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

时间:2019-05-12 12: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

第一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

【摘 要】我国的少数民族约有五十五个。人口虽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但分布地区广阔,约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解放前,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政治经济非常落后,几乎没有民族工业。解放后及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全国范围内生产力的相对平衡,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加强各民族友好团结、巩固祖国的统一,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f发展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 教育 人才 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事实上,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人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济全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我个人的看法。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低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比较突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中,在体现价值观念的道德、伦理、贫富、得失等方面,仍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且根深蒂固,思想意识仍停留在自我积淀的思维定势上,难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

(3)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条件制约着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人少地多、土质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山路崎岖且交通极为不便,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少数民族,不少地区

仍是牛犁、人背、马驼的传统耕作模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放,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价值比较低。农民种、养出来的物资运不出去买,也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年份降雨量的逐年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自然生长的需求。自然灾害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障碍。在前期的建设发展中长期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发展后劲受到严重束缚,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调研中有这样一种感受,山高坡陡路漫长,资多效低领导忘。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通讯上。通讯线路少,质量低,整体通讯能力严重不足,通讯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二、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机制

1、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匮乏。民族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整个族群的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单个族人的发展上。发展经济是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经济是人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大量现代化的资金运作与技术都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进行操作,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首先就需要与发展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很大比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少数民族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所以首先要解决就是教育问题,要加强人才发展战略,普及中小学教育,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间平等。针对民族性的特殊性,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应推行双语教学,既保持该民族的特性又添加现代因素,从而达到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要做好以下几点:(1)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为此,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要加强对教育投资发放的管理,各级政府不得以各种理由挪用或推迟发放教育投资,保证教育投资的及时到位;同时,要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使西部地区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2)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增加教学设施的投资,定期派教师到条件较好的地区进修,提高教学水平;广泛招揽有志于西部开发的毕业生到西部从事教育;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与东部地区联合办学:提高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接收率:同东部地区学校联合,在一些重点大学开办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尽可能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3)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林、果木管理、家庭畜养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那些条件艰苦且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贫困地区扶贫。在贫困地区增加科普知识的宣传,使贫困农户基本能够掌握一至二门技术,结合地区优势,加快贫困地区脱贫速度。

2、改造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多模式发展。我州少数民族地区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也不可能采用统一模式。在引导其发展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兴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合作经济组织,特别应围绕专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发展受农民欢迎的多种专业合作社。在组建形式上,可以是农民自办、联办,也可以是农民与其涉农企业、公司联办。在服务内容上,可以办服务实体,也可以不办服务实体,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能帮助农民办实事,都应大胆地试验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和总结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真正把那些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出来,加以推广。西部应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主要是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重要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经济发展

水平,并规划建设一批新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重点治理资源开发区、工业、城市聚集区的环境污染。调整改造、大力振兴原有“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远西部地区在加强部分有优势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通讯、供水、居住条件和文化教育水平。促进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农牧业的规模经营及产业化,通过富民以稳定边疆。着手进行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在制定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方案时,要重新审视远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问题。远西部地区不宜再搞那些代价大、收益低的资源开发及其加工的大项目。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以机械电子和化学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为主导,完善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枢纽职能,形成具有较高水平服务业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形成西部经济核心区,并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积极培育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二级产业带和西部边境开放经济带,增强整体经济实力,以优势资源的加工利用为重点,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为长远区域开发格局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建立生态破坏的补偿机制。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扶贫的重点地区。国家确定的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涉及少数民族5个自治区、20个自治州、49个自治县。全国34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257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占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43.4%。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六大贫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沙化贫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喀斯特高原丘陵环境危急贫困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封闭型贫困区;西部沙漠高寒山区环境恶劣贫困区。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贫困问题和生态退化问题。

首先要建立资源输出地和资源受惠地之间的补偿机制。资源受惠地要对资源输出地因输出资源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这样一方面可以限制资源受惠地对输出地资源的无限制浪费,同时也可以帮助输出地保护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下游地区资源开发之间建立补偿机制。即上游的生态保护使下游资源开发得到了好处,则下游地区要对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给予下游地区的正面影响给予补偿,一方面分担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费用,提高上游地区进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大补偿力度。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利益补偿机,主要包括:(1)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资源开发必须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未来发展利益给予补偿,资源增值转移必须对当地居民优先受惠权给予补偿,补偿费计入资源价格。

