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并购热潮,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国内银行并购案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定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件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这是招行历史上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也是国内迄今最大、香港近7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始末
永隆银行受到“次贷”危机的牵连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2008年3月20日永隆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公告一经发出就引发多家银行竞标。招商银行在与其它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出竞标。但随后不久,经由其财务顾问摩根大通牵线搭桥,招商银行管理层与永隆银行创始人伍氏家族取得联系并表示了明确的合作意图。6月初招行公告于5月30日已与永隆银行的三大股东签署股份买卖协议。根据协议,招行将以156.5港元/股的价格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10月招行要约协议并购落定,招行为此次并购需要支付363亿港币的现金。
两家银行简介及优劣势分析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永隆银行不仅提供全面银行服务还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提供租购贷款、物业信讬、受讬代管、保险代理、经纪及顾问、期货证券经纪服务。该行是香港一家中等规模老牌银行,总资产排名香港本土银行第4位、香港上市银行第10位。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永隆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比较丰富。二是积累了混业经营的经验。永隆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三是作为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此外,永隆银行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精通中英文两种语言,熟悉香港金融法律法规和国际市场游戏规则。
当然,永隆银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属于家族式银行,与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差距;二是在大陆的网点资源明显不足,内地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三是经营活力显得不足,业务增长相对缓慢,市场份额有限。
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中国银行业100强最新
1排行榜中,按照一级资本排序,招商银行位居第六,是中国银行业中公认的最具品牌影响力的银行之一。
招行的优势主要在于逐步建立了比较规范、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营绩效持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整体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比较广泛的认可。与永隆银行相比,招行在内地拥有广泛的机构网络和众多的包括高端客户在内的零售客户,而且建立起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功能强大的虚拟渠道。
招行的不足主要在于:一是欠缺国际化经营方面的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不够了解,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二是综合化经营刚刚起步,基础还比较薄弱;三是招行在香港的渠道资源比较有限,目前仅设有1家分行,5年来没有新设任何分支机构,且主要从事批发业务。
并购定价
经过两轮的竞标招商银行以每股招行将以156.5港元/股的价格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10月招行要约协议并购落定,招行为此次并购需要支付大约363亿港币的现金。就在招商银行宣布并购永隆银行的第二天,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宣布,将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BBB-”长期交易对手信用评级和“A-3”短期交易对手信用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众多投行也都给招商银行调低了投资评级,而且市场也以大幅下跌做了最好的诠释。
首先,2008年第一季度财务状况出现很大的问题,永隆银行2008年一季度业绩扣除税项及少数股东权益后的亏损为82,530,000港元,原因是所持结构性投资工具减值损失约2.84亿港元及债务抵押债券提拨减值损失约1.92亿港元,其净资产为1.1673亿港元,每股净资产为50.27港元/股。净利润为-0.83亿港元,每股收益为-0.36港元/股,因此并购永隆银行目标股份的对价相当于永隆银行08年一季度3.11倍PB。
并购永隆银行的市净率达到了2007年底的3.1与2008年第一季度的2.91.与A股中动态市净率分别只有2.1倍的华夏银行,2.5倍左右的中行、中信、深发展、南京银行,3倍的浦发、兴业及北京银行相比,招商银行给永隆的估值为3.1倍PB明显偏高而且前者的成长速度显然要快于永隆银行。而且永隆银行成为了近7年来被以最高市净率倍数价格并购的香港本土银行。
其次,并购发生在2008年一季度永隆银行出现巨额亏损后经营支撑不下去的情况下。3月初永隆银行股价还停留在80港元附近,随着永隆银行股权出售消息的传出,其股价一路飙升。截至5月30日,股价报收于147.4港元,在双方谈判的时候有国际资本进入,不排除他们有意抬高价格后出货或者伙同永隆银行拉高股价。
