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
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
去年6月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开始显效,市区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直观感受,就是在城区看到蓝天白云的天数明显增多。尤其是进入冬季采暖期,城区直冒黑烟的烟囱少了,市民普遍感到“空气清新了,嗓子不呛了”。但目前市区空气质量仍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实现
根本好转的目标,还需继续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此,本文拟在分析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值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对策。
一、市区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但污染依然严重
我国衡量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指标为三项五级。三项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级别为优(一级)、良(二级)、轻度污染(三级)、中度污染(四级)和重度污染(五级)。国家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环保重点城市年度内应有80%以上的天数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标准。三项指标的二级标准分别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日平均值0.100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平均值0.060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平均值0.080毫克/标立方米。
据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资料,今年1~10月,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28天,占同期总天数的74.76%,而去年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仅为175天,尤其是通过大规模拆改小型燃煤锅炉、治理汽车尾气和整治餐饮洗浴业烟尘油烟污染,今年1~10月份,市区空气中二氧公硫、二氧化氮两项污染物浓度分别为0.018毫克/标立方米和0.015毫克/标立方米,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指标规定浓度值;市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0.131毫克/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但目前市区空气污染依然较为严重。一是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虽总体达标,但工业区等局部区域在冬季采暖期二氧化硫还不能稳定达标;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二氧化氮普遍超标。二是市区pm10还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31%,仍是市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市区局部地区和冬季二氧化硫超标,其主要原因是1314台1蒸吨以上的供暖燃煤锅炉仍在运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还需进一步控制。市区道路不畅,车辆经常处于怠速、慢速和启动状态,相当一部分车辆车况较差,25%左右的汽车尾气超标,则是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二氧化氮超标的主要原因。
二、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扬尘、煤烟尘是主要元凶
可吸入颗粒物是市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据市环境监测站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所做的pm10源解析结果,市区空气中pm10主要来自土壤尘和煤烟尘,其次为建筑尘和冶炼尘。四种污染物占pm10总组份的年均比例分别为,土壤尘43%、煤烟尘28%,建筑尘和冶炼尘在10%以下。采暖期煤烟尘比重较非采暖期上升13%左右,而非采暖土壤尘占pm10总组份的比例则高达55%以上。
市区土壤尘的88%来自于人为活动所形成的二次扬尘。,市区月降尘达到29.38吨/平方公里,是的1.22倍。黄土松散易成细末的物理特性,市区一些建筑和市政施工工地防尘降尘措施不力,市区环卫保洁的“扬尘式”清扫方式,市区和近郊区部分新建住宅区通往城市主干道的道路长期未能硬化等,使降尘在风力和汽车行驶等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多次被扬起进入空气,成为市区土壤污染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三、加大力度控制二次扬尘,继续治理煤烟尘,努力实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作为特大城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治理市区空气污染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打好总体战、持久战、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第一,齐抓共管,打一场集中整治市区二次扬尘污染的攻坚战。二次扬尘是目前市区空气污染的一号元凶。建议市政府组织协调各区政府和建设、环保、市政、园林绿化、林业、水务等市级部门,强化对市区建筑工地、市政工地、环卫清扫和垃圾清运的环境管理。市区所有建筑工地和市政施工工地都必须采取有效的、符合环保要求的防尘降尘措施,减少黄土裸露,硬化工地车辆出入道路,封闭清运建筑垃圾,车辆驶出工地必须冲洗轮胎,环保不达标工地一律停工整顿。加快城市市容保洁方式的机械化步伐,市区主要道路尽快实行机械吸尘式清扫,增加市区主干道洒水次数,密闭清运生活垃圾。全面硬化市区和近郊区道路,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扎实推进城市大水大绿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第二,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巩固发展燃煤污染治理成果。市区现仍有1314台1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治理煤烟尘污染任务依然较重。加快发展集中供热,凡集中供热管网到位地区的分散采暖锅炉一律限期拆除;天然气和集中供热管网暂未覆盖地区的分散采暖燃煤锅炉,1蒸吨以下的要全部拆
除,10蒸吨以下的必须全部燃用清洁型煤,并采取消烟除尘措施,达标排放污染物;10蒸吨以上的必须燃用含硫量低于0.8%、灰分低于15%的优质煤,并采取消烟除尘措施,确保达
标排放。严把新建餐饮洗浴业环保审批关,现有餐饮洗浴单位烟尘油烟排放不达标的一律停业整改。
第三,认真贯彻实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