(2)规范自然资源价格。自然资源价格应反映自然资源使用的成本。自然资源使用成本包括资源开发生产成本、资源消费成本、环境复原成本。资源品消费成本通过征收资源品消费税补偿。环境复原成本通过列支资源生产消费费用标准。对生态环境维护和未来发展利益的补偿,补偿费标准依据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和资源品消费情况而定。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应满足生态复原的要求,对未来发展的补偿应当为消费者所承担。(3)设立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发展补偿基金。把一部分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中获得的利益通过税收途径转为积累,用于支持形成未来发展长期效应的基础建设,未来发展基金的形成通过扣除不可再生资源总成本中的资源品消费成本来获得。

三、中央政府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现代

工业企业。近年来又优先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资源开发项目,并实行投资倾斜,引导国内外资金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加强民族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基本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通过无偿发放农具、发放生产资金、减免农业税、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发展边境贸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国家先后设立了“民族地区补助费”、“民族地区机动金”,实行定额补助制度,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自八十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扶贫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在十多年的扶贫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除享受其他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国家制定的许多特殊政策。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科技教育。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举办民族院校和民族班。截至1998年,国家独立设置的民族院校有民族大学和民族学院12所、民族师范学校59所、民族职业中学158所、民族中学3536所、民族小学20906所,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全国支援西藏教育事业等。

由此可见,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确实是极为重视,在预定的计划上,有着更为合理的实施方法。

四、结语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对今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合作中,以开放促开发,发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崛起。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发展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只是从一个民族观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出发,引入了民族学的文化观,对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寻求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综合上述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要想使经济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创新的文化观念,认识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努力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作为经济细胞控制者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乌日陶克套胡: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伍琪凯梦 催亚虹: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黄健英,萨如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2]卢铁城,张忠元.中国西部民族经济[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

第二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通河县朝鲜族的经济发展概况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所接触最多的民族——朝鲜族。

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他们是在为了生存和封建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等原因来到中国的。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在国内外非常有口碑。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我介绍我的家乡通河的朝鲜族。

通河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这里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朝鲜族是其中之

一。假期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通河县朝鲜族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通河是朝鲜族居民相对聚集的地区。长期以来,朝鲜族干部群众在推动全县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内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市区内及其周边地区,他们为我县的开发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种植的水稻享誉海内外,朝鲜族农民在传播水稻种植技术的同时和通河县广大农民开掘渠道,引水灌溉,扩大我县水稻种植面积,使稻谷产量提高,使通河县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但是,通河的朝鲜族虽然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从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经营阶段,大都是各自为战、独立耕种,目前个别民族乡镇、村正在进行联合生产模式的探索和实验,但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联合生产经营模式,在抵御风险、开拓市场、产品深加工、创优品牌等方面受到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户增产增收。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朝鲜族同胞们不怕辛苦来到韩国赚取外汇,由于我县朝鲜族劳务输出渠道较多,尤其是民间形式输出基本不存在技能培训过程,即使中介公司组织培训也无法完全达到韩国实际要求,并且大都从事建筑、杂工等粗放工种,收入受到限制。同时,2007年韩国出台了新政策,随后将对赴韩务工人员进行韩语能力考试,过关后方能到韩国工作,由于我县预赴韩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能通过者数量非常有限。在我县的朝鲜族大约有1.2万人,其中有朝鲜族中学一座,并且有许多朝鲜族同胞在县内的各个机关和教育场所任职!朝鲜族的餐饮特色那就是高丽狗肉了!在通河这个2.3万人的区域内有近40余家狗肉馆都是朝鲜族同胞开的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他们所开的饭店生意非常的兴隆,在通河县的餐饮行业非常的出名,是鲜族同胞经济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朝鲜族同胞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朝鲜族的经济收入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背景下,他们勇于开拓进取,目前在我县的朝鲜族同胞的经济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总体人均收入比例比全县人均收入还要高!我县朝鲜族同胞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当然这也离不开勤劳勇敢的朝鲜族人民!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发展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只是从一个民族观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出发,引入了民族学的文化观,对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寻求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综合上述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要想使经济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创新的文化观念,认识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努力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作为经济细胞控制者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无论怎样,我相信朝鲜族同胞的经济收入会更加稳定,通河人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011年10月8日

第三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第三章明确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第十七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税收、信贷、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

(二)少数民族职工占职工总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企业;

