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1页(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6: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1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1页》。

第一篇: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1页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一、总体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切实加强师德规范、师德修养、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建设一支立德树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和教研机构要以《大纲》为基本依据,搞好师德教育工作,要组织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入耳、入脑、入心,积极认同、自觉践行。努力通过指导教师学习《大纲》、践行《大纲》,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切实提高师德水平,重塑教师职业道德风范,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和美誉度。

二、教育目标

引导教师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晰和理解新时期师德规范的内涵,自觉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强化教师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教师职业责任,规范职业行为,优化职业作风,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教育内容 本《大纲》教育内容包括师德规范、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法规、教师沟通的艺术等五个方面,力求让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增强自己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依法执教。

第二篇: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师德规范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1.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努力提教师 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环节。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力量。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这就必须发扬奉献精神,培养起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师行业风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

(2)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

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我们要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教师首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2.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几点希望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为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

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

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但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淮北市二职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教师沟通艺术

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接纳、喜欢、爱是沟通的前提,欣赏而非评判是赞美的技巧,论事而非评论品性是沟通的有效原则,嘲讽、说教与藐视是沟通的敌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育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尊重学生。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

——善用表扬和批评。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运用网络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事实,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学会倾听。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会倾听,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在与家长交流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爱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的了解和把握,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家长从情感上与学校迅速交流与合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教师的育人能力。中小学教师都受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易懂,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

——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见面一般都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肯定学生的长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缺点所在。

——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周(月)、开放班级课堂等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去。

3.教师与同事的沟通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教师与同事彼此沟通具有“心理支持、思维创新、合作示范、集体智慧、减负增效、鞭策激励、变革动力”等重要作用。

(1)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不要过多地和同事争抢荣誉,伤害他人。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更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珍惜情谊,利莫当头。教师集体当中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2)与同事沟通的艺术

——谦虚为怀,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骄。所谓谦虚为怀,是要有一种时时谦虚的胸怀,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有自知之明。如果教师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沟通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严以律已,以诚待人。教师要做到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必须严以律已,以诚待人。严以律已指的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对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忠诚积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在与人交往中常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矛盾。这时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诚待人,化干戈为玉帛,变“敌人”为朋友;以谅解、宽容的态度,多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换位考虑,笃信一个“诚”字,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以诚立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从教师之间相互关系角度提出的要求,是团结协作这一总要求的中心一环。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提倡同行相亲,同行相助,追求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要反对“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和“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反对有些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资料封锁、搞专题保密、自私保守、固步自封的不良倾向。——学习先进,共同提高。教师群体中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教育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将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共同财富。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向身边的一般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先进、优秀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广泛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大家的优点和长处。学校群体中,还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领导、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教师要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做好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教育法规及试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指全国人大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法律与政策。教师知晓法律法规内容是提高法规意识的前提,懂得哪些教育行为属于必为、可为、勿为的范畴,可以提高我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确保证自己不违规缺位、越权、错位,同时还能借助法律利器的作用有效推进教育工作。

1.教师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1)传播人类文明的需要。道德与法律都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结晶,都是精神文明的成果。广大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法制教育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法律知识是说服学生最有力的道理,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带头学习、宣传、运用法律教育学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知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2)开展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师职业具有言传身教,行为示范的特点,教师具有良好的法治理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法治教育。只有教师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3)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法律是调整相关社会关系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本规范。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发生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单位之间的矛盾冲突。法律就是调节和处理这些关系的依据。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教师待遇问题,校园周边娱乐厅干扰问题等等时有发生,这些都只能通过依法办事,有利、有理、有节地解决和处理。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依法从教,按法律要求行事,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4)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教师学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一些教师还依然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素质不高,仍有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甚至严重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现象;有些教师法治观念不强,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过程,可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5)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法律意识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于我们班主任自觉履行依法治教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法律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通过学习、经验和不断培养的结果。知法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前提,懂得哪些教育行为属于必为、勿为、可为的范畴,可以提高我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断强化法律意识,自觉在法律框架内行事,确保证自己不违规缺位、越权、错位,同时还能有效推进工作。

2.法律的特征与种类

(1)法律的特征。法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规则),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通过规定社会关系者的权利和义务来保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规范。

法律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法治是刚性的: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允许逾越的,其推行的手段是靠外在的强制力量;德治是柔性的,它是建立在一套维护社会秩序的劝导性伦理道德规范,其维系手段是依靠社会教育、风俗、环境熏陶、道德榜样感染,社会舆论监督以及社会成 1

员的自觉意识和内心信念来推行。前者的长处是惩恶,后者的长处是劝善。在治国中,“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的权利只能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存在。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他也承担着对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的义务。在法律规定中,人们享有的权利有时可以放弃,但是义务绝不能推卸,必须履行。

