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能训练-任务与要求
计算机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学 时 数:1.5周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掌握常用DOS命令的使用方法,以及邮件的收发等;
分别用Word、Excel、PowerPoint完成三个大作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 分 数:1.51、常用DOS命令的练习与使用:
练习并掌握常用DOS命令的使用; 分清文件、目录与路径,掌握文件名中通配符的使用; 掌握如何收发邮件 使用Word建立个人主页和自荐书,要求熟练掌握Word的常用操作,例
2、Word的练习与使用: 如:页面设置、段落设置、文档的编辑与排版(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字符间距、加粗、斜体、下划线、字符边框和底纹、对齐方式、项目符号与编号、分栏等)、修订、背景、流程图的设计与制作、页眉页脚、脚注尾注、艺术字、绘制图形、超链接、邮件合并等的使用,目录的自动生成,以及表格、特殊效果、图片等的设置与处理,并能使用简单的公式与函数
3、Excel的练习与使用:
使用Excel建立一个薪资管理系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格的设计与制了解Excel中函数的强大功能,掌握常用函数及公式的使用方法; 学习图表的相关应用,掌握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技巧; 学习并掌握Excel中数据有效性设置、公式审核功能、分类汇总功能; 学习并掌握数据透视表的用法。使用PowerPoint创建电子相册和幻灯片模板。要求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能灵活运用幻灯片的外观设置、版式设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自选图形、图片、影片、声音等对象的操作方法; 了解幻灯片母版的用途,掌握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掌握自定义动画、超链接和设置幻灯片放映等内容。可自行设计安排具体内容(例如,可分为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作方法、数据排序及筛选等基本分析方法的使用;
4、PowerPoint的练习与使用: 置、配色方案的应用、项目符号的使用等技巧; 几个阶段分别组织素材),充分体现个人风格。
第二篇:电子设计PCB训练任务
电子竞赛PCB训练任务
11、根据所给图纸(从机电路),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绘制原理图生成*.SCH文件(已有)
2)制作相关封装,数量不少于4个。生成*.LIB 文件
3)保留封装导入后(未布局)的文件(可以拷贝一个保留)
4)PCB 设计要求如下
PCB板大小:80mm x 70mm
双面板
四个角放置对称固定孔
标上公司网址(顶层铜膜镂空效果):如 WWW.NBPT
接口:按键、显示、无线模块、电源信号输入接口布局合理
5)需要保留布局后文件一个(也是用拷贝)
6)保留一个布线后(还没有敷铜)的文件一份。
7)保留最终设计文档一个
今晚8:30之前上交(交老陈处)保存时降低版本(3.0版)要求99SE软件能打开
第三篇:前台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
前台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
前台是一个公司的门面,可以称为公司的第一张脸,前台的工作在公司的整个运行链中居于重要地位。前台的工作关系到公司的整体形象和业务开展的质量甚至成败。公司的前台接触信息量很大,练就了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短时间可以让一个人获得快速的成长。所以前台的工作对个人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每个前台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一、前台的主要工作职责(不同的公司具体职责可能不同,但基本要求相同):
1、时刻坚守在前台工作岗位,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不得随意离开。
2、前台文员负责前台服务热线的接听和电话转接,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人员,不遗漏、延误。
