改变车辆外廓尺寸、加栏板、加钢板以及载质量等技术参数明显不实的非法改装运输车辆,由公安、交通部门组织现场拆解,恢复原状。较易恢复原状的由现场专业车辆拆解人员进行拆解、恢复;不易恢复的由专业维修厂家进行拆解、恢复。所需费用由车主承担,拆解部分予以收缴、销毁。
5、假冒军、警车辆,由军警部门认定、查扣,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备条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备工作规定》处理后,假冒军警车辆、人员移交公安、交通部门。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假冒军、警人员;交通部门依法追缴假冒军、警车辆偷逃的养路费、货运附加费、通行费,并追缴滞纳金、罚款。
6、对非法改装运输车辆,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办法》(公安部令第56号)第一百条规定:“驾驶拼装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对上道路行驶驾驶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装载超过核定质量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对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交通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由运政人员对非法改装运输车辆吊销营运证,记入“黑名单”,并按规定上限进行处罚;征稽部门对应缴的各种费用依法予以追缴。
7、公安、交通部门以认定的非法改装运输车辆为线索,追查非法改装车辆来源,对驾驶员和车主进行讯问,详细掌握改装企业、维修厂站信息,通过治超办转递给工商部门。
8、工商部门根据治超办转递的和掌握的非法改装企业、维修厂站信息,给予查处。对取得车辆改装、拆解资格的企业重新审核,存在非法改装行为、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经营资格;对于超出许可范围从事汽车改装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对无法定资格的车辆改装企业、拆解回收市场、非法拆解业户,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进行取缔。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强领导,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各方联动”的原则,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全力推进。
(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市、县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对专项治理行动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取得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起到强烈的威慑作用,促使非法改装运输车辆车主、业主自行改正违法行为。
(三)各部门要保障足够的执法人员、工作人员参与治理行动,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按照职责分工和法定程序全力做好专项治理工作。
(四)各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建立协同机制,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效能,确保专项治理行动中各个时段、各个环节、相关程序衔接良好,有条不紊。
(五)市交通局要制定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并消除集中拆解非法改装运输车辆引发的车辆报停等对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市治超办要制定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行动预案,严防交通堵塞、暴力抗法等事件的发生。对聚众抗法、阻扰执行公务的,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严惩。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治超办要组织有关单位对专项治理行动进行督察、评比、验收。专项治理行动有关的部门要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阶段总结报市治超办。
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后,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逐步消除非法改装车辆运输行为,有效维护运输市场的有序竞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张家界市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张定政办发[2007]36号
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张家界市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现将《张家界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市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九日永定区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确保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和张政办发[2007]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查清乡村资产家底,摸清乡村债务状况,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化解老债务,坚持制止发生新债务,力争在五年内彻底化解乡村债务,实现全区乡村无债务目标。
二、清理乡村债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一)清理范围。乡(镇)财政本级、乡(镇)本级管理的站所,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互助储金会,村办企业。
(二)清理内容。2006年12月31日以前形成的乡村两级自身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拥有的资产资源。
1、债权清理内容
(1)债务人的姓名、职业、服务处所或债务单位名称、法人代表等基本情况;
(2)债权形成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原因;(3)约定的利率和清偿期限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债权要通过清理,造出清册,并与债务人核对一致。
2、债务清理内容
(1)债权人的姓名、职业、服务处所或债权单位名称、法人代表等基本情况;
(2)债务形成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原因;(3)约定的利率和清偿期限等。
3、资产资源清理内容
(1)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所属企业(单位)的货币资产、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2)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所属企业(单位)的资源性资产(包括林木、沟港渠道、鱼塘、四荒地等)。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资产、资源要在认真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分别造册登记,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要估算变现价值,资源性资产要估算年价值,并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乡(镇)、村二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掌握债务变化情况和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清理方法。乡(镇)级债务清理由乡(镇)政府、财政所共同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村级债务由乡(镇)经管站具体组织进行清理。各乡(镇)、村都要成立自查清理组。清理工作要以会计账为依据,采取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听取群 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要重点清查。
三、清理乡村债务的具措施和分类处理办法
所有乡村债权要根据有关法规政策进行审核和清理,落实到户、到人、与债务人核对一致,张榜公布。所有乡村债务要在全面核实的情况下,张榜公布。并按核销、划转、列入借款和一般性往来进行分类处理。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作核销处理
1、债务人已经死亡,或依照《民法通则》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无法清偿的;
2、债务人或债务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或被撤销,依法进行清偿后仍不能还清的;
3、其他确属债务人无法偿还的。
村核销债权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认可,村、支两委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务作核销处理
1、债权单位已经撤销且无法确定继承人的;
2、债权人主动放弃追债要求的;
3、人民法院已经裁定或判决不再履行偿债责任的。(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务作划转处理
1、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其名义为乡(镇)、村独立核算企业担保形成的债务;
2、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单位名义为本人及其亲友 借款形成的债务;
3、其他不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并且能够落实责任主体的债务。
上述债务要在查明情况、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的同时,理顺关系,划转相应债务(含本息)。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务作一般性往来处理
1、拖欠未发的干部职工工资、补贴和奖金等报酬性欠款;
2、干部职工未能报销或已经垫付的办公、差旅、接待等欠款;
3、单位拖欠的接待、租车等公务性欠款;
4、应当由农民承担的乡统筹、村提留支付的其他公益、管理性欠款;
5、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应缴未缴税费和应拨款未拨款项;
6、历年结算应付未付转入本金的利息;
7、其他没有约定付息的借款、欠款。
作为一般性往来处理的债务,纳入往来科目核算,只还本,不付利息。通过清理不能作为核销、划转和一般性往来处理的债务,纳入借款科目核算,应还本付息。
四、多途并举,逐步化解历史形成的债务
对所有通过清理确认的债权债务和资产资源,乡(镇)人 民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债权保全措施,严厉制止和打击逃废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要按照有关法规政策,依法清收欠款,合理处置资产资源,逐步化解历史形成的债务。
(一)强化监督管理,完善约束机制,实行乡(镇)、村任期消赤减债目标责任制。
