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2: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

第一篇: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

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 就业率超95% 》有感

读了《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 就业率超95%》这篇文章,我才了解到,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兴趣,发展兴趣;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培养吃苦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帮助同学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就业是目前大学生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毕业不等于就业,所以就业问题是大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现在通过社团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这无疑会得到大学生的关注。例如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除了以“爱心育人”为目标促进大学生就业,还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作用,举办了第五届商界名家见面会,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形势分析的讲座,让大学生了解现在的就业状况,给自己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像“先就业,后择业,在创业”这种大致的方向。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还有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成立后,自发组建了4支目标明确的团队,还成立了该校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岳阳昌地房地产公司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协会先后举办了两次商界名家峰会,请到一批社会知名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知名人士。协会还先后与国美电器、沃尔玛超市等多家单位合作,为广大学生提供见习和就业实践等岗位,服务在校大学生两万余人次。社团积极组织联系一些公司企业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且与一些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首先,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重视和培养社员的实践能力,并且在通过社团提高社员乃至整个临沂大学学生的就业率这方面获得学校的支持,社团组织大学生就业服务。其次,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商界名家的讲座。让我们的社员更加了解现在的的就业状况,给自己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避免盲从,避免好高骛远,对于就业有一种理性的想法,我们社团应开展职业规划,使我们明确学习目标。最后,得到学校支持后,我们社团要积极联系一些公司企业,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最好能与他们多加联系,使我们社员以后就业提供机会。

总之,我们社团会尽全力为社员谋福利,帮助社员,提高社员的就业率。

第二篇: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始终坚持办学育人,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致力于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之才。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指导专业建设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提升”整体发展目标,提升办学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教育、就业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实力

1、专业建设。

学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支撑,发挥工商管理教育为优势,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已形成了以经管类专业为主,文、工、法等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构建了会计类、营销类、旅游管理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信息类5个专业群。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3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校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高水平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建设,按照岗位要求营造仿真模拟职业环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岗位业务流程,体验职业氛围,加速角色转化,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学校拥有140多个校外固定实训基地。

我校毕业生以专业强、业务精、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大商新玛特、丹尼斯集团、双汇集团等省内知名企业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中坚力量。

2、素质教育

学校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学校制订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科学制定高规格、高标准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

实践活动、科技文化进厂下乡活动和校园文化展示月活动,连续八年获得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河南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决赛中,闫思宇同学以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并获得河南省十佳职业规划之星荣誉称号。梁利平同学在联想中国高校08奥运护跑手公开选拔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护跑手。

3、就业指导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把就业工作重心由“开拓市场,广求信息”向“加强指导,强化能力”转变,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创业力”为核心,将素质拓展训练、职场能力培养、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和实践等纳入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就业教育。逐步建立贯穿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大一重职业规划、大二重能力提升、大三重就业指导”的指导思想,将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求职技能教育、素质拓展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1、素质拓展

为了全面培养新生综合素质,加快角色转变,学校专门开展了体验式的素质拓展教育,引入专业教育机构采用室外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通过布课—体验—反思—分享—总结—提升—应用七个环节,提高他们良好的身体适应能力、动手能力、身心控制能力,受挫力、沟通能力,自我的再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的能力,重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挑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挑战意识、自控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2、职业规划

学校从2007年开始就业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共计44个学时,并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对该课程进行专门监管建设。系统化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自200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三次教学教改研讨,不断修订了理论及实训教学大纲,编订课件、讲义等材料指导教学工作。

学校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职场人物访谈”、“优秀校友讲座”、“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形成“科学规划职业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充实度过大学时光”良好校园氛围,促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提升。

3、创新创业教育

以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为目的,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营造浓郁创业氛围,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是开设创业课程。学校早在2007年就开设了《创业管理》选修课,近年来共有3000多名学生选修,学校将创业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开展创业培训。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学校引进KAB、SYB创业教育课程,近年来举办KAB、SYB创业培训班11期,400多名学生参加培训。学生创业社团被授予团中央“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学校被授予“共青团中央KAB创业教育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三是进行创业实践。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学校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超市。学生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盈利部分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发展。在实战中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精神,提高经商能力。经过近三年的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创业实训基地实现年营业额600万元。《中国教育报》专门对我校创业实训基地进行报道,非常星期

六、8+1典当行、异域传媒、大河映像、鼎轩电脑服务等30多个创业项目运营良好。

4、职场培训

学校以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着重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活动,并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提升职场技能解决就业困惑。

