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2 12:1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

**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局在收到《关于开展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的通知

》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餐饮小摊贩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餐饮小摊贩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餐饮小摊贩共计150余户,其中仅有少数取得了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园周边及广场商业街周边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经营时间一般从上午6点左右至晚上12点左右,主要经营范围以便利快捷的小吃及早餐夜宵为主。

二、餐饮小摊贩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我县餐饮小摊贩从业人员共计有300余人次,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不严格,其中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报告;从业人员整体而言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相关课程培训,食品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三、食品原料及相关产品采购情况

大部分餐饮小摊贩进货渠道并不规范,基本上没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索证索票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四、基本设施情况

已领取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小摊贩大部分卫生环境情况有所保障,但大部分无证经营的餐饮小摊贩依旧未摆脱“脏、乱、差”的现象。大部分经营户并不重视防雨防尘、防蝇防鼠等基础性工作;洗涤设施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餐具消毒方面,大部分小摊贩并未对餐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由于小摊贩经营成本较低,垃圾存放、泔水处理等后期处理方面较为粗放随意。并没有形成环保有效的回收。

五、监管基本情况

现阶段餐饮小摊贩主要由卫生监督部门及城管部门监管,其主要监管依据有《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卫生监督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我县餐饮小摊贩在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无证经营的情况较为突出,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其从业人员的健康证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食品安全意识不足;

3、设施方面较为欠缺,比如大部分不设专门的消毒设备;

4、卫生环境方面较差,其成本所限,后期处理方面以 “抛、倒、扔”方式粗放处理,造成了卫生环境差的现状。

对于上述存在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形成有以下几方面意见,以供参考:首先、加强协作、合力监管,形成监管的高压态势,不留死角不留余地,对无证经营的小摊贩坚决取缔,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其次、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使其树立起食品安全高于一切的忧患意识,进而改变经营方

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的监管讲稿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的监管讲稿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这条规定,在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专项行动中,很多基层工商部门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辖区内无证、无照的小餐饮,并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接到取缔无证照餐饮服务的督办函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往往非常无奈:首先,这些小餐饮都是自发产生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手餐饮服务监管之前,它们就已然存在。第二,对这些小餐饮实施许可吧,其很难符合条件;不实施许可吧,其又涉嫌无证照经营。第三,如果进行取缔,这一群体原本就是社会弱势群体,很多都是为了生计才无证照经营的,强制取缔,很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第四,这些小餐饮大多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如集市、学校、居民小区等,依法取缔后,会对这些人群的生活带来不便。第五,如进行取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人员、精力,监管力量不足,取缔后的监管也是个大问题。第六,这些小餐饮大多打游击,即使今天取缔了,明天又来了,根本遏制不了。

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卫生许可里有一种临时性卫生许可,卫监部门可以通过采用这种临时性许可的办法解决小餐饮的市场准入问题,也可通过临时性卫生许可强化对小餐饮的监管。《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餐饮服务许可取消了“临时证”,这就使得很多小餐饮游离于市场的边缘地带,它们拿不到证,就无法进行工商注册,无法工商注册就没有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而要

拥有合法的市场主体资格,就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但要办这个证,它们又不具备办证的条件。

拿不拿证?发不发证?无论是对小餐饮经营者,还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都处于一种两难之中。但法律是严肃的,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如果按这一条执行,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去处罚的小餐饮几乎遍地都是。

法是现实的需要,法会不尊重既有的事实吗?特别是经过立法部门反复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法》,它会作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规定吗?显然不会。在《食品安全法》里,对无证生产经营,都没用“依法取缔”的表述,而是采用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做更加细致的分析。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共三款,第一款是总的原则: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第二款、第三款是对这一基本原则做出的两方面补充。其中,第二款是对一些不需要特定许可的补充规定:一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

食品流通的许可;二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三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再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的补充说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这里面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第二层意思是“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第三层意思是“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现在,重点分析一下它的第一层意思:“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这样的表述,其法意深刻,这就是对“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这一基本原则的例外,就是间接地表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不持有相应的许可证。具体到食品安全监管三大环节就是: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可以不办理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许可,但应当符合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

