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正云:浅谈教学挂图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教学挂图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金湖县金荷花幼儿园魏正云
【摘要】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运用挂图,使幼儿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活动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作为现代化教学主要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不能替代挂图的直观效果,不具备挂图所具备的优势。
【关键词】教学挂图幼儿园教学活动挂图的运用
什么是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所绘制的图形教具,是教师进行各种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特征突出的教学挂图,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观察感知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引导幼儿具体理解和有序记忆所学的知识,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辅助教学工具竞相出现,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由以前的老式幻灯机、投影仪,到现在流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当然,这些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的确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丰满,但作为平常的常规教学,这些手段又显得那么没有“吸引力”。由于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线教师更喜欢使用随手可得的教学挂图,尤其是一些多媒体配置不丰富的地区。教学挂图以其直观形象、制作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在幼儿园教学中仍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幼儿园的教学挂图的主要来源于与每本教学活动设计相匹配的挂图,它一般都是按照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绘出了颜色鲜艳、绘图简单、易于幼儿理解的图片。还有就是教师自制挂图,教师自己制作挂图,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理解过程,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充分准备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去更多地考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教学挂图的意义:
1.能帮助幼儿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挂图的内容来了解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在进行语言讲述活动中时,我常是让幼儿自己先观察,猜一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稍加引导,幼儿就能记住本次活动的内容,因为加入了自己理解的过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并为今后的看图讲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幼儿园的一节课时间很短,使用多媒体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操作要准确,如果稍有不慎,出点错那就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容易出现纪律混乱和课堂失控。使用已做好的挂图,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能集中精力听课。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减少了课堂浪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3.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平时活动中用过的挂图,不用立即收起来,挂在活动室的一角让幼儿在课间再次学习,使幼儿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知识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学到知识。
3.挂图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
首先,挂图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挂图,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挂图,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更重要的是挂图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利用挂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第1页
利用挂图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它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挂图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二、教学挂图在各科学习中得运用:
教学挂图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手段,不仅仅是教学用具,还是教师开发幼儿潜能的一种途径,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发现和挖掘幼儿的潜能,制造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动脑,充分发挥挂图在各科教学中应起的作用。
(一)在语言活动中得运用:
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中介能使得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呢?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不难发现运用挂图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于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大班上学期散文诗《秋天的雨》教研活动中,采用一课多上的方法,王老师和李老师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体环节相似:首先以猜谜“雨”导入课题;然后完整的欣赏课件;再分段欣赏;再次完整欣赏;最后让幼儿讨论(重点引导幼儿学会用散文诗中优美的语句来表达)最终初步理解散文的拟人化写法。
而张老师的的活动设计如下:
1.以歌表演《秋叶》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师幼共同表演歌曲。
2.欣赏散文,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
(1)幼儿倾听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一遍。
(2)通过提问,谈谈对散文中秋雨的初步印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追问,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散文的三段体内容。
3.分段欣赏录音散文,借助图片重点感受文中的意境。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同时出示图片)
(1)通过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让幼儿初步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并理解词汇“清凉”和“温柔”。
(2)秋天的雨带来的色彩。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小图片,在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的同时突出其中的动词“扇”、“邮”,并理解词汇“五彩缤纷”、“盛装”、“你挤我碰”。
(3)通过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了解本段中的比喻拟人手法。
(4)秋天的雨带来的好闻的气味。提问:秋天的雨还带来了什么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小图片,学习用散文中的语言讲述。
(5)秋天的雨带来的消息。提问:你听到什么好消息了?你从哪里听出来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出示相应的小图片,并学习用散文中的语言讲述。
(6)秋天的雨带来的欢乐。提问:为什么说秋雨带来丰收的歌、快乐的歌?
