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时间:2019-05-12 12:0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第一篇: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农村小城镇发展一直是农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小城镇、大战略”一直是指导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农村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应该肯定,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还应看到,对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农村小城镇的定位应是城乡结合部

它肯定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中城市,今后一般的也不会“长大”成为大中城市,它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小城市。因此,不能把农村小城镇当成若干年后城市的“童年”来看待和培养。严格地说,农村小城镇是一个农村的概念。它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有希望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形态。

另外一点需要弄清楚的是,城市和乡村在人类历史上是同时作为不同的人群聚集形态而存在的。有资料记述,从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形成之日算起,城市已有大约一万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类在城市中大约已经生活了一万年。当然,城市比乡村有更完善更进步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一万年中,特别是近200年来,城市生活方式以其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乡村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现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人口城市化成了世界各国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我们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爆炸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确定解决这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思路。有意思的是,城市化以及城市爆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可能最终求助于农业解决。这个观点是科学的有远见的,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我以为“城市求助于农业”的思路应该锁定在农村小城镇。

我们现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以繁荣发达的小城镇带动和提升农业和农村,也为最终倒过来解决城市问题留一条后路。

因此,我们在认识上应该明确,既不能以大中城市作为目标发展农村小城镇,也不能以传统的农村集镇的观念来看待和建设小城镇。它一头和城市相连,具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一头和农村相接,是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二、县城的发展应该区别于农村小城镇

一般的县城应以建设中小城市为目标。虽然目前我省多数县城在规模、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总量诸方面还是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少数县城还不如一个好一点的镇的发展水平,但从总体上和指导思想上看,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认识发展县域经济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作为一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在一个县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情况下,应把建设中小城市作为县城发展的目标,而不要与农村小城镇混为一谈。目前我省十个地区已全部设市。除个别城市有可能成为大城市外,一般应以建设租发展中等城市为目标。而全省106个县市区(杨凌区除外)中,已有23个为区建制,属城市的范畴。3个县级市。80个县的建制。这80个县的发展一般地应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当然其中一些县城可能因资源或其他因素而成为中等城市,有的则在较长时间还只能是小城镇的规模。据有关资料介绍,我省的城固、岐山、神木等县已基本达到设市的标准,勉县、蒲城、富平、乾县、略阳、黄陵、礼泉、户县也正在向设市城市努力。只是由于国家在控制县改市的情况下,未能审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推进县城城市化的进程,并不影响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县城。恰恰相反,我们的县级领导应该用市长的理念和目光对待县城的发展。

而我省小城镇的状况不一样了。据统计,全省共有乡镇1719个。加上一些不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集镇约近1800个。其中建制镇930个。这应该成为我省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基础和框架。相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这些农村小城镇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上连城市、下接乡村,就会构架成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局面。事实上,我省少数小城镇的发展已经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富平县庄里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咸阳秦都区马庄镇、户县秦渡镇等15个小城镇也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因此,我们应该把县城和农村小城镇在定位上区别开来,分类指导。

三、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随势应变。不失时机”的指导思想

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观点。费孝通先生认为,研究小城镇的发展,目的在于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实质上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发展路子。费孝通先生在80年代提出的“苏南模式”、“温州

第二篇: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农村小城镇发展一直是农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小城镇、大战略”一直是指导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农村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

应该肯定,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还应看到,对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农村小城镇的定位应是城乡结合部

它肯定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中城市,今后一般的也不会“长大”成为大中城市,它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小城市。因此,不能把农村小城镇当成若干年后城市的“童年”来看待和培养。严格地说,农村小城镇是一个农村的概念。它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有希望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形态。

