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为何最推崇屈原
毛泽东为何最推崇屈原?
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赞赏了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以“万里涛”言其跃得远,以“冲”言其勇猛,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毛泽东熟知历史,喜欢纵论古今。他推崇的历史人物很多,如司马迁、曹操、李白、李贺等等,但最为推崇的是与他同属楚人的屈原,不仅专门写诗赞之,而且将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俱高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共和国的历史记载: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莫斯科举行世界和平大会。这是世界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也是对美国侵略朝鲜的抗议。为此,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向大会赠送了一幅屈原画像。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和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会见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将一部装帧精美的《楚辞集注》(《楚辞》共17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
中国古往今来的所有历史人物中,享如此殊荣的,独屈原而已!
早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对屈原崇拜得无以复加。刘继兴考证,毛泽东当时读师范时做了一本专门的听课和读书笔记,取名为《讲堂录》。这本笔记共47页、94面,前1页全部是毛泽东抄录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在《离骚》正文的上方,还写有他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915年,毛泽东在校时,就与志同道合的罗章龙纵论《离骚》,主张对之进行新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又多次读《离骚》,对之爱不释手。1951年7月,毛泽东邀请老朋友周世钊、蒋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谈中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1957年12月,毛泽东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大约有50余种。1958年张治中陪毛泽东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劝说张治中读《楚辞》时说:“那是本好书,我介绍给你看看。”他于1958年8月12日在一封信里还这样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
毛泽东在谈话中常常引用屈原的作品。1950年3月10日,毛泽东在勤政殿接受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按照周恩来的布置,让中国第一代驻外大使来勤政殿,在八扇红木屏风后静观呈递国书仪式。此前,毛泽东和周恩来曾接见过这些新中国的第一任大使,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当毛泽东走到黄镇面前,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黄镇,你原来那个名字黄士元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黄镇答道:“我的脾气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镇静’。”毛泽东说:“黄
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白玉兮为镇”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一句,毛泽东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1954年10月26日,在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离京前夕,他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辞行。毛泽东当场吟诵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诗后说:“离别固然令人伤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兴的事吗?”并向这位异国政治家介绍了屈原的生平。
1958年1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批示印发《离骚》给与会者。在1月16日的讲话提纲中,他说学《楚辞》,要先学《离骚》。在1月21日结论提纲中,又用《离骚》中的词句来说明文件写作中的“概念”和“判断”的问题。会议期间,还发生了毛泽东不顾安危挑灯看《离骚》的故事:1月18日晚上,毛泽东正在看书,空军雷达部队发现国民党飞机向南宁飞来。李银桥等卫士涌进毛泽东的卧室,请他速进防空洞。毛泽东手一挥:“我不去,要去你们去。”此时,南宁全城实行灯火管制。毛泽东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你去把蜡烛给我点着。”蜡烛点燃了,毛泽东继续看书。他看的是《楚辞》,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虽然不得志。1959年、1961年他两次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在此期间毛泽东外出带去的各种书籍中,也有《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
毛泽东对屈原的《天问》,也是爱之颇深。他特别肯定屈原《天问》在唯物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1964年8月,毛泽东同几位哲学家谈话时,从唐代的刘禹锡《天说》回溯到屈原的《天问》的时候说,到现在《天问》没有解释清楚,《天对》(柳宗元)之作,讲什么也没说清楚,只知大意。《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
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一书中说,1949年毛泽东率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期间,他(费德林)任苏方翻译。一次,毛泽东与他大谈中国古典文学,在谈到屈原时毛泽东曾发了一段较长的议论,其中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毛泽东的诗词受屈原诗词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他的《七律·答友人》中的前四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即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的故事。“帝子乘风下翠微”,显然是由《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变化而
来。“斑竹一枝千滴泪”也是化用湘夫人闻帝舜死于苍梧,十分悲痛,眼泪沾在青竹上,留下点点斑痕,而成斑竹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两千多年来更是被尊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杰作。作品不仅有极高的思想价值,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为人为文结合得非常完美,对后世影响极大,无人能出其右。毛泽东为何最推崇屈原?我们可从他1959年8月在《关于枚乘七发》的批语中找到答案:“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略逊一筹,然亦甚有可喜之处。”“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是“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这是毛泽东对屈原以及其开创的骚体的高度评价!