3、负责来访客户的接待、基本咨询和引见,严格执行公司的接待服务规范,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
4、负责公司的文件处理工作,打印、复印、传真的收发。
5、负责公司各类信件、包裹、报刊杂志的签收及分送工作。
6、对客户的投诉电话,及时填写登记表,并于第一时间传达到客户服务团队,定期将客户投诉记录汇总给副总经理。
7、负责公司前台或咨询接待室的卫生清洁及桌椅摆放,并保持整洁干净。
8、接受行政经理工作安排并协助人事文员作好行政部其他工作。
9、认真执行目标卡的管理规定,完成本部门分配的工作和任务。
10、管理办公各种办公设备,合理使用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倡节俭。
二、前台文员技能要求:
1、对办公室工作程序熟悉;
2、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会借助互联网查找资料;
3、具有优秀的中英文书写能力、表达能力;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较强的保密意识;
5、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
6、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在压力下工作。
第四篇:产品经理技能要求与评价
PM能力要求概述
(一)概述
完成特定的产品工作,需要特定的能力组合和层级。职称就是这个能力组合与层级的反映。我们对典型的PM工作职责内容描述如下: 1.完成完整的产品任务。包括如下内容: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决策判断——>提出方案——>落实方案——>评估效果
不管是对内的产品设计/改良工作,还是对外的合作沟通,循环都是相似的。只是方案的设计和落实方式,会有差异。
2.负责完整的产品方向。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运营规划(目标制定,任务分解,优先级安排等),为完成产品目标必要的人员规划和培训,工作方法梳理,协调资源和人力推动产品目标的达成。
(二)构成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有产品、策略中存在缺陷,导致用户需求满足不好;另一种是存在某种需求,而我们尚无相应的产品或者功能去满足。)
1.问题发现能力
问题发现的衡量,既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对各类具体case背后,用户体验影响一致性的抽象上。
个人提交的问题报告(含邮件、正式报告等)以及需求提案(含邮件、正式报告等),会被列入问题发现能力的考察材料范畴。而被采纳的报告和提案,则是其中的关键。
2.问题分析能力
问题分析,是指对问题的本质、分布、影响和走势的探究。能力的衡量,体现在分析过程的严谨程度,以及结论的合理程度上。
个人提交的调研报告,分析报告,评估报告等,会被列入问题分析能力的考察材料范畴。
3.竞争分析能力
竞争分析是指对影响产品发展和成败的外界因素(包括直接竞争对手、上下游产业链、政策与环境等)进行分析,目的是剖析清楚这些外在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模式、影响程度。
个人提交的竞品分析报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会被列入竞争分析能力的考察材料范畴。4.决策判断能力
该能力指进行问题分析、竞争分析之后,结合本产品的价值和目标、以及企业的目标和规划,给出合适的行动方案思路,或者对他人的方案进行合适与否的判断的能力。
决策判断能力会体现在调研和分析报告中(做不做,上不上线,为什么等),也体现在优先级判断中(何时做)。
5.方案设计能力
不同类的产品工作,设计的表现会有不同。偏应用的产品/功能设计、偏运营的运营方案设计、偏策略的理想模型设计等,都属于设计实现的范畴内。这里的方案不是指技术方案。
个人提交的MRD,活动策略方案,策略思路方案等,会被列入设计能力的考察材料范畴。已上线工作所体现的设计水准,会被作为方案设计能力的佐证。
6.产品和运营规划能力
规划是指阶段性的产品目标确定,以及为达成目标,将目标分解成若干可实施任务的能力。在某个阶段内,对某个方向进行关键问题的定位,并确定该阶段的工作方向,也是工作规划之列。
个人提交的阶段性工作规划和执行状况汇报等,会被列入产品规划能力的考察材料范畴。
7.工作推动能力
大多数的产品工作需要协作解决。所谓推动能力是指对一个问题跟进到底,调用一切可调用之资源,推动问题最终落实的能力。困难总是有的,需要的是那种为达到目的、不畏麻烦的推动力。
上级和协作团队的评价,会是主要的考察材料。
