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时间:2019-05-12 13:1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第一篇: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2.《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D.提倡节俭

13.“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度B.科举制度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

14.从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大约三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股“崇实”、“务实”的社会思潮,过去学术界有的人把它称之为“早起启蒙思想”,有的人把它称之为“经世致用思潮”,近几年则通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下列属于这一“思潮”代表人物的是

A.朱熹B.沈括C.顾炎武D.曹雪芹

15.观察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1934年5月)。(据张一凡《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编制)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受欢迎度下降B.爱用国货运动打击下各国的态度

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

16.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A.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17.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

(见右图)反应出其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18.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

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B.分配关系的调整

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D.农村改革的支撑

19.城邦国家通过武力征服邻国而向帝国转化在古代世界史上是一个通则。但为什么雅典没有完成统一希腊民族的大业,转化为一个希腊大帝国,而罗马却完成了帝国大业?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罗马人更具务实性B.雅典城邦相对弱小

C.罗马文明优于雅典D.二者所处时代不同

20.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A.议会改革B.宪法修正案C.两党竞选D.扩大过会的权力

21.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22.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3.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二、解答题

38.(27分)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6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9分)

39.(25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丰富的史学遗产不仅为人们学习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便利,同时更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民族主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材料二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告诫全党:“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据《光明日报: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的原因。(4分)

(2)优秀民族精神往往可以从优秀历史人物的身上表现出来。从材料一中两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有些民族精神?(8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学习历史中将自身的成长与中国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史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8分)

38.(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2分)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4分,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12分,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9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39.(1)原因: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司马迁:强烈的经世意识;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4分,答出两点即可)

林则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4分,答出两点即可)

(3)联系: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共也由一个革命政党上升为执政党,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也进入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0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4)积极作用:史书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史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其对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为中华民族统一的道德观、历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篇:江苏省2014届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试卷 语文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2013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试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绮丽/倚马可待 信笺/草菅人命 躯壳/金蝉脱壳 B.咯血/恪尽职守 蹊跷/休戚相关 切削/削足适履 C.茁壮/相形见绌 造诣/自怨自艾 劲旅/疾风劲草 D.机杼/毁家纾难 折本/退避三舍 威吓/杀鸡吓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于小说的创作,莫言认为作家能否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并为此继续努力。

B.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产品、价格、服务的竞争,但实质上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品质和心态的竞争。

C.备受观众追捧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标志着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3.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请给出一个标题,并表达出你的看法。(4分)

(1)标题:(2分)

(2)看法:(不超过50字)(2分)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一位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现场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手机号码)的纸条并说明了情况。

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

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如何跟帖?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车主回复:(不超过50字)(3分)网民跟帖:(不超过50字)(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

·1·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驶:迅捷 B.以木夹函之 函:木匣

C.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白:禀报 D.比东归,再往访之 比:等到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女子侠义之状的一组是(3分)

①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②又漫应曰:“去处去。”③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④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⑤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⑥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3分)(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4分)(3)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同答问题。

·2·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2分)(2)全诗哪些景象表明了“初霁”?(4分)

(3)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2),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4),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5)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官赋》)

(6)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的。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始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然后补充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在这样一个势利眼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楼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姑娘来回走了几次,大概早忘了这一碗米饭。

·3·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

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就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打发要饭的似的。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舍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潜台词。

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消失在寒风中。

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1.小说中的老人从进门到离开,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句分条概括。(4分)12.小说中多次出现“寒风”,有什么作用?(6分)1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4分)

14.试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有哪些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傅抱石先生的画

老舍

傅先生的画是属于哪一派系,我对国画比对书法更外行。可是,我真爱傅先生的画!他的画硬得出奇„„昔在伦敦,我看见过顾恺之的《烈女图》。这一套举世钦崇的杰作的好处,据我这外行人看就是画得硬。他的每一笔都象刀刻的。从中国画与中国字是同胞兄弟这一点上看,中国画理应最会用笔。失去了笔力便是失去了中国画的特点。我看傅先生所画的人物,便也有这种力量。他不仅仅要画出人物,而是要由这些人物表现出中国字与中国画的特殊的,和艺术中一般的,美的力量。他的画不是美的装饰,而是美的原动力。

有人也许说:傅先生的画法是墨守成规,缺乏改进与创作。我觉得这里却有个不小的问题在。我喜欢一切艺术上的改造与创作,因为保守便是停滞,而停滞便引采疾病。可是在艺术上,似乎有一样永远不能改动的东西,那便是艺术的基本的力量。假若我们因为改造而失掉这永远不当弃舍的东西,我们的改造就只虚有其表,劳而无功。赵望云先生以数十年的努力做到了把现代人物放到中国山水里面,而并不显得不协调:这是很大的功绩!但是假若我们细看他的作品,我们便感觉到他短少着一点什么,他会着色,很会用墨,也相当会构图,可是他缺乏着一点什么。什么呢?中国画

·4·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所应特具的笔力„„他的笔太老实,没有像刀刻一般的力量。他会引我们到“场”上去,看到形形色色的道地中国人,但是他并没能使那些人像老松似的在地上扎进根去。我们总觉得过了晌午,那些人便都散去而场上落得一无所有!

再看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吧!他的大幅的山水或人物简直是扩大的漫画。漫画,据我这外行人看,是题旨高于一切,抓到了一个“意思”,你的幽默讽刺便立刻被人家接受,即使你的画法差一点也不太要紧,子恺先生永远会抓到很好的题旨,所以他的画永远另有风趣,不落俗套。可是,无论作大画还是小画,他一律用重墨,没有深浅。他画一个人或一座山都像写一个篆字,圆圆满满的上下一边儿粗,这是写字,不是作画,他的笔相当的有力量,但是因为不分粗细,不分浓淡,而失去了绘画的线条之美。他能够力透纸背,而不能潇洒流动。也只注意了笔,而忽略了墨。再看关山月先生的作品。在画山水的时候,关先生的笔是非常得泼辣,可是有时候失之粗犷。他能放,而不能敛。敛才足以表现力量。在他画人物的时候,他能非常得工细,一笔不苟,可是他似乎是在画水彩画。他的线条仿佛是专为绘形的,而缺乏着独立的美妙。真正的好中国画是每一笔都够我们看好大半天的。

