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6:4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

第一篇: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

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

服务创新展希望 扩大影响促和谐

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区工作站成立于2003年12月。五年多的时间内,在各级领导的殷切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下,我们**区工作站已经渐渐走上了自己的公益发展道路。这是积极探索的五年,五年内我们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公益、志愿、服务、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筹办、服务奥运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为契机,以竭诚服务青年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管理和监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我区希望工程事业的新局面。

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如何扩大工作站在本区的社会影响这个问题上有过较深入的思考,结合我们**区的特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希望工程在**区实施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希望工程自2003年在**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在过去的一年,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年累计筹集资金390500元人民币,资助68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希望工程的实施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综合效应。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靠党政支持,希望工程得到快速发展。自希望工程在**实施以来,各级领导不仅主动向希望工程捐款,而且只要是涉及全区的希望工程行动都给予支持,这一切都给予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把希望工程的发展推向快车道。

二是希望工程关注社会难点问题,配合政府不断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区非常突出,希望工程把促进**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宗旨,**工作站密切关注本区因经济问题而徘徊于高校门外的优秀人才,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关注高等教育,注重中华民族整体发展,一直是希望工程追求的目标。

三是得益于各级团组织和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积极主动的工作。希望工程在**的实施,得到市直、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团委的支持,各级团组织都把希望工程作为树立团的形象、帮扶个别贫困区域的重要举措积极实施,基层团委为**希望工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以传媒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大力宣传希望工程。作为共青团创立的一项社会公益项目,从创立到实施的效果,每一步都有一个让社会认知和支持的过程,离不开新闻媒体给予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设计和策划富有特点的希望工程活动,是希望工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法宝。例如:“希望之星(1+1)奖学金”和“学子阳光”、“明德奖学金”、“ 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项目等,都为希望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把希望工程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五是紧紧抓住管理和监督这两个重要环节,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管理是希望工程的生命线,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是希望工程的保护神,基于这样的理念,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都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机构的生存之本。

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的发展

下一步,希望工程**工作站将继续坚持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信心、有决心在北京市青基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展我区服务青少年工作新领域,为**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更大贡献,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的发展。就如何扩大工作站在本区的社会影响,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争取领导重视,扩大希望工程工作的影响力

希望工程在品牌成立之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随着希望工程品牌的推进,这种重视应该继续延续并在基层党和政府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区域希望工程工作传承了希望工程整体品牌形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地域性。比如资金来源、人员配备、工作力度等,都容易造成希望工程工作的地区差异性。在当前环境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其他方面的缺陷。

领导的重视体现在政策支持上。争取让希望工程纳入区域慈善工作大盘子,在政策规定上进行确认。领导的重视体现在行动参与上。为希望工程题词、亲自参与希望工程活动、带头捐献资助等等形式,都能体现领导亲力而为,为希望工程的发展尽心出力。领导的重视体现在资源协调上。资源是扩展希望工程影响的重要因素。没有捐助资源,希望工程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没有媒体资源,希望工程就无法进一步扩大影响,没有配套资源,希望工程的工作难以持久。只有领导在各个领域重视和支持希望工程工作,才有利于希望

工程持续扩大影响。

二、创新宣传策划,提升希望工程工作品牌的活力

希望工程的广泛影响与精确的宣传密不可分。没有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就没有希望工程今天的品牌形象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新的时期,宣传工作仍是希望工程的重要工作,要不断创新宣传方法,深化宣传力度,挖掘宣传深度,拓展宣传广度。

1、抓住宣传重点。要组织区域范围内的大型活动,承接上级部门的重要活动。在众多的宣传方式中,大型主题活动的宣传效果是最佳的,大型活动为媒体制造机会提供素材,有效地提升了希望工程的品牌价值。

2、注重两个结合。坚持“面上铺开”和“点上突破”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在全社会形成连续、动态、立体和全方位宣传态势,扩大宣传影响覆盖面,形成全社会人人知晓、人人关心的浓厚氛围。

3、强化宣传内容。瞄准品牌、成果和捐方。希望工程品牌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希望工程品牌就难以创造新的价值。要广泛宣传希望工程资助成果,使社会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强对捐赠方义举和爱心及企业文化的宣传,使社会各界看到企业的精神追求。

