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13:3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

第一篇: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

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

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

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

动了干部管理工作的开展。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做好干部的监督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课题。

一、组织部门在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对干部工作提出了新考验和挑战。如果不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有可能导致一批干部在市场经济中失足犯错误;而且由于权力引进市场,金钱引入政治,也会使市场平等竞争失去规范和准则,造成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局面,破坏市场秩序和市场的正常发育。组织部门自觉肩负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责任,不仅是爱护干部的需要的,也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所要求的。组织部门协助党委选拔干部,掌握用人权,把对干部进行监督的工作做好了,也为提高党内监督的整体效应创造了条件。

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问题不少,却够不上纪律处分,有的客观上有错误,但一时无法查清楚。对他们,党内其他监督难以发挥效应,而组织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管理优势、思想工作优势,在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选拔好干部的同时,依靠组织手段通过正确用人达到有效监督的目好范文版权所有的。

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四个特点:一是以各级现职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无论他们是否有问题,都要纳入组织部门监督的视野,这是由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二是以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领导班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为重点内容。组织部门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和领导班子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主要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现实表现。三是以正确用人为主要手段。组织部门监督以正确用人为导向,通过实施组织手段,举优退劣,达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培养适应党的基本路线要求的干部为目的。四是以完善管理为基本途径。把搞好用人制度建设和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作为实现监督的途径,把对干部的监督与对干部的考察、培养、提拔、使用、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二、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的现状

为全面了解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干部监督的有效途径。我市组织部日前组织了五个调查组,于月中下旬分别深入到全市个市级部门、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部分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界代表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新形式下组织部门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人数人,其中:领导干部人,科级干部人,一般干部人;被调查对象中,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干部监督管理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认识上不断提高。的被调查者认为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增强了。二是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和力量得到了加强,%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力。三是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有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到领导干部工作生产的方方面面。四是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把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干部监督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但是,在新的情况和任务下,组织部门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重选拔,轻管理;重组织调整,轻思想教育;重建章立制,轻制度落实等等。调查中,%的人认为当前对领导干部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监督部门力量不足。

四、组织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要解决好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明确职权,疏通监督渠道。按照管理学的一般要求,行政组织都应有一定的职权范围,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确一定的管辖幅度。组织部门对各管辖单位明确一定的工作的宏观管理职责,同时按不同干部管理权限,实行不同层次的明确分工。另外,从组织部门的职能和特点来看,监督的渠道有两条:一是通过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组织部门负有干部宏观管理的职能,上级组织部门对下级部门有直接的业务关系,可以直接行使对干部的监督。二是通过下一级党组织进行监督。上级组织部门对下级党委在组织和干部工作中的问题,可以指导、督查。组织部门应按照不同的管理权限,划分各级各部门在实行干部监督工作中的职责任务,理顺监督渠道,促进整个监督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教育,提高监督意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不注意加强学习,不注意自我提高,或是在学习中采用实用主义和断章取义的态度,以致于在行动中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组织部应发挥其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优势,把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尤其是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

导干部如何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自律,树立良好工作作风和新时期干部良好形象。

(三)建章立度,规范监督行为。

⒈制定和完善有关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行为规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把机关的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作结果向机关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把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与单位的整体行为全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行为的对象来监督取舍决策。从组织上提供一条途径,把组织部门的监督于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另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制度也是一条行之效的方法。领导干部的经济审计包括任前、任中、离任三个关口的审计。对有调整意向的干部,结合班子考察、年度考核,提前一至两个月进行任职审计,避免用人失察、失误;任中审计结合平时考察、年度考核来进行,明确届中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反映干部任职期间的情况,建立干部实绩档案,以此作为选用干部的依据;离任审计分清经济责任,使离任的干部不交马虎账,上任的干部不接糊涂班。实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监督制度,不仅可以弥补组织考察和民主测评对干部深层次问题,诸如干部是否清廉、工作是否扎实等了解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有效地遏制虚报政绩等现象发生,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

⒉建立领导干部个人及生活情况报告制度。制度主要是领导干部的收入报告,家庭成员的情况,领导干部出国出境情况,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为自己亲属在生意、住房、工作上提供方便的情况等等。建立领导干部个人及生活情况汇报卡片,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工作及家庭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解决权力执行者难以自己监督的问题,加强事前、事中监督,便于组织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领导干部的情况,使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⒊建立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度。对经组织考察、民主测评、民主生活会或年度考核中,群众反映较大,信任程度差,问题突出,但又够不上法纪处分的领导干部,由市委或组织部领导进行谈话,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的不足,提出诫勉的要求,同时进行帮助教育,并由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对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考察中进行重点走访。诫勉期限一般为-个月,期满后,本人写出书面整改情况汇报,组织部门组织考察后,决定干部的使用。

⒋健全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我们党历来强调,任何领导都要参加其中一个党组织活动,不做游离于组织这个的人。领导干部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最重要的是要过好党的民主生活,通过发扬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的能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要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增强民主生活会的政治性、思想性、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派人参加下级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有目的地了解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要求,探索一些新的措施和办法,如把会前征求意见同民主评议干部结合起来,把会上开展批评与会下开展谈心结合起来,把落实整改措施情况列入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内容等等。

