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2 16: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专业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专业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方案》。

第一篇:计算机专业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同一课题研究现状

㈠课题研究背景

近三年来,我校在首批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中发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种“供”与“求”的矛盾:一方面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对口率低。究其原因,虽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方法与市场脱节,学生学不能致用,实践动手能力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专业教学改革入手,我校尝试走一条“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成绩。在2005年教育部就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曾指出,“我们要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开拓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已成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三位一体”的核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研究已成为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我校最早开设的具有27年办学历史的计算机专业尤有必要深入探讨和实践。

㈡国内外同研究可借鉴的经验

横观世界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国家,都很注重“工学结合”。早在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就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这是“工学结合”的最早雏

形。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配合与服务的作用。加拿大“行业协会”是企业与学院自发组成的固定组织:其有关活动得到加拿大人力资源开发部fHRDCl的资助。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安排注重学以致用、切合实际。国家二级三级技工的课程70%的时间用于技能训练,30%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而且在考核中侧重能力考核。

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表明,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在 1957年就提出了“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这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措施和办学形式。2005年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职成[2006]4号文再次强调了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高校。事实上,中职学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多种专业教学模式探索,对专业发展,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显得重要。课题组希望通过此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工学结合下“三位一体”模式课题的研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的依据。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㈠“工学结合 ”的概念

“工学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

㈡“三位一体”的概念

三位:项目为主导;理实一体化;工作室为载体。

一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项目为主导,构建传统课堂+实践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工作室为载体,进行开放性教学。

三、课题的选题意义

㈠课题研究的意义

⒈通过组织对计算机专业市场调研,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⒉通过对“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㈡可能的创新之处

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有哪些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对比研究,来找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下专业改革发展有效途径,对专业、学生成长甚至终生发展影响重大的途径有哪些,是此课题的创新与超前之处。

四、课题研究思路、目标、内容及方法

㈠研究思路

由学校计算机教研组牵头,依托信息技术学部的一线骨干教师的力量,组成研究团队,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寻找工学结合下专业教学改革最佳的实施办法,并扩大影响力。

㈡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工学结合为运作平台,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方法、有效途径,为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际依据,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经验。

㈢研究内容

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⒊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和实施以后,对学生影响力的研究;

㈣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采用课堂观察、记录、分析以及对话交流、企业深度访谈、市场调研、个案追踪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展开研究。

五、课题实施方案

㈠研究过程与步骤

⒈2013.06—2013.07:课题准备阶段,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梳理分析,确定研究总思路和研究方法;

⒉2013.08—2013.09:课题开题阶段,收集文献,研究资料,对课题方案论证修改、补充、完善,并进行访问、访谈、全面实施课题;

⒊2013.10-2013.11:对比研究阶段,通过实践、探索、调查、研究,寻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的有效途径;

⒋2013.12-2014.05:行动研究阶段,根据对比实践情况,通过访谈、调查、跟踪问卷等方法,对学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实践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索,研究实施效果,寻找修正最佳途径;

⒌2014.06-2014.07:收集数据与资料的整理;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⒍2014.08—2014.09:课题结题阶段,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㈡研究人员及分工

㈢预计完成的研究成果及其形式

⒈完成《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⒉创新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编写数个案例,编写相关专业校本教材。⒊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⒋建设若干工作室,如“新农村工作室”,能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为当地计算机技术在人才和技术上提供资源。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第二篇: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报告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报告

旅游专业在完善与创新本校“113”和“ZGY”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专业定位、旅游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人员需求,针对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与前厅服务三大课程,与乐山教育宾馆、乐山金海棠大酒店、峨眉温泉饭店、四川海河特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乐山本地旅游企业携手共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机制,实现了真实环境现场教学模式;形成了企业从实训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全面介入机制;形成了学生培养围绕学校与企业两个中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

一、企业参与教室布置和实训室建设,实现真实环境现场教学

(一)企业参与教室布置,打造仿真企业环境,企业文化陶冶人 为营造接近真实的企业岗位环境,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从2011年起,由专业部和班级提供资金支持,各班师生根据本班专业特色,走访多家对口企业,搜集引进图片、文字素材,邀请企业人员合作,将本班教室重新布臵打造,在原有班级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企业发展理念、管理制度、口号标语、宣传图片等企业文化内容,班级管理仿效企业管理,让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互融合,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理论与文化知识。