全要求,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

为什么要这么理解呢?这就是法律对社会事实的尊重。与其让不切实际的法律条文“飘在天上”,还不如承认社会现实,对社会存在的现实情况作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定。因此,《食品安全法》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其对多部门分段管理体制的选择,还是其对“三小”问题的例外规定,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尊重,是立法思想和指导原则的重大进步。结合该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的后两层意思,《食品安全法》在“三小”问题的处理上是匠心独具:一是“三小”可以不发证,但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二是“三小”可以不发证,但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三是如何加强对“三小”的监管,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具体制定。

从监管的角度看,《食品安全法》对“三小”监管的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尊重了社会现实,也符合监管工作的实际。准入许可仅仅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手段,不是监管的全部。属于监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发证的要管,没发证的同样也要管。再从法理上来分析,《食品安全法》对“三小”的区别对待,更是食品安全“事前监管”与“事后监管”的完美结合。对大多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我们可以通过许可准入,前移监管关口,将它们置于监管部门的掌控之内;而对“三小”,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监管能力所限,对其重在事后监管。也就是说,对“三小”的监管,要结合社会实际,不能一棒子打死,关键是确保其加工、经营的食品的安全。

现在,再回头去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三小”需要全部取缔吗?答案是否定的;“三小”无法许可办证就必须取缔吗?答案也是否定的。那“三小”需要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吗?答案是:

必须要!那么,怎样赋予它们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工商部门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三小”直接进行工商登记,而无需相应监管部门(包括其自身)的前置许可审批。各监管部门也可以依据这一条规定,在处理“三小”问题时,不适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

解决了准入许可问题,如何加强“三小”监管?笔者建议:首先,要对“三小”做出明确的界定。唯有明确界定,才能防止非“三小”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餐饮服务单位钻法律的“空子”。其次,要加强对“三小”的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其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强化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其的日常监督检查。第三,要重罚“三小”违法行为。因为没有了事前监管,事后监管必须“酷刑严罚”方能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第四,可考虑建立“三小”登记制度,凡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三小”单位或个人必须到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这种登记不同于行政审批,只要不违反环保、市容等相关规定,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不需监管部门审批同意。第五,鼓励“三小”持证生产经营。鼓励“三小”在自身发展中,不断更新设施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向发证标准看齐,自觉向持证生产经营过渡。

第三篇:餐饮现状(推荐)

民以食为天”。长期以来,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要行业之一,对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安置就业、繁荣市场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食品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影响,餐饮业营业收入增幅也相应降低,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已出现明显放缓迹象。餐饮业已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律,拐点到来。餐饮业发展现状“步入十年低谷”

2012年,餐饮行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食品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全国各地传出的信息除了显示餐企营收增幅放缓、成本高起、利润下滑外,更是出现了较高的倒闭潮。中国烹饪协会曾经在《2012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餐企月倒闭率高达15%,表明2012年我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不乐观。整个餐饮行业增速陷入2000年以来除2003年非典时期的最低谷。

2013年第一季度刚过去不久,中国烹饪协会又发出一季度餐饮行业分析报告。文章中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030亿元,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这一同比增幅相较于2012年下降了36.8%,而且是近10年来,1-2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1278亿元,同比下降了

3.3%,比去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012年1至5月,北京餐饮业实现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个百分点;上海餐饮行业收入增幅多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年均增幅不足8%;而湖北武汉餐饮行业在高速发展10多年后,湖南省餐饮协会调研显示,该省75%餐企处在盈亏边缘,三成生存困难,濒临倒闭;厦门地区不少餐饮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年前的三分之一,仅有30%的企业有经营利润。餐饮业不仅中式餐饮陷入困境,连洋快餐也受到波及,百胜餐饮相比去年,由于通货膨胀,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个百分点。

2012年餐饮行业首现“减法”即每月平均有超过100家餐饮倒闭,新开餐饮只有七八十家的现象;据上海市食药监部门介绍,2012新核发餐饮企业的6800多家;“关停”的餐饮企业7000多家;首次出现“倒挂”!即核准新开的餐饮企业家数小于关停的餐饮企业家数。2013年年初,随着中央改变作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深入推行,高端餐饮纷纷迈入“寒冬”。春节期间,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高端餐饮、会所等生意冷清,营业收入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一些企业下降幅度超过30%,个别四星、五星级酒店餐饮甚至首次出现春节歇业现象。

