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严监督干部问题研究大全
从严监督干部问题研究
××镇党委课题组
国务院9月27日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而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而干部作为实施权力的一个群体,加强监督干部就是预防腐败的根本之源。
一、监督干部需注意的问题
一是理想信念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干部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个别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薄,出现了“官越做越大、与群众隔膜越来越深,车越来越好、见群众越来越少”的可怕情况。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所写的《十不足》歌充分道出了人的理想信念的转变:“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美食又思衣。臵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 1
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思想防线不牢,经不住金钱、权力、美色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搞权钱交易,从不知足,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二是社会风气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现实主义、金钱主义膨胀,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干部也难以例外。当前,有一种攀比风气旺盛,少数干部不是比学习,比执政,比办事,比为民,而是比谁的办公室宽敞,比谁的住宅豪华,比谁的车辆高档,比谁花钱大方,甚至比谁的情妇多,谁的情妇漂亮。而靠工资来支持生活的干部一族,岂能和老板、富豪相比!相比之下,必然滋生腐败。
三是监督问题。在干部监督中,始终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软的现象。在党的监督机制中,虽然实行一级管一级,但大多是自扫门前雪,各管各,多是报喜不报忧,管事不管人。
四是落实问题。当今,如果细数监督干部的法律条规,其实并不少,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洁从政准则、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制止奢侈浪费的八条规定等,但为什么腐败现象还是层出不穷呢?主要是有机制不落实。
二、加强监督干部的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在新形势下,对干部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必须抓紧抓好,管出发展力、管出战斗力、管出凝聚力。
(一)强信念,筑牢理想信念。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因此,要坚持对干部从严管理,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先进性、行为上的表率性。主要是通过组织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怀敬畏之心。同时,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创先创优等活动,树立领导干部良好的共产党员道德形象。
(二)强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主要是纯洁“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自重慎微、自省慎思、自警慎权、自励慎行。一是“工作圈”里要守正。以原则为尺度,公平不倾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讲民主,讲规矩,讲制度,讲纪律,营造团结协作、风清气正、规范有序、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二是“生活圈”里要守洁。做到心明眼亮方向正、是非善恶辨得清、腐蚀诱惑抵得住,时刻
以德自省,洁身自好,树立严谨的生活作风。三是“社交圈”里要守直。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讲感情,但更重党性和原则;重交情,但不违反原则徇私情。择善交友、以德交友,净化社交圈,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为政环境。
(三)强监督,步步制约。
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缺乏权力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任前公示、考察预告、民主考评、离任审计、公开选拔、常委会票决等制度,进一步加大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二是完善外部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民主推荐制度,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健全民主测评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民意调查制度。完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的积极性。建立横向联动监督机制,健全纪检、组织、人大、司法、监察、审计、信访等部门参加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三是健全档案监督。建立干部廉政档案,清理不合格档案,完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有效发挥廉政档案的监督作用。四是加强党外监督。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载体,使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入脑入心;还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要高度重视媒体、网络的监督评价作用。
(四)重机制,确保制度管人。
人是一种惰性动物,如何保持领导干部长期不腐败,这就需要党委政府常念“紧箍咒”,通过强化监督考核等一系列外力来约束巩固。要增强干部日常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周密性、可行性,彰显制度的规范、制衡作用,不要总是等到贪污了几千万才查处。一是权力要规范。明确干部职权范围、权力行使标准、权力运作程序,用规章制度和法制规范,约束干部的权力行为,防止权力腐败。二是岗位要交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干部交流轮岗尤其是重要岗位的轮换制度,有效地制约权力的滥用。三是离任要审计。将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执行权及廉政建设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增强任期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四是工作要奖惩。建立完善干部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考核原则,规范考评方法,健全考评责任,严格结果运用,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策。
六、聚合力,形成齐抓共管
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管理资源,推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以对干部从严监督。一是落实党委(党组)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把干部从严管理摆上重要位臵,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的责任,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监督,保证一层管一级得到落实。二是落实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责任。组织部门要注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主动与
