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山西省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内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山西省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内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说起煤炭,山西是全国煤炭大省。在全国的能源份额十分突出。煤炭在全省的经济比重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80%以上。煤炭在全国经济成分中更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多产煤、稳产量、保安全已成为山西全省煤炭战线的重要任务。确保煤炭安全生产已成为我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边强调安全生产,一边还是大小事故频发不断。事实上,山西中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好似走进了一个怪圈!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山西煤矿-特别是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在大众传媒亮相,矿难似乎成为山西的代名词,让人听了、看了都不寒而粟。那么,造成山西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内部根由是什么呢?
在调查初期首先听到的声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又如何呢?挣钱是第一位的。谁投入都要产出,这是天经地义的。只要能挣钱,矿上死几个人算啥呢?本来四块石头夹一块肉,死人是正常的!由此不难发现山西小煤矿业主安全意识淡薄基本的现状。事实上,导致矿难频发的内外因素是多方面的。谁都知晓搞煤矿开采属高危行业,这点我们是最清楚不过的。殊不知,山西地方小煤矿的成分构成上就存在很多环节上的问题。诸如人为的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情况兼而有之。我们应从讲政治的高度,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从纷繁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作,积极而慎审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一、山西中小煤矿长期积淀的内因外患到了集中暴发时期。
山西是资源大省,而煤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90%以上的经济份额这个现实山西人最清楚不过了。从能源上寻找出路、依托煤炭这根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来造福后代,这是山西上下一致的共识。因此,从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发之际,从南到北全省上下都盯住遍地都是黑金的煤炭开展了近似掠夺性的挖掘,有煤的村庄、乡、镇、县、市一齐上。就单个的一个村而言,村庄周围都是煤,那就一批五、六个主井,再上通风井、配采井、接替井,这样一来,光一个主井就至少有三个井口同时出煤,大好的煤田就这样通过尽三十年来掠夺性的挖掘破坏的满目疮痍、不堪入目。那个煤矿都是十几层煤同时出,根本不按规化搞开采,煤田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现实问题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导致凡是有小煤窑的地方生态环境得到毁灭性的破坏,地表出现严重裂缝,遍地都是采空区,地质灾害频发不断,严重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连人带房坍塌下去。地下情况更遭糕,地下水渗漏或被污染。有煤村镇没水吃,人畜饮水问题成了严重问题。地下水患、火灾、各种有害气体非常严重。当时煤价偏低,每吨十几不到二十元一吨,近似疯狂地挖出来卖不掉,到处都像山一样的煤山,时间一长就自燃起来。既严重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更要命的是没有造福后代,现实可悲的结局当然是严重危害了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家园。粗放式的乱采乱挖行为应得到坚决彻底的扼制,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小煤矿,由此我们付出的代价够沉重的了。兼并转型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其次是由于长期乱挖乱采,山西各地井下条件非常恶劣,各种安全隐患长期积淀,导致现阶段山西各地中小煤矿大小事故频发不断。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根由是我们只顾眼前利
03108111 薛超
益,不顾生态环境治理,无序地掠夺性开采地下煤炭所致。诚然,如果八十年代初期我们能够一贯地采取科学集约的经营理念,若能够适度注意些许的安全生产观念,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致于处于现在山西血煤安全事故频发这个被动局面。
当初的煤矿虽说是以集体名义经营但真正用于井下安全生产的投入少的可怜。本该用在井下安全生产的有限资金却用于跑关系、批新井口、配采或接替井,根本不把安全放在心上,当回事予以重视,久而久之,各种安全隐患(火、水、气等灾害)积聚而之。再加之现时情况下,国民经济各行业得以长足发展,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巨增,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已日趋紧缺,从而凸显能源老大煤炭之价格飙涨。中小煤矿经营方式上的由公变私,环节上的层层转包,近年来新的小煤矿业主真正没有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多少资金,而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多出煤,在煤矿本以处于严重隐患积聚的状态下疯狂地挖掘,矿难频发在所难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窑主们近求最大化的利益,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山西中小煤矿本身已百患缠身、各种安全隐患长期积淀成型,可以讲到了岌岌可危、集中暴发之际。所以,近年来山西中小煤矿矿难频频暴发,深刻根由自然是由客观现实和历史必然所致。这些实质性问题又有谁深究过呢?