另外一点需要弄清楚的是,城市和乡村在人类历史上是同时作为不同的人群聚集形态而 存在的。有资料记述,从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形成之日算起,城市已有大约一万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类在城市中大约已经生活了一万年。当然,城市比乡村有更完善更进步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一万年中,特别是近200年来,城市生活方式以其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乡村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现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人口城市化成了世界各国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我们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爆炸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确定解决这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思路。有意思的是,城市化以及城市爆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可能最终求助于农业解决。这个观点是科学的有远见的,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我以为“城市求助于农业”的思路应该锁定在农村小城镇。

我们现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以繁荣发达的小城镇带动和提升农业和农村,也为最终倒过来解决城市问题留一条后路。

因此,我们在认识上应该明确,既不能以大中城市作为目标发展农村小城镇,也不能以传统的农村集镇的观念来看待和建设小城镇。它一头和城市相连,具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一头和农村相接,是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二、县城的发展应该区别于农村小城镇

一般的县城应以建设中小城市为目标。虽然目前我省多数县城在规模、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总量诸方面还是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少数县城还不如一个好一点的镇的发展水平,但从总体上和指导思想上看,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认识发展县域经济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作为一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在一个县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情况下,应把建设中小城市作为县城发展的目标,而不要与农村小城镇混为一谈。目前我省十个地区已全部设市。除个别城市有可能成为大城市外,一般应以建设租发展中等城市为目标。而全省106个县市区(杨凌区除外)中,已有23个为区建制,属城市的范畴。3个县级市。80个县的建制。这80个县的发展一般地应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当然其中一些县城可能因资源或其他因素而成为中等城市,有的则在较长时间还只能是小城镇的规模。据有关资料介绍,我省的城固、岐山、神木等县已基本达到设市的标准,勉县、蒲城、富平、乾县、略阳、黄陵、礼泉、户县也正在向设市城市努力。只是由于国家在控制县改市的情况下,未能审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推进县城城市化的进程,并不影响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县城。恰恰相反,我们的县级领导应该用市长的理念和目光对待县城的发展。

而我省小城镇的状况不一样了。据统计,全省共有乡镇1719个。加上一些不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集镇约近1800个。其中建制镇930个。这应该成为我省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基础和框架。相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这些农村小城镇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上连城市、下接乡村,就会构架成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局面。事实上,我省少数小城镇的发展已经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富平县庄里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咸阳秦都区马庄镇、户县秦渡镇等15个小城镇也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因此,我们应该把县城和农村小城镇在定位上区别开来,分类指导。

三、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随势应变。不失时机”的指导思想

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观点。费孝通先生认为,研究小城镇的发展,目的在于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实质上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发展路子。费孝通先生在80年代提出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后又提出了“珠江模式”。其实他在考察了西部的内蒙、宁夏和甘肃等地后提出了这些地方必须走以牧为主,农特结合的道路。这为我们发展农村小城镇提供了重要思路。

我们不是一定要弄出一个“关中模式”、“陕北模式”、“陕南模式”。而是从这里应该产生两个认识或观点:一是农村小城镇如何尽快地兴旺繁荣起来才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二是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随势应变”。

小城镇怎么会兴旺起来呢?在我国农村,从古到今曾有许多兴旺繁荣的小城镇驰名中外。纵观这些城镇,可以看出,它们首先是一个集镇、一个商品集散地、一个方圆几十里人聚会聚集的地方。它们曾经表现为门店林立、作坊聚集,后来是有如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这些工厂、公司、店铺吸引农民从田里走出来去当工人,集镇人口多起来了,新的建筑一座一座盖了起来,宽阔的马路,各类生活服务行当应运而生,城镇的面貌大变。它们便成为方圆一定范围的经济,文化中心。这样的城镇在温州可能是纽扣家庭作坊和市场,在珠江三角洲,可能是两头在外的玩具生产厂家。在我省的关中,可能是果品批发市场和果汁生产、果品分级、果品包装,也可能是乳品厂、奶牛场。当然,也不是过去的“三就四为”,而是随势应变。比如过去我省长武县城曾经是全国有