办法》,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严格路检、抽检和年检相结合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制度,严禁冒黑烟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加大市区公交车和出租车“气”代“油”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机动车绿色环保标志。
第四,加强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制建设,在市政府防治大气污染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地方法规,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制规范和长效机制。
第二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防治对策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防治对策
摘 要:阐述了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间、项目及结果,依据监测结果,对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说清安康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针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采取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安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对策,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
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推进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安康奋斗目标,紧扣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结构、工程、管理三项减排措施,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条工作主线,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平均为 2.12,与上年持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354天,居全省第一。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概况
(一)安康市中心城区基本概况。安康中心城市位于安康市境内中心地带,已建成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江南18平方公里,江北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5万人,其中江南16万人,江北9万人。安康中心城市是安康市政府所在地,属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按照“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市重心北移,提升江南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形成“一江两岸,南北互动”的布局。江北突出现代工业气息,以工业园区为基地,把重污染企业陆续迁入工业园区内,建设江北工业经济区。江南城区则形成以商业、居住、文教、办公和服务产业为主的区域。城市燃料结构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以石油液化气为主的燃烧方式,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安康市环境监测站对安康市城区江南(市监测站)和江北(望江小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自动监测,同时在江南城区设手工对照监测点,共布设监测点位3个。其中自动监测点位2个,手工监测点位1个,详见表1。
表1 环境空气常规监测布点
编号
采样地点
所属功能区
采样类型
备注
1望江小区
交通稠密区
自动
省控点
2安康市监测站
混合区
自动
省控点
3香溪洞
江南(对照点)
手工
省控点
(三)、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1,大气自动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手工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自然降尘等四项。
各监测项目均按照相应《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4hj/t193-和《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5hj/t194-执行,具体方法详见表2。
表2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代号
备注
二氧化硫
紫外荧光法
--
自动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
gb/t15262—9
4手工
二氧化氮
化学发光法
--
自动
saltzman法
gb/t15435—199
5手工
可吸入颗粒物
β射线法
--
自动
总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gb/t15432—1995
手工
自然降尘
重量法
gb/t15265--94
手工
(四)监测频次与数据获得情况
1、监测频次。,大气自动监测频次为365天,每天24小时;手工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每次5天。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手工监测每天采样4次,每次45分钟,总悬浮颗粒物每次采样1小时30分钟,每张滤膜采两次样,一天两张滤膜。
自然降尘每月监测一次,每次连续采样一个月,全年共监测12次。、监测数据获得情况。全年大气常规监测共获原始数据53196个,其中自动监测数据52560个,手工监测数据636个,以及有关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资料。
(五)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 3(gb3095—1996)二级年均值标准,自然降尘采用陕西省暂定标准,详见表3。
表3 评价标准
监测项目
浓度限值(毫克/立方米)
日平均
年平均
二氧化硫
0.1
50.06
二 氧化氮
0.1
20.08
可吸入颗粒物
0.15
0.10
总悬浮颗粒物
0.30
0.20
自然降尘
18吨/平方公里·月
2、评价方法
(1)对比法。将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与
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年均值标准对比,大于该项目标准值时,按超标计。以此来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的达标情况。
(2)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和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情况。
