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衡发展目标
平衡活动发展目标:
小班:
1、初步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和原地旋转的要点,能平稳地走过宽15厘米、高20厘米、长200厘米的平衡木3.5秒;单脚站立持续时间8秒。
2、培养平衡兴趣,喜爱走窄道、旋转和滚动活动,培养勇敢、自信品质,走平衡木不害怕、不紧张。
中班:
1、较熟练地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和原地旋转的要点,能平衡地走过宽10厘米、高20厘米、长200厘米的平衡木3秒;单脚站立持续时间男25秒,女30秒。
2、发展平衡兴趣,喜爱走窄道、旋转,闭目走和翻滚活动。培养勇敢、自信和沉着品质,在较高的窄道上移动不害怕。
大班:
1、熟练地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和原地旋转的要点,能稳定地、放松地走过宽10厘米、高20厘米、长200厘米的平衡木2.5秒;单脚站立持续时间男45秒,女50秒。
2、培养平衡兴趣,喜爱走窄道、旋转,闭目移动和翻滚活动。培养勇敢、自信和沉着品质,在不稳定的物体上站立和走动不慌张。
第二篇:平衡长期目标和当前任务
平衡长期目标和当前任务
公司的发展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目标、指标、目标值或行动方案密不可分,每个战略目标都有一个或多个量化的指标,每个指标又设有目标值,实现每个关键目标都要有一个行动方案。长期目标是为实现公司战略而制定,当前任务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具体方案。
如何将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能付诸实际操作的、易于评估的考核指标,是整个绩效管理的重点,也是绩效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一直落实到每个员工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进行周期性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并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的目标体系。
管理最难的就是落实。在落实上采用了月改进和周计划、日看板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加强基础管理。月改进、周计划、日看板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工具的执行体系和落实体系。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是将“月改进”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改进和落实,要求公司每个部门和单元,每一个月,要认真梳理出本单位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小改革,小创新,不断改进观念,改进学习,改进流程,改进服务,创新工作方法。
如过说长期目标是中医,更注重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那么当前任务就是西医,更注重逐一解决问题,解决局部的、临时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使用,长期目标为帅,当前任务为将,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珠联璧合。
公司以长期目标统领管理工作的全局,结合精益生产,以当前任务、月改进为先导,努力规避管理流程中的“瓶颈”和“血栓”问题,砍除赘肉,一刀见血,刀刀见效;以精益生产为主线,按照精益思想,优化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二是实行周计划、日看板制度,就是要求每位员工每周、每天都要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结果,并对工作效果进行自评和外部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和个人的收入挂钩。
以周计划、日看板为根本,明确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规范行为,加强考核监督。
三是将各项具体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单元的年计划、季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甚至每小时,每分钟,让各项任务目标“自上而下分解,自下而上落实”,追根溯源,细化过程,把责任和压力毫不衰减地逐级传递到每个人,让每位员工的每一个行动都和公司的总目标有关,让每位员工的每一个行动都象雷达一样自动跟踪、对准企业的总目标。
“你若想得到什么,你就要求什么,结果是要求出来的。员工只会做你要求和检查的事,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情。周计划、日看板,每个当前任务的完成是落实长期目标,化战略为行动的又一有效措施。
第三篇:区域发展平衡性问题
主题:区域发展平衡性
组员:罗东连、许琴、包艳雨、朱璐瑶、吴倩怡、胡晨露、汪梦妍
材料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要素异常流动
在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已经成为业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提出,通过多地调研可知,包括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地区,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而与这些“高富帅”省市相比,东北三省、山西省等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带来了另外三种要素不平衡的流动。
“第一是人才流动,东北、西北、中部地区好不容易留下的人才又继续往深圳、广州、上海这些地方流动;第二是技术与产品的流动,上述地区好不容易积累下的技术、孵化出来的产品,又往这些地方流动,往发展最快的地方流动;第三是资金的流动,资金也跟着项目和创新产品走,朝着经济形势好的地方流动。这三种流动,使得经济发展情况好的地区财政收入好,发债和上市都容易,在二级市场增发价格也高,资金也比较抱团,同时,这些地区有些还是自贸区,更具发展优势。”梅兴保就此建议,政策应注意到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比如可在转移支付、信贷政策等方面向这些地方倾斜。材料二: 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国家区域发展新战略点实施
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强调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区域发展新战略。
2009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建议,要以区域一体化机制来提高地方的供给能力,以全球一体化来扩大需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相容并相互促进,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空间,是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战略层面上,针对新常态下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政府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以“一带一路”等为主体内容的战略性区域构想,便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布局战略统筹和协调。通过人才和产业、城镇化和产业化多维度交叉匹配,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不足问题,实现产业空间均衡布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保障措施上,围绕产业价值链、创新价值链、人才价值链、就业价值链的匹配与互动,带动城市与产业的互动发展。材料三: 区域不均衡发展推动农民进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同时,当前全国房地产库存高企,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城镇住宅需求,是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重要路径。无论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还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都需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使得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是社会资源加快向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农业就业转移人口跟随资源流动,但经济发达城市往往房价高企、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农业就业转移人口难以真正“落地生根”,“进不来,却留得住”。
