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并购对双方企业的影响
对并购方的影响
好处:
1.获得规模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
2.市场份额效应。横向并购,一般选择行业内较强的品牌,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纵向并购
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3.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学习
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财务效应。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
4.获取战略机会。
5.方便上市。
坏处:
1.企业并购会增加财务负担以及财务风险,增加收购成本和税收负担。
2.企业并购可能会受到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政府及当地人民的反对,增加收购成本。
3.由于文化地域的差异,被并购企业在管理方面难度加大。
4.企业并购必须与自身发展战略契合,否则不可能取得兼并重组的成功,甚至会危及整个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于此同时,在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品牌以及企业文化方面都需要整合。
5.由于资源的输出,并购企业在现有经营资源会减少,影响发展。
6.进行并购时,会通过增发新股等措施,降低股东权益,较少控股权。
对被并购企业的影响
好处:
1.被并购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可以整合资源开展其他业务。同时,可以利
用并购企业的品牌优势。
2.被并购企业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并购一方,降低经营风险。
3.被并购企业股东权益会增加。
4.可以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资源开展其他业务,专注于某一领域发展,提高竞争力。如IBM
卖出其PC业务。
5.对于某些衰退行业,企业被并购可以实现资产的转移输出,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坏处:
1.被并购企业员工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2.并购方意图难以掌握,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3.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权会产生变动,股东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
4.并购一方文化和经营观念的入住,对被并购公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5.被并购企业可能会失去某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
6.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可能会被其他控股公司大量转移,影响发展,增加经营风险。
第二篇: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企业并购的类型、企业并购的流程、并购融资与支付对价、并购后的整合、企业并购会计等内容。从应试角度看,可能涉及的案例题大致两种类型,一是并购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其中的合法性分析);二是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此外本章的内容也可以与第一章财务战略中并购战略、第三章股权激励中关于公司发生合并时的处理、第六章业绩评价与价值管理中企业价值的计算等。
·主要考点
1.企业并购的动因
2.企业并购的类型
3.并购流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4.并购融资、支付对价与并购后整合 5.企业并购会计
·相关内容归纳
【考点 1】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企业发展动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
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二)发挥协同效应
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
(三)加强市场控制力
横向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议价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四)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五)降低经营风险
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多元化经营。
——分析并购方案合理性的依据之一。
【考点 2】企业并购的类型
分类标志 类型 含义
1.并购后双方法人
地位的变化情况
收购控股
是指并购后并购双方都不解散,并购方收购目标企业至控股地位。绝大多数些类并购都是通过股东间的股权转让来达到控股目标企业的目的 吸收合并
是指并购后并购方存续,并购对象解散(大纲中关于这两种类型的解释错位)
新设合并
是指并购后并购双方都解散,重新成立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这种并购在我国尚不多见
2.并购双方
行业相关性
横向并购
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
纵向并购
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
混合并购
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如一个企业为扩大竞争领域而对尚未渗透的地区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并购,或对生产和经营与本企业毫无关联度的企业进行的并购
3.被购企业意愿
善意并购
是指收购方事先与目标企业协商、征得其同意并通过谈判达成收购条件,双方管理层通过协商来决定并购的具体安排,在此基础上完成收购活动的一种并购
敌意并购
是指收购方在收购目标企业时遭到目标企业抗拒但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方事先没有与目标企业进行协商,直接向目标企业的股东开出价格或者收购要约的一种并购行为
4.并购的形式
间接收购
是指通过收购目标企业大股东而获得对其最终控制权。这种收购方式相对简单要约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以特定价格收购股东手中持有的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级市场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并实现控制目标企业的目的协议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提出并购要求,双方通过磋商商定并购的各种条件,达到并购目的股权拍卖收购
是指目标企业原股东所持股权因涉及债务诉讼等事项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收购方借机通过竞拍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
5.并购支付的方式
现金购买式并购
现金购买式并购一般是指并购方筹集足够资金直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或者通过支付现金购买被并购企业股票的方式达到获取控制权目的的并购方式
承债式并购
承债式并购一般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者资产债务相当等情况下,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债务或者部分债务为条件,获得被并购方控制权的并购方式
股份置换式并购
股份置换式并购一般是指收购方以自己发行的股份换取被并购方股份,或者通过换取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达到获取被并购方控制权目的的并购方式 【考点 3】并购流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根据大纲中列出的完整的并购流程,判断并购案例中缺少的环节
