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政府法制监督是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没有立法权的基层政府法制机构的核心工作。**市的法制监督工作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形势发展下,在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下,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应及时跟进,全面参与,使政府
法制监督融入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大潮之中,为全面履行政府法定职责作出新贡献。
一、**市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简要情况
近年来,我们围绕政府管理、服务的实际,以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为核心,对政府法制监督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对监督的形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一)围绕履行职责,确定监督重心。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上级机关没有认真、准确实施监督所致。工作中,我们将政府法定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政府法制监督的重心,重点抓好政府、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如近几年在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城市房屋拆迁、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农用地征收征用等领域,我们都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依法开展。
(二)全面梳理职责,明确监督内容。我们结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在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和处罚权限清理的基础上,对政府的职责进行了梳理。不仅梳理出具体行政行为职责,而且还梳理了政府其他法定职责。涉及各种规划的编制,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防洪规划等;各种预案的制定,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预案等;各种标准的制定,如基准地价、城市容貌标准等,以及重大公共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等领域;涉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招标审批、国有企业改制、预决算管理、教育经费保障、公务员重大奖惩等内容。厘清了政府的各项职责,为政府开列了一份清晰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既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也为法制监督提供了明确的内容。
(三)创新监督渠道,提高监督能力。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行政执
法监督工作新方式,拓展监督领域。一是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纳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范围,坚持有件必审,有件必备。二是规范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裁决的备案审查工作,以市政府文件制发相关备案审查规则,结合执法责任制,随时开展抽查。三是启动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制定出台了《**市行政执法投诉办法》;组建了**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安排了专职的投诉工作人员;督促各地、各部门相应的开展了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建立健全了全市行政执法投诉网络;向社会公开了投诉电话、投诉受理范围、投诉方式等内容。全市每年查处行政执法投诉案件500多件。四是积极开展明查暗访活动。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及时发现查处违法的行政案件,我们对影响企业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安、工商、规划、土地、技术监督、交通、城管执法等重点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进行暗访,及时纠正违法执法行为。五是开展案卷评查工作。集中时间,组织各地、各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开展对全市行政执法案卷的联评、联查。每年评查案卷近500本。及时发现程序违法、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依据不当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改。
二、关于政府法制监督现状的思考
政府法制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是在1994 年的全国政府法制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来的,之后,政府法制监督经历了一个从重视、淡化到重新加强的曲折过程。十多年来,国务院在贯彻《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相关通知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加强法制监督工作,要把法制监督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组成部分。据国务院法制办调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法规、规章,将法制监督列为法制机构重要职能。但在实际上,政府法制监督还相对淡化,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
(一)政府法制监督依据不明确。政府法制监督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层级监督。对于层级监督来讲,《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均有规定,依据是明确的,但关键是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工作的法制监督,却缺乏明确依据。从关系上看,政府法制监督应是政府法制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对行政机关职权行为进行的监督,层级监督和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工作的法制监督应该不属同一概念。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制监督,存在着有无授权的问题,而从现行规定看,目前尚没有国家级有关规定作出明确授权。2003 年国务院贯彻《行政许可法》的通知指出“强化对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政府法制机构在这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法制机构监督职责在于文件备案、行政复议,仍没有将法制监督作为法制机构的正常职能。
(二)政府法制监督缺乏完整体系。从中央层面看,国务院法制
办的执法监督以协调研究为主,没有直接的监督职能,使中央政府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最高行政层级监督权无法真正落实。受国务院法制办职能调整影响,部分省政府法制机构也淡化了法制监督的职能,将“执法检查”职能移交,改为主要以协调为主。个别省市虽然保留了法制机构的监督职能,但也主要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省级政府层级监督无法完整落实
。而对于地市级以下政府法制机构来讲,由于受编制、人员、条件所限,法制监督的职责很难充分发挥。
(三)政府法制监督范围过窄。一是缺乏对行政职权行为的完整监督。实践中,政府法制监督所采取的行政复议、行政检查、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发证、重大行为备案、案卷评查等,主要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仅停留在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层次,没有对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责行为实施全面监督。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一些行政行为,如行政决策、行政指导、行政规划、内部行政审批行为、内部处理行为等,均没有纳入政府法制监督的范围。而实践中,这类行为虽不直接针对行政相对人,但却在更大范围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过多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使执法监督与政府中心工作“两张皮”,无法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难以真正发挥实效。二是对政府履行职责监督不到位。在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方面,现行监督主要局限于对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由于受条件所限,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很难实施,即使实施,也主要局限于行政复议方面,对其他行为则难以有效监督,政府自身行政行为的监督成了盲区。
(四)政府法制监督手段乏力。政府法制机构只有办事权、建议权,没有直接处理权,在具体监督工作中,被动应付多,主动实施少;书面检查多,现场监督少;整体监督多(通过执法人员培训发证等),个案监督少。在监督手段上,仍是传统的备案审查、培训发证、行政复议,缺乏主动深入实际,对具体案件的监督纠正缺乏实效性,甚至法制机构人员被有些执法人员认为是只懂制定法规政策的书生,与监察、审计部门时时掀起的廉政风暴相比, 政府法制监督的正当性、全面性、权威性尚未被政府、部门、社会认可。反观同样是行政监督的行政监察,既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又含有对行政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的监督, 通过举报、投诉、主动检查、行风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相对而言,政府法制监督不论是在手段方面,还是在权威方面,都无法和行政监察相比。由于缺少有效手段,权威性不高,再加上政府法制机构忙于为同级政府“办事”,缺乏对监督工作的整体部署、研究,因而实际监督效果并不明显。