名的槐米市场,自己却很少生产槐米。乾县的三眼桥布料市场也没有当地的纺织业,而是从广州那边贩运过来的、但这些都说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有产业,有市场。而这些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随势应变。

四、加快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抓紧编制和深化小城镇发展规划。建议由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由有关经济建设管理部门、十市一区政府和规划设计单位参加成立农村小城镇规划领导小组,根据改革、开放、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十一五”计划的编制,抓紧完善、修编全省、市域、县域三级小城镇体系规划,由市县负责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对没有编制建设规划的小城镇抓紧编制详细建设规划,对已编制详规的进行修改完善。要加强规划的组织工作,完善规划机制,放开规划市场,提高规划质量。

2、加紧鼓励政策和法规制度研究,尽快取得改革突破。组织有关部门,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小城镇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农村安置等政策、制度改革措施,力争尽快提出突破性改革方案,解除其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健全促进人口、资金、技术、项目向小城镇集中的市场化机制,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自我集聚发展的能力。

3、突出重点,加大支持建设力度,加强示范试验作用。重新审视全省小城镇布局发展,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省市两级小城镇建设布局重点,在项目布局、没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议由投资管理部门将有关建设资金打捆、财政再新注入一部分资金,设立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确定一批集聚程度高、产业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农村小城镇加大倾斜支持力度,使其发展成为跨县域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地方的经验,使其起到示范、幅射的作用,同时及时总结推广。

4、积极引导和支持小城镇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在具有条件的小城镇,特别是省市确定的重点小城镇,积极引导和支持加强乡镇企业园区、民营企业园区及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条件具备的可按省级开发区对待,促进小城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加大机制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扶持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集聚项目、壮大产业实力、加强国内外联合合作,带动建设和发展,提高发展水平和速度。

5、尽快组织调查研究,为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组织综合管理、城建、农业、乡企、土地、公安、统计等部门,对全省农村小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就影响小城镇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解决对策,提出实际可行的分析报告,以供省委、省政府就新时期我省农村小城镇如何加快发展做出决策。

日期: 2003-8-25

第三篇: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农村小城镇发展一直是农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小城镇、大战略”一直是指导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农村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

应该肯定,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还应看到,对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农村小城镇的定位应是城乡结合部

它肯定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中城市,今后一般的也不会“长大”成为大中城市,它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小城市。因此,不能把农村小城镇当成若干年后城市的“童年”来看待和培养。严格地说,农村小城镇是一个农村的概念。它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有希望成为我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形态。

另外一点需要弄清楚的是,城市和乡村在人类历史上是同时作为不同的人群聚集形态而 存在的。有资料记述,从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形成之日算起,城市已有大约一万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人类在城市中大约已经生活了一万年。当然,城市比乡村有更完善更进步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一万年中,特别是近200年来,城市生活方式以其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乡村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现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人口城市化成了世界各国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我们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爆炸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这一系列问题并确定解决这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思路。有意思的是,城市化以及城市爆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可能最终求助于农业解决。这个观点是科学的有远见的,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我以为“城市求助于农业”的思路应该锁定在农村小城镇。

我们现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以繁荣发达的小城镇带动和提升农业和农村,也为最终倒过来解决城市问题留一条后路。

因此,我们在认识上应该明确,既不能以大中城市作为目标发展农村小城镇,也不能以传统的农村集镇的观念来看待和建设小城镇。它一头和城市相连,具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一头和农村相接,是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二、县城的发展应该区别于农村小城镇