1.确定并购对象后,并购双方应当各自拟订并购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国有企业的重大并购活动或被并购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批准;集体企业被并购,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制企业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审核通过。并购报告获批准后,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发布并购消息,并告知被并购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合同关系人等利益相关方。
2.并购协议签订后,并购双方应当履行各自的审批手续,并报有关机构备案。涉及国有资产的,应当报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审批后应当及时申请法律公证,确保并购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并购协议生效后,并购双方应当及时办理股权转让和资产移交,并向工商等部门办理过户、注销、变更等手续。
(二)其他问题
1.权益披露制度
2.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
3.国有企业受让上市公司股份
4.财务顾问制度
——判断并购预案合理性的依据
【考点 4】并购融资、支付对价与并购后整合(一)并购融资
1.权益性融资(发行股票、交换股份)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2.债务性融资(并购贷款、发行债券)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3.混合型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4.筹资成本分析
——判断融资方案合理性的依据
(二)支付对价
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并购支付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评价支付对价方式合理性的依据
(三)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的目的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运营管理来谋求目标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程序取得了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只是完成了并购目标的一半。
在收购完成后,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具体包括:战略整合、业务整合、制度整合、组织人事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
【考点 5】企业并购会计
(一)企业合并的判断
(1)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构成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取得对另一上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二是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2)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
(3)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之外,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法律主体即为报告主体,但除法律主体以外,报告主体的涵盖范围更广泛一些,还包括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由母公司及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形成的基于合并财务报告意义的报告主体。
【例】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准则中所称企业合并。
(二)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注意】09 年评分要求:用概念解释理由的不给分。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1)合并方的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
(2)合并日的确定
合并方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为合并日。也就是说,合并日是被合并方的净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的日期。五个条件。
3.会计处理
原则: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原则上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和计量。
掌握两点: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对于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照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并且合并方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如果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同的,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后确认。
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第三篇: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分析
``
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因素分析
常婵君 [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内容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然而,在并购实践中,企业的并购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本文拟从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动因出发,分析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从微观层面对影响企业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并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并购 协同效应 关键因素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即一家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如现金、股权和负债等)来取得另外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它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除兼并和收购之外,还包含合并、重组、接管之义。实施并购的企业(即买方)称并购企业,被并购的企业(即卖方)称目标企业。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系统的企业并购活动,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1984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并购的规模还是并购的形式都有了新的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然而,在企业的并购实践中,有些企业的并购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应。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本文拟从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动因出发,分析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从微观方面对影响企业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并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机理