基于以上原因,有专家甚至提出,将政府法制机构承担的部分监督职能分解到监察部门或相关的行政部门。但是,我国行政体制决定了行政层级监督应该是最有效的监督职能,行政系统内部应合理划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各种职能应当相互独立行使,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发布和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为监督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三、加强政府法制监督的建议
(一)加快政府法制监督制度建设。要加强政府法制监督,亟需出台规范政府层级监督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省市制定了行政层级监督的地方性法规,但是层级较低,摆不上台面,只有制定统一完善的行政监督法,才能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等一起构筑行政法治的完整体系。
(二)明确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主体地位。行政层级监督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而政府是由行政首长、秘书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他们无法实施对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这也是层级监督长期弱化、浮于表面的原因。法制监督的权力主体是各级政府,执行主体是政府法制机构,只有“层级监督专门化”,才能真正保证层级监督权的落实。政府职能庞大纷杂,必须有相应的执行部门来实施具体监督职能,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政府法制机构的执法监督主体地位作出明确规定。
(三)将监督作为政府法制机构的核心职能。法制监督工作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必须有专业化机构,采取专业化手段。因此,必须明确法制监督为政府法制机构,特别是无立法权的市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主要职能。这是落实行政层级监督法律制度的需要,是构筑执法监督体制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作为政府法制建设方面的职能机构,就是要在法律制度建设上保证权力意志得到切实贯彻,理所当然地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行政法制监督上。而行政机关承担的立法起草工作,实质上是受权力机关委托的立法,不应也不能作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而且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行政机关立法的功能将会逐步削弱。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政府法制机构领导的主要精力、政府法制机构的主要人力、政府法制工作部署的重点方向以及政府法制工作实绩的主要考核指标等各方面,都应围绕如何切实加强行政法制监督这一目标。显然,这就需要逐步实现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四)将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作为政府法制监督的主要内容。以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为重点,将行政职权行为全面纳入监督视野。凡是建设法治政府所要求的一切内容均应纳入监督,凡是行政机关履行职权行为均应纳入监督,凡是行政权力运作的一切环节均应纳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之责。当然,在具体实施上应各有侧重、分步实施。在监督对象上,应当明确凡是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均应纳入监督,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领导、指导、监督职责的一切机关、组织均可实施监督。
(五)整合监督资源,提升监督效能。一是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完善行政监督和责任追究责任,全面加强政府内部监督问责,提升法制监督层次与效能。二是拓宽行政执法责任制范围,全面加强法制监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不能只通过文件备案、执法人员考核、案卷评比等,还应当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推行行政问责制,开展绩效评估,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工作的一部分。三是通过考核法定职责履行情况实施绩效评估。在绩效评估中,依法行政并非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并列的单独一部分,而应是各项指标的内在涵义和评估标尺。因此,各项指标的考核,都是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依法行政涵盖绩效评估的各个方面。
第二篇:关于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政府法制监督是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没有立法权的基层政府法制机构的核心工作。**市的法制监督工作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形势发展下,在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下,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应及时跟进,全面参与,使政府
法制监督融入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大潮之中,为全面履行政府法定职责作出新贡献。
一、**市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简要情况
近年来,我们围绕政府管理、服务的实际,以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为核心,对政府法制监督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对监督的形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一)围绕履行职责,确定监督重心。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上级机关没有认真、准确实施监督所致。工作中,我们将政府法定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政府法制监督的重心,重点抓好政府、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如近几年在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城市房屋拆迁、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农用地征收征用等领域,我们都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依法开展。
(二)全面梳理职责,明确监督内容。我们结合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在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和处罚权限清理的基础上,对政府的职责进行了梳理。不仅梳理出具体行政行为职责,而且还梳理了政府其他法定职责。涉及各种规划的编制,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防洪规划等;各种预案的制定,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控预案等;各种标准的制定,如基准地价、城市容貌标准等,以及重大公共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等领域;涉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招标审批、国有企业改制、预决算管理、教育经费保障、公务员重大奖惩等内容。厘清了政府的各项职责,为政府开列了一份清晰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既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也为法制监督提供了明确的内容。
(三)创新监督渠道,提高监督能力。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行政执 法监督工作新方式,拓展监督领域。一是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纳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范围,坚持有件必审,有件必备。二是规范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裁决的备案审查工作,以市政府文件制发相关备案审查规则,结合执法责任制,随时开展抽查。三是启动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制定出台了《**市行政执法投诉办法》;组建了**市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安排了专职的投诉工作人员;督促各地、各部门相应的开展了行政执法投诉工作,建立健全了全市行政执法投诉网络;向社会公开了投诉电话、投诉受理范围、投诉方式等内容。全市每年查处行政执法投诉案件500多件。四是积极开展明查暗访活动。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及时发现查处违法的行政案件,我们对影响企业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安、工商、规划、土地、技术监督、交通、城管执法等重点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进行暗访,及时纠正违法执法行为。五是开展案卷评查工作。集中时间,组织各地、各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开展对全市行政执法案卷的联评、联查。每年评查案卷近500本。及时发现程序违法、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依据不当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改。
