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答案)(范文模版)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互促共进。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扩大就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近年来,我国提出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既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又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利于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着力挖掘第一产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就业潜力、稳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过程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如上海降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十二五”末将达到65%左右,这将有助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政府的就业政策,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政府应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总方针,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政府必须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如,政府部门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信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要)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的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适度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消费量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带动生产量的增长,生产量的增长,会带动就业增长,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所以,必须实施扩大消费的政策,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被排在首要位置,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拉动消费需求,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带动就业增长。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的就业权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减少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推动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如国家制定《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推动劳动者的就业。
其他参考论点: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第二篇:多方联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多方联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作者:田小宝
来源:《职业》2013年第04期
编者按:最近,中国就业促进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人社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举办了“就业转型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围绕落实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对就业转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杂志将分期发表专家观点,阐述如何面对就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就业。
全面理解更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必须加强多部门、多方面的协调能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成为下一个阶段工作重点。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我认为其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可享受均等公共服务的就业。这是政府的责任,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全覆盖才能保证每一个求职者和就业者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完善的社会保障覆盖的就业。这是一个就业者当期和未来的安全保障。三是工资依法支付、不拖欠工资的就业。这是基本的要求,更高的要求是工作得好,劳动效率高,工资更高。四是工作稳定又具灵活性的就业。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劳动者在市场上选择的时候会有工作转换,无论是岗位转换、职业转换还是区域间的转换,都需要便利的转换。五是劳动关系和谐能持久的就业。我觉得这是将来考量就业质量提升的很重要的条件。六是职业生涯通道较顺畅的就业。职业生涯通俗点说就是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使人力资源得到提升,在职业阶梯上能够较顺畅晋升,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职业晋升的要求相匹配。七是劳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就业。这包括劳动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等条件。现在有些人就业了,也拿工资了,但是劳动条件不好,不仅是富士康的工时问题,还有工厂管理制度过于苛刻的问题,也确定有一些企业职业卫生条件直到今天还比较恶劣。八是基本权益有法律保障的就业。不论是就业平等的权力、劳动收益的权益、社会保障的权益还是工时休假等等各方面的权力都有法律保障。现在不是所有的就业者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基本法律保障。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在新形势下需要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在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贯彻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还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与工作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等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和劳动标准体系,还要加强劳动监察,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所以就业下一步的发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我们必须在部门内各有关司局的业务工作层面加强协调配合,需要部外各有关部门在宏观政策、理论操作层面或者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如果没有这样的协调配合,更高质量的就业就很难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觉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下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从事就业的同时比较关注和谐劳动关系、关心工资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十年前我们为了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全党全国都来关心就业,把几千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安排好,同时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稳定了就业大局。十年后的今天,我认为,又有一个直接关系大局的工作出来了,就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关系到更深层次的改革和能否提高就业质量的问题,乃至能否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全面协调发展。在这个时候我们研究提高就业质量,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关心和支持,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第三篇: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职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和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教学和辅助过程,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本文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如何强化职业指导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以促进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质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职业指导是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难而应运而生的。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顺利就业;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做到“人职匹配”,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调节好社会人才和个人就业两个市场的需求。
一、当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我系职业指导工作与其他高校、其他院系相比,起步较晚,严格说不是真正的职业指导中心,而是就业指导中心,存在机构单
一、职能单
一、转业后的问题。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讲授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法规、就业信息及求职技巧等,重视知识传授,较少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等,缺乏相关学科背景和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而且其主要工作精力局限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片面地强调了眼前的就业问题,轻视职业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是人生事业的开端,在这激烈竞争的自主择业时代,高校毕业生既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