(一)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并购的内在动因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不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吗?是的,这一观点确实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解释企业并购的动因,他们认为企业并购是以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
`` 企业并购总是合理的。然而,人们却看到,事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企业在实施并购后,利润不断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使人们开始怀疑企业并购的真实动因是利润最大化。如1959年鲍莫尔首次提出了以销售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模型;马里斯于1963年提出了以资产增长为目标的厂商模型;威廉姆森于1964年提出了经理对工资薪金感兴趣的厂商模型。最为系统地认为并解释了企业可能存在不按利润最大化目标为行动纲领的理论,是60年代中期由莱宾斯坦提出的效率理论。效率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企业的内部并不都是有效率的,当一家企业的代理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时候,他追求的往往并不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自身效用的极大化,这时这个企业就存在低效率。同时每个企业的管理层不同,他们的管理效率也是不同的,当一家企业的管理层比另一家企业的管理层更有效率时,这家企业的管理层就会认为将自己企业的效率“输出”到另一家企业会给自己带来效益时,就产生了并购的效率机制。
美国学者安瑟夫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了协同的理念,其含义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家企业原来的效益之和。他的解释比较强调其经济含义,即取得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以及这种潜在机会与企业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站在公司的角度,被认为企业并购能获得协同效应,合并后企业的绩效能被提高,这种提高一是来自于并购后企业能提高获取自由现金的能力,二是企业合并后联合企业的资金成本会降低,于是企业就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会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如规模经济、更高的管理效率、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和更强的市场控制能力等。
(二)并购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
许多学者对安瑟夫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将协同效应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三类。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并购企业在兼并目标企业之后,其剩余管理能力得以充分利用而产生的效益。可以看出,管理协同效应的前提之一是两个企业的的管理效率必须具有可比性,即并购双方必须处于同一行业,因此,这一理论被视为横向并购(即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是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理论依据之一;另一个前提是剩余管理能力能够转移。
````
`` 经营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它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实现。规模经济是指产出在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生产的增加递减的现象。要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实现经营协同效应的前提是企业在合并之前,其生产经营活动尚末达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增长的潜在要求。
财务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在财务方面产生的种种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经营活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它包括由于税法、会计处理规则及证券交易带来的内在规定作用所产生的货币效应,还包括由于企业资金运转的内部化、对外投资的的内部化等作用所带来的财务运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例如企业在并购之后可以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减少投资收益的纳税金额,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就是财务协同的一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实施并购后,如果两个企业在管理效率、经营效率和财务效率上存在着差异,则通过并购整合,可以使目标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率提高到与并购企业同样的水平,则企业并购就会产生协同效应。
二、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并购在宏观上可以实现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微观上,可以使目标企业获得管理、经营和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例如可使并购企业节省通过内部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的时间、降低市场风险、绕过某些行业的进入壁垒等。所以企业并购已被认为是公司开发和创造价值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然而,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并购并未产生理论上预期的协同效应。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企业并协同效应的因素很多,企业不可能把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都找出来,同时各影响因素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不一样,变动的频率也不一致,企业很难准确去把握它们。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找到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因素的重点控制和把握来实现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
总的来说,影响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因素按来源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因素,一类是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如经济环境的改变、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的介入等,这些都不是企业所能够掌握和控制的,所以在本文中并````
`` 未分析这些因素,只是就影响并购协同效应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使并购企业更好地运用好并购这一工具,提高并购的协同效应。作者参考了一些理论著作和实证资料,认为影响我国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至少应包括并购筹划、并购规模、并购金额和并购整合四大部分。
(一)并购筹划