如果说2012年餐饮行业的日子不好过的话,那么2013年,餐饮行业的日子将雪上加霜。种种迹象表明,餐饮业发展形式严峻,未来餐饮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多重因素影响餐饮业发展

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深入推行,多地出现H7N9禽流感,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等几大不利因素齐聚餐饮业,2013年餐饮业拐点出现!餐饮行业经营面临困境,探究原因和整合分析将成为行业谋求发展的重要保障。

1、餐饮业面临高成本、低利润等现实压力

“四高一低”是目前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即房租、人工、原材料、水电成本高;食品安全、消费投诉、媒体曝光风险高;门店销售难增长,利润水平持续低。

1)房租十年来上涨近4-5倍

有媒体调查显示,有些企业门店的续租租金上涨达100%甚至更高。一般餐饮企业房金有些都占到营收的40%到50%,经营非常难。

2)原材料、人工成本加速上升

据一家大型连锁餐企介绍,食材成本占收入比重近4成,2012年,食材普遍上涨20%,如牛肉原来50元/公斤,现在已涨到60多元。羊肉去年每公斤不到40元,现在接近50元。人工工资约占收入的2成。2008年全国餐饮业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1500元,现在全国餐饮业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以上,工资增速较快,将近翻了一番。

3)水电能源、刷卡费用受行业“歧视”

中国餐饮百强南京大惠介绍,餐饮业与工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水电气价格比工厂却高一大截。如水价每吨高0.7元,电价每度高0.165元。

不同行业的刷卡手续费率更是不同。餐饮业净利润不到10%,但刷卡手续费就达2%(现在降到1.25%),在各行业中最高。银行人士证实,餐饮业刷卡手续费率甚至比房地产、零售等其他行业高一倍,与珠宝等奢侈品行业的费率相当。这意味着,刷卡手续费将吞噬掉餐饮业15%的利润。南京一家大餐馆,一年刷卡手续费就交了近400万元。这些无形中增加了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利润。尽管2013年餐饮刷卡手续费下调,但费率还是高于其他行业;

综合以上所述,餐饮行业利润下降在所难免。成本高,利润低,一旦挣不到钱,关门倒闭将成为必然。

2、政策因素对餐饮行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餐饮业进入“微利”期,倒闭的中小餐饮企业一家接一家。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后,反奢靡之风刷新了餐饮业,加速了餐饮业转型的到来。2013年年初,在反对浪费之风的影响下,众多餐饮企业大量政务酒宴订单流失,成为今后影响高端餐饮业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餐饮收入的消失将直接导致酒店或餐饮店经营利润的急速下跌,未来部分高端酒店餐馆的经营前景不容乐观。

3、食品安全问题将继续影响餐饮行业

2012年10月,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发布,预计2013年6月,全国餐饮业将发布首个食品安全“国标”。

这项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例如日式餐馆中的三文鱼等生食水产品,过去没有明确允许含有多少致病细菌的标准。“国标”出台后,细菌含量多少将有强制性指标,餐馆必须保证“不超标”。另外,如果市民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身体不适等情况,卫生部门可以依据这一标准、化验餐馆的饭菜,从而查明是否与饭馆饭菜不卫生有关及餐馆该负多大责任等,并按照相应的法规处理。

在此情况下,餐企欲上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首当其冲的除了企业盈利水平外,就是受食品安全影响。

未来餐饮业发展趋势探究

2013年,虚火旺盛、高速增长的餐饮行业开始全面回归理性,危机正是餐饮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催化剂。如何迅速向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如何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如何多管齐下捕捉融资机会,如何稳健扩张打造出真正的中国“航母餐企”?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寻求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出路。

1、借助资本市场提速企业管理水准和竞争力

从餐饮企业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来看,主要是这个行业的分散度太高,很难找到一个非常成规模的企业。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而餐饮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或达到市场领先地位,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借助资本市场有助于真正对餐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顽症”进行彻底改造,大幅提升餐饮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湘鄂情、味千拉面、唐宫海鲜等餐饮企业上市后,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建立了一些模式;接下来餐饮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内部改造,建立符合中餐规模化扩张发展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一大趋势;

2、餐饮形式更加多样化

2013年全国餐饮业陷入低谷,受影响最大的是中等规模企业,品牌店不再一枝独秀,特色餐饮正与之分庭抗礼。面对门庭冷落车马稀,经营业绩下滑的境况,众多高端餐饮企业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走起了亲民路线。