⒌建议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民主评议干部首先要作好评议前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评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切实保证评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将民主评议的结果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使用上,保证民主评议不走过场,使领导干部真正置于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⒍建立领导干部过错追究制度。人非圣贤,能无过,但是我们决不能允许让那些错误不断的领导干部来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领导干部过错追究制度,就是要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出现错误的时候,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积极向组织汇报,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找出错误根源,不断地提高领导水平。科学决策,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领导干部过错追究的内容包括重大行政决策过错追究、推荐干部连带责任追究以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追究等方面。对那些犯了错误又不加重视,不思悔改的领导干部要进行教育,对隐瞒错误和千方百计开脱的干部要采用组织和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追究。

⒎完善干部的任用机制。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部门,其体现对干部监督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干部的使用上,这也是干部监督的最直接体现。组织部门通过对干部的使用,直接对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达到监督领导干部的目的。另外,组织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规范领导干部用人行为。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主要是要加强对干部考核的科学化程度研究,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制度,规范干部任免程序,积极探索干部使用中的新方面、新思路。如建立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公开选拔制度、公示制、任期制、试用期制度等。

(三)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一好范文版权所有把手的监督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但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据调查显示,当前一把手得不到有效监督的原因:一是一把手中有的政治素质较低,不愿接受监督。有的不讲学习、不愿学习,不讲政治,不顾大局,宗旨观念不牢固,民主作风差;有的滥用职权,容不得不同意见,视上级批评、同志劝谏、群众意见于不顾。二是一把手地位特殊,使之不容易受到监督。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决策中起主导作用,在实施决策中起指挥作用,在领导活动中起督导作用。一把手是指挥别人的人,是监督别人的人。所以由于这种特殊地位,对一把手不好监督。三是各级党组织对一把手重用轻管。对一把手的选用非常重视,程序也非常严格,但一把手上任后,忽视了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

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是对一把手进行监督的主要部门,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委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以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主要是对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的监督。监督中本着“从严制约,赋权适当”的原则,要区分监督与找岔子的界限,增强监督意识,注意抓好干部提拔任用、干部离任调动时、干部个人重大事件、干部出国出境等重要环节,建立对一把手反馈意见卡,记载、分析、监督一把手的工作情况,对一把手用权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抓好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健全完善制度。要做好对一把手重大问题决策权、用人权、用钱权的监督,重点是健全和完善一把手思想工作月汇报制度、谈话制度、诫勉制度、重大问题报告制度、信访制度、财务审批监督制度、收受礼品登记制度和一把手全程经济审计制度等等。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以“三讲”教育为契机,恢复和弘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把手带头在班子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努力在党内倡导敢于批评、善于批评、乐于接受批评的良好风气。

四、完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运行体制,提高监督工作质量

⒈建立组织部门其他监督部门的联系制度,拓宽知人的渠道,了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反映干部现实表现的情况,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决策和正确选人提供依据,为其他监督部门对干部的监督提供组织保证。组织部每季度或每半年应对干部使用的基本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与人大、政协、政府、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联系,征求意见,并收集各单位反映出来的干部工作中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处理,并把执行的情况向各单位反馈,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流通渠道,增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广泛性和准确性。

⒉加强监督力量。从中共中央号文件明确组织部门“增加关于干部工作监督、指导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职能”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在监督干部工作上做了不少工作,但从形势和任务来看,目前无论在工作力度上,花费的精神上,还是在人员的配置上,仍然显得不足。组织部应成立以分管干部的副部长为组长的领导干部监督小组,配备-名专兼职的工作人员,让那些党性强、作风正、坚持原则、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来做监督员。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的考察,从组织的角度确保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⒊提高组工干部的自身素质。组织部门是党内监督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工作的好坏,组工干部思想政治品质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组织部门职责的履行。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组工干部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新形势、新任务对组工干部的新要求。只要我们组工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过程中,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私情,那么新时期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就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使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第二篇:0530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面临的

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1、监督的制度存在缺陷。一是制度软弱。在当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制度设计与制度绩效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当一些制度难以有效地从形式上、从纸上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去;二是制度缺位。在制度的设计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关键环节还没有制度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导致了制度的缺位;三是制度失灵。在社会转型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一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已经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

2、监督的效力存在弱化。一是上级监督鞭长莫及。领导干部往往按分级管理原则由上级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进行考察监督,应该说,来自上级的监督,是最具约束力的监督。而事实上上级党组织及监督部门远离下级驻地,常常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下一级干部的真实思想、生活、工作情况。二是同级监督有名无实。来自单位内部同级之间的监督,是最直接的监督。但目前,好多单位对干部的监督要求一般化。制定的监督制度比较原则,具体实施细则少;有的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做摆设,流于形式;有的没有根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及时建立相应的制

度,导致内部监督滞后,无章可循。领导班子内部相互间怕影响团结、怕影响威信、怕影响个人前途,彼此不愿、不想监督。下级监督无能为力。来自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是最客观、公正的监督。但由于有些单位该公开的事项不公开,下级不知内情,无法监督;群众害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