二、地方涉煤行业形不成合力,以煤养业是主题,辅以煤业却少之。
多少年来,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大省,一直靠煤来谋求发展、谋求变化、谋求进步。诚然,人们平素讲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西人靠的是遍地的煤也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文明一点讲这叫资源优势,发挥资源优势,带领百姓发家致富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山西多少年来过分地依赖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而几乎让现时人及后代的心智颓废了。从山西南数到北,有煤的县份似乎很富,但发展的后劲根本无从谈起。虽然产煤大县眼下看似繁荣。地方小而全,有煤众人吃。凡是个行政部门几乎都是煤矿养着。据调查统计,县区有27%之多的行业部门都有权管到煤矿。不是去了收这费就是收那费,煤矿自然苦不堪言。矿上不出事谁都好过,一旦有事,谁都懒的去,而安检部门得首当其责,而那些国土呀等只要涉煤部门却尽可能避而远之。平时该尽的不尽责,明知越层穿界却视而不见,不作为。有好处就来出来捞。出事了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反正有煤管老大顶着,可高枕无忧。久而久之,县区部门间形不成真正的合力。若平时都能各司其职,恪尽所能,矿难虽然会发生,但不至于发生的哪么大、那么惨啊!生命是可贵的,年年岁岁,难道那么多的血的教训还不能使我们警醒吗?公安等司法部门的严重腐败更像是重磅炸弹让你不寒而栗。停产整顿是山西等地一旦发生矿难的一贯做法,而有个别公安部门等派说专人化装倒运非法火工品,与黑心窑主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停产整顿成了一句空话。监管形不成真正的合力。光凭某一行政部门就是孙行者再世,又能怎样?
三、官煤勾结,真正的官僚主义保护伞大行其道。
一直以来,官煤勾结、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在煤炭行业行政管理层面上挡路。这一现象在山西煤炭行业可谓司空见惯,若某矿一旦出事,煤矿业主不是集中精力抢险救难,而是扛
上巨款去找当地市区县当局政要往上跑,寻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一来既纵容了黑心矿主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更可怕的是扰乱了国家章法,肥了那些既不入股又不往矿上投资的地方政要大贪们(这样一次至少能捞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这些隐形的大贪才是最可怕的,无形给全省安全生产埋下了无法估量的真正安全隐患其危害之大,无法估量。而这些大贪和那些行业部门的驻矿人员相比真可谓是大巫见小巫,可窥其一般啊!事实上,煤矿在生产或停产整顿过程中,有的驻矿人员让矿主施以小恩小惠,睁一眼、闭一眼,无形中纵容了其非法生产行为,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他们的不作为应严肃对待。但那些真正可怕的官僚大贪们又有几个受到法律的严惩呢?
官煤勾结、以黑养黑大行其道,人们深恶痛绝。所以,在当今法制社会背景下,只有各方面形成真正合力,尽早铲除那些官僚大贪毒瘤才是治本之道,彻底从源头上扭转山西煤矿行业被动局面才有希望!
四、司法腐败、税费严重流失是困扰山西煤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又一桎梏。
煤炭行业的发展在实践中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执政为民,秉公执法天经地义。可是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在日常实践中借执法务公之际,大搞违法乱纪行径。据了解有些地方执法部门人员在以往的特大矿难事故处理过程中严重收受贿赂,本认定涉案的主犯花重金上下打点,无期改有期,甚至想方设法把主要罪责转嫁到所谓“死命矿长”身上。这样以来,真正的黑心大窑主即可脱罪而逍遥法外,使庄严公正的法律失去尊严。试问诸如此类的严重知法违法的严重行为又怎样能交待天下百姓呢?
煤矿是生产煤炭这样一种生产要素的地方,而世风日下似乎所涉煤的人员大都人性嬗变了,良心变得比煤都黑。见利忘义,利欲熏心,只要是与煤炭这个行业上沾边的人想方设法就去捞钱。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无孔不入。某些产煤大县公安人员则利用维护秩序,管理火工品为由,正当的行不通。就在停产整顿期间化装便衣,仗枪持械、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与那些制售黑炸药业主以及黑心窑勾结在一起,把黑炸药押运到矿上,存放到井下,方便纵容黑心窑主非法生产,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要知道这时候生产出来的煤什么费税都不上缴,纯粹是十足的暴利。一天少则产煤几千吨,多则七、八层煤同时生产,一整夜能产煤上万吨。吨煤价能达到七八百元,偷生产一天至少能赚几百万元,难怪矿主们谁都动心。诸如此种腐败谁能奈何呢?搞煤运的却利用工作之便私下放煤车,或者低开票,甚至干脆不开票,或用假票大捞黑钱。据了解某产煤大县出省口一土路设卡点,去内蒙方向的车流当地路霸参与进来。光煤检费此路霸一年就收入640多万元。小煤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黑色收入也高达几十万不等。其他大型要道出省口就更令人瞠目结舌,也不必详叙了。
搞财税的也与矿主同流合污,本来煤矿年产90万吨,却在税务登记上做文章,开成9万吨,一下子少交多少税谁都清楚。即使是登记成为9万吨,还想方设法再行偷逃税,最终损失的是国家。肥了那些涉煤税务和矿主,这些问题又能说明什么呢?