未来餐饮业一定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层次消费。各种菜肴大杂烩,公务、商务、家庭消费通吃的餐馆将被特色鲜明的品牌餐馆代替。定位不同的人群的特色餐饮业态将应运而生,实现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实力较强的大型餐饮企业可能将投资触角伸向其他领域,涉足如经济型酒店、旅游、园林等,实行多元化经营。为扩大规模,很多中餐企业选择了多品牌战略,例如湘鄂情2012年下半年收购了齐鼎餐饮味之都,向快餐品牌进军等,而香港上市公司唐宫集团也设立唐宫膳、唐宫壹号、盛世唐宫、忍者居日本料理、樱川日本料理、胡椒厨房等多个品牌。

3、向规模化、标准化态势发展

规模化、标准化成为大型连锁店的发展方向和控制成本的不二法宝。而标准化则一直是中餐做大做强的绊脚石。据中烹协会报道,每年近两万亿销售收入的餐饮行业,全国10亿元以

上的品牌餐饮企业共有36家(截至2010年底),而百胜中国2010年营业额达到336亿元,足见标准化困扰下的中餐行业集中度非常低。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加快餐饮信息化建设。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国内连锁店最多的李先生加州牛肉面就是其中代表案例,李先生在内控精细化管理、“中央厨房”策略,其目的正是为了突破中餐连锁上标准化、流水作业的瓶颈。

4、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人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这一平台是有效途径。低谷中更要考虑如何“节流”,要做到物尽其用,加强内部管理,在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缩减成本,节流下来的就是利润。

在餐饮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式餐饮尤其连锁餐饮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为摆脱危机,各餐饮企业纷纷思考新的出路,寻求降低运营成本路径。

正品贵德行业研究院专家、清科资本高超指出“具有投资及并购价值的中餐企业,必须具有适应企业自身业务模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提高效益,提升价值。”

5、避免重复投资

经历拐点后的中国餐饮业又将重新洗牌;面对拐点后的餐饮市场,少走弯路就是一种成功,餐饮行业因为长期处于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多次投资相当严重,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规划,重复投资让餐饮企业经常处于“过山车”的不断从峰顶到谷底的恶性循环中;

比如针对连锁餐饮至关重要的餐饮信息化建设,以往多数企业建设中仅仅考虑于餐饮经营的某些单个点、单个领域、某一段的局部建设模式,缺乏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应用,这样不仅投入和成效难达预期,随着企业的成长,就经常导致重复投资和多次投资。所以,正品贵德(石基)以产业的视角,推出的“餐饮产业链智能应用规划”餐饮企业成长模式值得很多餐饮企业构建信息化时借鉴和参考。

总结

目前,餐饮行业已经步入精细管理时代,原来粗放式、个体户式的管理就能挣钱的环境很难再现,进入拐点时期。各项成本的高居不下,只是让餐饮行业粗放管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如何优化管理运营体系从而控制成本,正是餐饮经营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然,危机是有“危”必有“机”,餐饮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要经历多个洗牌的过程,伴随着中国餐饮市场消费需求的迅猛发展,快速狂奔的餐饮企业在“市场需求”驱动下规模不

断扩大,内部管理远远滞后于规模的增长;从另一角度看,2013年的全面萧条对于行业并非全然坏事,愈是危机的逼近,愈能让广大餐饮企业冷静的正视自身的诸多问题。拐点出现,正是我们国内餐饮企业审视自身的良机,也是对于企业的一次“升华”和“再造”的严峻考验和契机。

面对充斥餐饮行业的用工荒、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食材成本的不断攀升,食品安全条例的严格执行,原料的可追溯性等等经营形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需要企业自练内功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中餐企业必须把握住行业的发展规律,方法得当,同时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餐饮业危机的洗礼,行业的洗牌和产业链变革,再次涌现的将会是一批有创新模式,有核心竞争力,既“大”又“强”的民族餐饮品牌,将中国饮食文化发扬光大!餐饮业将成为中国扩大消费和扩大投资的新经济增长点。

分享到:1

第四篇: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6-12-01 【生效日期】2017-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