3、监督的范围不够宽、渠道不畅通。当前,组织部门囿于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监督手段还比较匮乏,导致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监督以及党政“一把手”工作圈的监督还存在着盲区和真空地带。此外,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大都不是通过组织考核、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正常渠道发现的,往往是通过群众举报、有关部门反映获得的,或是从公检法办案中带出来的“副产品”,真正通过正常的组织监督渠道得到干部问题信息的并不多。

二、主要做法

创新思路,实现干部监督工作全覆盖。一是坚持任前、任中、离任监督并举,将干部监督贯穿干部工作全过程。社会转型期给干部监督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延长监督的链条,监督要“到底”,把对干部的监督贯穿于任前、任中、任后的各个环节。任前监督就是严把入口关,防止干部“带病上岗”。要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廉政谈话制度,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实绩显著、群众公

认的干部选拔上来。任中监督就是对任期中的干部采取教育、谈话、考核、考察、诫勉等措施实施监督,不定期地对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廉政、勤政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考察。要紧盯重要岗位,加强领导班子民主决策、重大资金使用、重点项目运行等方面的过程性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决策权、审批权等手中重要权力运用的透明度。离任监督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任职后特别是任期届满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写出述职报告,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并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防止领导干部离任前“大捞一把”和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二是实行推荐、考察、任用同步监督,将干部监督贯穿干部选任全过程。干部选拔任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风向标。缺乏有效监督,就会出现投机钻营、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种种问题。必须坚持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起抓,把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以《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推行干部选任空缺职位公开、职位要求公开、考察程序公开、推荐结果公开等“十公开”,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全程“阳光操作”。要真正靠机制选干部,以竞争择优为着力点,健全制度,完善程序,积极探索公推直选、公推竞选、全程差额、全委会票决等干部选任模式,提高干部选任的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考察结果通报等制度,扩大党员和

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把监督视野向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将干部监督贯穿干部活动全过程。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克服对干部监督领域的片面认识,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域和范围。现实告诉我们: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仅仅着眼于“8小时内”是远远不够的,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对领导干部“8小时外”监督已势在必行。既要了解干部在“思想圈”中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又要了解干部在“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情况,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不留“空白地带”。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民意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三圈”进行综合考察,进一步拓宽考察渠道,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整体情况。

更新观念,干部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树立监督就是效益的理念。改变监督就是管住干部不违规、不越轨的狭隘定位,把创造经济社会效益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根本目标。首先,要将效益理念定位在干部监督目标之上。把对干部选任工作和干部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作为监督的基本目标,坚决杜绝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切实管好干部。在此基础上,把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和规范定位在是否德才兼备、能否创造明显效益、是否深受人民群众拥护上;把管住、管好干部定位在能否管出活力、能否激励干部为民创造更大的效益上。其次,要将效益化理念体现到干部监督成效的检验标准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是否能推动和

促进经济社会效益作为检验和衡量干部监督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建立以效益为主、过程为辅的干部监督成效评价体系,以保证和推进效益化的监督理念和监督目标的实现。二是树立监督就是发展的理念。针对当前干部监督所面临的新形势,应树立监督就是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程监督。一是加强同步监督,把好干部选任监督的“五关”,即职数关、民主推荐关、组织考察关、集体讨论关和任前公示关。二是加强主动监督,对主要领导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他们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三是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从干部提拔任用公示、政绩评议、政务公开等方面实施监督。三要树立监督就是公平的理念。努力引导各级领导破除“官本位”思想,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党员干部对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明白党员和党组织社会监督主体,都有监督他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不管来自党内外的、上下级之间的、组织非组织的监督,对谁而言都是公平的,因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纪政纪面前人人平等,凡是违反党纪政纪和国法的行为,都必须受到监督和追究,不应存在任何侥幸心理,更不允许有任何特权和特殊群体。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干部监督工作更趋科学、具体、严密。一是科学合理地建立干部考察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考察程序,增加刚性内容,做到定量计分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尤其要把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工作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二是

在选用标准上,既要突出党政“一把手”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选用标准。同时强调选配好副职,扩展副职的权力,以保障班子内部监督的有效落实;三是完善选用干部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制度,改进考察手段,引入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选用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鼓励、引导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以保证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坚决杜绝干部考察走过场、“暗箱操作”;四是完善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异地交流任职,确定党政“一把手”在一地任职的合理期限,摆脱干部选用工作受“小圈圈、小摊摊”、“裙带关系”等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交流的重点应当是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和热门职位的领导干部,包括业务干部。

三、几点建议

一要拓宽信息源。目前,干部监督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信息来源匮乏,纪检、组织部门难以获取信息的问题。为此,要扩大监督员队伍,拓宽信息来源,建立覆盖面广、资源丰富、渠道畅通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系统;要改进监督方法,利用网络快速、互动方便的特点,开通网络举报电子邮箱和网络监督热线,建立网络信息收集平台,畅通党员群众发表意见和反映情况的渠道;要增强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政法、计生、信访等监督成员单位间的联系和协调,做好监督信息资源的整合运用。

