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财政局四个加强做好大学生培养和使用工作
财政局“四个加强”做好大学生培养和使用工作
几年来,我局根据需要,先后接收了5名大学生,并根据每名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及实际特点安排在我局国库科、社保科、农财科、办公室等重要岗位任职。在他们的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精心培养,科学使用,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在财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如何培养和使用大学生,谈一下我们粗浅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大学生刚从学校步入社会,有很多需要他们学习的知识。所以新分配的大学生到我局工作后,我们就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再学习,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局里绝不放过,并全力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达到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的目的。这些大学生到我局工作后,除了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外,省州财政系统的业务学习也尽量让他们参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我市财政系统的中流砥柱,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二、加强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由于当今大学生都是80后,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生活上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导致他们对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
象,我局首先从培养新分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入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要认真做好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我们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给的,要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我局所分配的大学生有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的,有负责机房建设的,有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有负责低保工作的,不管在哪工作,他们都能自始至终地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他们有的在全州洪灾期间顾不上家里受灾,坚持在单位进行防汛值班;有的为了工资能按时发放,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有的为了机房安全运行,半夜来查看机房温度及运行情况;有的为了一个低保数据,花费两三天时间查阅大量原始资料;有的为了把新农村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不怕苦不怕累现场踏查核实数据多次等等,这都是社会责任感在他们个人身上的充分体现。
三、加强沟通,促进融合交往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能够与周围同事融洽相处,可以为自己减少烦恼,身心愉快,集中精力工作、学习。为此,每当有新分配大学生来到我局,总是由局长亲自接待,与他们谈心,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责成相关人员带领他们到各个科室熟悉环境,介绍每个同事的情况。这些大学生们已经充
分融入到财政这个大家庭里,在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各自施展才华,为了财政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四、加强实践,提高业务技能
要使新分配的大学生尽快掌握开展实际业务工作的知识,必须科学安排,系统谋划,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我局采用“一帮
一、多帮一”的形式,在业务技能方面,指派专人负责、安排多人指导,让他们从书本上学、在实践中学、向身边人学,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达到了尽早、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的目的。分配来我局的大学生们,现在有的能在全市为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讲课,有的能指导财务人员使用财务软件,有的已成为局内电脑维修高手等等,已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提高业务技能,这些大学生们对财政工作由陌生到熟悉,由入门到精通,充分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同时通过各种活动使他们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在快乐中工作、成长、爱岗敬业,为财政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大学生干部培养使用
各级领导和组织:
近年来,随着公安消防部队招收地方大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既拓宽了部队干部的来源渠道,又为干部队伍全面建设注入了新的成份,带来了新气象,增添了活力和后劲。但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毕竟不同于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干部,他们自身在适应部队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适应部队环境,干出事业的有之;长时间碌碌无为,混沌度日的有之;适应不了部队生活,早早转业的有之。因此,探索一条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管理和任用之路已成为消防部队干部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关心要真诚,解决适应问题
加强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行为引导,解决好“适应环境难度大”的问题。真诚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大学生干部在工作适应期对于基层带兵的规律把握不好、基层人员思想摸得不透,基层的工作特点了解不深,由此导致工作中容易出现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影响了他们在官兵中形象和威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地给他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在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给予他们具体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基层工作和生活节奏,掌握基层官兵的思想行为特点,为他们自己独立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打好基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了解部队生活的特点和规律,讲清部队艰苦的生活条件对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把他们放到基层中队锻炼和任职,引导他们从零开始,从兵做起,从部队的基本知识学起,补好基层这一课。要通过在基层中队锻炼和任职,使他们真正体验兵的生活,强化兵的意识,了解兵的思想,熟悉对兵的要求;使他们明确中队一日生活干什么,部队工作抓什么,战士心里想什么,岗位业务是什么,及时适应角色。经过基层带兵的锻炼,完成由大学生向兵的转变,完成由兵向合格消防警官的转变。
要切实加强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组织他们学习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部队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摆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要通过身边的典型,教育和引导他们从理想化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走出来,正确看待各种得与失,正确对待荣誉、晋升、批评等问题。要增强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引导他们从思想作风、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各方面克服不足,早日适应部队和工作要求。同时,还要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关心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在第一任职的起步阶段,要注意跟踪指导,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和传帮带,在帮助提高工作能力上多开“小灶”,当他们思想上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疏导,使他们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安心本职工作。
二、培养要重视,解决发展问题(传帮带、双选制、庆典仪式等,丰富经历经验阅历