(2016年12月1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食品小作坊

第四章 小餐饮和小食杂店

第五章 食品小摊贩

第六章 服务与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生产加工条件简单、从业人员少、生产加工规模小,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餐饮,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经营条件简单,从事餐饮服务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食杂店,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从事食品销售的个体经营者,不包括以批发、物流货运、网络、电视购物、自动售货等方式销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食品小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场所或者在相对固定地点,从事销售食品或者现场制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混业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最高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结合经营种类主次确定经营种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各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安排人员,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教育工作,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结果报告工作。省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制定并公布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户外公共场所占道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教育、规划、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权限,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

第八条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受咨询、投诉和举报。

接受和处理举报的单位应当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为举报人保密。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十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食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无害、清洁,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五)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应当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存放、运输;

(六)制作食品时生熟隔离,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器具;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第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实行登记证管理,食品小摊贩实行备案卡管理。登记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核发,备案卡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发放登记证、备案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登记证、备案卡。

第十二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从业人员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患有国务院卫生计生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采购食品、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进行进货查验,并如实记录供货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等内容。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食品小摊贩应当留存购进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的凭证及其他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四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登记证或者备案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小作坊、小餐饮还应当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做到清洁环保,不得回流入食品加工、经营、餐饮等环节。

第十六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查验食品经营者的相关证明及信息;

(二)检查食品经营环境和条件,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

(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及管理制度。举办临时性食品展销活动,应当提前五日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房屋出租人不得提供出租房屋给承租人用于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第三章食品小作坊

第十七条 开办食品小作坊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一)具备独立的生产加工场所,场所面积与生产加工能力相适应,布局符合工艺流程要求,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具备与生产加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处理废水、存放垃圾等废弃物的卫生防护设施;

(三)建立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 申请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禁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告知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并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送所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其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办理。

第二十条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三年。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换证。原登记部门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食品小作坊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对确需变更的,原登记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除遵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之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登记证载明的范围内生产加工食品;

(二)生产过程中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三)食品生产加工场所与个人生活场所分开,食品用具、容器、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分开;

(四)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原料。

第二十二条 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乳制品、饮料(含饮用水)、调和食用油、配制的酱油、配制的食用醋、用酒精勾兑的白酒、预包装肉制品、罐头制品、果冻等高风险食品;

(二)专供婴幼儿、病人、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加工的其他食品。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应当在生产加工的食品包装上如实标明食品名称、主要成分或者配料、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登记证名称和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并按照规定在显著位置标明“作坊食品”字样。标签标明的内容应当清晰、易于识别。

第四章 小餐饮和小食杂店

第二十四条 从事小餐饮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

(一)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和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加工经营场所内应当保持清洁,配备有效的冷藏、洗涤、消毒、防蝇、防尘、防鼠等设施,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废弃物的容器或者设施;

(三)场所布局合理,防止食品存放、操作产生交叉污染;

(四)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从事小食杂店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

(一)具有与所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

(二)具有与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卫生防护设施;

(三)贮存食品应当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

第二十六条 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或者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禁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食品经营登记证。

第二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经营登记证,并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二十八条 食品经营登记证有效期三年。食品经营登记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换证。原登记部门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食品经营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对确需变更的,原登记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 小餐饮经营者不得经营裱花蛋糕、生鲜乳制品、生食水产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

小食杂店经营者不得经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第五章食品小摊贩

第三十条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城乡规划,统筹考虑安全、市容、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在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后,确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摊贩经营地点和时段,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在前款规定的区域外,根据食品小摊贩就地发展和集中管理的需求,在不影响安全、市容、交通、环保等情况下,在城市非主干道两侧临时划定一定路段、时段供食品小摊贩经营。

经营地点、摊位的分配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申请人数和实际可容纳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予以安排,并向社会公布。第三十一条 食品小摊贩应当持身份证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向经营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备案并领取备案卡,备案卡有效期一年。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分配到了经营地点、摊位的食品小摊贩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备案卡并制作备案档案,记录经营者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经营种类、经营地点等信息,并在发放备案卡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备案信息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城市管理部门。

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无需申领备案卡。

第三十二条 从事食品小摊贩经营应当有与其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工具、容器、工作台面以及防蝇、防雨、防尘等设备设施。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或者使用集中消毒的餐具、饮具。

食品小摊贩不得制作销售冷荤食品、裱花蛋糕、生食水产品和生鲜乳制品,不得销售散装白酒、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