加强乡(镇)、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乡(镇)、村级新债责任追究制度、消赤减债目标管理制度,加强乡(镇)、村干部离任责任审计和消赤减债经济责任审计。乡(镇)、村级组织不准以任何理由向金融机构贷款、向社会集资;不准以任何名义为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贷款提供担保或抵押。凡违反上述规定导致乡(镇)、村发生新债的,一律按“谁签字、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签字人和经办人负责偿还,同时追究乡(镇)、村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清收债权减债
1、乡(镇)、村干部、党员及所属单位的借(欠)款,限期还清。
2、乡(镇)、村干部、党员及所属单位的担保他人的借(欠)款,由担保人(担保单位)协助追收。不能收回的,由担保人(担保单位)偿还。逾期没有还清的,根据党员、干部管理权限,提请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发催缴通知单;仍不能还清的,提 请干部管理机关对在职领导干部停薪停职,一般干部停薪待岗,性质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国家干部职工的农村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的借(欠)款,由国家干部职工协助做好其亲属的工作。对村民的欠款要依法清收,村委会可与债务人协商,在发展公益事业时,由债务人实行以劳代资的形式偿还债务。
4、债务人拒绝承认债务或不愿接受上述条件的,运用法律手段追偿。
(三)消息降息降债
1、清理确认借款利息。对乡(镇)、村所欠的民间或单位高息借款,经双方协商,或可采取减息、免息、停息等办法,把债务降到最低程度,利息只能按银行同期和同档利率,经过确认后,统一换据,以消减负债。
2、实行停息优先偿还原则。债权人自动放弃利息,乡(镇)、村安排优先偿还;所欠乡(镇)、村干部工资一律不计息,一般往来也不计息;除法律法规规定外,对于不放弃利息的债务,一律先还本后付息,利息不得转本计算复息。
(四)盘活资产资源偿债
1、乡(镇)、村办企业、厂房、机器设备及其他资产可实行一次性公开拍卖或对外租赁经营。
2、村集体资源,如鱼池、湖田甩亩、果园、沟港渠道、经济果木林等可以打破村界、乡界,对其经营权一次性拍卖,除荒山荒坡外,其卖断经营权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
3、拍卖闲置资产和处理闲置资源,要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可优先债权人。
4、拍卖闲置资产和处理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期限,以顶抵债权人债务为底线,所得款项全部用来还债,严禁借机乱卖私分或挪作他用。
5、拍卖和处理乡(镇)、村资产资源,用来抵偿债务,要签订合同或协议,由有关部门进行鉴证或公证。
(五)置换债权债务转债
积极引导债权人与债务人相互协商,以债权抵冲债务,对村集体与单位、个人之间的“三角债”,在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前提下,实行相互置换。为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当年经批准应收的筹资筹劳不得顶抵。
(六)核销划转销债
1、对债权人主动放弃、依法无需履行偿还责任以及债权人不明确的债务,按程序进行核销处理。
2、对以乡(镇)、村集体名义为单位、企业和个人贷款担保形成的债务,企业尚在运转的一律应划转到受贷单位、企业和个人;已合并、改制的,由接收单位负责偿还;已破产的,按《破产法》进行清算,依法偿还。
(七)争取外援减债
一方面是到外面争取资金支援;另一方面是用好用活现 有政策,争取上级金融、财政等部门减免部分债务。
(八)查处问题减债。
从乡(镇)、村财务清理整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入手,查处乡(镇)、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该清退的清退,该罚款的罚款,用于偿还债务。
(九)增收节支还债。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乡(镇)、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乡(镇)、村债务的化解工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企业和民营经济,并通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消债能力。同时,乡(镇)、村定项限额控制和压缩开支,减少乡(镇)、村级收支缺口,挤出资金偿还债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把制止新债、化解老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化解措施。要建立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要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办事行为,严肃工作纪律。从开展债权债务清理之日起,暂停支付借款及利息,转换借据凭证,待债权债务清理核实完毕,经研究确认后,按有关程序和原则清 收或清偿。对违反规定,擅自决定提前支付借款及利息、转换借据凭证的要严肃处理,并追偿由此造成的损失。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严禁借新债还旧债。化解村级债务要从涉农债务着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把确属因用于乡村公益事业而造成对农民个人、乡村干部、乡村工程业主等个人债务的化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落实债务主体,严禁把债务平摊到农户,加重农民负担。各乡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债务化解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并将其纳入乡村干部年终的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保证消债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每年将对化解乡村债务工作成效明显的乡村给予表彰奖励。
主题词:农业 农村 债务 方案 通知 报:市政府办
送:区委各部门,区人武部。
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发: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
共印80份 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9月19日印发
第四篇: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等四部门《常熟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的通知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民政局等四部门《常熟市优抚对象
医疗保障办法》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9〕70号
各镇人民政府、虞山林场,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服装城,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四部门制定的〘常熟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常熟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
第一条为切实保障我市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民政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民发〔2007〕101号),〘江苏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 43 号)、〘江苏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苏民优〔2008〕30 号)、〘苏州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苏府办〔2009〕89号)和其 1
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领取残疾抚恤金、定期抚恤金或补助金的下列人员:
(一)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
(二)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三)在乡复员军人;
(四)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五)参战退役人员;
(六)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
以上对象除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外,在本办法中简称为其他优抚对象。具有双重或多重身份的优抚对象,按就高原则享受医疗保障待遇。
第三条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
(二)以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基本医疗保障为依托;
(三)建立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制度;
(四)现有医疗待遇不降低。
第四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按照〘常熟市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费用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常劳社医〔2004〕21号)的规定解决医疗保障,由各镇民政办委托医保经办机构按上述办法管理,医疗费用由各镇财政解决。
第五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个人不缴费。有工作单位的,由用人单位(退休人员由原单位或托管单
位)按规定标准全额缴纳;无工作单位的,由各镇民政办统一办理参保手续,所需参保费用由各镇财政解决。
第六条已就业的其他优抚对象,随所在单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按有关规定缴费。各主管部门应督促优抚对象所在单位按规定缴费参保。
第七条不属于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其他优抚对象,相应参加居民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个人应交的参保费用由当地财政解决。
第八条七至十级残疾军人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经苏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旧伤复发的,其旧伤复发的治疗费用,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退休人员为原单位或托管单位)予以支付,无工作单位的,由各镇民政办给予医疗补助。
第九条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江苏省重点抚恤优待对象优待证〙的优抚对象(简称重点优抚对象),在参加居民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同步享受参保地的社会医疗救助待遇。原已享受低保、低保边缘、特困职工医疗救助的优抚对象不再重复享受。
