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育问题
浅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百年基业,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尤其表现在幼儿教育上,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点点滴滴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人才是多么的不容易,一项艰巨伟大的任务要实施起来又是多么有漫长,特别是人生萌芽的幼儿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幼教的辛苦,感受到其中的艰难。
关键词:教学方式孩子成长幼师待遇家庭教育
我国的幼儿园存在三种形式:民办园、公办园和私办园。不管是任何一种形式,它都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幼儿教育是不需要进行检测考核的,不需要进行比较评价的。但是不少幼儿园、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将幼儿教育神圣化了,好像幼儿园包揽了一切知识内容,不停地对幼儿进行全面灌输,俗不知这是抹杀了幼儿的天真一灵性的行为。那么幼儿教育到底存在哪些的问题呢?我将就我镇的教育情况从两大方面来谈谈。
一、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入式教学
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的方工仍采取一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就拿我们熟悉的舞蹈课来说吧,老师在教幼儿练习舞蹈时,只是把碟片放出来,让幼儿欣赏一遍,然后跟着自己,一个一个动作的模仿,边学边叫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等学完后,配上音乐跳几遍就OK了。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动作要领讲解,也没有让幼儿熟悉舞蹈动作示范,幼儿只是为了跳舞而跳舞,并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情,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舞蹈,更别说他对这个舞蹈过程中体会到多少快乐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不仅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也存在我们每个幼教者的身上,还存在各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这是我们幼教行业应该深刻反思和探索的问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a、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光碟、卡片、挂图等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也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B、师资缺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很多幼儿园经常更换老师,造成老师流动性扩大,促使幼儿教育出现空缺与托尾,而且还有一些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两教一保,这就阻碍了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想想一名教师每天对着几十名幼儿,而且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月、日工作计划的拟定,哪有时间去更新教学方法。C、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会跳、会唱、会写、会算”是很多了不起了,他们脸上也会光彩照人了,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三至五六岁的孩子是一种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了。
2、教学内容欠规范化
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按照《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来说,一日的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得象小学那样形式化,更不得随意性的上课,讲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数幼儿园存在一种相同的情况:都不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课。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在课室内识字、算术、写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户外游戏活动的欠缺,完全把小学教育提前教育了。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a、行为规范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动。幼儿的天性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然而教育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B、在知识学习上,灌输知识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有用的人,却没有考虑到给孩子增加的无形压力。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心理,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a、使用权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b、促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c、阻碍了幼的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孩子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往里而塞,强迫他们学这学那是不行的,应该让孩顺其自然的发展,在玩中学。
3、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忽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就现状来看,不管是公办、民办、还是私办的幼儿园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识技能的培养,开设识字、数数、背诗、唱歌、跳舞等课程,开设外语班,他们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行为来考评幼儿教育成效,来向家长交差,却忽视了幼儿学习品质、道德品质、身体健康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幼儿教育品质逐步下降,久而久之,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学习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坚持,反复强化建立稳固的动力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并且自动化。却没想到,幼儿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却被无形的知识压力抹杀了幼儿脸上的天真灿烂笑容。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A、娇惯
孩子是家中的宝,“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显而易见,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什么要什么,就一定要得手,否则就使性子大哭大闹,家长们见到孩子这样,心痛时,就会满足他们那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私霸道,以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到幼儿园后,他们好认为“什么都得听他的,得让着他”,如稍有其不顺意,便哭喊攻击,这种行为给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教学过程也受到影响。
B、替代
