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0KV变电站建设过程控制
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过程控制
陈良久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从110KV变电站的建设过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控制方法。对施工与设计、施工与业主、施工与相关方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实际工作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110KV变电站;质量;工期;投资;安全;控制。
一、工程概况
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110KV工程变电站为单母线、双变压器方式,户内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为封闭式设备户内布置,主变压器户内布置,10kV配电装置为成套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保护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二、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建设过程的质量主要包括设计质量与工程质量。
首先是设计质量方面,设计质量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成败。第一步选择设计院是重要环节。一方面设计人员的水平高低对设计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当地的电网情况是否熟悉、对当地供电局所属区域性标准是否熟悉、对当地供电基本情况是否熟悉,对设计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当地供电形势是否紧张、供电容量是否足够满足用户的需要、对是否T接的要求、对双回路的要求、对保安电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设计人员在变电站方案设计前需要考虑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工程施工质量。110KV变电站工程不同于一般的电力工程,电压等级较高,所有工程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110KV工程主要包括外线工程、站内电气工程、土建工程、继电保护工程、通讯工程等。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要严格控制,才能完成质量优良的建设工程。一般情况下,110KV项目的工程质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监造:所有主设备的制造过程必须要严格执行监造制度。特别是变压器、GIS、10KV开关柜、保护系统等重要设备,除了在选择型号及厂家方面要慎重,订货以后的制造环节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设备监造的前提是对制造厂商设备制造过程的高度控制能力,而完善的监造体系包括完善的管理程序及监督导则、高效的监造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经验丰富的监造队伍则是成功设备监造的保障。
一般情况下设备监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监造准备
(2)质量计划文件准备
(3)驻厂监造实施
2、安装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外线安装、设备安装、通讯系统安装等关键工程的施工,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运行要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各专业在图纸会审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专业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或作业指导书,并对施工人员交底,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措施或作业指导书施工。如现有标准、规程、规范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时,根据
现场及各专业工地编制技术评定准则。
(2)施工单位组织配备施工所需设备并组织对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认可,并负责组织中小型设备鉴定认可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且需做好记录,报监理公司审批并备查。
(3)把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关:每个工程的原材料采购、验证、保管的控制,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对招投标过程的控制、制造过程的监控、到货的检验等环节一定按照规范执行,打好工程质量的基础。
(4)坚持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及施工单位在各个环节都要确保质量对质量问题限期整改,使得质量问题在严格的控制中得到有效改善,不留任何隐患,杜绝质量问题出现。
(5)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所有处理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当有质量问题出现时,应对质量问题进行记录,特别是对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分析、处理过程、结果鉴定等进行详尽的记录,一定要有结果,且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判定。
经过上述的质量管理过程,基本能够消除质量事故的影响,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结果在严格的控制下得到满意的结果,对整个变电工程的顺利投运具有保障性作用。