(二)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提升实训环境档次

本专业拥有一个按照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独立对外营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教育宾馆。因宾馆目前暂未提供西餐对外营业,故依照其它真实酒店西餐厅的装修、装饰、器物、风格、布局,专门打造了一个西餐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西餐技能实训。

另按照建设大旅游专业的思路,本专业于2012—2013学年正式新开设了烹饪专业,故从2012年初开始,即参照目前星级酒店标准,与教育宾馆合作打造了面点制作、食品雕刻、中餐烹饪三个专门的实训室,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为烹饪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三)企业提供并参与真实环境现场教学,校企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 目前,本专业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三大科目所有的实训课程均在教育宾馆进行,教育宾馆开放全部5个餐饮包间、宴会大厅14张餐桌、50余间客房、前台,满足学生实训的设备设施与场地环境要求,并安排内部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按照行业标准配合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训管理和技术指导。从而把宾馆作为学生的实训教室,宾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宾馆的规章制度就是学生的纪律要求,实现旅游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二、企业参与课程体系与教师队伍培训建设

我校实行“以工种为项目,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以企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四川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一支兼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优良职业道德与职

业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队伍,是保证课程体系适应行业与社会当前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本专业充分利用校企集团资源,安排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培训与挂职锻炼,让教师队伍在企业一线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聘用、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教学指导专家,加强教师队伍力量,让企业积极、全面参与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当中来。

为此,本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联合企业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培训教师队伍:

1、从2011年至今,通过采用问卷或走访形式,平均每年对十余家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项目、人员结构、人才需求等内容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人才需求信息,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教师顶岗实习的锻炼方向。

2、安排全专业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到对口企业进行一线顶岗实习,或通过培训渠道安排部分骨干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实践培训,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水平,同时得到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的直接资料,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3、从2011年至今,通过采用问卷或走访形式,平均每年对近百名本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与期望值以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反馈为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教学的参考信息。

4、从校企合作企业聘用、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教学指导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并直接或间接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三、企业参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建设,形成“校企合一”

办学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将学生进校至毕业的三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学生除在校进行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须经专业部统筹安排,在教育宾馆进行每人为期10天的校内教学顶岗实习,由专业部实训人员与宾馆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实训安排与管理,通过真实工作岗位的锻炼,认识并熟悉酒店运作方式和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流程,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实现基本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初步养成。从2011年7月至今,已有340余名学生在教育宾馆完成了总计3400余天的教学实习。

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学生除在校进行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须经专业部统筹安排,选拔20%以上的优秀学生,在除教育宾馆之外的校企集团其它旅游企业进行为期15-20天的校外教学顶岗实习,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全程实训安排与管理,与企业内部员工享受同等管理待遇,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操作、独立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旅游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树立职业目标、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纪律、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水平。从2011年7月至今,已有120多名学生在乐山金海棠大酒店(四星)、峨眉山温泉饭店(五星)、四川海河特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总计1360天左右的教学实习。

第三阶段即第三学年,除个别因特殊原因选择自谋职业的学生之外,80%以上的学生全部走上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完全遵照企业内部管理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适应旅游市场变化和岗位需求,最终顺利实现就业。以2012年为例,本专业2013级学生共140余人,通过学校推荐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共107人,全部合格完成实习任务,经跟踪调查,企业满意度在90%以上,最终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

四、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在本专业制定的《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校企双边活动,企业有义务与学校一起对实习学生进行统一考评;并在《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从思想教育、考勤制度、作息制度、安全制度、生活制度、管理制度、学习要求、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安全要求等诸多方面,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学生思想行为规范和企业考核奖惩标准。

本专业在安排学生在进入企业开始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前,都征得了学生家长同意并与之签定了安全协议,再与企业签定相关实习协议,将学生实习考评表格交予实习企业,由企业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按照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制度和《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实习管理规定》,根据实习学生客观表现,每天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细致、如实的考核,并在学生实习全部结束之后进行实习总结考评并加盖公章。专业部将对企业给予学生的实习考评全部进行存档,并针对考评记录确定对学生的奖惩与学分登记。

小结:

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携手共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机制,形成了企业全程介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形成了“校企合一”办学模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在区域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旅游专业部2013年7月25日