(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兴办的企业。按照这项规定,我市共有x家企业享有以上政策扶持。分别是现将xx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我市民族发展经济,总注册资金1.2亿。自有资金4600万。年产值1.7个亿,年利润1290万,年税金590万。解决就业人数近600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达到100多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以民族聚居村为中心分布。六个企业,有四个建在民族村。一个距民族村只有几公里,还有个企业在xx。

二是产业分布。3家是以光电、电线、电缆为主的企业。1家以民族特需商品服装为主业。1家是化工企业。1家是木业。

三是企业主大都是少数民族,或者是与少数民族群众有亲缘关系的群众。xx老板是回乡创业的招商引资企业,以前在xx发展,为了支援家乡的经济发展,回乡建立了光电公司,也是我市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

四是企业都是正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少数民族企业大都建立于2000年后,基本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最大的是xx光电公司,注册资本1.05亿,年产值7000多万,税金300万。其它企业规模注册资本都在500万左右。

二、服务情况

一是帮助营造氛围。近年来,在市委统战部门和民委的努力下,我市对民族工作比较重视,对民族企业主也在参政议政等方面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几届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的作用。去年,市民委还帮助xx公司成功申报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扩大企业的影响,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帮助申报有关项目。每年帮助民族村申报项目,近两年都得到了xx市的大力支持。帮助xx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

三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xx服饰有限公司和金融部门联系,办理民族特需商品贷款贴息补助,为企业节省30万元。帮助xx和xx镇协调征地事宜,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已经征了30亩地。

三、存在问题

一是从宏观上看,我市的少数民族企业主要是工业和轻工业为主,但上级民委扶持较多的种养殖企业上偏少。

二是从政策层面看,《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虽明确规定享有政府和部门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但省民委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少数民族企业能够享有的政策也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难以落到实处。

二是由于大多民族企业分布在民族村,通往xx的xx桥xx段因为限宽,导致对企业销售存在制约因素。

三是多数少数民族企业,存在资金困难问题。有的是因本身资金不足,有的是因周转不畅。

四是个别企业因为当地工业园区建设放缓。不能及时搬迁扩建厂房,影响企业扩大规模。

第四篇: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杨兴猛

2005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我利用寒假时间对阿荣旗十个少数民族村(即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新发乡的新发、东光、莫尔顶、那克塔),按照少数民族总户数12%(即133户)和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采取入户座谈和报表汇总的方法,对聚居在这里的农牧猎民户的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一、十村百户的基本情况

十个民族村总人口为11180人,2746户,少数民族3605户,耕地面积156055、6亩,草场面积为148938亩,林地面积为430758亩,牲畜27873头,家禽2、3万只。十个民族村的收入各不相同,最高的为2800元,中等为1600元,最低为600元左右,四个民族乡各自的民族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较大。2002年全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66元,总的来说少数民族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旗的人均收入,部分居民还靠政府的救济过活。通过入户交谈和汇总统计表明,凡是种、养搭配经营的农户都比较富裕,收入相对稳定;凡是富裕大户都是在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自家的经营圈里形成了相互反哺的循环体;单一靠种植“大粮”作物的农户贫困比重大,一些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的个体大户和农场主都处于维持或破产状态。

二、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与三年自然灾害是分不开的。98年,全国各省区普遍遭受特大洪灾,阿荣旗各民族村大多分布在水域附近,如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三个民族村座落于音河水系附近,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坐落于格尼河水域附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坐落在阿伦河下游,灾情较为严重。99年,阿荣旗普遍流行旱灾,害虫泛滥,特别是大豆大面积的减产,甚至是绝产。2000年,阿荣旗部分地区还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雹灾,据当地居民讲,冰雹像“鸡蛋黄”一样大小,这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所不曾见到过的,只要摊上的就是绝产。村民们只能在冰雹过后补种白菜、萝卜等生产周期短的蔬菜作物,以维持生计。2001-2005年没有出现特大天灾,但春旱所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屡见不鲜。近8年来看,阿荣旗自然环境恶化,自然频繁是导致农民普遍贫穷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种植结构的不合理。