一项理性的并购行为首先要确定并购战略,然后才是选择目标公司,并进行财务规划和具体操作。并购前的准备必须全面而细致,就选择目标公司这一步而言,并购企业至少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并购企业的自我评估、目标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并购依据分析、并购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等。同时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如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而有意隐瞒事实、企业潜亏或有债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或目标企业与中介机构或并购企业内部知情人员共谋,制造虚假信息,使并购企业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作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方并购成本增加,从而协同效应减少。所以并购企业要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找出自身和目标公司隐伏的问题,做好详细周密的战略策划,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二)并购规模
从效率理论中我们知道,企业横向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但是并不是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规模经济也有一个限度。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各方面的优势已充分发挥出来时,则进入最佳阶段。若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便进入不经济阶段。因为当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使得管理已不再适应需要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就会迅速扩大,同时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动性使产品的销售数量和价格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成为制约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因素。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并购规模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含义,即并购交易金额占并购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如果企业的并购比重偏小时,也不会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张德亮(2004)在他的《企业并购及其效应的研究》一书中对我国企业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他指出:无论采用直线回归还是曲线回归,并购额占资产总额比重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率、主营利润增长率的变化率、主营利润占主营收入比重的变化率都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由于并购交易金额````
`` 相对于企业资产总额来说比重不大,即便有效应,但就整个企业来考察,其影响并不大,效应也就不会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行业的集中度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来说非常低,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潜力应该是比较大的。
(三)并购金额
并购金额是指并购企业在并购中的出价,如果企业并购的价格过高,不仅会使并购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会拖累企业。因为并购中并购企业的股东并不是真正的赢家。西方学者通过对并购事件引起股票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非正常收益测算,得出并购中目标企业股东的非正常收益要远高于并购企业股东的非正常收益。目标企业的股东才是并购的真正赢家。从美国的情况看,G.A.Jarrell 和A.B.Poulsen对1963-1986年间的526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后得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和并购企业的股东非正常收益分别是29%和1%。从英国的情况看,M.Firth对1969-1975年间的486件并购事件研究的结论是,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和并购企业的股东非正常收益分别是28%和-6.3%[2]。为防止企业并购陷入财务困境,并购价格不能过高,要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根据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价值确定最佳的交易成本。
(四)并购整合
虽然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但并不是说只要并购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就能产生协同效应。企业并购能否产生协同效应,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是否真正融为一体,是否对已有的经营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能否保证资源取得最佳的利用效果。可以说,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企业并购效应得以发挥的支撑条件。并购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它涉及组织结构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这需要企业的高管一开始就有清晰的思路,从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把两个不同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协同效应。如海尔集团在并购中运用独特的企业文化----造物先造人,来盘活目标企业的有形资产,向目标企业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规范企业行为,振奋职工精神,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激励职工积极性,确立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促使企业协调发展。海尔集团从1988年到2001年共13年时间里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5亿元的14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的资产。海尔成功的经验不仅为中国也````
`` 为世界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模式树立了典范。
三、对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实现的一点想法
(一)要有与企业战备匹配的并购战略和全面的并购计划
企业从事并购活动前,首先应明确并购的战略目的,并购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展开,因而企业的并购活动应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并购应本着专业化为主的原则,不管是同类企业间的横向并购,还是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并购,都应该依据产业自身的内在技术、工艺或产品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相互关联来进行整合。对混合并购要谨慎行事,不要盲目进行。对任何一项并购计划,未来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明确,资金运用必须切合实际,收购金额不要太大,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并购,不要借太多的钱,因为不可预期的贷款最容易导致并购失败。在并购计划里还要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预测并提出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
