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政府建议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五次会议精神和贺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继续实施“三五”战略,即立足“五源”优势(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水面资源和民族资源),壮大“五区”经济(烤烟种植区、优质脐橙区、立体养殖区、无公害蔬菜区和民营企业区),实现“五县”目标(工业富县、三农稳县、开放兴县、民营活县和文化名县),更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二、主要任务
三、主要工作
实现2005年发展目标,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要更加注重工业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农业发展;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要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工业是关键。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一是要坚持“四个为主”。全县工业发展要坚持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主、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以现有企业改造为主、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统筹兼顾,多轮驱动,扩充经济总量。
二是要继续抓好全县国有企业改革。年内全面完成县属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加速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点抓好富川驻桂林物资贸易公司整体拍卖改制、推进县民族染织厂土地拍卖和职工安置工作、抓好县烟草公司破产后资产拍卖、搞好供销系统改制等工作。
四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三农”工作,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抓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要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紧紧抓好“三农”工作不放松。
一是要突出特色农业。要在做强做大六大特色基地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烤烟、脐橙、农产品加工三个重点,把烤烟、脐橙打造成全县支柱产业和黄金产业,实现烤烟种植面积4万亩,优质脐橙2万亩。
二是要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化。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围绕优势和大宗农产品,发展脐橙打腊包装和蔬菜、大米、林化产品、食用油等加工企业。全县要创办农业企业50个以上,积极培育2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荐申报1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要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劳力转移就业,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举,拓宽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编制和申报,积极联系、追踪和落实项目,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生态能源、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要加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三)多方筹措资金,全力加强项目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认真抓好项目的申报、跟踪、落实工作。
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工作。要做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全力配合搞好洛湛铁路开工建设,确保完成洛湛铁路富川段建设2700亩的征地、补偿和拆迁工作任务,确保铁路建设按期开工;抓好总投资1380万元、全长3.6公里的城西二级公路工程的开工建设。
二是要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要做好塘贝火车站和一级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把富阳至塘贝火车站一级路、富阳经福利至湖南白芒营二级公路、富阳经朝东至桃川二级公路、福利经石家至麦岭通乡油路作为重点项目上报自治区交通厅,争取立项。
四是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对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抓紧做好总投资3224万元的县城垃圾处理场和计划投资4292.36万元的污水处理厂等国债项目的申报和追踪工作,争取国家尽快立项并投入建设。
五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实施柳州龙泉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意向投资金额2亿元)的县城综合市场开发项目,抓好汽修厂摩托、家俱市场的招商工作,抓好富隆果业公司健康运营,扩大生产线,形成水果催熟、加工、冷藏一体化生产;建立招商网站,组建外商投资顾问中心,通过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创业;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力争达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推荐一批,跟踪一批”,使全县时时有项目储备,月月有项目开工。
(四)强化税收征管,切实抓好财税工作。
一是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各级抓财税收入的积极性。继续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和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保证重点,压缩一般”和“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切实把好收支两条线,做到精打细算,厉行节约。
三是要努力培植税源。要在房地产开发、矿产开发、小水电资源开发,真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千福药业公司及交通建设等方面培植财源,增加收入。特别是随着洛湛铁路的开工建设,以及富阳——塘贝一级公路项目启动、富柳公路的续建等,加上烤烟生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2005年的财税收入将会有新的增长。
四是要加强征管。要加大税收“三家联动”稽查力度,对重点税源进行跟踪监控,特别是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税收的征缴工作,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漏点滴,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五是要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向上级争取资金。
(五)强化服务功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县力度。坚决查处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建立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打造“平安富川”;牢牢把握“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发生,营造团结、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是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安全网络,抓好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农机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和打火机生产、公众聚集场所、建筑和水电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大检查活动,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政策环境。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贺州市及我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四是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全力打造“阳光型”、“服务型”和“落实型”政府。