第三十三条 食品小摊贩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地点和时段内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影响道路通畅、交通安全和居民日常生活,遵守市容环境管理、环保等相关规定,及时清理场地,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食品小摊贩不得在设区的市、县(市)城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外道路两侧一百米范围内经营。第六章服务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食品传统工艺的保护,对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鼓励通过连锁、联合生产经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鼓励、扶持本地历史悠久的传统特色食品生产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适合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的集中场所;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进入集中场所生产经营、改进生产经营条件。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遵循便民原则,简化登记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提供便利服务,不得收取费用,不得指定中介服务机构。

乡镇、街道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食品小作坊登记证、食品经营登记证和食品小摊贩备案卡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代为办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应当公示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示范文本,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第三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者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其办理证照、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等部门制定包括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监督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制度,制定分类监管措施,采用行政指导、示范引导、免费培训等方式,督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发现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公开监督检查、随机抽查和案件查办的程序、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收集、汇总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相关信息,发现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第四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样检验。对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和本地区消费量大的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应当重点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当事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检。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费用,所需经费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有的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人才,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推进第三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依法共享食品检验检测数据,逐步实现网络化查询。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

第四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建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信用档案,记录登记备案信息、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并依法予以公开。对诚实守信者予以鼓励;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应当增加检查频次,督促整改。

第四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黑名单制度,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拒不改正且情节严重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者,在吊销其登记证或者备案卡的同时,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一)用非食品原料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

(二)生产、经营有害物质或者污染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掺假掺杂食品;

(五)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列入黑名单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者三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四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调查、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封存有关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物品;发生食物中毒的,应当及时送医疗机构救治。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以及收治食物中毒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两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从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生产经营活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反本条例规定,食品小摊贩未取得备案卡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食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备案卡。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或者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登记机关吊销登记证。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或者改正后一年内又重新发生该违法行为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备案卡。

第四十九条 已取得登记证或者备案卡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或者备案卡。

第五十条 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登记备案的,或者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登记证或者备案卡的,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或者备案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当事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登记备案。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检查、记录、报告义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用于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仍提供出租房屋给承租人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房屋出租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处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决定。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三)缓报、谎报、瞒报食品安全事故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的具体认定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登记证和备案卡的样式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第五十六条 网络食品经营者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新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承担日常工作的机构,履行相关工作职责。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人大调研餐饮职能调整汇报材料

餐饮安全监管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汇报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各位领导、人大代表:

今天,市人大组织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调研指导,这是各位领导和人大代表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相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顺应改革,主动作为,职能调整与队伍整合顺利推进 2010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在全省县(市)较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我局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属地管理,更名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为市政府32个工作部门之一。我局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移交至市卫生局。市府办下发的部门三定方案规定我局在继续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责的基础上,全面履行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保健品、化妆品监督管理新职责。

一是组建**市食品监督检验所。按照人员编制随职能划转的原则,在市编办的组织协调下,我局与市卫生局顺利完成人 1

员职能调整,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划入卫生局,2名从事食品综合监督的公务员随行政编制一并划转。根据**编办

[2010]64号文件,我局于今年1月组建了直属事业单位——**市食品监督检验所,核定编制19名,从市卫生监督所划入18名事业编制人员。市食品监督检验所受我局委托行使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责。

二是建立监管责任考核机制。局机关成立了餐饮安全监管科、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明确科室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基础台帐。在人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严格执行编制规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确保了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加大考核力度,通过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人,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

三是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根据分片监管对人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组织全局及下属单位执法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培训。培训由业务骨干授课,采取幻灯展示、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形式,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较强。通过集中培训,有效提高了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切实履行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新职能,促进严格执法和规范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部署,辛勤履职,餐饮安全监管工作初现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2451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105家,中小型餐饮单位2139家,学校食堂10

5家,企事业单位食堂94家,建筑工地食堂8家;城乡结合部、农村小饮食店2000~3000家;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1500多家;从事餐饮服务的从业人员超10000名。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底,因监管职能调整未到位,出现了一年半的监管真空,造成一批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经初步调查摸底,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数量超400家。

体制职能调整后,我局面对餐饮服务监管对象量多面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业层次不高的局面,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餐饮服务专项整治和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局网站全方位、多层次宣传餐饮安全监管动态及食品安全知识,在电视台和**日报上各宣传6次,在局网站上报道5次,印发“致全市餐饮服务单位的一封信”10000份。组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守法经营和食品安全意识,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4月底,共举办培训班35期,发放培训材料6000份,5400多人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