以上所提及的几位先生都是我所钦佩的好友。他们的改造中国绘事的企图与努力都极值得钦佩,可是他们的缺欠似乎也不应当隐而不言。据我看,凡是有意改造中国绘画的都应当:第一,去把握到中国画的笔力,有此笔力,中国画才能永远与众不同,在全世界的绘事中保持住他特有的优越与崇高;第二,去下一番工夫学西洋画,有了中国画的笔力,和西洋画的基本技巧,我们才真能改造现时代的中国画艺。你看,林风眠先生近来因西画的器材太缺乏,而改用中国纸与颜色作画。工具虽改了,可是他的作品还是不折不扣的真正西洋画,因为他致力于西洋画者已有二三十年。我想,假若他若有意调和中西画,他一定要先再下几年功夫去学习中国画。不然便会失去西洋画,再也摸不到中国画的边际,只落个劳而无功。

话往回说,我以为傅先生画人物的笔力就是每个中国画家所应有的。有此笔力,才有了美的马达,腾空潜水无往不利矣。可是,国内能有几人有此笔力呢?这就是使我们在希望他从事改造创作之中而不能不佩服他的造诣之深了。

傅先生不仅画人物,他也画山水,在山水画中,我最喜欢他的设色,他会只点了一个绿点,而使我们感到那个绿点是含满了水分要往下滴出绿的露!他的“点”,正如他的“线”,是中国画特有的最好的技巧,把握住这点技巧,才能画出好的中国画,能画出好的中国画,才能更进一步地改造中国画,我们不希望傅先生停留在已有的成功中,我们也不能因他还没有画时装的仕女而忽视了他已有的成功。

(选自1947年10月26日上海《大公报》,有删改)

15.在作者看来赵望云、丰子恺、关山月的面有哪些不足?作者以儿位好友的画为例的作用有哪些,请分条概述。(6分)

1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真爱傅先生的面”。(4分)

17.老舍认为文章结构必须“落笔准确,不蔓不枝”,请结合全文概括文章的思路。(8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补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3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统一试卷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5·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说文解字》序)

20.《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哪一位?(2分)21.从文段看,“文”“字”“书”的关系是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边城》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边城”即可理解为原始淳朴的世外桃源的象征,也可理解为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B.《三国演义》里有个著名的章节“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C.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追求。D.老舍的《茶馆》采用“卷轴画式”的戏剧结构,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馆亮相,可谓“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E.《欧也妮·葛朗台》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充分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和贪得无厌的剥削本性,并以欧也妮的“德行”和普遍存在的“恶癖”相对照,以寄托理想。23.简答题(10分)

(1)“看”与“被看”,是鲁迅小说经常采取的叙述角度,其实质是“吃”与“被吃”。鲁迅小说中反复描写“看客”现象,蕴含了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体察与深入批判。请列举出《呐喊》中含有“看”与“被看”的生活场景的四篇小说名。(4分)

(2)脂砚斋评《红楼梦》诗(第四回)解说“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请结合“护官符”的俗谚口碑,说说是哪四大家族以及他们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的错综复杂关系。(6分)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村前要冲之地立有牌坊,归来的游子远远望见,心神激荡。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千古,都要从这里经过。祠堂更是村庄的核心,在此祭祖、行使宗族权力、举行公共活动。凡涉及全族利益和声誉时,宗族的凝聚力便会凸显。纵横交错的血脉之网,维系着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

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乡村社会,儒教统领与宗法结构合一,居处环境与自然、人文因素合一,包蕴了复杂的文化空间,长久支配了中国历史,迄夸仍然对国民文化心理产生影响,并对亚洲儒家文化图及国际华人世界发挥现实支配力,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中国几十万个村庄,现在大概仅剩下三千到五千个古村落。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热潮中,乡村治理已经出现了规划管控无序、有新房无新村、千村一面等问题,迷失了自我。人们担忧“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正在农村重现,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将被当作垃圾清除。古村落是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和文化元素,从其储存的历史细节和记忆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根脉。如果古村落荡然无存,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承载体。

·6·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2003年至今,国家虽然评选出了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封闭破败、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村落却得不到重视。经费短缺等诸多原因导致古村落的保护刺不容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级机构自筹经费,组织入村调查,走出了保护的第一步——查家底。但之后的保护将更为艰难。专家为此提出了一个看似激进、实质有理的思路:政府发补贴,让原住民愿意住在古民居中,就是最好的保护。他们以生活的方式看护着、保护着古村落。24.古村落是“极其宝贵且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25.为什么说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3分)26.结合文本,说说该如何保护古村落。(6分)

·7·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8·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9·

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10·

第三篇:四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分析

龙岩学院附中、连城二中、武平二中、漳平二中四校联考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分析

高二历史备课组 修连招

1、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

约3600

75%

25%

美国(1850)

约2300

87%

13%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小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体现了简单情境和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的解读,引导考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科素养] 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能够在正确的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思路分析] 从数据的时间上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已经开始,英国工业化程度最高。所以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农村,远远高于法美两国,说明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因此①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口的流动和跨国公司没有关系,故排除②项.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工业化进程,故排除④项。

[答案]A2、有观点认为,“巴黎公社试图重拾一种地方的、联邦的世界观,但是未能充分考虑到它所对抗的国家的力量”。由此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A.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巴黎公社力量相对薄弱 D.法德资产阶级的联合镇压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关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的观点,体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引导考生学习领会巴黎公社革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潮流。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理解,要求考生能够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材料所述历史现象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组织与运用。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巴黎公社,难度中等,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讲题视频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思路分析]“巴黎公社试图重拾一种地方的、联邦的世界观,但是未能充分考虑到它所对抗的国家的力量”说明巴黎公社的政权只是一个地方性组织,并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同时它对抗的国家的力量大,所以导致革命运动的失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故A项错误;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但是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法德资产阶级的没有联合镇压巴黎公社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近代控制奴隶贸易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变迁考察欧洲殖民活动,引导考生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全面认识欧洲殖民活动。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考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近代世界的奴隶贸易和西欧殖民活动。

[思路分析] 解析根据所学16世纪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的先驱,首先称霸,17世纪的世界霸主是荷兰,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据材料每个世纪控制奴隶贸易的都是当时的世界霸主,所以欧洲殖民活动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故选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题目所给时间相去甚远,故欧洲殖民与工业革命发展并不同步,排除B项;根据材料,3个世纪以来控制奴隶贸易的国家换了3个,所以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排除C项;根据所学3个国家的称霸是依次实现的,并不是某一个时期的三足鼎立局面,排除D项。

[答案]A

4.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如果从世界全局角度来观察,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变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而且也猛烈冲击了欧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这表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提高了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认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进程发展的影响。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能够在正确的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和现实问题。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试题。

[思路分析] A项,材料虽然强调从世界全局角度来观察,并不意味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故A项错误。B项,材料表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进程发展都产生了影响,提高了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与材料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C项,根据材料“改变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猛烈冲击了欧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