五是要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着力打造“信用富川”。
六是要坚持以德治县。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七是要加强城镇建设。以争创“南珠杯”先进城市为载体,强化县城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整治市容秩序、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方面下功夫,做好马鞍山、凤凰山和滨江路的绿化、美化工作以及火车站的分区规划,抓好县医院综合楼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农贸市场开发、民族染织厂开发,加快木材、水果市场的选址建设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市容“脏、乱、差”现象,争创“南珠杯”竞赛优秀城市。
八是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坚持新建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防止生态破坏,把我县建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沃土和创业乐园。
(六)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要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年内要力争通过自治区及国家级核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想方设法解决2005年初中新生入学问题,力争完成富川高中、县二中和县民族中学三所学校的征地扩容工作。
二是要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公共突发事件“三网”建设工程,以卫九项目(性病、爱滋病防治)和结核病控制项目为重点,加强农村卫生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是要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围绕实现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县目标,夯实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全区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工作成果、优质服务示范站工作成果和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工作成果,深入开展性别比整治活动、关爱女孩活动、关爱五保老人活动,确保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
四是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继续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完成15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争取完成县城光缆线路改造,为数字电视进富川打下基础。
五是要加强文化工作。积极开展申报自治区文化先进县工作,实施“雪碳”工程。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全县人才交流市场,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分流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执行“财政代扣、目标与业绩挂钩”的工作方式,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确保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险种的开展,确保社会稳定。
七是要进一步推进双拥工作。争创“全区双拥模范县”。
(七)关心群众生活,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二是要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把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做好10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抓好康复工作和“温饱工程”实施,切实为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三是要不断创新五保村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县五保村规范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抓好救灾救济工作,做好灾民春夏荒生活安排,杜绝非正常现象发生,促进社会稳定。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医疗救助工作,积极探索解决孤老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将在乡老复退军人、农村烈属、伤残军人和五保老人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不断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主要措施
(一)要突出“五抓”。即一是要抓基础,三是要抓亮点,四是要抓特色,五是要抓落实。二是要抓重点,三是要抓亮点,四是要抓特色,五是要抓落实。
(二)要坚持“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强化监督约束,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二是要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把行风评议、机关效能建设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年度考核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机关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三是要加强政风建设。一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要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四要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决策依据的真实可靠。五要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决策的实施取得成效。
>>>>某县政府建议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政府帮扶中小企业建议
政府帮扶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主力军,是扩大内需的主体,也是转型、创新的主体,更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就中小企业而言,我们认为,中小企业活则经济基础活,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企业就是保民生、保企业就是保稳定。
企业困难: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利润微薄等问题,许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举步艰难。
政府态度: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新情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报告的精神,坚持中小企业优先发展,把帮扶中小企业作为“稳中求进”的工作重点,落实国家帮助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努力创造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环境。
政策引导:面对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一是完善政策,要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扶持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适用的予以保留,不足的予以完善。二是实行“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大力扶持有创新活力、有成长性的优质企业,坚决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企业。三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政策建议:
1、金融政策建议:加大金融支持,建议组建政策性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对具有一定基础的小型、微型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如融资担保、帮扶贷款等,专门针对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优惠力度;引导企业压缩非生产性项目,把资金用到企业流动性上。
2、帮扶政策建议: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放活”,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创造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放宽,对城乡个体工商户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实行“无门槛创业”,对(经营面积在9平方米以下、年营业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微小经营户不设置门槛、不征收税费、不破坏环保。
二要扶持,将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通过“减税、减费、贴息”等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
三要减税,在当前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基础上,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赋。要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减税提薪”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四要简政,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坚决清理对企业审批的设立附加条件等。
五要减负,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损害企业利益的突出费用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如高额路桥费、进场费等,降低企业流通成本。
六要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联盟,向中小企业提 供“超市”式的便捷服务。
3、小微企业特惠建议:小型、微型企业涉及到最大多数基层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影响面广、起点较低,发展基础薄弱,对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特惠”政策,把国家免除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等“惠农”之类的优惠政策,扩大到小型、微型企业,像支持农民那样来帮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少取多给”,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
第三篇:政府采购对策和建议(精选)
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建议
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财政开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还有利于政府更好的治理社会以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采购制度值得继续推行并深化落实,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政府采购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少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因此,必须强化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某一项目的政府采购任务。
一、产生政府采购价高原因
(一)实行竞标产品报备行规,垄断货源提高销售价格近年来,制造商在各省建立总经销,总经销建立若干经销商,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规定各省之间不能串货,同种型号产品编制不同的产品编码。经销商与采购单位形成默契后,将采购招标单位及货物技术配臵报备给总经销及制造商,制造商供给唯一编码,其余的经销商拿不到该型号的编码产品。因此,制造商确保高价出厂,经销商抬高销售价格,通过串标围标获得高额利润。
(二)自由的网上报价,提高网上询价的预算价 政府采购网上商品广场的商品价格是供应商自行报价。由于政府采购招标环节多、时间长、因素多,供应商在网上报价时必然考虑此因素;办公设备、IT产品降价频繁,供应商不能及时调整报价;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网上询价的预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三)恶意操纵招投标,抬高政府采购价格
恶意操纵招投标九法:一是标前管理缺位,放纵投标人设定有利条件。有的采购单位未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出现将采购项目技术配臵和预算价、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初稿由参与投标的投标人提供,设臵有利条件,使公平招标留下隐患,造成采购价偏高。二是指定设计指定招标,内定中标人。招标单位有关人员为了使某公司承接项目,私自指定某公司提供项目设计、技术指标配臵和预算价,为某公司在招标文件设定有利的条件。三是制定量身定做的标书,内定中标人。投标人为了中标,事前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有关人员私下约定,在制作招标文件时,按投标人有利的资质、品牌、型号、编码和业绩等条件来设定招标文件中的资质、技术要求和评分办法,使内定中标人高价中标。四是巧妙设定特殊条件,排挤竞标对手。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特殊编码、技术指标进行倾向性描述和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投标人被拒之门外,私下围标高价中标。五是买通评标专家,搞权钱交易。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有关人 员相勾结,安臵耳目,了解评标专家。投标人在开标前与经常参加评标的专家沟通联系,在抽出评委后及时与评标专家沟通联系,在开标地点的大门前、电梯口等候评标专家,私下约定,要求照顾。一旦评委被买通,失去公正性,导致质差价高的投标人中标。六是投标企业串通投标,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人为了确保中标,私下串通三家投标企业来陪标,排挤竞标对手,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企业挂靠或租用数家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串标、围标,中标后私下给予报酬。
恶意操纵招投标的根源:一是招投标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法律对招标文件制作的管理没有规定,设臵监督的范围存在漏洞。如规定行政监督部门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等事项的自主权,使招标文件制作的监督出现真空,给制定量身定做标书等提供土壤。法定入围合格投标人三个数量太少,便于围标操作。二是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圈。发育不健全的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多种经济利益的交接点。有的招标机构,挂靠在行政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有的虽说脱钩,但仍藕断丝连;政府是最大的招标人,拥有大量招标资源,投标机构难免会受其影响;投标人采取各种手段,协调招标机构给予关照。因此,招标机构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圈。三是投标企业唯利是图。由于招投标市场是开放的,外来投标企业不需履 行登记报备手续,参加投标的企业诚信差异,受利益驱动,串标围标,损害国家利益。
二、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
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必须加强招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实现合理的采购价格,保质保量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
(一)标前规范管理
标前采购单位内部正常运作,各施其责,提出既能保障质量又有竞争性的产品共性技术配臵,做好采购招标前的网上询价、市场菜价等工作,把好招标文件第一关尤其重要。