二、关于政府法制监督现状的思考
政府法制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明确而又具体的工作,是在1994 年的全国政府法制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来的,之后,政府法制监督经历了一个从重视、淡化到重新加强的曲折过程。十多年来,国务院在贯彻《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相关通知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等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加强法制监督工作,要把法制监督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组成部分。据国务院法制办调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法规、规章,将法制监督列为法制机构重要职能。但在实际上,政府法制监督还相对淡化,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
(一)政府法制监督依据不明确。政府法制监督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层级监督。对于层级监督来讲,《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均有规定,依据是明确的,但关键是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工作的法制监督,却缺乏明确依据。从关系上看,政府法制监督应是政府法制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对行政机关职权行为进行的监督,层级监督和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工作的法制监督应该不属同一概念。政府法制机构进行法制监督,存在着有无授权的问题,而从现行规定看,目前尚没有国家级有关规定作出明确授权。2003 年国务院贯彻《行政许可法》的通知指出“强化对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政府法制机构在这方面具有重要责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法制机构监督职责在于文件备案、行政复议,仍没有将法制监督作为法制机构的正常职能。
(二)政府法制监督缺乏完整体系。从中央层面看,国务院法制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和建议
【摘 要】企业会计监督主要是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和落实,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的一种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制定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还包括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实施效果的控制环境。
【关键词】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是在明确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从针对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深入剖析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源问题,最后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办法。
一、会计监督的涵义
关于会计监督的确切含义,会计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监督是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为监督主体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就是利用会计监督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本文的落脚点是广义的会计监督。
二、现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原始凭证失真,基础数字不实,会计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就显得无能为力。原始凭证混乱是当前企业存在的极其严重的问题,使会计信息真假难辨而难于监督。
(2)领导带头违法,使会计无法监督。事实表明,由于企业领导、企业法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顾国家财经法纪,弄虚作假,并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和权利唆使,强制会计人员开展违规操作的行为则是目前企业会计方面出现的违法行为。
(3)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松弛。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片面理解搞活开放的政策,放松甚至放弃了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造成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职责不明,使得会计监督无法有效落实。一些企业未能严格落实内部监督制度,甚至未能构建内部牵制制度;一些企业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即便存在规章制度,在落实上却由一定的难度,内部控制制度形如虚设,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大大削弱。
2.社会监督的力度缺乏
对于社会审计监督而言,执业质量相对较差,社会公信力下降。其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
(1)地下的会计师行业监督质量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起步时间较晚,具有发展快,基础差的特点,加上上期由多家主办,管理繁杂,出现各自为政、监管不利的局面,其次由于相关政策的不配套,造成在发展中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例如:专职注册会计师较少,执业水平及业务能力较低等。
(2)社会审计行业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审计事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为了使社会公众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却出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无序竞争的现象,各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通过审计收费标准降低的方式来吸引业务。
(3)注册会计师法规不健全
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来说,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缺乏有效性,同时企业审计实际委托人为企业的管理当局,即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使审计机构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3.政府监督功能重叠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在制定会计法规时,不存在相匹配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于粗糙,造成工作开展中出现依据不充分的现象,实际操作上有所缺乏。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是对事不对人,财政预算、审计工作及税务等部门都不具备任免被查单位的人事权利,从而不具备行政处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部门会计监督的权威性造成影响。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1.内部监督的加强
(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
作为一个系统,内部控制的范围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会计控制系统则是其核心系统。在内容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环节上突显,即从会计环节入手,延伸至其他管理环节,逐渐构成内部控制体系。
(2)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内部审计机构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来,加强内部审计控制,首先应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定位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一些企业同时对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进行了设立,大部分只设立了审计部门。若仅设立审计部门并将其设置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董事会则缺乏对总经理制衡的监控措施,加剧了内部人员控制的问题。所以,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应科学有效的开展,从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3)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就是要培养会计职业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精神境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加强,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会计基础规范》中相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根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来制约自己,使会计人员自身做到遵纪守法,进一步树立会计行业的尊严及荣誉感。