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与郑州起点引爆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郑州壹贰叁教育咨询公司等业内专业培训公司合作,对我校毕业生、特别是针对未就业学生开展职前培训,努力提升其职业技能。帮助毕业生改善沟通、提升人际,树立积极进取的就业心态,掌握职业形象设计技巧,科学规划职业路径,实现自我激励与潜能开发,提高职场技能顺利就业。

科学开展咨询服务,重视学生个体需求,通过政策指导、团队辅导、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顺利就业。2009年开始,学校专门设立了就业咨

询室,由职业发展部组织师资进行咨询服务。通过科学测评、生涯规划游戏等工具,辅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解决在就业中的困惑和问题,调整求职心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合理定位,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加强就业平台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1、搭建就业双选平台

学校不断创新就业双选形式,搭建就业双选平台。举办大型招聘会、专业专场招聘会、行业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单独推介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双选活动;依托学校网络化“毕业生就业平台”1万多家企业资源,开展网上双选活动,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类“网络双选会”;从2006年到2011年,我校举行大型、专业、行业就业双选会20次,参会单位累计3472家,提供就业岗位42000多个。

2、就业信息化平台

构建多维度信息发布网络,健全就业信息联动机制。构建并完善直接面向学生的多维度信息发布网络,建立“平面+网络”的信息发布模式。一方面通过就业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幕等传统平面媒介发布;另一方面重视通过就业信息网、电子邮件、短信平台等网络平台快捷、即时的发布信息。保证就业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传递到学生手中。此外,作为有效补充,学校还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调动专业教师、校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提供并传递就业信息。信息服务及时,双选服务到位,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四、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做好就业保障服务

1、困难学生帮扶

学校今年实施“就业爱心行动”,针对就业特殊群体,学校为困难学生提供“职前培训+求职补贴+信息服务”的帮扶行动,做到“学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

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可以申请一次性就业求职补贴,帮助学生求职;免费提供一次职前培训课程,提高求职技能;根据学生就业意愿,有针对性提供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团体咨询辅导,释放求职压力调适情绪;落实责任制,实行系院领导“包干”推荐学生就业。

2、就业跟踪调查

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需求、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科学分析

目前毕业生和就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有预见性的开展就业工作。

一是毕业生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倾听毕业生的意见建议,提供就业手续办理等服务,建立与毕业生的友好关系。良好的校友关系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资源。二是就业市场调研。通过走访、约谈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动态,主动邀请企业领导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人才培养工作提意见做指导,为学校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以创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就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学校着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创业实践等方面下功夫使长劲,让大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战岗位上得到锻炼,真正实现用创业带动就业,在“商”字上做足功夫,走出一条我校“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第三篇: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

化解“三大矛盾”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于 1990年在《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撰文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就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孕育新一代产品的独特技巧。之后各领域的管理专家都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过探究,综合他们的论述及观点,“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长时间立于不败之地应具备的独特能力,它具有整体最优、相对稳定、独一无二等特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指大学生在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在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基础上形成并在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较强独特性、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与替代的知识与技能的总称。[2]对于贫困生而言,是指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掌握扎实知识、娴熟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充分挖掘各种有价值资源后获得的持续竞争优势,通俗地说,是指他们获得并保持工作的本领,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如下三点要义:一是心理健康、心态良好,择业观正确;二是基础扎实、专业突出,整体素质高;三是就业辅助资源相对丰富。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和持久性,是一种实现了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最优化整合的综合素质;是一种在彰显个性竞争优势中不容易被对手模仿和赶超的独特能力;是一种综合知识与个体理念在实践之后留存下来的持久优势。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发展其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其成功就业,更有利于扩大高校的影响力。高校在以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抓手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下,使贫困生在接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然而,作为一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

二、贫困生就业面临“三大矛盾”

(一)心理障碍多、自我信心低与职业定位理想化的矛盾

1.自卑。因出生低微、经历艰苦、外部条件比较差,使得贫困生特别羡慕非贫困生。如在个人消费上,非困生可以追随流行、紧跟时尚, 相比之下贫困生连基本的学费可能都是借来的,何谈时尚与前卫,自卑心里油然而生。

2.焦虑。心理上的自卑,直接引发对自身现在发展和未来信心的严重不足,尤其对未来找工作问题十分敏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把握,更担心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然而他们又特别渴望获得学校与社会的认可,在极度的矛盾中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3.自我封闭。在自卑和焦虑心理的作用下,贫困生只能独自默默承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长此以往,更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常常表现的很谨慎、很沉默,如此更加封闭了自我空间。