另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产业薄弱,就业吸纳空间狭小,虽然部分农业就业转移人口有能力就近“城镇化”,但“进得来,却留不住”,并非理想生活工作场所。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农业就业转移人口的月薪可超过5000元,完全有能力在原籍附近城市置业,但面对北京、上海、深圳几近天价住宅,只能是“望房兴叹”。而如果这些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回原籍附近城市,不仅收入会大幅下降,而且能否成功就业面临重大不确定性。过去“闯关东”,东北制造业基地吸引大量社会就业转移人口,而随着东北三省经济没落,据报道称,每年人口净流出200万人。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只剩下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已经成为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农民工大约有2.6亿至2.7亿人,还有4000万留守妇女、4000万留守儿童和4000万左右的留守老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非热点城市房地产库存化解困难重重。截至2016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9亿平方米,住宅库存继续增加。2016年1-2月,全国住宅施工面积达41.46亿平方米,约为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23倍,大量库存集中在三线四线非热点城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非热点城市无法提供足够就业岗位,难以有效带动周边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虽然在热点城市就业的农业就业转移人口有能力购买非热点城市住宅,但因为就业在异地,住宅实际上会常年空置,不具备资产保值增值功能,甚至还要承担物业及相关维护费用,降低了购买的实际意义。而地方政府通过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带动地方消费投资增长的愿望也会落空。与此同时,农业就业转移人口大量流入热点城市,导致热点城市住宅库存压力居高不下,容易成为市场炒作焦点。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住宅市场“发烧”,炒作基础在于预期未来一线城市仍将具备较大人口流入压力。
社会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具备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优势,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资源产业过度集中到一定规模,反而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现代社会区域间经济发展相互依赖性显著增强。随着人口过度集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制造业萎缩,城市发展面临一定“空心化”的问题。即使是当前特大城市鼓励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在于我国其他区域制造业发展的状况。在我国幅员如此辽阔的国度,没有可能像日本东京都市圈那样,狭小面积承载全国1/3以上人口和1/2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面临经济增长瓶颈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重庆、四川、江西等省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产业成本上升导致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将进一步提升这些曾经欠发达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潜力。而“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的“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也需要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材料四: 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政治文化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政治文化包括制度性政治文化与观念性政治文化两个部分。在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观念性政治文化落后于制度性政治文化。这种不平衡性增加了政治制度的运行成本,加剧了公民的政治疏离感,加大了政治合法性危机。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原因在于<1>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2>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超强延续性<3>政府违法行为的负面影响。
目前,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还很突出。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东西部差距还比较大。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每百万人公共图书馆拥有量,尽管中西部超过东部地区,但质量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东西部互联网普及率差距还很明显。
“十三五”时期,要不断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中西部地区要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材料五: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 6月4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制定的《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排名进步显著。《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达63.74,全国31个地区间呈现阶梯状分布,但在中西部地区四川省表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东、中、西部地区逐级递减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区域间不平衡。这主要源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水平不平衡,也源于地区产业分布不平衡。
从2014年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来看,综合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大多经济基础较好,知识产权资源集中。总体来看,指数超过80的地区中,除北京以外,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全部属于沿海地区。从经济区域来看,东部10个省市中,综合指数在80以上的有5个,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介于70与80之间的有2个,分别是山东和福建。中部及东北地区的9省中,安徽综合指数超过70,超过60的有湖北、河南、辽宁、湖南和黑龙江6个省,黑龙江系首次综合得分超过60。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综合指数得分超过70,陕西、重庆、云南的综合指数得分超过60,其中云南是首次得分超过60,其他省区市的得分均在60以下。材料六: 中国扶贫攻坚还有不少“硬骨头”
尽管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是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不同区域间的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占有财富等重要指标继续分化,公共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水平。当国民经济总体上向创新驱动形态转变时,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劣势会更为突出。
二是未富先老问题在落后地区更早显现。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两三百万人,可能会削弱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根基。东北等地区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在中西部尤为明显。
三是生态环境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短缺,地区分布与人口规模很不匹配,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严重。西部生态比较脆弱,产业梯次转移、能源基地建设包括风力发电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低迷,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和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以后,生产要素在市场的作用下开始跨区域配置,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可以自由流动。由于传统观念和老体制因素的束缚,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还存在不少限制。解决途径:
一、人口的跨区域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根据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一些人口过量承载的中西部省份必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居民永久性地流动到东部发达地区。目前发达地区在接收外来人口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甚至存在着外来人员最终将返回家乡的预期。如果这种预期成为事实,不仅区域协调发展会落空,而且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全国性经济社会问题。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条件形成要素流进的洼地。东部的许多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包括外资企业和外国专家,还包括一部分中西部外出务工人员,都有到中西部进行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对他们来说,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最具吸引力。要引导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发展和培育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二、过去,在扶持落后地区发展时,政府办企业、办产业,花费了很多精力和资源,结果大多事与愿违。要认真总结政府代替企业干预市场的教训,下决心破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进一步强化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
三、中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郑州、合肥、贵阳等内陆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都得到较好发展,其原因在于,除了交通、能源、电信等硬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之外,这些地方的软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要引导各地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市场法律制度,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这是基础性的决定因素。但是政府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政府应该发挥更积极作用,必须发挥好相关的法律、规划、政策等调控工具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建议》提出的“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我国城乡差距比较大,这是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共性,表现在全国层面,区域差距更尖锐地反映在农村居民的收入上。缩小城乡差距,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国家掌握着行政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司法机关、军事单位以及其他各种公益设施的规划分布权力,应当更多地考虑其布局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在符合其他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公共事业机构、设施和项目安排到欠发达地区以及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形成更广泛的带动作用。
四、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调节地区差别的功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老少边穷地区和人口状况恶化地区的转移支付,探索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强调的是,要以提高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不能形成过度福利,使这些地区失去自身的“造血”功能。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撑,加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性金融体制机制,探索设立更多以地区开发和贫困救助为目的的各种基金。
五、加快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劳动就业市场全国一体,参保人员各地流动,但缴费及其归属并不一致,责任和权益很不对称,自然导致不公平和低效率。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制度规定、经办管理和投资运作已经十分紧迫。在推进统一的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区域经济加快平衡发展工作总结
区域经济加快平衡发展工作总结
区域经济加快平衡发展工作总结
去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围绕“建设科技,实现科学发展”主题,把握一个定位、抢占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地区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3亿元,同比增长%。区级财政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以下。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取得实效。余名干部深入基层解难题、办实事,企业诉求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完善扶植企业发展政策,表彰家功勋、明星、重点企业,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审批事项减少%,审批要件减少%,按时办结率100%。新注册企业家,同比增长%。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成税源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严格监管食品、药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稳控市场物价,治理无照经营,专业市场商铺全部亮照、依法纳税,全区零散税收增长%。
——科技建设规划起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一号议案,编制“科技”建设规划,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筹措资金万元,支持企业创业发展。登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家,、、、等品牌企业引领产业发
展,九安电子成功上市,久荣、泰普等骨干企业迅速成长。科技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继续保持30%的增速,建成普天创达等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深化与高等院校战略合作,成立“区青年博士服务团”,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保持全市领先。大力推进科技普及,举办“建设科技、服务发展”高层论坛和第24届科技周,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整合视频监控共享系统,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利用太阳能辐射板技术改建科技实验小学,成为全市观摩亮点。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立特色商圈管委会,加快业态调整,统筹协调服务,打造服务业聚集区。·地区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地区商务会展经济活跃,举办市第三届汽车文化节、第十届国际啤酒节以及多场大型文艺展演。·科贸服务功能日趋完备,荣华时代广场等大型卖场集聚效应
显现。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新引进金融企业38家,发展银行分行投入运营。楼宇入驻率、贡献率显著提高,税收增长30%。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实施经济发展百个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15个城市建设项目总规模万平方米,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5个服务业项目总投资亿元,、等一批商贸项目建成开业,奥城国际风情街等特色商业街落成开街,劝业场、家居等项目投入运营。个科技发展项目%以上投入应用,重点项目建设助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项目引进渠道,利用津洽会举办招商引资暨重点项目推介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协议额127亿元,到位额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路五金城二期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等品牌商家签约入驻,举办中国北方五金博览会。光