三、加强社会运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希望工程运用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应。在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化的运作要形成模式并不断推广。

一是政府主导。这是希望工程各项活动的主要方式,政府背景、党和政府的认可和参与,对企业和民众的行为会有直接影响。要经常性地借助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号召、带头捐款、题词等,推动活动的深入发展。稍微回顾一下十几年来“希望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整个“希望工程”动员工作中,经常要借助于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象征性”活动。由此可见,政治背景、党和政府的认可和参与,会对企业和民众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非正式的,但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事实上,越是在基层,越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政府主导的作用就越是明显和突出。完全没有政治因素的社会动员在现实中是苍白无力的。因此,社会化运作模式并不意味着对政治因素的回避和忽视,相反,政府得在“希望工程”社会化运作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广泛宣传。广泛的社会宣传是希望工程社会运作模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媒体是宣传的重要途径;策划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是扩大宣传声势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是企业参与。“希望工程”启动以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实际上最终形成了一种“希望工程资本”,这种资本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在这种资本的作用之下,厂商可以做质优价廉的广告;企业则可以借此接近政府,换取政府的信任和对企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参与“希望工程”还有这样一种优势:支持“希望工程”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事情,损害“希望工程”在道德上是应当受到谴责的。这样的优势使企业参与“希望工程”节约了交易成本,对企业而言,可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四是社会联动。实施“希望工程”仅靠共青团一家是难以长久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公益平台,吸引公众关注并参与慈善事业,不断壮大拥护者队伍。只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实现社会联动,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达到成全别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四、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希望工程工作的规范化

信誉是希望工程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实施严格的规范管理,才能保证希望工程这一社会良好形象不会受到损坏。我们要在实施规范管理中把握几条原则:一是资金安全至上原则。要使捐助的资金畅通无阻到达学生手中、到达实施的项目上,专款专用,万无一失。二是公开透明原则。希望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必须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让实施工作成为“玻璃口袋”。三是建设质量第一原则。项目工程必须做好招投标、地勘、设计、监理、验收全程各个环节的跟踪管理,确保每一个希望小学建设工程为质量安全达标工程。四是合理配置资源、节俭使用原则。实施希望工程要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学校建设必须符合教育部门的布局布点,实事求是地设计工程规模,切实把好事办实。

五、注重人格塑造,传递希望工程和谐理念

希望工程毕竟不是救济机构,属于政府出面主导的政策层面上的福利事业。在进行帮扶的过程中,除了解决弱势群体当前的迫切需求外,希望工程工作还重点传递了“助人自助”的理念。所谓“助人自助”,即给予受助群体在物质上特别在精神上的帮助,让受助者树立起独立自强的生活理念,从而达到最终走出受助范围获得足够能力自谋发展的目的。可以这样认为,希望工程的物质帮助是对帮扶对象的阶段性帮扶,人格与精神上的启发才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因此在希望工程的日常工作中,要始终注重对受助青少年群体的人格塑造。比如让接收资助的学生加入到服务他人的行列中来,我们称之为“爱心传递”。**区目前正在开展此项活动,通过让受助对象参与其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帮扶对象的心理,促进工作开展,又能够让这些让他们也对希望工程的帮扶有个较全面性的认识和理解。当前组织这部分群体开展的是义务家教,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助人自助”的真谛,从而也得到人格的提升。

希望工程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完成时代赋予共青团的神圣使命,用我们的不懈努力,继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五三地区中学经验材料

真抓实干建基地提升质量求效益

——五三地区学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五三地区中学位于松山区西郊半之箭河畔,学校占地4395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4个,教职工136人,在校学生1565人,是区直属学校中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一年来,在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亲切关怀下,坚持“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注重效益、创新研究”的工作思路,加强校园基地建设,最大效率的建设基地、使用基地。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就我校基地建设情况浅谈如下: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协调推进。