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人代替做了,不必自己动手。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我遇到的孩子中就有过这么两种情况:孩子已经上学前班了,连脱胎换骨衣服都不会,如果老师不帮助的话,就以哭了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上幼儿园,不肯自己走进课室,要家长抱进课室。想想下,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有待深思,他们连一些小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来到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要什么事都依赖家长,帮他们改正种种不良习惯。然而,有些家长还是一手包揽,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做不来,不愿让他们动手。很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教育下去,孩子的未为会是如何?他们又是将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呢?这就可想而知了。
C、过渡保护
“捧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话就说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长辈的心肝肉,心头肉。一部分家长总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们扫除障碍,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来说吧: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模式,人员较多,幼儿与幼儿之间总会有一些小摩擦,总会不经意之间碰到摔伤,一旦出现问题以后,有些家长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师指责一顿,或者对着做错事的幼儿大吼。尽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长也接受了老师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变得不讲情理,变得更无理限闹,孩子们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种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父母撑职工腰”。这一现象,使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目中无人,胆小怕事。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开展幼教知识宣传活动
幼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在全镇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引导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比如:开设一些专门的幼教知识讲座,或者电视专题讲座,让家长和老师都同时参与这些知识或专题讲座,从中吸取经验,及时教育我们的孩子。幼儿园应多召开家长会议,让家长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和缺点,全面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工作;幼儿园还应开设幼教宣传栏,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知识观念。通过如此种种方法,让幼儿形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让他们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B、提高幼师整体素质水平
教师是教育中不要缺少的主体。据了解,我镇有一部分幼师尚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取得任教资格证,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首先,教育局应提供培训机会,使那些有识之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其次,应该让教师走出去,走出幼儿园,到其他幼儿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保教结合,每班配备一名保育员,既有利于班级管理,又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钻研课题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多订阅幼教专刊,供教师参考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与深索,不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开创崭新的幼教局面。
C、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师队伍
无意中总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原来是做什么的?幼师。怎么现在不做了?幼师很好呀”。听到如此问话,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了,为什么有的幼师会放弃幼教事业,谋求第二职业,这就是幼师的保障问题了。同一样受过专业的培训,有任教资格的教师,幼儿老师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为什么工资待遇没保障,同属教师行业,同样要求德才兼备,要上岗证,要为人师表,为什么不能拿相当的报酬?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工种每天超八小时上班时间的,还不能分心,背负着巨大的责任,管一群人的吃喝拉撒,玩好学好乐好,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能力,却拿千来块的工资,还要担心被投诉?“尊师重道”不应该只存在学校教育,而且还要存在于幼儿教育,幼师应该与学校老师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幼师把青春献给了幼教事业,到
最后连医疗,养老的问题都还得自己解决,更别说个人的发展了,连生活都成问题了。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句话:“学前班的老师能胜任小学一年级的工作,但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未必胜任学前教育的工作。”确是如此,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儿童的教育,幼儿园的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幼师的合法权益,使她们更加专心热忱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
D、逐步优化幼教环境,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
环境是每所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所幼儿园占地面积大小不一,但应该都充分利用起来。活动室,户外活动场所都应该逐步趋向规范,.各种工作室,环境条件都因该符合相应的要求。减少为幼儿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政府部门应多少给予帮助,使其逐步完善,尤其是教学设备方面,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观看与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发现、创作、交流,体会活动的快乐与成就感。
以上是我对我镇幼儿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也许写得不够全面,分析得不够透彻,但是我相信,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届社会人士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在各位幼教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幼儿教育会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孩子们也会更加全面地得到发展,成为祖国未来的优秀人才。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rj.5ykj.com/HTML/11439.htm
第二篇:幼儿教育问题
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掌握音乐律动