(二)成长基础弱、发展机会小与人才需求复合型的矛盾

贫困生大都出生社会底层和偏远落后地区,普遍存在着成长基础弱和发展机会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基础差、起点低。很多贫困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较落后,在这一阶段,很多人学习的文化科目相对单一且不深入。如英语和计算机等学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大学前很少用过电脑,更谈不上网络应用了;英语也是,他们在中小学所学习的英语大多是“哑巴英语”,少有机会用英语和别人沟通过,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可想而知。虽然都是大一新生,但他们各自的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贫困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补课”,而想把学科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则相当困难。

2.时间少、实践寡。贫困生要想获得认可就必须首先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此他们抱着“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

只读圣贤书”的精神,把时间都押在了学习上,极少参加其他活动,更不用说有的活动还要自己花钱。还有很多人,在大学阶段很多课余时间都在从事勤工助学、家教等兼职工作,没有精力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同时也失去了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产生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上的“短板”现象,当个人能力得不到适时发展时,日后在求职中和人际交往中,应变、协调、表达等实践能力必然不高。

3.性格怪、圈子窄。因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贫困生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大石头,心理压力很大,加上没有时间发展特长和提高综合能力,长时间感受不到集体的好处和温暖,其性格将会更加孤僻和内向,缺乏自信,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直接导致其生活与学习的圈子不断缩小,生存空间也会受到不断挤压而更加狭窄。

学习基础差、实践锻炼少、活动圈子小等等现状对于贫困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专业不精、能力不强、性格不好,这显然与当前高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不相符合的,这些也正是阻碍贫困生顺利就业的主要矛盾。

(三)经济条件差、社会关系少与就业成本偏高的矛盾

1.经济条件差、自身资源少。贫困生多数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经济条件差、物质资本匮乏是每个困难家庭的共同特征。不少贫困生的学费是借来的,生活费是凑来的,快毕业时很多贫困生家庭早已负债累累。为了能顺利应聘工作,不仅要准备多份简历,还要购买服装,最好能参加各种招聘会,拿到各种证书。2009年初,《大连日报》的记者在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询问了十几个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他们都表示,为了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花费各种各样的求职费用都是值得的,而且求职过程中肯定是要花费的。其中有5名学生的求职成本费在3000元以上,2名同学的求职成本费在2000元以上,4名同学表示成本费在1000元以上,2名同学的求职成本费在500元至1000元,还有2位同学表示没参加过招聘会,对求职的成本没有计算,只有1名同学表示要自主创业,不会在求职中花费。

[4] 如此花销,对于年收入仅有两三千元的贫困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支,加之贫困生在能力、性格上的某些缺失,使得他们个体自身资源很不丰富,就业之路将更加艰难。

2.社会关系少、外围资源贫。贫困生都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层,活动的圈子比较狭窄,并且他们周围的社会关系也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体,所谓的社会关系也就是那些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亲朋好友。因而,外围资源的相对贫乏使得他们在求职中几乎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可用,和那些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的非困生相比,贫困生成功就业的概率将大打折扣。

三、化解“三大矛盾”,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心理疏导,在提振信心指数中促进正确择业

择业观是指择业主体对择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由择业动机、职业定向,职业选择范围、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5]择业观反映了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可、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最基本的判断。正确的择业观是成功就业的基础。是毕业生关于就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与基本看法,是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先导。大学生就业难,贫困生就业更难。以此而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引导贫困生正确择业极为重要。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也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6]心理疏导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如何有效贴近和走入人的心灵的路径,也是剖解贫困生心理障碍的一剂良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1.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和一般同学相比,贫困生学习基础差、心理自卑感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一直生活在阴影中,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对此,一方面从新生一入学起,借助集体活动、主题教育等形式帮助贫困[7]

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抵制不良情绪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帮助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职业观,尤其是要在引导他们认清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前提下,树立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选准职业坐标,力争把自身的理想职业和现实需要密切结合起来。

2.克服焦虑、遇事冷静。未来的不可知、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对此,首先要帮助贫困生克服“盲目求高、自卑、封闭”等心理障碍,将他们自身的优点适度放大,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次要引导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协调好自信、沉着与谦虚的相互关系,以冷静的心态看待和解决棘手的就业问题。