再次,此次并购为全面要约并购,招行必须为此次并购支付总共363亿港元的现金,毕竟如此巨额的支持要靠补充资本来支撑。如果进行股权融资,过高的并购价格和大额的资本支持将长期对公司业绩
和股东回报形成摊薄,从而对目前公司偏高的市场估值形成持续的压力。过高的并购价格将长期对公司业绩和股东回报形成摊薄,公司目前市场估值依然偏高。并购成本回收压力较大;公司核心资本基本可满足并购需要,未来仍需股权融资;本次并购将摊薄现有的股东回报率。
综上所述,从并购的市净率、并购股价以及要约并购的全额现金支付来说招行此次并购永隆银行定价明显偏高。
并购的动因及效应分析
首先,并购永隆银行是招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选择。根据投资发展规律,目前我国正处于对外系统投资向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过渡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跟随”服务。相对而言通过并购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既可以利用并购目标的现有网络和客户基础迅速融入当地市场,节省构建分支网络和客户体系的时间;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规避目标市场国针对外资银行经营设置的种种壁垒,有利于在当地开展各种经营。上世纪7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汇丰集团、瑞银集团等国际知名银行的快速崛起,主要就是通过多次的并购活动而实现的。
第二,从战略布局上看,招行主要业务区集中在国内,并购永隆银行之后,招行得以进入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发展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香港与深圳联系紧密,香港对招行的认知度也较高,招行通过并购而占领香港市场是不错的选择。而且招行和永隆银行网点、业务和客户的互补性都很强。并购能使双方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弥补网点不足,增强交叉销售,提高服务及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第三,从混业经营上看永隆银行业务经营多元化,永隆银行旗下包括证券、信托、期货、财务、保险等多家全资子公司。2007年末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6.3%,接近国际先进银行水平。其零售业务尤其是按揭业务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占有香港按揭市场3%的份额。并购永隆能够一举获得多个金融业务牌照,有助于招行在香港市场实现混业经营目标,并购永隆对招行经营战略调整及保持零售银行业务优势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并购永隆银行后,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显所长、有机整合与高效联动,双方能够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并购后的整合----合而不同、优势互补
首先,从自身发展看业务明显应被放在首位,重点打通香港和内地市场业务。从信用卡业务到中小企业贷款,以及个人理财和网上银行,招商银行都非常注重在香港地区发展75年的永隆银行的积累。在香港拥有证券、期货和保险子公司的永隆,将在招行财富管理方面担当重要的角色,招行把永隆银行作为招行高端客户海外投资及自身业务扩展的重要平台。
其次,在银行管理方面,招行可以在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其中,招行对内地的了解与永隆对海外市场的经验是交流的重点,双方通过交流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永隆对于招行的意义还在于,他拥有大量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金融界精英人才可以成为招行的培训实习基地和新产品设计中心。如果需要,招行可以跟永隆进行直接人员交流。
再次,从发展海外业务看,双方可以共享海外客户资源。香港境外业务对永隆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重要性因为永隆作为一家老牌家族式由于银行其管理经营等原因在香港本地银行竞争中已经凸显弱势,从而改变本地业务占比过大的收入结构,拓展海外和内地业务将是永隆增加盈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所以在整合中,招商银行也需要帮助永隆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释放增长潜力。提高永隆自身的盈利能力后扩展香港以外的业务是并购以后永隆中期发展方向。
并购的启示
海外并购将面临包括国家风险、市场风险、整合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风险在内的巨大的风险压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招行在此次并购活动中,给我们以后的并购活动留下的启示如下:
一是并购时机,即价格与风险是否达到合理水平。在并购的过程中,定价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并购比较好,但也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这对并购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是并购目标,即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需要优势互补。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对国内业务发展和海外业务拓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三是管理能力,即能否有效控制并购目标。金融业是各国严格监管的高风险行业,这一特性决定了国内金融机构要成功地实施海外并购,应该以足够的管理水平作为支撑。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来说,要跟文化背景、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机构进行整合,并有效控制和监督是不容易的。假如缺乏有机整合管理的能力,使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优势或业务优势丧失,并购肯定难以实现预期目的。