法律效力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法规包含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都是通常说的法律,由于制定的权力机构不同,它们之间其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如《教育法》等等)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他们之间的法律效力关系为: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也就是说:在上述位序中,上位法制约下位法,下位法决不能与上位法发生抵触。

政策制度与法律的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策是与法律不同的概念,政策和制度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目标任务而确定的行动指导原则与准则。它与法律是调控和治国互为补充的两种手段,在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它的制定没有法律法规那么严格的程序,因此,学校在管理中,政策制度效力在法律法规之下,其规定不能与法律抵触,因而政策制度规定绝不能代替法律要求。

(2)法律的种类

义务性规范:它要求人们必须做到的行为,否则即为违法。这种规范在文字表达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应该”、“义务”、“保证”等字样。例如《义务教育法》(这里均是指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这些规定就属于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它规定人们不得做某种或某些行为,若行为人做了某些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即违法。这种规范在文字表达上通常采用“禁止”、“不许”、“不准”、“不得”等字样。例如《义务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就属于禁止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这种规范规定人们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而不是规定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不得做出某种行为,实质上规定的是行为人可以选择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是否行使这种权利由行为人自己裁量决定。这种规范在文字表述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鼓励”、“支持”等形式。例如《教育法》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这些就属于授权性规范。

3.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内容介绍

教师是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宣传者和示范者,除了应该了解目前全国人大制定的、直接针对教育方面的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等七部法律和《学生以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200余部法规规章中的重要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对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等法律法规有所了解。重点理解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思想原则、重要概念、关键内容,法律用语等等,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我们知法的水平。

(1)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权利共有20项: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荣誉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民事活动代理权;平等对待权;隐私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休息娱乐权;生活获得照顾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名誉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著作权;监督、批评和建议权;申述、控告和检举权等。

(2)《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提出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四条立法原则。

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将德育放在首位。强调通过改进课程内容、内容设置和招生考试推进素质教育,按照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探索和改进教法,提高教育质量。强调保证落实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内容。严格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明确考核要求。

规定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不能分重点校与重点班。强调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强调学校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的安全。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不得聘用因为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以及规范学校收费的要求。

规定学校教育教学、图书定购使用方面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是针对当前学校存在的“乱招生、乱办班、乱补课、乱编资料”等现象,提出规范管理的要求。

(3)《教师法》

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各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就是说: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员。必须是具备教师资格并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聘任关系,并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教师。学校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验、图书等教辅人员和会计、卫生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属于学校教育工作者

教师资格条件。合格的中国公民(即: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处罚的,不能获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学历合格,受过专门训练,申请并认定教师资格;达到国家师德规范提出的要求;达到教育教学规定的身心素质、教学能力、教育学知识、普通话水平要求。

教师职业的八项权利。即: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与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

教师的六项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

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对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称为未成年人。

一是强调家庭保护责任。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吸烟、酗酒流浪等。

二是强调学校保护责任。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排斥各种问题学生。强调: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学校对缓刑、解除收容或者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不得歧视。

三是强调社会保护责任。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任何人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地方吸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强调保护违法犯罪的成年人的隐私权。

四是对违反规定的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单位、家长,以及未成年人教唆犯罪者的处罚规定。

(5)《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提出《办法》适用的范围,处理事故的“四条原则”原则,以及学校在预防事故方面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制度管理、及时救助等“三件事”。

提出划分事故责任的三种情况:

①学校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11种情形”。

②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无法律责任的“6种情形”。

③发生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法律等有关规定认定的“4种情形”。

强调事故发生以后必须采取及时救助、告知家长、报告上级、善后处理等四项措施。

解决事故可以采取采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4种方式”法律方式。强调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领导、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的方式。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要求

一、小学阶段

(一)小学生特点

1、开始步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校管理,接触系统的学习;

2、开始掌握规范的、书面的语言,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的思维;

3、开始有同学、集体的观念,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的生活,有意识的人际心理行为。

(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的能力。

2、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

3、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从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们的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三)小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集体生活、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

●教育内容(适应、意识、行为)

1.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校园、适应环境)2.我成为小学生了(学生意识、角色意识)3.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适应群体、适应集体)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适应学习)5.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激发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6.管住自己 养成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7.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行为意识)8.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

二年级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意识和集体意识。●教育内容(合群、乐学、自我认识)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角色意识)2

2.歉让、友善朋友多(交友体验、人际交往)3.“三个和尚有水喝”(群体生活、合作精神)4.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5.谁的发现好又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6.告别“小粗心、小拖拉”(学习习惯、行为习惯)7.我是好学生 我会做得更好(自我认识、自我意识)8.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

三年级目标

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教育内容(善学、情感、学会关心)1.我爱学习我真聪明(勤学习、动脑筋)2.巧解难题真快乐(善于学习、挑战难题)3.情绪“气象台”(了解情绪、认识情感)4.选择快乐 寻找快乐(体验情感、拥抱快乐)5.当我烦恼的时候(调节情绪、控制情绪)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具有爱心、同情心)7.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学会助人)8.愉快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