有关部门联系沟通。针对“管事的管不了干部,管干部的管不住事”和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创新“大组织”机制,赋予组织部门抓督查促落实的新职能,把组织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有机联结,实现“一线督查-政绩认定-选人用人-推动工作”良性循环的新型工作机制。纪检(监察)部门注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严厉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宣传部门注重发挥好新闻媒体、网络宣传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其他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各司其职,形成整体合力。三是落实“一把手”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干部队伍建设负总责,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注重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把握好方向、维护好大局、谋划好大事、凝聚好班子、营造好风气。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干部发生严重问题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二篇: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问题研究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问题研究
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用干部,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要做好新形势下干部选用监督工作,就要着重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选准突破口,加强政治教育,解决“不愿监督”的问题。当前,干部监督主体(干部群众、组织人事部门、班子成员)“不愿监督”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干部群众对干部选用监督理解不够、政治责任感不强,认为监督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导致监督意识差;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个别地方组织人事部门“重选拔、轻监督”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因主要领导先表态或搞一个人说了算,致使班子成员怕得罪领导、怕跑风透气遭到打击报复,或是怕丢选票、推荐票而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治本入手,抓好干部选用监督主体,特别是对干部群众、组织人事部门和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增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变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等被动行为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具体说,就是干部群众应以德才兼备原则为尺度,抓住干部考察和任前公示的有利时机,自觉地对考察拟任干部进行监督,作为一条严明的组织纪律,要求组织人事部门严格考察,捕捉有关干部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核实处理;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开辟监督“绿色通道”---增设专项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接待室,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发放《干部监督征求意见表》、《干部日常活动监督卡》,组建干部监督信息员队伍,组织群众开展评议干部活动,广泛搜集关于干部的信息,并认真进行核实梳理,为相关部门选人用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坚持上级组织部门任用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制度,把好关口,防止领导用人决策失误,遏制任人唯亲、跑官要官、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解决干部“带病上任”的问题。同时,还要教育班子成员自觉消除三种错误认识:一是“无用论”认识。解决认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全凭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和自觉,如果领导者缺乏自律意识,监督也起了不了什么作用。二是“形式论”认识。解决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复杂,监督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最终不过是装样子、搞形式的问题。三是“麻烦论”认识。解决认为监督就是“找领导的麻烦”,会伤感情、影响团结的问题。及时对违背程序、原则和搞个人说了算等用人上的错误做法进行提醒和纠正,实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保证主要领导坚持按原则用权、坚持按程序用权、坚持用权公开性。工作中要推行党委班子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制度、差额推荐表决制度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铲除用人腐败的土壤。
找准切入点,强化《干部任用条例》学习,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就干部选用监督诸多问题看,多数是抓不住要领:反映一般性的问题多,实质性的问题少,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反映表面问题的多,深层次、潜在问题的少,隔靴搔痒,不切要害。说到底,就是怎么对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监督什么、监督依据是什么尚未弄清。最近,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法规,是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有力武器,也是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基本依据。为此要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熟悉《干部任用条例》,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精通《干部任用条例》,自觉增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干部任用条例》,全面了解党的干部政策、原则、标准以及干部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法律程序等知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监督制度群众就无从监督。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要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建立一套规范、严密、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为群众对干部选用工作的监督提供依据,如建立健全届中考察制度、推荐干部责任制度、考察预告制度、差额考察制度、干部考察责任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选用干部材料审核制度等,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保证群众对干部选用工作的监督有效性。进而达到对本级管理的干部的任免,不符合程序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对下级呈报的干部,不符合程序的不审批。
把握结合点,拓宽监督渠道,解决“不便监督”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是在“人情”、“友情”的掩盖下进行。比较难以察觉,给干部监督工作造成障碍。要解决好“不便监督”的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等多种渠道的监督作用,扩大监督范围,并增强刚性的约束,形成党内党外、上下结合、共同监督的网络,逐级负责、齐抓共管,使干部选任监督不留死角,做到监全、督实、查细。实现既对拥有用人权的人和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又对被提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对所选用的干部而言,主要是监督所任用的干部是否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条件,要坚持“三看”,即看“工作圈”。结合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看工作是否有实绩,是否有敬业精神,党性原则是否强、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等;看“社交圈”。从社会交往、社会公论中看,是否有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密切的行为;看“生活圈”。就是其生活情况,是否经常涉足营业性娱乐场所、生活作风是否检点、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等。对组织人事部门和拥有选人用人权的领导干部而言,要抓好“四审