第二篇:毛泽东、蒋介石共同推崇的人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立下三不朽的功勋。《曾国藩家训》更是给后人留下的无尽财富。
曾国藩六戒
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③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曾国藩从政八经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5.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
6.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
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
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曾国藩论“八交九不交” 八交:
胜己者;盛德者;
趣味者;肯吃亏者;
直言者;志趣广大者;
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
志不同者;谀人者;
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
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
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第三篇:毛泽东最经典语录
毛泽东最经典语录
1、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4、最震憾人心最震憾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6、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7、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9、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10、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11、最有自尊的一句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12、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3、最像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4、最令台独分子胆寒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5、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6、最让人警醒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7、最英雄主义的一句话: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8、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最具前瞻性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20、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21、最悲壮的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2、最写意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23、最立志的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4、最酷的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5、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6、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7、最潇洒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8、最入镜的一句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29、最凶狠的一句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30、最豪迈的一句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1、最消愁的一句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32、最现实的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33、最有预见性的一句话:核战争打不起来。
34、最有紧迫感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5、最受女生欢迎的一句话: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36、最有情意的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7、最标语式的一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8、最让女人自豪的一句话:妇女要顶半边天。
39、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40、最理智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1、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42、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43、最具爱情观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44、最具和平意识的一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9周年,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世界伟人,收集了毛泽东生前最经典的语录,供大家观赏和品味,虽然,伟人的话已过去几十年,但是,现在细品仍回味无穷、哲理丰厚。
第四篇:巴菲特最推崇的10本书
巴菲特最推崇的10本书
在2007年伯克夏股东大会上,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年轻人问巴菲特,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巴菲特的答案是阅读,他说:“我10岁的时候就把奥马哈公立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投资方面的书都读完了,很多书我都读了两遍,你要把各种思想装进自己的脑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一旦你这样做,就该下水(尝试)了。” 巴菲特接着说:“我19岁时读了一本书,由此形成了基本的投资的思维方式。我现在76岁了,投资的思维方式
就是基于我19岁时从那本书得来的。”(《VALUE》第8期)
巴菲特19岁时读的是哪一本书呢?这本书给他以如此重要的影响。在珍妮特·洛尔编著的《沃伦·巴菲特如是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涉猎的内容无所不包,我收集图表、阅读各种技术知识书籍。我倾听各种内部消息。后来我才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这就好像见到了光明。”巴菲特还说:“早在1950年刚出版时我就阅读了这本书,当时我只有19岁。那时我就认为这是有史以来