D项,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故D项错误。

[答案]C5、某学者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一战的背景,体了学术情境和社会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引导考生理解一战的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潮流。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读,要求考生能够把握相关史事之间的关联,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组织与运用。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传统的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仍然掌握世界霸权,但是英国霸权地位受到了德国和美国的冲击。

[必备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国关系特征来分析。

[思路分析]A.英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第一强国,是世界霸主,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德国和美国实力上升,要冲击它的霸主地位,所以英国希望维持现状。

B.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不是世界第一强国。

C.德国当时是要冲击英国的霸权地位,所以不可能维持现状。

D.美国也是要挑战英国的霸权,也不可能维持现状。

[答案]A

“"

6、下图为苏联(俄)191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示意图(单位:亿卢布)据此可知,苏联(俄)()

A.经济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B.计划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C.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结构均衡 D.市场经济调动了人们投资热情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苏联(俄)191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示意图,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苏联(俄)191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示意图的解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认识苏联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理解,考查考生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准确把握历史事物,了解历史文本中所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实。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苏联(俄)1918—1937年的国民经济建设。

[思路分析]A项,1918—937年,苏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苏联经济政策不具有连续性。故A项错误;

B项,由图中数据可知,后两个时段投资总额分别是1918—1928年的4倍和9倍,这说明斯大林体制下国家能够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故B项正确;

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7、“大国一致”原则,一方面因范围小(五大国),如能达成一致,可迅速采取措施以维护和平;另一方面,在大国意见不一致时,否决权能避免大国迎头相撞而危及世界和平。这说明该原则()

A.无实质意义 B.有强权色彩

C.可操作性强 D.缺乏时效性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分析,对比一战后成立的国联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认识到联合国的作用。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历史概念,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史事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分析。

[必备知识] 本题考查联合国六原则的相关知识。

[思路分析]结合联合国和冷战方面的知识。A选项正确,原因是:大国一致原则指的是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在这种制度下,只要一个常任理事国对某一决定投反对票,即使安理会其他所有14个理事国都投赞成票,该项决议也不能通过,但是.另一方面,某项得到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决定,如果有7个非常任理事国反对或弃权,因而不能获得9票的多数时,该项决定同样也不能通过,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即“大国一致原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否决权”实质上是一种少数抵制或阻止多数的权利,这让少数大国能够抵制或阻止多数大国。正因为这项原则,让安理会不能侵犯任何一个大国的利益,从而避免美苏两国的直接战争。

B选项错误,原因是:“各国和睦相处”原则并不能阻止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进行欺凌效果的行动,结合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冷战中苏美两国都没有遵守过“各国和睦相处”原则。

C选项错误,原因是:和B选项同理,“不于涉他国内政”并不能阻止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进行欺凌效果的行动;

D选项错误,原因是:和B选项同理,美苏冷战期间曾爆发数次军事冲突,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并不适用于美苏两国.[答案]A8、冷战期间,美苏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陆续签订了《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中程导弹条约》等协议。材料表明()

A.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共赢 B.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

C.小国必须抱团应对大国威胁 D.意识形态分歧加剧了冷战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美苏冷战期间在军事领域对抗的具体措施,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美苏冷战期间在军事领域对抗的具体措施的叙述,引导考生认识美苏冷战背景下双边关系发展的特点,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考生能够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并得出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信进行理解与辨识,并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实质。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具体措施。

[思路分析]A项,题干表明是在冷战期间,据史实可知冷战期间美苏没有从对抗走向合作共赢。故A项错误。B项,根据材料“美苏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可知两国都为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做出一系列措施。故B项正确。

C项,材料未涉及小国的做法。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美苏意识形态分歧导致冷战加剧。故D项错误。

[答案]B9、二战结束以来,在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和工人的人数大大减少,而介于其中的社会集团却异乎寻常地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阶级结构的固化 B.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C.福利国家制度的构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层的变化,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层变化的解读,引导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增强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理解,要求考生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准确把握历史事物,了解历史文本中所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实。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思路分析] 材料中的介于其中的社会集团既 “新中产阶级”在西方却异乎寻常地增加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它与以前两次工业革命在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完全不同。故B项正确。社会阶级结构不可能固化排除A项。福利国家制度的构建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社会阶层的变化没有关联,故排除C D项。

[答案]B10、20世纪5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侧重于外交上的协调、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组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原料生产及出口国组织、全球性的经济协调组织纷纷涌现。这一变化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B.经济发展是取得政治独立的前提

C.新兴国家掌握经济全球化主导权 D.新兴民族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战略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20世纪50、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引导考生通过对20世纪50、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的分析,认识新兴民族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战略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考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利用已有认知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及史料进行分析论证,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

[关键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实质。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20世纪50、6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问题,反映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思路分析]A项,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不断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

B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经济发展和政治独立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政治上外交协作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

C项,结合所学可知,新兴国家掌握经济全球化主导权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战后主导经济全球化的依然是掌握资源的发达国家。故C项错误。

D项,结合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侧重于外交上的协调,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目标出现了战略性的调整。

[答案]D11、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

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是以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主题的宣传画报,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以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主题的宣传画报的解读,引导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考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

[关键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实质。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APEC;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与世贸;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可持续发展。

[思路分析] 试题分析: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是一个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探讨的是世界性的气候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选D项。

[答案]D12、2013年,中国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5年,中国倡议的“亚投行”成立。中国还主持召开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际会议。这体现了中国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B.中国和平崛起主导了国际事务

C.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D.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21世纪中国举办一系列国际会议,倡议成立“亚投行”,体现了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21世纪中国举办一系列国际会议,倡议成立“亚投行”等史实的分析,引导考生认识中国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从国际角度理解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旨在引导考生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加以分析,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用世界的眼光审视历史现象。

[关键能力]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中国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

[思路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拓展国家间共同利益,在谋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即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国全球治理体系的理念,A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主导”说法绝对化,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D13、周朝的分封制使王室的实际管辖范围扩大,形成了国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这有别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因为在后者的宽松制度下国王只能算部族联盟的大首领。这表明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符合时代潮流 B.内外服制度下中央集权加强

C.分封制增强了国家统治的有效性 D.分封制与宗法制配合密切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与周朝的分封制的比较,体现了简单情境和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对中国国家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考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本题以商朝和西周两个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情境导入,要求考生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下,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文字材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比较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的作用与周朝的分封制的作用。

[思路分析]题干中提及相较分封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较为”宽松”。同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通过控制分封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原来的附属国,使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明显加强。相较之下,分封制增强了国家统治的有效性,故选C。

A选项,世袭制是王位继承制度,与材料中对地方管理制度无关。

B选项,内外服制度为建立中央集权,与史实不符。D选项,题干中提及的是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的对比,与宗法制无关,与材料不符。