纵观山西中小煤矿发展历程,在改革开发的三十年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省委、省政府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适时采取资源整合,对中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中小煤矿,逐步实现让中小煤矿纳入正规大矿科学安全、合理有序生产,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力促各行业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着力使全省煤矿行业早日走出怪圈,迈向科学合理、有序安全、集约高效、节约增收的和谐发展之路,是省委政府的明智之举。只有落实好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这一新政才能真正的造福三晋百姓,服务全国经济建设,全省经济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和谐文明的发展目标才会早日变为现实。一个转型而充满活力的新山西煤业格局定会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篇: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思考(xiexiebang推荐)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思考
自2004年10月份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全球煤炭安全生产形势。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约8000人。当年中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2003年中国煤矿平均每人每年产煤321t,全员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百万吨死亡率则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从数字上不难看出,我国在世界所有产煤大国中的安全生产水平还很低,差距依然明显。那么,困扰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症结在哪里?经济的高速发展难道一定要以安全生产事故高发为代价吗?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究竟应当确立一种什么样的思路,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矿难频发的势头呢?本文拟从以下8个方面加以阐述。政策支持与财税扶持
中国能源产业目前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85亿kW。到2020年,可望达到9亿kW,将超过美国整个市场能力。美国能源市场的发展用了100a的时间,才达到将近10亿kW 的一个水平,而中国只用了15a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美国市场总能力一半的水平,这种增长的速度是可喜的、惊人的。在我们惊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增长和能源行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经济的增长拉动了煤炭的需求,煤炭需求的增加又需要煤炭生产设施、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同时,由于对煤炭生产设备的发展和扩张又会给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如何协调经济、能源、工业和环境的发展关系,是我们研究煤炭产业发展战略而要全面考虑的问题。
环保的压力和社会生活品质提高对传统煤炭工业的发起了挑战,也将迅速推动“绿色开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美国前4家煤炭大企业集中度占到全部的46.7%,澳大利亚前5家占了71.5%,南非前4家占了62.3%。2003年我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仅占14.6%,前8家仅占21.6%。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精神,我们的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煤电联营,把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的煤炭基地。加快建设“双高”矿井,全面提高和改进煤矿开采技术能力。加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要对小煤矿逐一进行排查认定,凡按规定应关闭的矿井,必须立即予以关闭。政府的财税支持是煤矿生存、改革和重组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政策,努力为煤炭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加快落后矿井的淘汰工作,对现有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推行采矿权公开招标拍卖,建立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处理不良资产,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严格行政执法加大整治力度
自200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2004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有可能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全年事故死亡人数有可能降低到近20a来的最低点。全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局部依然严峻。
(1)煤矿外部监督力量需要加强。我国煤矿监察人员一般从当地公务员中选出,没有
特殊情况是不会进行异地调动的,这就导致在一些地方,煤矿企业和煤矿安全的监督者暗地结成利益联盟,使得煤矿企业的外部监督力量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应当采用国际通用办法,完善监督职能,建立一支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各地煤矿监察员实行常年轮换制,每2a轮换1次,如遇1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调查,当地安全监察员不得参加。
(2)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在中国,申请开矿却不需要很多的硬性资格条件,这就导致了许多煤矿主,特别是中小型煤矿的企业主们素质比较低,他们为追求产量,违章指挥,漠视法律法规,这样的企业管理水平,大大增加了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因此,煤矿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必须接受安全资格培训,并经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考试合格后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凡未取得矿长安全任职资格证书的一律不得担任矿长。
(3)实行煤矿特种行业从业人员上岗制度。井下作业属高危特种行业,煤矿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特种培训,并经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4)提高采矿准入门槛。逐步实行资源有偿使用政策,提高采矿准入门槛。要开办煤矿,首先要取得采矿权。采矿权是通过按法定程序进行的公开招标拍卖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下决心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煤矿进行整顿;对经过整顿治理的煤矿,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规定的,强行关闭。建立社会公信力制度,重罚缺乏公信力的煤矿经营者。根据国家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精神,严格执行“七个一律关闭”政策,使煤矿法人铭记“不是煤矿消灭事故,就是事故消灭煤矿”的原则。
(5)呼吁颁布矿难赔偿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应尽快出台矿难赔偿法律或条例,提高矿难赔偿标准,要让矿主出了事故赔不起,从而体现出政府对生命的关爱和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视。