最伟大的投资著作。现在我仍然这么认为。”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极为推崇,称他为金融史上最伟大教师,并决心把从他身上学到的投资哲学向前推进。巴菲特说,即便这样做,会给伯克夏造成强大的竞争对手,但这也是值得一做的。格雷厄姆著的另一部经典著作《证券分析》,已被称誉为投资者的圣经,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另一个对巴菲特的投资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菲尔·费舍尔,费舍尔最经典的著作是《普通的股票,非凡的利润》,巴菲特对该书推崇备致,“拜读了《普通的股票,非凡的利润》之后,我找到了菲尔·费舍尔。我见到他时,他本人同他的思想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菲舍尔的技巧对公司彻底进行了解,能使
一个人进行聪明的投资。”
在投资界,为人们所熟悉的,除了巴菲特之外,还有彼得·林奇。他们俩可谓惺惺相惜。在林奇的著作中,时常会读到关于巴菲特的片言只语。而巴菲特对林奇的才能亦十分欣赏,对于林奇的《学以致富》,巴菲特做过如此推荐:“如果要给自己的孙子送生日礼物,《学以致富》是最好不过的了。”彼得林奇还写过另外几本书,如《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都是投资界颇具影响
力的经典著作。
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分析,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分析是必备的功课。对于管理者,巴菲特最推崇克·韦尔奇的著作,巴菲特对《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样推介:“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对于《赢》,巴菲特称:“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杰克·韦尔奇的著作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看了才知道。
巴菲特曾说,他的工作就是阅读。为了推广阅读,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还专门设了一个节目,就是在大集市的摊位上,出售一些打折的书或光盘,其实是
推荐一些好的作品。如在2007年的股东年会上,巴菲特首先推荐了富兰克林的名著《穷光蛋查理年鉴》。另外还有ReterBevelin写的《寻找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和Fred Schweb的作品《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关于《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巴菲特说:“这本书1940年首次出版,这是以投资为主题出版过的书中最
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阐释了关于投资主题的许多真知灼见。”
巴菲特本人并没有专门写过什么书,但是他每年都会给股东写一封信,总结过去一年来的成败得失。美国法律教授劳伦斯·A·坎宁安受其委托,将这些信按主题汇编成书,名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译者陈鑫在序中说:“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本书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去读,那必定是这本。”(《巴菲特:从100到160亿》中译本序)
附巴菲特推荐的十本书:
1、《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
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2、《证券分析》(格雷厄姆多德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
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
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4、《学以致富》(彼得·林奇著)(如果好他给自己的孙子送生日礼物,《学以
致富》是最好不过的了。)
5、《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
能更接近他一些。)
6、《赢》(杰克·韦尔奇著)。(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7、《穷光蛋查理年鉴》(富兰克林著)(一个不幸的灵魂去年问查理:“如果感受不到阅读本书的喜悦,该怎么办?”他得到的芒格式的回答——“没问题,请
把这本书赠给更有智慧的人。)
8、《寻找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ReterBevelin著)
9、《客户的游艇在哪里》(Fred Schweb著)(这是以投资为主题出版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阐释了关于投资主题的许多真知灼见。)
10、《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第五篇:满族人为何最害怕姑奶奶
满族人为何最害怕“姑奶奶”
为什么老北京旗人管姑姑叫姑爸?
“没出门儿,大三辈儿”
破解“姑爸”非常不容易。寻个旁门左道进去,看看是否有解----老北京有句老话:“没出门儿,大三辈儿”。这指的是:未出阁的闺女。旗人统称:姑奶奶。姑奶奶,可不是寻常人物。
姑奶奶们不仅要知书达理,更要会持家守业。出了门子的姑奶奶,在婆家装贤淑。回娘家可是做派十足,傲视家中一切的样子。家中兄弟,甚至于叔叔子侄都不敢和姑奶奶抗衡。低眉顺眼听喝就是了。为啥嘞?这一切源于早以前的姑奶奶都有进宫的机会。谁知道哪句话得罪了姑奶奶,日后姑奶奶做了主子,给你小鞋儿穿。你全家都被挤兑的难受。所以,旗人家的闺女,基本上属于顶梁柱型的女人。做父母的主心骨。作为“风俗习惯”的延续,时下的北京城人家,不管是不是老北京,闺女做主心骨的人家,实在是太多了。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北京城没有什么市场。很多受过所谓的汉文化教育的男人,弄不清这里面的门道儿,特纠结。
老北京旗人,管母亲叫奶奶。管奶奶叫太太。
你很疑惑?在满族人汉化的过程中,妈妈这个称谓哪去了?
“老妈子”是干嘛的?
却原来,满族人管家里的使唤佣人成年女性叫“老妈子”。称呼请来给孩子喂奶的女人叫“奶妈”。更有轻佻的叫“小奶妈儿”。原来妈妈这个称谓给了身份低贱的佣人阶层。
于是乎,母亲在满族人汉化的过程中,被“抬”高了辈分。直呼“奶奶”。可你要问:“为什么不“抬”姥姥?”切!姥姥也不是什么高贵的身份角色。接生婆被唤作“姥姥”。“妈”,在哪里会有称呼出现呢?老北京管婶子,叫“婶妈”。
妈妈的称谓如此低贱。爸爸嘞?爸爸给了姑姑。于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父系皇权标识的特殊称谓被老北京旗人沿袭下来“姑爸”。
姑爸!父系皇权的标识。
满族人的母系,是一个纷繁杂乱的令人不堪的历史画卷。侄女和姑姑嫁给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在别的朝代不多见吧。如果,皇权尊重母系,说什么也不能乱了辈分。不管是否出于政治统治等诸多因素。人伦纲常,至少在清初,是不在皇权考虑之内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想改,谈何容易。
称谓,不仅承载了骨肉至亲的亲情,更承载了社会政治人权。
如今,“姑爸”之声,渐渐地远去。社会变革使然。姑妈盛行之时,就是姑爸落马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