二要把握公开度。监督的关键在于公开,监督的成效取决

于公开度。无论是领导干部任职前财产报告,还是个人重大事项公开,无论是述职述廉公开、任职承诺公开,还是任期经济责任结果公开问责评议,这些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公开。作为实施监督的职能部门,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监督信息公开。既要做到敢于公开、及时公开、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努力实现公开内容和公开范围的最大化,同时又要把握好公开的尺度,明确具体的公开事项,科学设定公开范围,防止因“公开失度”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要妥善处置网络舆情。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舆论的监督不仅是最低成本的监督,也是一种高效快捷的监督平台。当前,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人事工作已成为网上评论的重点。网络评论是一枚“双刃剑”。网上舆情已成为我们改进组织工作的重要动力。今年,中组部把首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在互联网上公布,就是借助网络的力量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网上“民意”的监督。营造良好的干部监督工作氛围,离不开网络监督平台,构建领导干部公开立体式监督机制,更依赖于网络监督平台。要重点探索研究“领导干部的财产在网络公开,领导干部的过失在网络剖析,领导干部的处分在网络公示,领导干部的承诺在网络表达,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在网络晾晒”等有效形式,并将这些监督有效信息纳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就组织部门如何进一步提高快速应对网上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形成有利于改

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

四要狠抓制度落实。目前,干部监督制度已初成体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操作层面抓好落实。比如,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财产收入申报等规定,落实中还存在流于形式现象。实践表明,干部监督制度只要能真正落到实处,干部监督成效就会显现出来。提高干部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关键要抓两手:一手抓细则完善,将制度中的定性要求细化为量化指标和刚性操作程序;一手抓督促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督促整改,确保监督到位。

第三篇:关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问题对策研究

关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问题对策研究

作者:李剑/谭健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点击数:482 更新时间:2007-7-17 16:19:54

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近些年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仍然比较薄弱,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易被误用和产生腐败,必然容易出现违背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意志的现象。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这个问题。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和党的建设的实际,做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实现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有效监督,应在提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意识、健全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是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最基础性工作。在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替的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对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丧失警觉,放松思想改造,在权力使用上发生变化和错位的可能性就随时存在。实践证明,权力腐败出现的一个本质的原因就是思想上存在不廉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加强理论教育,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从思想上解决好“人活着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同时要坚持以党章和党的政治准则来规范其言行,不断强化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其次,加强作风教育,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要切实抓好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教育,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的观念。遵循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的用权原则,领导干部要自觉使权力在运行的过程中为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时刻防止权力滥用。

第三,加强法规纪律教育,解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问题。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和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接受法律、纪律的约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不能滥用权力的观念,自觉做到奉公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第四,进行警示、警戒教育,守住行为防线。在进行正面典型示范教育的同时,要重视违法违纪的反面典型的警示、警戒教育。要善于运用反面典型案例的鉴戒作用,以期达到惩处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增强党内监督实效

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核心问题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和运用权力。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既是党保证自身先进性的可靠手段,也是整个社会监督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它对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非常重要。

首先,要强化党内民主。民主是法制的基础,也是实现权力约束的前提,没有广泛的党内民主,便没有健全的党内权力监督。党内民主监督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普通党员的监督作用。强化党内民主监督,最重要的是让广大党员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党内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氛围。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形成重大决议的过程中,除了一些确需保密的重大事项外,其他均应在党内公开,让广大党员参与讨论,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要把党员民主监督列入现行干部管理之中,组织党员对权力持有者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议。确定每个权力持有者的升、降、奖、惩,应以党员民主监督内容为基本根据之一。

其次,要逐步疏通党委班子的监督渠道。党委班子自我约束机制是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对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班子本身。班子内部监督渠道的畅通,取决于党内权力的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执行和党务、政务的透明程度与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的情况。为此,重大权力要进行分解,重大决策要经过集体讨论,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督并切实监督到位。特别是班子成员更要自觉带头进行监督和接受监督,这对于党委班子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和整个监督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三,改革现行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强化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纪检机关是党内的监督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关键。但是,由于对纪检机关授权太小,体制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机关监督职能的发挥。为此,必须改革领导体制,强化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建立党内监督纵向领导的新体制;明确党内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适当扩大纪检部门的监督权限。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监督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监督是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非权力性监督是指人民监督,它主要依靠公众舆论和公共道德谴责作后盾,其力量源泉深深地蕴藏在人民大众之中。它若与权力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就可以筑起一道遏制领导干部权力滥用的牢

固防线。完善人民监督需要强化以下措施:

首先,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政务不公开,就难以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因此,必须实行政务公开,这也是人民监督的首要条件。政务公开使人民群众能对国家事务提出批评和建议,有利于修正决策和行动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保证国家政策和决策的有效贯彻执行。同时,政务公开能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监督和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把国家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次,疏通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批评意见的渠道。让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就必须允许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领导行为进行批评。只有创造出充分的民主条件和民主环境,保障公民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人民群众批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人民监督没有法律提供保障,将不可能实现。依靠法制保障公民和人民代表组织行使监督权,主要就是用法律保护和支持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同时要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的批评、建议和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人员检举、控告的权利。要加快制定《新闻法》、《举报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四、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权力限制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核心是对领导干部权力运用的监督,根本点是要解决目前对领导干部赋权过重、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孟德斯鸠有一段经典论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此,要对领导干部的权力予以必要的限制,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分解,明确界定。