其数学表达式为:
n ci
p= ∑ pi 其中pi=
i=1 c0i
式中:p—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pi —i项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
ci —i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均值
c0i —i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平均标准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本报告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手工监测总悬浮颗粒物换算为可吸入颗粒物)和自然降尘。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3)污染负荷系数法。用以反映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确定各污染物的分指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大小以及对空气污染程度的影响大小,其数学表达式为:
pi
fi= 100%
p
式中:fi —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
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二氧化硫。,安康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3~0.210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为0.054毫克/立方米(手工监测为对照点,不参与统计计算,下同),符合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0.06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2.2%。日平均最高值0.210毫克/立方米出现在江南城区的第一季度。
不同功能区二氧化硫均值浓度比较:混合区大于交通稠密区。混合区年均值超标0.17倍,交通稠密区和手工监测对照点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
从季度变化来看,全市二氧化硫浓度表现为第一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说明二氧化硫浓度升高与冬季采暖期燃煤量增加有关。以上结果比较见图1。
(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4~0.077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为0.020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均值(0.08毫克/立方米)标准。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零。日平均最高值0.077毫克/立方米出现在江南城区的第四季度。
不同功能区二氧化氮浓度比较:混合区大于交通稠密区。各区域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
从季节变化看,全市二氧化氮浓度整体水平较低,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第一、第四季度浓度略高于其它两个季度,第二、第三季度浓度基本持平。以上结果比较见图2。
(三)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12~0.287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为0.063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0.10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6.3%。日平均最高值0.287毫克/立方米出现在江南城区的第一季度。
不同功能区浓度比较:交通稠密区大于混合区。各区域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年均值标准。
从季节变化看,全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表现为第二季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可吸入颗粒物偏高主要与第二季度气候干燥少雨、扬沙浮尘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第四季度部分月份处于采暖期,燃煤量大幅度增加,烟尘排放量增大有关。以上结果比较见图3。
(四)自然降尘。全年自然降尘月平均浓度范围为2.14~16.57吨/平方公里·月, 全年平均降尘量为6.00吨/平方公里·月,符合陕西省暂定标准(18吨/平方公里·月)。与上年相比,浓度降低30.8%。最高值出现在江北城区的第二季度。
不同区域自然降尘浓度比较:交通稠密区大于混合区。各区域年均值均未超标。
从季节变化来看,全市降尘浓度表现为第二季度最高,第一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造成降尘浓度偏高的原因除二次扬尘外,还与第一、第二季度气候干燥及扬沙浮尘天气影响有关。以上结果比较见图4。
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年际变化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由表4可知,全市四项监测指标平均分指数均小于1,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四项污染物分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二氧化氮。
四项指标综合分析,江南混合区污染综合指数为2.24,大于江北交通稠密区污染综合指数1.99,说明混合区的污染相对重于交通稠密区。
表4 空气污染指数统计
所属功能区
pso
2pn02
ppm10
p降尘
p综
交通稠密区
0.6
30.20
0.7
40.42
1.99
混合区
1.17
0.30
0.52
0.2
52.24
全市平均
0.90
0.25
0.63
0.34
2.122、环境空气质量季节变化。由表5可知:安康市环境空气污染第一季度最重,综合指数为2.70;第二、四季度次之,综合指数分别为2.19和2.24;第三季度污染较轻,综合指数为1.34,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表5 各季度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及年际变化
所属功能区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交通稠密区
2.17
2.421.30
2.10
1.99
2.53混合区
3.23
1.96
1.37
2.38
2.24
1.70
全市平均
2.70
2.19
1.34
2.24
2.12
2.123、污染负荷系数统计。由表6可以看出,四项污染物的平均污染负荷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氧化硫41.9%、可吸入颗粒物30.2%、降尘16.2%、二氧化氮11.7%。污染负荷系数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是安康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系数最小的是二氧化氮。由此说明,影响安康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是煤烟型污染。
