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6:3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

第一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

青岛帆船网 2010-01-31 09:59:03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青政办发〔2006〕49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O六年六月十三日

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

我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为广泛开展帆船运动知识传播和实践活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提升我市青少年的帆船运动水平和文明素质,推动我市帆船运动发展,根据《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以2008年奥帆赛为契机,利用我市教育行业的资源、技术优势,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帆船运动,在大中小学校普及奥运知识和帆船运动知识;经常参加帆船训练和活动的青少年人数达到市区青少年总人数的10%;建立青少年帆船运动俱乐部,形成海上1000艘以上的帆船活动规模,为打造“帆船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范围市属和驻青19 所大专院校,各普通中小学校。

三、活动内容--普及帆船运动知识。在全市大中小学校中开展奥帆知识和帆船知识普及和实践活动。--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全市大中小学校设立帆船运动特色学校(专业)36所(个)(其中小学20所、初中8所、高中6所、大学2所)。开设帆船知识教育,开展帆船运动技能培训等,形成体育与教育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争取3至5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或专业队)四级教育、培训、训练、输送体制,解决人才断档和升学等后顾之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2006年起至2010年,在市区配套建立帆船教学示范基地5处(奥帆赛基地、银海基地、汇泉湾帆船基地、青岛澳利来帆船训练基地、青岛邹家帆船训练基地),以满足帆船训练的基本条件。? --建立赛事、交流机制。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国内外帆船运动夏令营活动;举办国际、国内各级帆船比赛(锦标赛、邀请赛、对抗赛等),建立国际间青少年帆船运动的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开展帆船运动知识传播、宣传教育和训练、比赛、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帆船之都”的城市氛围。--提供器材、技术保障。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积极寻求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为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捐赠或资助帆船运动器材。

四、行动口号打造“帆船之都”从校园做起,普及帆船运动从青少年抓起。

五、时间安排 2006年6月—2010年12月启动阶段: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举

行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命名首批帆船特色学校,启动奥帆知识和帆船运动知识普及活动。

推广阶段: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命名第二批帆船特色学校,广泛宣传普及奥帆知识,推广帆船运动知识,建立校际帆船赛制、特长生选拔输送体制等。普及阶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帆船特色学校的建立,推广普及帆船运动知识,选拔输送青少年后备人才,为打造“帆船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六、活动组织主办单位:奥帆委、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体育总会承办单位:各区市政府、大专院校技术支持单位: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山东省体育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青岛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青岛华航国际航海运动俱乐部、青岛邹家帆船俱乐部、青岛银海集团。新闻支持单位: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人民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青岛财经日报及中央、省驻青新闻单位。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体育总会。

七、职责分工奥帆委负责在2006年向全市大中小学校赠送奥帆赛和帆船知识宣传品;2007年向全市大专院校、中学赠送帆船知识读本。市教育局负责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奥帆知识和帆船运动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利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增加帆船运动教育活动。市体育局负责培养选拔青少年帆船运动后备人才。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协调新闻宣传部门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各区市政府负责中小学校活动的具体实施,按照目标分解落实到位;负责所属帆船特色学校(初中、小学)帆船器材维修费等。各大专院校负责各项普及教育活动和帆船特色专业的落实。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山东省体育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青岛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青岛华航国际航海运动俱乐部、青岛邹家帆船运动俱乐部、青岛银海集团,负责提供帆船训练场地、帆船存放、知识讲座、教育师资和技能培训等。

5年内分期分批捐赠质地优良的“OP级”“激光级”帆船共计1000艘;赞助市级青少年帆船赛事资金。

第二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

【发布单位】青岛市

【发布文号】青政办发〔2002〕1号 【发布日期】2002-01-09 【生效日期】2002-0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投诉处理办法》的通知

(青政办发〔2002〕1号)

(二○○二年一月九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了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切实改进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能,现将《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投诉处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投诉处理办法

按照市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的要求,为加强我市对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切实改进工作态度,提高行政效能,树立政府机关高效公正、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优化青岛投资发展安居乐业的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国家公务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务员行为规范,忠于职守,高效公正,廉洁勤政,依法行政,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最终标准。