第十条在规定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为基本医疗费。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其他优抚对象,其当年门诊、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基本医疗费用,按参保规定报销(补助、补偿)并享受社会医疗救助后,由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进行补助,确保其个人自负
部分不超过30%,其中,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孤老个人自负部分不超过10%。
第十一条优抚对象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江苏省重点抚恤优待对象优待证〙,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付费、优先取药、优先住院等待遇。
第十二条优抚对象的补助分别由城镇职工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解决,剩余部分再由城乡临救资金解决。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的来源为:
(一)上级财政拨付的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
(二)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三)依法用于优抚医疗补助的福利彩票公益金;
(四)依法接受的社会捐助资金;
第十三条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由市民政部门掌握使用,主要用于:
(一)对自费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无工作单位(灵活就业人员)的其他优抚对象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给予参保补助。
(二)对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和孤老优抚对象就医发生的规定范围内医疗费用的自负部分给予补助。
(三)对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其他优抚对象,其当年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经报销(补助、补偿)并享受社会医疗救助后,个人自负超过30%的部分给予补助。
(四)对无工作单位的七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的治疗费用给予补助。
(五)市人民政府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优抚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医疗费用补助。
第十四条各镇民政办应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年末结余资金,结转下继续使用。严禁挪用、截留、挤占。
第十五条优抚对象发生的不符合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不享受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和社会医疗救助。
第十六条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由市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并组织实施。
(一)民政部门负责审核、认定优抚对象身份;统一办理无工作单位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和其他优抚对象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手续;编制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预算;依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优抚对象就医报销情况,核发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处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财政部门应合理安排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资金,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三)劳动保障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做好已参保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向民政部门提供参保优抚对象就医报销等有关情况。
(四)卫生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疗保险;组织医疗机构为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的医疗服务;向民政部门提供参保优抚对象就医报销等有关情
况。
第十七条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单位责令改正;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待遇的;
(二)在审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待遇中出具虚假证明的。第十八条优抚对象伪造证明、虚报病情骗取医疗报销费、医疗补助金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卫生、民政部门给予警告,并限期退回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优抚对象所在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费用的,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仍未缴纳的,由地方税务机关或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因不履行缴费义务使优抚对象受到损失的,所在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9年参保起施行。
第五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6年3月8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南府办〔2006〕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局
水利局
农业局
国土资源局
(2006年2月20日)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14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05〕29号)的精神,现就建立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要意义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保障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使原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相互配合,不断探索总结,努力在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形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新时期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利用农
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农民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 件和政府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5坚持分级负责、各尽其职的原则。按照水利工作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不断增加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全市将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县(区)的投入规模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三、建立积极稳步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增加政府公共财力投入,逐步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确保水利财政投入随地方财政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各级财政预算内的公益性水利投资规模,要适当高于上年支出预算,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各级财政部门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逐年增加投资规模。以工代赈资金要加大支持以工代赈实施区域的农田灌溉水源及灌溉干支渠等工程建设的力度。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扶贫财政专项资金要围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继续加大对贫困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发展改革、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建设工程占用农田灌溉水源、灌排工程的补偿办法,收足收好占用农田水利设施补偿费,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二)推行“一事一议”民主协商机制农田水利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理,推行“一事一议”民主协商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要鼓励和支持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体现农民的利益。对政府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小型水塘(库)等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以村为基础对筹资筹劳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与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政府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全过程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
(三)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形成政府出资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机制。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农田水利工程,参照民办公助的形式,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奖励。
四、建立规范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