3.克服消极、勇于竞争。首先要树立“爱拼才会赢”的人生哲学,主动适应社会,积极拼取每一次机会;其次要树立“勇字当头”的就业理念,主动出击、知难而进、敢于竞争,勇敢地迈入社会和市场,广泛开辟渠道,积极推销自已,使得自己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赢得主动权、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提升就业能力,在构筑发展平台中拓展全面素质

1.以专业发展平台为基础,夯实专业能力

专业发展是学生个体的、内在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增长的过程,是学生在学校越来越成熟的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专业精神的确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发展状况能直接反映出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对于贫困生而言,专业发展水平是其将来安身立命的根基,而为贫困生搭建科学的专业发展平台将更有利于夯实其专业能力。

首先要在革新课程中渗透专业思想,为贫困生呈现出最具启发意义和引导作用的课程内容,为他们创造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学科知识的环境,向他们渗透最新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发展理念;其次要在优化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并掌握方法,在学会知识中学会学习;第三要在加强实践研究中训练专业技能,通过广泛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培训和提高他们专业技能中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2.以就业发展平台为核心,提升通用能力

就业发展平台是围绕贫困生就业而形成的教育平台,重点关注贫困生在就业观养成、应聘力提升和人际沟通力拓展等方面的发展,就业发展平台是贫困生就业通用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

一方面要加强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引导贫困生理性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要加强就业技术培训,针对他们没有就业经验和技巧,借助就业指导课、采取模拟应聘的方式加强就业技术培训,提升应聘力;还要采取诸如开展小组课题研究、组织素质拓展训练、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贫困生的人际沟通障碍、提高其就业通用能力。

3.以创业发展平台为延伸,打造创新品质

创业平台是指为推进创业活动建立的组织、服务和制度三者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系统。[9] 创业平台体现了对于把创业理念、创业信息、创意策划和相关政策等创业资源的整合性,体现了为创业活动提供引导、培训、孵化和转化功能的承载性,它是创业者初始创业的试验田、是成功创业的前期演练、也是高校大学生拓展创业潜能的舞台、更是贫困生获得创业经验、打造创新品质的必经之路。

创业平台首先要做好创业课程的开设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创业选修课、必修课等课程,为贫困生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指导;其次要研究市场需求、开拓创业项目,为贫困生梳理和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创业信息;还要组建创业策划团队,指导、落实创业实践活动;最后建立创业者档案库,分析创业行为、提炼创业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创业者的创新品质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大帮扶力度,在优化援助体系中增加就业砝码

在高校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贫困生群体不断增加之际,高等教育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因而,通过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不断增加贫困生的就业砝码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应该是当前有效缓解高校贫困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思路。1.增加资助经费、扩大资助项目,为贫困生“输血”

摆在高校贫困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贫穷、没钱,因此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就是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经济资助,为贫困生“输血”。高校不仅要在现有一套“奖、补、贷”的基础上增加资金发放量与发放面,还要放眼社会、面向企业寻求校企 “联姻”,探索校企结合、共图发展、多元多赢的合作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开拓贫困生资助渠道,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2.加强励志教育、重构育心框架, 为贫困生“输智”

贫困生不仅在物质上需要照顾、支持,在心理上更需要关爱与帮助。育心的方法有很多,但其核心仍然是“励志”,沿着这个方向,一者可从现实出发,从贫困生的各种具体“心病”入手,通过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方法,帮助他们治疗心疾、重建自我,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二者运用诸如“成功之道”、“感恩之心”等主题教育,为贫困生进行系列心理辅导,增加高校育心、育人内容、创新或重构育心框架,为贫困生“输智”。

3.注重技能获得、建立培训体系,为贫困生“输技”

就业技能是指涉及就业工作相关的一些基本的技术、技巧,如生涯规划、技能证书、求职面试等。这些技能技巧既是一般学生的求职必备,更是贫困生成功就业的重要砝码。高校可以针对各年级就业困难群体,以政策指导、形势分析、信息服务、生涯规划、证书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一个分阶段、多层次、网络化、服务型的就业指导与培训体系,积极为贫困生“输技”。

参考文献:

[1] 孙承斌.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N].人民日报,2009-5-3(1).[2] 姚德超,曹凯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J].人才开发,2008,(12):45-46.[3] 朱艳丽,李庆波,刘晓蕾.制约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河北企业,2008,(7):59-60.[4] 刘琼,雪婴(记者).大学生求职成本逐步“走高”[N].大连日报,2009-02-11(A03).[5] 林伟英.广东省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 [J].高教探索,2002,(3):51-54.[6] 张志强,李爱敏.加强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金融,2008,(9)71-72.[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8] 陈凌,董华英,熊艳艳.就业机会与就业能力_杭州滨江区农转非人员就业的调查研究 [J].浙江社会科学,2004,(1):38-42.[9] 韩信传,王伯良.我国创业平台比较研究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123-125.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就业形势趋于紧张。同样,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择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的现实,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紧迫!所以,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茫茫的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尤显紧迫!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 竞争力 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1、进入大学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患才不济,而患志不立”(@1)。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大一开始就要全面的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做好相应的规划,利用毕业前的时间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四年时间为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我们毕业后完全可以胸有成竹,更不会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大学生应静下心来,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2、沉下心来学习,注重知识和理论架构,为将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人都说理论没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部分大学生很自然的认为理论知识太空洞,没实际价值,由此就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中心理和表现在所以大学生中都比较普遍,其实这是很有害、很片面的,这种口号的提出害了很多大学生。实践固然很重要也更实用,但理论永远基础,就是做事情的基石,没用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架构,你做事情会很没系统性,缺乏规范性。只有在理论架构的基础之上去操作具体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善。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架构,就很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情就会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所以理论知识实际上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整个系统上来掌握知识,这样什么将来做事情将会做得有的放矢。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大学生自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也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上面,只要我们是合格的人才,就肯定会有企业愿意要我们,企业永远需求优秀的人才,自身没能力,谁也不能救你。所以,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去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就业期望值要适度,心理素质要过硬。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每个人都非常向往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单位去。可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自己遇到的问题越多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压力就越大。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不多,虽然有较高的人生抱负,可是却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不了解事情的流程、不了解人情是非„„所以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更希望能够纯粹一点,因为他们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的太久。于是自己就开始退缩,无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就出现了那些投机的人,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某件事情或者某个平台一蹴而就,迅速的成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往往会摔的很惨。

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我想最根本的就是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够既保证自己的信心,也能够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位置。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拥有良好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完善自我,做好就业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注释: 1.:《晋书·虞溥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2.《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五篇: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竞争力

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竞争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社会人才辈出,社会的竞争性也逐渐加大。再加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上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每年都有很多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整体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状况,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做?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应该从两点出发。首先一个是要拓宽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再然后就是大学生本身应该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接下来就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到底应该如何做。

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应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就是政府应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法》,完善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措施,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刨业的渠道;三是加强就业援助,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第二点就是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学校重视履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实施全程式发展型职业指导体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和拓展渠道,丰富就业资源,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水。第三点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具体就是加强学生创业精神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知识教育、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政府和高校要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要加强学生创业的培训和指导。

再然后就是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首先第一点就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今社会有很多大学生不能就业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提供给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不能接受这些工作岗位,才不能就业。所以大学生首先应该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保证及时、顺利、充分地就业。第二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拥有一身真本事,这样在面临困难时才能轻松过关,压力也会相应的减少许多。上大学,首先是学习专业知识,拥有一身强硬的知识系统,另外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学习本专业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学习已经有的知识,而是相对应的加以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所以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最后就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时间动手能力,积累经验。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各门课程所蕴涵的人类文明成果、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科学精神、事物体制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下载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当代中国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途径及竞争力

    浅析当代中国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途径及竞争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当然就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也不例外。而近年来,由于供求关系不平衡等问题,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以先进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先进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初次发表时间:2006年12月)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凝聚员工的奋进之魂。企业生存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企业核......

    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岱银集团坚持以人为中心,从实现人的价值、满足员工需求方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了以文化人的良好气象,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多年持续发展,位居......

    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人数,将高职教育带动起来,使得高职院校及学生的数量增长非常快。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生数量在高等教育中比例不断增大,......

    以学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专题

    以学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莱钢集团动力部创建“学习型企业”情况 动力部是莱钢集团公司的直属单位,是莱钢生产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是莱钢冶炼系统高效和谐运转的“心脏”。......

    以文化力提升集团竞争力5篇

    以文化力提升集团竞争力回顾中国汽车工业近些年的发展历程,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也带来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以培训提升邮政企业的竞争力

    以培训提升邮政企业的竞争力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时深化,邮政事业进入了新的开展阶段。在新形势下,邮政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着新的应战。本文讨论了邮政企业人力资源教育......

    浅谈以诚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浅谈以诚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信誉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必须加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