音乐就好比阳光、空气、雨露,人类不能没有它。音乐本身也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单纯的教舞蹈动作,学习舞蹈动作,不结合身体的运动和心灵的感受,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音乐是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律动活动既能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既能满足幼儿在参与音乐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也能满足幼儿交流合作的需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幼儿感受体验音乐活动中美的情趣,使幼儿通过律动活动得以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一、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音乐律动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许多专家学者对学前教育活动和教育心理研究的不断加深,幼儿音乐方面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应运而生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教育理论流派。其中音乐教育中律动教学被众多人所推崇,如有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奥尔夫的元素节奏理论等。国内的一些专家也对其进行了研究,有学前教育家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王懿颖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韵律活动》等。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这样界定的,幼儿音乐律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随下所进行的韵律性活动。”所以说音乐律动是指在聆听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透过全身的活动,以想像,创造去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通过大量的各种律动训练,从而增强幼儿的听力、集中力和思考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以及提高音乐感受力,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内化的这一过程。
二、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律动教学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保持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激情,才能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能力。这样幼儿才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可以从基本动作开始,基本动作包括运用身体各部分,如头、臂、手指、腿、脚、腰等,以及由走、跑、跳、跃、滑等组成的各种简易步法。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律动教学分析
小班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一般是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但是小班幼儿对音乐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节奏感不强,动作的协调性也差,注意力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上课时间都是在二十五分钟左右。比较适合从基本动作开始,比如开始选用一些坐着不移动的上肢的大动作,如拍手、叉腰、点头、扭腰、摆头、伸腿、拍腿、招手等。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比如:手腕转动、敲鼓等,最后再教幼儿走步、碎步、小步跑、跺脚,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二)中班幼儿的律动教学分析
中班幼儿一般都在四五岁,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型最为突出。这一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而且也表现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在游戏活动时,幼儿都沉浸在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了,他们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如《蜗牛与黄鹂鸟》,这种有具体形象的歌曲运用律动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节奏。
(三)对大班幼儿的律动教学分析
大班幼儿一般是在六岁,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上课的时间应该延长在四十分钟,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这时就可以教幼儿难一点的步法和歌表演。
三、运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表现音乐律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给幼儿传递着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幼儿审美、欣赏美的能力。幼儿期正是一个从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幼儿越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就越会逐步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律动教学形式,通过欣赏、舞蹈、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一)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律动
达尔克罗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这段话足以说明欣赏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欣赏也是幼儿律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人的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也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而要使幼儿对欣赏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欣赏是听觉的艺术。首先要听音乐,如:用一段以跳音为主的乐曲,请幼儿表演,小朋友能很快感受到音乐活泼、跳跃的特点,模仿出小兔、青蛙、袋鼠等动物跳跃的形态。又如:在一段轻柔优美的音乐中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表现蝴蝶飞舞、小鱼戏水、树叶柳枝随风摆动等。这样,既能帮助幼儿去掌握音乐的律动,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自觉的投入到音乐律动中。欣赏时也要不断的启发幼儿想象 如:在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欣赏“森林里的早晨”的音乐,并启发幼儿进行想象:“听到这首乐曲里有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走表的声音、有小鸟唱歌的声音”;有的说:“有滴水的声音、有天鹅叫的声音”等。对于孩子的回答,都应一一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而此时的幼儿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最后,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设计了不同的符号把这段音乐画了下来,孩子们就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
(二)通过舞蹈来体会音乐律动
幼儿律动教学跟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律动与舞蹈的关系就像砖瓦和大厦的关系一样重要。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于1902年始创了“律动舞蹈体操”,一个世纪以来,达尔克罗兹所创立并实施的律动教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托儿所、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舞蹈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达尔克罗兹所倡导的律动教育主要特点在于通过人体有情感、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不同高低、速度、力度等音乐内容。
