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探索老旧城区物业服务新思路
积极探索老旧城区住宅物业服务新思路
09年以来,惠誉花园社区在徐家棚街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立足社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本社区两个老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以增强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指数为目的,以服务促管理,积极探索老旧城区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新思路。
一、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站
在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理解上级精神要求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以社区总支书记为负责人由五名两委会成员组成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其成员分工分别负责推进两个老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工作进程,同时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站在辖区大力宣传市政府关于“推进在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精神,本着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不同的院落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以院落菜单式物业管理服务方式从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物业管理难题入手,并组织以懂得相关技术、业务的老党员、下岗失业职工的物业自愿者队伍,组建电工组、管道疏通组、水暖维修等服务机构,也就是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四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即把社区安保、清扫保洁、物业工作人员、自愿者紧密结合的社区物业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另外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站将辖区内的小超市、五金建材、家电维修、卫生诊所等商业网点组织起来,发放便民服务卡,为辖区居民提供无
偿、抵偿的上门服务。比较成功的迈出了社区物业自治管理的第一步。
二、制定社区物业管理制度
为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站依照《武汉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武汉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及精神,分别对两个老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组织居民自治业主委员会进行听证,结合实际制定了《物业服务居民自治委员会章程》、《居民自治物业服务管理公约》、《物业服务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中介服务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以及《居民自治业主委员会与社区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做到了以制度促管理、抓服务的根本。我们本着“擦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的工作宗旨,首先对辖区居民进行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发动社区党员、门栋长的积极性,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专栏、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社区物业、居民自治的形式、内容、服务标准,使广大居民对社区物业服务深入了解,形成理解、给予支持。其次我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大家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方便、文明安全的服务理念赢得了广大居民的普遍赞同。
三、抓服务聚民心初显成效
围绕老旧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我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对两个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及物业服务相关设备进行了整治和改善。例如09年8月我们在交警楼宿舍外墙上加装了铁丝网;在关键部位安装了两套红外线探头;对两栋八个门的门襟全面
进行检修;更换了所有坏掉的对讲机、楼道灯;同时增加了一名安保和一名保洁人员,今年7月我们又对交警楼宿舍申请安排完成了地下管网改造、地面硬化造景,大大提升了交警楼宿舍的居住环境,住在里面的居民们说:“最近年把社区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有物业管理与无物业管理的区别”、“有物业服务与无物业服务的亲切感”、“我们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安全感”。
安居苑小区是一个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遗留问题诸多,虽然有一个业主委员会,但多年来一事无成,却占着小区的物业用房出租,小区居民怨声载道,他们常讲:“这个小区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的业主委员会,这几个人不知到怎么选出来的,没做一点好事,完全是个“毒瘤”,必须铲除,期望社区居委会站出来主持公道”。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站成立后,我们以市政府关于《推进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文件精神为契机,以解决小区“脏、乱、差”、督促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为突破口,全面宣传和推进老旧住宅区社区物业服务理念,逐步使小区居民乐意接受低偿的社区物业服务模式。从去年开始,社区居委会把安居苑小区与秦园居之间近100米的院墙边少数居民种植的蔬菜、乱搭的小棚通过大道理小道理的思想工作,全部拆除并硬化,昔日臭气熏天的小棚小菜地如今变成宽阔明亮的休闲场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们说:“多少年没解决的问题,现在社区物业搞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社区物业呢”;小区14栋对面有一栋漆黑的老房子,附近的居民戏称它为“炮楼”,从安居苑西门走进来一眼就能瞧见,社区
物业化后我们申请把它立面整治粉刷,视觉效果明显改变,居民们说:“还是社区有能力,别人不敢动,不愿动的社区把它换了装”;小区12栋3门旁有一个十几年前修建的大约30平米左右的废弃小车棚一直没人问没人管,居民把自家的废弃自行车等杂物堆放在里面,严重影响小区面貌,还带来安全隐患,为此社区书记主任深入走访调查产权单位,情况清楚后立刻要求产权单位限期拆除,如今这一块30多平米的地方被硬化,中间是一张漂亮的乒乓球台,四周是花卉灌木,不仅成为小区一道亮丽风景,而且又满足了居民的娱乐需求,居民们讲:“社区又做了一件大好事”;处在小区南门9栋10栋外围的18个商业门店长期占道经营,弄得南大门两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往年整治多次收效不大,已经引起了小区居民的公愤,由此对社区实施物业管理极为不利,去年开始实施社区物业化管理以后,社区居委会在街城管的大力支持下,一举拆除所有商业网点自搭的乱七八糟的棚子,并在每户门口1.5处米免费用砖砌台子拦住不准出台,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经营,拓宽了近3米的通道还路于民,居民见之无不拍手称快。
在整个实施社区物业化管理的进程中,社区居委会前后申请申报施工完成了小区5栋、11栋159米的地下管网改造、890平米湿地的硬化、2600平米的绿地补植、大小150余棵花果树木的栽培、53处窨井盖的置换、2处消防栓的修复、16处路灯的报装、1处8楼顶水箱的调换、459盏楼道灯的安装、3个电
动拦车器、40余件健身器具、40个晒衣架的到位等,基本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的社区物业服务管理目标要求。