三、变电站建设过程的工期控制
一个110KV变电站的建设,经历环节主要有立项、审批、建设、调试、投运等环节,其中,时间上占比最重的应该是立项及建设两大环节。
首先是立项环节。对于一个110KV工程的立项,按规定应该是省级电力公司审批后方可实施。用户在投递了用电申请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在方案制定、审批、会审、回复意见等过程中度过。因为一般情况下,所有电力工程的用电方案都得经过属地供电局制定并得到审查,然后往上一级供电局申报,得到批准后再往上一级申报,这样层层审批,一个流程循环下来,少则两月,多则一年以上,这还得是所有方案都能一次性通过的基础做为保障。当方案无法通过时,反复进行方案制定、审批,时间就无法控制了。得到省一级电力公司批准后,还得经历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查、订货、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等几个重要环节,然后才能进入施工阶段。这几个环节完成下来,没有一年半载的恐怕很难完成。
施工过程的工期控制,主要在于政策处理的时间、施工两大环节。政策处理方面,除了依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拆迁赔偿准则等进行政策处理以外,还得有很好的处理技巧才行。施工过程的工期控制主要在于做好工程施工的计划、合理的组织、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的时间合理控制、各工序之间的配置与安排等等。
一个110KV项目从审批到通电,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快捷地完成建设,需要综合研究各方面的因素,如本公司的人力、财力、效率,相关的政府机关、电力、建设、环保、交通、卫生、消防、气象等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此过程中,必须具有综合管理的思想,从各方面入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全面性、全局观、前瞻性、周密的计划性,才能顺利地进行,完成项目的建设。
四、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投资控制
110KV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在不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的条
件下,将工程的实际费用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此项控制以目标值为基线,实施于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110KV工程的投资控制,按照一般情况而言,目标值应该是设计院的投资概算、初步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目标值。对于投资控制,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说明:
1、110KV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与管理
110KV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投资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供电点的选择、供电容量的确定、变电站的供电方式的选择、变电站的选址、设备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的高低。2、110KV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与管理
110KV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质量、投资额和工程的效益。
(1)、制定110KV建设工程投资目标规划。特别是110KV变电站的建设规模的确定,直接影响投资规模。如果供电规模过小,不但无法满足企业供电容量,生产用电不足,势必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供电规模定得过大,远远超出供电容量,不但增加投资,而日常运行费用也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因为对于供电容量来讲,基本电费是一笔不小的运行费用(浙江省电力基本电费是30元/KVA)。比如说25,000KVA即可满足生产,而定成了31,500KVA,每月基本电费就得多出近二十万元,一年就得多出两百多万元。
(2)、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使设计投资合理化。设计人员在设计前需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对于先进技术、材料选择、设备选型等环节,需要进行周密的比对,从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出发,进行方案比较,才能使设计趋于合理。
(3)、优化设计,满足工程投资要求,在方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优化,使项目总体投资趋于更合理的范围。设计阶段施工图要求全面准确,力求不漏项、不留缺口、少出设计错误,以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110KV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与管理
(1)、工程施工招标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要求进行工程施工招标,选择一个合适的施工单位,对于110KV项目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
(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① 对进场的原材料和设备及其它半成品等应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各种质量检验。另外还要有一个完善的设备和材料管理程序,以保证材料和设备及半成品始终处于良好的质量状态。