律动虽然只是单纯的摆动身体,但这是学习舞蹈之前的必经过程;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要学习舞蹈,必先进行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肌肉发展与平衡感。它们都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和舞蹈是一种互相表现,互相促进的统一体。在律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幼儿注意听律动音乐,在反复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知音乐的表现力,提高 听音乐的能力。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注意引导幼儿感受明朗的节奏,为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奠定基础。首先选择一些形象鲜明、优美热情、节奏明快的音乐,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以掌握乐曲的节奏感。
案例:幼儿律动《排排坐,齐拍手》
拍手是是训练幼儿节奏的最基本动作。幼儿园律动必须从拍手动作做起,培养幼儿节奏感。拍手可以坐着拍,也可以站着拍,还可以在行进中拍,但开始练习时必须坐着拍。幼儿坐在椅子上身体挺直,眼看前方,双脚并拢,双手手心放在大腿上做准备。拍手时手指向上,手腕放松,双手对拍。音乐采用2/
4、3/
4、4/4拍都可以。先在胸前拍强拍(两拍一次)的基础上再一拍拍一次或拍弱拍。逐步结合点头,双手在脸上的左右拍,上下拍,前后拍,两人单手或双手对拍,绕圈拍手等变化。还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拍出各种节奏型的声音来,即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拍手动作表现不同高低、不同力度的音乐内容。
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拍手跺脚是幼儿在律动活动中最基本的身体动作组合。把舞蹈放在律动中使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三)通过游戏来感受音乐律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具有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与创造性。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将音乐律动改编成许多律动游戏,使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体验、感知、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如手指运动中《小动物做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双手食指伸出点作小鸡嘴状放在胸前)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
(双手食指、中指伸直其余手指作小兔状放到头顶)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
(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手指伸直作孔雀状一只手放头上一只手放腰旁)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
(双手大拇指放在太阳穴其余四指并拢作小狗状)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双手五指伸开放在身体两侧 我们一起爬上山(从宝宝脚面上爬到腿上做好)再如歌曲例如:小班律动游戏《小兔子乖乖》
这是小班幼儿最常见的游戏。在教学时教师事先在教室创造情境,玩“狼来了”的游戏,听到大灰狼的音乐就赶快躲起来。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聚精会神地从背景音乐中区分着时强时弱,时快时缓的音乐,轻松快乐地游戏着。
(四)通过模仿、夸张的教学手段来表现音乐律动
幼儿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内心感情容易外露,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用模仿、夸张得表现方式,在孩子的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用短小、形象生动活泼、情节简单的舞动特点、培养幼儿对律动的兴趣,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易记、易接受。例如 《请你像我这样做》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歌词非常简单,老师做先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嘴里念着请你像我这样做的的节奏,孩子们在后边模仿老师的动作,嘴里念着我就像你这样做。
又如《小猫操》
小花猫,喵喵喵。饿的肚子咕咕叫 左瞧瞧,右看看。地上小鱼快吃掉 小花猫,跳跳跳。磨磨爪子喵喵叫 左扑扑,右跳跳。发现老鼠别放掉 这是一首律动操,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嘴里念着词,模仿小花猫的各种动作,比如在肚子咕咕叫就可以摸着肚子表现出一种很饥饿的样子,在左瞧瞧,右看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发现小鱼快吃掉,模仿小花猫吃鱼的样子。然后第二段故事情节变了,模仿小花猫磨爪子喵喵叫的样子,双手合起来摩擦,好像小花猫磨爪子。连着做两遍,调动他们的兴趣。
四、通过对音乐内容科学合理的运用使幼儿掌握音乐律动
音乐律动艺术性较强,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创编音乐律动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身心的发展,要科学合理的对音乐内容进行创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材的选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时机,提高教育效率。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对学前音乐教育说过这样一句话:“刺激性太强,萎靡不振的,太复杂吵闹的都不宜作为学前音乐教材之用。”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瞬间即逝的灵感启示,关注幼儿的需要,把幼儿感兴趣的、不易理解的、难以记住的、以及要求幼儿记住的事情编成律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适当表达,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喜欢的《小兔子乖乖》、《小星星》、《小猫操》,又如幼儿的《洗手歌》《上课》等节奏鲜明,简单易懂的歌曲。
(二)音乐的选择。
音乐是律动的灵魂。律动所选用的音乐应该是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幼儿很喜欢一遍哼唱一遍做动作,因此,一些简单的律动曲调最好事便于幼儿哼唱。当然也不排斥有时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现某个动物,而采用的一些特殊效果去不宜哼唱的乐曲。选择或创编律动音乐首先要符合律动的内容,且音乐的速度不宜太快。因为她们还缺乏快速做动作的能力。音乐最好是诙谐、幽默的如《粉刷匠》,同时也应该选择明朗、欢快的,适合幼儿表达的如《小猫操》。其次音乐要曲调简单、形象、富有感染力,让孩子听后能展开想象。同时律动音乐不宜过长,以8个小节为宜。
(三)动作的创编。