通过一年多的整治工作,社区群干累了,但看到整治的成效带来的小区面貌改善、发案率的下降、居民的笑脸以及倍加对社区的信任感,唉的骂也忘光了。我们知道成效虽初步显现,但按照“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提档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合理的要求,我们将在街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有效地探索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涉及小区的市政设施申报,小区环境、房屋主体、设施设备、物业服务必备设备等的整治、改造工作,同时健全社区物业服务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物业服务机制,努力改善服务区域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为全体居民打造一个管理有序、环境良好、舒适方便、文明安全、人际关系和谐的宜居之地。
惠誉花园社区
2010年11月20日
第二篇:老旧物业服务工作汇报材料
物业服务求卓越长效管理铸品牌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房管局的领导下,我局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圆满完成了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
凝聚工作“向心力”,铺就物业管理规范化之路。一是领导重视抓得牢。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纪检组长蹲点抓,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现场研究解决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专班工作人员定期定点深入一线调研和指导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有力地推进了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完善到位抓得实。把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纳入全局整体工作规划,使该项工作与全局工作同步推进,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有措施;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使该项工作与局重点目标同步考核,做到有指标、有责任、有检查、有督促。三是完善制度抓成效。作为区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我局负责牵头主导该项工作,我们建立制度,加强联系,按照职能下移、强化基层的要求,畅通沟通协作渠道,形成有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方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畅通物业服务投诉渠道,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分类指导,不断完善物业服务长效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
搬走观念“挡路石”,开启物业管理市场化之门。一是破误区,引导居民群众树立有偿服务理念。组织社区群干和热心居民以顺口溜、快板、打油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 1
式在各小区广泛宣传物业服务工作的意义、内容、形式、方法及好人好事、工作进展;印发宣传标语、知识问答、问卷调查、宣传单;举行听证会、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物业服务工作中的最大受益者。有效解开了居民群众的“心结”,促使“有偿服务”观念渐入人心。二是算好帐,引导专业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增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紧迫感。帮助算好经济帐,把参与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作为宣传企业的良机,作为对物业服务企业文明程度、服务水平、等级资质的一次“大考”。帮助算好和谐帐,把参与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工作作为改善社会关系的良机。通过算好“两笔帐”,极大激发了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区70个老旧社区均与辖区内的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三是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一流专业队伍。教育引导物业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把“服务第一、住户至上”当作物业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培训中心,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物业服务培训计划》,采取培训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指导等多种方式做好培训指导工作。上共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班7期,受训人数7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定期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综合考评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排名,极大地激发了社区物业服务工作创先争优的热情。
紧跟时代“风向标”,号准物业管理科学化之脉。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作为牵头部门,我2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沟通,紧密联系,整合区财政、民政、建设、城管、公安、水务、园林、物价、地税、邮政、房管等职能部门和街道的力量,形成了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同时,建立大事联席商议、信息例会反馈、督导分工包干的工作机制,改变以往多部门多头管理、被动工作的局面,促使各成员单位主动介入、科学推进,有效保障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各职能部门深入到社区现场解决问题,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好评。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变零散服务为集约服务。对原有的保洁、保绿、保安等队伍进行重新整合,吸纳低保户、社区志愿者进入“三保”队伍,并对服务项目、服务责任、服务模式进行再细化、再分工,构筑良性运转的服务体系,切实为广大业主提供多种形式的高质量物业服务。如洲头街长新社区对门栋长实行了星级评比制度。三是整合技术资源,变传统服务为数字服务。如江汉二桥街桥西社区尝试物业服务数字化管理,打造“三维可视物业管理数字社区”。
求索破题“金钥匙”,打开物业管理长效化之锁。一是求解经费“无着落”难题,让物业管理工作“活起来”。我们按照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七个一点资金筹措新模式,即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一点、区级财政挤出一点、街道社区投入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部门协作承担一点、结对企业帮扶一点、社会个人支持一点等办法,积极调动和运用全社会力量,参与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在