第三篇: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问题研究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问题研究
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用干部,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要做好新形势下干部选用监督工作,就要着重解决以下五个问题:选准突破口,加强政治教育,解决“不愿监督”的问题。当前,干部监督主体(干部群众、组织人事部门、班子成员)“不愿监督”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干部群众对干部选用监督理解不够、政治责任感不强,认为监督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导致监督意识差;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个别地方组织人事部门“重选拔、轻监督”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因主要领导先表态或搞一个人说了算,致使班子成员怕得罪领导、怕跑风透气遭到打击报复,或是怕丢选票、推荐票而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治本入手,抓好干部选用监督主体,特别是对干部群众、组织人事部门和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增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变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等被动行为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具体说,就是干部群众应以德才兼备原则为尺度,抓住干部考察和任前公示的有利时机,自觉地对考察拟任干部进行监督,作为一条严明的组织纪律,要求组织人事部门严格考察,捕捉有关干部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核实处理;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开辟监督“绿色通道”---增设专项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接待室,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发放《干部监督征求意见表》、《干部日常活动监督卡》,组建干部监督信息员队伍,组织群众开展评议干部活动,广泛搜集关于干部的信息,并认真进行核实梳理,为相关部门选人用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坚持上级组织部门任用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制度,把好关口,防止领导用人决策失误,遏制任人唯亲、跑官要官、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解决干部“带病上任”的问题。同时,还要教育班子成员自觉消除三种错误认识:一是“无用论”认识。解决认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全凭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和自觉,如果领导者缺乏自律意识,监督也起了不了什么作用。二是“形式论”认识。解决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复杂,监督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最终不过是装样子、搞形式的问题。三是“麻烦论”认识。解决认为监督就是“找领导的麻烦”,会伤感情、影响团结的问题。及时对违背程序、原则和搞个人说了算等用人上的错误做法进行提醒和纠正,实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保证主要领导坚持按原则用权、坚持按程序用权、坚持用权公开性。工作中要推行党委班子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制度、差额推荐表决制度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铲除用人腐败的土壤。
找准切入点,强化《干部任用条例》学习,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就干部选用监督诸多问题看,多数是抓不住要领:反映一般性的问题多,实质性的问题少,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反映表面问题的多,深层次、潜在问题的少,隔靴搔痒,不切要害。说到底,就是怎么对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监督什么、监督依据是什么尚未弄清。最近,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法规,是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有力武器,也是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基本依据。为此要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熟悉《干部任用条例》,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精通《干部任用条例》,自觉增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干部任用条例》,全面了解党的干部政策、原则、标准以及干部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法律程序等知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监督制度群众就无从监督。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要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建立一套规范、严密、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为群众对干部选用工作的监督提供依据,如建立健全届中考察制度、推荐干部责任制度、考察预告制度、差额考察制度、干部考察责任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选用干部材料审核制度等,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保证群众对干部选用工作的监督有效性。进而达到对本级管理的干部的任免,不符合程序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对下级呈报的干部,不符合程序的不审批。
把握结合点,拓宽监督渠道,解决“不便监督”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在选人用人上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是在“人情”、“友情”的掩盖下进行。比较难以察觉,给干部监督工作造成障碍。要解决好“不便监督”的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
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等多种渠道的监督作用,扩大监督范围,并增强刚性的约束,形成党内党外、上下结合、共同监督的网络,逐级负责、齐抓共管,使干部选任监督不留死角,做到监全、督实、查细。实现既对拥有用人权的人和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又对被提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对所选用的干部而言,主要是监督所任用的干部是否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