1.规范采购单位内部运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为认真履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人职责,防止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采购人必须设立工作机构和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即:一要建立工作机构。应成立项目采购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配齐必要的工作设备。二要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采购单位应根据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采购物品的询价和市场采价、提出采购物品技术指标的配臵、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起草审核、采购物品的验收等重要工作必须分权制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同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部门特点明确有关法律和纪律责任,使该办法有较强的刚性。
2.专家商议共性技术配臵,消除竞标产品报备垄断。在 制作招标文件前,可委托3至5名单数以上专家,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提出三个品牌以上的共性技术配臵和投标的资质条件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专家必须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提出没有倾向性的技术配臵,使招标文件具有竞争性,打破竞标产品报备制度的垄断地位。
3.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管理,使采购预算价趋于合理。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政府采购中心和物价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的管理,制定供应商上网产品及报价的申报、审核、更新、检查、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的制度,要督促供应商及时更新价格,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采购人网上合理询价。
4.采取协议供货价折扣措施,实现采购价低于市场价。采取协议供货价格折扣和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的新措施。在招标前只定折扣率,折扣率在协议供货期内保持不变。先由采购人到市场中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一个供购双方平等协商价格,这个价格不允许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最终协议供货价格=供货双方平等协商价格×折扣率,这就确保招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采购单位若发现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采用公开招标采购的,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但制定招标文件时,设定资质条件要把好投标供应商的质量。
(二)标中阳光运行
标中阳光运行,就是实行集中招投标管理,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割断了招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与投标人的直接联系,减少了串通围标的土壤,增强招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降低招标成本。
1.实行集中招标,加强采购招标管理。集中招投标管理就是,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在大中城市建立政府招标管理中心,配齐管理人员;设立专家库;提供电子抽取专家、电子评标、随机摇号、电子监控和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等设备;分别设立电子招标、投标、自动抽取专家、评审、摇号和监督管理室,加强各类招投标的管理。
2.推行电子招标,实现招标公平公正。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遵循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的数据交换,采取电子签章的第三方认证技术,实现网络发布公告、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匿名投标、专家匿名抽取及匿名评标等功能,达到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透明和高效等目的。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招标人与投标人信息管理等11个系统组成。
3.规范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运作程序。一是网上申报招标或采购。招标人将电子签章的申报采购材料,通过网络向 “平台”上传申报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审批后,传给招标人;二是随机抽取招标机构招标。招标人从“平台”随机抽取招标机构,委托招标并草拟招标文件。招标人审核招标文件及预算书后,经招标人电子签章,上传“平台”,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核;三是对外发布招标信息和答疑。政府招标管理中心将审批的招标文件,在“平台”发布信息,并进行答疑;四是网上匿名投标。投标人通过网络向投标文件数据库上传经电子签章的投标文件,系统自动作匿名处理;五是随机抽取联系专家评标。从专家信息管理与抽取系统随机匿名抽取并自动联系专家,专家通过权限进行网络评标,经电子签章后,上传“中心”。该管理中心根据专家上传的评标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总分,推荐中标人给招标人确认。六是上传履行合同情况。招标人将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和履行合同的情况,上传招投标平台备案,便于监督和管理。
(三)标后监管到位
一要提高标后监管重要性的认知。招标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到能否保质保量实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关系到能否签订严密有效的合同;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关系到能否严格有效地进行质量验收;关系到招标工程和采购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如期采购;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为此,加强招标后的监督工作尤其重要。
二要建立标后监管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后工作责任制,加强标后监管工作。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采购小组请有经验的同志草拟合同,特别要制定好购买原料、质量监督、中途抽检、检测验收、违约处理等重要条款,并与有关处室汇稿,严把合同关;加强工程监理和施工的监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工程或采购货物进行认真检测验收;加强对工程结算审核的监督管理;专人负责对违约问题的处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
三要实行标后风险点监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标后存在的风险点,对签订合同、项目验收、结算审核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风险点进行监管,防止招标后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要加强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制定《招标投标机构诚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招标机构和投标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及共享机制,建立完整的招投标企业诚信档案。通过健全诚信信息申报、采集、提供等制度,定期收集诚信信息或失信信息,及时进行诚信评定。对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要严厉查处并在媒体上曝光,同时列入“黑名单”,凡被列入“黑名单”的三年内不得参与招标和投标活动。
五要严厉查处招投标违法行为。要加大对招标机构和投 标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并给予曝光,强化震慑作用。
第四篇: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建议
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建议
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建议