3不加大居民群众负担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的资金瓶颈。二是求解物业服务“无用房”难题,让物业管理工作“转起来”。针对长期以来老旧住宅区无正规正常物业管理、没有专门物业服务用房的现状,积极协助各社区采取申请、腾挪、修缮、租借等形式,有效解决所有物业服务区域的物业用房问题。目前我区70个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用房全部落实,平均面积达到30平方米。三是求解群众“少信任”难题,让物业管理工作“动起来”。组织动员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按照克服困难、先行服务,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的指导思想,着力解决一批困扰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赢得他们的信任。采取逐步推进的形式,让楼房、楼道的电灯“亮起来”,让小区的院墙“围起来”,让道路管网“通起来”,使广大业主真正感受到推行物业服务的好处;以服务业主为宗旨,以公益性服务为发展方向,制订较为低廉的收费标准,以保证业主们能够承担、愿意缴纳,同时能保证物业服务正常运转,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唱响服务“主旋律”,高擎物业管理人性化之旗。一是搭建民心“桥”,建立房屋应急维修服务中心。在钟家村和王家湾分别设立两个房屋应急维修中心,对老旧社区内因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因素出现的社区无法解决的房屋应急维修服务问题,进行应急抢修、维修,打造了房屋应急维修15分钟服务圈,使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应急维修工作再提速。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房屋应急维修服务网络体系,做到了有人监管、有人报修、有人维修、有人付款,层层负责、逐级联动,确保无漏洞、无死角。对此,省市等
4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导。二是倡导文明“风”,营造温馨家园。在小区内设置宣传栏,宣传社会公德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每逢节庆活动,组织居民开展木兰扇、太极拳、太极剑、老年迪斯科、武术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娱乐生活,不仅满足了居民不同层次的要求,达到了陶冶居民情操的目的,也促进了邻里和谐。三是唱响和谐“音”,实现物业服务优质化。针对社区设施不足,居民生活不便,全区统一设计安装了晒衣架、休闲桌椅等便民设施;针对社区房屋陈旧,立面破损等情况,进行楼房立面及楼道墙面粉刷和楼梯护栏油漆;针对社区车辆停放无序的情况,划好停车位,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针对夏季降雨量大、低洼地区容易渍水的特点,联系疏捞队提前对下水管网进行疏通;针对老社区环境较差的情况,采取学、听、看、查、改五字工作法,增补绿化、粉刷房屋、安装楼道灯、设置健身器材、安装监控摄像头、增添垃圾容器,使老社区面貌焕然一新;针对物业服务工程中出现的因服务质量、收费、邻里矛盾等纠纷,于2011年8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7起纠纷,其中司法确认3起,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解决物业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我区物业服务长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辖区人民的希望和期盼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老旧住宅区底子薄、基础差,基层力量薄弱,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整体物业服务的行业水平还有待提升,老旧社区物业服务长
5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爱民的原则,积极学习借鉴各种好做法、好模式,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探索市场运作的道路,进一步贴近民生的需求,进一步优化长效管理的机制,切实推动全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再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为推动实现汉阳全面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新思路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土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全市公路总里程9913公里,其中国道289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018公里,乡道2485公里,村道4441公里,农村公路占全
市公路总里程约90。2002年下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养管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通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决定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家庭承包养护全面展开,呈现出农村公路建养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2004年4月底,全市180个乡镇全部实行通油路,2264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农村公路好路率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第三名。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五”后三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并作为任期内应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来完成。每一个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逐级签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十五”后三年,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以及滁州市的实际,规划提出改建农村油路1000公里。重点修好“三路”: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通村路。在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乡镇与乡镇、县与县之间,以及出省出市的断头线、循环线和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连接线。实施“油路、水泥路进村”工程,修通100个行政村的油路、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2002年至2003年滁州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各县(市)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励。从近两年全市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看,各县市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建设资金配套工作。天长市政府规定沿途乡镇内每公里自筹4万元,另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今年在通达、国债资金均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市除从财政安排200万元外,政府贴息贷款100万元,从其它方面筹资200万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施工。全椒县广泛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县政府明确表态,地方配套资金一分不少,需地方政府协调的