总之,金融业作为市场风险高发的行业,国内金融机构不仅要综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还要审慎评估被并购方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价,更重要的是要客观评估和加强自身的管理监管等能力进行整合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国内金融机构在并购热潮中才不会随波逐流有所收益。
第二篇: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2014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
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今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招行的境内客户可借永隆银行平台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投资,这也是招行收购永隆银行3年来积极深入整合的又一里程碑。”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总行大厦位于香港干诺道中的永隆银行,2009年成为中资银行招商银行的全资子银行,至今已3年有余。
引领招行13年的行长马蔚华引以为傲的是,他执掌的招商银行走出了一条中国银行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曾拒绝花旗银行联合招商银行在中国开拓信用卡业务的邀请,让后者的董事长桑迪·韦尔无比遗憾地挥别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
他还多次拒绝同其他外资机构联合做私人银行业务的请求,使得多家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最终没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来。
马蔚华一直对中国人做自己的银行坚信不疑。“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他说。
在他心中,中资银行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努力抓住机会。比如,中资银行自己就可以在内地大规模开发信用卡市场,此外,中资银行自己也可以做好私人银行业务,需要利用政策(我国金融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投资产品上还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离岸服务和外汇投资上)便利抓紧开拓自己的盈利潜质
如今,招商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信用卡的代名词,谁的口袋里没有一张招行的卡?招商银行也俨然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王者”,仅2012年上半年的私人银行业务就盈利7.2亿元(税前利润)。
然而,对于位于香港的永隆,招商银行却一改拒绝合作的风格,给予特别垂青。
拒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而是需要说出什么是“是”。
马蔚华曾对媒体表示,从2002年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一直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招商银行要想优秀乃至卓越,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国际化这步棋非走不可。走到境外,走出国门,通过兼并收购或开设机构,实现跨国经营,是我们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他曾说。
诸多掂量之际,2007年底,实现国际化的一个良好机会到来。彼时,“次贷”危机爆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受“次贷”危机的牵连,香港的永隆银行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掌门者伍氏家族由是考虑出售银行。2008年3月20日,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公告一经发出,多家中外金融机构都表示对永隆银行有兴趣,招行也是其中之一。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华资银行之一。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77年来,这家银行依旧得以生存。
“我们的总部在深圳,除了香港分行本部,在香港没有银行网点。永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收购永隆银行是招商银行国际化的一大步。”马蔚华说。
除了地缘因素,永隆对他的吸引还在于,永隆银行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
2008年5月14日,招商银行击败众多对手,宣布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以港币193亿元收购永隆银行。
永隆的控制性股权由是移与招商银行。彼时,招行选派了在香港银行业浸淫了近20年的朱琦来执掌永隆银行,同时兼任招行副行长。
实际上,在永隆的收购前,美国联合银行也曾找过招商银行,但是在考察了美国联合银行的业务状况和重新考量了招商银行的战略后,马蔚华选择了永隆。
对于收购永隆,英国《金融时报》曾这样评述: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对中国其他同业来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
就在双方签订并购意向签约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之后金融机构的估值一落千丈,市场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价格出现了质疑声音:“如果现在并购,不是可以少花钱吗?”