(二)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预计和正确的估价
并购企业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了解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现实中有不少因选错目标企业而导致并购失败的例子。对目标企业的分析着重要做好产业环境分析和财务状况分析。产业环境分析是分析目标企业所处的产业处于哪个阶段、该产业是否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产业的特征如何,深入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决定是否并购该产业中的企业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财务状况分析重点是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财务比例是否适当、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方法有无不符合规定的地方、有无潜在的亏损等,考虑企业能否通过整合达到预期的并购目标。
在并购过程是,还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的估价,不要因为对目标企业的收购价格过高或因为企业并购而使并购企业缺乏充裕的现金流而陷入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并购价格过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市场的前景过于乐观,对未来的预期太美好。二是对协同效应的期望过高。要考虑到并购不仅能带来协同效应,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管理成本,目标企业不良的资产状况可能会影响并购企业的信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协同效应的实现,影响到未来的预期收益。
(三)并购后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
````
`` 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整合得好,并购的积极性就显著,如果整合得不好,并购的效应不明显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成功的整合是把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纳入到并购后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卓有成效的进行全面整合。我们能看到很多企业成功整合的例子,如我国特大化纤骨干企业仪征化纤对广东佛山化纤的收购的战略整合、一汽的发展壮大的战略整合、可口可东公司的品牌重组整合、海尔集团的文化整合等。当然不成功的例子也不少见,如我国太原首例民营企业太原青龙实业有限公司兼并太原新华印刷厂的**就是因为在整合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对目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善后问题,以至引发矛盾,打起了官司。许多研究表明,企业整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不同企业的文化冲突,所以文化整合应贯穿于整个整合过程的始终。整合过程应该是在一个包含两个关键人物的协调小组的协调下进行的,这两个关键人物分别来自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这一协调小组将在不同的企业功能和文化环境之间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 《企业并购》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张德亮 《企业并购及效应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 [3]张秋生 周琳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与发展》 《会计研究》2003年6月 [4]初宜红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解释》 《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5]赵阳 《浅谈企业并购与协同效应理论》 《探讨与争鸣》理论导刊2004年第9期 [6] 蔡四平《论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
``
附作者简介:常婵君(1970-),女,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计,企业并购,管理会计。
The analyze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on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ordination Abstract:In our country, along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maturity,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 effects are not perfect, and not achieved the anticipated effect.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embarks on the motive which effects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o analyze the theory and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To explain the key factors from the microscopic aspect for the effects on the enterprise coordination, bring up my own view on the materializing for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ordination.Key word: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coordination;the key factors
````
第四篇:浅谈影响企业并购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企业并购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 核心竞争力 整舍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竞争目益激烈,企业追求快速扩张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于是掀起了企业并购的浪潮,但历史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并购活动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首先分析影响企业并购效果的因素,然后提出提高企业并购效果的建议。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近年来,企业并购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并购方为获取被并购方的经营控制权,有偿地购买被并购方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是企业根据发展战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快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形式。
一、影响企业并购效果的因素(一)企业并购的动机
(1)国内政府推动的企业并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减少国企亏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目的,企业处于被动状态,虽然并购方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优惠政策或土地资源,但是如果并购行为违背了市场取向的客观规律,并购后的效果也会与并购双方的初衷相悖。