对“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由政府的推动而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社会力量也在做适应性调整,分享服务外包蛋糕。政府在购买服务过程中,如何规划、管理和监管好外包项目,确保达到政策设计目标,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问题。
要正确界定公共服务外包内容,不能“大跃进”式的蜂拥而上。合同外包的成功需要一系列条件,并非所有的公共服务都能成为市场化的对象,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市场化程度、现实需求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公共服务外包不是要政府放弃投入,事关公共卫生、医疗、轨道交通、供电供水等事关国民生计的事业,要谨慎使用外包,对于保密、军事设施类项目更要慎重。对于普通的工程承包、一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公共设施维护、环保、物业,后勤管理以及机关食堂、绿化管养等项目,可以适当选择较为成熟的社会机构来参与公平竞争,由政府制定规则,实行管办分离,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凸显效果。
要深入调查研究,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启动服务外包时,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服务外包的宗旨是参与市场化机制建设,节约财政支出,减少权力寻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财政资金相对紧缺的地区,因服务外包而大幅提高财政投入,不是服务外包的初衷。所以要客观论证投入与产出比,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要算好经济账,需要客观公正的论证与评估外包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是重要选项之一,对预算高于机关自行运行的项目应“一票否决”。当然社会示范效应也是重要考虑因素,对于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培育、劳动力安置、反腐倡廉的项目,也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考量。
要做好应急规划,防止出现问题再走“政府兜底”的老套路。服务外包项目涉及民生和政府形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做好项目规划是必然要求。前期规划中,要对项目技术参数、经费核算、人力需求、实际效果、合同内容、实施标准、结算方案等做精心准备,防止因政绩观作祟,拍脑袋决策,一味照搬照抄,思想僵化而不能结合实际,做政策的“应声虫”。要不断规范服务外包管理秩序,从本地区外包服务管理中探寻规律性的东西,真正把服务项目当作民生工程,探索建立进入与退出机制、预防和警报机制,防止某些市场力量的无序搅局,影响公共事业秩序,阻断“烂尾工程”在服务外包领域出现。
要加强监管,防止发生公权寻租现象。公共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服务外包管理水平,对合同外包实施全程监控,及时收集服务对象、公众、媒体对合同服务外包质量的评价,当发现承包者无能力或者背离合同外包初衷时,应该及时中止合同,必要时可以运用“倒合同外包”形式,收归自己管理。在督查中要特别注意“公私合璧”式的相互利用、互设寻租现象,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研究监管对策,探索服务外包集中管理新模式。)
第五篇: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一、现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县、市、区未实行采管分离,对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2、由于政府采购实施细则迟迟未出台,造成在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性和实务性不强;
3、政府采购专家在数量上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政府采购评审工作需要,加之对政府采购专家管理和评审约束不够强,政府采购结果评审不够公平的结果时有发生;
4、采购人作为政府采购当事人之一,其权利太大,出现问题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采购人的不公平是造成质疑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队伍建设急待加强,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必须大力提升才能真正满足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
6、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交叉、冲突和矛盾。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形成一整套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方面要内、外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包括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引入司法公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公众和新闻监督。内部监督要形成决策、执行、履约三阶段的制约监督机制,决策与采购执行分开、采购执行与合同履约监督分开,规范操作规程使各操作环节之间具有一个严密的监督制约,做 1 到记录详实,交接有序,追朔有源,整体上形成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内部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将从采购项目信息发布开始到供应商产生、专家选评、评标过程及结果、中标考察、合同履约等全过程均纳入监督范围。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将不公正和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使政府采购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
2、呼吁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使采购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规范的法律体系下开展工作。
我国进行政府采购管理的探索才短短的几年,与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们还处于尝试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成功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之上,并将管理模式法律化、制度化。《政府采购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其仅确立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法律框架,实际操作性较差,为了确保执行力度,还需根据法律规定,对《政府采购法》颁布以前制定的有关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编制、信息发布、政府采购的程序和方式、机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质疑和投诉等制度。
3、以信息化建设提速政府采购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减化政府采购环节和手续、节省政府采购时间、提高政府采购成功率入手,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改革,大力发展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用,及时地发布政府采购法 2 律、法规、规章制度、采购信息等动态信息,增强采购透明度。实行网上信息采集、招标操作、数据管理、实时监控和后续管理等多种操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加强政府采购网络的各项数据监控管理,让网络真正服务于政府采购工作。
4、建立政府采购评审现场监督制度,对评审专家评审行为和现场监督做出具体规定。