(7)利用图片了解散文首尾呼应的结构。
3.幼儿再次完整地边看图边欣赏录音散文一遍。鼓励幼儿看着图跟随录音一起朗诵,并加上简单的动作。
4.活动延伸:
幼儿五人一组,自制小图书。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局,并标上页码,最后附上封面,装订成册。将幼儿自制的绘本投放到阅读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学习朗诵和表演。
案例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王老师与李老师依据散文制作的课件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诗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充满感情的朗诵,钢琴伴奏,使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把文学作品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
了幼儿。在看动画片的兴趣调动下,幼儿专注地注视着屏幕,一幅幅动人、逼真的动画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幼儿进入一个情景交融的虚拟的感觉世界,同时感受到了散文诗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韵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灵活运用课件的优势,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对诗歌的感受,让幼儿来主动学习。通过重复播放、定格观看等方法,在具体形象的生动画面中,把看、听、说统一起来,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可以说在这首散文诗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张老师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却取得别样的一种效果。她充分利用挂图,让幼儿将这篇较长的散文诗的脉络理得很清楚,对散文三段体的结构和每一段所侧重的点又细化得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挂图的制作用了小朋友人人能画的小图标,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自制小图标巩固对散文诗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让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在语言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挂图有利于大班幼儿口头语言学习向书面语言学习的过渡,符合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因而可以作为阅读活动的载体。挂图可以成为幼小衔接中解决幼儿语言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突破口。
(二)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除了现代化教学常见的多媒体,运用直观挂图,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运用直观挂图,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群概念,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一图寓多解,多题求一解的方法。在看图算题中,选用了一幅图画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例如:挂图上的6只鸡,从种类看母鸡5只,公鸡1只;从颜色看是花鸡4只,白鸡2只;从动态看是吃米的3只,不吃米的3只。然后运用已学过的交换律,幼儿很快便能写出算式。在以后的7、8、9、10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出示一幅图,幼儿就能根据图上的内容自己列式。在整体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缩短运算时间的有效思考氛围里。
2.分步出示挂图,提高幼儿理解能力
用分步出示的方法,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将静态的画面予以动态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整个活动的重点。
例如:大班学习看图列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看图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一幅图上画有3只小鸡,第二幅图上画有5只小鸡,第三幅图上画有8只小鸡,就是这样的的三幅图,我一张一张的出示,幼儿就能很快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反之先出示8只小鸡的图,在出示3只小鸡的图,问:这是怎么了呢?为什么8只小鸡到第二幅图中怎么成了3只呢,还有几只哪去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总之,用分步出示的方法,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将静态的画面予以动态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活动重点。
3.保留挂图,随时取用。每一节数学活动的挂图可以保留,如数字图、点子图、小动物、等等。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以保留及共享,同时在复习的时候拿出来使用很方便。
(三)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图谱是挂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相对使用较多,它的作用也被许多老师所共识。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调动幼儿的学习
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活动质量。现就我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图谱帮助幼儿轻松理解记忆歌词
在大班《歌唱春天》的音乐活动中,我采用了象征性符号来代替歌词。例如,比较形象的歌词就用形象的画来表示:“天空出彩霞呀”,画一个简单的彩霞表示;“地上开红花呀,”用一朵红花表示;“树上小鸟叫呀”,画一只小鸟站在树上;大家来一起拍手笑”,分别是拍手和笑脸。对于比较抽象的歌词,“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我就用波浪线表示;“我们大家一起来呀”,用一个圆圈表示; “唱出一个春天来呀”,用“春天”二字表示。
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幼儿很快明白了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这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根据画面猜测图意能力的良好渗透。此时在给幼儿欣赏歌曲,幼儿是有目的地倾听,因为图谱让幼儿与音乐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他们会为自己听出了、记住了很多歌词而感到高兴。听清听懂歌词已经不在是孩子们的负担,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得到愉快的成功体验。直观图片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幼儿较快地理解歌词,同时也让幼儿对歌词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在活动后期,幼儿可以达到脱离图谱,自由演唱的效果,因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已经存在于幼儿的脑海里。
2.图谱巧妙解决难点节奏