一般的县城应以建设中小城市为目标。虽然目前我省多数县城在规模、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总量诸方面还是一个很低的水平,甚至少数县城还不如一个好一点的镇的发展水平,但从总体上和指导思想上看,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认识发展县域经济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作为一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在一个县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情况下,应把建设中小城市作为县城发展的目标,而不要与农村小城镇混为一谈。目前我省十个地区已全部设市。除个别城市有可能成为大城市外,一般应以建设租发展中等城市为目标。而全省106个县市区(杨凌区除外)中,已有23个为区建制,属城市的范畴。3个县级市。80个县的建制。这80个县的发展一般地应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当然其中一些县城可能因资源或其他因素而成为中等城市,有的则在较长时间还只能是小城镇的规模。据有关资料介绍,我省的城固、岐山、神木等县已基本达到设市的标准,勉县、蒲城、富平、乾县、略阳、黄陵、礼泉、户县也正在向设市城市努力。只是由于国家在控制县改市的情况下,未能审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推进县城城市化的进程,并不影响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县城。恰恰相反,我们的县级领导应该用市长的理念和目光对待县城的发展。

而我省小城镇的状况不一样了。据统计,全省共有乡镇1719个。加上一些不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农村集镇约近1800个。其中建制镇930个。这应该成为我省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基础和框架。相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这些农村小城镇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上连城市、下接乡村,就会构架成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局面。事实上,我省少数小城镇的发展已经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富平县庄里镇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咸阳秦都区马庄镇、户县秦渡镇等15个小城镇也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因此,我们应该把县城和农村小城镇在定位上区别开来,分类指导。

三、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随势应变。不失时机”的指导思想

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观点。费孝通先生认为,研究小城镇的发展,目的在于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实质上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发展路子。费孝通先生在80年代提出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后又提出了“珠江模式”。其实他在考察了西部的内蒙、宁夏和甘肃等地后提出了这些地方必须走以牧为主,农特结合的道路。这为我们发展农村小城镇提供了重要思路。

我们不是一定要弄出一个“关中模式”、“陕北模式”、“陕南模式”。而是从这里应该产生两个认识或观点:一是农村小城镇如何尽快地兴旺繁荣起来才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二是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随势应变”。

小城镇怎么会兴旺起来呢?在我国农村,从古到今曾有许多兴旺繁荣的小城镇驰名中外。纵观这些城镇,可以看出,它们首先是一个集镇、一个商品集散地、一个方圆几十里人聚会聚集的地方。它们曾经表现为门店林立、作坊聚集,后来是有如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这些工厂、公司、店铺吸引农民从田里走出来去当工人,集镇人口多起来了,新的建筑一座一座盖了起来,宽阔的马路,各类生活服务行当应运而生,城镇的面貌大变。它们便成为方圆一定范围的经济,文化中心。这样的城镇在温州可能是纽扣家庭作坊和市场,在珠江三角洲,可能是两头在外的玩具生产厂家。在我省的关中,可能是果品批发市场和果汁生产、果品分级、果品包装,也可能是乳品厂、奶牛场。当然,也不是过去的“三就四为”,而是随势应变。比如过去我省长武县城曾经是全国有

第四篇:关于推进我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推进我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那么,在我省,如何在促进大西安和关中城市群,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到一些县城和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反复思考,现谈点个人浅见。

从调查看,发展农村小城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势在必行。归纳起来说,其作用和好处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小城镇是各类农产品和物资进行流通的重要渠道。我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经培育出了果品、蔬菜、畜产品、蚕桑等十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苹果生产,人均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健全,农产品卖难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限制了流通的发展,使优势产业的优势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镇安县率先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集镇为纽带,着力构建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山区小城镇群,结果来自湖北、四川、江苏等省市的客商纷纷落户县城和农村小城镇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等企业,过去那种流通不畅,许多农产品销售难的情况迅速好转;鲜活农产品损失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大批农产品在交换中实现了增值价值,不仅活跃和繁荣了农村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培养了一大批务工经商实用人才。事实表明,市场兴、百业旺。建设一处小城镇,就能引导一批农民经商,发展一个地方的生产,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富裕一个地方的群众。