针对频繁发生的矿难,煤矿企业为安全事故所付出的违规成本实在太低了,死1个人,往往只需要赔上几万元就能摆平,这样对生命的低估价,死亡矿工的赔偿金与煤矿矿主的高额收益相比根本不成比例,这不足以促使矿主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山西省近期规定,因煤矿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矿主所付赔偿金不得低于20万元。同时,发生1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乡镇煤矿,将被依法吊销有关证照,由政府收回采矿权重新公开拍卖。强制性提高死亡矿工的赔偿标准,就是要警示、督促煤矿业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维护矿工的生命财产权益。要让事故不发生,就要让事故发生不起,让业主出了事故赔不起。所以我们应增加矿主违规成本,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安全权、生命权、健康权的尊重。科学技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仅为45%左右,除了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装备相对比较差,效率比较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全国大约有200万左右的矿工还从事手工采煤。而发达国家采煤机械化程度则接近或达到100%。加上煤矿安全人才匮乏,煤矿科技含量很低,导致的结果就是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速实施“ 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要
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先进技术将瓦斯变害为宝,转化为可利用能源为人类造福。
(2)建立省、市、县、矿预警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加快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拨专款用于省、市、县、矿四级瓦斯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省、市、县、矿四级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确保充足的安全投入
许多煤矿经营者认为,加强安全生产,就得加大资金投入,势必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造成产品价格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下降。但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诸多安全事故,他们都心存一线侥幸,以为灾难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更有甚者,认为安全投入是连环保投入都不如的纯投入,这样的投入能不投就不投。
我国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大概是2000多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近2%。从众多的事故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矿难企业的背后都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安全隐患。这就告诉我们:要加强安全生产,就需要加强安全投入,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力水平,那么,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跟着提升,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表现为事故的减少或者不会发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煤炭企业才能驶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多年来,某些地方和部门官员因管理不严,对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一个个漏洞没能及时弥补,一起起事故隐患终于酿成大祸。事后,对责任官员的问责往往困难重重。实际上,我们缺少的是不折不扣执行法律法规的“制度和制度文化”。加大对因违反全生产各类法律、法规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煤矿主要负责人,应取消其矿主资格。对企业负责人,要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一票否决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论断,“问责制”气候业已形成。短短1a多来,从对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以及北京市密云县“2•5”特大伤亡事故、吉林市中百商厦“2•15”特大火灾事故中负有责任官员的引咎辞职,我国刮起了问责“风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黄毅首次把引咎辞职机制引入安全事故处理,但其未来的意义远不止于安全生产领域。官员问责制有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权责意识,约束其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官员问责制是建设现代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也是顺利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保证。超能力生产是事故频发的诱因
国家安监局王显政局长在2004年12月13日召开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视频调度会议上说:“全国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12亿t,而实际产量却高达19.5亿t,那就是说有7.5亿t是缺乏安全保障的。”近期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超能力生产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煤炭需求急剧上升,但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力物力都跟不上煤矿
本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煤矿超能力生产给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压力。本来我国煤矿的瓦斯灾害就很严重,高瓦斯矿井占45.97%,超能力生产不仅导致井下供风不足,安全隐患突出,而且造成近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出现程度不同的采掘失调等一系列问题。陈家山矿核定能力150万t,2004年前10个月已产煤210万t。2004年1-10月份,河南省共生产原煤1.26亿t,同比增长29.3%;其中,省属六大国有煤矿完成原煤产量6407万t,同比增长16%。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决定,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省属六大国有煤矿全部限产,严禁超能力开采。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要求,省属国有煤矿要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从源头上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必须认真核准岗位定员,严格控制下井人数,严禁超计划生产。对弄虚作假、超计划生产的单位,一经发现,矿井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从一系列重大举措中,足以看出坚决遏制事故力保煤矿安全的决心。加强事故预防措施
在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事故法则”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几乎所有的灾难都是多个事故隐患和安全漏洞的叠加。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国内知名的安全生产专家罗云教授指出,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安全生产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这是1:5的关系。除了国家在事故预防方面需要加强投入、明确责任外,还必须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形成人人预防事故的社会氛围。中国企业的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企业在建设生产性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节省”的考虑,而不能保证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我们的工作思路应从过去的被动处理事故向事前主动防范转变。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毖后”固然重要,“惩前”更是根本。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防患于未然,才是治本之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在生产经营中,依靠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去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精力不仅要放在事故后去抢救、调查、处理和分析上,而应要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预防事故的发生,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煤矿违规成本太低。在许多中小型的煤矿,安全设备和硬件投入不足状况非常严重,仅全国重点煤矿在通风和瓦斯治理方面,就欠账40多亿元。即使在一些国有大中型煤矿,其安全设备老化也非常严重,安全硬件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生产规模扩张速度。安全生产的投入得不到有效保证,事故隐患无法彻底消除。煤矿安全投入欠账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问题。国家安监局王显政局长在今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路,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做实煤矿安全整治和安全监察工作。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引入“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要实现制度化、目标化、法制化。那么,我们就要迅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环境,来制约不规范的行业自律行为。