第三篇: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唐琴香杜绍奎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万州404001)

摘要: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现在,工学结合在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很普遍。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工学结合网页设计组装

工学结合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种常见的培养模式,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

工学结合是在学校和企业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到企业去参加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需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计算机人才越来越多,如应用软件的开发,企业网站的建设,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和网络工程师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计算机专业本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工学结合,来培养计算机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每个学校有很多计算机,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并且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计算机,周边的企业和许多家庭也有计算机,校内外资源相当丰富。可参与工学结合的形式有很多,如学校或企业网站的建设、校园或企业网络的构建和维护、应用软件的开发、校内外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维护维修等形式。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利用学校内部的一些资源和学校周围的一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可以把工学结合很好的融合到课程学习中来。我具体举两个例子来谈谈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网页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讲解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学生学习后能够为个人、学校和企业制作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可采用“多媒体讲解”—“上机实训”—“岗位实践”多种教学形式。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1、对《网页设计》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讲解和上机实习。通过“教、学、练”,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Fireworks进行图片处理;用Flash制作网页动画;用Dreamweaver进行网站设计和网页编辑。

2、在完成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实习后,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网页制作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这是对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制作网站。下面以制作公司网站为例来说明。

3、一个企业的网站,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一个网站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是宣传企业理念还是着重宣传企业产品或者其他?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企业的需求,确定网站目的及风格。网站目的确定后,再围绕着这个目的来收集相关材料。要引导学

生学会从不同渠道收集材料,比如可以从图书、报纸、杂志、光盘、多媒体、互联网上搜集,然后把搜集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为自己制作网页的素材。

4、接下来规划网站结构和页面版式。一个网站设计得是否成功,是否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规划水平。规划网站就像服装设计师设计服装一样,图纸设计好了,才能制作出一件漂亮的服装,设计出一件成功的作品。网站规划包含网站的结构、网站的风格、栏目的设置、版面布局、颜色搭配、文字图片的运用等。只有在制作网页之前把这些都考虑到了,才能在制作网页时胸有成竹。也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网页才能有特色,具有吸引力。

5、下面该具体制作网页了,在制作网页时,一定要按照先大后小、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来进行制作。要灵活运用模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制作效率。教师把任务进行分解,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设计制作“公司简介”、“公司动态”、“产品中心”、“营销网络”和“服务专区”五个栏目。每个小组再根据栏目的具体内容确定子网页的数目及内容。每个小组确定一名负责人。小组成员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助、协作精神。

6、网页制作完后,每个学生对自己负责的任务进行检查,再由每个小组负责人检查小组承担的任务。最后再由教师参与网站总体评定与检查,确定最后结果。再用专门的上传工具将网站上传,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网站,逐页逐项地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然后再上传测试。全部测试完毕后再让公司提出反馈意见,再进行调试和维护。

7、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中的高级网页制作员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组织的CEAC认证考试。这样可以以考促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这门课程,也可以让学生做学校的网站,参考和利用本学校网站的一些资源。分组让学生完成学校各系部的网页,最后进行综合。通过以上的工学结合,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常见外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要学好这课,必须进行工学结合,在工学交替中,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维护计算机,在维护计算机过程中学习知识。在讲这门课时,我是这样进行工学结合的。

1、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硬件维修室,对课程知识进行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维护维修技巧,能解决常见的软件、硬件故障。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计算机。比如在讲硬件组装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机的各个设备(硬盘、内存、CPU、显卡、主板、电源)拆下来,彻底做一个清洁卫生,然后再自己动手安装好整个计算机。再进行各种软件的安装和网络设置。

2、充分 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在我们的实验室,有的设备是坏的,或者不齐全,或者有的实验设备没有,而这些设备在学校的某些办公室有。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比如讲解打印机时,可以把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借出来,给学生讲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故障维修。可以把扫描仪、传真机借到教室给学生讲解。与文印室联系,讲解文印室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比如一体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解决办法。

3、通过联系,把学生分到泰兴电脑城和颐高数码城不同的公司中,进行计算机的销售、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工作。学生投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为公司服务。通过这种工学交替,学生可以学得许多方面的知识。