种植业是阿荣旗各民族村普遍的谋生手段,也是形成产、加、销体系化经营的初始阶段,种植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当前虽然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作用逐渐渗透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但村民们没有紧迫感对“瞄准市场种田,调整结构赚钱”的商品经营观念认识不清,不顾农产品供求的变化,盲目种田现象普遍存在。由于98年以前,大豆作为“权威”作物没有卖不出去的时候,并且价格只升不降,村民们从中也尝到了不少甜头,长期以来很多民族村形成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农民们的所有资本(包括超前贷款)都投入到开荒耕种和扩大再生产上了,村民们把大豆作为换钱的唯一作物,而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仅供自食或是饲养牲畜用。如查巴奇猎民村自从禁猎起,政府组织为村民开肯了大片的荒地,基本上种植大豆这一单一作物,村民们也曾从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而99年以来大豆市场的价格浮动很大,出现了0、7—0、8每市斤的低靡价格,甚至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而村民们从没有想过别的出路,还是在维持着以往的种植结构,只希望来年能有一个好的市场价格,再加上自然灾害,部分已脱贫的猎民又出现了返贫状况。而与此相反,音河乡98年以来就注重调整结构,白瓜籽、马铃薯两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年递增,到了2002年,白瓜籽的种植面积达4、8万亩,马铃薯达3、5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67%,尤其是白瓜籽的种植面积较大,除了维古奇与线杆村因气候条件限制而不能大面积的种植外,其他12个村均已大面积的种植,白瓜籽混等货一般在4、5元左右一市斤,“AA”级品价格达到5元多一市斤。与此同时,音河乡还鼓励村民从事马铃薯加工工业,正常年种植鲜薯亩收入350—400元,加工淀粉价值650—700元,加工粉丝、粉条亩收1300—1400元。在大豆市场价格低廉的情况下,音河乡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使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04年底,全乡总产值增加到5743万元,人均收入增加到1695元。这是种植结构调整很好的成功例子,它走出了传统种植观念的禁固,同时也暴露出了传统种植结构的弊端。

单一的种植结构不但容易导致价格灾害,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弱。例如,99年虫害遍及全旗各地,而虫害只对大豆有影响,流行的害虫是专吃豆叶的寄生虫,对白瓜、玉米、葵花、马铃薯等作物并无太大影响。再加上大多数民族村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靠天吃饭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灾害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当前各民族村经济要摆脱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的不利形势,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且还很紧迫。种植结构调整一定要把握市场信息,而在地方一般没有收集市场信息的专业机构,在信息产业化尚未形成之前,一定要加大调研力度,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信息,不能盲从,也不能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种植结构结调整要一定要克服盲目性,把握自己所处的资源特点和市场环境,不搞绝对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单一经营,也不搞小而全,多而繁的杂家经营,而是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与市场趋势确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品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造升级,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凡是富裕的村民都不是单单经营一点儿有限的耕地,牲畜是村民财富的标志,畜牧业是他们致富的手段。各少数民族村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应该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各民族村的优势产业,大头产业,这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看,畜牧业受外部自然灾害系数小,比靠天吃饭的种植业优越。从市场效益发展前景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逐步增大,牛羊肉、奶含钙高,是发达国家饮食消费和健康水平证明了的,价格好,前景乐观。比如,一头基础母牛年产母牛犊价值1200元,母生产奶期刊270天,日产鲜奶23公斤,按单价1、12元一公斤计算,当年纯收入可5000元左右。从与种植业互补方面看,“粮食、秸秆过腹转化增值”高,尤其在大量粮食作用过剩情况下,畜牧业调节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所以牧业比重要加大。发展畜牧业要从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出发。我们在看到畜牧业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民族村草畜矛盾的严峻形式。在中南部几个民族村的放牧场看到的情景让人深有感慨,过去“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现在看到的只能是吃“唇草”的羊儿啃那地皮上一层薄薄的绿了。草畜矛盾和草场退化严重是多数民族村的共性,只是程度不同。针对这种现实,增加畜牧业的比重,只能根据各种牲畜的不同特性,开发舍饲、半舍饲工程。例如,绒山羊虽然效益好,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根据其繁殖成活率高且易饲养的特性,要引导村民舍饲。考虑到奶牛对生态破坏性小,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控制其发展规模,实行半舍饲。只有