②运用有效的方法,对会计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使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得到明确。首先,制定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存在的职务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其次,各岗位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需进一步明确规定自身的职责和要求。
2.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1)增强独立性,提高可信度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与生命,我国国内民间审计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增强独立性,提升可信度,使企业的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建议运用以下方法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得以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聘用机制的完善,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权利改为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委员会;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处于独立状态;职业环境的优化,在实质上使注册会计师处于独立状态。
(2)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保证公平竞争
作为一个行业自律组织,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带有“准政府”特点的行业管理机构,该机构与政府其它职能部门一起,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工作进行负责。这种行业监管制度已经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平竞争造成影响,应明确分工政府和协会的职能,相应调整行业管理直至。政府应将管理方式改变,将原有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政府应制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基本要求和标准,对注册会计师业务要加强检查监督,但不干预;要采取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在财政、税务政策上支持行业发展。
(3)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强化
应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解决,需要全社会对其进行共同监督。作为一种人民群众参与的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的检举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曝光应得到有效运用。会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经济管理工作,若仅凭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出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将违法会计行为揭露出来,这是法律赋予每个单位和公民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会计工作已发监督的顺利开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将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使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协调政府监督机制
要协调好政府部门监督,就需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就是由一个社会民主评议机制和政府监管人员安排其监管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制度。该体制的建立是官僚主义杜绝的关键,避免监管人员出现公权私用,使政府科学化监管得以实现。在监督过程中,政府各监督部门应做到依法监督、相互协调、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实现会计监督的协同开展,充分发挥各种专业监督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财会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各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和信息交流。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那么如何使会计监督体系的逐步完善,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加强和提升。本文结合会计监督与会计监督体系的相关内容阐述,深入分析会计监督体系的现实状况并进行原因剖析,探索会计监督体系创新的途径,并从监督体系的各个监督层面提出对策措施,提高会计监督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会计监督实务[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3]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第四篇:政府法制工作关系思考探讨
国务院《关于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市县政府今后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落实《决定》的各项内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作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推进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处理好政府法制工作各个方面的关系,也就显得十分重
要。
一、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工作是本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府工作的一个局部,做好政府法制的各项工作,对于推进本级政府的依法行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开展工作时还必须有全局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工作的大局,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统筹规划职能,结合本地区政府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任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面对当前因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省政府提出2009年为企业服务年,要求各级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从本职工作出发,推动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从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等方面入手,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虚与实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工作应当把务虚和务实结合起来。就务虚而言,一是应当加强对政府法制工作的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扩大政府法制机构和政府法制工作的影响力,树立政府法制机构的良好形象;二是发挥政策研究、情况交流职能作用,通过研讨会、培训班、内部刊物等形式,加强政府法制机构之间的交流,提高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就务实而言,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做真抓实干的典范,认真做好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管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评议考核、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复议应诉、政府重大法律事务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履行好《决定》明确政府法制机构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职能,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当好参谋、助手和顾问。
三、正与奇关系
所谓正,是指已经形成的政府法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且行之有效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的加快,政府法制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资格管理工作,还是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都为今后开展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政府法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奇”字上下功夫,开拓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法治政府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其他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处理好正与奇的关系,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出“奇”制胜。