第一,科学规范权力,实现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科学化。对权力的制约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权力缺乏科学的规范。为此,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明确权力的内容。领导干部大都具有一定的重大事项决策权或主要项目审批权、人事决定权、工作指挥权、财物调配权、工作奖惩权等,对这些权力应明确定位。二是要明确权力运作的职责。要明确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与其权力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三是要明确用权规则。权力运行必须遵守法规化、民主化、程序化的规则。强调法规化,就是权力运行必须依法用权,减少随意性,保证权力行为的严肃性。强调民主化,就是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前提下,大力推行民主、公开用权,通过公开促公正,以减少权力运作中的“暗箱操作”行为,扩大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范围和程度。强调程序化,就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作出限制性的、程序性的具体规定,严格权力运作先后顺序,防止越权、揽权等乱权行为发生。

第二,严格制约权力,逐步推进领导干部监督工作民主化。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消除领导干部在用权上的腐败现象,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要简政放权。首先要减少政府权力的“量”,从“量”上减少领导干部腐败的“机会”。其次,要精简机构。精简机构除了“拆庙”减人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让政府从过去的“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上来。再次,要下放权力。把由政府控制的一部分权力归还给市场,归还给企业,归还给人民群众,由市场调剂供求关系,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二要合理分权。首先,要按工作程序进行分权,防止权力向个人集中。其次,要严格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使权力由个人掌握走向组织(集体)掌握。再次,要限制权力“越位”,防止一些领导干部为捞取“好处”,直接插手诸如确定工程项目承包等事项,使权力在预定的轨道上正确运行。三要公开用权。首先,要公开办事内容,凡是涉及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主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都要向人民群众公开。其次,要公开办事程序。在选人用人上,要克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和任前公示等办法;在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上,要采用招标投标的办法;在重要问题决策上,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予以公开,同时也要邀请人大等监督机关的人员参与。再次,要公开办事结果,要定期向人民群众通报主要事项的完成情况,专题通报重大事情的情况,坚持对领导干部实行任期责任目标定期考核和离任审计。

五、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现代政治实践和政治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从深层次的角度看,主要是缺乏两个最基本的制约条件: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健全的民主政治。只有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权力配置和权力监控机制的建立及发挥作用的可能。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从根本来说,应当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权力监督机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成熟的市场经济可以促进政治与经济的分化,从而消除政治领域的“寻租活动”。要消除寻租活动,必须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租金的领域进行治理,切断金钱和权力交换的渠道。而成熟的市场经济会造成政治与经济的分化,从而切断权力与金钱交换的渠道。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当市场竞争的新秩序尚未完全确立,而政府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还拥有巨大的财富配置能力时,往往出现政治权力与财富交换的腐败现象。健全市场配置的机制,就是要把主导资源配置的职能交给市场,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优化配置,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以尽量减少某些团体和个人利用权力牟取私利的可能。能否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成市场经济新秩序和约束官员权力的机制,将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是能否真正做好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

其次,依法治国是做好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根本措施。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实质上是对党的监督。只有依

法治党,使党能够依法执政,才能真正做好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而目前,我国在立法治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监督本身具有强制性和命令性特征,它要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无条件地接受监督。但现实是监督的实施往往受到干扰和阻挠,权力主体对权力监督的破坏,其根源在于我们的立法体制对监督的主体和客体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监督的主体在行使监督权时没有受到具体明确的法律保护,监督的对象不接受监督而应承担的后果,也没有具体的法律加以约束。而且监督的程序和实现的方式都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显然这种无法可依的监督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权力监督法制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进行。

第四篇: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研究2

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研究2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也是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如何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收到更好的实效,是当前需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矿党委和纪监部门高度重视,想方设法从教育抓起,从制度入手,加大预防力度,狠抓任务落实,党风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基础的日益丰富,面对各种诱惑因素的增多,加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同志产生了贪图安乐、不思进取的思想,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出现了吃、拿、卡、要、贪等不正之风,严重侵蚀了的党的健康肌体,损害了党群关系,这些现象和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高度重视。

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问题探讨

1、个别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

2、制度监督落实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满足于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没有把制度落在实处或执行不力,或有章不循,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如挪用、侵占公款、虚报冒领、违反财经制度、截留带帽工资及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等,并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使监督失控,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3、民主集中执行不力,班子内部同志为迎合“一把手”专断作风,讲“你提议,我提议,不如一

把手拿主意”,有的事情迫不得已开会研究,也是形势注意,走走过场。通过分析,且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首先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作怪。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在职期间不捞一把,下台后就没有机会了;有的干部认为“廉洁一辈子,苦了一家子,退休之前好好捞一把回家过好日子“。在这种心态作用下,他们由讲理想到讲薪饷,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全家谋福利,由艰苦奋斗到贪污受贿。再者视权力为商品,进行权钱交易的心态。一些干部将手中的权力当成商品,作为等价交换的砝码,进行权钱交易,有的利用掌管财物的分配权,收受贿赂心安理得,一些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有以权谋私的思想,金钱、人情大于法,凭关系、人情、好处执法;有封建残余的“人治”思想,地位和权力大于法,以权压法,以言代法;有特权思想,认为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不受监督和约束,无人能干预,造成执法不公。