幼儿音乐律动动作的创编要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龄特点,不能繁琐、复杂,要简单、重复,一遍音乐一个动作反复,便于幼儿记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进行律动教学时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保持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激情,才能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能力。这样幼儿才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所以在小班初期,在选材上对动作的考虑首先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 仿动作。另外,最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后期也一点一点地进入。同时,一些难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基本舞蹈动作、集体舞已逐步成为我们律动活动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动作则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最后对于幼儿的创作应适时地加以评价。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同时,更要注意幼儿在参与律动时,往往是想象、联想、创作一气呵成,必须保持这一过程的连续性,若破坏了这一有序的运动,创作灵感的产生就会受到影响。对于具有独特表现的幼儿可以作为典型,以带动全体幼儿加以模仿,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启发,在此启发下,有可能还回创造出新的律动。当今的教育,以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为目标,重视发掘人的潜能,强调创造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律动没有固定的程式,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在音乐中,身心感应和肌体运动紧密结合,不仅唤起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天性本能,更重要的能激发幼儿去联想、去想象、去创造。
五、音乐律动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教学价值
音乐律动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幼儿年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幼儿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等,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是幼儿音乐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
(一)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可能有完整、准确、自如的表达。要发展幼儿的理解能力,就应当使幼儿同时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作及其他刺激,音乐律动就是同时融合了各种刺激的一种活动,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所学的知识。像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中班可以掌握律动“蝴蝶飞”、“摘果子”“手腕转动”;大班,随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可以开始手脚结合,像律动“剪羊毛”、“采茶扑蝶”将等,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在以后进行活动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帮助幼儿表达情感。
情感发展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它关系到智能、性格、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早期是情感发展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孩子们一旦拥有了快乐和开心,就能拥有自信、勇敢和健康。比如:在一日活动各环节创设特有的音乐氛围,发 挥音乐所具有的渗透功能,在平时的活动中多让幼儿欣赏一些律动、舞蹈组合,并且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让幼儿欣赏舞蹈《欢乐舞》,舞蹈中小朋友迎新年的喜悦心情,放鞭炮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能欣赏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进退步、手腕转动、旋转等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到一些关于这些动作的律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会积极的主动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表达高兴的动作,并在不经意间正确的表现出来
(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有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趋早性、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幼儿行为需要成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律动就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之一。例如:编一个《洗手律动》,教幼儿学会洗手,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编一个《彩笔宝宝上班律动》,教育幼儿不能乱扔彩笔和笔帽,养成正确拿、放彩笔的好习惯。
(四)帮助幼儿培养音乐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力,音乐律动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幼儿较喜爱的,幼儿自身潜在着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探索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律动活动中培养、扶植、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收到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律动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增强幼儿身体健康,丰富幼儿审美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需要音乐,没有音乐的幼儿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分析运用不同形式来表现音乐律动,让幼儿通过欣赏,舞蹈游戏、模仿中轻松的掌握音乐律动。同时又对音乐内容科学合理的运用进行研究。虽然只是简单的律动,也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当幼儿表演一段律动时,他们要聚精会神的倾听音乐,节奏准确、配合默契的表演自己认为最优美的动作,他们随着乐曲的情绪,一会儿欢乐,一会儿恬静,仿佛整个身心都进入了音乐意境。
幼儿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割舍的情节,律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幼儿律动教学简单的研究,初步掌握了音乐律动教学的一些新方法。希望对那些想要 从事幼儿教育和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们一些启示。但是由于时间段,研究尚不透彻。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好的完善,对律动有更深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郭艳霞,张兴存.律动教学.中国音乐音乐教育.2004,第七期.[2]杨瑛.幼儿律动教学浅议.教育革新.2011 04.[3]李重光.简释幼儿律动.中国音乐教育.1989 02.[4]吴卲萍.幼儿园韵律教学初探.早期教育.1997,06.[5]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姚伟.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梁周全,尚玉芳 幼儿游戏与指导 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2.[8]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李璞珉.心理学与艺术.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第三篇:浅谈幼儿教育问题
浅谈幼儿教育问题2011-09-03 05:13
今天在公车上,有一家三口特引人注目。爸爸、妈妈和6岁左右的儿子。
故事1:让座
车上让出一空位,妈妈让儿子坐,儿子叫妈妈坐,妈妈说不累叫儿子坐,儿子说妈妈累妈妈坐,俩人客气了半天最终妈妈拗不过儿子坐下了,看得旁边人不好意思也空出一座位让与他们。
故事2:妈妈与儿子的对话
妈妈:“今天在鼓楼门口看到的那个小东西(指玩具)怎么样?”
儿子:“就是那个小汽车啊,还好。”
妈妈:“你要是抹一星期的地,妈妈就给你买。”
儿子:“一个星期,那是几天啊?”