第三篇:煤矿青年思想现状调查与思考(定稿)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灵魂所在,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环节。随着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青少年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情况,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我们矿团委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对当前企业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总结
和探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青年对政治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给予肯定,党团形象的较好,入党入团愿望的强度较高,但党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还有待提高。
青年在回答“是否经常谈论关心政治”问题时,有47.2的人“经常谈”,有59.2的青年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很大”,并有86.9的人认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必要”。青年中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有79.8。这充分表明青年对政治问题是比较关心的,特别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治问题。另一方面,青年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评价中,功利因素和物质利益因素起主导作用,关注纯政治意义的政治问题的青年较少,表明青年对政治问题的关注趋向于“务实化”。
在青年中,表示自己心目中党的形象“很好”(31.2)和”较好”(42.3)的占73.5,认为“很差”的只占3.6。影响党的形象的主要因素是“贪污腐败”,经调查,84.1的青年表示最厌恶的社会现象就是贪污腐败,而有89的青年认为社会上贪污腐败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以上统计数字表明,党团的形象在青年心目中的整体得分均值较高,同时,近年来,国家加大党风廉正建设,相续查处的部分大案、要案使青年对党的形象建设增加了信心,并且令人欣慰的是,有80的青年表示自己想入党入团。青年只所以有如此积极的入党入团愿望,主要是矿党政领导近几年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和提供的良好成才环境,得益于全矿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团中央的新发展思路,在矿开展的以青年为主体的“青年文明工程”、“青年人才工程”和“青年创新创效工程”的建设。而影响入团愿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年的“利己思想”,同时有30.8的青年认为“党政对团组织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企业中显示出没地位”也是影响入团的原因之一。在调查中还发现,党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有所下降,党群之间、团青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大,这提醒我们要深入基层,密切关系,不断提高党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青年的教育意愿和成才欲求明显增强,事业有成、奉献社会成为企业青年的主要追求,独立自主意识显著提高,崇尚实现自我与奉献社会的和谐统一。
随着我矿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使青年面临着激烈的岗位竞争局面,给青年带来了就业的无形压力,使广大青年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并且具有强烈的成才欲求,而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青年人才工程”和“创新创效工程”恰恰为我矿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调查结果表明,97.4的青年渴望加强自身素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在本职岗位上建功成才。有80以上的青年认为成长、成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企业提供成才环境,积极举办青工技能培训,以“青年人才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回答“你的业余时间通常怎样度过时?”,有81.1的青年选择了“读书学习”(位居第一)。有相当多的青年对“念书深造”表现出迫切要求。这些事实表明:近几年我矿青年职工的“成才欲”和“求知欲”明显上升。
当代青年的自主独立意识显著增强,有60.5的青年表示“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我价值”,另有13.6的人认为“敢为天下先”是青年应具有的品格,说明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独立自主意识和个性化显著增强。多数青年重视真才实学和文化素质,向往个人成功,追求自我价值,愿为企业做贡献,具有强劲的奉献精神,显示出大多数青年崇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三、社会主导性价值取向在青年价值观变动的多元格局中占居重要地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处在养成之中,志愿者活动作为青年参与企业政治生活和社会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载体已显示出其深远的影响。
通过调查,有88.5的青年对雷锋精神、“保尔”精神理解较深,认为雷锋精神、“保尔”精神是青年应该继承和宏杨的,而且被赋予了更新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在青年价值观变动的多元化格局中,社会主导价值取向占主导地位,并且有效地遏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腐朽没落的价值取向对青年价值观的渗透。同时,有86.1的青年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职工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表明青年对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的关系认识明确。然而,也反映出青年职工的职业责任感、企业信誉意识、质量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尚处在养成之中,不稳定性明显,急需教育、引导和培养。
经过研究发现,经过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逐步
取得成果的今天,企业青年参与企业政治的心态趋于成熟,青年对改革的成绩与问题表现出一种理智的评价和较稳定的心理承受力,以往的那种对改革抱以“急功近利”和参与政治问题的“躁动”心态明显减弱。其中大多数青年对公司共青团系统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表示了赞同,认为对改变青年企业参与的不协调和促进矿区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起了重要作用。有89.3青
年表示不同程度的参与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其中经常参加的占34.5,有时参加的占42.7,偶尔参加的占12.1。广大青年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对于改变社会风气和培养青年职工社会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以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强意识为标志的爱国主义精神显著增强,对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整体形式的评价更加理性务实,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调查发现,青年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强意识明显提高,使青年的爱国意识强烈,表现了极强的民族自强意识。调查中,有92.8的青年对“法轮功”问题表示了坚决制止的坚定态度。93.6人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就理所当然地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中依然最具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激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巨大精神动力。