第二条第二条 对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工作态度和效能有以下行为的,可以投诉:(一)无正当理由脱岗、离岗、不坚守岗位的;(二)态度冷淡、生硬、蛮横、粗暴的;(三)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的;(四)不按规定程序公开办事、办事不公道的;(五)办事效率低下或者有意拖延的;(六)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七)执行公务行为不文明,影响政府形象的;(八)其他不满意行为的。

第三条第三条 有本办法第二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可以拨打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投诉电话(简称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向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政府督查室投诉:

市监察局投诉电话:(0532)5911693;

市人事局投诉电话:(0532)5911300;

市政府督查室投诉电话:(0532)5911522。

投诉人可以采取电话、信函、当面投诉等方式进行投诉。

投诉人应当向投诉受理机关据实告知被投诉人工作单位、姓名、在何地、因何事投诉以及投诉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情况。第四条第四条 投诉受理机关要根据各自权限,对投诉事项及时予以办理或转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一)接到投诉后,对于群众要求到现场帮助解决的投诉,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或迅速责成有关单位派人到现场,能够马上帮助解决的,必须马上帮助解决;对不能马上帮助解决的,应查明原因,做出明确解释。(二)投诉受理的机关对于自身有权办理的事项,必须在七日内作出处理,投诉人要求答复的,应及时予以答复。对于特别复杂的投诉事项,经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时间,但必须向投诉人说明情况。(三)对于转办的事项,必须在一天内将该投诉事项转交有关机关处理。有关机关处理时限,按本条第(二)项的规定办理。

第五条第五条 国家公务员违反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由主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作出如下处理:(一)情节较轻的,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年终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二)情节较重的,视情况给予诫免,并扣发年终奖金。(三)情节严重的,视情况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辞退的处理。(四)违反党的纪律和行政纪律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五)对于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除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第六条第六条 有关处理结果纳入该部门公务员管理和队伍建设评估、个人年终考核,作为个人奖惩、使用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七条第七条 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政府督查室每年7月、12月将投诉情况汇总后,报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

第八条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细则》的通知

【发布单位】815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9-22 【生效日期】1998-09-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细则》的通知

(1998年9月22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规则

为逐步实现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督促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制定本规则。

一、一、工作宗旨

市长公开电话旨在通过办理人民群众来话,拓宽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密切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进和加强政府工作,更好地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为群众服务。

二、二、工作职责

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受市长委托,负责处理市长公开电话日常工作,是代表市政府领导受理群众来话工作的专门机构;同时负责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网络的组织协调工作。

(一)负责受理人民群众和基层单位通过电话(语音信箱)对政府工作和政府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时答复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应由政府处理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需紧急处置的事项,要迅速反应,马上就办,做到不漏项、不误事。

(二)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和工作需要,向各市、区,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交办来话投诉的问题,并督促其认真办理。

(三)对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交办及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转办的问题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对责任单位长期拖延不办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造成失误的,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四)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或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责任不清的,除属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处理的外,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可以直接或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共同调查,协调处理。

(五)对新闻媒介公开曝光的问题,要及时搜集、整理呈市政府领导阅示,并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意见转办或跟踪督办。

(六)切实加强“110”报警服务社会联动工作,使“110”社会联动工作网络与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网络有机结合,快速高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七)负责对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网络的检查、协调、指导及工作网络工作人员的培训。

(八)办好在《青岛日报》和《青岛晚报》上开辟的《市长公开电话处理结果选登》、《“市长”回电》专栏,集中答复群众来话的办理情况,宣传解释有关政策、法规等。

(九)对群众和基层单位通过电话对党委、军队、司法机关工作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指导来话人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转送信访部门处理。

三、三、工作程序

(一)受理来话,必须详细准确地记录来话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来话时间和来话内容等。