中班“杨柳青”打击乐活动中,关于快慢的节奏掌握,使用图谱组幼儿与没有使用图谱组幼儿所表现出的再现节奏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具有很大差别。在无图谱组活动过程中,直接让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拍,但老师停止时,幼儿就把握不准音乐的节奏了。
另外一组活动中,我在简谱的下面注上了一小节拍的次数,分别用手和脚的简笔画来表示,幼儿跟着学几遍后,就能独立的完成节奏的联系。分析原因在于,直观的形象帮助幼儿梳理清楚了节奏的类型,有挂图的辅助,幼儿再现节奏比较容易。从有图到无图,难点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师的策略多种多样,挂图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幼儿轻松理解记忆歌词、巧妙解决难点节奏、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等等。
三、运用挂图教学的注意事项:
挂图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1.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及特点,选择恰当的挂图,为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活动起到点睛作用。
2.只要能够在活动中起到作用,不要过分追求美观,能够贴近幼儿就行,不要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追求表象上,做好轻重之分。
3.教师的绘画技能很重要,挂图设计要形象、科学、准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活动中师幼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将挂图运用到各科学习的效果也很明显。我们要把挂图这种方法,有机地运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相信有了这种教学手段的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会更加有效。
凡事都有利有弊。如果单一地追求电脑化,有些科学内容会过于浅显,而让幼儿失去实际操作和思考的机会,这样就不利于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一味的迷信挂图,那么好多的活动形式就太单一了,尤其处于提倡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因此,挂图的设计要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挂图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是使用挂图的方法,即教学设计,而不是挂图本身。应该由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挂图,而不是教学挂图来主宰教学内容。哪种设计方案,哪种媒体手段教学效度高,我们就应当选择并使用
它。因为教学挂图的使用不仅仅是用多用少的问题,而主要是用实用好用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何种教学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林霞:现代幼儿园教学挂图的设计与制作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第9期 ﹝2﹞黄元玲:图谱法在“儿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三墩镇中心幼儿园水月分园: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教学的有效运用
第二篇:魏正云:浅谈儿歌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的运用
浅谈儿歌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并喜爱的教育内容,以儿歌为载体的常规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掌握生活学习常规的要领,使常规工作的开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 儿歌 幼儿园常规教育
【正 文】
一、儿歌的内容及意义。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它能使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教师带班轻、得心应手。做好常规教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幼儿积极发现并模仿美的行为,单纯说教效果是不理想的。而儿歌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相比故事,更精练,更易于幼儿欣赏、接受和效仿。而且,儿歌短小精练,可以让幼儿平时传诵,不断提醒幼儿什么样的行为是美的,对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儿歌对幼儿的常规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儿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意识。孩子一天天长大,随着身体“日长夜大”,口头词语也在积累增加,此时,正是“学说话”的良机。不失时机地利用游戏教孩子念一些文质兼美,饶有情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通过儿歌的提醒,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儿歌有利于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意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强化。而幼儿园的孩子基本上还没有自觉意识,需要我们用儿歌反复提示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则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教师要让健康儿歌伴随幼儿习惯养成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让幼儿从小就依照健康的儿歌内容进食、睡眠、活动,第 1 页 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一方面要运用儿歌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按儿歌的要求每天说到做到。
二、儿歌在各年龄段常规教育中得运用
俗话说得好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泛指。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它有时间的限制,有场所规定,有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幼儿的一日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组织性和协调性。这些活动的安排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小班: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活动内容多又细,如何让孩子能够较快且正确掌握日常生活内容,建立生活常规呢?一学期以来,儿歌像一座宝藏,发挥了神奇的功用。例如:新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就要学习洗手,看上去是件简单的事情,可细化起来,不仅要学习打开水龙头,抹肥皂,还要学习搓手心和手背,如果一样样分开教,费时费力。于是,我们以一首《洗手歌》代之,简易明快,一应俱全。不但让孩子对洗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用较快的速度掌握了洗手的要领。没多久,几乎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驾轻就熟的边念儿歌,边按其内容正确的洗手。每天,我们都在洗手间里放上《洗手歌》“打开水龙头,小手冲一冲,关上水龙头,摸摸小肥皂,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打开水龙头,清清水冲一冲,关上水龙头,小手甩一甩,再用毛巾擦擦干,看,我的小手真干净。”为孩子们做了一个隐性提示,温故而知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
