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街中心学校信息化平台运行现状调查报告
马街中心学校信息化平台运行现状调查情况
报告
教育局电教室:
马街中心学校接到通知后,及时对教育信息平台运行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和自查,并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
我中心校于2012年4月6日接入教育信息化平台,接入方式是LAN专线接入(光纤接入)。在教育信息化平台现有功能中,刚开始使用过此功能,但现在基本不用。
二、平台运行情况
平台刚开通时,经常涉足去看,去了解其功能,也用过,经过半年后,感觉好像对因特网有点影响,慢慢就不再用。平台从开通到至今没有出现故障。
三、平台费用情况:根据合同教育信息化平台每月缴费1088元,年缴费13056元。我们共同觉得缴费有点过高,平台功能没有发挥,并且每月实际收费有所不同。
四、平台建设建议
如果还要继续使用此平台,应该发挥其平台功能,降低收费。
第二篇:小湾中心学校关于教育信息化平台调查报告
小湾中心学校关于教育信息化平台运行状况的自查报告 凤庆县教育局:
根据《凤庆县教育局关于教育信息化平台运行现状调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在此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平台运行现状况作汇报。
小湾中心学校至今未接入教育信息化平台,学校办公一直使用电信公司安装的网络(上达完小使用光纤,温泉、正义、蕨菜、箐中使用无线网卡,光明完小使用宽带)。上达完小网络运行基本正常,曾多次出现故障,现在网络还是时有时无或者断线(2013年6月4日,学校无网络,属软件故障;2014年3月10日至今,上达完小网络时断时续,多次汇报,但是工作人员没来修)。
需要交费。10兆光纤每月缴纳1108元,每年13296元。光明完小宽带每年1190月,正义完小、蕨菜完小、箐中完小、温泉完小使用无线网卡每月交100元,办公室电话每月50元。
建议。请教育局帮助协调沟通,促使电信部门注重学校网络的调试与修缮,使学校网络正常化、规范化。
校长签字:
凤庆县小湾镇小湾中心学校
2014年5月23日
第三篇: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00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05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4.0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四篇:马街中心学校财务整改报告
马街中心校2011年财务业务整改报告
凤庆县教育局计财股:
我中心校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1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和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教育局计财科2011年9月22号召开的财务培训会议的相关要求,对我校财务工作认真进行了检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组织学习教育局财务文件,提高认识,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务会研究决定,成立了马街中心校财务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李中卫(校长)
副组长:茶争茂(副校长)
组员:李红涛、罗亮、吴文海、王凤乔、茶正龙、何成虎、茶会国、史家珍。
二、依据制度要求认真进行整改
在整改中,要求财务人员,掌握财务制度,查问题,认真反思,找差距,寻原因。
通过查看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在会计报表中没有问题,在会计账簿中银行日记帐,出纳的现金日记账也没有问题,无需整改。
存在问题:
1、出纳员中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正在学习争取;
2、在会计凭证中没有盖财务公章,财务主管章、报账员章、出纳章及附件章;
3、固定资产报废手续不规范。对全校资产清查上报工作不够细致。整改领导组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分工协作,分块整改,把所缺的内容整改完整。
总之,财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财务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要办好学校,首先要用资金来作后遁。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以凤财联发[2008]97号文件作标准,努力做好所需的支撑材料,按教育局的要求管理好学校财务。坚持每月对经费的收支由财务审核小组审核后,再进行报账、公示。将财务有关事项等在栏目内公布,自觉接受上级领导、全校教职工的监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使学校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的开支合法、合规、合理,确保学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的安全性,使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特此报告
凤庆县小湾镇马街中心学校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马街中心学校“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马街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
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凤庆县教育局“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心由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转变,努力营造“重学、实干、正风、争先、尚廉”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氛围,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实干型教师,争办满意型教育,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培训、课改为动力,在我校教职工中努力营造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氛围,在工作中向管理求质量,向管理求发展、向管理求精细,从小处入手,从实处入手,力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总体要求
通过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增强围绕教学抓管理、围绕质量提升想办法的紧迫感,促进管理重心最大限度向教学倾斜;强化教研教改意识,抓实校本研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管理评价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以管理的“精细化”力促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化”。
三、组织建设
为切实做好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工作,保证此活动有 1
效实施,促进质量提高,学校加强了组织建设,落实学校各类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的岗位责任,做到精细分工,和谐共处,管理共鸣,特成立学校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李中卫 负责精细化管理全面工作
副组长:茶争茂 负责德育精细化管理工作 组 员:
査国贤 负责教导处精细化管理工作
杨正柱 负责总务处精细化管理工作
普文华 负责体卫艺安精细化管理工作
各村村组长 负责村组精细化管理工作 李洪涛 负责校本研训精细化管理工作
四、具体目标
1、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完善教师聘任制及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促使教职工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落实能力明显加强。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态度。
2、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评价方式更加多元,评价办法更加可行。
3、办学思路更加明晰,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教学科学有序,教研教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明显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和提升。
4、各级各类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任务到人,落实到位。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每位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形成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良好育人局面。
5、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科学,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做到依法治校,按章做事,精细管理,学校各项工作严谨有序,2
务实高效。
6、教职工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师德模范和教学能手队伍不断壮大。
7、学生文明守纪,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习惯良好,充满活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学校管理精细化
1、明确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内容充实,要求清楚,措施得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2、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制定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职责,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形成汇编制度。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处理办法都及时考虑进去,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
3、坚持校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民主生活会,妥善解决学校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排解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学校班子成员要按照“工作有分工、思想不分家”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尽力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坚持深入一线,做好一个方面的工作、管好一个年级组、抓好一个教研组、教好一门课程,确保学校各项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全方位落实。
5、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严格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尤其重视音、体、美、科学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做到时间、内容、效率三保证。二是坚决执 3