第四篇: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土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全市公路总里程9913公里,其中国道289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018公里,乡道2485公里,村道4441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约90%。2002年下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养管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通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决定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家庭承包养护全面展开,呈现出农村公路建养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2004年4月底,全市180个乡镇全部实行通油路,2264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农村公路好路率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第三名。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五”后三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并作为任期内应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来完成。每一个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逐级签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十五”后三年,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以及滁州市的实际,规划提出改建农村油路1000公里。重点修好“三路”: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通村路。在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乡镇与乡镇、县与县之间,以及出省出市的断头线、循环线和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连接线。实施“油路、水泥路进村”工程,修通100个行政村的油路、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2002年至2003年滁州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各县(市)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励。从近两年全市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看,各县市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建设资金配套工作。天长市政府规定沿途乡镇内每公里自筹4万元,另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今年在通达、国债资金均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市除从财政安排200万元外,政府贴息贷款100万元,从其它方面筹资200万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施工。全椒县广泛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县政府明确表态,地方配套资金一分不少,需地方政府协调的事一律也不推。至今,全椒县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300万元;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12000吨,另外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定远县政府在《农村公路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协调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沿线乡镇的路基土石方、伐树、取土用水及征地拆迁等属地方配套工程,由乡镇承担外,公路建设项目所经乡镇,按行政区为界,每公里上缴县交通局2万元公路建设统筹款,作为涵洞、桥梁及路面施工程配套资金。来安县为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作出决定:凡吃财政饭的人员,每年每人捐款250元。落实配套资金不是喊口号、表决心就能解决的事,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各地绝不能在要项目时满口承诺落实配套,项目批准后却一再拖延,不予兑现。当前落实配套资金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了省里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各县(市)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建设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公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我们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小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
五、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引导并保护好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这方面,定远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定远县是个贫困县,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近两年来,他们领导重视,抢抓机遇,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致富奔小康的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取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该县严桥乡郝刘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过去全村无一条出行路。2003年我市实施通村油路工程,村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主动找到交通部门了解情况,当得知通村油路工程每公里补助4-6万元,需地方配套4万元,如果配套资金能到位的话就可立项时,村班子马上召开全村群众代表大会,向大家征求意见,群众们听了以后纷纷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意拿,仅用两天的时间就筹措了所需的12万元配套资金,使得该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2003年10月26日一条宽3.5米,长3公里的村级油路正式建成通车,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期盼得以实现,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致福路,更是一条党和政府为民修的幸福路、连心路。
六、加强管理,努力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省厅领导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把完善养护管理体制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课题来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公路建成后,管养机制与养护资金问题还非常突出,农村公路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要求建设与养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积极推行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签订养护工作质量保证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人。天长市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养护管理工作专门会议,制定全面的养护工作计划,实行养护管理承包责任制,平均每年投入养护经费150万元,由于有了资金保证,而且有非常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天长市农村公路好路率指标年年稳步提高,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养护质量第一名;其次,进一步落实“三六一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的制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明光市率先推行家庭道班承包养护形式,采用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农民家庭承包养护农村公路的做法日臻完善。