(二)对受理的来话进行分析、核实,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政策明确规定的问题,应当即给予答复;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通过电话迅速转交有关部门处理;比较重要的紧急问题,要立即填写《市长公开电话原始记录》单,呈报市政府或办公厅有关领导批办;对来话所反映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重要问题,应以书面材料呈送市政府领导参阅;市政府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要直接派人或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三)适时向承办单位询问转办事项的处理结果,督促承办单位按规定时限报告办理结果。凡是通过电话交办的事项,承办单位应在3日内报告办理结果;凡通过书面交办的事项,承办单位在接到承办单后,须在7日内书面报告办理结果;因特殊情况在规定时限内不能办结的,承办单位要主动说明原因,并随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紧急事项,承办单位应立即处理,并随时报告处理情况。

(四)增强办理工作的透明度,区别不同情况对办理结果予以反馈或公布。对市政府领导批示的问题,办结后应立即向市政府领导反馈处理结果;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影响较大的问题,应及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向全市通报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情况。

(五)定期对群众来话进行综合分析,对其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重要的社情民意,应编写信息简报呈送市政府领导,为领导决策服务。

(六)做好市长公开电话文书材料管理工作,并按要求立卷归档。

四、四、工作网络

在各市、区政府和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设立公开电话,建立上下相联、左右相通的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网络。

(一)网络单位的主要任务:

受理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工作及其工作人员的建议、批评、意见和要求,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应由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负责处理的问题;承办市政府领导和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交办的事项;定期向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参加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召开的会议及有关活动。

(二)网络单位工作制度:

1、值班制度。各网络单位公开电话必须安排专人值班,负责处理公开电话的日常工作。

2、办话制度。对受理的群众来话,要区别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重要来话,要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并及时处理,及时向群众反馈。对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交办的事项,要向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办结后按要求向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反馈。

3、工作报告制度。每月月初,对上月受话情况、办理情况进行小结,年终进行工作总结,全面分析全年受话情况。月小结和年终工作总结都应以书面材料报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

4、学习制度。要经常组织公开电话工作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熟悉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特别要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范文)

★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青政办字〔2006〕21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青岛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管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30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

(一)市经贸委负责对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具体负责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和日常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国家认定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管理工作。

(二)市财政局主要负责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财务管理,会同市经贸委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

(三)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有关税收政策的指导和落实工作。

各区市技术创新主管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以下统称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关的推荐和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的相关工作,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和专家组承担。

第二章 认 定

第五条 本市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第六条 申请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已设立三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一定规模优势,高技术企业上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其他企业不低于8000万元。

(三)企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居本市同行业前三位;企业主营业务为本市重点发展产业的,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本市同行业前五位。

(四)已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并正常运行一年以上。

(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最低标准,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按行业系数调整后不低于3%。

(六)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任技术中心主任,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八)技术中心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九)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在本市示范作用突出。

上述基本条件可根据全市企业总体发展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第七条 企业两年内(自申请之日起向前推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具备申请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资格:

(一)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或涉嫌涉税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

(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且造成很坏影响的;

(三)在使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违反相关规定而受到处罚的;

(四)曾经申请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因提供虚假材料被取消申 请资格的;

(五)被撤销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

第八条 企业集团可以以集团公司或一家核心企业的名义申请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第九条 本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程序是:

(一)市经贸委与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协商后,于当年3月31日前在市经贸委政务网站(青岛经贸网)等相关媒体上发布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有关信息。

(二)企业自愿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三)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和推荐意见于当年6月30日前上报市经贸委(一式两份,附电子文档)。

(四)市经贸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评。

(五)依据初评结果,市经贸委组织专家组,通过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答辩会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行专业评审。专家组建议实地核查的,要组织两名以上专家核查。

(六)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本市重点发展产业、初评结果和专业评审意见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提出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在市经贸委政务网站等相关媒体上公示后,报市政府审定。

(七)根据市政府审定意见,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公布认定结果。

第十条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应当自企业上报申请材料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之内颁布。

第三章 评 价

第十一条 依据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包括省和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每年进行一次评价。

省或国家主管部门当年对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组织评价的,本市不再重复评价。

第十二条 对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价的程序是:

(一)数据采集。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于当年4月30日前将评价材料报相关主管部门。

(二)数据初审。相关主管部门对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于当年5月31日前报市经贸委(一式两份,附电子文档)。

(三)数据核查。市经贸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

(四)数据计算与分析。市经贸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对核查确认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形成评价得分和评价报告。

(五)市经贸委依据评价得分和评价报告,结合企业技术中心在本市和行业所发挥的示范作用,确定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 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其中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优秀;得分在60分至90分(含60分)的为合格;60分以下以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合格:

(一)逾期一个月未上报评价材料的;

(二)提供虚假评价材料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国家、省、市依法组织的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正常活动,一个内超过两次的;

(四)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的;

(五)在使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违反相关规定应予处罚的;

(六)连续两年评价结果居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末5位的。

第十四条 市经贸委自企业上报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70个工作日内颁布评价结果。

对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或项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第四章 调整与撤销

第十五条 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改制或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等重大变更事项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20个工作日内,由企业或相关主管部门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市经贸委。市经贸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原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是否保留;属于省或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应及时将有关材料报省或国家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获得本市认定的,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相同的下属企业原有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不再保留;主营业务不同的,可作为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分中心。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获得省或国家认定的,与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不同的下属企业原有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可以视情况保留。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技术中心评价不合格的;

(二)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三)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

(四)企业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企业在享受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违反相关规定而受到处罚的;

(六)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且造成很坏影响的;

(七)企业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

第十八条 调整与撤销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与当年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一并公布。

第五章 管理与政策

第十九条 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坚持总量控制、择优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全市企业技术中心总体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评价标准。到“十一五”末,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总数控制在150家左右。

第二十条 市经贸委应在其政务网站等相关媒体上随时更新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逐步推进认 定和评价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果的宣传。

第二十一条 市经贸委应以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鼓励企业进行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结合,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企业不断加强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

第二十二条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应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税法指导和服务,依法为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并履行相关监督检查责任。

第二十三条 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限期整改:

(一)一个的评价结果居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末5位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国家、省、市依法组织的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正常活动,一个内发生一次的;

(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

(四)在使用国家、地方财政扶持或国际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时,存在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扶持,用于技术中心关键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等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其中,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扶持50万元,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扶持100万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扶持150万元。

第二十五条 根据产业发展重点,对从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评价合格、创新能力较强的本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可通过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引导、促使其加大投入、快出成果,提高主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的筛选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规定。

第二十六条 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获得一次性财政资金扶持后,下一一般不得再申请创新能力专项资金支持。

第二十七条 委托中介机构和专家所需经费从企业技术中心扶持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应当定期对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六章 附

第二十九条 各区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本办法相关的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表以及申请材料、评价材料的格式文本,由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另行发布。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6年4月15日起施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技术中心△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中央、省驻青单位,驻青部队领导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3月16日印发

第五篇: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文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青政办发〔2008〕25号

发布日期:2008-4-28

执行日期:2007-1-

1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9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一、财政税收政策

1.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今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我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文化创新,支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等。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捐赠,逐步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

2.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按照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5)1号文件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原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对由财政部门拔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按照财税(2005)1号文件规定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

3.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按照财税(2005)2号文件规定执行,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国家政策以外的新办文化企业可根据其纳税情况给予一定期限的财政补助政策,但期限控制在三年以内。新办文化企业,是指2004年1月1日以后登记注册,从无到有设立的企业。原有文化企业分立、改组、转产、合并、更名等形成的文化企业,则不能视为新办文化企业。

4.鼓励和支持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业务。文化产品出口可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对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引进先进技术或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法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5.凡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4)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6.支持文化企业加快科技进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企业发生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从2008年1月1日起,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电子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为3年。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文化单位和个人文化产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各类职业学校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8.对经国务院或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企业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电影发行企业向电影放映单位收取的电影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