②要求施工单位要认真编制年、季、月施工计划,必要时还应编制旬、周施工计划。一般应编制3个月滚动计划。不但要有形象进度计划,还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路线和关键节点,以便进一步落实人员、机具、材料和设备等。③细致研究相关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对110KV施工过程中的政策处理实施灵活有效的控制,也是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了也会节约很大一笔费用。结束语:110KV工程是一项相对特殊的工程,相较于一般建设工程而言,有它的复杂多样性、专业针对性以及极差的可控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计划策划能力、灵活多变的应对能力、很强的沟通说服能力、强有力的掌控能力,才能完成预期的质量、工期、投资等目标,并顺利投入运行,确保足够企业生产的动能。
第二篇: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庄朝基
实验地点:清水河主楼 C2-110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
实验报告
一、实验室名称:智能控制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目的:
六、实验内容: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八、实验步骤: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十、实验结论: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第三篇:变电站建设
变电站是西充供电公司最基层、最活跃的一类班组。也是公司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践者。其组织结构较小、人员编制较少、日常工作具有的繁杂性、协作性等特点;简单概括就是“点多、线长、面广”。相对其它专业工种而言,变电站的班组建设工作含概面比较广泛、细致。它包括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专业管理、文明生产及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诸多方面。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变电站班组建设工作。0
* [U%
从落实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计划管理、分级管理方面来讲,变电站是隶属于决策层面和管理层面以下的具体执行层面。“如何将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标准、工作要求进行适度的量化、细化,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保障人身、主网、设备的安全运行”;这个问题始终是值得西充公司管理人员和变电站负责人认真探讨研究的,同时也是变电站班组建设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因此,要搞好变电站班组建设工作,就必须积极地探讨和思考如何搞好变电站班组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x.d2-$'NQ
一、努力打造民主和谐的变电站管理平台 ]'R H(YZ7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每一位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心,不仅仅只是依靠规章制度、用工机制来激励约束,同时也必须借助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来烘托激发。我在变电运行值班岗位工作了近二十年,实际负责变电站的班组管理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切实亲身感受到“提高变电站各个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变电站站内凝聚力、向心力”是搞好变电站班组建设的首要前提。作为变电站而言,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需要塌塌实实地做许多细致的工作。NpGF8Ye_
首先按民主程序建立由站长、值长、生产骨干组成的站委会,通过站内民主措施让全站员工积极参与到变电站各项管理工作中,明确激励考核机制,严格遵照执行兑现。从而在组织措施上建立起变电站的民主管理平台。K0%T#d)mC
其次,变电站站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的与站内员工沟通和交换思想。站委会要注重从思想上、业务上关心、帮助、理解每一位员工,及时发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困难,随后主动和他们谈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必要时主动与分公司取得联系,寻求协调帮助。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使之轻装上阵,发挥最佳战斗力。cr
另外,站委会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全站人员参与到公司主办的各项文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变电站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最终目的是努力在变电站站内形成了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只有在充分建立起站内民主管理及服务平台的前提下,针对所在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拟定班组建设工作的长、中、短期计划,明确责任人员、要求和措施、完成时间,将计划的执行与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全站人员都参与到工作任务的计划、执行、检查和整改的各个工作环节。从而促进工作计划消化在日常性工作中,做到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Qt,lb=0