8.表达沟通能力
这是指在利益共同体范围内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各种总结、培训场合的主题发言,各类分析报告、设计文档,都是表达沟通能力的考察材料范畴。协作团队的反馈,也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9.指导能力
为低阶的PM提供工作指导,以及个人发展规划帮助的能力。
个人的指导思路和方法,阶段性的指导计划和总结,以及被指导人的困惑和成长状态,都是指导能力的考察依据。团队经理的意见,也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10.对外沟通谈判能力
指和非利益共同体沟通谈判的能力。以上不包括“素质”。素质不在职称考察范围内。道德水准、文化认同等,都属于绩效考察范畴。
三、PM能力的衡量
1.能力主要通过两个方式来衡量:综合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
综合工作表现是指一个员工在日常工作细节中所表现出的业绩水准。
工作成果是指主要由该员工的个人贡献而所得的阶段性或最终成果。这是最主要的能力衡量手段。在产品循环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成果,并能反映不同的能力。
对于每个职称的申请,都需要提交相应的工作成果(书面材料或者口头阐述)。例如,为了证实自己在问题分析方面的能力,就需要提交相应的需求/问题分析报告。
2.指导力度
完成任务所体现的能力,除了受到自身能力高低影响之外,还受到指导力度的影响。受到的指导力度越大,则能力要求越低。
指导力度分三级:
第一级:指导人告知做什么,并且告知怎么做,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进行教导(Coach); 第二级:指导人告知做什么,但怎么做需要被指导者自己思考;
第三级:指导人只是指出一些目标方向,被指导人自己想明白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在一级指导下完成任务,就能力而言并不胜任。完成该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在深度指导下的“练习”。
3.关于难度
难度不好明确地量化。职称委员会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做出考虑:(1)该工作牵扯的同领域要素数量和关联度。(2)该工作牵扯的跨领域要素数量和关联度。(3)该工作的可借鉴程度。
除了这些考虑外,更多是通过一些“标杆”性的工作,来对其他工作进行难度对比。
四、产品序列职级描述
注:以下职级,更高级默认为继承上一级的要求。并且上一级默认需要有指导下一级(同一工作方向)工作的能力。
(一)产品助理
P1
能力要求:
在二级指导下,能按既定规则,按时保质的完成例行性低难度工作。
P2(能按照几乎明确的步骤执行项目,并能产出自己的思考和反馈)
能力要求:
在二级指导下,能按既定规则,按时保质的完成有先例可循的低难度工作。 理解执行规则背后的基本逻辑,而不仅仅机械的执行规则。
对工作中的“不合规则但合理”和“合乎规则但不合理”的问题,能进行甄别,并主动给出反馈和建议。
(二)产品设计师
P3(能在适当指导下完成中低难度项目的循环)
能力要求:
在二级指导下,能令人放心的完成较低难度的产品循环:
1,对于问题点,能合理运用既有的分析方法,厘清问题现状和本源,并给出结论。分析过程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和结论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结论合理。
2,对于PM主导的工作,能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对于研发主导的工作,能对解决思路给出合乎用户需求的梳理和判断。
3,能将任务的要点,清晰的传递给协同团队。能主动推动及协同他人(本部门以及对口部门),将思路或者方案付诸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二级指导下,能负责至少一个较低难度的基础产品方向:
1,系统的掌握该方向完整的产品循环的工作方法、思路和机制(若存在)2,清楚的了解该方向的目标,并厘清存在的主要问题
3,能确定该方向的短期(半)to do list,并给出合适的优先级安排 4,推动和落实诸项工作,使产品方向获得持续性的改善
注:所谓基础产品方向,是指无需再细分,而由一系列的任务和项目所构成的持续工作方向。
P4(在核心产品核心方向下,有能力负责难度稍大的项目)
能力要求:
理解产品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