四、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推进,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考虑到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的现状,四面出击难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必须处理好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市县政府法制工作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要求,先后进行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贯彻《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等重要工作,省政府今年又部署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每项重点工作开展后又都成了法制机构的日常性工作,这就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抓住工作重点,解决主要问题,同时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完成好规范性文件、行政复议、执法证件管理、政府重大法律事务等日常性工作,全面完成政府法制工作的各项任务。
五、动与静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工作应当坚持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从静的觉度看,政府法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应当坚持其中的好的制度和做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从动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政府法制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政府法制工作的水平。以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为例,市县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但是,随着部门内部执法责任制的推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细化,新法的颁
布,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和考核项目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应当结合本级政府和部门执法工作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考核指标,实现对被考核对象的科学合理评价。同时,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的梳理结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应当及时清理和更新,使其与法律法规的变化相一致,保证公开的信息真实准确。
六、内与外的关系
政府法制机构是整个国家机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开展好政府法制工作,法制机构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市县政府法制机构首先要处理好与本级政府的关系,为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和顾问,为政府的制度建设、重大决策从法律上把好关,规划、推动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其次,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处理好与上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同级政府法制机构、本级政府部门法制机构的关系,接受上级政府法制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做好对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部门法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加强与同级其他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本地的法制工作。最后,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还应当处理好与同级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单位的关系,处理好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接受监督,争取支持。
就政府法制机构内部而言,各个科室都应当认真完成好规范性文件、执法证件管理、行政复议、执法责任制等各项日常工作,在工作交叉部位或重大事项需要协同工作时,各科室人员都应该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完成好相关工作。只有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扩大政府法制工作的影响力,树立法制机构的良好形象。
七、指导与监督的关系
政府法制机构与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在依法行政工作上,既有指导关系又有监督关系。就指导而言,一是通过制定制度、工作会议、发文等形式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提出要求、进行指导;二是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印发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各种执法文书格式文本和案卷规范,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结合工作实际予以完善,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质量。就监督而言,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抓手,被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通过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案件评查、规范性文件备案检查等集中考核和对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管理、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备案、举报投诉处理等事项的平时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另外,政府法制机构还可以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复议等途径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
八、点与面的关系
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在工作中应当注意点与面的结合,以点带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一是通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推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促进本地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优秀执法案卷评选和案卷评查工作,通过对个别案件的点评,带动行政执法机关整体办案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市县政府法制机构都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抽查的案卷评出问题、要求整改,对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对做出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机关和人员,依法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对其他机关和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提高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
九、机构与职能的关系
目前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现状与承担的职能相比,大多数地方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在上一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法制机构都得到了加强,但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情况则不容乐观,部分市政府法制机构和大多数的县级政府法制机构仍然处于“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境地,甚至有些县政府的法制机构只有一个人,做好政府法制工作只能是望洋兴叹。随着《决定》的实施,依法行政工作对政府法制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强化,承担的责任也相应增加,提高市县政府法制机构的规格,增加人员,已经是摆在市县政府法制机构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开始的市县机构改革中,市县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加强政府法制机构,使其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十、人员素质与工作开展的关系