2、个别单位和部门制度不健全、管理失控。有的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不少单位的领导甚至是一把手对严格财务管理认识不清,会计、出纳岗位分工不明,个别领导在财务岗位安插自己的亲信,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下,单位财务不公开、假公开、暗箱操作等等,从而助长了腐败行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给国家造成损失。其次制度虽然定了,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或执行不力。个别领导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如上级领导来了,同学来了,朋友来

了,抽高档烟,喝高档酒,吃高档饭,致使个别单位一年招待费达到十几万元。浪费了一定的资金,给国家经济造成一定损失。

3、班子内部监督软弱和不力。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由于小有成绩,身背荣誉,领导信任就缺乏民主作风,搞“一言堂”,个人专断、我行我素。在现实的同级监督中,监督的主体和监督的客体之间存在着方方面面、千丝万缕的依附关系和个人厉害关系,同级监督不可能到位,如领导班子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虽然上级比较重视,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程序上逐渐完善,但总体上仍然普遍存在着只说成绩不说缺点或只依个人觉悟象征性作自我批评,而相互批评开展不起来等质量不高的问题。

4、群众监督效果不佳。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中严重脱离群众,在廉洁自律工作中,更是不敢面对群众,不愿接触群众,不愿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的监督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仅仅停留在自查自纠上,影响到干群关系。

二、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效地遏制和预防领导干部队伍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根本在于积极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关键在于通过可行的制度来使人不想腐败和不能腐败。

(一)加强教育,使领导干部时刻树立防腐拒变意识。

加强教育,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保持崇高的革命气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从一些资料上查处的大量案件可以看出,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多是从理想信念动摇开始的,一步步有小错酿成大错。因此,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使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其次要加强法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从现实情况看,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越“雷池”,碰“高压线”,其中一条就是法纪观念淡薄,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当耳旁风,不认真执行,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党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奉公守法,使其明确哪些是不允许的,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名,修好“官德”;正确对待利,把握好对物质和财富追求的度;正确对待情,不因私情而影响公务;正确对待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不断完善制约、监督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无一不是从权力失去制约开始的。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是经验、也是教训。一要树立“全程化”监督意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干部监督体系,发挥各种监督渠道的作用。监督关口不断前移,监督的范围不断延伸,监督的方法和手段还要不断改进。二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在制度上,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在任、离任审计、述职述廉、函询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和诫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内容上,要把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情况作为监督的主要内容。在方式上,要把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组织监督、规范群众监督、引导舆论监督、发挥社会监督。

(三)落实责任和分工,形成抓好廉洁自律工作的合力。

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是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一定要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责任和任务明确下来,实行考核制,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夯实领导班子成员“五个一”要求,履行好“一岗双责”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抓好职责协调;要强化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工作力度,对因责任不实而出现的问题,严肃查处。

(四)加大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

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两翼,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事实证明,只有惩治有力,才

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加大的威慑性。因此,对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发挥出惩治的治本功效。要加大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条件,及时堵塞漏洞,遏制其滋生蔓延的势头,进一步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做实抓好,使党员干部队伍更加纯洁,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更有效发展。

第五篇: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问题探讨

强化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

1、互相监督“虚化”。互相监督实际上就是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由于同级班子成员之间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一起,相互间最为了解,对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成为党内监督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实行民主集中制,但在现实中,由于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往往强调集中多于民主,集体领导基本流于形式,权力仍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里,花钱“一枝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拍板”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不尊重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任意越权包揽;有的班子成员原则性差,看领导眼色行事;虽然有的同志原则性较强,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有的怕得罪人,随波逐流;正是以上原因,使一些错误意见也能通过合法程序,造成了同级相互监督缺位或失位,致使相互监督“虚化”。

2、制度监督“软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许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各单位内部也制订了不少有关廉洁从政的规定和制度,对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措施少;过于抽象、笼统、弹性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少;建章立制的多,严格执行的少。加上自由裁量权在幅度、范围上存在随意性,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致使制度监督的“硬度”不够,给少艘匀彼教峁┝颂跫贾氯Φ睦挠谩?SPAN lang=EN-US>

3、组织监督“弱化”。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由于上下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往往是非连续性和非全面性的,可谓是“管得着的但看不清”。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由于存在“看得见但管不着”的缺陷,实际监督效果不够理想。同级监督组织的监督同样也很难。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职机构,具有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但在现实中,由于人、财、物等均在同级行政管辖范围,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主体的职能与权力不相适应,自然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这种状态下的制约监督难以达到完全意义上的有效的制约。