【答案】C14、西汉建国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而兴起的军事首领和六国诸侯仍具有一定的实力,“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言论在社会广为流传;此外,相较于关中,关东的不可控因素众多,若将全部权力收归中央,则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可知,该材料旨在说明()

A.郡国并行制符合其现实需要 B.分封制利于维护国家长久统一

C.未行分封制导致秦朝的灭亡 D.中央集权制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背景,体现了复杂情境和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背景的解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历史现象,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考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背景。

[思路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A项正确;分封制会导致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维护国家长久统一,排除B项;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实行暴政,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未行分封制”,排除C项;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排除D项。

【答案】A15、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潘恩说:“即使是在小范围,代议制民主也比直接民主更好。如果雅典采用代议制,一定比实行直接民主运作得更好。”据此可知,潘恩主张()

A.建立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 B.大众民主应与精英政治相结合C.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美国种植园主阶级的利益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潘恩评价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基本观点,体现了学习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思想家潘恩的观点、代议制民主优点与直接民主优点的分析,认识到应该将代议制的精英政治与直接民主的集体管理相结合。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理解,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物,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历史文本中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相互关系,了解历史文本所述历史事物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组织与运用。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

[思路分析]根据材料“即使是在小范围,代议制民主也比直接民主更好。如果雅典采用代议制,一定比实行直接民主运作得更好。”可知潘恩强调代议制和直接民主各有优点,应该将代议制的精英政治与直接民主的集体管理相结合,B项正确;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直接民主的优点,排除A项;联邦制属于国家结构形式,与民主形式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潘恩主要是强调国家治理的方式需要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优点相结合,并非代表某一阶层或者利益集团,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B16、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中央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

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试题情境]本题设置的情境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名称的变迁,体现了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核心价值]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抗日战争史的考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历史解释,要求考生能够把握相关史实的时间联系,探究历史问题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必备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背景。

[思路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窑堡会议召开于1935年12月,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抗战,中共中央作出了这些改动,故C项正确;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1937年七七事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的反应,故B、D两项错误。

【答案】C

第四篇:2012届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十三校 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 史 试 题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曾侯乙墓葬的“九鼎八簋”。这套文物的发现可以证明东周()

A.礼乐有序

B.礼崩乐坏

C.制礼作乐

D.敬天保民 2.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3。《国语·周语》记载了(周大夫)伯阳父的„段话:“营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对这段史料的理解和评述较为恰当的是

()

A.天行有常,客观可信

B.以德配天,真实可信

C.天意难违,不得不信

D.天人感应,不足为信

4.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但两者在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下列事实中属于这种差异的是

()

A.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海岸曲折 B.积极向外拓展,寻求新生存空间

C.建立政治上独立的城邦

D.在文明发展中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5.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

A.罗马万民法

B.埃及习惯法

C.雅典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 6.明代佛学火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7.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 9.徐继畲在《瀛环志略》凡例中称:“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中说:“斯纯乎以夷人谭夷地也。”这表明中国近代早期的知识分子

()

A.对西方认识零散而肤浅

B.全面了解西方历史地理

C.密切关注西方政治制度

D.正确看待西方先进文明 10.“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开始出现右图卡片中西欧各阶层分享权力现

象是在()

A.11世纪 C.13世纪

B.12世纪 D.14世纪

12.下列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着直接关联的是

()

①内燃机、②钟表、③工厂法、④托拉斯、⑤曼彻斯特、⑥法拉第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④⑥

13.欧洲谚语“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能够反映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特点是

()

A.主权在民

B.权力制衡

C.社会契约

D.多党执政 14.“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选项与张之洞此番话的意思直接相关的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5.“文(孙文)已遁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从上述电文判断,这封孙中山电告国内的电报应该发自

()

A.兴中会建立后

B.同盟会成立后

C.武昌起义后

D.二次革命失败后

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苏俄的革命理论给国人带来了改变国家命运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7.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18.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20.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右图反映了我国在某一时期的发展路线,图中的标语是:“多出钢快出钢,浇死美国狼!”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22.2005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对60年前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决策作了

沉痛反省,指出美国要为这一决策导致的战后世界分裂局面担责任。“这一决策”是指()

A.签署《慕尼黑协定》

B.发表《德黑兰宣言》

C.签署《雅尔塔协定》

D.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23.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 于研究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

()

A.资本输出

B.武力威逼

C.人口流动

D.商品输出 26.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人头猴身的达尔文”,下列人物中最为愤

慨的可能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开

D.严复

27.下图中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首先发动的区域是

()

28.《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提倡国货.趁两大军事集团忙于欧战,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

B.④②

C.①④

D.②③④ 29.世贸组织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其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30.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有利于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输出

C.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绝对优势

D.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体制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皆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段话表明该议员

()

A.称赞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B.向往往日独立自由的经济环境

C.憎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D.批评政府扩大权力

32.右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

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构成名单。

该名单体现了()

A.一届中央政府的成分结构

B.中共开始与民主党派合作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精神

33.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的电报中说:“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去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表明

()

A.美苏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

B.美苏政治与意识形态冲突

C.美国与苏联没有利益关系

D.美国拟扩张势力遏制苏联

34.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此话表明周恩来

()

A.谙熟棋道

B.通晓古史

C.以棋喻事

D.以棋会友

35.2012年2月1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正值西方“情人节”。对此,有西方评论者借机评论,称中美关系犹如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双方会定期地说一声“我爱你”,即使不一定相爱也会如此。此话反映了

()

A.两方评论者幽默诙谐风格

B.论者对中美关系的赞赏

C.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的事实

D.舆论对大国关系的关注

二、非选择题(共75分)“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8分)

37.阅读材料: “家运与国运”

材料一:在1649年英国革命期间对斯图亚特王朝国王的审判过程中,国王查理一世辩称:我是你们的国王,是法定的国王。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

材料二:1644年的3月19日,中国明朝崇祯皇帝离开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在一株老槐树下自缢身亡,宣告了明朝的结束。崇祯皇帝临终遗诏有“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予地下”等语。

问题:(14分)

(1)结合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查理一世所称的“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究竟来自何方?(6分)

(2)“祖宗”给予崇祯帝的“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表现在哪里?(4分)

(3)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君主几乎同时死于非命。分析这两个事件对各自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固守与创新”

新儒学可分为宋代新儒学和近现代新儒学。近现代新儒学又称新儒家,一般认为它是在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那么古代儒学有否碰撞交融涅磐重生呢?