表6 空气污染负荷系数统计表
所属功能区
fso
2fn02
fpm10
f降尘
交通稠密区
31.7%
10.0%
37.2%
21.1%
混合区
52.2%
13.4%
23.2%
11.2%
全市平均
41.9%
11.7%
30.2%
16.2%
(二)、环境空气质量年际变化。根据表7和表8两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统计可知,与各项指标比较,除二氧化硫上升46.3%外,其它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下降27.6%、二氧化氮下降9.1%、自然降尘下降30.8%。,全市空气自动常规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平均污染综合指数(2.12)与持平。其中交通稠密区污染综合指数(1.99)低于上年(2.53);混合区污染综合指数(2.24)高于上年(1.70),详见图6。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良天数为3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环境空气质量略有好转。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54、0.020、0.063毫克。污染物的污染指数与上半年比较,二氧化硫下降8.2%,二氧化氮下降7.4%,可吸入颗粒物下降28.4 %。三项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6、0.08、0.10)。全市城市空气污染仍属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的煤烟型污染。
表7 年与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比较
所属功能区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年均值(mg/m3)
年均值(mg/m3)
年均值(mg/m3)
交通稠密区(自动)
0.038
0.03
30.016
0.030
0.07
40.099
混合区(自动)
0.070
0.02
50.024
0.013
0.05
20.076
江南(手工对照点)
0.036
0.022
0.017
0.01
10.055
0.069
全市平均
0.054
0.029
0.020
0.022
0.063
0.087
表8 年与年环境空气自然降尘监测结果比较
所属功能区
交通稠密区(手工)(吨/平方公里·月)
混合区(手工)
(吨/平方公里·月)
香溪洞(手工对照点)(吨/平方公里·月)
全市平均
(吨/平方公里·月)
7.51
4.48
5.02
6.00
10.99
6.35
5.40
8.67
四、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本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降尘。产生原因除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粉尘,其次来源于地面灰尘和沙尘、扬沙污染。由于地面裸露原因,加之冬、春季干燥少雨天气,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兴起,各小区、城区道路等相继破土动工,使很多机动车辆带土进城,还有环卫工人使用传统的扫地工具,致使二次扬尘尤为突出。为此建议: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供应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建设安康中心城市天然气供应工程,将会给安康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代替和改变了安康市城区居民和第三饮食服务行业以煤为主的燃煤结构和燃煤方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安康市城区燃煤量,从源头上减少了燃煤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量,对于提高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2、做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天然气、甲醇或乙醇)的宣传工作,以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合理规划,优化环境功能分区,实行集中供热,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污染源结构、工程、管理三项减排措施,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4、环卫部门除尽量利用夜间清扫街道外,还应定时增加每天向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洒水次数;更新传统的扫地工具;推广使用袋装垃圾;在市区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设立垃圾箱,并分类进行回收;公安、交警部门应在市区内控制机动车车流量,以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5、大力进行植树造林,严禁滥砍乱伐,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避免和减轻沙尘和扬沙天气带来的危害。
(6)加强对市区的绿化工作,提高市区绿色覆盖面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把市委市政府提出营造“绿色安康”的战略部署真正落实到实处。
五、结论
1、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污染负荷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氧化硫41.9%、可吸入颗粒物30.2%、降尘16.2%、二氧化氮11.7%。安康市环境空气污染整体表现为煤烟型污染,污染负荷系数最大的是二氧化硫,是本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污染负荷系数最小的是二氧化氮。
2、不同区域环境空气污染表现为江南大于江北。
3、各季度环境空气污染变化规律是第一季度最重,第二、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轻。
4、,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与持平。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良天数为3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环境空气质量略有好转。
5、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是改善安康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污染源结构、工程、管理三项减排措施,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9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1号,.0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作者简介:丁义志(1963年--),男,汉族,1983年在安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现任业务管理室主任,技术职称工程师,于1988年4月18日在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重大科技项目中荣获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三等奖。