小班孩子对于进餐,需要有较多的引导,不光是吃得慢、易挑食,还有些孩子不愿自己动手,甚至需要老师喂的。于是我常常也会利用餐前时间,给他们念相关的儿歌:“白米饭,香喷喷,一手拿小勺,一手扶小碗,大口大口来吃饭,看谁吃得香又快。”便会有一部分孩子领会了儿歌的妙用,进餐质量提高了许多。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穿脱衣物、鞋子这些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更是他们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我们沿用了一系列的儿歌,来促进孩子们掌握要领。比如:穿裤子,相配儿歌也生动形象,即是站在孩子的视野来编排,“两只小脚钻山洞,左脚钻进左山洞,右脚钻进右山洞,呜,火车出来了。”又比如叠上衣的儿歌亦是使用拟人的方法,“关上一扇门,再关一扇门,抱娃娃,抱娃娃,盖被子。”如此一般的儿歌在孩
第 2 页 子学习生活技能时比比皆是,因而即使如我们这些新小班的孩子,也非常迅速的掌握了很多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我们还给儿歌配上相应的相片,张贴在显而易见的地方,让教育隐藏在孩子的生活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益处。
中班:
中班孩子在小班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幼儿已经有了很好的常规习惯。但是在一些自理能力方面,我们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儿歌教学。例如:在午睡的时候,幼儿上床后会边盖被子,边说:“小朋友要睡觉,小花被盖盖好,闭上两颗黑葡萄,天天睡觉身体好。”这样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知道基本的睡眠要求。我还通过儿歌步骤幼儿学习穿脱衣服的方法步骤,如:
1、叠衣服:放平小衣服,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向内折叠两衣袖)向我鞠个躬,衣服就叠好。(以衣服的中间为界,向总结所在的方向折)
2、叠裤子:拉平小裤腿,左腿找右腿,弯弯腰,裤子就叠好。”等等。这样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叠指导自己按照正确的步骤整理自己的衣物,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时也为幼儿多提供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的机会,使自我服务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让孩子更积极的对待自我服务,减少了孩子等靠老师的现象。
大班:
大班孩子相对于中小班的孩子来说,除却生活活动,在一些日常常规的管理上,我们也使用了一些儿歌来引导孩子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比如坐垫子时,老师会和孩子一起说“小腿一盘坐坐好,眼睛看老师,耳朵听听好,两只小手放膝上,做个聪明的小一休。”儿歌说完了,全班孩子也都变身为小一休了。而坐椅子,我们也一样有“大门小门关关紧”这样简单易懂的儿歌来鼓励孩子坐端正,颇具功效。
大班开始学习阅读,我们一样有儿歌来引导幼儿学习翻书的方法,“封面就像一扇门,看书先要打开门,轻轻捏住书一角,一页一页往后翻,看完书本关上门,封面还是朝上面。”这样的儿歌充满了妙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翻书的方法,而且让他们有了初步的爱惜书本的意识,一举两得。
一学期的实践,让我对看似简单的儿歌充满了感情,因为它的身上其实隐藏了很多教育的因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也可以根据孩子当下的情况,尝试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促进孩子的成长。
第 3 页
三、运用儿歌进行常规教育的注意事项:
教师利用儿歌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则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第一,要会选择。面对信息化时代,幼儿园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颇多。要根据小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源于生活、能丰富幼儿生活的健康儿歌。如促进幼儿养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新来的小朋友》、促进幼儿养成认真学习的《上课铃》和《我是好宝宝》、促进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洗手》和《小朋友爱清洁》等等。
第二,要会朗诵。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常常教小朋友朗诵健康儿歌,以提醒并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语言活动时,根据幼儿的特点将选择的儿歌运用具体形象的手段教给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在幼儿洗手、入睡、穿脱衣裤等过程中朗诵儿歌,让孩子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
第三,要会创编。幼儿园的孩子是好奇、好动、好模仿的,他们喜欢变化新颖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要会创编健康儿歌。具体有:仿编儿歌——将原有儿歌中的元素换成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元素;创编儿歌——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创编出更适合幼儿年龄的一日活动的儿歌,帮助幼儿熟悉活动常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促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儿歌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还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在对幼儿长期的常规教育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于幼儿的常规管理,儿歌的运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儿歌为载体的常规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贯。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和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让幼儿在儿歌的世界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2012.12《幼儿教育》王佩璟《用儿歌辅助教学 ﹝3﹞《幼儿常规教育儿歌》
第 4 页 4
第三篇: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项目。幼儿的许多技能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中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游戏的运用,提高幼儿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游戏 幼儿教学 运用
引言