4、民主监督“空化”。参与是监督的前提,没有参与,不了解情况就无法进行充分的监督。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纪检部门还是民主党派、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对权力决策参与的层面都不够深和不够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基本没有参与,一般干部职工和普通群众的参与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监督的主体对一些重大决策,尤其是权力的运作缺乏了解,加上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有意回避监督主体监督,使监督主体的“知情权”被全部或部份“剥夺”,想监督也无法监督,民主监督流于“空化”。

二、对当前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督意识薄弱。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特殊意识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强调身份特殊,自以为素质高而没必要接受监督;有的认为组织及他人的监督就是跟

自己过不去,不愿接受批评和约束;有的很少参加党的民主生活会、党支部活动,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特殊党员。对别人监督的多,对自己监督的少,缺少自律意识。另一方面,下属对领导干部监督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容易得罪人甚至遭到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有的认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一是现有的制度、法规出台落后于改革的步伐,缺乏前瞻性,使一些素质不高的领导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从而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腐败现象,例如《礼品登记制度》等。二是一些制度、法规太原则,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例如《行政监察法》。三是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还没有制定出台较为系统的党内监督条例和反腐败法,尤其缺少对权力行使程序的明确法规,以致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缺少法律权威的支持。

3、监督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当前我们尽管已有许多种监督规定和监督制度,但各种监督形式之间不够协调,尚未形成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合一”的监督体系和机制,以致造成监督主体之间在工作上有时互相脱节、各自为战,使应受监督的得不到及时监督和处理,人力物力运用的不尽合理,影响了监督整体效益的发挥,减弱了监督力度。

4、对同级党委的监督难度较大。在现行体制下,纪委书记往往是同级党委的副书记,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存在较大的制约性。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的财政、人权及经济待遇都在同级行政管辖范围,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政府的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往往与党政一把手的素质有直接关系。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几点建议

1、从思想教育上入手,强化权力主体的监督意识。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最基本的就是要使权力主体树立牢固的监督意识,如果权力主体连根本的监督意识都没有,那么监督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最基础性的措施就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着力强化权力主体的两种意识,即:权力主体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主动大胆监督他人的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监督的态度。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有

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使领导干部都能深入了解掌握党纪政纪条规,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从而更加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提高监督的自觉性。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懂得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大小,党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既要监督他人,又要接受他人的监督,人人监督人,人人受监督。位高权重的党员领导干部对事业的影响力大,更要自觉接受监督,更要监督好别人。权力主体要通过教育,从政治上充分认识到监督的重大意义,从维护党的事业出发,充分认识到接受监督和监督他人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履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履行是职责所在、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履行则是失职,从而坚持原则,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权力主体的监督。

2、从责任落实上把严,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

同级班子成员间的相互监督,由于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是参与还是知情的程度,都比其他组织和监督主体要多要强,监督的效果也是其他监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优势,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一要充分认识到相互监督的特点。相互监督具有内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是在党组织内部,强调用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具有主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措施,它不仅是一种事后监督,更着眼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强调发挥预防作用,减少党内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由于相互之间较知根知底,监督时能目标准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二要建立相互监督的工作责任制,突出相互监督的自觉性以及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的强制性。责任制是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建立起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有效责任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每个班子成员的监督责任和保障,确保班子成员只能作为,并有所作为。同时要建立相互监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一个班子,如果一个成员出了问题,其他成员没有尽到相互监督的职责,应负什么责任等用规定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样既能增强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自觉性,又能突出它的强制性,只有强制性与自觉性二者有机统一和结合,才能实现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三要讲究监督方式方法。要牢固树立相互监督是对同志的一种关爱,而不是得罪人、和人过不去的思想。除了在有关会议上要充分发表意见外,在平时还应相互间多交流、多谈心,对认识不一致而又应该坚持的监督意见,要讲清利害关系,争取采纳,把监督工作做在前面;对班子成员“出格”的行为,要认真负责地提出批评,及时加以规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的有关部门反映报告。四要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作用。民主生活会是领导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措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实践证明的解决党内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认真抓好民主生活会的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通过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到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会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实践操作中把向,增强组织监督的合力。

组织监督关键是要解决上级组织监督能为、少知情,同级组织监督知情、不敢为,下级组织监督既不知情、也不能为的问题。重点要强化三种组织的监督力度,从三个方向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一要强化上级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这是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最易接受,最见效果的监督。主要是要采取措施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如何知情上下功夫。因此上级组织要加强对下级组织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在检查监督中,切忌走马观花,凭汇报、凭印象“打分”,这样往往就起不到监督作用。上级可通过廉政述职、廉政汇报、廉政谈话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下级“一把手”关于廉政建设和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一把手”的思想和廉政状况。要经常深入下级组织,通过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情况,也可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要加强审计监督,完全有必要每年对下级进行一次专门审计,从中掌握下级的廉政情况。必要时还可通过派员巡视、明察暗访、民意测评等办法,能比较客观真实地掌握和了解一些实际的深层次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挽救干部。二要强化同级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同级党委、政府的监督机构,在监督中往往力不从心,处于监督弱势。要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行政规格。监督规律告诉我们,有效的监督其主体、客体地位必须平等,所以有必要赋予纪检机关与同级党委、政府相同的级别规格,避免出现站在别人“屋檐下”监督别人的“以小督大”的弱势局面。要强化纪检机关的垂直领导关