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职能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首先,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次,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不仅掌握依法行政的有关法律知识,还应对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有深入的了解,对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应当精通,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工作涉及的法律领域不断扩大,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还应当熟悉特许经营、企业并购、外商投资、公司上市、证券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这就要求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政府工作发展的需要。第三,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执法人员培训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便无法给执法人员讲好课,在案卷评查、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复议等工作中,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法律的准确把握,便发现不了他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完成好相应的工作任务。因此,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学习,加强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好政府法制工作。
上述十个方面并不能囊括市县政府法制工作的全部问题,但是却是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的,政府法制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在履行好二十字职能的同时,应当加强自身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指导政府法制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政府法制监督协会讲话(推荐)
文章标题:政府法制监督协会讲话
同志们:
我受青锋司长和会议的委托,对第四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议作小结。并借此机会,就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工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为贯彻落实《纲要》做贡献,如何更有效地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以及抓好当前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的一些重点工作和同志们交流意见。
一、对会议的基本评价
这次会议,是全国政府法制机构在认真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刚刚结束,耕耘在政府法制监督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历经了严格地党内生活锻炼,根本政治信仰得以巩固,做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具备的理性思维、战略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的情况下召开的。
昨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建平同志,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家仁同志,分别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到会看望了大家并致词祝贺会议的召开。青锋司长就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抓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建设以及同志们关心的有关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广西、重庆、山东、江西、内蒙、江苏、辽宁、南宁、南京等省区市及省会城市的政府法制机构的同志,在会议期间,就行政执法的形势、如何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如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如何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队伍建设和如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工作等问题在大会上和讨论会上作了发言,有的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在会议交流和提交的经验交流材料中,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办《关于深入调研,明确政府法制监督的创新方向,加强行政执法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的经验》;重庆市法制办《关于创新政府层级监督的做法》;山东省法制办及南宁、柳州市法制办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和山东省法制办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做法》;江西省法制办关于《从强化政府法制机构编制入手,加强政府法制机构队伍建设的经验》;吉林、辽宁省法制办关于《参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的检查及其问题的分析研究》;黑龙江省法制办关于《冷静判断行政执法形势,针对性地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做法》;内蒙古自治区法制办关于《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着眼于构建行政执法的社会评价监督机制,着眼于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等,对于政府法制机构监督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经验交流广泛充分,特别是听了青锋司长的讲话,对开展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和创新政府层级监督工作机制等问题,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必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统领,切实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好务
我讲三点建议:
(一)认真学习好、宣传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履行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赋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职责。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同时明确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七项具体的任务和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的措施。从《纲要》所确立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所提出的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七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结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我们不难看出,《纲要》已经给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指明了工作的路径和方向,并对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我学习《纲要》的体会,我认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贯彻落实《纲要》起码有八项工作任务:一是为在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程序和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追究机制等工作中,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及参与研究相关配套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对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清理、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三是参与指导推进综合执法,特别是指导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项工作;四是参与建立和完善行
政程序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完善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和创新政府法制监督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五是积极参与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积极探索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六是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