请简要叙述古代儒学至宋代新儒学形成的演进轨迹。(8分)

“个人与时代”

今年2月7日,英国各界纷纷举行仪式,纪念著名小说家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狄更斯笔下多有对失业、贫困等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遭遇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狄更斯生活的时代正值英国历史上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在其名作《双城记》中,狄更斯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问题:(12分)

(1)“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说法矛盾吗?说明理由。(4分)

(2)对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遭遇”现象,当时的政府持什么态度?(2分)你怎么看待政府的态度?(2分)

(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哪些消极影响?(4分)

阅读材料:(8分)“史家与史学”

材料一:仆窃不逊,近自托1丁-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至兹……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材料二: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学特色有哪些区别?(4分)

(2)如何看待材料二的史学特色?(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思想与潮流”

材料一:霍布斯((1588-1679):(国家)就好像每个人都对别人说,我放弃我统治

自己的权利而把它授予这个人,或者是这个人们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把你的权利授予他,并以类似的方式认可他的行为。这个人就是国家的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国家。材料二:,洛克(1632-1704):政府存在的基础和目的是人民的同意与保障和增进人民的权利。政府不能担负起这样的职责,人民有起义和革命权利重新建立一介新的政府。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其余权力都应处于从属地位。执行权和对外权应委托于君主,立法权则归国会掌握。

材料三:孟德斯鸠: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

(一)立法权力;

(二)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

(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我们将后者称为司法权力,而第二种权力则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力。如果把任何两种权力合而为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材料四:《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借口国王特权,……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材料四:《独立宣言》:人民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材料五:《人权宣言》: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六:康有为: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材料七:《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准则,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问题:(25分)

(1)概述材料七所示文件颁布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地位。(6分)

(2)材料六与材料七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内涵并作评述。(15分)

第五篇:2012届广东省百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12届高三百所学校样本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金太阳教育研究院语文研究所编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颤抖/嬗变咖啡/雪茄裨益/裨将

B、攫取/诡谲沾衣/玷污参差/出差

C、骁勇/霄汉笨拙/罢黜朝觐/朝廷

D、塑料/溯源哺育/果脯盛饭/繁盛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处心积虑,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伟大民族精神在灾难考验中不断丰富、不断升华。

A、风雨同舟

B、处心积虑

C、百折不挠

D、升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白鳍豚、江豚等水生野生生物面临生存危机就是因为降临在长江流域沿线的干旱使湖泊水量减少、水位偏低所致。

B司法的主要功能既不是创制新规,也不是规范道德,而是在时代不断变换前进中,划定公民权利保障。

C.中国将继续通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为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D.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贫的生活、多舛的命运,恰能开阔胸襟、砥砺意志,激发创作灵感,产生与时代相呼应的大作品。

②应当清楚地看到,岁月悠悠、大浪淘沙,虚名浮利的东西全是过眼烟云。

③唯有放眼长远、面向未来,不计一时一事的名利得失,才能摒弃浮躁、拒绝诱惑,孜孜不倦地追寻既定目标。④急功近利与好大喜功,商业炒作的畅销幻影与明星般的偶像造势,不可能制造出划时代的 文学巨匠。

⑤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A、①④⑤②③

B、②④③①⑤

C、④③①⑤②

D、⑤②④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子通》[注],沂州承人。少贫,以渔猎为生。居其乡,见班白负戴,必代之,家有余,则以赒人,而喜报仇。

隋大业末,长白山贼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乡人有陷贼者,子通专经护之。方是时,群盗暴忍,独子通仁爱,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才相畏忌,子通乃引众度淮,与杜伏威合。为隋将来整所破,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僭号楚王。

宇文化及杀炀帝,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已而棱降,高祖授以总管,即守其郡。子通攻棱,棱穷,乞师于沈法兴、杜伏威。伏威自将屯清流,法兴遣子纶屯扬子,间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二人遂交恶,无敢先战者。子通得悉力取江都,遂据之,棱奔而免。子通僭即皇帝位,国号吴,建元明政。齐贼乐伯通先为化及守丹阳,即以众万余降之,子通用为尚书左仆射。又败法兴兵,遂取晋陵,以法兴所署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典文檄,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司礼乐,由是江南士人多归之。会伏威命辅公柘拔丹阳,进屯溧水,子通战败,粮且尽,弃江都,保京口,伏威尽得其地。俄东走太湖,集散兵二万人,复张,袭法兴吴郡,破之。据余杭。东举会稽,南距岭,西抵宣城,北太湖,悉有之。武德四年,伏威遣将王雄诞讨子通。战苏州,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傅城。子通穷,乃降,伏威受之,并乐伯通送京师。高祖薄其罪赐宅一区田五顷赉予颇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语伯通曰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遂皆亡。及蓝田,为关吏所获,并伏诛。(节选自《新唐书•李子通传》)

[注]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有余,则以赒人赒:救济 B、子通攻棱,棱穷穷:完尽 C、子通僭即皇帝位僭:谦让 D、进屯潥水屯:会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子通乃引众度淮子通穷,乃降

B、为隋将来整所破为关吏所获

C、以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以法兴所署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

D、即守其郡伏威尽得其地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明李子通宅心仁厚的一组是(3分)①见班白负戴,必代之②而喜报仇③子通依之,以武力雄其间④乡人有陷贼者,子通专经护之⑤归者遂多,不半岁,有徒万人⑥奔海陵,得众二万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朝末年,左才相在长自山起兵,李子通前往投靠,李子通为人仁厚,日益受人尊祟,实力大增,被左才相猜忌,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B、陈棱任江都太守时,归顺唐高祖李渊,李渊仍任命他镇守江都。在李子通的强攻下,陈棱兵败,求救未果,仓皇逃跑才得以幸免。

C、李子通不惟能征善战,而且尊重文化。建立政权后,设内史,重礼乐,赢得了江南士人的归顺,只是兵力太微薄,导致王业难成。

D、乐伯通守丹阳被李子通战败,不得已投降,后又随李子通投降高祖。李子通不甘人下,鼓动乐伯通逃跑再起风云,结果两人被诛。

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高祖薄其罪赐宅一区田五顷赉予颇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语伯通曰东南未靖而伏威来我故兵多在江外若收之可建大功遂皆亡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子通纳言毛文深请募吴人诈为法兴兵夜袭伏威。(3分)②俄东走太湖,集散兵二万人,复张。(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玉楼春戏林推①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⑦,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注]①林推:姓林的节度推官,词人的同乡。②锦妇机中字:化用前秦窦涛妻苏氏织锦为回文诗以寄其夫的典故。