(一)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开展和做好水利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规划起到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是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 件和政府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区)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区)都要编制。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以下重点:一是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建设;二是小型水源工程、石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三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是机电泵站的更新改造。各县(区)政府要从现在起着手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主管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指导和协调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各县(区)编制的规划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作为审核申报项目和安排政府补助资金的依据。各县(区)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农民群众参与的原则,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各项要求,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农田水利建设计划任务要以县(区)规划为依据,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整合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各专项资金,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项目。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市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扶贫办等部门组成的市农田水利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水利工作部署,综合全市各有关部门下一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提出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和总体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各部门按审定的方案编制项目专项投资计划和部门预算,再报市政府审查批准,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专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项目的实施管理,仍按原有的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管理。各县(区)政府也应参照自治区、市农田水利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协调机制。
(三)制定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办法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办法。一是明确资金投向。市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工程安全、水源开发和节水治旱以及农业生产效益明显、影响较大的项目。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主要是各地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可以由农民、农民联合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实施;对于受益面较大、涉及面宽的项目,根据工程建设范围,由项目所在地县(区)政府负责协调组织实施,并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三是健全项目申报程序。由县(区)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进行审查、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的项目应按程序进行审批;涉及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按照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实行筹补结合、多筹多补的办法,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按照项目类别分别确定不同的补助标准。五是完善补助方式。政府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各种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实施后,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等部门,每年对项目实施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情况向同级政府报告。对建设进度快、质量高、项目完成好的地方,要继续增加补助,反之,则减少补助数
额。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市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五、加快建立新型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要按照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03〕181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水利厅关于推进我区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1〕175号),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维护。
(一)明确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要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由受益户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对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对经营性工程,实行企业化运作,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可委托水管站等组织持股经营,也可以拍卖给个人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国有管理或集体管理的工程改制所回收的资金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已获得政府资金补助的民营工程,在转让产权时,要按照工程建设投入比例回收政府补助资金,继续用于其他农田水利建设。
(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专管机构,实行定岗定编和管养分离。国有水利工程要逐步剥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通过招标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培育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行业的市场主体,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对集体管理工程,要加快建立各类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农民管好用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社会化。
(三)推进水价改革要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确立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水价管理体制和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机制。要积极创造条 件,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采取有效的水费收取方式,减少收费环节;要建立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既要保证安全运行所需,又要考虑用水农民的承受能力,努力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六、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正确把握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律,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建立起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新形势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真正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行政领导任期内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责任制,精心研究,精心部署,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同心协力把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办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二)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要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地方负责制,各县(区)政府对本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负总责。要建立领导任期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市政府每年对各县(区)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市补助资金挂钩。各县(区)政府要把县乡两级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区)政府要制定项目实施的村屯考评办法,对项目实施好的村屯给予继续加大投入,对完成情况一般的给予警告,对完成不好的暂停支持。
(三)形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合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解
决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合力。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合理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和资金;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指导工作;国土资源、农业、扶贫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认真落实、研究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