政府采购将定标授权于对开标项目前因后果不甚清楚的临时抽取的兼职评委,但从体制上说兼职评委责任心是有限的,他们隶属于各个不同部门,从事着各种职业,即使名字列入评委库也仅是偶尔被随机抽取到,评委仅是政府采购工作中一个匆匆过客,虽然责任心与敬业心有高有低,评标疏漏与缺陷在所难免。但要真正追查起他们责任来,似乎缺乏名正言顺的依据。由于现在的专家库中专家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专家素质参差不齐,权责不对等,评审专家的违规成本较低,致使评审不公正的情况时有发生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虽然《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财库[2003]1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监督机关要对属于行政监督对象的专家的个人行为加强监督检查,涉及有关违规违纪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但由于没有明确监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鲜有监察、纪检部门出现在评标现场,而且即使监管主体在现场,往往也只能监管评标程序,对于评审专家的评标合理性的监督形同虚设,出现问题,很难取证。并且规定中所提的“有关规定”究竟是什么规定呢?无从查证,也无从遵循。《管理办法》对采购代理机构在评审中的作用也未予以明确。同时,《管理办法》规定评审专家应独立评审,自己对评审结果负责,造成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采购代理机构不好评价,导 3 致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缺失。
设计一套体系,使得专家的权责利相符,让专家真正公正公平负责的评标。这里需要相关部门(比如公安机关或者反腐败贪污局)介入整个过程,监督专家在评标前后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银行账户等,同时也需要政府采购的管理部门对专家的采购效果进行披露,动态反映到专家管理库中。在评标前要求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都要签订评标责任承诺书,评标委员会的责任承诺书由其负责人签订,承诺与投标人没有利益关系,严格遵守评标纪律,因玩忽职守不认真评标、或有违法舞弊行为的,一经发现自愿承担法律责任等。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加强对评标现场的监督。透过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平台,相关监督人员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实时查看、监控开标、评标以及专家抽取的现场情况,并可点播、调阅以往的录像资料。这打破了监督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监督的主动性和便利性。
5、建立政府采购的独立验收体系
目前政府采购“三权”中的“两权”基本上是在采购人手中,即验收权与付款权,虽然付款权名义上在采购管理部门,但采购人可以利用验收权、报帐制等利器予以实质性地掌控。形式采购、黑幕采购、阴阳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维护政府采购正常秩序来说,采购人权力过大,应采取实质性措施把权力回归给相关部门,由有关部门派员组成验收机构或者成立中介验收部门,改革不合理的付款制度,让付款权真正交回财政。
4、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教育和培训,对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状况等进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任职。”,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 4 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抓政府采购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教育,锻造一支依法行政、依法采购、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采购队伍。同时要抓队伍的业务建设。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财政、产业、贸易政策及法律知识,还必须准确掌握招投标程序、商务谈判以及商品、工程、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2)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3)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和工作效率。
5、集中采购机构要规范操作,规避质疑投诉
处理质疑投诉会耗费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多精力、时间,作为集中采购机构应该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有效地规避质疑、投诉事情的发生。一是要树立执法意识。集中采购机构是一种讲法制、讲程序、的代表政府履行政府采购职能的执法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地以《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指针,在政府采购文件的制作、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的组织,以及合同的履行、验收等环节上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和操作性强的规程,以制度管理政府采购行为,使责任明确,职责到人,加强检查督促。同时对一些较敏感的或重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应急预案。当操作出现失误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维护 5 集中采购机构的良好信誉。二是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教育。采购项目负责人是实施政府采购的“导演”,一个称职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能够为采购人和供应商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能够把一些纠纷或认识误区消化在细致的工作之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政府采购服务质量优劣和采购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对所负责的采购项目事事处处小心谨慎,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政府采购无小事”的机感,时刻加强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因责任感和危机感,集中采购机构加强项目负责人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素质全面高端的政府采购队伍尤为重要。三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的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和减少无效或恶意投诉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些供应商对政府采购还比较陌生,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在市场上购物一样,有的认为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投标一样,对于政府采购的一些法定的规则缺乏了解,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以侥幸的心理,盲目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培训,加强政府采购的知识灌输,这是化解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质疑投诉的一项必要和长期的工作。
6、出台公共采购法,实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融合
招标投标从西方引进后已在中国存在发展了近三十年,而政府采购从1996年试点、2003年政府采购法出台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突出问题也考验着这两种法律制度的走向。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主要在管理部门的交叉和冲突、如何操作的问题和如何界定采购对象问题方面存在着交叉、冲突和矛盾。这主要体现因而,两 6 法未来8至10年内融合将是公共采购法的一种方向。到底是将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条例作为政府采购中的一种规范程序,还是将招标投标作为国家的一种基本竞争制度长期保存发展下去,或将考验立法机构的智慧和勇气。不过,归根到底,招标投标属于政府采购中的一种采购方式。对于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将会越来越规范。为了实现服务型政府及其“政务管理、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基本职能和规范公共资金(当前主要是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需要,一部涵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公共采购母法将会呈现在全社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