各级党委要把培养使用大学生干部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分析了解情况,及时帮助大学生干部解决在基层任职遇到的一些挫折、烦恼、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定期召开大学生干部工作座谈会,让他们自己谈感觉、讲想法、道苦衷,帮助他们总结工作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使他们学会带兵,提高管理能力。同时还要组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和基层大学生干部同大学生干部结成帮教对象,进行传帮带。应在六个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实施全程管理:一是当他们思想上过于拘谨、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及时为他们鼓劲撑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大胆开
展工作。二是当他们遇到重大决策难下决心时,帮助他们出主意、把方向、定决心,争取领导与同级的支持。三是当他们工作遇到非议时,主动出面说公道话,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闯难关。四是在他们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主动承担某些责任,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卸掉包袱,轻装前进。五是当他们工作有成绩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引导他们不要盲目乐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六是当他们生活上遇到特殊困难时,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他们定期总结交流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激励大学生干部在基层岗位上健康成长,立志献身消防事业。
三、使用要放心,解决成长(空间)问题
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文化基础好,理论功底强,发展潜力大,但多数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带兵能力、“会做”的能力较弱,因此,管好用好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锻炼还远远不够,必须从组织上加强培养,及时、准确、大胆地使用干部。一是要及时使用。要确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和“用人失误是错,耽误人才也是错”的观念,全面正确地看待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优缺点,及时起用年轻优秀的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要建立训用一致的用人机制,明确规定凡经过培训,并达到培训目标的,原则上要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使用。二是要准确使用。要根据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专业和特长,把他们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要准确把握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接受能力强、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点,将他们放到专业要求高,挑战性大的岗位上,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要大胆使用。要敢于把地方入警地方大学生干部放到重要的岗位上挑大梁、压担子。要转变观念,对管理能力强,工作大胆泼辣的干部,提拔到主官位置上锻炼;对了解基层,文字功底好的干部要及时选调机关;对表现突出、发展后劲足的,要着眼于长远,全面培养。在大胆使用的同时,还要做到放手不撒手,因势利导,搞好传帮带,营造宽松的用人环境,确保用的放心,用的成功。
通过实践使他们树好理想、毅力、亲和力。经常鼓励督促提醒,不偏离方向。发挥好积极性,使他们在本职上建功立业。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情况汇报材料
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情况汇报材料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是当前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营造关怀环境
一是在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各村、社区工作时,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的家庭住址、个人意愿、专业特长及选派村、社区的实际需要,按照以人为本,方便工作的原则,将他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到相应的村、社区工作,尽可能的做到离家近、环境熟。二是要求乡镇领导经常同大学生村官进行谈心交流,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和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开展工作。三是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交流会、汇报会等形式,听取他们到村、社区任职后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村官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加强管理培训
一是建立乡、村两级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请假2天以内的,经村党支部书记批准后上报乡党政办公室,请假2天以上的,须经乡分管领导批准。二是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xxx自治区关于**发展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自治州和县委关于我县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各乡镇也定期不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每周五参加乡里的理论学习,不定期邀请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农村干部为大学生村官传授经验,加深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农村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电子及纸质档案。对大学生村官的各类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村官个人基本情况、聘用合同、离职辞职证明等。各乡镇也建立了本乡镇大学生村官档案。
(三)注重锻炼培养
一是针对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建立结对培养制度,包村、包片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发挥传、帮、带作用。包村、包片领导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导师”,对他们进行直接培养,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工作水平;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导师”,介绍当地风土人情、习俗礼仪,传授生活技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二是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进行跟班锻炼,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参与党建、党风、纠风、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矛盾纠纷调处等急难险重工作。三是给以适当的职务,任命大学生村官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使其名正言顺的参与所在村的管理工作,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大学生记好“民情日记”,积极参加信访接待工作,经常性的进村入户开展调研,不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四)加大考核激励
一是建立由各乡镇党委负责并组织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采取绩效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绩效考核由各村负责,一季度考核一次,主要对平时表现进行记录;考核由乡党委和各村共同组织完成,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个人总结(述职),再由所在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其进行民主测评,最后由乡党委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奖惩或提拔任用的依据。二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机关和站所、社区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和乡镇干部基层补贴发放范围。三是对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光荣,充分激发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
大学生到农村任职锻炼,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为大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虽然我县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时间较短,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时间不长,但已显现出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一是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工作质量。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掌握较高的办公自动化技术,他们从整理资料、做好村、社区各项创建活动入手,为村、社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台帐,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大学生村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创了一些有特色的工作。大学生村官发挥自己计算机特长,创建了“四知四清四掌握”电子台账,将居民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政治面貌)录入电脑,使查询和调用有关信息时更加方便、快捷、准确,节省了人力物力。三是大学生村官到村后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村官岗位的锻炼使大学生村官逐步学会了与广大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方法,增强了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来源。