这一做法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一”上:一是乡镇有一个好的管养机制,镇党委对公路的管养比较重视,确定专人抓;二是有一户农民家庭劳力富足的人家承包;三是有一份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合同书;四是承包户必须有一台小型机动车;五是有一块堆放砂石的场地,做到每公里备料不少于10吨;六是承包户必须有1万元左右的资金或年收入。明光的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国交通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专门做了报到。全椒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管养效果明显。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称赞。全椒县做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有”。一是有领导重视。每年县政府都要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布置检查农村公路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有规划实施。结合农村集镇建设、农田、水利、林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三是有管养机制。县里有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局里有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乡镇有农村公路管理站,行政村有农民道班,机制完善、责权利到人。四是有措施监管。县里明确规定县交通局、地方公路站是农村公路监督管理的主体,每年负责对农村公路进行两次全面的检查评比,并拨出专款进行奖励。五是有资金保证。除省厅每公里补助500元外,县里每年拿1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县通过“一事一议”政策。每年筹集资金200万用于农村公路的建养管。以上这些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和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公路的路况,也大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热情。第三利用农闲发动群众整修公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健全长效、稳定的养护管理机制,开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以上是我市在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一点做法。借此座谈会机会,下面,我来简单谈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向省里领导作个反映,二是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
一、资金到位不能及时,影响工程有效开展。目前,从全市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债资金投资计划32867万元,到位7558万元,到位率约为23%;省通达项目投资计划22220万元,到位7518万元,资金到位率为34%;部通达项目投资计划15024.4万元,到位1857万元,资金到位率约为12.4%。加之地方配套资金相对困难以及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突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二、农村公路资金严重匮乏,影响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主要是养护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如果说要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管养,困难非常大。我们滁州市8个县市区,大都是吃饭财政,有的县连发工资都困难,在叫他们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也是不可能的。而现实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如果不能搞好养护管理,则可能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修路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这是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路政管理相对薄弱,农村公路管理缺乏长效有力的监督近年来,各县(市)站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了对路政工作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路政工作出现了新的难度与问题,具体表现在滞后性、薄弱性和间断性。由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制约,所以路政执法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不利于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这样势必影响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修好农村公路是荫及亿万农民的大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政府行为,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水泥路。谢谢大家!
第五篇: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新思路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土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415万。全市公路总里程9913公里,其中国道289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018公里,乡道2485公里,村道4441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约90%。2002年下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养管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通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决定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家庭承包养护全面展开,呈现出农村公路建养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2004年4月底,全市180个乡镇全部实行通油路,2264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农村公路好路率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第三名。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五”后三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并作为任期内应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来完成。每一个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逐级签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十五”后三年,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以及滁州市的实际,规划提出改建农村油路1000公里。重点修好“三路”: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通村路。在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乡镇与乡镇、县与县之间,以及出省出市的断头线、循环线和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连接线。实施“油路、水泥路进村”工程,修通100个行政村的油路、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2002年至2003年滁州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各县(市)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