对此,马蔚华给与了三方面正面回应:
首先,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因为以现在的价格,买方愿买,卖方不一定愿卖。要等新的机会,至少要5年。而在这5年之内,招商银行是完全有可能消化并购成本的。
其次,香港这样的并购机会已经不多了。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战略意义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
不过,对于招行,要实现其战略构想,对永隆银行的整合以及磨合是最重要的。
并购成绩有目共睹。除了在永隆银行建立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之外,招商银行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有其他突破,比如推出汇款快线、跨境人民币结算、IPO收款与派息、见证开户等。
被并购方也早已转危为安,再次焕发光彩。“永隆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增长,内部管理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公司治理、渠道建设、IT系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焕发出新的面貌与活力。”永隆银行助理总经理宋丽华说。
她更愿意用“一个非常强大的母航”来表达并购带来的共赢和利好:“招行收购永隆以后,我们整个财务实力和评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永隆银行在香港的评级仅仅次于汇丰、渣打等银行,招商银行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强大的母航的支持。”
“我们仍将矢志不渝的追求创新变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我们独特的优势。”近日,招商银行副行长王庆彬如此表示。
他当然感到自信。到今年6月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已经突破3.3万亿。
几年前,招商银行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小诸侯”,而今,它已经是商业银行中的“大将军”。
193亿港元为招行带来什么
并购最核心的,是首先做好战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下一步的整合和联动。
招商银行认为,之所以要并购永隆银行,主要是基于战略考量,战略来自于国际化的目标,另一种说法则是长期利益。
以此为基础,就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一案,可作进一步详细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需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跟随”服务。相对而言,通过并购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既可以利用并购目标的现有网络和客户基础迅速融入当地市场,节省构建分支网络和客户体系的时间,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规避目标市场国针对外资银行经营设置的种种壁垒,有利于在当地开展各种经营。上世纪7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汇丰集团、瑞银集团等国际知名银行的快速崛起,主要就是通过多次的并购活动而实现的。
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香港是全球第12大银行中心、第6大外汇市场、第6大股票市场、第7大场外衍生品市场,金融业务种类繁多,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十分活跃。在助推招商银行国际化方面,永隆银行的先天优势在于:第一,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丰富。第二,永隆银行是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及声誉、品牌。第三,永隆银行员工精通中英文两种语言,熟悉香港金融法律法规和国际市场游戏规则。
与此相对的是招行的先天不足:第一,欠缺国际化经营方面的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不够了解,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第二,在香港的渠道资源比较有限,且业务单一(主要从事批发业务)。
借永隆银行东风,招商银行比直接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风险要小得多,效果要大得多。
从长期利益来看,在国际金融形势跌宕起伏、知名金融机构倒闭重组机会不断出现、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从美国向欧洲蔓延的背景下,招行的并购对象选择在香港究竟有何长期利益?
从战略布局上看,虽然香港与深圳联系紧密且香港对招商银行的认知度也较高,但招商银行主要业务区集中在国内。并购永隆银行之后,招商银行得以充分发挥香港的“桥头堡”作用和窗口功能,学习与借鉴香港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提升管理素质,促进经营转型。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境内外市场的互补优势能发挥出来: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网点、业务和客户的互补性都很强,招商银行借永隆银行能够适应内地客户的金融需求。永隆对于招行的意义还在于,拥有金融界精英人才的永隆银行能够为招行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和新产品设计中心,招商银行也可同永隆进行直接人员交流。
或许正因为如此,英国《金融时报》才认为招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对国内其他同业而言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就进一步的整合而言,资料显示,招商银行对永隆银行整合的主要思路是:以双方的客户转介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联动为突破口,促进双方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合作,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营业收入,实现财务效率的提升。在发挥双方管理优势互补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帮助永隆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在香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较快扩大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实现盈利水平的增长。
记者了解到,招商银行还专门成立了整合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目前,其运作机制和团队架构已搭建。按照专业分工,PMO下设零售业务、批发业务、金融市场交易业务、IT及管理支持等六个工作小组。这些工作小组全部由招行、永隆银行及咨询公司的中高层人士和专业骨干组成。