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不受其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要改革下级纪检机关人员的任免方式,下级纪检机关工作人员应由上级纪检机关在征求下级纪检机关所在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任免。同时要充分发挥组织、审计、检察、监察等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协调配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工作,形成对“一把手”监督的合力。三要强化下级组织自下而上的监督力度。下级组织虽受上级组织的领导,但对上级组织仍有充分的监督权。上级要在让下级拥有充分知情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检举、揭发、申诉、控告、上访等制度,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切实保障每一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民主权利。对于下级组织在执行上级的决策、命令、决定等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本着从促进党的事业的发展的高度,客观、公正、及时、毫无保留地向上级反映报告,避免一些错误决策造成更大损失,达到监督上级、纠正上级错误的效果。

4、从制定规范上把关,增强监督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加强制度建设,依靠法制搞好党风,是邓小平同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小平同志说: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做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具有严格的规范作用和鲜明的行为导向性,它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准则,是规范管理和执法执纪的准绳,是党内外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的依据。因此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进行监督,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重要保证。一是制度建立要严明。必须掌握以下原则:要抓住关键人、关键部门和关键问题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体系;要有强制性、约束力;要有量化标准,不能笼统,过于原则;要有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弹性,便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赏罚分明,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罚条款。二是要完善权力规范。突出加强“分权”、“还权”、“裁权”制度的建设,把握权力运行规律,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以权力制衡为方向,逐步分解过于集中的权力,做到合理赋权,使权力运行处于有效制衡状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腐败;通过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减行政审批审核事项,还权于市场,如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拍卖等市场手段代替行政审批行为;在行政审批中减少自由裁量权,以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制约、防止审批权力的随意使用。三是要坚持制度创新。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现代行政制度,依法规范公务行为。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相比,我国公务员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还没有提升到法制国家基本制度的高度。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现代行政制度,依法规范公务行为,尽快实现现代公务员制度廉洁高效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现代法律制度,推进反腐败立法工作。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导致目前的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是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因此亟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制约。当前应围绕依法治权,及时将比较完善、系统、成熟的制度规定,提升到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和行政法规层面,加快权力监督立法进程,构筑法制体系。尽快出台《监督法》、《廉政法》,完善各种监督制度和监督程序,实现权力运行机制法制化,从制度、法律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执行制度要严格。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再好的规范和制度如果不落实、不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做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执行做好表率。其次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抓好监督制度落实责任的监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落实,哪一级出了问题,该由谁负责要坚决追究。再次要严格执纪执法,对有章不循的,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应给予法纪处理的应坚决处理,不能搞下不为例。

5、从畅通渠道上着力,不断增强监督的民主性。

一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权力监督意识。要纠正那些一提群众监督、群众参与监督就是搞群众运动,一提舆论监督就是违反“主旋律”的片面思想认识。要教育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二是要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各级人大常委会可考虑设立一个专门的廉政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其任命和选举的官员进行监督,特别是对那些掌握人、财、物的权力机关的监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述职评议、直接调查听证等形式检查政府部门是否依法行政,权力是否按程序运行,是否集体决策、合理分权、公开用权。要引导人民代表正确行使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参与权,对各级国家领导干部选举权、罢免权、弹劾权,以及通过合法途径发表严肃负责的政治见解等。三是要畅通信访、申诉等群众监督渠道。一方面要实现群众监督法治化、规范化,可考虑通过立法程序出台《公民监督细则》,明确公民监督的性质、任务、职权、义务及程序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群众举报网络和群众举报的保护机制,对打击报复举报人、上访人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基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人民监督权利的实施,也就是任何权力的行使,都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把关检验,以民主的形式决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将监督的权利真正地、放手地还给社会还给人民,从而把干部命运的决定权名副其实地交到广大群众的手中。五是要强化新闻监督的职能。要制定《新闻法》,在确立新闻自由的原则下,对新闻工作者的地位、职责及其新闻报道加以规范,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使之真正成为宣传国家法律的喉舌,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处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同时要改革新闻体制,象司法独立一样,实行新闻独立,并形成新闻竞争。新闻记者只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真实性负责,曝滥施职权、权钱交易丑行于光天化日之下。

下载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新形势下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监督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推荐)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现实的时代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的起源、演进和发展也都有其自......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5+1”文件和省里的5个配套文......

    从严监督干部问题研究大全

    从严监督干部问题研究××镇党委课题组国务院9月27日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而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资源整合问题调查报告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条件下,如何把现有的各类监督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监督的合力,提高监督的效......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研究 【摘 要】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手段。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模式的初步建立及财税体制改革......

    加强新形势下乡村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随着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深化,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部分领导班子存在“四不”现象。即“不强”,领导......

    新形势下我国行业协会和同业公会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行业协会和同业公会问题研究--兼论行业性中介组织与统战工作的关系 市工商业联合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新形势下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问题研究.doc

    新形势下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问题研究 老同志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对此,我们对他们要多加体谅,多问候,多亲近,多安慰,以十分细腻的感情,关注他们的情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