二、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第四篇: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钱皮曾经说过,管理学早已经走入末路,没有什么创新的了。万变不离其宗,古老的管理学思想一直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案头或书架上总是少不了《易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这些古籍,常读常新。常读的没有变化,常新的只是皮毛。
近期,一些管理学界的人士又开始向企业界推介他们的“最新”管理思想,那就是所谓的“强调结果”。最近在书店里看到几本关于管理的书,如《请给我结果》、《不要任何借口》等等。粗粗翻看一下,都是强调结果的重要性的,但又不是目标管理的套路,实际上可以说是没有“路数”,因为它只要结果,不管过程(而过程中存在的影响达成结果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借口”)。从中也可以再次看出管理学似已真的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再也变不出什么新的名堂了。看作者头衔和业绩介绍来头不小,销售员说书卖得不错。书中表达的管理思想和要传达的理念来看,不仅偏离了管理学的一些基本共识,还扰乱混淆了许多基本概念。
“目标管理”并不是一种新的东西。按照一种定义,“目标管理”是指企业针对目标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行为。它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提醒管理人员不要把过程和结果分离。
类似的管理思想还有价值工程(VE),也是为了提醒设计人员不要偏离了目标,不要为技术而改进技术,不要搞过剩质量。
一个正常的人,又称为“理性人”,之所以谓之理性,就是在其行为与动机之间具有逻辑一致性,也就是说,理性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标动机的,也就是说其行为都是冲着目标而去的。
管理,是一种理性人的行为,即有目标动机的行为,换句话说,原本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可以冠之以“目标管理”,即理性人的行为属于“结果(目标)导向”的。
但是,因为有些人错误地将过程与结果相分离,变成了为管理而管理,所以才会有“目标管理”这种看起来很多余很滑稽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然而,矫枉过正,有人将目标管理、VE这些管理思路错误地解读成为只要求结果,不必拘泥于手段和过程。这样一来,只强调结果,就变成了听天由命坐视结果的发生,放弃了对形成目标结果的过程的控制与操作,是一种不作为的、非理性的表现。
实际上,片面地强调结果,往往强调的是一个不完整的结果。例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只强调成功的结果,而完全无视尸横遍野的绝大战争成本。例如,质管人员可能会只顾产品质量,而忽略了产品质量所服务的目标——利润。例如,经营者只注意眼前的利润,可能放弃企业的长远目标。
管理本就是一个过程,是通过过程的积累达到目标的,如果目标庞大,就不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分到不同的时段或分配给不同的人去完成。因此,目标管理的基础是细致有效的目标分解。如果分解得不恰当不完善,承担子目标的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很有可能会做出背离管理者原来所设想的总目标的事情来。
例如,为了完成一个目标,首先要求有人来做事,要有人出勤,连人都没有一个当然工作无法开展了。但出勤并不是完整的目标,偏偏就有人将这个子目标变成了“出勤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例如,城市里人口密集需要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因此设立了清洁工,专门扫马路。但是,把马路扫干净并不是原本的完整目标。偏偏有些清洁工就只管扫马路,把尘土扫得漫天飞扬,全然不顾路上路边的行人和临街饭馆的食客,把清洁工作变成了另一种污染,还有些清洁工干脆把飞扬不起来的垃圾直接扫进路边的窨井里,还有把扫到的树叶等可燃物在路边直接焚烧了事。
这种事情同样发生在企业里。清理清扫本来是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很多
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时候这个目标被异化了,变成了应付检查的行为,检查过后一切照旧。
例如,公交车的原本目标是将旅客安全运送到目的地。但是,经常有公交车“甩客”的现象,因为公交公司考核司机的准点和耗油量,而载不载客难以考核,所以,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司机就只管开车不管载客了。
例如“滥竽充数”,由于听者把吹者有没有鼓腮摇头等当做判定是否好乐师的标准,才给滥竽充数者留下了充数的可乘之机。
例如,求量不求质。生产者只管数量,不管质量。植树节原本是为了推动绿化活动而设立的,但不少地方植树节年年搞,只管每年种下了几棵树,却不管成活率高低。
例如,环保设施是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而设立的,但一些企业的环保设施形同虚设,是设给上级看的,有检查的时候就开动起来,检查人员走了就关掉。有些管理部门也只抓“同时设计同时上马”,却对“同时运转”网开一面。
例如我之前帖子讲到的那个庸医治驼背的故事。驼背者的家属将目标简单化为“只要把驼背弄直就行”,庸医就不顾死活地弄出个直挺挺的尸体来。
……
因为有如此这般种种的“走过场”行为,“目标管理”就“被推出”了,目标管理概念的提出其实也可以看做是管理学界用近乎多余的手段来对付“走过场”现象的无奈之举。
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路径,管理工作的对象,尤其是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都是针对过程进行管理。当然,毫无疑问,这个过程和路径是针对目标的,不存在手段和结果的背离。手段一定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不需要撇开过程控制而片面强调结果。以往有这种偏差,即把手段和过程当作目标,为管理而管理,为改革而改革,这是需要纠正的,但不能矫枉过正,转而忽略过程。