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七是积极参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培训和考核以及法制宣传活动;八是及时地总结、跟踪、反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工作进行指导等。根据国发办[2004]24号文的要求,虽然上述工作,有的不是我们政府法制机构以及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主责,但我们应当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法制机构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工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和本部门贯彻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的规定,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要履行好贯彻落实《纲要》的任务,就要从思想上解决好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心态问题。我认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们,心态一定要“静”。我们是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我们的主要责任是为制度建设服务的,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加强调查研究,并按照《纲要》的要求,为创新、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做好相关工作和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指导涉及政府共同行为的各项制度有效实施,为建设法治政府当好办领导的参谋、助手。我不赞成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针对某一个执法部门或者某一项执法去搞执法检查或者评价,如果我们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去参与检查活动,应当在活动中多从加强制度建设的角度去考察、思考、评估这些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查找制度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的建议。
(二)认真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送审稿,阐明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性质、内涵、基本制度和结构体系,规定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注意的有关问题,强调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的措施,特别是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等方面,从执法主体、工作原则、制度规范、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若干意见》是全国政府法制机构,经过二十多年探索和创造并经过广泛实践证明对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对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经验总结。《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纲要》,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文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性文件。它一旦发布,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执行《若干意见》谈一些想法:
1、充分认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若干意见》阐述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确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要求,它充分表达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它有利于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促进行政程序建设,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惩分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建立。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一定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2、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措施。就行政执法状况而言,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清醒地正视这些问题,强化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感,通过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遏制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地区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还不重视;地区间、部门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够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评议考核机制不够科学,责任追究比较难落实,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等。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点:首先,对什么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没有认识、理解清楚;其次,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再次,制度建设滞后,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建立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来看,制度体系比较混乱,有的把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范围,有的把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从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中分离出去,有的把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行政务公开,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还有把领导不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体系范围,把行政执法责任制当作一个筐,只要与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有关的东西,就往里面放。第四,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与执法责任脱节,各搞一套。对于上述在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对照《若干意见》规定的要求,有制度的要改进完善,没有建制度的要按照规定抓好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按照规定,有序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推行工作。
3、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在过去的研究和推行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从语义分析,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关于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法定职责及其相应法律责任与追究的行政法律制度的总称。”这个概念从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本质出发,揭示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法律地位,对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反思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现状时发现,过去在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概念的研究和定位上,还只限于学术研究、现象归纳之中,缺乏语言分析的转向或者说至少在语义分析上没有从它的内涵意义出发做一些学术探索,或者对概念进行精确的功能分析。从而出现一些缺乏指导意义或者形而上学式的概念。由于概念定位不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当然就大打了折扣。《若干意见》开宗明义地给行政执法责任制下了一个概念—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个概念体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制约权利的价值,体现了权责统一、权责相当的法治原则,突出和确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概括。认识和把握好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从现在起,我们再不要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概念从实务的角度再去争论了。要按照《若干意见》的定义,扎扎实实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做好。
4、要坚持和发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近二十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这些原则和经验从总体工作思路上表现为: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典型引路、适时制规、渐进推进;在落实执法责任上表现为:依法确定执法主体、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程序、科学细化执法标准、建立相关追究制度、通过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手段,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于这些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我们在抓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工作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抓发展和创新。