四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己,充满自信;正确对待别人、诚实对待他人,有集体荣誉感。●教育内容(自信、诚实、集体荣誉感)

1.我能行 我来“露一手”(了解自信、培养自信)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表现自我)3.人人平等的 说“不”没关系(具有自信、实现自我)4.谁说“我不行” 大家显“绝招”(排除自卑、展示自我)5.诚实的花朵(了解诚实、认识守信)

6.开放自己、真诚待人(开朗心态、诚实处事)

7.别人进步我高兴 班级成败我关心(排除嫉妒、关心集体)8.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

五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教育教育内容(角色、交往、审美、幽默)1.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兄姐意识、责任意识)2.我是男生 我是女生(角色意识、角色辅导)3.男女生 对对话(异性交往、交往辅导)4.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人际关系、交往技巧)

5.勇而有谋 急中生智(自我保护意识)

6.相貌与成功 幽默与快乐(审美能力、幽默生活)7.勤奋与积累 学习与状态(进入状态、升学准备)8.合理安排时间 投入全部精力(合理安排学习)

六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毅力、学习方式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获取“一份辛劳、—份收获”的愉悦感;指导学生减少面临升学的压力,摆正态度,迎接考试。

●教育教育内容(进取、毅力、学习方式)1.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学习状态、自我认识)2.巧识记 反思考 主意多(学习方式、思维习惯)3.时间的妙用(学习习惯、学习技巧)4.勤劳无价 毅力无穷(学习毅力、不断进取)5.克服考试前紧张情绪(松弛训练、消除焦虑)6.我的小学生涯,骄傲!(总结自我、)7.说一声:再见吧,母校!(师生情怀、母校情结)8.中学新生活,向往!(中小学衔接、心理准备)

二、初中阶段

(一)初中生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变化;个性形成5 的关键期;

2)出现青春期的躁动,出现对异性的朦胧感,有自觉不自觉的向往异性的心理;学习上、个性上易于出现两极分化。3)情感丰富且脆弱,个性不稳定;出现自闭心理,爱好易于转移,易于烦躁;不爱交友,缺乏与父母沟通;认识上、行为上易于出现极端。

4)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我评价不全面;存在“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与社会适应能力弱之间的心理矛盾;有明显的“初中现象”心理,是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危险期。

(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2)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4)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初中各年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初一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内容(独立、情感、个性)

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环境)2.注意力与记忆力(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3.管理自己 控制行为(把握自己、独立生活)4.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意识、自我价值)5.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情怀、开朗心态)6.做情感的主人(了解情感、调节情感)7.敞开我的心扉(克服自闭、排除自卑)

8.消除犟脾气 养成好性格(情感控制、培养性格)

初二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青春期的知识和生理、心理变化,正确对待性心理和两性交往,把握青春期的行为;培养学生富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进取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教育内容(青春期、性心理、两性交往、学习品质)1.接纳青春 拥抱青春(了解青春期、青春期知识)2.青春期心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度过青春期)3.友情与爱情(性心理、性教育)

4.如何增强交往能力(社交技巧、沟通能力)

5.男生女生的交往(交往道德、交往责任)6.与父母长辈沟通(亲子关系、个性修养)7.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格、学习品质)8.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全面素质)

初三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客观的、全面的评价自己;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格。

●教育内容(意识、评价、人格)

1.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欣赏自我)2.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自我超越)

3.人生两个宝: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知识力量、人格魅力)4.自重、自爱、自尊、自立(独立人格、良好个性)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际交往、个性品格)6.什么是健全人格(健全人格、完美人生)7.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好本领、学好知识)

8.向往新生活:面向竞争 迎接挑战(面对升学、面对就业)

下载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1页(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目标及内容1页(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总体要求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总体要求与会者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 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热爱生灵,节约资源,抵......

    重庆市备案申请格式和内容要求

    项目备案申请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二〇一〇年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地址、法人代表、主要产品、近年经营业绩和银行资信等情况; (二)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市场分析; (三)项目......

    补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补1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补17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和评价2页(共5篇)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和评价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重在实践,重在行动。各区县在中小学教师在接受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后,要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各级......

    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主要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主要内容 5月7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迅速兴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进行研究部署。据新华社5月13日报道,中......

    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目标

    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目标 1.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2.具体目标:根据儿童青少......

    全省中小学诗歌竞赛活动内容要求及试题

    全省中小学诗歌竞赛活动内容要求及试题 小学组诗歌创作、诗歌作文 一、诗歌(儿歌童谣)创作 要求:①自主创作,题材、内容、形式、行数不限。 ②符合少儿的情感特点和语言特点。......

    中小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中小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教育督导室主要是负责什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第六条规定,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是:①对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履行教育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