在二级指导下,能令人放心的完成中等难度的产品循环:
1,对于问题,能合理的运用或者借鉴既有的分析方法,厘清问题,并给出结论。分析过程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和结论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结论合理。
2,对于PM主导的工作,需给出良好的解决思路或者方案;对于研发主导的工作,需对解决思路给出合乎用户需求的梳理和判断。3,能将任务的要点,清晰的传递给协同团队。能推动及协同他人(能跨部门及对外),将思路或者方案付诸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二级指导下,能负责至少一个中等难度的产品方向(有多个基础方向构成)或能负责核心产品核心方向下的难度稍大的项目:
1,系统的掌握该方向完整的产品循环的工作方法、思路和机制 2,对该方向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子方向/任务分解
3,协同产品经理,完成主次分明的中期()产品规划 4,推动和落实诸项工作,达成产品方向目标
5,能指导更低阶的成员一起完成任务
-----------------
在P3之基础上,如果以下条件二有其一,则可晋级P4:
A,在三级指导下,对于所负责之既有方向,通过大胆借鉴或者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或者诸多细节性进展,使之臻于极致。B,在三级指导下,就一个团队内无先例的较低难度新方向,建立完整的产品机制,成效卓著。
第五篇:素描石膏几何体的训练任务汇总
素描石膏几何体的训练任务
(一)对于素描石膏几何体练习有一段时间的学生,在即将结束的石膏几何体组合训练的课程中,我安排了一系列有效的、针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强化性训练任务:
第一个任务:
练习内容:15个石膏几体何体分为五个系列:
1、六面体系列;
2、锥体系列;
3、柱体系列;
4、球体系列;
5、组合与切挖形体系列。
练习要求:
1、掌握15个石膏几何体的三个角度的造型规律(即视平线以下视中线左、中、右三个角度),以达到能够默写的程度;
2、熟练掌握透视原理(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的透视)。
练习目的:培养学生熟悉各个石膏几何体的各个角度的造型方法、原理;特别强调四个基本形体的造型规律(即六面体、圆柱、圆锥、球体);培养学生的形体三维空间立体感;让学生养成透视的观念。
第二个任务:
练习内容:围绕几何体的方圆构成,练习四个石膏几何体,六面体,圆锥、圆柱,圆球体。
练习要求:
1、掌握方与圆的形体的塑造方法,特别是明暗交界线的处理;
2、深入刻画的能力,明暗五个调子的塑造,重点掌握灰面、亮部的处理,能够塑造细小的残缺部分,使形体更写实。
练习目的:培养四个基本形体的深入刻画的塑造能力。结合方、圆的形体讲解明暗五调子的运用,线条的组织,形体结构塑造的完整性,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感的处理。
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形体的明暗、投影线;二是形体边缘线;把形体与背景分为两个部分,明部与暗部。
重点讲解塑造深入刻画的步骤(步骤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与画面的整体效果)。
素描石膏几何体的训练任务
(二)三个至四个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石膏几何体的五个系列(1、六面体系列;
2、锥体系列;
3、柱体系列;
4、球体系列;
5、组合与切挖形体系列),主要分为几个系列配加组合,(如柱体配加六面体和球体、组合形体配加锥体和柱体等全面系统练习全部的石膏几何体组合),老师给学生摆静物的同时给学生讲解怎摆组合,之后让学生自己来组合,这样可以练习学生的构图能力。同时添加衬布皱褶的练习,为之后的静物练习打下基础。
根据素描的作画步骤:
1、打形;
2、铺大调子;
3、深入刻画;
4、调整;四个步骤分两个任务:一是打形、铺大调子;二是深入刻画、调整。
第三个任务:
练习内容:素描作画步骤中的第一个步骤打形和第二个步骤铺大调子。时间为半个小时。可以用碳笔作画。
练习要求:
1、加强时间观念,严格按照时间来练习;
2、并且加大作画的量。
3、构图的美观,注意形体聚散穿插的布局及布白;
4、对于各石膏几何体的形体结构要能更熟练的把握;
5、能熟练运用透视原理;
6、能使用线条铺出形体大致的体块与空间效果。
练习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打形、铺大调子次序的整体进入方法(避免局部作画的弊病);整体的观察方法;找到打形、铺大调子的感觉;培养抓形、铺大调子的能力。