勤工俭学是一项既讲过程又重效益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协调推进。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总务主任和政教主任为骨干的勤工俭学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布局,组织落实。二是科学引导,规范管理。落实目标管理,抽调责任心强、有种植园田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在各个年级都开设了农业基础知识和劳技课,把勤工俭学作为培养学生劳动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确保勤工俭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协调推进。根据我校的地理位置和寄宿制的实际,领导小组做出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种植规划: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8.9亩的校田地轮播、套种蔬菜;改变花池子仅为欣赏之用的功能,变为以蔬菜种植为主,间以花卉作为装饰点;开辟边角地,增加绿色经

1济覆盖面,种植特色品种。2)因时而异。注重时令蔬菜的轮播。春播、夏栽、秋种,能种两季尽量两季,保证最大的效益。我们在基地建设中讲求协调共进,注重内涵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达到育人与创收双赢的目的;正确处理学习与劳动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劳动两不误;正确处理投入与收益的关系,力争小投入大回报。

二、合理安排,科学耕作,创新研究,注重效益。

1、梯次轮播,时蔬保供给

创造价值,服务于师生是基地建设的一个根本。为让土地发挥基地的最好效益,我们规划了轮播、套种、压茬等多种方式,以源源不绝的供给师生时蔬。菠菜、地豆角、茴香、土豆同时播种,产出时间前后相接。菠菜用尽,适时栽植茄苗和辣椒,茴香割完,恰值点种白菜……。畦背套种水萝卜、芥菜、花生,保证不浪费一寸土地。相时而作,即使同一种属也分出不同的方式种植,春栽甘蓝,提早产出,压茬甘蓝,利于冬储。早种芹菜,供给九月开学食用,夏植芹菜,则足够深秋早冬用度……新鲜蔬菜相继满足着师生的口腹。

因地制宜,立体设计,这又是规划小组的新举措,利用教学楼后新植的新疆杨树干做秋豆角攀升的依托,利用前铁艺护栏搭架培植的倭瓜,树干由绿叶紫豆装点,护栏与花、菜相映,频添一种朴质、典雅的韵味。

2、精细经营,产出求质量

蔬菜产出用于师生,则必保蔬菜质量,而绿色产出,在五三地区中学基地建设中决不是一个幌子。就地取材,施用人粪便,后勤工作人员决不在意粪便的肮脏。利用鸡粪肥,均匀铺散,保证菜蔬的养分。手工

灭虫,使用低浓度药物防止虫病,保证绿色菜蔬质量。艰苦劳作中也不乏继承创造:用气氨配水杀虫,用低浓度的配置农药在菜叶反面直喷,既达到杀虫效果,还保证了绿色产品的产出。实际上我们搞分区种植,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师生饮食质量,也是限制蔬菜病虫害大面积传染的举措。在这里,我们提出的生态意义,就不仅是绿色,更是对生命原生态的一种尊重。

要有收获必作于细。园田教师每每遇到问题都虚心向附近有经验的菜农请教;学校领导和教师牺牲假期,轮流上班,浇水施肥,除草防虫;教育局领导一次又一次的精心指导,我们才实实在在取得现有的成果。到我校参观的家长、社会人士对我校的评价是:安排合理,耕作科学,收获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三、三效合一,助学济困,开掘价值,服务三农。

勇于实践,就能开辟卷卷篇章,不懈付出,就能捧摘累累硕果。一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精诚团结,不懈付出,用切实的行动掀起了基地建设的高潮。取得的成果从不同层面彰显出了我校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1、服务师生,助学济困,使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整体实用化: 基地建设是帮助改善师生生活、补助家庭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我校基地建设所有的产出,绝大部分供给了师生食堂,自产自销,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质量,大部分师生的伙食费每月不到100元。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同时学校还利用基地建设获得的利润捐助给贫困学生,2010年上学期,我校就资助了7名特困学生,资

金达900元,为避免学生因贫困辍学提供了保障。蔬菜成熟旺季,除满足师生食堂的需求外,学校就分期分批的给教师发放,让每一个教师家庭分享到劳动的果实,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2、展德育空间,拓教育渠道,使基地建设的教育效益全面育人化: 我们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课,传授农业基础知识。我校将劳动技术课纳入课程表,我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让学生懂得了作物蔬菜的耕作栽培流程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等的相关知识。除草栽秧,本是常见的劳作内容,作为学校新开掘的校本教育资源,我们的劳技教师却能结合周边种植的实际,传授大棚的种植技术,学生觉得这和自己家庭的劳动生活切近了,就更用心去记,用心去做了。校园文化的外延极大的拓展。