4、成立计算机维修小分队,由老师负总责,可分设置维修组、咨询组、宣传组。对学生和教师,对校外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宣传。带动学生一起维护维修校内外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当代的大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的人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拿到电脑城去修,费时费钱。而我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上门维修,而且只收取少量的材料费。在具体的维修过程中,一般由二人或三人组成1小组,接到维修任务后,派出1小组,前往维修。通过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

5、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硬件维修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通过以上的工学结合,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知识,并且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维修经验,增加了社会工作经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学生能够很好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还有许多课程,如程序设计、图形图像、网络工程等课程,都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一些特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培养急需的计算机高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

唐琴香,(1974—),女,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自动化信息工程系教师,研究方向:网页设计、电子商务,通讯地址:重庆万州区科龙路8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电话:023—58800163,E—mail:littletqx@126.com。

杜绍奎,(1971—),男,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自动化信息工程系教师、高级讲师,理学学士,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重庆万州区科龙路8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电话:023—58800096,E—mail:dsk555@126.com。

参考文献:

[1]俞克新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陈承欢编著.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

第四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三是必须建立一支“校企互补,内外一体”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关键词】 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对城市、小城区以及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环境的规划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营造良好的和谐气氛,成为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变成了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以“就服务宗旨,以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半数以上都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群。

环境艺术设计,从宏观上环境包括了室内和室外,因此又可以划分为多个专业或方向,如室内设计技术、景观规划设计、会展设计等,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新的竞争,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高技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就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群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学结合,与一些专业工科类专业有较大的区别,一些工科类专业,设计生产持续性较强,规模较大,较适应按时间段划分的工学结合模式,如“1+1+1”、“一年三学期制”、“2+0.5+0.5”等。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其工作时间并无较明显固定的规律,行业企业的工作状态较多依赖于承接的项目,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工作规律,是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项目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在课程中完成项目的设计;二是把学生带出学校,采用顶岗实习或课程实习等方式,参与项目设计及施工。近年来,我院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中开展了项目教学,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1.1 以项目为载体,从纵深两个方向逐步进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两个方向进阶是指:一是在学习过程的时间维度进行能力进阶,在把项目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单项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二是从项目本身的深度进阶,从部分项目到完全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材料及工程预算、工程管理以及规划文档编制的全流程职业技能。

图1 项目教学的双向进阶

1.2 实施“两个弹性”教学计划,以适应项目的无时间规律性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根据承接项目来开展工作的,因此,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必须主动适应行业的特点。为此,我们按“刚性标准,柔性管理”的原则,实施“两个弹性”教学,即弹性学习空间和弹性学习时间,以使项目实施和生产性轮岗可以顺利地衔接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制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1.3 探索并建立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训教学管理机制

开展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训教学,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我院设计系近年来开展“项目上课堂”和“理论下车间”、“学习既实习,就业既创业”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总体思路包括:一是管理人员的组成结构方面,要大量聘请企业管理专家、企业劳动模范、技术骨干和学生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担任项目管理和指导教师;二是在管理方式方法上采用企业岗位管理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以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三是利用网络手段,搭建基于WEB(网络)的开放式管理平台,通过权限登录,及时掌握学生校外实训教学情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按照地方环境艺术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课程的流程,确立课程模块,以环境艺术设计岗位(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材料与工程预算、工程管理、工程文档制作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参与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养成于一体。

图2 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团队为形式”进行课程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专业群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因此其课程也必须体现出项目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多年来,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根据项目的情况,在企业指导教师和课程任课教师共同指导下,组成师生项目团队,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等,共同进行企业项目设计与实施,探索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及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在项目中学习项目运作的全流程能力。3.1 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主要突出两大特色,一是项目教学,包括单项项目教学、专项项目教学和综合项目教学,在项目实施中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二是“以赛促学”,通过课堂展出比赛、企业项目设计比赛以及组织参加国内高职高专各类环境艺术设计类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目标,以校内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有机结合为平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采用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法。3.2 课程评价改革

注重过程和结果考核结合,推行多种考核方式,包括理论、操作、比赛、展出、团队作品、职业资格考评、现场考评等多种形成,并参考其过程考勤、团队合作精神评价等,考评由企业专家点评、自我点评、单位评价等组成,以充分反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4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为配合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建立一支相适应的优秀教师团队。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主要采取了“校企双项目双向参与”良好的机制,通过校外引进、企业锻炼、国内外培训、承担科研课题、承接企业项目等途径,逐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企业能工巧匠为核心的“校企互补,内外一体”的教师与设计师资团队。