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条件,要坚持“三看”,即看“工作圈”。结合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看工作是否有实绩,是否有敬业精神,党性原则是否强、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等;看“社交圈”。从社会交往、社会公论中看,是否有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密切的行为;看“生活圈”。就是其生活情况,是否经常涉足营业性娱乐场所、生活作风是否检点、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等。对组织人事部门和拥有选人用人权的领导干部而言,要抓好“四审四看”,即一是严格审查坚持原则情况,看是否保证干部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严格审查执行标准情况,看是否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六项基本原则和任职资格,体现德才兼备原则;三是严格审查履行程序情况,看是否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四严格审查遵守纪律情况,看是否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好着眼点,落实群众“四权”,解决“不能监督”的问题。落实群众“四权”,就是增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最大范围地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做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统一。一要增强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知情权。就是什么样的职位,需要什么样条件的人,选拔任用的方式、程序、考察责任人以及推荐、考察、公开招考等环节的结果等,要通过新闻媒体、简报、会议等形式,及时适度地向群众公开,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二要扩大群众参与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范围,落实群众参与权。把干部考察中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建议权、评议权交给群众。把干部任前公示中的再视、再确任的“终审权”交给群众;把干部试用期满的“去”、“留”的决定权交给群众;把干部任期中考核、评先、晋级的认定权“上”还是“下”的判定权交给群众。坚持和完善干部民主推荐制度、任前公示制度、任职试用期制度、职位任期制度,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范围。三要建立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落实群众选择权。选择前,要让群众明白选择的目的,被选择岗位的条件、被选择人的资格、德才素质,候选人由群众据此推荐产生;选择中,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以个人恩怨亲疏取向的思想,树立全面、辩证、发展地评价干部的观念;选择后,及时向群众公布选择结果,经得起群众再选择。四要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查处力度,落实群众监督权。要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查处责任制度,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必须指定责任人,认真调查核实,限期回复,对调查处理走过场、敷衍塞责或匿情不报、久拖不决的要实行责任追究。健全干部推荐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把群众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并通过严肃认真的处理,保证群众监督权落到实处。
抓住落脚点,以权力制约权力,解决“无效监督”的问题。从客观上讲,我国“官、民”理念根深蒂固,“上级监督下级,领导监督群众”在人们头脑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开展监督比较容易;而要“下级监督上级、群众监督领导”,就不容易被人们接受,开展监督就显得十分艰难,十分仓白,既便监督了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监督的根本手段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无权力的监督结果是无效的监督。就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而言,接受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难点在于其“位高”、“权重”。无论干部群众监督,还是社会团体监督,多数要由组织部门内设的干部监督机构进行调查核实。难度在于干部监督机构“位低”、“权轻”,多数要进行“仰视监督”。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的权力、地位上有差距,难免会影响监督效果,产生“无效监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提高干部选用监督机构干部的职级地位和权威性,赋予其“尚方宝剑”,缩小干部监督工作人员与被监督对象间的职级差距,消除他们“以下犯上”思想顾虑,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放开手脚大胆监督。同时,还要注意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向监督保证机制,才能切实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问题研究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问题研究
近年来,额敏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为准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试行)》和《塔城地区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九步规程”》的有关规定,抓住关键,健全机制,拓宽渠道,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不动摇,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不走样,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变通,遵守干部选拔任用纪律不放松,一大批德才兼备、求真务实、政绩突出、清正廉洁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是指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及其运行全程进行调控、检查和监督。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必须把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摆上重要位臵。
一是更好地贯彻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需要。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已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法规,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方面缺乏明确、系统的操作规范,对不履行责任和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难以追究。因此,必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运行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个环节运作方法、步骤和责任,使其与《干部任用条例》互为补充,成为新时期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二是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需要。要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消除选用干部上的腐败现象,尽可能地把干部识准、用好,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必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运行机制,以此来规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行为,把监督制约贯穿于选用干部工作程序运行的全过程,着重于事前防范,预先设防,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改进党的作风的迫切要求。“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建立起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运行机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学习宣传,增强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自觉性 自两《条例》颁布以来,县委对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宣传和贯彻。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组织部机关全体干部逐章逐条地学习领会,吃透精神,熟悉具体规定,明确各项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编印音像教材和宣传手册,在新闻媒体、《额敏党建网》和《社区服务信息》开辟专栏;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知识竞赛;组织宣讲团赴各乡(镇)场和县直单位进行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悬挂横幅26条,张贴标语1220条;印制宣传手册2000份、宣传单20000份,做到了全县的干部人手一册;举办专题培训班,共5期639人。县委组织部注重加强对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近几年来,县委组织部每年都对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并要求各基层党委每年年底前进行一次自查,将结果书面报县委组织部。