此外,即便收购的条款中做了承诺,保证一年半内不裁员,实际上已经过去3年多,永隆银行还是没有裁员,且吸收了来自招商银行的新员工。
在今年3月份一次公开会议上,马蔚华表示,招行并购永隆银行3年多来,整合工作已经“明显见效”。
银行海外并购启示
2007年异军突起的金融业海外并购大潮迅速回归平静,除招商银行等少数个案之外,金融类并购已经不再是海外并购的主要旋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一案,至今仍为银行跨国并购的范本。
招行在此次并购活动中,给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如下:
一是并购时机的选择。要考虑价格与风险是否能达到合理水平,在并购的过程中,定价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并购比较好,但也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这对并购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是并购目标的确定。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需要优势互补,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三是管理能力的斟酌。并购方能否有效控制并购目标?金融业是各国严格监管的高风险行业,这一特性决定了国内金融机构要成功地实施海外并购,应该以足够的管理水平作为支撑。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来说,要考虑到,和文化背景、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机构进行整合,并有效控制和监督是不容易的。假如缺乏有机整合管理的能力,使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优势或业务优势丧失,并购肯定难以实现预期目的。但以上情况反之,则情况就会好很多。
第三篇: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并购永隆银行为什么招行能赢
编者提示: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今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招行的境内客户可借永隆银行平台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投资,这也是招行收购永隆银行3年来积极深入整合的又一里程碑。”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总行大厦位于香港干诺道中的永隆银行,2009年成为中资银行招商银行的全资子银行,至今已3年有余。
引领招行13年的行长马蔚华引以为傲的是,他执掌的招商银行走出了一条中国银行(2.71,-0.03,-1.09%)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曾拒绝花旗银行联合招商银行在中国开拓信用卡业务的邀请,让后者的董事长桑迪·韦尔无比遗憾地挥别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
他还多次拒绝同其他外资机构联合做私人银行业务的请求,使得多家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最终没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来。
马蔚华一直对中国人做自己的银行坚信不疑。“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他说。
在他心中,中资银行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努力抓住机会。比如,中资银行自己就可以在内地大规模开发信用卡市场,此外,中资银行自己也可以做好私人银行业务,需要利用政策(我国金融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投资产品上还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离岸服务和外汇投资上)便利抓紧开拓自己的盈利潜质。
如今,招商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信用卡的代名词,谁的口袋里没有一张招行的卡?招商银行也俨然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王者”,仅2012年上半年的私人银行业务就盈利7.2亿元(税前利润)。
然而,对于位于香港的永隆,招商银行却一改拒绝合作的风格,给予特别垂青。
拒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而是需要说出什么是“是”。
马蔚华曾对媒体表示,从2002年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一直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招商银行要想优秀乃至卓越,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国际化这步棋非走不可。走到境外,走出国门,通过兼并收购或开设机构,实现跨国经营,是我们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他曾说。
诸多掂量之际,2007年底,实现国际化的一个良好机会到来。彼时,“次贷”危机爆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受“次贷”危机的牵连,香港的永隆银行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掌门者伍氏家族由是考虑出售银行。2008年3月20日,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公告一经发出,多家中外金融机构都表示对永隆银行有兴趣,招行也是其中之一。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华资银行之一。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77年来,这家银行依旧得以生存。
“我们的总部在深圳,除了香港分行本部,在香港没有银行网点。永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收购永隆银行是招商银行国际化的一大步。”马蔚华说。
除了地缘因素,永隆对他的吸引还在于,永隆银行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
2008年5月14日,招商银行击败众多对手,宣布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以港币193亿元收购永隆银行。
永隆的控制性股权由是移与招商银行。彼时,招行选派了在香港银行业浸淫了近20年的朱琦来执掌永隆银行,同时兼任招行副行长。
实际上,在永隆的收购前,美国联合银行也曾找过招商银行,但是在考察了美国联合银行的业务状况和重新考量了招商银行的战略后,马蔚华选择了永隆。
对于收购永隆,英国《金融时报》曾这样评述: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对中国其他同业来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
就在双方签订并购意向签约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之后金融机构的估值一落千丈,市场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价格出现了质疑声音:“如果现在并购,不是可以少花钱吗?”