这样,才能既满足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又维护了生态环境。

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有一个被人们认识、了解、接受的过程。舍饲工程,同样需要有一个艰巨的历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舍饲工程,一方面,增加了投入资本,饲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况且,村民不会轻易的把种植粮食的耕地改为种草,村民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劳动力投入,原本一个人的活计,圈养就需要几个人来承担。诸如以上原因的考虑,舍饲应该从高投入、高起点的牲畜(如绒山羊、小尾寒羊、奶牛等)为切入点,而不局限于猪、绵羊、肉牛等,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考虑新畜种的开发。在与查巴奇乡村民的交谈中能够体会到,一些村民仍然留恋昔日的猎业生活。据村民说,以前,只需外出三个月,便可以维持一年的生计,如果猎到一只梅花鹿,按当地的市场价格也能卖到一万元。而现在,一年四季耕种还有些不适应。一些村民将耕地出租他人种,指望可数的年地租和救济为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饲养梅花鹿成为现实,不但可以使当地猎民很快脱贫致富,而且较容易从猎业经济尽早转化为牧业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发高效的畜牧品种也不愧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只有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才能形成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的拉力,使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尽早�谕哑独В呱细辉5缆贰R虼耍Ω迷谏偈褡迦褐诠勰钭浜妥式鸫畹确矫娓枰欢ǖ囊己椭С郑睦7洞纷饔茫崴枪こ桃坏┏晒Γ浞⒄骨绷κ蔷薮蟮摹W苤⒄剐竽烈担窃诓到峁沟髡讨邪盐兆约旱淖试刺氐愫褪谐』肪车淖罴蜒≡瘛�

四、强化加工、扩大营销是民族经济产业化的必要环节

对种、养植业产品的深加工和营销是对农业产值的追加和扩大,是对农业产出效率的深挖掘,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农产品相互反哺的重要一环。但在当地各民族村,加工和营销这一环节非常脆弱,甚至是空白和缺陷,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必须给予重视,使其加强和提高。

目前,阿荣旗各民族村的加工工业呈现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等特点,集中分布在音河各少数民族村屯,主要包括马铃薯加工淀粉、粉条、粉丝;白瓜籽瓤分离、烘干和晾晒、筛分等。如马铃薯加工方面,该乡现有加工点314个,14个村庄46个自然屯都有各自的分布网点,平均十户一个。音河乡农户富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和加工马铃薯。和平、五六、五

五、音河等村,主要是以此起家。多数村以加工淀粉为主,其加工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还可以将淀粉再此基础上加工成粉丝、粉条,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再如,白瓜籽加工方面,该乡现有白瓜籽瓤分离机1876台,分布在12个村,而很多民族村都还是手工使籽瓤分离,不但浪费劳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生产规模。白瓜籽瓤分离机有待于在白瓜籽的种植区域内大范围的推广。而对乳、肉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乳、肉产品加工与马铃薯、白瓜籽加工相比具有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政府应该在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使畜牧业——少数民族村这一大头产业——增值、增效。这种小家庭个体加工的产业实体虽然没有大企业的经营层次高,但产、加、销一条龙,一家一户的经营体系有经营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优势,使人们自觉形成“鲜薯好卖卖鲜薯,鲜薯难卖加工转化淀粉,淀粉难卖加工转化粉条、粉丝”的市场意识,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若干个小经济实体自然联合起来便可以形成以村屯、乡镇为单位的大的经济实体,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发展加工工业应该紧紧围绕种植业、养植业特点,上规模、上项目,发挥原料自产、资金依赖小的优势,降低产品的原始价值,以提高其竞争能力。不要单纯地为加工而加工,加工的最终目的是反哺农业,而农业生产转过来又反哺加工业,使其形成首尾相连的链条结构。强化加工工业既要有量的扩大,又要有质的提高。

产品的营销是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只有完成这一环的任务,才能形成产业化的循环体,反哺种、养业。

农产品供大于求,由过去卖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每一个商品经营者都在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求着自己产品销售渠道。但有的民族村由于主动性差,方式方法有限,经销人员少未形成相应的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量和利润很不理想。如音河乡粉丝、粉条起步于70年代,由于多年依赖于路域优势的心理,不主动走出家门拓宽销售渠道,致使多年来生产始终不能扩大。包括销往外地的其他商品,由于没有村民自己亲自去卖,不能扩大产地和产品知名度,有时被中间商控制。今年产于各民族村的羊绒以每市斤230元的价格卖给商贩,而辽宁省的一些加工厂家,通过清洗、分梳,打上包装品牌以后,出售给成品生产厂家,达500元一市斤,出口价格则还要高一些。马铃薯种当地出售0、13—0、15元一市斤,辽宁、山东的客户批发价格则0、8—