(二)主动防范,强化对违反《条例》行为的监督
一是严把任前审查关。在调整干部前,由干部监督机构对其选任过程的推荐、考察和酝酿等环节,以及任职资格条件进行重点审查,对不符合《条例》等有关规定的不予审批。近几年来,审查干部5批,对139名初始提名人选,按照“九步规程”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资格审查,对其中身份、工资来源等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的11名初始提名人选向干部室进行了反馈,经请示认定将7名初始提名人选取消了考察资格,对23名培训经历达不到要求的建议干部培训室将其列入培训计划。
二是严把督促检查关。制定了检查办法,加大了对执行《条例》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保证了《条例》的贯彻落实。近几年来,进行了5次集中全面检查。为了畅通监督渠道,还实行了干部工作特邀监督员制度,聘任了31名义务监督员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三是严把查处惩戒关。对违反《条例》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强化民主推荐环节的监督,确保群众公认
一是扩大干部推荐中的民主。无论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还是确定后备干部都要进行民主推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人选,也要求在后备干部中产生,并在本单位进行民主推荐,对大多数群众公认的方能确定为考察对象。
二是强化对民主推荐范围的监督。县直部门的民主推荐会议,要求部门的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参加。乡(镇)场的民主推荐会议,要求乡(镇)场机关全体人员、站所负责人、村队干部必须参加。参会人数达不到一定比例的,不召开民主推荐会议。
三是加大民主推荐过程的监督。实行干部推荐责任制,明确要求凡单位党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必须召开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的推荐会议,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以应到会人员过半数同意决定推荐人选,在此基础上填写干部推荐表,主要负责人签名,加盖单位党组织印章,连同会议纪要、请示和考核测评或推荐情况上报县委组织部。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填写干部推荐表,个人签名盖章,明确与推荐对象的关系等。对于不按规定和程序进行推荐的,组织部门不予受理,对责任人提出批评;对于推荐材料不属实有意欺骗组织的,给予推荐人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况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外职务处分。
四是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健全了公开选拔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化措施。同时,还对公检法等单位的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近几年来,全县组织公开选拔2批次,选拔科级干部8名;有48名中层干部通过竞争走上工作岗位。
(四)强化组织考察环节的监督,确保客观公正
一是实行了干部考察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实行了《考察回避制》、《提供干部情况负责制》及《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对出现考察失误问题的,视其责任大小,分别给予不同处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属领导干部的,给予诫勉或降职处理;属组织人事干部的,调离组织人事工作岗位。
二是实行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前在全县或被考察单位进行考察预告,向干部群众公开考察对象、考察时间、考察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从而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民主程度,加大了干部群众对考察工作和被考察对象的监督力度。
三是积极改进考核办法。制定了《额敏县干部考核办法》,实行考学、考廉与考绩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每年组织对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进行至少一次理论知识测试,对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将考试成绩、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作为干部使用和定格的重要依据之一。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不及格,是科级干部的,考核不能定为优秀格次,一年内不予提拔使用;是科级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近几年来,有49名科级后备干部因理论知识测试成绩不及格被取消了后备干部资格。另外,在考核干部时,既重视听取领导干部的意见,又重视听取周围同志和基层群众的反映,并注意考核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了解其八小时之外的情况,使干部的考核更加客观、准确和全面。
(五)强化干部任用环节的监督,确保程序规范
一是把好选拔任用监督关。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执行,坚持做到“四不受理”和“五不研究”,即任职条件资格不具备的不受理,超过规定职数推荐干部的不受理,有关档案材料不全的不受理,不符合干部任职程序的不受理;不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组织部部务会不研究,不经组织部部务会讨论的县委常委会不研究,县委常委会没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的不研究,群众意见大,问题没有核查清楚的不研究,临时动议的不研究。同时,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十分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能力,注重群众公认等原则。
二是规范讨论决定的监督程序。通过规范讨论决定的监督程序,明确了责任主体为县委常委会议,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程序以及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负责,进一步完善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工作。这一环节对到会人数、听取情况介绍的时间、一人一议情况、表决情况进行监督审查。按照“九步规程”的要求,干部监督室负责人列席县委常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的会议,并对“一人一议”等情况进行会前提醒,会中监督,会后记录备案。从2007年开始,我县干部监督负责人列席了干部任免的县委常委会。
三是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制定了《额敏县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凡拟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都要经过7-15天的公示。同时,征求县纪委、政法委、审计局等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意见。公示后符合干部提拔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和法律程序予以任用;符合提拔条件但不宜提任拟任职务的,改任其它职务;对于不符合提拔条件的,不予提拔,问题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相关部门调查处理。近几年来,共对139名拟提拔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