我们不是在黑板上种田,而是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实践,我们不仅注重学生劳动方法、劳动技能的掌握,还侧重于学生劳动能力、劳动意志的培养。耕种栽培,间苗除草,每一个劳作环节都由师生自主、合作解决。劳动中学生感觉劳累,产生懈怠意识,劳动教师有意识的提到家长长期劳作的辛苦,每劳动一个阶段,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收获,成功的快乐。朴实的话语结合具体的实践体验,比说教更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参加劳动的学生明显懂得了节俭,也更懂得了尊重。

我们让学生根据学校引进的特色品种,选择身边的劳作技术问题,组织展开探究性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与交流等活动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体会到了亲自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劳动是艰辛的,但收获却是让人倍感喜悦的。学生通过书写劳动

体会、观察日记,记录了他们自身成长的劳动历程。这些都使我们开掘出了劳动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

以上这些举措,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课的实践内涵,让师生掌握了必要的劳动技能,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情怀,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了以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了自主、合作、创新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和行动,为创建节约型学校奠定了前提基础,为学校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与时俱进,服务三农,使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广度辐射化: 搞好基地建设,发挥职能作用,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技术,为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搭建平台,促进农科教三者有机结合,是搞好基地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基地建设中我们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我们加大资金投入,从市农科所等地,先后引进砍瓜、蛇豆等名优蔬菜新品种。我们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先后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等品种。我们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我们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增加蔬菜产量。我们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基地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基地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验室”。我校在分析当地土质的基础上,引进砍瓜和蛇豆等特色品种,我们全面掌握了砍瓜和蛇豆的生长习性,栽培原理与保鲜技术,他们以产品新、品质高、口感好、无污染、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村民的欢迎。我们注重特色品种的推广工作,学校基地以培育砍瓜和蛇豆为重点,向周边农村辐射。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技术素养和掌握的技术能力回家辅助家长实验推广,以此辐射普及到社会。最终让学校、家庭、社会走农科教之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当地农村、农业的发展。

经过探索与努力,我校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显著。因此,我校多次获得市、区领导的表彰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如今,我们的校园,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相得益彰,书香校园与飘香菜蔬交相辉映,经济效益与学校发展并驾齐驱。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基地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我校基地真正建成新鲜蔬菜的供应基地、学生劳动的实践基地、蔬菜种植技术的传播基地。

2010年10月

第三篇:扩大有效投资经验做法

比学赶超论英雄,真抓实干谋发展

——台州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台州市坚定不移抓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建设,努力打造台州经济“升级版”,扎实开展“以实干论英雄”工作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使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调整转型进展明显。2013年被评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今年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5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连续8个月稳居全省前三位。主要做法有:

一、工作计划抓部署

工作计划制定早。为实现2014年各项工作早开局,早分解,早落实。改变惯例,将两会提前到春节前召开,提前谋划确定2014年工作目标任务,全市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完成1800亿元,工业投资完成720亿元,服务业投资1063亿元,重大点工程投资完成400亿,省“411”项目投资完成275亿元。

工作干劲鼓动早。年初上班就召开第一个全市性大会——全市干部大会,特地邀请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钱三雄和湖州长兴县委书记章根明做报告,介绍两地抓工业、抓项目和促转型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市委书记吴蔚荣要求广大干部认清发展差距,借他山之玉,解放思想,激发工作激情,创新工作方法。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为契机,在实干中转变作风,以好的作风保障扩大有效投资等工作的落实。

工作任务分解早。紧接着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会议,台州率先召开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暨重点项目推进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市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张兵市长和吴蔚荣书记先后作重要讲话,分析当前我市投资形势,分解落实省对市考核目标任务,并由市政府和各县市区签订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责任状。