行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的硬性规定,严禁教师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补课或完成作业。三是严格控制作业留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切实做到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时间累计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时间累计不超过1小时。四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抓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
教学精细化管理重在精、细二字,学校力争在平常教学工作中把管理渗透到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打造精品校园,出精品人才。
1、服务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为学生发展服务成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的一切决策都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学校要求老师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阳光洒进每个学生心灵,以爱育爱,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每学年开始,学校都交给老师一项新的任务,要求老师迅速记住每个学生的相貌、姓名及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所有老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加强交流沟通,辅导帮助,对不同的学生设臵不同的作业。并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三生”的成长环境、个性和特长,并和学生一同确定目标,制订学习规划。老师在不断学习、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帮助、引领、促进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超越自我。
2、“从抓重点、抓弱点”入手,落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由 4
校长主管,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形成“校长—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1)对课堂教学要求明确具体。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突出”、“四个并重”、“五种思想”、“六个体现”。
“三个突出”是:突出“精讲多思”;突出“学生活动”;突出“学法指导”。
四个并重是: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
五种思想是:从最差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能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六个体现是:
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使学生乐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会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引导,使学生学会。
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与: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主体作用。
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表现、善于争 5
先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创造: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突破,教得生动,教得活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开阔思维空间,培养思维品质,学得主动活泼。
成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老师都要运用成功教育的思想和语言评价艺术,让学生的见解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课堂教学狠抓教与学两个效率的提高。
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下发各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坚持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校长坚持每周抽查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作业、教案;班子成员坚持每周抽查一次所分管年级的一门作业、教案;学校每月组织进行一次教案、作业、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个人常规检查。并坚持超前一周备课、“问题”回查及跟踪督查制度。
落实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制度,深入教学常规工作,了解教学动态。在教学细节管理上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听随堂课;坚持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坚持了解班级动向,实行走动制管理;坚持以制度办事,不敷衍了事。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班子成员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0节。坚持有听必评,有评必改和回听、回查、回访制度。实行“2+2+2”评课模式,即每节课至少提出两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两条建议。
(3)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五项要求:一是抓好“三清”工作。三清即:当日清,当天学生应学会的知识要人人过关;单元 6
清:学科教师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过关测试,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错因。月月清:每月由学校(或教研组)组织进行一次质量调研,进行质量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二是加强四种课型模式研究。即:新授课教师要讲清知识点、掌握知识规律和应注意问题。复习课要做到巩固知识、系统复习、拓展知识。练习课要做到精选习题、练学生容易忽视(出错)点、讲解题规律、解题技巧和方法。讲评课要讲清错题为什么错了、为什么这样解,解答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三是加强学习效果研究。新学的基本习题要指导学生全部会做,已学会的习题要督促学生全部做对,拓展延伸型习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策略。四是加强期末三个层次复习。一是系统复习:以基础知识为起点,全面系统的进行知识整理,起点是后进学生。二是构建知识复习: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起点是优秀边缘学生。三是模拟练习:加强知识的综合训练,定时训练和规范训练,起点是全面提高。五是加强教师教学一日常规规范性督查。(1)组织学生早读、检查家庭作业,并组织学生清理卫生。(2)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学会、也会学。(3)课间时间做到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撰写教学反思,设计学生各类练习题等。(4)组织好学生两操一活动(眼保健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组织、有指导、有讲评。(5)教师应在学生思想、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运用表扬、鞭策、激励和教育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6)做好学生家访工作。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反馈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和学习习惯,汇报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应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7
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和途径。
(三)抓教学研究活动的精细化管理
1、积极探索最优化的集体备课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和提高备课实效性研究,力避集体备课的形式主义。采用“质疑问难”式交流探讨,即主备人与其他教师互相提问,人人质疑,使研讨更加深入、全面。教研组坚持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得失,确定下阶段教研工作目标;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课标学习、专题研讨活动,推行“个人自备、集体研讨、分头实施、交流反思、共同修订、总结提高”的备课模式,持续推进导学案的备写研究。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各学科教研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确立“理论上有高度,教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教学上出效益”的教学研究原则,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教学基本功比武、优质课、优秀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树立敢想、敢创、敢试的创新精神。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走“优师兴校”之路,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承担2节以上示范课,带动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落实“1+2”活动,即每名班子成员包一门薄弱学科,培养一名优秀教师;每名骨干教师承担一项课题研究,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每名教师每期帮扶一名学困生和培养一名优秀生。
(四)抓教师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 “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严格落实师德百分制量化考核,严禁教师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树立和维护好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把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学期末班级教学实绩纳入绩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聘任制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二是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教育技术网络研修等培训课题每学年培训教师20名。三是认真做好市、县两级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 充分利用各级组织的教学竞赛和培训活动培训教师,促使教师不断进步,成为学校新的学科带头人。四是积极开展 “六个一”活动,即教师每人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备一节优质课,上一节优质课,说好一节精品课,评好一节示范课,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