5、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什么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点?我认为,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建设和保障制度建设是今明两年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重点。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建设问题,据统计,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有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其中:由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有9个省、区、市(除广东、重庆市外,其他省、区在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中列明),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规定的有2个省,由政府规章规定的有15个省、区、市,由政府文件规定的有4个省、区、市,严格地说,全国各省、区、市有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或者规定的只有15个。而这15个省、区、市的条例、规定,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还需要完善。可见,就基本制度建设,任务还很重。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还要高度重视与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相配套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如: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方面,最基本的有三项制度要建立,一是,关于各部门的法定职责、职权、执法程序、执法责任的公告制度,二是,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三是,行政执法主体的培训考核发证制度。如:在建立评议考核机制方面,起码要建立和完善与依法行政总体考核,与法律监督等五大监督制度,与公务员工作目标或者绩效考核相衔接的制度和机制,如:在责任追究的落实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有个别地方推行的是错案追究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到底实行过错责任(错案)追究,还是实行违法责任追究,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若干意见》明确的是违法责任追究,即违法责任归责。为什么要适用违法责任归责原则?大家都知道,行政执法责任是国家责任。对国家责任的归责的适用,行政法理论主要有三种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过错责任原则呢?过错责任原则是从民事侵权责任理论中的过错原则演绎而来的。过错责任原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行政责任理论的基础并被人们赏识,主要取决于它,一方面实现了规范与救济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过错原则可以从理论上合理地解决共同侵权行为和混合过错造成的责任承担问题。过错责任有主观过错责任与公务过错责任之分。主观过错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对违法行为及后果的一种心理态度,即故意或过失。公务过错责任是客观过错,以不当履行职务作为客观评价,它与违法原则渐趋一致,但两者仍有差别,构成公务过错责任的客观方面不仅涵盖了违法行为,而且还包括某些合法行为,可见公务过错责任其外延比违法过错责任原则大。我们从适用过错责任来讲,由于过错责任原则依附于民法,若适用主观过错责任,要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首先要确定具体过错人,如果行政侵权行为由于集体决策或者程序复杂或者不公开或者侵权人的行为系执行上级命令或者经上级批准等情况,责任就很难落实。其二,从主观心理上认定过错责任,不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而公务过错责任呢?公务过错责任在适用上,比适用主观过错责任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仍然和过错责任原则割不断联系。公务过错责任和个人过错责任在实践上去区分和划分并非简单,客观化责任也很难确定。鉴于上述问题,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甚为不当。由此,我们回过头对照各省区市、各部门已建立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分析、判断认为实际上名为过错责任追究,实为违法责任追究。
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无过错责任追究(无过错原则)呢?无过错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在整个归责原则体系中处于辅助的地位,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评价原因行为的性质和内容,而从结果责任出发,实行客观归责。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意旨在于将行政危险造成的风险损失由个人承担转嫁给社会承担,实现责任的社会化。上述理由说明,无过错责任原则,不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所要追求的目的。
我国行政主体的违法责任归责是违法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是以职务违法行为作为归责的根本标准,它体现了认定标准的客观化。《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很显然,一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存在没有事实根据或法律根据乱施行政的或者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以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都属违法行为,都要承担违法责任。《若干意见》对此作了相应责任追究规定。《若干意见》还对违反法律原则的行为判定为违法和不当,对此,规定了相应的责任。
高度重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障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点,实践证明,缺乏保障制度和保障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很难推行的,其效果也大打折扣。我认为,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并落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工作意见。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责任,评议考核和奖惩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职责争议的协调制度等。
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还要认真探索研究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三)继续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1、认真完成法定任务。对贯彻行政许可法,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国务院下发的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的目录,认真做好清理、核实、取消、纠正等项工作;二是,尽快制定国务院决定保留的许可项目的实施条件,实施程序和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评价、监督以及后续监管措施、收费、审计等配套制度。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地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完善,针对性差,有互相抄袭的。对此,有的同志提出制度要上级政府来做。我认为,省级人民政府是有权的,是有责的,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据悉,国务院审改办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是,积极指导做好相对集中许可、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办理,集中受理和送达等试点工作。
2、认真研究行政许可法贯彻中的有关问题。比如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界限问题,行政许可程序适用规范,听证当事人的选定标准,听证证据规则,有限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行政许可的具体范围和程序等问题。行政许可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很多,就执行法律制度方面我梳理了一下,有十多个问题需要加强研究。
3、继续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学习、宣传、培训的重点在各级领导和行政许可的相对人。
同志们,未来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更加努力地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第四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议题,这次会议能够圆满成功,得益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劳动,得益于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在此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的**主任、**的**秘书长、**的**主任、**的**主任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
谢谢大家!
《政府法制监督协会讲话》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政府法制监督协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