图3 校企合作“双项目双向参与”机制示意图

4.1 建设一支精通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的“双师”结构骨干教学团队

一是从企业引进部分具有丰富项目实施能力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制定措施,实现三年轮换一次,保证骨干教师在企业顶岗担任设计师半年以上,三是支持骨干教师在企业兼职,承接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项目,并运用于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四是充分利用假期,进行实践锻炼,同时担任学生假期实践锻炼的指导教师;五是大力支持教师工作室,以工作室提高教师项目承接能力,并带动学生参与企业项目。4.2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派出教师担任企业设计师的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设计人员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担任校内项目教学指导教师、校内生产性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同时,通过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改项目,使企业兼职教师了解高职的教改并乐于参与高职的教改,提高其教学能力。

通过校内、校外互兼互聘,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之间形成“内外一体,互补双赢”的教师与设计师团队,为项目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5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近年来需求量持续旺盛的专业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专业的不断扩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专业领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书贤,梁秀山,赵艳娜.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6,(6).[2]郑苗秧,阎玉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3} 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3.9.2王俊波

第五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1、校企共建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要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2、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双证书”原则。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简称“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各专业要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规划与选择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职业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是实训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三、基本要求

(一)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到方案的制订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柔性管理,考虑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1、过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

(1)行动领域设计:写出人才培养方案行动领域(工作领域)设计过程,从行动(工作)领域找出本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说明界定这些任务依据和基本过程。

(2)学习领域设计:对具有教学价值的、经过整合后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也就是学习领域设计。这里的设计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从而形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顺序选择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

(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开发必须选择完成工作载体(任务、项目、案例、产品、设备等),根据选定的载体开发课程。学习情境开发应包含围绕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设计。

2、学生素质的培养设计

学生素质应当包括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描述这些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的哪些教学环节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手段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对于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特殊素质,必须重点描述如何完成培养。

3、教学实施中的柔性管理

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动情况下,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即描述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可以变动正常的教学计划,必须完成哪些教学环节和课程,没有完成的教学过程用哪些环节(如网上学习、企业培训、企业鉴定等)替代。

四、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必须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重大变革。坚持课程体系构建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原则。

2、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标准

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按照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进行开发,并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能够向学生传授怎样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课程体系的实现基于什么载体(如项目、工作过程、设备、产品、案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即本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以什么作为主线进行衔接贯通;

(3)课程体系在整体上按照什么顺序衔接,是否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顺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

3、课程体系设计要点 在课程内容顺序安排上应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应体现出工作任务的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在课程单元选择设计上应当考虑到难度适中,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广度上应基本涉及本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完成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在学习时间安排应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校情况。

4、双证书的教学安排

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的正常教学活动中去,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有相对应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致。

5、顶岗实习的安排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安排不低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一般在完成核心能力课程培养的基础上进行。

五、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可以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沟通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计算机基础与操作》、《军训》(含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应用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共任选课(包括科技、人文、艺术修养类)等课程组成。各专业根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与课程内容选择。

2、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各专业在构建该课程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突出课程“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并将岗位任职资格等级证书教育纳入该部分课程之中。

3、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应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中心,培养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的课程。

4、课程体系学时分配

(1)各三年制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原则上为1:1。

(2)各专业对学生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原则上学生三年完成125-135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按照16学时/学分,学生实习实训按照30学时/周(每周计1学分)折算。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下载计算机专业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专业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初探

    电工电子30801班,三年制中技班。根据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的第一学期,下厂进行了“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如何做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教育管理,对班主任工作是......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中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与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酒店这一特定工作场所的人才培养,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偏向于实际应用与操......

    浅谈中职学校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科目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跟工科专业结合3000 )中职一二年级摘要:现阶段我国针对中职学校提出以工学结合为培养新模式,尽力打造中职学生面对就业,步......

    文秘专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索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学生身份及教育......

    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内涵建设,提升自身实力,打造品牌,凸显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

    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总结

    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探索 一、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 从职业领域分析入手进行任务分析,以工作任务划分确定课程结构,从而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群,以便让学生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