1、0元以上。可见,把更多的村民推向营销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产、加、销一条龙体系中,营销环节薄弱滞后,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低,面对四面八方的客户没有整体上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每年农产品上市季节,往往由于几家或少部分村民的产品低价出售造成总体压价,甚至出现买方任意喊价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在农产品上市前组织村民深入了解市场行情,产品在市场上究竟能卖什么价位,占有率如何,中间商究竟能赚多少钱?做到“知已知彼”,钱少了我不卖。此外,要建立自己的域外销售网点,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成立村民商会,利用“老乡、老家的人文环境优势”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这样村民可以与客户或者消费者直接见面,不但能获取额外商业利润,而且可以随时掌握自己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选用新品种和结构比例调整等方面的指导,更具体、更直接。

根据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阿荣旗旗委、旗政府制定出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计划,从2003年起,要连续8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仍要保持近两年10%的增长速度。这也是根据阿荣旗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缩小差距、追赶型的发展战略。2001年阿荣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2亿元,人均GDP仅为461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912美元低451美元,差距将近一半。而各少数民族乡村的经济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相互反哺经营体系,少数民族地区就会成为强劲的“经济特区”,成为全旗经济寻求高速发展模式的窗口和试范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但不能成为全旗经济增长、达标的负担,而且还会带动周边村、屯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拉动全旗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全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有利的。该旗少数民族经济在2020年达到小康标准是有希望的,但任务又是非常艰巨的。

第五篇: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探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探究

[摘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在高校中,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显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近些年担任辅导员的体会,对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对策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英语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英语学习也变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地区,信息较闭锁,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因而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种种困难。本文将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有许多特殊性,为此,政府往往通过区域自治的办法来进行管理,在体制上就有较为明显的自主管理倾向。这种管理模式使他们对外来文化很不适应性,汉语对他们来说已属于外来文化,而英语则更为陌生。加之少数民族地处偏远,思想保守,无法和发达地区很好的互通有无,导致了无法消化吸收发达文化和知识。少数民

族对异质文化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感,异质文化即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本地区、本民族固有文化之外的文化形态,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盲目排外和心理上的恐惧感。许多人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不见效益的投资,学习英语则更显得毫无用处。这种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2.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落差

具有本民族浓郁特点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随着学业的进展将接触更多异质文化和新鲜事物,因此将面对比汉族学生大得多的学习压力。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经济生活上压力较大。进入大学后,由于英语基础差,汉语水平又不一定过关,加之毕业后就业前景比汉族学生面窄,更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实验表明,焦虑和紧张容易导致学习注意力的分散,从而使思考和记忆能力降低,语言储存和输出效率减低,影响学习效果。以上表现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心差,自卑心理严重。

3.应试教育多方面存在而且比较严重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把四、六级过关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尺码,导致了大部分英语教师把教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了应试教育上,而少于创新和改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初衷,不能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学生并没有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的外语语言基本技能。

三、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障碍的对策

1.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重塑自信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及时把握民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波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创造条件让他们与其他同学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与其他同学的接触和了解。可以用过民族节日、穿民族服装、唱民族歌曲、办校园民族语言广播、订阅民族文字报刊等具体形式创造一个民族文化氛围,使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感和孤独感,逐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并从日常的关心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情绪,使他们处于感受成功的状态,逐步摆脱自卑,恢复自信心。

2.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呼吁了很多年,但是具体教学工作中并未完全采用,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烦躁不安,包袱沉重,效果不佳。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材,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变成语言操练场所。此外,还要利用指导法教学、“启发”式教学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增加英语基础课教学课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学习上充满成就感。其次,强化激励手段,增强竞争意识。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靠近大目标,增强自信心,激化内在学习动力。激化过程主要是利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去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物质手段主要采取奖学金、助学金,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精神手段主要是通过唤起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如个人的爱好、兴趣、愿望、自觉性、意志等。再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封闭的希望,英语专业的学习对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各高校配套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跨越语言和基础知识障碍,更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该从不断的学习中摆脱自身的束缚,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葛敏.构建任务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西北工业大学学

报,1999,(12).[3]覃玉荣.论大学英语教学的障碍因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郭林花.壮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社会语言原因新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

下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12131066 孙旭 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和文化探究 12131066 孙旭 这学期很幸运的选了我校的校际选修课《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我......

    文县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文县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2017年全县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见》要求,从3月14日—3月31日,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顺福带领县委统战部、......

    关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探究

    关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探究古语曰:“郡县治则天下安。”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此后县域经济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某......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5篇)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日渐提升,如何以经济......

    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民族宗教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

    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__市部分少数民族乡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这些村的现状、问题以及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

    少数民族

    1.满族 门前插柳枝和熄灯祭扫 2.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