对此,马蔚华给与了三方面正面回应:
首先,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因为以现在的价格,买方愿买,卖方不一定愿卖。要等新的机会,至少要5年。而在这5年之内,招商银行是完全有可能消化并购成本的。
其次,香港这样的并购机会已经不多了。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战略意义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
不过,对于招行,要实现其战略构想,对永隆银行的整合以及磨合是最重要的。
并购成绩有目共睹。除了在永隆银行建立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之外,招商银行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有其他突破,比如推出汇款快线、跨境人民币结算、IPO收款与派息、见证开户等。
被并购方也早已转危为安,再次焕发光彩。“永隆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增长,内部管理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公司治理、渠道建设、IT系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焕发出新的面貌与活力。”永隆银行助理总经理宋丽华说。
她更愿意用“一个非常强大的母航”来表达并购带来的共赢和利好:“招行收购永隆以后,我们整个财务实力和评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永隆银行在香港的评级仅仅次于汇丰、渣打等银行,招商银行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强大的母航的支持。”
“我们仍将矢志不渝的追求创新变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我们独特的优势。”近日,招商银行副行长王庆彬如此表示。
他当然感到自信。到今年6月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已经突破3.3万亿。
几年前,招商银行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小诸侯”,而今,它已经是商业银行中的“大将军”。
193亿港元为招行带来什么
并购最核心的,是首先做好战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下一步的整合和联动。
招商银行认为,之所以要并购永隆银行,主要是基于战略考量,战略来自于国际化的目标,另一种说法则是长期利益。
以此为基础,就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一案,可作进一步详细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需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跟随”服务。相对而言,通过并购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既可以利用并购目标的现有网络和客户基础迅速融入当地市场,节省构建分支网络和客户体系的时间,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规避目标市场国针对外资银行经营设置的种种壁垒,有利于在当地开展各种经营。上世纪7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汇丰集团、瑞银集团等国际知名银行的快速崛起,主要就是通过多次的并购活动而实现的。
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香港是全球第12大银行中心、第6大外汇市场、第6大股票市场、第7大场外衍生品市场,金融业务种类繁多,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十分活跃。在助推招商银行国际化方面,永隆银行的先天优势在于:第一,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丰富。第二,永隆银行是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及声誉、品牌。第三,永隆银行员工精通中英文两种语言,熟悉香港金融法律法规和国际市场游戏规则。
与此相对的是招行的先天不足:第一,欠缺国际化经营方面的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不够了解,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第二,在香港的渠道资源比较有限,且业务单一(主要从事批发业务)。
借永隆银行东风,招商银行比直接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风险要小得多,效果要大得多。
从长期利益来看,在国际金融形势跌宕起伏、知名金融机构倒闭重组机会不断出现、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从美国向欧洲蔓延的背景下,招行的并购对象选择在香港究竟有何长期利益?
从战略布局上看,虽然香港与深圳联系紧密且香港对招商银行的认知度也较高,但招商银行主要业务区集中在国内。并购永隆银行之后,招商银行得以充分发挥香港的“桥头堡”作用和窗口功能,学习与借鉴香港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提升管理素质,促进经营转型。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境内外市场的互补优势能发挥出来: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网点、业务和客户的互补性都很强,招商银行借永隆银行能够适应内地客户的金融需求。永隆对于招行的意义还在于,拥有金融界精英人才的永隆银行能够为招行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和新产品设计中心,招商银行也可同永隆进行直接人员交流。