(二)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纽带和桥梁。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城市带动战略,但无论是城市带动农村,还是工业支援农业,离开小城镇这一纽带和桥梁、都无法实现。因为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离不开小城镇,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也要通过小城镇向农村传播,城市的一切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以小城镇为基地,才能尽快为分散的农民所掌握、所享受。同时,小城镇建立起的那些固定的永久性的场房、库房,以及为其服务的工商、税务、文化等综合性的建筑设施,可以给农村增加风貌,给农民带来美好的向往。一句话,从长远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神木县超前规划,集中投入,重点抓了县城和大柳塔、店塔、锦界和大保当四个小城镇建设,完善设施,发展产业,集聚人口,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稳定的工资收入来源。到2007年,县城和小城镇范围内已聚集人口26.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8%,城镇化率达到70%,实现了农民工人化,城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三)小城镇是吸引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是历史潮流。据测算,全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500万人,如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大军,单靠向城市转移是不现实的,其根本出路还在于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实行“离土不离乡”的方针,引导部分农民到小城镇建门店办商业,建厂房办工业,建堂馆搞服务,购车辆跑动输,或从事各种文化事业,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三原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思维富裕农民,通过小城镇建设安置剩余劳动力,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2007年底,全县规划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家,年转化粮、菜、果、奶等农副产品40万吨以上,年产值近10亿元,上缴税金6800多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全省能够加快建设500个现代化的农村小城镇,每个小城镇吸收1500个农村劳动力,那就能吸纳剩余劳动力150万,就能大大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大中城市的压力。

(四)小城镇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扩大对外开放是农村进步的强大动力。我省是内陆省份,又属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起步晚、积累少、起点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招商引资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小城镇,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我省招商引资步伐。韩城市龙门镇,近年来重视抓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立镇、发展靓镇、和谐兴镇,吸引了全国22个省、57个县、市共1.5万多人务工经商,兴办企业,成为韩城市知名度很高的对外开放的“窗口”。

总之,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镇是龙头。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六个关键问题,力促全省小城镇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一,思想要有新认识。从调查看,我省在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不足,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去重视。抓小城镇建设机构不健全,甚至有的地方还未设相应的机构,小城镇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二是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乱批乱建问题严重,短期行为依然存在;三是措施不具体,管理跟不上,城镇化水平低,全省总人口近80%仍生活在农村。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小城镇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80%—90%,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达46%左右,我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这一薄弱环节,影响着我省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农民增收和非农就业岗位的增多。所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有效推进我省农村小城镇建设就尤为重要和迫切。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和产业政策要求,把我省小城镇的发展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重新审视,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遵循“既要青山绿水,又要经济快速发展”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基础好、集聚力强的中心小城镇,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小城镇建设路子。

第二,规划要有新特点。规划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行动纲领,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有句话说得好,“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由于小城镇建设是一种长远建设行为,如果规划不周,盲目开发和无序建设,一旦造成偏差,就难以弥补,再推倒重建,势必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所以,一定要把好编制小城镇规划这一关。要坚持大农业、大工业和大市场规划理念,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集约化的思路和“固地制宜、突出特色、个性发展、节约资源”的原则,结合当地历史、现状、人口、区位等实际,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选址、规模、标准和设施配置,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紧凑型的小城镇,彰显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要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小城镇规划与村庄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教育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实行村镇、田块、道路、绿化综合治理,做到科学布点,配套成龙、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形成网络,从而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基础潜力,着力打造区域板块经济。

第三,改革要有新力度。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身份区分,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迁移,阻碍了人口城镇化进程。据此,建议省、市政府

借鉴上海的做法,加快户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等多种制度的配套改革,打通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和迁移渠道,为农民进城镇创造公平、公正、有序、有利的制度环境。要不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下决心解决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安家、就业、生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切实保障进城镇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产业、就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实现优势产业集约高效发展。