(2)获取资源要素。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是为了获取其优越的土地资源、高效的管理队伍、优秀的研究人员或专门人才以及专有技术、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
(3)构筑企业集团,实现企业快速增长。企业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营销优势,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4)获取优惠政策,合法避税。各地政府为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都对企业并购给予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并购有相当数额亏损的企业,并购方可以将当年的盈余转移至被并购的亏损企业,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来达到合法避税的目的。
(5)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如从理性层面考虑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或为了获取市场机会,并购一个新兴行业中经营不善的企业,既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又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通过经营相关程度较低的不同行业可以分散风险、稳定收入来源、增强企业资产的安全性。
(6)管理者效用最大化动因。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更关心自身的权利、收入、社会声望和职位的稳定性,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借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并提高职业的保障程度。这种动机容易导致并购前馈工作中忽视市场和企业的客观需要。(二)并购与被并购企业的产业链关系 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一书对美国75家优秀公司进行了研究,指出凡是向多种领域扩展同时又紧靠老本行的企业,绩效总是最好;成绩在其次的是向相关领域扩展的企业:最不成功的企业,一般说来是那些经营五花八门的公司。鲁梅特发表的论文《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用最新的数据和更长的统计资源再次论证:在各种企业战略类型中,无关多元化和垂直一体化型的绩效最差;相关集约多元化绩效最好,其他依次为主导集约、主导扩散、相关扩散、单一业务。1987年,波特发表一项对1950~1986年间美国33家大企业多元化历程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指出,通过混合兼并进行的无关多元化的失败率最高,那些收购非本行业企业的活动有74%因亏本再出售而告终。(三)融资方式
(1)杠杆收购,本质是举债并购。并购方企业以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大量、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包括拍卖资产的营业利益)刚好支付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能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其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
(2)承债式并购。被兼并的企业一般资产小于或等于负债。对企业一般能带来一些比较现实的利益,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其避税作用和获得对被兼并企业债务及经营的优惠条件。
(3)股份交换式并购。是指并购方以自己发行的股份换取被并购方股份,或者通过换取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达到获取被并购方控制权目的的一种并购方式。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会稀释公司股票的价值,但长期来说比杠杆收购的风险要小。
(四)组织的契合度
企业合并以后面临重组和协同两个任务。重组是购并交易过程,是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将购并企业中的某些业务部门转让给更合适的买家来获益;协同是购并后整合过程,是通过购并双方的能力和知识共享。转移和扩散来创造价值,也就是依赖对双方的调整和合作实现新增价值。(五)人力资源与文化碰撞 主要指整合合并企业双方人员以及稳定员工的工作情绪。保留被并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核心员工有利于整合的平稳过渡;报酬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的提高更新则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并购整合的期望。文化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中的民族文化差异;二是相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差异,如:企业家精神、管理风险、核心员工价值观、公司的亚文化和非正式群体文化的差异和强弱程度。文化整合不是消除文化差异,而是文化协同升级的过程。
二、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的对策
我国对企业并购的政策法规的不健全是由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决定的,在短时期内无法健全和完善。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应适应这种不完善的体制,从本企业的swro出发,对并购决策进行全面规划。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和国内外的并购案例,对于正在筹划并购的企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增强企业的棱心竟争力为目标。而不应只考虑短期的收益
动机预示着并购是否成功。它是企业并购的前馈工作和后续整合工作应该围绕的中心和奋斗的目标。端正企业并购的动机,从企业的长远、健康、稳定发展来考虑问题才是进行企业并购决策的良好开端。并购不是“走投无路闹破产”,而应该是“居安思危图振兴”。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增强、发挥或者发展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战略”,并购方就不知道该并购哪个产业、哪个公司,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被并购方,如何整合双方的资源实现协同。一个战略型的并购能引导企业的扩张发展回归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二)以利润最大化来评估企业并购投资的誓界点。避免盲目并购扩张
企业并购维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才不至于产生账面净资产增加得越多,其真实价值反而越小的边际收益率递减现象。(三)寻求共同的棱心结合点
并购企业双方的产业链关系影响着企业并购后的整体运作。成功的并购要求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之间存在共同的核心结合点。即双方必须有紧密的产业链关系或者相类似的价值观,延伸企业产业链的纵向并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横向并购、促进企业多元化的混合并购都应该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展开。企业即使有改革、创新、发展的实力,也要在熟悉的领域里才能驾轻就熟。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全球60多个子公司中有90%是并购来的。该公司的成功运作就源于:“只并购与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相符的公司”。并购必须是双方都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领域,而且对两者的业务以及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四)并购公司必须尊重被并购方的产品、市场和客户。并购是融合的