或许正因为如此,英国《金融时报》才认为招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对国内其他同业而言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就进一步的整合而言,资料显示,招商银行对永隆银行整合的主要思路是:以双方的客户转介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联动为突破口,促进双方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合作,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营业收入,实现财务效率的提升。在发挥双方管理优势互补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帮助永隆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在香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较快扩大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实现盈利水平的增长。
记者了解到,招商银行还专门成立了整合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目前,其运作机制和团队架构已搭建。按照专业分工,PMO下设零售业务、批发业务、金融市场交易业务、IT及管理支持等六个工作小组。这些工作小组全部由招行、永隆银行及咨询公司的中高层人士和专业骨干组成。
此外,即便收购的条款中做了承诺,保证一年半内不裁员,实际上已经过去3年多,永隆银行还是没有裁员,且吸收了来自招商银行的新员工。
在今年3月份一次公开会议上,马蔚华表示,招行并购永隆银行3年多来,整合工作已经“明显见效”。
银行海外并购启示
2007年异军突起的金融业海外并购大潮迅速回归平静,除招商银行等少数个案之外,金融类并购已经不再是海外并购的主要旋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一案,至今仍为银行跨国并购的范本。
招行在此次并购活动中,给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如下:
一是并购时机的选择。要考虑价格与风险是否能达到合理水平,在并购的过程中,定价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并购比较好,但也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这对并购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是并购目标的确定。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需要优势互补,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三是管理能力的斟酌。并购方能否有效控制并购目标?金融业是各国严格监管的高风险行业,这一特性决定了国内金融机构要成功地实施海外并购,应该以足够的管理水平作为支撑。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来说,要考虑到,和文化背景、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机构进行整合,并有效控制和监督是不容易的。假如缺乏有机整合管理的能力,使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优势或业务优势丧失,并购肯定难以实现预期目的。但以上情况反之,则情况会好很多。
第四篇:招商银行永隆银行发力跨境金融业务
招商银行永隆银行发力跨境金融业务
2013年,香港永隆银行建行80周年。80年基业常青的历程里,永隆银行奠定了其在香港乃至全球金融业的地位。2009年成为招商银行全资附属公司后,永隆银行携手招商银行强势发力各项金融业务,优势业务——跨境金融更上一台阶。
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永隆银行常务董事兼行政总裁朱琦表示,“永隆银行自1933年创立至今,秉持‘进展不忘稳健、服务必尽忠诚’之旨,致力于为广大香港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金融服务。2008年10月,永隆银行被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以360多亿港元并购,这是香港近11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被英国《金融时报》评述为‘不具备可复制性’的并购案例。经过四年多时间的整合,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正在加速显现,永隆银行各项业务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自2009年以来,永隆银行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7%,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3%,均超过香港银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12年9月末,永隆银行总资产1739亿港元,净利润15.21亿港元,资本充足率13.52%,不良贷款率0.25%”。
朱琦同时表示,“在新的发展时期,永隆银行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香港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同时也将致力于把自身打造成为内地小企业与小微企业、中小银行、零售高端客户的境外服务平台,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发展与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行庆期间,永隆银行将举办一系列80周年志庆活动,包括:将在香港四季酒店举行大型酒会,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分享喜悦;赞助香港艺术节呈献中国国家京剧院主演的名剧《慈禧与德龄》。同时,永隆银行将会制作一套纪念邮票和出版一本纪念书籍,记载本行80年来与香港共同成长的故事。在回馈社会方面,永隆银行将会于香港浸会大学成立“永隆银行80周年奖学金”,奖励及资助成绩优异的香港及内地大学生。
永隆银行创立于1933年,是香港具有悠久历史的华资银行之一。目前,永隆银行于香港、中国内地、澳门及海外共有机构网点51家,员工逾1700人,截至2012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额为港币1740亿元(约224亿美元)。永隆银行于2008年成为招商银行集团成员,后于2009年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按资产总额计,招商银行为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现已跻身全球百大银行之列。
第五篇:招商银行案例分析
问题3:请分析招商银行内部运营战略未来的改进方向包含哪些方面?