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他们主动进行的,也是当代教育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在运用各种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时,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用途和特性。同时游戏也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游戏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在进行游戏前想好如何进行游戏,这也是他们创造思维的萌芽。[1]
一、游戏教育在当前幼儿教学中的现状
传统的幼儿教育,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幼儿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站在孩子中心,面对教学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师幼之间的距离被拉大,导致幼儿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在活动中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十分广泛,也被幼儿极度喜爱。但是现在教师对游戏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过分夸大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游戏的设置目的,认为游戏只是简单的玩,对教学没有什么价值。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游戏在教学时直接切入主题即可。因此幼儿教师在运用游戏时,要认真研究游戏的设置。同时游戏的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且主要侧重于娱乐,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少,但是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有许多教师过于重视传授游戏的过程,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2]
二、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合理设计内容和步骤
幼儿园中游戏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所教内容,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在设计游戏内容时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的计划要符合幼儿的特?c,还要充分发挥幼儿特长。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游戏步骤,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如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角色让幼儿进行体验,通过扮演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如在模拟美食城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角色名称的卡处,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厨师、老板、服务员、客人等,然后让幼儿把卡片贴在胸前,让幼儿进行模拟游戏。如客人如何点餐,服务员如何回答然后再把菜单交给厨师,当厨师把菜做好后,服务员再端给客人,客人吃完饭后找老板结帐。让幼儿通过模拟游戏学会如何进行点餐和结帐,学会如何与她人进行交际,让幼儿通过游戏明白,不同角色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工作,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交流,提高角色游戏的互动性。[3]
2.通过不同的游戏增强学习效果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增强幼儿学习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通过游戏感知幼儿的智力活动。在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把活动与游戏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在进行认识磁铁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他们需要的磁铁、铁钉、塑料片、曲别针、碎布块等材料。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回答一些有关磁铁的问题,并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磁铁的作用。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磁铁能够吸铁、能够吸曲别针、能隔着物体吸铁的性质。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利用游戏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把游戏渗透入活动中,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美丽的热带鱼》时,教师可以采用魔术的形式利用三角形变成热带鱼的形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并希望自己也能够自己制作。在进行语言活动《七彩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以谜语的形式引入教学,让学生猜猜所说的内容。幼儿可以很快猜出是彩虹,然后教师再让幼儿把内容用画笔画出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就得生动有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4]
4.通过游戏活动体会快乐
幼儿教师在进行健康教学时,可以把游戏引入到健康活动中。如可以利用《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猫捉老鼠》等活动,锻炼幼儿跑跳钻的肢体动作能力,同时让幼儿了解游戏的规则和游戏注意的问题。如在开展站报纸的健康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拿着报纸玩,看谁玩的花样多。有的幼儿折飞机,也有的把纸团成球,给幼儿介绍一些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教学的难度,让他们把报纸多折几层,并了解学习中注意的事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掌握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教师要对游戏过程进行观察,总结幼儿的游戏经验,把游戏与教学联系起来,让游戏教学更加贴合实际。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视角,提高对游戏的掌控程度。[5]
结语
把游戏融入于幼儿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融入游戏,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幼儿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游戏时,要有耐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华.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分析[J].大科技,2017,(30):28-29.[2]甘菊.浅谈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44):134-135.[3]毕雁南.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未来英才,2017,(16):63.[4]张全秀.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6,(30):283.[5]钱荣.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6,(24):241.