??齒蒔?楼???葭襶硬?虷?虷N??S蕎?虷???腦???睡睐扐董?蒋?痿畔???匀吀刀伀一刀???刀?情感在内的儿童个性全面发展上。儿童对于游戏有天生的欲望,主动、自发的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散发,对儿童的未来生命至关重要!
《双语不用教》是由国内数百位早教专家,针对儿童发育特点,从儿童识字,英语口语练习,性格塑造,习惯培养,开拓视野等方面开发的儿童早教趣味动画教材。
《双语不用教》捕捉到了父母们对幼儿教育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符合孩子的发展需要,并尽其所能地满足父母们的“投资”愿望。在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博弈中,让孩子成了最大的赢家。怎样引导宝宝说实话(图)幼儿食谱:白肉鱼泥称职的妈妈是孩子训练出来的教你给孩子选购零食的窍门儿童早期教育的重点
第四篇:幼儿教育问题
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西北农村幼儿园发展而言,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所限,很多乡镇幼儿园师资不足、设备简陋,这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创新科学管理机制。根据本土乡情、园情,修订、完善适合本园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包括幼儿园章程、幼儿园中长期规划、日常工作常规、教职工职责、教师教学常规、保育员常规、幼儿在园常规、教研管理常规、后勤保障措施、财务管理制度、考核方案以及幼儿安全管理系列制度、职责、预案等,并逐一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人本关怀与制度管理的完美结合。幼儿教师必须实现“专任”化,建立起一支具有过硬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立足现状,实施“青蓝结合工程”,即中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新颖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则向年长教师学习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
二是改进办学环境。主管部门不仅在经费上要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还要关心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教师树立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志向,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关键举措。良好的教师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导向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是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对课时安排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语言、计算周授课时数,增设安全教育、游戏活动,特色剪纸、捏泥、舞蹈、美工制作、文艺创新等园本课程。
四是突出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配备。教学中,任课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力求教学形式游戏化、多样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是凸显办园特色,提升办园整体水平。园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的过程。幼儿准备各种材料,主要以粘贴、折纸、绘画为主,幼儿的作品在班级设置的专栏上展出,及时反应幼儿学习效果,把幼儿艺术教育变为现实存在的乐趣。
六是加强口语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如果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智力发展也将出现飞跃,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主的语言发展环境,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对话的兴趣,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说话清晰、流畅、有声有色。
第五篇: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问题
来源:硕士论文网http:///
摘要:当前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总体形势令人鼓舞,然而,基于经费投足、师资缺乏、家长重视不够、幼小科学教育脱节等原因,造成了幼儿科学教育理念落后、目标简单、教学方法保守、教育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国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全社会支撑体系,提升科学教育地位等方面加以改革,并提出了“做科学”是实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素养;做科学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非常激烈。
这使得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更为迫切和重要。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对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发展趋势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投资发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以下对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作进一步阐述。
一)强调设计与技术教育的英国年9月,英国开始实施《基础阶段教育~ 5岁)课程指南》。总体来看,强调设计与技术教育是英国科学教育的最显着特征。其幼儿园科学教育大纲体现出,重视科学调查和探索活动,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技术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并使幼儿了解和学会运用技术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重视幼小儿童科学能力培养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是与小学一、二年级连在一起,共同构成科技教育的一个阶段。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三个方面。从大纲中可看出: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和强调幼小科学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情感态度培养并将其熔铸在科学能力的发展中。
三)以幼儿为本,以情感和态度培养为重心的日本日本分别于1990年和90年代后期两次对《幼稚园教育要领》进行了全面修订。两次修订,都体现出以幼儿为本,以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为重心的教育思想,反对抹煞个性、成人化的教学。
四)探索(动手动脑)的关国美国对基础科学教育极为重视,形成了国家资助、社会支持、学校重视的局面。《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幼儿科学教育标准》两文件体现了美国科学教育的趋势。美国幼儿科学教育,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其根本目标。强调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探索动手动脑)这一核心概念,使科学情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经验这三个目标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在我国,科学课程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度称常识(自然)教育。80年代末,由西方引入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并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200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改革的热潮。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2002年,我国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①,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探索,提出了“以幼儿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等适宜的观念和教学策略,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阻碍了幼教整体改革的进程。