四是实行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度。制定了《额敏县科级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对拟提拔担任县委、政府工作部门的副职、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及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干部全部坚持实行试用期制,把干部考核期限后延,实行动态考核,把试用期干部的考核交给群众,让群众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考核和监督试用干部。试用期满,组织通过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和民主测评后,能胜任现职的取消其试用期,不能胜任现职的取消其任职资格,存在一定问题的延长其试用期。近几年来,共有14名新提拔的科级干部进行试用期,对1名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干部转任其他领导职务,对1名民主测评率不高的延长了试用期。五是完善实施了重要部门和岗位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对重要部门的科级岗位,规定了最长任期年限和轮岗、交流任职的具体要求。这项制度实行以来,共交流轮岗干部69名。
三、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经验
一是县委重视是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县委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严格执行两个《条例》,对县委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规定的不上会;对地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不符合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党组织报送的干部任用建议,不符合规定的不研究,从而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是加大学习宣传是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通过深入的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多形式的宣传,统一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调动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干部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为做好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严格贯彻制度是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中,在原有制度的基础 上,积极探索创新更为有效、实用的监督制度,先后健全完善和研究制定了20余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方面的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是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取得成效的检验。通过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发现与《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任职条件不相符的,县委果断采取措施进行了整改,确保了《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和德才兼备、求真务实、政绩突出、清正廉洁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作为监督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有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对广大干部群众来说,存在与己无关,不了解内情,无法监督的心理;作为监督职能部门,也有思想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工作。
二是监督手段比较单一。组织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查处手段,仅局限于发文件、靠制度,在查处中只能通过谈话、查阅资料获取证据,缺少硬性措施和办法,尤其在对一把手选人用人监督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手段。
三是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配套。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总体上看,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平时监督与任前监督不协调。对选拔任用的干部考察往往时间短、任务重,组织部门平时掌握情况偏少,特别是对干部“8小时以外”情况、对社交圈、生活圈了解不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约束力发挥。
四是监督整体效能不佳。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还不够科学,质量不够高,亟需进一步深化。现在对干部考察考核,往往是对不同部门、行业和层次的干部,考核大致相同的方面、内容,缺乏针对性,而且对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探讨、研究的力度也不够。
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首先,始终坚持把反复学习贯彻两《条例》作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学习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并定期监督考核,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其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额敏党建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选拔作用全过程监督的有关文件规定,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关规定、程序和要求,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监督的氛围。第三,要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坚持把《干部任用条例》纳入对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门培训、开设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组织考试等形式进行学习。第四,利用班子考核和干部考察的机会,向干部群众宣传干部监督的有关规定和知识。通过强化学习宣传,切实增强党政领导干部主动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二是始终把《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首先,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积极探索党委常委会决定干部票决制,建立公正公开、竞争择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用干部机制。其次,建立领导职务任期目标责任制度,解决领导干部“下不来”的问题;第三,健全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抓职位变动监督,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重要部门和岗位定期交流轮岗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制度,使领导干部在任职的全过程中都受到有效监督;第四,实行谈心谈话诫勉制度和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对考核结果有轻微问题的干部进行考核反馈和提醒谈话。