第四篇:浅谈最近发展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最近发展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在最近发展区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跳一跳、摘桃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把教学目标这一“桃子”挂在合适的高度。让“桃子”对幼儿产生相当的诱惑力,“跳一跳”就是挖掘幼儿的努力程度;要避免桃子挂的太高让幼儿丧失摘桃子的信心,又要防止因桃子太低而降低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和进步的空间。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基于儿童的学习来说的,我认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子。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都可以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如:洗手、叠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不断向幼儿提出要求,使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不断提高;进入幼儿园主动问老师好,有的幼儿声音小,我们表扬他的有礼貌,提出“如果能再大点声就更好了”,指导幼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灵活合理的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通过观察、分析、记录来充分的了解幼儿。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据此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了解幼儿潜在的发展水平。我们教学应该让幼儿的知识发展到什么程度,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能学会那些,是幼儿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能够学会的水平。例如中班《认识红绿灯》“让幼儿知道红绿灯的用处,帮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就是幼儿知道有红绿灯的基础上,了解用途后才会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这就是幼儿知道有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做的知识的飞跃。
三、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适时指导,及时调整,达到最近发展区。如大班有一个经典体育游戏《小熊过桥》,目标是:“大胆的走过平衡木,锻炼胆量和发展平衡能力”。据此目标及我班幼儿喜欢走梯子的特点,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地面上的梯子——轮胎上的梯子——桌子上的梯子逐次展开。在活动中,难度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挑战越来越大。但一味单纯的走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我调整为将两个梯子斜放,请幼儿分为两队手拉手过斜梯。一下子幼儿的积极性又调动起来、气氛也活跃起来,同时也进行了互爱互助的情感锻炼。
四.进行教学活动后进行反思,重新发现新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结束后,原来的最近发展区就成为幼儿新的现有水平,而新的现有水平又有了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递进,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小熊过桥》的活动结束后,通过反思认识到:大班孩子精力非常旺盛,喜欢做有难度、有挑战的事情,体育游戏在紧扣目标的同时应更加富有变化。所以我在第二次的体育游戏时,重点进行了“持物过桥”和从高处往下跳两个环节,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体验参与挑战性游戏的快乐。
儿童今天的某种需要帮助的行为,在明天可能就是独立行为,只需要很少的帮助或者无须帮助就能完成。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一位教师都要洞察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适当指导,还要进行教育反思,这样才能让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己!
第五篇: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
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
阮文珍
作为一个最近刚刚开始接触、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老师来说,在一开始,我就被这种新颖的方式所深深吸引了。我觉得,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种研究不仅仅对工作有推进作用,而且对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用处。经常的发现教学过程乃至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并通过教育叙事这种形式记载下来,做出对教学有益的分析和研究,对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当然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叙事上来说,确实还存在一些迷惑和问题的,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些迷惑和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首先,在学前教育叙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无事可说,有时有些小事小问题又引不起重视,而往往在有所发现的时候,却又没法准确的抓住故事的感想和立意。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可能并不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更多的是我们关注,当教育叙事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件常态的事物后,我想发现肯定不会是难题,毕竟我们每天在接触孩子们,家长们,在幼儿园,是我们跟家长交流沟通最多的时候呀。我们像做笔记一样,记下发现发生的事,记下自己想到的故事,要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而更关键的,我想我们还缺乏对于故事的深层探索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索我们抓住的故事的自身意义,要思考这个故事在我们教学中的运用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在我们教学如何运用并记叙的“然”。
其次,因为我们学前教育一般都是面对的幼儿较多,所以也可能会形成一定误区。比如叙事的角度单一(要么偏向幼儿角度,要么偏向教育角度);再一个,可能因为受众关系,我们经常简单化了我们的故事,所以就容易造成故事不精彩,深度也不够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第一作为我们老师,首先可以把自己多代入进故事,如果把自己换成故事的主角,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讲述者,这样应该不对孩子们,对于我们自己更好的挖掘故事,都会有一个层次提高;第二,在叙事的故事中,也注意多加入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和描述,更多的加入人物的对话啊,更多的故事场景叙述,以便于更方便的贴合于目前学前教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做教育叙事的目的。教育叙事研究应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始,如果幼儿教师不对日常保教实践进行变革,那将无事可叙无意可寻,教育叙事也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教师一方面要改革自己长期积沉的:传统的教学习惯和行为,另一方面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观察视觉,经历新的教育行为改革和新的观察发现,才能发现新鲜的,令自己有所感动、触动、甚至震动的有研究价值的故事。也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自身素养。
以上,只是我自己对于教育叙事的一点浅见,之后会在生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教育叙事,在这样的叙事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提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改善自己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