第四,建设要有新措施。首先,要建立城乡联动和整体推进建设机制。各级政府要敏锐地把握国家政策走向,把发展特色产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新农民和大市场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抓手,按照“资源集中利用、企业集群发展、环境集中保护”的原则,打破所有制和城乡界限,实施城乡经济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联动,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县城和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的建制镇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高标准创办乡镇工业园区,高起点建设蔬菜基地、畜牧基地、林果产业基地、小杂粮加工基地和药材基地,以基地为支撑,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向小城镇聚集,吸引各类投资机构来农村小城镇落户创业,实现小城镇建设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转变。其次,要制定一系列吸引本土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外商和本地民营企业家在小城镇创业、扎根,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家庭工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经济发展中心,提高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制定出土地使用、租售、管理相关政策,探索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和办法,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开发利用,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创造最佳效益。

第五,投资要有新机制。要适应新形势,改变现行的投资体制,广辟资金渠道,广泛发动群众,大力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进程。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建设、经营和管理,使其产业化。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逐步形成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同时,要深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吸纳各种资金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方经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村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加速建设农民自己的生财、聚财家园。

第六,管理要有新办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关键在领导。领导要解放思想,理顺思路,转变作风,做到“四到位”:一是领导力量到位。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县以及乡镇有必要设立专门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负责,并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常抓不懈。村小城镇建设中,要引入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理念,积极实施各类企业进农村、先进文化进农村、科技服务进农村、基础设施进农村、信息网络进农村、现代管理进农村和各级干部进农村,形成合力抓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机制。二是典型宣传教育到位。在农村小城镇建设方面,省上曾抓了240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村镇作为试点,但是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工作仍较薄弱。因此,建议省上能够集中抓100个建制镇作为试点,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各市、县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选择一批中心乡镇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各种保障建设机制到位。及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和章程,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还应通过建立健全选派机关干部支持小城镇、企业与村镇结对共建小城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建设小城镇、城乡学校、医院对口帮扶和科技人员定项包扶指导小城镇建

设等制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强大合力。四是检查落实到位。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农村,检查指导小城镇建设工作,也可以开展现场办公等活动,及时解决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农村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不仅成了农村商品交换和农贸产品的集散地,而且成为了富裕起来的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娱乐的活动中心。园林绿地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应当引起有关各方面的足够重视,把园林绿地规划提到小城镇规划中的适当地位。笔者就自己的认识突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园林绿化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口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所谓生态文明是指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文明观。城镇园林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和污染、美化环境,改善小城镇的环境和市民的生活条件。

一、小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机构不健全

从调查来看,多数小城镇没有园林绿化管理机构或专门人员,有的也是设在镇乡村建设办公室,致使园林绿化管理建设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完善。

(二)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欠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绿地系统规划尤其重要。从市级园林小城镇创建、中心城镇建设来看,小城镇总体规划健全,绝大部分乡镇缺乏详细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公共绿地建设不均衡,导致园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绿化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

(三)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缺乏地域特色

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无专业技术人员,建设指导思想模式、规划观念盲目仿效大城市园林绿化布局,未考虑当地地理环境、地容地貌、人文特色,绿地设计不规范、落后,乡土树种应用过少,体现不出小城镇园林绿化的个性和特色。绿化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洋、求快,不但使小城镇绿化无法形成其独特个性优势,而且花费了很多资金。

(四)小城镇园林绿化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先经济、后环境”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投资无系统、无计划,绿化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小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发展缓慢。

(五)小城镇园林绿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小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刚刚起步,制度规定还不健全,绿地随意性大,占绿、毁绿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景观建成后无人管养,重建不重养,管理水平落后。长此以往将面貌全非,造成园林绿化景观荒废。