第三篇:池塘水色变化分析与对策
池塘水色变化分析与对策
[日期:2003-02-28] 来源: 作者: 阅读:431 次
在实际生产中笔者留意到,有经验的养殖户往往通过观察池塘水色及其变化,进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收成。他们谓之曰:养鱼(虾)须识“看水”。其实,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
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起的综合反映,其中浮游藻类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类往往不同;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风向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其中也不乏受外来物质影响而产生的异常变化,而水色的不良异常变化,也就反映了池塘水环境的恶化或巨变,往往也就意味着疾病、灾害,许多病害诸如对虾的红体、白斑病,鳗鱼的红头、脱粘、爱德华氏病,桂花鱼的烂鳃、出血、白鳃白肝病等都是由于现行的超高密度精养模式打破了池塘生物链的平衡,造成水质败坏而暴发的。如何做到未雨绸缪,养殖全过程始终保持、调控好一池塘水是一门技术;若遇水色突变、水质败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其调控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鱼虾蟹池塘在用消毒剂或烈性杀虫药如福尔马林、硫酸铜等泼洒后,池中大量浮游生物被杀死,池水突然变清,透明度迅速提高,鱼虾安静的栖息环境被打破,水中溶氧骤减,鱼虾由于应激反应而出现狂游或跳跃等症状。对于此种情况,应迅速提高水中的浮游生物量,特别是有益藻类和微生物的数量,维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和溶氧量。具体处理措施可以先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池塘解毒剂———“绿水宝2型”(主要是解除重金属、氯制剂、季胺盐、藻毒素等残留),再用“速效肥水王”、“池水宁”、“爽水宝”等池塘营养液培水。有条件的也可以全池或部分换水,但效果缓慢,且易造成池水的二次污染。
2、池水营养盐不均衡,生长限制因子(如硅、锰、铁、磷、钾、PH值等)的缺乏造成池塘优势藻类短时间内全部死亡,藻相突然改变或清澈见底,几天后变为“黑臭水”。对于此种池塘,可以定期使用“池水宁”、“爽水宝”等生态营养液预防,而当水体已发黑发臭时,应适当引入旁边池塘的部分“好水”作为藻种,再使用“池水宁”、“爽水宝”等培水。此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高位池对虾精养池塘,由于失去了底泥对营养盐的缓冲释放作用,很容易造成池塘浮游生物量的大起大落,水色突变,因此无论是肥水还是调水都应少量多次,适时而止。
3、当遇天气突变,如台风、暴风雨过后,由于环境剧变(包括盐度、透明度、营养因子等),很容易造成池塘藻类全部死亡,池水浑浊不堪,呈白浊或土黄色。此时首先应降低池塘浊度,净化水质,可以全池泼洒三合一“净水剂”、“底净”、“沸石粉”、“石灰水”等,然后再用“池水宁”、“爽水宝”等调水。
当水色转好后,应及时用“鱼菌清”、“虾菌消”、“蟹菌消”、“菌毒净”等常规消毒一次,防止由于外来细菌的滋生而引发疾病。其实很多疾病的暴发都跟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天气变化→水质恶化、溶氧降低→体质变弱,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入侵→感染、死亡。因此,每次天气变化前后应做好具体的防范与处理措施。
4、池塘中藻类高峰期过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特别是轮虫的数量剧增,致使池中鱼虾严重缺氧,浮头并有零星死亡,此时池水呈白浊状。出现这种症状的池塘应立即用“菌毒净”、“特力灭”、“鱼菌清”、“虾菌消”等消毒剂泼洒水体,杀灭部分浮游动物,再用“池水宁”、“爽水宝”培育浮游藻类,恢复池塘生态平衡。有条件的也可以全部或部分换水后再来重新培水。
5、放苗前期或养殖过程中池水突然变清后,无论怎样施肥,池水都肥不起来。造成这种症状的池塘,有3种情况:(1)池塘水体重金属中毒:池塘在进水或排换水时引入了受工业污水污染的水体,或者是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含重金属成份的杀菌杀虫药,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针对这种池塘,应使用适量的池塘解毒剂———“绿水宝2型”解毒,平时定期使用可用来预防,然后再用“池水宁”、“爽水宝”等培育水色;(2)池底青泥苔、丝状藻滋生,水体营养全部被吸收,有益浮游藻类生长受抑制: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大水面粗养池塘,高位池精养池塘也时有发生,藻体死亡后分解耗氧,还会产生大量毒素,单单依靠刮或捞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效的方法是先用0.8-1 ppm 的螯合铜或三合一“除藻剂”杀灭,再用“池水宁”、三合一“速效肥水王”等迅速培育水色,维持一定的透明度。(3)池塘塘基严重老化,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与外来物质易形成拮抗作用,收支平衡已不能恢复,此类池塘已不能使用,须更新池底。
6、鱼虾养殖的中后期,往往是在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在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养殖户称之谓“老绿水”。水体有机物及藻类尸体的分解消耗池中大量的溶氧,并会生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再加上藻类分泌的藻毒素、人为用药的药物残留,使得鱼虾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鱼虾食欲减退、活力减弱、体质下降、容易感染、暴发疾病。这种池塘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都很普遍,能经常有新鲜水注入的池塘会好一些,但对于无水可换的池塘,这的确是一大灾难。经常采用的处理措施是:①定期全池泼洒“活水菌”、“调水王”等高科技微生物制品分解池塘有机物;②定期使用“绿水宝2型”、“解毒健胃散”等解除毒素,促进摄食;③经常拌料投喂“虾康素”、“保肝泰”等营养保健物质,增强鱼虾体质,提高抗病力。
“养鱼(虾)先养水,防病宜调水”,实践告诉我们,“水”才是养殖之根本。我们不仅要学会去“看水”,更应懂得怎样及时、有效地去调好水。很多水产病害不是药物所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回归到水本位上来搞水产养殖,多从池塘水环境微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养殖。
第四篇:城市市区停车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多管齐下解决城市市区停车难问题
民建桂林市委秦胜忠