指导高毕业生正确、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作为职业教育过程之中的职业指导,必然贯穿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职业指导具有职业导向功能,能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消除模糊认识,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作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现有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因此很多同学就显得危机感不足而产生一些就业懈怠情绪。因此,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力配合,引导学生掌握充足的知识与技能,立志技能成才,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提升在专业领域的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特性分析等手段,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发挥特长,培养择业的决策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缺少社会阅历导致的盲目性和的择业失误。加强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汽车行业,更好地树立职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平时的学习各个阶段,不断修正完善,从而协调整个汽车类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三)有助于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能力训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还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品格,积累汽车类行业所需技能及处理各类事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后,依据自身经济实力、技能实力及管理实力,独自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展汽车类企业的创业活动,为自身价值全面展示创造平台。
三、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和建议
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连续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教育、重引导、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求职技巧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个性化服务等各种途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多方配合,强化职业指导力度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独立生存能力和全面发展素质,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找准就业定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因此,需要学校整体谋划、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例和激励制度,对全员化职业指导工作的程序予以监督、考核和评价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向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将职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通过相关课程与实例,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提供各类社会实践,寓职业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中,教育引导学生放宽视野,放远眼光,鼓励和引导他们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到基层一线岗位施展才华、积累经验。同时,强化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反馈用工需求,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性选择。
(二)拓宽渠道,丰富职业指导
拓宽渠道, 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课堂之外,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活动。比如通过讲堂、论坛、沙龙等形式,定期聘请社会上知名汽车行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高级工程师等入校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或是聘请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职业指导专家担任高校的兼职职业指导老师, 弥补目前高校职业指导老师实践水平不足的缺陷,充实职业指导的内容;邀请企业入校联合开展简历设计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去有效掌握求职过程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动态地调整自身的职业期待。对毕业出去的学生要定时的跟踪,并建立毕业生信息库,进行典型案例的汇编,为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现实的参考。
(三)注重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
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保养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并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保证实践训练课程的开出率,坚决杜绝实习设备“摆样子”、操作实训“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降低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
(四)分类指导,增强就业可能性。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结合个人的价值趋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当前汽车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进行分类指导,如通过汽车类知识技能竞赛、汽车类创新设计大赛作品展览,汽车文化沙龙体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深入渗透职业所需。并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行弹性规划,主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
(五)加大投入,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完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培养与发展机制、激励机制,大力鼓励专任教师、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考取职业指导师,并将其与教师系列职称等同。引进具备相关职业指导资格或者职称的老师,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开展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根据实际工作划拨合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专项经费,采取措施确保职业指导经费专门用于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如供需洽谈会、招聘会需要的场地和设备,举办等,以促进学生就业。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毕业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当明确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树立正
确的职业指导理念,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水平,让毕业生能够正确认知自我、明确职业定位,找到与自己个性、职业兴趣相匹配的工作,实现顺利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参考文献:
(1)魏俊玲, 梁瑞英.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3)马强,刘峰.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
(4)新华网.中国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创新高如何迈过就业坎?[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6-25/3982439.shtml
(5)李 伟, 李漫华, 孙 英.重视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6)李 斌.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7)何静.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园: 教育科研,2012(04)
第四篇:构建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环境
构建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环境
--阿坝州就业创业政策现状、问题和策略
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先后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就业创业工作。魏宏省长在全省会议上,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以及保障群众基本权利、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等多个角度,深刻阐述了解决好就业问题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段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切实抓紧抓好”。我州以此为契机,积极向省、州争取更加优惠的就业政策支持,构建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为总领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消除了近年来困扰我州就业创业工作发展的诸多掣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此文将对我州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和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州就业工作。
一、就业形势
(一)取得的成就
一是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08年以来,在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振兴、推动跨越发展整体工作中,我们始终注意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将群众安居乐业根本目标,在大力改善群众生活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创造岗位、增加就业。工作中,各县各部门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强
方针,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多部门参与、多渠道就业、多措施促进的就业工作格局,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州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四是服务管理稳步推进。按照“精细化”要求,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州实际和就业促进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了《阿坝州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统一、规范了全州就业服务的内容、标准、流程、政策依据等。编印了《阿坝州公共就业服务指南》,并在全州各大车站、宾馆设立宣传栏进行宣传。