第四篇: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个着力点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个着力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学习和贯彻《意见》,应该着力在深入、求新、贴近和合力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深入学习,深刻理解
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领会《意见》提出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深远战略意义,是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的基础和前提。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国际方面来讲,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方面来看,主要是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而从我们工作的主观努力方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学校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亟待加强以及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等问题。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意见》的提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紧跟时代,着力求新
《意见》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研究、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成长、变化及发展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材、到工作机制、方法和途径上都要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着力在出新、求新上下功夫。
《意见》特别强调,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代性。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对于改革开放促进的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与深刻变化,一些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上有一个全新的转变,教育者不仅存在着一个先受教育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不断受教育和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理解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分担他们的压力,只有了解、掌握,才能真正理解、关心、爱护和教育好他们。
第三、由浅入深,以小见大
在探索、创新这一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方面要着力在“贴近”上下功夫。
《意见》特别强调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并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做到“三贴近”,首先有一个教育内容与具体工作方式问题。教育内容包括信仰、信念、价值、道德、社会责任、生活交往、心理素质等。这样表述和概括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是对大学生成长过程的理性概括和提炼,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则应当从细小和具体的问题切入和着手,如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公德意识、法律意识教育,进而是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才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才更加有效。当然,这种顺序也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才能进行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其实,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思想、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教育彼此之间是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的,从基础的、具体的和平常的教育入手,更深层次、更核心的教育效果也就渗透在其中了。
反思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往往注重理论、抽象的命题,忽视平常的、具体思想问题的教育,强调教育的统一性、群体性,忽视教育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容易造成教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从而达不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效果。要克服上述问题,教育者要从居高临下的说教改变为平等式的言教与行教相结合;教育内容不能只求高大全,而是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在教育方式上要克服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注重小处、平常和个体方面的教育。
第四、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反复细读《意见》感到通篇体现着一个“合”字。比如,《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六个相结合,即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对照检查我们以往的工作,就要做到六个结合,就要克服和避免六个不结合或六重六轻的问题,着力在“合”字上下功夫。
再比如,《意见》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好校园文化,使其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就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各类学生社团和教工组织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最终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最后,《意见》特别强调,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班子要形成合力,党政两支队伍要形成合力,教学、管理、服务三个环节要形成合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合力。(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第五篇:回龙观创新培养使用大学生社工
回龙观创新培养使用大学生社工
2012年1月7日,回龙观地区大学生社工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调研项目汇报会在回龙观地区办事处会议室召开,该地区80余名大学生社工参加了会议。回龙观地区办事处易宏琤副主任及相关科室领导出席了汇报会,并担任评委。汇报会还特别邀请了三位有社工师资格证、既有理论基础又富实践经验的资深社工担任评委。
此次汇报会目的在于展示回龙观地区大学生社工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活动的成果。为了给与大学生社工这个年轻群体一个科学、高效、人性、自然的人才培养使用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地区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回龙观地区办事处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搜集整理了一批调研课题交给大学生社工团队实施,调研内容涉及回龙观地区教育、卫生、民政、社区、文化等领域。此次调研活动为期三个月,共80名大学生社工分为20个小组展开调研,完成了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分析梳理、论文撰写、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工作。
汇报会为期一天,20个调研小组一一陈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委提问,既有准确的调查数据,又有详实的研究资料,并对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刻思考,对解决办法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大胆构想和展望。
此次调研活动及汇报会使回龙观地区大学生社工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和能动性,对本地区在教育、卫生、民政、社区、文化等各领域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自觉和自信。同时,调研活动所搜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也为回龙观地区办事处提供了宝贵借鉴,对创新社会管理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