二、科学抓考核导向

推行双向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一方面继续每季度对县市区进行考核督查考评,时刻敲警钟,使抓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反过来县市区和项目单位也对市级12个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双向督评,现场亮分。进一步加强市级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工作的关心支持,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优化投资考核内容。台州的投资考核办法涵盖全社会投资、重点工程、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农业投资五个考核任务。重点强调了投资增速、投资结构、“411”项目推进和服务工作四方面内容,具体安排12个考核和指标,进一步提高了投资考核的导向性和系统性。

加大投资考核权重。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核力度,将市对县市区重点工作考核的分值提高到26分,占整个考核权重的18%,创历史最高。

三、重大项目抓进度

台州将重大项目推进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牛鼻子来抓,按照谋划一批、报批一批、实施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快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实施类项目快速推进。今年1-2月我市108个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6%。其中吉利V汽车生产基地、巨科铝业汽车轻量化基地、吉利沃尔沃、万达城市综合体、浙商回归项目天盛中心(台州第一高楼)等开工建设。吉利豪情迁建、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快速推进。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9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0%。沿海高速乐清湾大桥1号桥、头门港一期、三门核电一期、仙居抽水蓄能、栅岭汪排涝等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期项目报批取得突破。100个重大前期项目突破性进展。金台铁路项目建议书在正在上海铁路局会签,准备上报中铁总公司审批。复星〃台州黄岩王林洋岛健康文化商业中心、台州绿心生态养生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四、一线破难抓成效

一线破难活动,是“以实干论英雄”重要活动之一,市委书记吴蔚荣要求各级干部急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件一件落实下去,切实抓出成效。市级领导分别领衔已确定的14项共性难题,47项个性难题,深入项目和重点工作的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现场督促检查,制定破难方案,明确破难时限。建立了省“411”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央企合作项目、重大前期项目领导联系制度,确保“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格局。开展“挂图作战”活动。针对列入“挂

图作战”的项目,将计划分解到月,明确每个项目的工作进度、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细化项目建设的工期,明确项目建设时间节点等一一列出,“挂”在显眼位置对外公示,接受监督。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台州市发改委开展“围绕重点决策,推进重大项目”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走亲连心进基层”,对县市区在重点项目报批、要素破解等方面进行指导、协调和推进。组建11个服务小组服务9+2个县(市、区),全年共组织约300人次,开展对接服务近50,共梳理协调问题60余个,专项攻坚、逐项落实。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班子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领导破难行动,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破难的态势。

四、招商引资抓对接

市委市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要求各级领导亲自领衔,明确将招商引资作为各级主要领导当年工作的主要考评业绩。一是对接重点央企。建立央企对接工作机制,由市发改委负责牵头央企对接具体工作。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军企,成效明显。浙江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选址论证中。中国北车台州生产基地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吴蔚荣书记带队赴北京进一步洽谈项目合作事宜,双方就深化研究台州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基金+工程总承包”的建设方式、建设台州北车产业园、参与台州“五水共治”和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等五方面的内容达成共识。并加快了与中海油东海油气田上岸登陆点、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能源项目等准备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对接浙商回归,各级进一步加大回归引资力度,抓招商、抓

配套、抓服务。主动出击和各地商会建立联络机制,随时为回归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成效显著。3月25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在我市14个浙商回归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亲自宣布开工,包括中山台州商会回归创业园、淮矿美旗物流中心、温岭银泰城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大润发购物中心项目、亿联阀门城等建设项目。

三是对接重点外企。抓好招商项目库建设,谋划包装入库项目200个,并进行分类推介,对所有项目均按标准格式编制中英文版项目简介,使外商一目了然。去年来共与法国威立雅、法国液化空气、韩国CJ集团等世界500强客商进行项目洽谈。在第十五届浙洽会上,达成华润超市、大润发等两个世界500强的投资台州意向签约项目。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组团参加浙洽会、厦洽会、台湾重点产业对接会、德国比利时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跟踪服务落实外资项目。强化对麦德龙和沃尔玛等重点项目的跟踪制度,做到在谈项目促审批、已批项目促到资、到资项目促投产。