9.因转让著作权而发生的销售电影母片、电子出版物、录像带母带、录音磁带母带的业务,不征收增值税。

10.自2007年1月1日起,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至13%.11.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纪念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文物保护单位等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和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免征营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以及市(包括区市)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的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12.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的机关报和机关刊物(一个单位一报一刊)、中小学的学生课本和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和刊物、科技图书、科技报纸、科技期刊、科技音像制品和技术标准出版物,在出版环节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区市及区市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在本地销售的出版物免征增值税。对新华书店组建的发行集团或原新华书店改制而成的连锁经营企业,其区市及区市以下网点在本地销售的出版物,免征增值税。

13.对文化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允许按国家税收规定标准在税前扣除。

14.2008年12月31日前,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承担国家指定任务而造成亏损的文化单位,经批准,可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15.承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和文艺、体育等重大节庆活动的承办单位取得的广告收入,依法缴纳营业税,由税收入库地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二、投资和融资政策

16.对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

17.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国有发行集团、转制为企业的科技类报刊社和出版单位,在原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国内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

18.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

19.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和条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

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刷、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文化行业和领域。

20.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业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依法获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经营资格,从事书刊、影视音像制品、艺术品、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内文化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与国际知名文化公司开展合资合作。

21.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从事下列国有文化企业: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

22.非公有资本可以建设和经营有线电视接入网,参与有线电视接受端数字化改造,从事上述业务的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非公有资本可以控股从事有线电视接入网社区部分业务的企业。

23.积极引进外资投资文化产业,对外资投资领域,按照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印发〈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办发(2005)19号)执行。

24.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可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利率优惠。对民族文化贸易和民族文化用品生产企业给予政策规定的利率优惠。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的保险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投资公司。

25.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和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站)、有线电视传输骨干网等;不得利用信息网络开展视听节目服务以及新闻网站等业务;不得经营报刊版面、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时段栏目;不得从事书报刊、影视片、音像制品成品等文化产品进口业务;不得进入国有文物博物馆。

26.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参与文化企业的改制。

27.对引进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由所在地政府给予补贴,在规划区内选址建设的,政府在土地供应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28.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

三、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

29.对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实行专项服务,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申办企业提交文件齐备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须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30.放宽文化投资注册资本条件。凡是来我市投资创办生产性文化企业的,注册资本均可按法定最低限额执行。投资文化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分期注入,首期不低于所需注册资本的20%,但最低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投资人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其中,知识产权可占注册资本比例的70%.鼓励文化企业做强做大,成立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00万元,三个子公司、母子公司总注册资本2000万元。

31.对在省、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人才独资或与他人共同开办工作室、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企业的,可以个人名字作为企业字号办理登记注册。我市企业不受资金限制,均可冠“青岛”字样。凡是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企业,可以在名称中使用“国际”字样。

32.实行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新闻单位,可以事业法人作为投资主体兴办企业(按规定不得经商办企业的除外)。

33.保护和推广我市文化产业知名商标;鼓励文化产业争创山东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34.基础性公共广播电视服务的基本收视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提供的其他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由企业按照政府规定的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广播电视站无线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差转台(站)、监测台(站)、有线广电网络统一执行国家规定的非普工业类电价标准,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除中小学教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外,文化企业可根据其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依法自主确定报刊、书籍、演出、音像制品及其他文化经营服务项目价格。

35.出版、发行单位对库存出版物的呆滞损失实行分年核价、提取提成差价的办法。商品盘亏数额,在规定范围内的,允许自行转帐。

四、土地扶持政策

36.依法简化文化企业用地的审批程序,在国家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安排文化企业用地,并降低相关费用。文化设施用地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新

建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中。

37.在符合城市规划、不改变土地批准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国有文化企业或单位在其原用地范围内,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人才政策

38.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与文化企业创设人才培养、研发等基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培训,大力培养引进高级管理、经纪、创新等人才,聘用海内外高水平人才。人事部门支持文化企业引进国外智力。

39.留学回国人员到我市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工龄与出国前的工龄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符合条件的,可以报考或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40.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对发展文化产业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所需资金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支出。

本政策执行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其中税收政策的执行期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如有变动,从其规定。此前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最适用的政策执行。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下载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2006-2010年)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