电子产业园项目进入土地整理阶段。天拖地块完成规划。奥迪、福特、斯柯达3家品牌汽车4s店落户道,c92创意产业园一期企业入驻率达80%。筹资亿元建设路网,道、密云路、冶金路、临潼路等一批道路彻底改造。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改造66中学等7所学校,启动黄河医院门急诊楼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带动建设呈现良好开端。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城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路网、停车场、电力设施等专项规划。复康路综合立交桥竣工,快速路西北半环通车。改造、等市政道路2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排水管道12公里,改造29片小区低压电力设施和11片小区自来水旧管网,做好居民燃气管网维修养护。完成卧福里、拆迁,全区拆迁面积达11万平方米,建成还迁安置房万平方米,5318户中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一批社区配套用房投入使用,物业
服务管理面积达2474万平方米。完成内燃机厂等5宗地块土地整理。在建项目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竣工135万平方米。http://
——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完成城市管理重点项目。奋战300天综合整治市容环境,32条道路、100个社区整治一新,整修建筑392万平方米,楼房“平改坡”104栋,新建提升绿地116万平方米,打造、青年路等精品道路和荣迁东里、莲安里精品社区,提升改造南苑公园。新建改造一批公厕和垃圾转运站,对路、道等9个地区及17条脏乱道路进行专项治理,拆除社区违法建设3万余平方米,封堵私开门脸处。完成生态城区建设行动计划,区域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贯彻落实《市城市管理规定》,建立运行监督管理机制,实行社区保洁承包责任制,推广市容环境路段负责制,城市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三、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社会保障和扶贫助困重点项目。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投入万元对万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为254户重残特困家庭免费安装暖气,实行临时救助、个人负担部分再保险等措施,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社会保险参保居民达万人,保持全市领先。扶持建成康泰老年公寓和一批社区日间照料站,提供托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名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补贴,为全区万岁以上老人发放公交乘车免费卡,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称号。积极开展红十字救济、慈善募捐活动,支援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灾区建设。社会保障工作卓有成效。
——和谐社区建设深入扎实。居委会、社工站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十百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新建20个文明社区,基本完成
道街整街建制创建。社区教育网络不断健全,创建欣苑公寓等一批学习型社区,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妇儿保健中心,首创“国医堂”,评为首批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新增体育健身路径63处,347个社区文化社团遍布全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发展社区便民商业,建成西湖道、烈士路标准化菜市场和一批连锁便民店。“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人心。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第二批7所中小学现代化标准建设全部达标,完成13所学校校舍加固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8名教师入选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评为市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区和阳光体育先进区。实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重点项目,举办第九届读书节、第五届中国·妈祖文化旅游节,首届谭派京剧艺术研讨展演活动引起强烈反
响,完成庄王府修缮并建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各类主题博物馆达15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完成百年水阁医院重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突出,获十二届市运会奖牌总数第一名,勇夺亚运会2枚金牌1枚银牌。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和计划生育、侨务外事、民族宗教、双拥共建、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取得好成绩,国防教育经验在全国推广。
——社会公共秩序安全稳定。开展“法治”创建活动,通过“五五”普法检查验收,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城区创建先进单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区长热线、电子信箱、为民服务专线办理群众反映问题5320件。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信访联席会制度,解决一批群众信访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对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检查监管,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平安”建设扎实推进。
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建议和提案193件,满意率100%。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视察重点工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帮助。政务公开不断深化,行政权力透明公开运行取得实效。努力规范行政行为,清理规范性文件130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行政效能检查评估,加大政务督查和行政绩效考核力度,公开招聘处科级领导干部,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审计监督,完成15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8项审计调查、审计调研。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减少各项公务开支,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去年,我们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尚不合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重大项目建成见效不明显。三是部分地区脏乱现象仍然存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四是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民计民生还需花更大气力。五是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作风建设还有待加强。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发展形势虽然总体向好,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全区上下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合力拼搏,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繁荣发展的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监督帮助和支持。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区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五篇:浅谈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浅谈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摘要: 文章首先从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介绍了县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从具体的实例简述了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当中存在着的不足。再次,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最后,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县域经济、成就、对策、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以及行政、财政、金融及整个宏观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县域经济发展很快,而有些县域经济发展相当缓慢。为解决该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县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财政,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具有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的地域特色;具有开放性,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县域经济总量(GDP)占全国的56.31%,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4,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2年至2005年,全国县域人均GDP占当年全国平均数的比重不断提高,分别为71%、72.8%、74.8%、77.4%。一些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