二、小城镇园林绿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

小城镇园林绿化是一项涉及城镇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园林绿化建设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聘请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方面的专家,科学规划、统一设计,要有长远的眼光,克服盲目主义和短期行为。在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汲取的,如:有领导卞观意志强加于绿化设计当中,使绿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推倒重来,给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使群众对此不满。因此,全面、科学、统筹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园林绿化的关键所在和长久之计。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小城镇绿化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最终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在园林绿化中感受到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的思想、品味和层次的变化及提升,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城里人享受的美好生活和美朋生态环境。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民俗和特点进行设计,体现人文关怀,贴近居民生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树种选择应达到二季有花、四季常绿、五彩缤纷的效果,树种搭配应做到乔、灌 ,学、花、藤相结合。要通过美化小城镇的建设,改变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

(三)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

在城镇建设上,要建设园林城镇、宜居城镇。营造绿色和谐人居环境,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幸福城镇和宜居社区;在城镇环境上,要建生态型城镇,走节能低碳之路。把低碳目标与生态城镇建设相结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居住、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生态城市;在配套设施工,突出配套相应的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和休闲游乐设施,打造休闲宜游城镇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小城镇绿化要以满足群众生活、为人们创造亲近自然、生态优良的美好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利用,尽可能地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有效利用,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实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效果,避免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破坏。同时,还要根据城镇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劣地、荒地和不宜建筑的地段及零碎地形地块,宜高则高,宜低则低,能多栽则多栽,能少栽则少栽,借势而上,因地制宜地与自然环境结合到一起,体现自然和谐的美。

三、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城镇园林绿化的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报刊、广播、广告牌等宣传方式,结合中心城镇建设和市级园林小城镇创建,大张旗鼓地宣传园林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起“爱绿、养绿、护绿”意识,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绿化工作中来,形成上下联动、万众一心、齐抓共管,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是我国城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城镇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体规划中,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地位很重要,镇园林绿地要根据城镇绿地系统来进行的规划,也就是说,城市的绿化管理和建设主要依靠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远瞻性、全局性和权威性。在对小城镇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时,必须根据城镇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历史文化特征和地理气候的特征,建立一个可以凸显城镇特色的园林。

(三)多方筹措资金

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就是资金。园林绿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比较多,再加上它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基本上没有产出。所以,资金的筹措需要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实现,加大资金的投入来促进园林绿化的顺利实施。此外,可以通过政策对项目单位的绿化积极性进行激励。比如,在小区开发过程中,建的绿地要是比较多,就可以提高建筑的容积率。

(四)把握小城镇的特点,寻找特色之路

小城镇在进行园林绿化工作中,其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保存小城镇的特色。所以,小城镇园在进行林绿化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应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迹遗址、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民风民俗等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在园林绿化工作上应当结合小城镇现有的公共建筑,厂矿建筑,居住建筑一起设计,体现小城镇园林绿化实用的功能;再次,在种植工作上建议以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批判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的工作方式。

(五)强园林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建设是否能够成功,其主要因素是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园林绿化的基础是规划,规划设计不好,建造出的园林绿地也不会很好,因此,要加强园林队伍的建设,即要经常组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有利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坚持经济原则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小城镇园林绿化事业,争取早日建成园林化、生态化城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任爱华.小城镇绿化发展趋势及设计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1,05:50-54.[2]崔哲.发展城镇园林绿化的几点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7,10:37-38.------------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也就......

    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冯立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特别是通过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麻城市开展的“千人十户”活动。我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走访,认识......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迅猛 发展 。 目前 ,我国已有小城镇5.6万多个,聚集在小城镇的人口2亿多人,其中有80%是八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这些小城镇已成为......

    对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认识和建议

    对我县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建议二OO九年十一月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必须走“工业化”这条道路。县委、政府提出了 “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正......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

    小城镇发展

    青岛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设计(论 文)题目:浅谈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学生姓名: 崔明阳 学生学号: 201203164 院系名称: 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城规121 指导教师: 李兵营 蒋正良 2015 年 9......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发展中的不足 学院 机械与材料学院 学号 2009105313 姓名 黄峰 摘要:湖北农村的经济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大力关怀和高度重视下,近几年取得了令......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等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