一、城市市市区停车难的现状随着汽车在百姓生活中的普及,机动车辆数量增多,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在很多城市的行政单位、商务办公场所、饭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车站码头、电影院、医院、风景名胜景区、公园、商业购物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要么没有停车场,要么就是车位始终不够用。不少车主为了找一个停车位常常开着车在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找。要是到了周末,很多的公共场所就更难找个车位。由于停车问题的不到解决,机动车辆乱停放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停车难诱发了不少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反过来乱停车行为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停车难”紧跟“行车难”已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二、造成城市市区停车难的原因
(一)、硬性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停车车位特别是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国家建设部曾对城市停车场与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办公楼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5至4.5个停车泊位,商场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至2.5个停车泊位,普通住宅每100户要有10个停车泊位。但政府部门对有关市政法律和法规的落实程度不高,对建筑行业的监管上存在漏洞。不少大型建筑在建设时没有按上述相关规定的配点标准建停车场。一些车位连业主的停车需求都不能满足,也就无从满足其他车主的停车了。以小区为例,旧有小区在兴建时考虑不周全,没有考虑到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因此没有配备相应的车位,现在若想通过改建停车场或牺牲绿地等都不可行,小区停车难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现有停车车位空间分布过于集中,影响正常停车。很多城市市区现有停车车位主要集中在中心繁华地段。而在人员流动相对较少环线以外的城区,却很少停车车位。像区域面积较小、地市中心繁华地带、大型商业网点集中的商业区、行政区,因吸引了大量车流、物流和人流,交通向心力较大,车位紧张,停车难度就更大。越是向市中心靠近,停车难的问题就越是明显。很多车主在市中心停车遇到停、取时间较长;取车时可能发生由于设施故障而取不出车的情况。
(三)、重建设轻管理,建好的车位被挪用、闲置现象严重。目前凡是社会停车场和临时占用道路的停车场,其管理权归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这些停车场的性质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任意改变。作为经营停车场的管理单位,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
在道路范围内的临时停车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不一致。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内部的停车场无人负责管理,无人监督执行,有的停车场甚至挪作他用,改变了停车场的性质。不少单位车位闲置、挪用现象严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停车场挪作他用、改为商场超市和仓库。一些酒店拥有自用大型地下停车场,满足自己停车都绰绰有余,但却没有向外界开放营业。
此外,部分停车场的管理人员仅限于收取停车费,较少参与停车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疏于管理造成停车人的随意停车,停车场内无序停车、道间停车、弯道
停车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停车场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四)、一些车主安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淡薄。有的车主为图方便在停车场门口上随意停车,甚至把车停在了通道上;还有的些车主只顾自己停车,往往一个车占了一个半车位,留给其他车主的半个车位,让后来的其他车主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另外,一些车主把车辆停放在临时停车点或道路上,去办事或逛街,甚至停放过夜,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造成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这样的乱停车行为,不仅影响城市交通,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三、解决城市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规范,出台鼓励政策,多元开发,扩大城市停车位数量。
1、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严格按照供需要求合理建设停车位,也是确保城市建设中的停车位满足车主需要的必备条件。其中,对行政办公单位、商务办公场所、饭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车站、码头、大型体育馆、运动场、电影院、医院、福利院、风景名胜景区、公园、游乐园、民居住宅、商业购物中心、服务楼馆、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仓库等场所,应该按有关规定要求和需求配建停车场、停车车位。促进商业格局合理化分布,改变中心商业区过于集中的状态,加强各区大、中型商场建设,促进购物人流分散。
2、建立和完善“停车配套审批、竣工验收和停车场管理”等法律法规,完善停车业管理系统,为停车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改建、新建建筑物应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加大对停车配套建设的检查力度,对已挪作他用的,应要求开发商限期恢复停车场用途。
3、政府部门出台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政策,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各方资金渠道,多形式地参与停车场(库)的建设,扶植停车场建设走产业化的道路,实施“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政府对经营者实施监督和调控。
4、积极提倡多元化经营,采取融资贷款、土地征用、税费征收、规划设计、市政配套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适度引导鼓励建设停车场点;运用市场观念和手段,按市场化运作,以融资、招标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建设停车场,积极运用“BOT”(建设—运营—转让)或“BTO”(建设—转让—经营)等多种建设模式对大型停车场招标建设,筹集停车场建设资金。