(1)词的上片刻画的林推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2)词人对林推官持什么态度?(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2)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从刘易斯拐点看“腾笼换鸟” 马相东王跃生 “腾笼换鸟”,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腾出空间,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这个观点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近来,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腾笼换鸟”再度被一些地区提上议程。然而,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共识,关键是怎样兼顾、怎样把握好时机。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这也就是“中国制造”产品被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制造产品替代的原因。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过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来被动改变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当然也应当看到,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刘易斯拐点发生作用的过程同“亚洲四小龙”不尽相同,拐点到来会有地区差异,并非整齐划一。因此,实施“腾笼换鸟”应当因地制宜、适时而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国内进行。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近来形势有变,饱受争议的“腾笼换鸟”发展战略被再度提上议程。

B、准确判断刘易斯拐点到来,有助于厘清对实行“腾笼换鸟”的争论。

C、非农产业如没有明显的工资水平优势,也可能面临着用工荒的困境。

D、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致使“中国制造”产品部分被其他国家产品替代。

E、主动实行“腾笼换鸟”需要勇气,被动实行,将会受到更大的震荡。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劳动力绝对过剩向相对短缺转变的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B、“腾笼换鸟”就是腾出空间,用先进生产力接替传统的制造业。

C、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是我国“腾笼换鸟”战略全面实施的前提。

D、近年的“民工荒”说明,农业收入大增,农民不愿进城务工。

14、文中说“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共识,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请说说“时机”指什么,“兼顾”的措施是什么。(4分)

15、对于“腾笼换鸟”,本文持何种态度?(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一桩劳动道德下降的趣闻 [德]亨利希·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某个港口,停泊着一只渔船,里面躺着个衣着寒伧的男人。他似睡非睡。两眼朦胧。一个衣饰入时的游客踱到这里,他马上就往照相机里装上一卷新的彩色胶片,打算拍下这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蔚蓝的天空,绿色的海洋,海面上轻波荡漾,波峰如雪,黑色的小船,绛红色的渔人便帽。咔嚓!再来一次,咔嚓!好事要成三,保险再保险,咔嚓!单调的,惹人反感的咔嚓声吵醒了那个似睡非睡的渔人。他睡眼惺忪地坐了起来,迷迷糊糊地伸手去摸他的烟盒。但是,还没等他拿到手,殷勤的游客已经把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手中。第四声,咔嚓!打火机燃着了,这样手脚敏捷地献殷勤不免过分和做作,造成了令人不快的尴尬局面。这位对所在国的语言十分精通的游客想攀谈几句以便摆脱窘境。“您今天会捕到很多鱼的。” 渔人摇摇头。

“可是人家告诉我说,今天的天气非常有利。” 渔人点点头。

“您今天不出海吗?”

渔人摇摇头。游客愈发神经质起来。他真诚地替这位衣着寒伧的人的健康操心。错过表示关切的机会准会使他难过的。“哦,您的身体不舒服吧?” 渔人终于放弃了摇头点头这样的信号语言,张嘴说话了。“我身体好极了,”他说,“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他站了起来,舒展了一下身子,“我觉得自己是惊人的健壮。”

游客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堪,疑团却越来越大,似乎快要把他的心脏炸裂了,使他忍不住问道:“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来得又快又干脆:“因为我今天一大早就出过海了。” “捕了很多鱼吗?”

“捕了那么多鱼,所以我今天不需要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有四只龙虾,大概还有三十来条鲭鱼。”

渔人终于完全醒了,态度也缓和下来,抚慰地拍了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脸上忧虑的表情虽然纯属多余,却也很感人。“甚至明天,后天我都够用了。”他说这番话,显然是为了减轻这位外国人的精神负担。“您抽我的烟吗?”“好的,谢谢!”

两人的嘴里都叼上了香烟。第五次咔嚓!这位外国人摇了摇头,坐到船舷上,放下手中的照相机,腾出双手,因为他现在要借助手势加强他语言的分量了。“我确实不想干涉您个人的事。”他说,“但是请您设想一下,假如您今天能够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去,那么您会捕捞到三十条,四十条,五十条,或许是上百条鲭鱼。您想象一下这种情景吧!” 渔人点点头。“如果您,”游客继续讲下去,“不仅仅是今天,而且明天,后天,是的,也就是每个好日子都两次、三次,也许是四次出海去——您知道,那将会有什么结果呢?” 渔人摇摇头。

“您至少一年内可以买一只摩托艇,两年内可以买第二条船,三年或四年内您也许会有一条单桅船。要是有两只小船或一条单桅船,您当然会捕捞到更多的鱼——有那么一天,您会有两条单桅船,您将„„”有那么一小会儿,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了,“您将会盖起一个小冷藏库,也许还会开一个熏鱼作坊,以后就是鱼类食品厂,可以乘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寻找鱼群,还能通过无线电指挥您的单桅船队。您可以经营海味餐馆,还可以把鲭鱼直接出口到巴黎去。然后„„”

这个外国人又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了。他一边摇着头,一边望着那悄然卷来的潮水,只见漏网的鱼儿还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他内心深处不免有些忧伤,度假的乐趣几乎烟消云散了。“然后,”他说着,却又一次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渔人拍拍他的后背,就像对待一个噎住了的孩子一样。“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道。“然后,”这位外国人十分激动地说道,“然后您可以安然地坐在这个港湾里,在阳光下打瞌睡一还可以眺望这庄严美丽的大海。” “可是,我现在就已经这样做了,”渔人说,“我现在就已安然地坐在海边,而且朦胧入睡了,只是刚才您那咔嚓、咔嚓的声音打扰了我。”

16、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根据对话内容,分别概括游客、渔夫分别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18、渔夫对游客积极劝说的淡定态度,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7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李可染——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何晓鹏

李可染、陆俨少,中国当代两大山水大师,一京一沪,称“南陆北李”。但于中国山水画的开拓有功,李可染蔚然大宗。书画市场,赝品最多,但仿李可染山水的却较少,这离不开“李氏画作以笔力和积墨见长,且层次分明,对光感的把握有独到之处,往往使伪造者望而却步”。除山水外,李可染亦有人物、牧牛图之类作品,但论建树之多,以山水为巨。笔力、积墨、光感,这些传统与西画的要素在李可染的山水中得以浑融。英国文艺批评家迈克·苏立文说,“假设我们要尝试选择一位20世纪的中国画家,他的个人经历、艺术生涯、美学理念和所产生之影响,能够约略概括这一纷乱时期的艺术主流——这位艺术家必定是李可染”。李可染少年曾师从“集益书画社”钱食芝先生习国画,22岁时,李可染报考杭州国立艺术院油画研究生。临考前,从未握过油画笔的他现场向来自山东的考生张眺学怎样画西画。考场之上,李可染绘了一件大幅人体油画,结果被时任校长的林风眠赏识,破格录取。就学之初,从未画过素描的李可染在自己的画板上写了个“王”字,取音于“亡”,戒告自己:画不好,就不要活了。从那之后用功于素描与油画。精力回归于中国画,则是十余年后的事。此次见于佳士得的这幅《万山红遍》,李可染创作于1964年,“词意”取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其中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在当时,画家以毛泽东诗词为创作题材极普遍,一则,毛氏诗词境界开阔,颇富美学意境,为当时知识阶层所欣赏;二则,五六十年代中国运动极多,毛词入画,政治上安全。单《万山红遍》,李可染就不止创作一幅。