从2005年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看,百强县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形成了“7-4-3-2”新格局,即县域经济强县的数量约占全国县域单位总数的1/7,人口约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1/4,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县域总量的1/3,提供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县域总量的1/2。部分百强县经济实力雄厚,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二、县域经济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一)县域经济的成就
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几十年,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说,以浙江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通过产业集聚、块状经济、振兴县域的道路。以江苏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在集体经济改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基础上,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以山东为代表的县域经济,依托毗邻日韩的区域优势实施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特色农村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广东为代表的县域经济,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资本密集型产业,走出了一条从县域经济主导发展到城市经济主导的道路。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在我国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二)县域经济的不足
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方面受地理位置、人文、科技等条件的影响,大项目、大产业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县乡财政困难,农民增收缓慢。更重要的是,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导致县域经济运行质量低下,发展后劲不足。
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制约了中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县域内事权与财权不统一、财力与责任不对等问题突出;县、乡、村三级普遍债台高筑,且负债额逐年上升,农村可用财力越来越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明显不够,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后,金融服务出现了体制上的断层,农村金融日益边缘化,中小企业再创业贷款十分困难,农民创业缺乏“第一桶金”。一方面涌现了一批百强县,另一方面还有594个国家级贫困县。在2005年评出的百强县中,东部地区有88个,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东北地区5个,中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只有3个。
三、对不平衡发展提出的策略
从目前成功的经验来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措施就是要鼓励居民创业,鼓励企业创新。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昆山县,实行“亲商安商富商”政策,提倡人人有技能,个个有职业,家家有物业,让外商生根,让民企发展,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
推动农民创业,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民的创业辅导,还要在县域体制改革上下功夫。
(1)积极探索省县乡管理体制改革途径。首先在东中部省域面积适当、社会比较稳定、认识比较一致等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省县直管形式,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择机推广,赋予县域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乡镇体制改革已经在部分省份全面推开,在精简机构和人员、创新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还需要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和化解债务、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2)建立向县域和农村倾斜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近年来中央财政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但用于三农的投入所占的比重并没有相应增加。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将长期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国家应明确规定财政对三农投入比重的增加幅度,同时规定对三农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或者规定新增财政的一定比例用于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真正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建议设立农村地区开发基金,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和专项治理。
(3)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金融体制。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来看,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农村社区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在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开展民间借贷;同时要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4)进一步改革城镇户籍制度,消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革税收制度,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和新开发的有利于农民就业的产业给予减免税优惠;改革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之
间的土地流转;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给农民平等的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力;改革工商管理制度及审批、投资、监管等制度,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改革科技体制,鼓励和吸引企业、事业、团体、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进资源整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四、结束语
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建设新型农村的新途径,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厉克奥博.《改革开放与中国县域经济》[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刘树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 高国力.区域经济发展部平衡论[J].经济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