如果大家还承认管理者面对的是趋利避害的理性人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理性的厂商其实从来都没有偏离过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管理学家在厂商面前谈论目标管理,其实是多此一举,实属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之举。
过程与结果,这对基本哲学范畴的关系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就人的行为来说(管理、生产),过程就是行为,是手段;而目标就是结果,是动机所在,因此,过程与结果之于人的行为来说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是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问题。
管理,本身是一种人的行为,而且是理性人的操作行为,即有目的的主动行为。理性人之所以谓之理性,就是因为其行为的目的性,是行为与动机之间具有逻辑一致性,即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如果现实当中出现了过程与目标背离的现象,一定是目标不明确或表达不完整。有时,来自上级的目标要求由于表达不清而导致对下级执行行为产生错误的指引。有时上级将一个目标默认为“众所周知”“理所当然”,但下级很可能并不“周知”,或者下级所默认的理解实际与上级心目中的要求并不一样。
“结果”,这是“过程”的终点所站立的那个检验员所要的东西,是最高管理者所要的东西,是客户写在采购合同条款里的内容。而最高管理者之下的管理人是处在“过程”之中,而不是集聚在“过程”的终点上,他们所面对的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他们的职责恰恰就是过程控制,而非结果诉求。
如果把“结果”分解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上,那就是目标管理当中所说的目标的“分解”了。而片面地强调结果的做法,早已经是过时的、初期的管理思路了。而如今,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已经是“一切以预防为主”、“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工作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等等,因此,质量管理工作早已经从过去的结果控制变成了过程控制,而
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
且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演化成为一个非常成熟完善的针对全程控制的体系,即大家所熟知的ISO质量管理体系。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是到企业里去抽样检测产品的质量,而是对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进行考察,评估这个过程的程序是否可以保证达到所设计的质量目标。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无一不是过程当中的问题。
现在的采购经理,也早已不是坐在家中写采购计划给供应商下采购单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派采购员或者亲自出马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去,去落实供应商的质保体系是否可靠,去干预供应商的制造过程,甚至要求生产者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文件、检测方法标准等等。即便是能有效控制市场的大型厂商的采购都已经是这种模式了。对于过程当中有明显问题的供应商,要么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要么另寻供应商。而作为供应商的厂商,也逐步适应了这种市场形势,并将这种状态总结成为一个信条,叫做“随客户一起成长”。“我只要按时交货就行了”这种回答已经无法应对采购经理们看似过分的要求了。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成败在于细节”,“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认真”、“细节”、“预”,这都是针对过程而言的。如果企业管理者对这些名言古训还有所认同,就不要再对被管理者喊叫“给我一个结果”了——被管理者需要的是明确的管理指令。
第五篇:外包过程质量控制
外包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加强对外包合格供方的评选、管理,加强产品对外包(不含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规定要求。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外包过程管理。
注:释义①----本程序中:外包(公司原称为的“外协”)过程即产品实现过程中某一过程或子过程的外包设计、加工、检测等,分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的外包,其中生产加工过程的外包有供方包工包料和公司提供材料、供方只进行工序施工两种形式。
释义②----本程序中:外包分为产品外包和工序外包,产品外包指按蓝图要求完成全部工序的零件或部件的外包;工序外包指只完成蓝图要求的一个或部分工序的零件或部件外包。3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QS/CB 04.001-2009
文件控制程序 QS/CB 04.002-2009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S/CB 08.005-2009
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QS/CB 0X.00X-2009
进货检验控制 QS/CB 0X.00X-2009
人力资源管理 4 职责
4.1生产管理部负责对外包的审核、实施和外包制造过程的管理。