在回答“你认为国家综合实力如何?”、“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你对当前国际整体形式怎样看”等问题时,有91.8的青年认为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91.4的青年感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有77.4的青年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国际形式的主题。这些事实表明,青年对国内、国际的发展形式的认识更加理性务实,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并对集团公司在大的环境下推动各项改革,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拥护、支持的坚定态度。
对于当前青年思想所反映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克服,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下几点措施:
一、努力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青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努力加强企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大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视强化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物质依托手段。积极地正面引导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的政治头脑,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坚持在引导学习中保证鲜明的教育导向,在积极实践中不断拓宽教育主渠道,以热情服务提高教育的渗透力,大力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努力构筑以学习组织体系、工作服务体系、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体系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广大青年理论学习有阵地,服务企业有目标,思想交流有网络。要积极拓宽思想教育的领域,创造思想教育新载体,努力创新教育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讲求科学、艺术的引导,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提高青年对政治问题的关注程度,作到思想政治工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以服务青年为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青年成才的良好企业环境
企业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越应该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发展,青年利益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职工的利益所在。集团公司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要考虑青年的切身利益,努力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服务。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调整岗位设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岗位竞争机制,创造上岗机会,调动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做到人尽其用、才尽其能。不断加强青年教育与成才问题的理论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才就业观念,教育青年要把成才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摆正自己的位置,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实现岗位成才。着眼于青年发展成长的新需求,积极健全完善青年人才交流库和青年科技协会,加大青年技术大比武活动力度,强化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管理和使用,优化青年培训再教育环境,为共青团组织实施的“青年人才工程”和“青年创新创效工程”提供良好的企业空间。帮助青年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就业本领,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发展条件,引导和满足青年的求职成长需求,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更好地施展才智,成就事业,服务企业。
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拓宽青年工作的载体
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青年工作,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到齐抓共管。首先,要加强共青团工作,将团的工作纳入到党的工作格局中来,真正做到团建目标纳入党建目标任务,团的阵地建设纳入党的阵地建设,团建考核纳入党建考核,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优势,使其贴近青年,做好青年工作。其次,必须提高青年工作者队伍的素质。要提高政治素质,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要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学习和掌握同做好青年工作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培养过硬的作风,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在生活中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勤奋工作、勇于奉献,做青年的表率。最后,要对青年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要在必要的地方对青年工作进行适当的投入,充分调动青年工作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在青年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宣树工作典型,激发工作热情。要加大青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和改造的力度,不断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增强为青年服务,做好青年工作的实力,夯实青年工作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小餐桌的调查与思考
第16期
承德县督查考核办公室 2012年6月6日
承德县督查考核办公室
关于“小餐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安全工作是事关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学生的安全更是关系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县县城内学生“小餐桌”数量逐步增加,学生的饮食安全和住宿及校车安全隐患逐渐凸显,目前县城小餐桌47个,就餐学生总数2148人,其中常住人数897人。食品药品监督局发餐饮卫生许可证36个(含原卫生局发的小吃部餐饮许可证),没有餐饮卫生许可证的11个。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住宿条件的拥挤也存在消防隐患、上下学交通安全根本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小餐桌”运营状况,近日,督考办牵头会同食药监局、教育局对县城内小餐桌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小餐桌”的成因
近几年,由于我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以小学生中午在校外就餐同时部分住宿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家长们只需支付“小餐桌” 一个月200元左右(每天仅一餐)的伙食费和600元左右(一日三餐加住宿)的费用,就可将孩子午饭、午休和居住等问题全部解决。“小餐桌”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双职工”家庭催生“小餐桌”,夫妻工作单位距离县城较远(如各乡镇、路通沟、大杖子等)中午休息时间较短,不能回家照顾孩子,孩子的午饭只能安排在 “小餐桌”。二是农村学生择校促成“小餐桌”并住宿,有学生家长认为县城内的教学质量好于当地农村,于是便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学到县城内就读,但是家长在县城无住房更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三是进城务工人员在政策上允许子女就近入学,由于租住的房屋没有条件让子女安心读书和休息,只能让孩子加入“小餐桌”。由此,“小餐桌”学生的家长们最终将学生的安全隐患矛盾推给了政府、推向了社会。