4、重视过程管理,诚心服务教师,激发教师的爱校激情。一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既重“刚”性管理(制度管理)又注重“柔”性管理(情感管理),充分利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契机召开座谈会,使教师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二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精神愉悦,努力向上,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老师一切的管理理念。以小处着手,从小事出发,在细节中见真情。如每次老师获奖或论文发表,校长都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表扬;教师生病或家中遇事,工会表示慰问,学校还专门安排人员为其代课。
(五)抓学生精细化管理
1、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在教师量化考核表中增设了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及安全意识等)。
2、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通过开展主题演讲、德育讲座、重大节日庆典、“安全教育月”、“孝敬父母月”、“文明礼貌月”、“雷锋在我心中”、“感恩励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课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门功课的教学之中,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坚持家校联系制度,成立家长学校,定期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育人网络。
4、开展主题班会,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班纪班规和操行评分细则,狠抓行为养成教育;将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定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持之以恒的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行为和学习习惯。
5、利用思想品德课、法制讲座、板报宣传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6、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学校出台实施方案坚决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确保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场地固定化,安全防范系统化。积极举办各类专项体育比赛,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运动会,设立竞技运动和趣味运动项目,争取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加强音乐、美术课教学,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元旦”、“国庆”、“六一”、和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等活动,10
努力形成全员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良好氛围。
(六)、抓安全工作精细化管理
1、完善制度是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精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强力推进精细化安全管理并取得效益的基础。为了使校园安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校班子成员通过充分讨论,积极采纳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学校现行的各种安全制度、预案去伪存真,去粗求精,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制定了《安全工作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应急处臵制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排查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是基础;“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遵循“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坚持到底”的原则。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统筹学校安全工作,负责起草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负责召开师生安全工作会议及安全常识培训等工作。通过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将学生校内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一分钟,各个时段都有具体的安全责任人,从而使全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较好地覆盖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校园安全的全方位设防。
3、落实到位是关键;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在常规管理中落实安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在工作重点中突出安全,切切实实把“安全无小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是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学校邀请派出所、交警、消防等职能部门领导、专家到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人身、消防、交通、饮食等系列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发放 11
《致家长的一封信》、征文比赛、校园广播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多途径地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二是扎实开展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每学期开学,我校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抓小事,抓细节,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展“入学常规及养成教育月活动”。坚持把《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主抓手,把纪律、学习、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工作内容,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从各方面规定学生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行为规范。对应该做的行为通过严格管理,进行反复训练,格式化为在不同场合应具备的习惯性的规范行为。如我们对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礼让、右行”坚持长期训练,学生行走有序,有效地防止了踩踏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积极开展防地震、防火灾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学校坚持开展系列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做到层层开展,班班组织,人人参与,并确保安全技能演练的实效性。通过演练,全校师生对逃生路线、安全指示标志、安全场所位臵、逃生自救方法、重点部位保护措施等有了清楚的认识,教师的应急判断和指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应急预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增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七、实施步骤与方法
“精细化管理”活动从2012年4月1日开始,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阶段(2012年4月1日—4月20日)
1、制定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马街中心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把做好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作为 12
方案的重点。
2、组织学习动员。组织召开教职工大会,学习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具体工作任务。
3、开展学习讨论。采取召开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辅导、校长教师论坛以及个人自学等形式,围绕活动要求,紧密结合本校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展广泛深入地学习讨论,促使全体教职工深刻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上来。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1日—11月30日)
1、举办主题活动。为确保“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围绕活动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职工中开展“提高班级教学质量,我该怎样做”的主题交流活动。
2、组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分析影响教育管理质量的因素,提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质量的思路和对策,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3、建立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为确保“精细化管理”活动成效,建立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性研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学校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总结阶段(2013年3月1日—4月1日)学校“精细化管理”活动领导小组,依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对一年来的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认真总结,撰写总结报告。重点总结通过活动查找到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思路、采取了什么措施、建立完善了哪些制度、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主要症结在哪里,今后的努 13
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什么。并将总结报告上交凤庆县教育局学校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受考查考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致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行为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