这种融合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收购公司必须相信这种业务会对其有所贡献,收购双方必须“性情相投”。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结果只会导致内部纷争激烈化,人才严重流失,对于企业来说,这是致命性的灾难,收购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是一个空壳而已。(五)双方的优势的严密互补
并购的目标都是希望“1+1>2”,双方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才充分突显和发挥对方的优势。并不是“强强联合”才能创造大于2的效果,亏损的中小企业也会拥有某种能力或构成某种能力的知识和资源。互补的优势也必须得到发挥,合理有效的配合才能创造“1+1>2”的协同效应,也只有互补双方的有效配合才能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五篇: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精)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企业并购绩效分析及其影响研究,这个论文我能帮你完成,QQ 四零二八一零七零四(402810704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本文以中粮集团的一系列并购活动为案例分析的对象,采取事件研究的方法,通过计算企业并购前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来检验中粮集团并购事件对其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粮集团的一系列的并购行为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基本上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绩效。
【关键词】并购;超额累计收益率;长期绩效
一、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展资本规模,实现迅速扩张。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以适应环境变化或者满足其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用并购活动来进行战略调整的速度要远远快于自身内部发展的调整速度,可以使企业在恰当的时机获得迅速成长的机会。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绩效的增加。
国外许多学者采取了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规模的样本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多数的实证研究都用超额收益分析法来检验并购发生的动因。Mandelker(1974发现,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的股东可以像从事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公司中获得正常的收益。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以不同方法对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这些研究中,尽管样本和测量的区间不一致,具体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即被购并方股东总是并购活动的赢家,不同的仅是收益的多少而已。Jenson和Ruback(1983指出,成功的兼并会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率,而成功的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的超额收益率则达到30%。Schwert(1996发现,事件窗口内目标公司股东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为35%。Jenson和Ruback(1983指出,在成功的并购活动中,收购公司股东约有4%的超额收益率,被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则为0。Agrawal等人(1992发现,并购活动在总体上是
不利于购并公司股东的。尽管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普遍显示并购方股东从整体上很难从并购中获利,但Agrawal等人(1992认为,由于有将近一半的购并公司股东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因此许多公司热衷于并购活动。
运用会计指标方法对企业收购的绩效进行研究的结论不一:Palepu 和Ruback 通过研究发现,目标公司在被兼并后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指标均大为提高;Geoffrey Meeks研究了1964-1971年英国233个合并交易的收益,结果表明交易后收购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呈递减趋势。有将近2 / 3的收购公司的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国内学者关于并购的研究也主要使用累积超额收益率等指标研究并购的绩效。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的研究表明,并购公告前10天至公告日后20天内,购并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有上升趋势。张新(2003的研究表明: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29.5%;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16.76%。
二、中粮集团并购分析(一中粮集团的概况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1992年起,中粮集团加快战略调整,大力实施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1999年起,中粮集团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战略。集团开始寻求于全球化发展,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组建了“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中粮国际”、“鹏利国际”、“中粮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粮金融”5大经营中心。其中“中粮国际”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的主要渠道。“中粮国际”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000031”、“中粮屯河(600737”、“丰原生化(000930”等3家上市公司。
(二中粮集团并购分析 1.中粮集团并购历程。
2004年,德隆系资金链危机爆发波及新疆屯河股份,企业运营困难,中粮集团及时介入,为屯河支付原料款4.8亿元,但屯河仍拖欠种植户原料款1亿元左右。随后中粮集团承担了屯河11亿元的债务,并注入5亿元资金,清偿了屯河集团番茄欠款,并使屯河所属10个加工企业重新开工。2005年7月,中粮集团出资2.23亿元将华润生化纳入麾下。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中粮生化投资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25日与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华润集团将所持华润生化 697.843万股外资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03%以协议方式转让给中粮生化,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2.56元,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22 300万元,以等值美元或港币形式支付。2004年12月,中粮集团与深宝恒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2005年11月,中粮集团以8亿元受让深宝恒27 806.25万股国有股权(占总股本的59.63%转过户手续全部完成,成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4月3日,丰原生化成为中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将把公司打造成集团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并购,形成了中粮集团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局面已经初具雏形。