五、体制改革抓落实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1+7”行政审批改革,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效能性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首推注册资本认缴制,将84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监管。政府投资(房建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200天,企业投资压缩96天。并制定相关操作细则,建立全流程联合审批机制,完善全过程实时监督、行政问责、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中介机构管理改革。切实为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绿色通道”和全程代办服务。开展项目联审,预审批等措施,使

全市行政审批速度达到全省最短水平。

推进小微金融改革创新。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已于2013年10月获批。正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列入国家级试点。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和金融服务信息中心挂牌成立。成功举办2013两岸小微金融发展论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村镇银行在全市9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小微金融业将进一步提高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积极开展“国家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示范区”前期工作。从去年开始,多次赴省、国家发放委汇报相关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肯定。目前,已委托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完成《台州国家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进入多方意见征求阶段。

第四篇:烟台地区新农村建设经验

求是:烟台建设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青岛新闻网2006-03-03 14:15:19 《求是》杂志

【现有新闻评论】

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烟台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

新年伊始,我们来到美丽的胶东半岛烟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进行调研。党的十六大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跨越发展,以生动的实践诠释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命题。烟台的实践深刻昭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战略举措,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实施“三大战略”

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不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烟台市坚持以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市”为目标,狠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跨越。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比“九五”末增加1206元,增长34.6%;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47元,谱写了农民增收的新篇章。

实施“科技强农”战略,大力培植优势特色支柱农业。科技水平低和生产方式落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症结。为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效益,烟台市坚持以市场为杠杆,以科技为支点,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认真把握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确立农业生产“稳一块、活一块”和渔业生产“耕海牧渔”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山上烟台”、“海上烟台”、“田里烟台”三大开发战略,相继推出“林果开发工程”、“畜牧双百工程”、“海上捞金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瞄准国际农业发展新趋势,打破传统农业开发模式,大做“引洋、养野、串季、仿古”农字文章,规划建设“四个百万亩”农业开发开放示范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开发花卉、食用菌、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全市建成90多个特色镇,4000多个专业村。坚持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培植发展优势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55万亩,其中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年总产

值超过40亿元。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农字号龙头企业。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推动力。烟台市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之路。按照“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合资合作兴办一批,乡镇企业转化一批”的方针,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培植了一大批知名的农字号企业群体。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1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60家,过10亿元的有8家,过20亿元的有4家,出口创汇1000万元以上的有43家,带动260多万农户,增加农民收入50多亿元。2004年,烟台市6个县市区跻身“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市)”行列,30家企业获“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称号,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

实施“产业联动”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实现形式。烟台市紧紧抓住东北亚经济圈、特别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区正在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实施山东省“东部突破烟台”战略,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一是做大做强城乡工业。以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烟台连通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日韩国际经济区和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南资北上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加快培植和发展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纺织服装、金银珠宝、葡萄酒、果蔬食用油水产等10大产业集群,精心打造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一批名牌产品,以此吸纳110多万农民就业,并以每年10万人以上的速度继续吸纳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做大做强民间经济。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营造氛围、拉长产业链等形式,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间复合型非农经济。依托港口、城市、集镇、交通干线搭建商品流通平台,拉动农村经济。在中心城区建物流集散中心、综合商品交易市场群、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各县市建起了一大批物流园区、专业商品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目前,烟台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9万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5万户,65%以上的业主来自农民。

立足全面发展

建设现代文明

烟台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满足农民群众对现代文明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在广大农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2005年10月,烟台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立足改善农民生活状态,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烟台市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坚持把优化农民生活环境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是抓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教育和创建“生态文明村”、“卫生村庄”、“和谐村庄”活动,全面实施治污、治脏、治乱、治差“四治”工程,切实解决长期影响农村环境文明的老大难问题,全市90%以上的村庄得到有效治理。

二是实施“四通四化”工程。即村村通柏油路、通路灯、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实现村庄绿化、路面硬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广大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三是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坚持城乡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扩展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县级城市,合理建设乡镇级小城镇。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北部沿海城市群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为两翼、一批重点城镇为纽带,着力抓好绿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建设,使2600多个村庄得到辐射和拉动,占农村总数的40%以上。