三是以推进干部规范化为途径加强程序的监督。《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提名、考核考察、酝酿讨论、任免监督等各个环节作出了更加规范的程序性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高标准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和条件,以严密程序、强化监督为根本,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树立全过程监督的意识,必须牢固树立严格按程序办事的观念,对干部选任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执行。同时,要坚持凡没有经过规定程序的,一律不考察,不研究,不呈报,真正做到履行程序环环紧扣,一步不缺,一步不错,使程序成为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以保证干部工作的正确方向,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完善监督体系,推进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规范化 一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制度和方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察标准,坚持把考核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同考核工作实绩结合起来,不仅考察干部本人是否清正廉洁,还要考察其家属子女有无利用干部职权违法违纪问题;不仅了解干部在本单位的表现,也了解干部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不仅了解同事和上级的意见,也注意倾听少数知情人的意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考察,切实做到考察指标符合实际,集中体现公开的原则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能够准确反映干部的德才情况和工作实绩。同时,要着力实施考察预告制,对拟提拔对象,先向其所在单位进行预告,再履行考察程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切实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首先,完善推荐责任制,做到领导干部的任用都要有规范的推荐程序,要求领导干部推荐干部必须署名填写《干部推荐表》,否则组织部门不列为考察对象,从根本上杜绝一些领导干部口头推荐、临时动议和点名考察的不良现象。其次,完善考察责任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察,每一个程序、每一项考察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每一个结论都必须签署考察责任人及考察组成员的姓名,以便实行责任核实和责任追究。第三,完善决策责任制,对干部的任免,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切实做到个别酝酿、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会议决定,不搞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第四,完善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干部的,要严肃查处,问题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是进一步增强组织部门的监督职能。首先,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建设,选准配强力量,进一步细化组织部门干部监督职责分工的规定,干部监督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参加讨论决定干部,以利于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监督。其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工作效率。要紧紧抓住信息运用这一关键环节,发挥信息网络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信息收集的途径主要是从来信来访、群众举报、干部考察、执纪执法部门提供和干部公示等渠道,要明确建立监督信息网络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和服务于干部监督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第三,把组织部门的干部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转化为组织监督的优势。重点要根据干部的表现和工作需要,通过对干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部职务的升降,实施对领导干部更有力、更有效的监督。
(三)保障群众“四权”,努力提高监督实效
一是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真正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荐、考察、决定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提供标准和武器。
二是大力推进干部选制度改革,构建群众实施有效监督的“平台”。要建立完善有利于实施民主监督的好制度好做法,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等制度,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干部竞争上岗等,为群众监督经常化、全程化、制度化提供保障,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掌握党的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规定、纪律,引导人们关心和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及其监督工作。
三是把群众监督贯穿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加强组织部门举报和案件查处工作,调动党内外群众的参与热情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举报和案件查处工作。对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一定要有说法,凡是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不作为考察对象,凡是多数党委成员不同意的,坚决不予任用,使群众感到他们说的话、提供的情况“管了用”,受到了重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对群众举报的情况一定要做认真分析,防止对干部的诬告陷害行为。
第五篇:加快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
梅园招待所“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宣讲材料
加快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
总书记强调,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将从严治党提升到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彰显了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履行历史责任的政治担当。“治国就是治吏”,从严治党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从严治吏能否形成常态长效。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把使命牢记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把“严”字作为干部工作的主基调,贯穿到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必须在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上下功夫。“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选好用好管好干部,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必须把严明纪律、严守规矩尤其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臵。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更要坚持讲政治、重规矩,通过严格教育管理监督,确保广大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讲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部选拔要严把政治关,坚持把信念坚定、政治过硬作为第一标准,深入了解掌握人选完成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对重大问题的立场、关键时刻的表现、对待组织与集体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