二、“小餐桌”的现状
县城内开办的“小餐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民办幼儿园代办,另一种也是最普遍的是在个人家中或者租房开办。部分小餐桌经营户没有申办餐饮业经营许可证及任何证件,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从业地点面积小、通风差等问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条件差 一是卫生条件简陋,厨房操作间面积小,与接待用餐学生人数不相符合;二是部分无餐饮业卫生许可证,即便有证卫生条件也不达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健康状况不明;三是食品进货渠道混乱,无进货台帐,有的是从集贸市场进货,有的是小食品市场进货,甚至有的购进“三无”食品,多数经营者为赚钱只考虑价格因素,食品原料质量基本处于无人把关状态;四是餐具卫生不合格,多数(最差的“小餐桌”厨房)经营者没有专用的餐饮具消毒柜,有消毒柜的,也没有充分利用,形同虚设;五是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人员未着洁净的工作衣帽,也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
(二)住宿条件差
一是住宿人数与提供住宿面积明显不符,住宿人员密集,居住拥挤,部分“小餐桌”开办者只注重增加居住人数赚取更大的利润,但提供的住宿面积明显不足,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一户开办者
(最拥挤的“小餐桌”宿舍)105平米单元房三室一厅总共 容纳37人食宿;二是无消防设施,多数提供住宿的经营地点无消防安全通道、无消防设施。其中一经营者户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仅一米宽,而二楼居住了近50名学生。尤其是住在同一单元房内的30几个孩子也只能共用一个出口;三是通风差,多数经营者租用或自用单(最狭窄的“小餐桌”楼梯)元楼房和平房,每间卧室住1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窗户,没有通风设备,空气无法正常流通,极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三)接送条件差
一是部分经营者用没有接送学生证件的非营运车辆接送孩子,车辆的安全性没有保证,并且部分存在超员现象。仅承希学校就有10辆没有接送学生证件的车辆在运营;二是部分经营者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接送孩子,十几个孩子在一个人的带领下穿越马路胡同等,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证。
(四)管理服务不到位
一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人员少、业务量大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不从心。原来由卫生部门承担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转交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后,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与其服务人口数量不相符合,要对“小餐桌”食品制作、保存、食用过程、环境卫生进行一线监管,需要 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保证;二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待小餐桌管理是盲区,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三是教育部门对在县城无居住生活条件的孩子进入县城上学没有实施有效控制。有的学校只掌握小餐桌就餐人数等资料,对于“小餐桌”的具体位置掌握不清楚;四是交通运输和交警部门,对违规接送学生车辆没能有效控制和处理。
三、关于对“小餐桌”进行整改的建议
确保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及住宿安全,不但关系到广大学生、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小餐桌”存在安全隐患,给相关部门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小餐桌”确实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许多下岗职工、内退人员等再就业问题,所以简单的取缔会给部分家长带来不便,也会给社会带来新的矛盾。为确保“小餐桌”不发生安全事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一)组织一次联合大检查活动。急需组织一次由食药监局、工商局、消防大队、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交警大队等多家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所有“小餐桌”的运营状况进行地毯式拉网排查,对不合格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同时对不予整改的要坚决取缔,对违规运营的校车加大处罚力度。
(二)创新监管模式,落实目标责任。一是要抓好责任落实,要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部门合作,将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宿和交通 安全纳入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将成为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为主要负责人。学校要和吃住在小餐桌学生家长签订责任书,确保引导学生进入安全达标小餐桌就餐住宿;三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制订学校周边小餐桌卫生管理规定和标准,并加强监督管理。
(三)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食药监局要抓好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审批许可工作,学校周边小餐桌硬件、软件设施不达标者,一律不予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对于已经颁发许可证的,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大处罚力度,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对没有办理或拒不办理许可证的,坚决予以取缔。加强对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加工等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聘请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等为“小餐桌”业余监督员,确保“小餐桌”经营活动安全无隐患。
(四)建立健全“小餐桌”安全应急管理处理机制。建立“小餐桌”安全应急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及住宿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遇有突发事件能及时掌握并能控制。
(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曝光那些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餐桌”经营行为,学校组织召开“小餐桌”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发放宣传单,着重介绍食品、住宿等安全知 识,通报不合格“小餐桌”经营行为,从而提示家长为了孩子健康和安全远离不达标小餐桌。
(六)严把入口关。学校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严格控制在县城没有居住生活条件的孩子进入县城学校读书,有关部门如居委会、派出所要严格审核办理暂住证、务工许可证、居住条件证明等材料,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真正符合条件的能够正常入学,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回原籍就近入学,从源头控制“小餐桌”现象的逐渐泛滥。
(七)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根据调查,确有部分户口不在县城,但长期居住在县城的务工人员,为切实解决这部分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应适时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在与逸夫学校领导座谈中了解到,该校能够容纳1200人住宿,现在住宿仅有600人,原因是教学楼已经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如果考虑师资等方面的资源节约,可以考虑在学校后再征地15亩,建设一栋教学楼,把逸夫学校建设成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这样就基本能解决县城学校“小餐桌”学生住宿问题,逐步解决“小餐桌”泛滥带来的安全隐患。
发:县直各有关部门 承德县督查考核办公室 2012年6月6日印(共印100份)报: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政府副县长