二是依法履行餐饮安全监管职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餐饮许可关。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健全餐饮服务许可程序,对新发证和延续许可证的单位严格实体审查和资料审核,做到卫生条件设施不符合要求绝不发证,逐步提升我市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43份,延续餐饮服

务许可证50份。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葡萄酒和白酒质量、罗丹明B火锅底料、牛奶及其制品、瘦肉精、问题奶粉、农家乐及学校食堂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20人次,执法车辆120台次,检查单位1092家,出具意见书184份,责令整改36家。

最近,我局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全市深入开展餐饮服务环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专项整治,督促餐饮单位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进货索证验收制度,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坚决遏制餐饮消费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最终达到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切实保护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是做好节日和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元旦、春节、“五一”、小高考、“两会”、2011中国(**)农业科技洽谈会、国家环保总局领导视察、***男声合唱团公益演出等10余次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任务。活动期间对每个接待单位指定2名监督人员实行驻店进全程监督,较好保障了餐饮消费安全,得到上级部门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餐饮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消费的满意度不高。餐饮安全监管工作面临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镇餐饮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规模不断扩大,我市9000余家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及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单位中,70%以上分布在各镇。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无证无照、家宴食品、小摊贩“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各类安全隐患较多。餐饮安全监管的主要任务在乡镇、薄弱环节在乡镇,因而重点、难点也在乡镇。亟需充实监管力量,增加人员编制,使乡镇食品药品监管落到实处。

二是监管职能划分不够明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未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监管事项作出明确规定,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目前蛋糕房、卤菜店、烧饼店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处于监管空白,亟需市人大或政府在省法规出台前,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三是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尽管已明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但是配套的相关法规尚未出台,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没有具体法律依据。这影响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消费者维权困难。

四是餐饮安全监管经费不足。市食品监督检验所组建以来,设备、经费十分紧张,除人头工资以外的资金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办公设施、执法装备、检验检测经费严重不足,日常运转存在诸多困难。亟需市政府将重大活动餐饮安全安全保障

经费、食品采样检测费纳入预算。

五是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分散。食品检测手段落后,科技监管水平低,且分散在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检测一些基本项目,不能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近期检测数据。为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检测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结果互认,亟需市政府积极推进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筹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各位领导、人大代表,餐饮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以此次人大调研指导为契机,听取宝贵意见和建议,推动我市餐饮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使**成为沪宁线上最安全、最放心的消费地区之一。同时,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和人大代表帮我们呼吁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谢谢!

下载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餐饮小摊贩现状调研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瓦提县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夜市调研

    阿瓦提县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及夜市食品安全状况 的调研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阿瓦提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

    餐饮汇报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工作汇报今年以来,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机构改革不到位、体制不理顺,人员不足、装备缺乏等困难情况下,我县从大局出发,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履职,强化日......

    乡镇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汇报(精选)

    乡镇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汇报为了使上级团委更好的了解xx镇团委的工作现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xx镇团的工作。我们在xx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了30位青年,6位......

    食品餐饮市场现状的视察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食品餐饮市场现状的视察调研报告广平县政协第一委员活动组我们第一组的政协委员在县政协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对双李大大厦、世纪宾馆餐饮操作间,鹅城酒业“金广平”白酒......

    2012餐饮汇报及计划

    ****餐饮监管情况总结及计划 一、基本情况: ****面积15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8万,流动人口约2万,拥有企业3000余家,餐饮业235家,集体食堂281家。2011年共发放健康证明5768人,卫生......

    城铁青年员工现状调研汇报(精选五篇)

    城铁青年员工现状调研汇报城铁是煤炭运销分公司最大的一个铁路运输基层科,共有员工587人,其中35岁以下青工有291人,占全体员工的50%之多。决大多数青工分部在运输生产一线,所以......

    学校周边小餐桌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111

    伊犁州学生小饭桌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学生生源的聚集和学校的优化整合,重点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不能照顾孩子,大量以学生为服......

    现状调研报告

    现状调研报告现状概况:合肥市生态公园位于二环北路以南,二环西路以东,合九铁路线以西,清溪路以北,距离合肥火车站仅三站路的路程,用地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公园种植3万余株各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