据鉴藏家刘文杰考证,李可染共画了七幅《万山红遍》,创作于1962年至1964年。其中较大的有三幅,一幅现藏于北京画院;一幅乃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十五周年大庆所作,现藏于荣宝斋;剩下一幅就是此次拍品。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重要代表作,不凡之处便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据说,当时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用掉内库半斤朱砂。以朱砂作画,前人有过,但多用于佛像、钟馗、花卉,如此大量用于山水画之中,李氏为第一人。画面之中,浓墨为底,上敷朱砂,挤白以瀑布溪流,冷暖交映,层次幻化。

与齐白石等不同,同为大家,李可染画作极少,现今可查不过800件(齐白石少说也在万件以上),这也是李可染作品价格越来越高,赝品却较少的原因之一。李可染作画极认真,他自谓“苦学派”,一幅画,少则几天,多则累月,这于国画是极慢的速度。且李可染画画,不喜旁人打扰。坊间传一故事,说一先生为观看其创作过程,上门索字,李可染一口答应。那先生便坐在书房等其动笔,李可染便与之拉话,半日过去,那人终煎熬不住,败退出去,片刻,李可染把题好的字拿出送与他。

其实在40年代之前,画画快是李可染的特点之一。改变发生在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之后。与许多人所想不同,以大写意花鸟鱼虫闻名海内外的齐白石画画更慢。李可染这样描述他的恩师,“齐老画画,不是画得慢,而是画得很慢。”于国画创作,用笔快慢大有深意。

除齐白石,黄宾虹也是造就李可染的重要师承。正是在其继往开来的积墨法基础上,李可染的山水画才达到了黑、满、重、亮的大师境。黑墨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寻找光明。李可染有句名言:“旦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所谓“打进去”,就是师法古人,以求笔法的完备,是打基础;“打出来”就是指要真正领悟山水画的精髓,则要融入大自然,去师造化。李可染是那种“把练功看得重如泰山”一般的画家,晚年的他试图创立“苦学派”。但是,此一派的“苦”似乎都下给了他自己。即便其本人愿意燃臂当炬,弟子们也仍然难以在黑黝黝的笔墨里翻越他这座黑黝黝的山。

19、说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4分)20、为什么说能够代表20世纪纷乱时期的中国画的艺术主流的画家必然是李可染?请简要分析。(5分)

21、“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的这句名言,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这项橐是燕国一个七岁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以开花。”项橐一听咯咯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后,心下默然,长叹一声:“▲

!”(1)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上补充孔子的话。(2分)(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写出两点。(4分)

23、某班级举行讲课文故事比赛,肖枫同学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死亡宴会》(由《鸿门宴》改编),赢得了满堂喝彩;接下来阿珠同学将讲述《泪洒浔阳》(由《琵琶行》改编),这时活动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将两位同学所讲的故事串联起来。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字(含标点符号)。(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请以“度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1、A

2、B

3、C

4、D

5、A

6、D

7、B

8、D

9、文言

§

1、李子通采纳了毛文深请求招募吴人冒充沈法兴兵马在夜晚偷袭度杜伏威的建议。(纳,募,各一分,句意一分。)

§

2、不久往东逃奔太湖,收集散落的兵马二万人,兵势又涨。(重整旗鼓)§张:通胀。俄,东走各一分,句意一分。

李子通是沂州丞乡里县人。少时贫贱,靠渔猎为生。居其乡里时,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提携重物,必定代为效劳,家有余财,则周济别人,但性喜报仇。

隋朝大业末年,长白山贼寇左才相自称为博山公,子通依附他,凭其武力称雄其间。乡人有陷入贼寇者,子通必定护理保全。那时,群盗凶暴残忍,惟子通仁爱,归附的人渐多,不到半年,有众万人。才相畏忌他,子通便率众渡过淮河,与杜伏威合兵。后为隋将来整击败,奔往海陵,拥众数万人,自称为将军。大业十一年(616),僭号称楚王。

宇文化及杀害炀帝,任命右御卫将军陈眣为江都太守,不久陈眣归降,高祖授予其职为总管,仍守其郡。子通进攻陈眣,陈眣力尽,向沈法兴、杜伏威请求救兵。伏威亲自率兵屯驻清流,法兴派遣其子沈纶屯驻扬子,相去数十里。子通纳言毛文深建议招募吴人冒充法兴兵马夜袭伏威,两人便交恶结仇,都不敢先动。子通趁机尽力攻取江都,进据该城,陈眣逃跑。子通僭即皇帝位,国号称吴。建立纪元年号为明政。齐州贼寇乐伯通先为宇文化及防守丹阳,随即率众万余人归降,子通用为尚书左仆射。接着击败法兴兵马,夺取晋陵,命法兴所署置的府掾李百药为内史侍郎,主掌文书,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主掌礼乐,由此江南士人多来归附。

其后伏威命令辅公祐攻拔丹阳,进屯于溧水,子通战败,粮草将尽,便放弃江都,退保京口,伏威尽得其江北之地。不久又东奔太湖,收集散亡兵士二万人,兵势又张,便袭击法兴于吴郡,攻破其城,进据余杭。东到会稽,南至五岭,西抵宣城,北达太湖,尽据其地。武德四年(621),伏威派遣部将王雄讨讨伐子通。大战于苏州,子通战败,退守余杭,雄诞进围其城。子通力尽请降,伏威接受其降,将他及其左仆射乐伯通一起押送京师。高祖未治其罪,赐予宅第一所、田地五顷,赏赐钱物颇多。到伏威入朝时,子通对伯通说:“东南还未平静,而伏威进京。我部旧兵多在江外,如前往收兵,可立大功。”于是一同逃亡。到蓝田时,被官吏捕获,一道诛杀。当子通等人僭位强盛之时,还有朱粲、林士弘、张善安,也盗窃名号盘据于淮、楚一带。

10、诗歌鉴赏

§

1、刻画了每日纵情声色、狂饮烂赌的放荡子形象。

§

2、词人对林推官的荒唐生活持严肃批评的态度,并运用典故规劝林不要留恋路柳墙花,更以“男儿西北有神州”来激励他以家国为念。

译文:年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东奔西跑,竟然把客舍当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样。每天都拿着青铜大钱买酒狂饮,整日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点起红烛掷骰赌博,经常都是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西北的神州还有没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已而把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2] 鉴赏:

小标题“戏林推”,黄升《花庵词选》作:“戏呈林节推乡兄。”节推就是推官。首句“跃马长安”,指林推官骑马巡行首都的街市。长安本为汉、唐京师,这里用来借指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与作者同乡,家在福建莆田县,现在供职于京师,年复一年,长期以客舍为家,而在家之日倒反而如寄旅之客一般,十分短暂。

接下两句,从“客舍似家”引出林推官的日常生活。白天是将钱沽酒豪饮,更无别事。“无何”,见《汉书·袁盎传》:“南方卑湿,丝(即盎)能日饮,无何,说王母及而已。“师古曰:“无何,言更无余事。”晚间则高烧红烛,通宵赌博。作者在另一首《菩萨蛮》戏林推是亦说:“小鬟解事高烧烛,群花围绕樗蒲局,道是五陵儿,风骚满肚皮。玉鞭鞭玉马,戏走章台下。笑杀灞桥翁,骑驴风雪中。”可见林推官是在妓院中进行赌博。“呼卢”,指呼“卢”的声音。《晋书·刘毅传》:“后在东府聚,樗蒲大掷,一判至数百万„„毅次掷得雉,大喜,褰衣绕床叫。谓同坐曰:‘非不得卢,不事此耳。’裕恶之,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皆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喝之,即成‘卢’焉。”五木类似骰子,五子全黑称为“卢”,掷得“卢”便获全胜,所以赌徒们都连声呼“卢”。对于同乡友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作者是深感不安的,所以下片就着重在劝慰和激励。

下片“易挑”两句运用对比,一方面是家乡对丈夫的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京师妓院中三心两意的美人。“锦妇机中字”,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所载:“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作者认为,林推官妻子的真挚情意犹如苏氏锦织回文诗那样明确易解,而妓女变化多端的心事却是难以捉摸,相形之下,应该珍惜妻子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陡然振起,“男儿西北有神州”,这句话是全词中心思想所在,作者慨然指出,大丈夫生当国家难之秋,应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戴复古《水调歌头》)这是多少爱国志士一致的心愿。末句针对上片林推官沉湎于声色的生活,希望他不值得为那些水西桥畔的妓女抛洒泪水,而是要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为恢复中原增添一分力量。[4] 呼卢:即赌博也。卢、雉,乃古赌具之两彩色,故称赌博为“呼卢喝雉”。

11、默写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3、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4、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论说文

12、A D

13、D §

14、“时机”就是指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不再具有优势的时候,在这个背景下,“兼顾”的措施就是因地制宜、适时而动地“腾笼换鸟”。§

15、如果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腾笼换鸟”应可缓行;如果已经到来,“腾笼换鸟”势在必行;实施“腾笼换鸟”,应因地制宜、适时而动,不能整齐划一。

§16①描绘了富有田园般的诗情画意,交代了海边生活的美好;②为下文游客尽力游说渔夫变成富翁再享受阳光海滩作好了铺垫。

§

17、渔夫懒散、闲适、知足。游客讲效率、精明、富于进取。

§

18、渔夫不为游客的言语所动,说明渔夫是一个能够认清自己内心所向的人。(2分)他追求的是一种闲适无为的生活,看似懒散,却充满人生智慧。(2分)我认可这样的人生态度,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让内心获得充分的自由。既然我们能够让内心获取充分的自由了,那么我们还何苦营营汲汲,落得满怀疲惫呢?所以,知足常乐,是一种人生智慧。(3分)(从游客一面去回答,言之有理也可以。)§19①巧妙而自然地将李可染的名字镶嵌其中。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概括了李可染山水画意境开阔、笔法多姿的特点。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概括了李可染艺术成就的高度,蕴涵了作者对李可染的推崇之情。(“万山红遍”暗合李可染的力作“万山红遍”。)

§20、①李可染的个人艺术经历复杂,先是学习国画,再是油画,后来回归国画。②他艺术生涯漫长,师从甚众,博采众长。③他的山水画自成一家,达到了黑、满、重、亮的大师境界,影响深远。(④他的画作反映了我国20世纪复杂时期的生活风貌,与时代俱进。)§

21、业精于勤,在艺术的道路上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成就学业。①李可染一生学艺不辍,博采众长,年轻时就书“王”——取音于“亡”,告诫自己刻苦努力。②李可染作画极其认真,运笔也由快转慢,一幅画,少则几天,多则累月,力求最佳。③李可染把练功看得重如泰山,自谓“苦学派”,一“苦”字道尽了他的努力。

§

22、真是后生可畏啊!②活到老,学到老啊!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④有智不在年高,无识百岁也是枉然。⑤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啊!§①学无止境;②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③要学会肯定和保护小孩的活跃思维。④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向身份比自己低的人学习。)§

2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肖枫同学将一场杀机重重的死亡宴会讲得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让人恍若身临其境。斗智斗勇的杀伐固然让人血脉贲张,零落江湖的悲歌同样让人充满期待。有请阿珠同学为我们讲述由《琵琶行》改编的《浔阳泪》。(归纳《死亡宴会》内容2分,衔接过渡2分,交代《浔阳泪》由《琵琶行》改编2分。)

作文提示:前一分句隐含信息是指因为度量小所以放不下,过不去;后一分句提升到精神力量、文明力量的高度.在写作时,要注意后一方面.度量是一种博大胸怀,为人处世宽容、谅解、谦让,就没有放不下的心,过不去的坎。度量是一种强大力量,能广泛赢得友谊、信任和支持,度量给人增添无限春色。度量是一种高贵品质,人越大量,越显得高尚,越受人尊敬,越能与人团结合作。度量是一种生存哲学,学会宽容别人,才懂得宽容自己,人生才会更有宽度。

下载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2014届高三百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生......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优秀作文选(精选五篇)

    2016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选 2015.11.11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

    2015郑州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郑州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 6页。考试时间9......

    2014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 A.汉朝B......

    六校联考语文学科答案

    六校联考语文学科答案 阅读(80 分) (一)( 17 分) 1 . ( 2 分)月亮 玉兔在月中捣药的故事 2 . ( 3 分)兔死狐悲、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兔起鹊落等。 3 . ( 3 分)C ( A 项错在“最早出......

    2013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全部答案

    2013年三省三校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地理答案 选择题: 第一组:命题立意:农业产业集聚的表现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从时空角度分析影响农产品品质优劣的因素。能力要求:基本读图能力、......

    第三次广东省重点中学六校联考作文试题

    第三次广东省重点中学六校联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家梁晓声日前在谈到中国的现状时说:“现在有3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里的中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