4.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外包供方(以下简称供方)评审验收标准,负责组织对供方核查、确认、撤销和复评,负责对生产部外包工作执行情况及对供方进行监督抽查,对外包产品的验收。
4.3工艺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生产管理部参与质量管理部组织的对外包相关文件的拟定和对供方的核查、评审、和检查。4.4财务部负责外包产品的结算和支付。工作程序
5.1 合格供方的基本条件和分级 5.1.1 合格供方的基本条件
a)有合法的工商和税务注册登记;
b)有固定(包括租赁)的生产工作场所;拥有(包括租赁)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 c)有相对稳定的生产和管理人员队伍;
d)所承接的零部件有能满足质量、进度要求的主要加工设备和加工能力; e)有必须的、有效的检测设备、工具和计量器具; f)有合格的质检人员和符合要求的检测记录;
g)工艺流程受控,特殊过程经过确认和再确认并有监控记录; h)有与所从事业务相应的赔偿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i)企业无严重违法违纪情况。5.1.2 合格供方的分级
生产加工过程外包的合格供方按A、B、C进行分级。
A 级:生产综合实力强、加工、测量设备齐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员工素质高、资金雄厚、拥有较高的固定资产。B级:从事某专业工艺、特殊过程或产品、工序单一。C级:设备普通且主要从事来料加工。5.2 供方的选择、评审和确认
依据QS/CB07.005《供方的评审与选择程序》规定,选择和确定合格供方。新的合格供方的选择,原则上根据对供方质量体系、产品实现过程的能力的调查及提供的首批样品的评价情况,通过生产部初评,认为合格后,向质量管理部申请评审,评审合格的,经公司总质量师批准,确认为合格供方。5.2.1 供方的选择
5.2.1.1 调查:拟选择的供方由生产部推荐,填写“供方推荐表”(本程序采用QS/CB07.005《供方的评审与选择程序》文件的有关表格,QSG 09-XX),然后进行书面调查,对拟选择供方的技术水平、质量体系、生产实现过程的能力情况进行书面调查,填写“湘电长沙水泵厂有限公司采购产品供方调查表”(QSG 09-XX)),对一些著名企业,其提供的调查资料经生产部验证,认为其技术、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实现能力能够满足本公司要求,即可提交初评;对特别重大、精度要求高、性能要求高的供方,所提供的书面调查资料对其技术、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实现能力不足以建立信任或其他情况,生产部认为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生产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设计、工艺、生产、质量、财务等人员1人或多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人员在调查前应制定调查提纲,以便调查有的放矢,避免遗漏,调查后应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作为初评的依据,并纳入供方档案保存,调查人员对调查情况负责。5.2.1.2
初评。在上述调查完成后,生产部可组织进行初评。根据书面和现场调查资料对其技术、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实现能力(设备能力、检测能力、人员情况、特殊过程的确认、过程控制及体系认证情况等与外包过程能力有关的情况)进行评审,经初评合格者,由生产部办理“例外采购审批单”(QSG 09-XX)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进行首批试生产。5.2.1.3
首批(样品)评价:首批(样品)完成后,质管部质检员按“有关首批检验的规定”进行首批检验与评价,编制首批(样品)检测报告,填报“供方首批(样品)产品检验/试用评价表”(QSG 09-XX)。
5.2.1.4
申请公司评审:首批(样品)检验合格后,生产部填好“外包供方资质审批表”(QSG 09-XX),向质量管理部申请公司评审。
5.2.1.5
公司评审与审批: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生产部提供的供方资料进行核查,必要时,到现场实地核查,核查完成后,组织评审,对符合公司合格供方条件和标准的,经公司总质量师批准,确认为合格供方;质量管理部对合格供方进行A、B、C级分类,代表公司统一发给合格供方认可通知书(?),并编制公司合格供方名录,在名录中注明合格供方等级,发给公司监察部审计人员、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和财务管理部,评审资料存入质量管理部。
5.2.1.6
产品设计及产品检测的外包其供方资质按相应规程进行评审、确认和管理,并同时经总工程师批准。5.2.2
复评
5.2.2.1 合格供方资质有效期为一年,截止前一个月质量管理部应组织复评、再确认。有效期内如果供方产品质量有较大波动或供方生产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时,或生产进度、售后服务不能达到公司要求、有弄虚作假行为,可提前复评或直接撤消。5.2.2.2 复评主要根据供方业绩(包括质量、服务、价格等),长期未供货,或供方经营机制发生较大变化、供货质量不稳定时应重新进行调查。5.2.3 对合格供方的监控和管理
5.2.3.1 生产部必须对供方履约情况、质量情况按(QSG 09-XX)作好记录,并按(QSG 09-XX)建立供方业绩档案,每季度向质理管理部书面报告,若有重大问题则应及时报告。5.2.3.2 生产部应将进货检验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供方,并督促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和提高供方产品质量。
5.2.3.3 供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时,质量管理部应要求供方到现场及时商量处理,必要时,可要求本公司有关部门派遣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前往供方协助进行分析、改进,或对其进行第二方审核。
5.2.3.4 对一些重要产品或零件,质量管理部可派相关专业人员在供方制造过程中实施监造或参加检测试验。决定在供方进行监造或派员参加检测试验时,应在合同中写明。监造和参加测试的人员必须提供监造测试报告。质量管理部应结合各自外包过程的特点,对实施监造或参加试验的有关事宜编制详细及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管理。