首先,当分析招商银行的内部环境中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了解公司能做什么,这样能更好地改进公司的内部运营战略未来的方向。
一、资源分析
1.技术资源:招商银行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拥有银行电脑员工队伍,并且拥有高性能的电脑网络、电话银行业务、电子汇兑清算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等技术资源。
2.创新资源:白金一卡通;财富账户(多币种存款帐户和投资帐户合一的综合管理平台)
3.人力资源:招商银行物质待遇激励员工,并且事业发展渠道激励人,同时招商银行行给员工提供培训发展机会。以挑战性工作激励员工,以“生生不息”的招银文化激励人
4.声誉资源:中国本土最佳银行,中国最受尊重企业,中国十佳上市公司;一卡通是我国中国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的一个创举
二、能力分析
“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战略定位,领先的业务创新以及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成功的以品牌营销为特色的市场营销,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柔性管理,以“因势而变”、“一三五理念”为代表的鲜明的企业文化等,还有其他组成因素,如适宜的激励约束机制、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熟的风险控制理念、“因势而变、因您而变”的能力
三、竞争优势:
1.具有良好的规模效应;
2.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金融品牌,美誉度高,有大批忠诚客户;
3.非利息收入业务高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突出;
4.经营管理水平优势明显,成长性在银行业中最高;
5.银行客户范围不断扩大,业务朝多元化发展;
6.电子银行平台技术领先。
其次,根据内部环境中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招商银行具体内部运营战略未来的改进方向如下:
1.增加投入,促进零售业务的发展,增加业务种类;
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逐步推进零售银行业务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改革 中国银行业未来将面临三大挑战:资本监管趋紧、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而这三大趋势主要影响银行批发业务,对零售银行来说则充满机遇。从2009年开始,招行零售业务对全行利润贡献度,以每年10%的增速跃升,这在仍以息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中国银行业,无疑极为难得。但受制于零售业务的高成本,这样的增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推行“招行”品牌和着重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随着各家银行的服务竞争日趋激烈,要持续打造招行的服务金字招牌,仅凭一招一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体系化的服务平台,包括渠道、产品、队伍、组织、管理、品牌等,并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最终形成服务品牌。除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一卡通”“金葵花理财”“一网通”“招商银行信用卡”等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体系。还要着重企业文化和制度的建立,做好外在形象工程和内部工作,构建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较真服务细节,让客户宾至如归,培养忠实客户。
3.扩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业务优势,加强跨国经营和业务拓展,经营管理国际化
未来国内银行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管理的竞争,管理素质将成为决胜因素。当前,国内银行纷纷利用与外资银行深度合作的有利条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进管理变革。为应对同业挑战,突破发展瓶颈,招行必须切实增强提升管理的紧迫感、危机感,从进一步转变管理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稳步推进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抓紧抓好管理工作,为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要因时而异、因势利导、因人而变地把握管理的重心、思路和风格。在探索中国式管理模式下,还要借助中国入世和上市的难得契机,在海外建立窗口和分支机构,逐步形成既符合招行实际又顺应国际银行业潮流的矩阵式组织管理体制。
4.为原有客户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大力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中间业务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西方国际性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一般为40%至60%,一些银行甚至达70%以上。大行依靠规模和网点优势,因此银行卡、结算、投行成为主要增长点。而中小型银行由于网点天然不足,只能依据各自特色将中间业务发展的重心转向新兴业务,但大多数集中在理财和咨询项目。招行属于行业内的标兵,尤其是在零售银行业务,但是从其业务占比来看,新兴类业务收入占比偏低,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方面调整相对滞后。加强产品整合与创新,以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为重点,大力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5.坚持“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电子化银行战略
要实现管理规范化、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强大的银行信息系统支持是一个必要条件,必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管理高度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只有建立强有力的系技术平台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要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系统,逐步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集成系统,逐步开发社会商务平台。同时,“凡是电子化能够解决的业务,绝不用人工和远程银行解决;凡是能用远程银行解决的,绝不用人工和柜台解决。这样才能实现零售业务成本最小和效益最大化。”打造电子化银行,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的IT力量,加强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努力巩固技术领先优势,使招商银行电子化和电子信息系统建设达到同业领先水平。
6.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打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员工队伍
银行业务是服务业中最具有技巧的工作,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水平,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使客户在与每一个员工的接触中感受到专业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7.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从行业发展、地区结构和客户规模等方面制定区别对待的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另外,还可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从行业发展、地区结构和客户规模等方面制定区别对待的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积极吸纳高级人才,打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员工队伍。努力开发新市场,大力拓展业务经营区域,例如中西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