2.中粮集团并购战略的分析。
中粮集团近几年来实施了对新疆屯河、深宝恒、华润酒精、中谷集团、丰原生化等企业的并购重组,逐步形成多元化战略格局;2005年11月25日,中粮集团收购了37.03%华润生化、100%华润酒精和20%吉林燃料乙醇的股权;2006年12月,中粮购买了丰原集团转让的丰原生化20.74%股份实现控股,并迅速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导者。通过收购新疆屯河,使中粮集团不仅进入了番茄酱加工和甜菜糖加工产业,从而在服务农业、致富农民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004年12月31日,中粮受让深保投公司持有的深宝恒59.63%的股权。2006年2月,中粮地产顺利完成股改,持股比例变为50.52%。4月,深宝恒变更为中粮地产。通过对深宝恒的收购,成功进入房地产市
场,中粮地产也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中粮地产业务的品牌价值。同时,也为中粮未来的地产业务发展打通了融资平台。通过对三大产业一系列的多元化并购,中粮集团展开了围绕三大核心业务的多元化经营,以期提高集团综合实力。
三、中粮集团并购对其长期绩效的影响分析(一中粮地产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本文从大智慧软件上获取中粮地产(原深宝恒自2000年11月至今每天在证券市场的开盘价及收盘价,将每日的收盘价减去开盘价计算得到每一日的股票收益率;并获取同时期的深圳A股指数每一日的开盘价及收盘价,同样将收盘价减去开盘价计算得到每一日的大盘收益率;将每一日的股票收益率减去大盘收益率,就可以得到该股票的超额收益率。由此
计算出中粮地产在并购发生前5年、4年、3年、2年、1年以及并购1年及并购后至今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如图1。
中粮集团收购深宝恒后,短期内(1年间的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提高很快;从长期来看,并购发生至今的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较短期的有所降低。该项收购的发生,使得股东收益大大提高,企业长期绩效也有所提高。中粮集团在对深宝恒进行收购后,其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且上升幅度较大。两种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都可以得知中粮集团收购中粮地产,使得中粮地产长期绩效提高,如表1,同时也使得中粮集团在地产业的发展有了立足之处,渐渐实现了中粮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转型。
(二中粮屯河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新疆屯河自1998年起,从番茄酱加工入手,涉足农产品加工业,成长为以番茄加工、林果加工和制糖为主的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中粮集团的战略规划中,新疆屯河被定位于食品加工和贸易的业务单元,这为公司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粮集团为新疆屯河不断注入相关的食品加工及贸易业务,使新疆屯河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与中粮集团的贸易能力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了协同效应,提高业务
运作能力,促使新疆屯河迅速“做到国内农业食品类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名”如图2所示。
数据显示中粮屯河在并购前五年超额收益率尚为正,但在并购前2年陷入危机;相较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发生后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反而下降。由于在并购发生一年前即2004年中粮集团为新疆屯河提供4亿元的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公司收购番茄以及番茄酱的生产销售。在屯河陷入“德隆危机”之时,就等于昭告天下中粮集团有意入主屯河,导致了屯河在被中粮集团收购前的超额收益率迅速增长。而收购发生后,中粮屯河的超额收益率仍为正,可见中粮集团的收购使得屯河摆脱了“德隆危机”,如表2。
2005年收购完成后,中粮屯河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由负变正,主业利润率也有所提高。中粮集团对于屯河的收购短时间内就扭转了其陷入困境的状态,同样也符合中粮集团发展自身产业的需要。
(三丰原生化并购的长期绩效分析
丰原生化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燃料乙醇供应单位,燃料酒精产能44万吨/年。经此收购,中粮集团获取了国内燃料乙醇四张生产牌照中的三张,拥有目前全国70%的燃料乙醇产能,成功获得行业主导地位。从超额累计收益率的计算可以看到(见图3,在中粮集团收购丰原生化前一年,其超额累计收益率为负数,而在收购后至今其平均超额累计收益率反而降低。并购事件发生后其短期绩效会优于长期绩效,长期绩效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财务指标的数据显示丰原生化的经营业绩并未好转,相较并购前企业的长期绩效,股东收益和经营业绩则是大大降低。2007年中报显示丰原生化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很大,其中也有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但仍可以得出并购事件并未改善企业绩效。综合超额累计收益率计算的结果以及财务指标的数据显示,目前看来并购反而降低了企业绩效,并且可以推测此次并购并不能提高企业的长期绩效,如表3。
(四中粮集团并购综合评价
中粮集团对于中粮地产(原申宝恒的收购,其长期超额累计收益率大于并购前,企业并购后长期绩效得到提高;而中粮集团对于中粮屯河(原新疆屯河以及丰原生化的收购中, 两家公司在被收购后其超额累计收益率反而降低。中粮集团的这几项并购仍然是可以提高整个集团长期绩效的。中粮集团目前所从事的主要行业有:食品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业、金融业、保险业、生物能源等,这些业务之间都是一种协同关系,中粮在收购深宝恒完成以后,把优质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深宝恒;并利用深宝恒现有土地资源,在宝安区以租赁厂房或其他合适形式,设立粮油食品、包装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把深宝恒发展成为集物流、仓储、贸易、采购、地产物业为一体的上市公司。
四、结论
本文对中粮集团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超额累计收益率和财务指标的数据都显示其一系列的并购行为服从于集团整体战略,基本上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绩效。中粮集团收购新疆屯河(即现中粮屯河,其并购行为并未提高其长期绩效,而从财务指标数据上则提高了企业长期绩效。中粮集团收购丰原生化,无论从超额累计收益率还是财务指标数据上来看,并购行为都降低了企业绩效。从集团整体战略角度考虑,中粮集团的这一系列并购都是从集团战略出发的,最终将有益于集团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辉.基于长期超额收益率的不同资产重组方式绩效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7,(6.[2] 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9.[3] 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3,(6.[4] 王宏利.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分类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05,(1.【本文来自】:诺贝尔毕业论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详细参考】: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news_list.asp?id=19356&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