打形的方法:使用取景框观察,在画面上确定最高点、最低点、最左点、最右点,再用辅助线确定各个形体的最高、低、左、右点及中轴线,最后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塑造形体结构(1、是由最前面一个形体开始到衬布背景;
2、是由中间一形体开始向左右展开到衬布背景)。
打形完成之后要反复走远观察画面构图,形体结构,透视是否准确,之后很难再改。
铺大调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作画次序进行铺大调子练习(1、是由最前面一个形体开始到衬布背景;
2、是由中间一形体开始向左右展开到衬布背景)。大调子主要是指铺暗部、投影、背景及简单的加一点灰面;以体现出画面的黑白灰体积感觉,画面的空间感觉(1、前面的几何体实、黑白对比强;后面的几何体虚、黑白对比弱;
2、体现画面一个平的台面和一个立的背景)。
完成之后要走远观察画面的体积感与空间感,台面与背景的处理怎么样。
第四个任务: 练习内容:素描作画步骤中的第三个步骤深入刻画和第四个步骤调整及完整的作画步骤练习。深入刻画时间为两个小时,调整时间为半个小时。
练习要求:
1、加强时间观念,严格按照时间来练习;
2、深入刻画中加强形体强烈的体积感,加强黑白灰的关系,体现一个写实的观念;
3、能够塑造形体的亮部、灰面以及形体中细小的残缺部分,达到真实感,4、明暗交界面、暗部、反光、投影要求整体细致;
5、体现形体塑造的完整性,能完整清晰的塑造形体明暗交界线、投影线与形体边缘线背景
6、要求学生能根据画面效果进行一定的调整(画面中的整体感,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画面虚实。)练习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塑造能力,深入能力,(有一定的深入程度,画画的精细与真实程度);培养学生养成调整的习惯,调整的能力;加强整体的概念。
深入刻画的方法:在铺大调子之后该从哪里开始,如何进入深入刻画一个步骤;按照一定的思路以体现整体关系进入深入刻画(保持画面的前后空间关系,前面的形体明暗多铺几层,黑白对比强;后面的少铺几层,黑的对比弱);
1、从哪里开始:一是从画面中最前的形体开始塑造,包括暗部投影和亮部外面的背景,依次往后面的形体与背景。(注意不要一次性把一个形体画完,分层进入);二是从画面构图中心的形体开始,向左右展开。
2、如何进入:围线两条线进入(一条线是明暗交界线与投影线构成完整的一个暗部;另一条是形体的边缘线把画面分成形体与背景两个部分,形体的边缘线又分为两部分,亮部的边缘线与暗部的形体结束线。)。
3、深入刻画步骤:①深入先塑造明暗交界线与投影线;②再暗部、投影加深(注意线条的组织与变化),加强明暗对比以体积感、量感;③加强形体结束边缘线以呈现出反光一个要素;④塑造亮部的形体边缘线外面的背景色素,目的是为了呈现形体的亮部,体现空间感;(背景可以分一到两次塑造完成,根据衬布材质确定色素质感,)⑤暗部加深形体的灰面(即半明部才能出来),灰面塑造注重线条的组织变化美观,灰面塑造是体现形体质感的关键。(要考虑铅笔材料的性能,使用2B-HB)⑥最后塑造形体亮部,留出高光(使用HB以下的铅笔)
调整的方法:最后的半个小时左右时间用于调整,保持人与画面一定距离,整体观察整张画面,保持画面的整体效果,利用用餐巾纸掸,橡皮泥、橡皮来擦,该加强的地方再加几层色素,整理好线条,感受画面中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感,进行相应调整。
其实调整在前面每一个步骤结束时都应该有调整。
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怎样学会临摹?
临摹只是窃取别人的思维成果与绘画语言,对形体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写生是完全要靠自己去对形体理解和认识,再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出来,与临摹有一定的区别。
临摹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临摹要注意方式方法,临摹不是不动脑子一尘不变的描摹,而是选择性的针对临摹作品中的优秀之处正好是自己的缺陷之处,进行学习、研究性的临摹,化别人的思维方式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为自己所用。
根据自己绘画中所体会到的不足,去相应的找临摹作品,再针对性的整幅临摹或局部临摹,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半临摹半写生的方法,可以更好的理解、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