一)科学教育目标简单科学概念应包含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和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但在实践中,仍将科学教育与常识教育混为一谈,以强调传授日常知识,培养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要目标。
过于注重知识点(科学原理)、科学活动结果,忽视将科学概念与科学研究过程结合,忽视培养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二)合格师资缺乏合格的教师是保证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支撑;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分离;科学素养不容乐观。
现代幼儿科学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之外,还应有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科学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及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等。
三)教学实施过程不适宜教学方法,受传统理念束缚,普遍使用讲解、演示和按指令操作等方法。很少使用发现法、探索实验法,即使采用也较多停留在低级水平。活动中,当幼儿出现错误或不会时,教师就会迫不及待的暗示,甚至直接告诉结果。这种直接指导过多,不给幼儿足够时问的做法,仍是“记科学”的实质。组织形式,总习惯于集体教学,难以看到完全开放的、个人化的非正规的活动和根据临时出现的有利时机,当即进行的随机教学形式。
四)家长认识参差不齐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没用处;有的家长虽赞同,但却缺乏培养。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家长应是幼儿科学探索的支持者。家长的参与,使幼儿园科学活动在家庭中延伸,既可增加幼儿学的兴趣,也可改进家长育儿的观念和方法,还可形成家长、幼儿、教师间良好的支持关系。
五)幼小科学教育脱节新课改推出《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后,将小学科学课延迟到三年级开课,导致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不衔接。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科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而在英国,20年前科学课就是小学3门核心课程之一。上世纪年代以来,美国等数十个国家也强化了该课的主于地位。韦钰院士说:“我们统计了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科学教育情况,只有新加坡和日本是从八九岁开始的,其他都是5岁开始。有的法国专家甚至建议往3岁走。”
三、推进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当前,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幼儿园教学场地、设施、教具、学具,社会支持系统,科普作品等都有待发展和开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师资、科普工作者的培养也需各级政府通力合作;幼儿园师生比过高,班额人数多数超过《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因此,国家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培养合格师资,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依据、目标体系、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使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走向科学化。
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保证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加强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和教师自身反思。一方面,可使教师能适应当今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教师新的儿童观、教学观,最终会变革自己的教育行为,而改变了的教育行为,又会不断地验证、修正和丰富自身实践的观念及变革。
三)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地位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出具有深厚基础知识,强烈探索兴趣、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独特科学想象力的科技人才。而这些科学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科学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发现科学潜能等。物质环境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具体保证,心理环境是幼儿科学探索的前提。为此,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给幼儿大胆探索的空间。将科学教育渗人到一日活动中,实现科学与人文、艺术中的隐性科学教育资源有机结合。
四)建立社会支撑体系建立和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利用社会可支持科学教育的资源。一是家庭的支持。家庭是孩子生活的起点。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培训,指导家长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形成家园密切合力。二是科技知识与人才的支持。科技馆、博物馆中的技术工作者,附近院校学生等,能为幼儿科学活动高质量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三是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把科技馆、大学(科研单位)实验室等作为科学教育资源,为幼儿科学活动提供物力支持。四是网络支持。通过网络技术和服务支持,对教师进行培训,分享交流教育资源,为科学教育实践服务。
五)变“学科学”为“做科学”“耳闻易忘,目睹为实,躬亲则明”,听过的容易忘记,见过的便于牢记,惟有亲自动手或亲身经历过的才是真正理解的东西。这句名言也道出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真谛。因此,惟有“做科学”才是实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目标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是一种发现。教师起指导和顾问作用,而不是信息的说明者。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发现、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态度,发展探究的能力。“做科学”,正是通过给幼儿提供适合探索的材料、环境和时间,让幼儿亲自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态度、情感等。其次,顺应国际先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少教知识内容,多教调查过程能力;强调以探究的方式开展科学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主张面向所有学生;重视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特别强调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提出早期儿童的科学教育一定要采用动手做、以过程为导向、以建构主义为中心的探究方法。再次,便于推进和实施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计划。与普通幼儿园教育相比,“做中学”更有利于儿童的注意、兴趣等基本情绪的发展。
入园时间越久的儿童在情绪的理解、确认、调节各方面发展的越好;“做中学”有利于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人园2年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显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