5、采取积极措施详细考察市区各路段路况,在不影响交通和车流人流的情况下,在一些单行线或道路宽广的路段扩大临时停车位,方便车主就近停车。建立几个有公益特点的大型停车场,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让车主将车停在市中心以外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这样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停车空间,及时改善了城市中心的交通状况,降低了道路通行压力,同时也降低了有车族的用车费用支出。
(二)、发展停车经济,解决车位闲置和挪用问题。一般情况,地面停车场的平均造价为2.5万元/车位,其中市区公共车库为5至7万元/车位,多层机械立体停车库6至12万元/车位,地下车库高达20万元/车位。在短期内,很多城市还无法建起一批大型停车场,利用好当前现有的停车资源就成了当务之急。利用好商铺和商厦周围建设好的停车场,发展“以车养市”的“停车经济”不失为解决很多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良方”。停车车位缺口越大,“停车经济”发展潜力越大。如果我们的商家能够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把很多闲置、挪用的停车车位利用起来,发展停车经济;那么,无论对于繁荣商业还是对于解决停车难的问题,都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对于停车设施的经营管理,应适时引入和发展适合城市经济发展的公司制经营模式。
1、现有停车场所在收费价格和管理上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调整。如商业区的停车场收费,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相适应,对确实偏高要适当调整;而小区内的停车场,尤其是闲置的地下车库,与其高价闲置,不如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收费标准,以促使更多车主选择地下车库,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2、停车收费价格应该放开,采取阶梯式收费标准来调控停车需求,即城市中心区停车收费标准高一些,非中心区标准低一些,按不同位置、功能等以“位”论价,以“功能”定价。尽可能的解决“有车有位”的问题。
3、按照“路内高于路外,中心高于外围”的原则,调整占路停车收费标准,建立区域停车分级收费制度,实行计时、分段收费,鼓励短时停车。对于路内停车在不同的时段和路段,采取不同的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并将占路停车最大限度地引入停车楼。
(三)、建立制度、科学管理,利用好停车车位资源。在建停车场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停车场的管理,完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手段,科学分配好停车车位资源。从宏观和微观上,分别保证停车资源得到有效管理。
1、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停车场(库)管理法规、停车经营管理措施及处罚监督机制,保证在管理及处罚方面有法可依。
2、建立起相关的停车政策保障或静态管理办法,允许成立停车场物业管理公司,确保每一个建成的车位都能物尽其用,保证其覆盖地半径内的车辆一律可以入场(库)停放。特别是对于一些临时停车位管理,要适当采取限制手段,避免一些车主长时间占用紧缺的停车资源。
3、建立多功能、科学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停车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建立停车诱导系统。大型停车场之间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科学分配和调度停车车位,利用好现有的城市停车资源。
(四)、提高车主的文明意识,倡导文明停车。加大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不仅让众多机动车车主,而且让广大交通参与者都知晓交通法规常识,并严格遵守。另外,要继续加大对停车违法行为的整治执法力度,从严整治违法行为,规范停车秩序;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积极探索加强对违法停车治理的新路子,对违法停车等现象进行专项整治。
第五篇:对近期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看法
对近期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看法
近期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隐隐有上升的趋势,某些地方,如上海、西安等地气排名日益靠前,我认为,这与当地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以及当地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比如上海,经济发达,所需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并不少,但为何环境还能有所改善?政府重视,下令整改那些不合格的企业,迫使它们提高技术、清洁生产。而经济高速发展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呼声使得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大,人们从自己做起,节能减排,积少成多,共同促进了空气质量,乃至整个环境的改善。
而反观山东,以济南为代表的各地市,空气质量却一直徘徊在下游。济南乃是泉城,作为省会城市又兼旅游场所,却总是难以见到蓝天白云,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在全民重视环保的大环境下,济南是否应该担起责任,为自身的发展做点什么呢?山东是个高消耗高污染的大省,有二十个地市PM2.5都爆表,而这大多数都是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发展造成的,这种只重经济不重环境的做法带来的不仅仅是GDP的急剧增长,还有PM2.5的急剧增长,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过去欠环境的补回来。空气质量指数上下波动,时好时坏,固然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更多的也是相关部门执行力度不够,时松时紧,不能引起有关企业的重视,再者决心不足,没有真正的想在根本上做出改变。因为决心不足,所以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使企业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而且因为没有强硬的政策,企业倦怠,相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虽然有很多政策出台,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使得济南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下降了。
空气质量的下降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十分影响人们的健康。柴静的《穹顶之下》带给我们极大地震撼,让我们知道了太多太多它的危害,但与此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许多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做好监督者的职务,监督企业,监督政府,共同迎接我们共同的蓝天。
2014级环院
赵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