立足培育新型农民,努力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烟台市积极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帮助农民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培育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新风貌作为着眼点,努力加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围绕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引导农民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围绕提高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全面实施“强智富脑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对农民进行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万农民受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科技系统培训,有10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建立3514个村级科技示范园,引导农民科技实践;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业信息网”和“农业科技110服务热线”,投资5500多万元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形成了一支4500多人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仁爱意识和规范农民的道德行为,广泛开展“建诚信农村、做诚信农民”和“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新道德新风尚在广大农村逐步形成。围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和文化模范村、文化模范户活动。全市建成包括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健身室等不同档次的农村文化大院3650多个,建设农村文化广场1680多个,组建各种民间业余文娱团队1100多支。先后有6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单位,8个县市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单位,烟台市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精神世界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立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烟台市坚持从增强民主选举意识、民主决策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民主监督意识入手,加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农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全市6449个村委会全部由民主选举产生,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管理、村务管理制度。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委会的工作情况和村干部的行为,在参与决策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全面行使民主权利。全市80%的农村推行《村“两委”班子履行职责承诺书》和《村民权利与义务约定书》“两书制”,有效地增强了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性和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同时,烟台市坚持从增强农民法制意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入手,努力打造平安农村。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法律知识进万家”和争创“遵纪守法模范户”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协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工作机制,做到化解一般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不出村民小组,化解一般社会矛盾不出村民委员会,使95%以上的农村矛盾在农村第一线得到解决,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烟台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创新体制机制

夯实发展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关键是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工作基础。

完善支农惠农政策支撑体系。近年来,烟台市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观念,从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入手,努力构建支农惠农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农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2003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投入25亿元用于乡村公路建设。从200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用于粮食直补和购置大型农机具等。全市县级以下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50%用于支农及相关产业的贷款投放。

二是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信息、资金引进和农产品销售机制。连续举办七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引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2500多项,招商引资57亿美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市、县两级政府组织带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家门、国门,先后在国内外30多个大中型城市举行50多次大规模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开辟了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市场,加快拓展欧美、中东、独联体等市场。为保证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跟踪国内外农产品销售走势,分析出口产品安全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防范。目前,烟台市农业外向度已达70%。

三是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困有所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烟台市确立了“群众自愿、政府扶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对保费收取、基金运营、保险金发放实行联网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建立“运营风险准备金”和“给付风险准备金”制度,确保保险金及时发放。目前,全市98%的农村实行了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90万人,占适龄农民的90%。特别是十分重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除对所征用土地按照市场标准进行补偿外,还参照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每人每月由政府补助不少于220元的生活费。围绕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有161.4万农民参加农村医疗卫生保险,参保率达76%,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

积极探索后进村帮扶工作新机制。烟台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同

发展、全面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后进村的帮扶改造工作,使全面小康的阳光普照农村。以实施“双百工程”为载体(一百个“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一百个重点帮扶村),开展“万名机关干部下农村”活动,从2003年起集中3年时间,对后进村进行全面帮扶,从根本上改变后进村的面貌。全市共确定帮扶后进村1014个,集中市、县、乡三级力量联动帮扶。安排联系村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450人、市县两级干部9481人,直接到村任职的干部305人。将132个基础最薄弱、条件最差的村列为重点,由市直单位、中央暨省属驻烟台单位和县市区共同包村帮扶,将882个村列为相对后进村,由县、乡两级负责帮扶。制定《全市重点帮扶村验收标准》,由组织部门牵头进行考评和3年总评,凡达不到要求的,市直单位不脱钩,县里不撤人,延长帮扶时间,限期达标,形成了“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效果严考核”的有效帮扶工作机制。迄今,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2.6亿元,帮助后进村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1544个,为群众提供科技、法律咨询服务31万人次,救助贫困户5453个,资助贫困学生2529名。2005年,132个重点帮扶后进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500元。农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搞帮扶常常是刮旋风,见人不见事。这次‘万名干部下农村’活动是既见人又见事,包村干部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动的是真感情”。