第五篇: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频发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小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频发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盐城市大丰区南翔实验小学 石卫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学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来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社会分工、不同经济收入人们的评价和质疑。近年来,学校似乎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焦点,焦点的内容不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文化,而是收费、有偿家教、变相体罚、同学纠纷、校园伤害等,校长和老师们在家长审视的目光中像被剥去外衣的演员确依然要将演出进行下去,那份悲哀、那份苍凉但又仍然坚持的责任,是否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许多校长的工作重点永远都放在安全上面,但往往事与愿违,校园伤害事故确频频发生,校长有时就在这不断的调查、解释、劝说、协调、出庭中耗费了热情,消弭了梦想。北师大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余雅凤教授在全国的校园伤害事故的调查中发现我国中小学的发生率为5.5%,但她又指出,这是学校办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但确已成为当前困扰学校办学的难题,也是产生法律纠纷不可忽视的领域。
分析当前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有这样几种类型: 学校管理不严造成的事故;
学校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 学校设施陈旧造成的事故; 体育课和运动会上出现的事故; 文化课和实验课时出现的事故; 劳动和卫生扫除时出现的事故;
在自由活动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出现的事故; 食物中毒造成的事故; 校内车辆行驶造成的事故;
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出现的事故等。
这些事故往往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环境多样化(2)大多是由于过失
(3)某些事故中受害者本人往往也有责任(4)侵害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5)案情一般比较复杂(6)处理涉及多方利益
作为学校,即使制定再多的制度,组织再多的演练,进行再多的教育,伤害事故也是防不胜防,许多伤害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先将伤害事故略作分类,一类是不可预测的伤害:
游戏活动:
1、课间同学之间的嬉戏,由于肢体的接触,造成无意的损伤。
2、午间自由活动期间奔跑、追逐导致的碰撞、跌倒造成的伤害。
3、个人自主活动时的玩具、学具由于使用不慎对同学无意间的伤害。
体育运动:
1、体育课上的球类、田径等运动本来就有一定的风险,即使老师有再多的指导和提醒,有时也不可避免发生伤害。
2、学生自由组织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等由于现场无老师的管理,在激烈的比赛中难免发生伤害。
3、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由于竞技性较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让他奋力拼搏,甚至超出本人的运动极限而导致伤害。
4、学校的运动设施如单双杠、软梯、爬杆、秋千等无老师在场学生玩耍也可能造成伤害。教育活动:
1、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接触社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伤害。
2、在教学中一些“熊”孩子的言行会导致教师情绪失控,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伤害。
3、实验课、美术课、电脑课、劳技课等需要用到器材的有时不小心会造成伤害。
4、有些学生由于心理原因不能接受教师的正常教育,会发生自我伤害的现象。
5、整理清洁区和教室的环境过程中因使用工具不小心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
另一类是人为疏忽的伤害。
硬件设施:由于房屋、围墙倒塌、花池失修、树木枯萎、桌凳榫头松动、地面楼梯不平或湿滑、体育设施锈蚀、文化设施的边角、玻璃橱窗摇晃等隐患,学校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安保问题:
1、学生到校后未经老师允许私自离开学校,保安和门卫未尽到职责,致使在校外发生伤害。
2、保安和门卫对外来人员疏于检查,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发生伤害事故。
3、值班教师未在岗或在岗但管理不力造成学生受到意外伤害。
4、学生发生伤害后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二次伤害。
饮食问题:
1、校园商店出售“三无”食品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2、食堂采购了不合格食物致使学生食物中毒造成伤害。
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无论做了怎样的补救措施,都会遭到部分家长的责难,这些家长并不理会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认为只要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就应该学校负责,如果学校解释家长要么到校闹事,要么见诸媒体,再遇不良记者,混淆视听,学校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也给主管部门造成被动,受到上级的拷问。
面对学校遇到的校园伤害事件,作为管理者,必须积极思考对策,防微杜渐,将事故引起的反响降低到最小。
一、依法治校。聘请学校的法律顾问和法制校长,经常性的组织安全法制讲座,对象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并留下相关的影像,这既是对参加人员的教育培训,也是让社会理解学校、尊重教育的渠道。遇到伤害事故第一时间要告知法律顾问并报险,让处理手段符合法律的要求和学校的责任。加强师德建设,杜绝人为的伤害事故,重视课堂安全教育与防范,从一年级就要让学生正确使用文具,爱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并明确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尽到自己的教育责任。
二、完善制度。按照《学校安全指南》要求,完善所有的制度,宁可制度交叉,也不能存在真空,比较容易忽略的制度有《提前到校学生管理制度》、《体育活动器材使用制度》、《玩具、学具使用管理制度》、《学生体检制度》、《家长接送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
三、安全管理。学校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安全无盲区,所有人的安全责任明确,对于校园安保更应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保安要做好上放学的持械站岗、课间夜间的检查与巡逻、进出校门人员和学生的身份原因甄别、对社会闲杂人员的无理取闹的处理,完整记载专用记录薄。值班老师则要按照分工在岗在位,履行职责,实行“首遇责任制”,课堂巡查、课间监督、活动指导、事故处置、调查记载等应面面俱到,宁可多跑百步,不做甩手掌柜。定期组织人员按分工进行安全检查,校舍、设施、教学器材、地面、食堂、校园商店等一块都不能少,并及时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校长一定要亲自过问,坚决消除隐患。
四、安全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家长会、校园广播、板报橱窗、校讯通等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留下详细的影像和记录。发放关于安全方面的告家长书一定要交到十岁以下的学生家长手中,十岁以上的学生必须让其签字收到告家长书。学校值班人员的职责必须明确,该有的巡查一次都不能少,而且做好详细的记载。正常组织安全演练,包括疏散、消防、交通、急救、食物中毒、恐怖袭击、台风雷电甚至性侵害,一定要留下影像资料。注重科学实验的指导,对电、毒、蚀等有知识介绍和预防提醒。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最大的障碍,同时也是发生校园伤害最不可预测的风险,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专职的老师,无条件的也要安排老师参加上级的培训,已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服务。
五、学习急救技能,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急救知识辅导,这是对学校师生生存风险的关切和生存安全的支撑。
六、风险评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进行风险评估,设定预案,尽可能整合社会资源,让公安、城管、文化、卫生、关工为活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