五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把“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5年间,共有0.7万名“9+3”毕业生和1.2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稳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5年间累计转移就业56万人次,农民工总量达到15.5万人。5年累计支出2.89亿元资金用于扩大就业,累计有12.6万人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和补贴政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就业特点
(一)供需总量矛盾突出
一是现有劳动力就业升级和转移的压力。今后3到5年,全州劳动力数量规模总体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的流动
性别等要求较高,形成有人没事干的现象。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的情况将长期存在。
(三)就业结构和层次较低
前文已述,我州未来五年新增劳动力5万人,其中“9+3”学生和高校毕业生3.2万人,占64%。换句话说,拥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仅占全州新增劳动力的一半左右。就业结构和层次仍然较低,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特别是我州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的客观限制,推进就业升级和转移,面临岗位需求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二三产业对就业的承载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
(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一是总量较大。从我州近年情况来看,每年约有大中专毕业生6500人步入社会(其中高校毕业生4000余人,“9+3”毕业生2500余人),按照近年来60%左右回州就业计算,有4200人左右需回州就业。据2014年就业空岗信息显示,虽有大量就业岗位,但主要集中在季节性旅游行业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矿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二是观念陈旧。在就业观念上,绝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仍把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独木桥”,且集中选择在县城和条件较好的地区,牧区、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不少地方有岗位但缺人才。三是就业质量提高。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学历结构的提升,一方面将为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但同
我州工业在布局上实现了向“多点并进”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阿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经济支撑。以土门工业园区为例,目前已满足了5000名茂县劳动者就近就业,预计将逐年为我州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
(四)推进藏区跨越发展有利时机
国家和省大力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已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包括促进藏区人口就业在内的重大规划和政策,并将加大实施力度,对我们抓好就业工作是有力支撑。
四、促进就业创业的策略 一要关注青年就业
青年是就业的主体,也是政府着力解决的就业难题,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州经济、地理条件相对内地较为落后,大部分青年都有走出去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通过外出就学,转移就业的途径实现。相对于内地,州内用人单位普遍缺乏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本地优秀青年人才流失的情况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政府对普通青年劳动者就业给予更多关注。我州近年出台的《牧区青年就业促进工作方案》从政策上对这一群体中的特定人群就业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但对于全州范围内的青年就业来说范围还不够广、办法还不够多。因此,关注我州青年还应该有更新更多的措施。高校毕业生和“9+3”毕业生作为就业青年的主要群体,政府部门要改变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独木桥”的状
市,但总体说来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还有待提高,“普工”和“服务员”是我州人力资源市场上常出现的用工种类,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我州工业呈粗放性、产业欠发达的实事。特别是国有企业招聘制度不健全,就业公平公开还不透明,导致岗位吸引力不足,就业稳定性差。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就是不仅要满足于大家都有事情干、有岗位呆、有报酬拿,更要干得舒心、呆得称心、拿得开心。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需要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合理的薪酬制度、畅通的上升渠道、公平的竞争环境、体面的就业岗位。就我州而言,体面就业并非为时尚早,应该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调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各部分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有力格局,逐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
四要关注素质提升
尽管我州近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创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总体来讲,全州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情况形势不容乐观,大部份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单
一、水平低下,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等因素都是制约全州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的瓶颈。同时,广大农牧民的学习意识较为淡薄,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要解决劳动者素质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还需从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入手。在原有的订单、定向、定点培
六要关注创新创业
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引导,我州民众创业还停在自发式、家族式的创业阶段,创业比较零星和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特色创业产业集群。从全州创业氛围上来看,总体上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政府部门要把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在服务环境上,在组织引导上下功夫,引导和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集聚创业各方面力量,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信委、发改委、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要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能力。坚持量质并重,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和稳定经营率。要加强创业主体培育,丰富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创业主体和“公司+农户”等形式的创业经济体。要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县率先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孵化基地,尽可能地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助进入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的大学生申请各类扶持资金、享受鼓励创业优惠政策和其它扶持政策。要建立完善微小型创业项目库,为帮助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微小型创业者选好项目,降低风险,成功创业。
第五篇: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王权
核心观点:“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将以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十三五”时期的民生之本,也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将以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政府应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下大力气改善创业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致力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营造创业“黄金期”,打造创业型社会。坚持促进创业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相结合,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创业实体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创业融资支持和财税支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业救助机制和创业保险体系,降低创业风险;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创业培训,激发社会尤其是青年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和政策,形成援助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要对退役军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退役军人尽快实现就业。三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建立更加高效便捷、覆盖全国的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就业信息监测平台等。
四是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要抓住教育体制改革重要契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需求接轨,扩大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五是强化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法治手段,构建稳定合作可持续的劳资关系;进一步健全失业援助制度,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责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构建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