牢牢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广大农村高高飘扬。烟台市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牢牢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以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驾驭农村工作全局能力强)要求,采取“两推一选”(先由群众推荐,再由党员推荐,然后交全体党员大会选举)和公开考试等形式,严格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全市共选出村“两委”成员21943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3.6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1.1%,村支部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9%。对305个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由市、县、乡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得力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对527个年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224个过亿元的经济强村,着力抓好新老班子交替,保证发展后劲。

二是夯实农村党员队伍基础。针对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在发展新党员中坚持“两个突出、五个倾斜”:突出发展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的优秀青年,突出发展村民代表、致富能手;适当向妇女倾斜、向村委会成员倾斜、向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倾斜、向没有支部班子后备力量的村倾斜、向后进村倾斜。坚持组织选人与群众选人相结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组织程序发展新党员,保证农村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重视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经济的“领路人”,维护稳定的“掌舵人”。

三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集体经济的支撑,农村干部就说话不灵、办事不成,服务职能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党组织就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烟台市通过对村级经济实行集体控股、合作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0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86个、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262个。同时,通过建设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增加村级收入3亿多元,使650多个村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实践证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保障。

第五篇: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让发展的成果惠及西安人民是建设和谐西安的根本任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直接影响西安和谐稳定的全局,必须立足于实现西安的长远发展,打造和谐西安,加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一、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让广大群

众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教育被公认的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教育好坏严重影响群众的幸福感。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增强全民办学意识,努力为西安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合谐教育层次。

一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采取政府投入一点,学校自筹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政策,致力于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和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争取资金,全区推广远程义务教育,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

二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积极吸收民间资金举办各类学校,实现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教师队伍改革,提倡师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师资源,促进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要切实要解决困难学生入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对教育的“减负”和“帮困”政策,在全区各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实行收费公示和“收支两条线”,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降低学生的教育成本。推进公办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效地缓解了学校后勤设施的供需矛盾,为学校提供另一资金来源。同时大力推进对农村中小学的扶持工作,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落实扶贫帮困政策,解决特困生上学难问题,体现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

二、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让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健康保障

卫生事业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和保障系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

一要加快卫生基础建设,改善装备水平。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保障水平。通过医院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全面完成区内医院的房屋设备改造和建设任务。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仪器设备的投入改造力度,改善全区医疗条件,提高全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给病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要树立“大卫生”的观念,根据西安区的实际情况,解决卫生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行业监管,抑制医药费攀升,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的、有效的、可及的、公平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心态。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繁荣艺术创作,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和谐西安进程。

一是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学艺术、民间艺术,创造更多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社区、企业、校园和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开拓文化西安精神。

二是提升西安企业文化,完善西安校园文化,打造西安社会文化,营造文化西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号召全区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提供企业发展一面引领性旗帜。全区推广“德育为首”,通过严抓校容校风建设,积极的政策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创平安校园活动、读书、蓝球、广播操、长跑等实践活动,完善西安校园文化,实现“快乐教育”。社区是一个地域最小的组织,打造西安社区文化,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升学、就业、劳动保障等实际困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谐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的攻坚克难阶段,我们要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乖势而上,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共筑和谐西安。

《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下载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个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占全国......

    香港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范文大全)

    摘 要: 1976年,香港政府提出“社区建设”概念,成立社区建设政策委员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时间,香港形成了一套东西方结合较为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良好的社区建设机制、高素质的......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赴凉州甘州白银秦州四区学习考察报告闫耀杰王玉璧曹敬宗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工业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洛杉矶地区的治霾经验(精选5篇)

    洛杉矶地区的治霾经验 2014-10-28 09:30 来源:市政厅 作者:周江评 洛杉矶地区的治霾经验。jpg 洛杉矶市政厅,衬着蓝天白云。 刚入秋,中国华北一些地方雾霾又起。如何治霾?洛杉矶......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五篇模版]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赴凉州甘州白银秦州四区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县工业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组成考察组,先后......

    教育局学习先进地区教育经验启示

    努力寻求**教育发展的真智慧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为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教育经验,市教育局组织了市直学校校长和部分机关干部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市教育学习考察,时间虽然短暂,但......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汇报和经验介绍

    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加强基础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努力开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局面在省卫生厅的安排和部署下,潜江市有幸成为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试点......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先进地区经验启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先进地区经验启示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