5.2.3.5 生产部应收集分析有关外包过程的信息和验证记录,发现供方不能稳定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或产品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可暂停或终止与该供方业务往来,质量管理部对供方的质量状况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书面通知生产部暂停或终止与该供方业务往来。
5.2.3.6 供方不得对公司外包合同转包,凡有转包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合格供方资格。供方对公司外包合同中某工序进行分包,按以上程序经公司评审合格后方可进行,否则,一经查实,取消合格供方资格。
5.2.3.7 与顾客签订产品附件或配套件外包合同时,对其供方资质认定、过程监控、检验验收,按本程序执行。5.3 外包过程控制 5.3.1 外包过程的确定
5.3.1.1 固定外包过程由设计部、工艺部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输出的“外协件明细表”确定。5.3.1.2 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外包时,产品外包由生产部提出申请,填写“外包件生产审批表”(QSG 09-XX),经生产副总审核,技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会签确认无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时,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工序外包由生产单位提出,填写“外包件生产审批表”(QSG 09-XX),经生产部审核,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即可实施。
5.3.1.3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由公司管理;技术等级划分由科管部负责组织设计工艺分类。5.3.1.4 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原则上不允许外包,确需外包时,需经科管部审核,其中关键技术由技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或其授权人批准,核心技术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且均必须与供方签订保密协议。
5.3.1.5 各制造单位、生产部首次将零、部件改外包时,必须经生产部、质量部、工艺部会签,确认外包后,与供方签订质量、技术协议,同时相应技术文件应及时修订。
5.3.1.6 对于产品设计及产品检测外包的,设计部、工艺部、质量部门应及时与供方联系沟通,并保存相关记录。
5.3.1.7 生产部从事产品外包的人员应进行外包过程控制等相关业务培训,将培训要求纳入每年上报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培训计划中,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QS/CB06.001-2009实施。经考试合格后,由人力资源部授权上岗。5.4 合同管理
5.4.1 与供方签订合同、协议是实现对供方控制的基础,合同必须符合合同法规定,合同、协议除商务内容外,必须明确以下内容的全部或部分: a)
技术质量要求(如图样、规范、标准等),必要时派员进行技术交底; b)
验收准则与检测记录要求;参数调试的要求; c)
不合格品返修及让步批准要求(对重要、关键件);
d)
特殊、关键过程的过程确认或认可要求(包括设备、人员、工艺参数、方法)、工艺参数监控记录要求;
e)
质量争端处理及索赔要求; f)
质量体系认证要求;
g)
提供的图样、规范等技术资料处置规定,包括保密要求; h)
提供工装的处置规定。
5.4.2 B级和C级供方只能承接本供方生产工艺及能力范围内的业务或合同;A级供方可承接C级供方的业务或合同,具有特殊生产工艺能力的供方,还可承接特殊加工的业务或合同。
5.4.3 产品设计外包,设计部门应与供方签订技术协议,明确输出的要求及设计控制的要求,产品检测应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等的要求,并必须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5.5 检验与检查
5.5.1 外包件进货检验按《进货检验控制》QS/CB0X.00X-2009程序执行,必须规定验证与检测项目、检验方式(全检或抽样及抽样方案)放宽或加严检测条件和程序,以及记录表格。
5.5.2 外包件不合格品的处置,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QS/CB08.00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执行,承委供方对外包件的质量全面负责。
5.5.3 产品设计外包的检查验收由科管部根据协议、合同进行。
5.5.4 外包件由供方直接发运至顾客处的,需经质量管理部门对供方业绩考核合格、或评价合格、或在供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
5.5.5 生产部每月将本单位外包进厂检试验情况报质量管理部(QSG 09-XX)。
5.5.6 由质量管理部牵头,每季不定期对生产部外包工作执行情况及对外包供方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开出整改通知单并实施考核,生产部应按要求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积极组织整改。6 质量记录
下列资料均为本文件的质量记录,按QS/CB04.002-2009规定执行,由相关部门分类标识,编目保管,保存期不少于5年。QSG 09-XX 采购产品供方调查表
QSG 09-XX 供方首批(样品)产品检验/试用评价表 QSG 09-XX 供方推荐表
QSG 09-XX 外包供方资质审批表 QSG 09-XX 外包件生产审批表
QSG 09-XX 外包合格供方业绩记录表 QSG 09-XX 外包产品进厂检验汇总表 QSG 09-XX
进货质量检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