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精神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
创新精神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首先,幼儿期的创新精神会直接影响到其长大后的创造力。其次,幼儿的创新精神对其整个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精神能使幼儿得到巨大的个人乐趣和满足。此外,幼儿的创新精神在其同伴中也可起到重要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幼儿往往能以建议的方式提出种种新的、与往常不同的活动形式,这样就对其所在集体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从而更易在集体中处于重要地位。
正是出于以上原因,及现今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材的需要,所以国家提出了“创新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主课,与母语、英语一同构成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今,有关创新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开展数学研究的也不少,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相关研究却微乎其微。为此,我们在幼儿园进行数学教育研究时,突出了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期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积累有关观察周围事物的数、量、形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和探索的技能,尝试和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实验中,我们将改革重点放在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找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注意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初浅的数学概念和规律,使数学活动真正促进思维,让幼儿体会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们积累了这样一些经验与体会:
1、合理的内容安排与把握是创新的基石。
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尊重学科自身规律,将教学重点落在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教育内容中的数量关系上。因为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积极因素,是数学知识间内在联系的一种反映,这种内在联系就是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幼儿初步探索数学关系,不仅加深了对有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用规律进行推理获取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同步增长。如学数的形成,以往教师容易只局限对这个数量本身的认识。
第二篇:大众传媒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姓名:陆琴
班别:05-13 学号:82号
指导老师:唐翊宣
摘要: 社会环境中包含的种种因素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着飞速的变化,对幼儿教育领域的前进和更新有、推进。当今社会,无孔不入的媒体影响边部每个领域,我们幼儿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影响和挑战。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也接触到了大众传媒,那么大众传媒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将在着一新挑战中怎样合理的运用着一新兴的教育工具呢?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科普影象和录象 科普书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这几年来,家庭电视,电脑的普及力度大大增强,幼儿与这些高端产品的关系密切,幼儿的发展明显受到这些传播媒介的影响.当代幼儿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的丰富,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电视广播节目、报纸刊物和新兴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据中国儿童中心2001年对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全体平均时间而言,城市少年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平均接触四种媒介,大约花86.7分钟。其中,看电视、听广播平均为57.8分钟;阅读课外书22.7分钟;电脑游艺6.2分钟。周末则时间更长,大约花149.3分钟。农村少年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平均接触四种媒介,大约花73.8分钟。其中,看电视、听广播平均为57.1分钟;阅读课外书15.1分钟;电脑游艺1.6分钟。周末大约花122.8分钟。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众传媒的几率是很大的,所受到的影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很大推动作用的.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具体包含了些什么,大众传媒又具有怎样的特点?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大众传播是专业性的信息传播组织和机构通过媒介向为数众多、范围广大、互不联系的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一般有报纸、广播、电视、书籍及电影等,它主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今社会,大众传播事业异常发达,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数量惊人,无所不在,使整个社会被大众传播所包围着。大众传播为社会各界公众提供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广告和各种娱乐活动。
当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幼儿科普教育中运用影视录像等媒介工具对幼儿进行直观
视听教育。日本1974年统计,在12655所幼儿园中,利用电视、投影、幻灯等设备上课的占81.7%。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电教设备和镭射投影、电脑学习机等设备不断在一些示范幼儿园供幼儿使用,像电视机、录像机、幻灯、电影机等设备的运用在一般性幼儿园已相当普及了。幼儿科普影视与录像指为普及科学知识而摄制的电影片、电视片、录像片、幻灯片、投影片。上至天体、日月星辰,下至地理、物理、生物、化不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等社会科学知识等都是科普片可以表现的范畴。它要求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要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能准确、通俗、形象生动,力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结合,以便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仪等传媒工具用于幼儿科普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和
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学科学的习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通过银幕的映像,录音的音响,把形、声、光三者结合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直接付诸于幼儿的感官。它直观地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引导幼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大至宇宙的宏观世界,小至电子的微观世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种影视教育手段也必然进一步发展。幼儿科普影视录像以它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感染性强等特性为广大幼儿所接受,对于启发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它可以运用视听等各种手段,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它可以打破空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根据科普内容需要表现宏观与微观世界,呈现高速运动和慢速运动,摹拟危险性的实验和爆炸、辐射及原子反映,以及人不能直接进行观察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如微生物细菌、事物的内部活动和变化过程、历史事件、远方景物、异国风物等。
2、运用影视、录像等视听手段可以帮助训练幼儿的技能和技巧。如反复播放录像和投
影,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和练习,这就为幼儿掌握某些技能、技巧创造了条件。
3、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节约教学时间。在幼儿科普活动中,教师在讲
述过程中可以随教学需要,应用幻灯、投影、影视录像等视听手段,将大量的视频信息和音
频信息直接付诸学生的感官,使幼儿在短时间内产生感官印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影视录像等视听手段适合幼儿特点,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它以直观形象启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寓科普教育手段于娱乐之中,通过图像和声音把知识融化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用丰富、生动的解说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练习技能。
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是“我讲你听”填鸭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简单,缺乏声像并茂。教师与幼儿、幼儿与知识内容没有交流,只是机械地接受,因此幼儿缺乏学习的兴趣且学习效果差。而大众传媒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劲儿能快速、直观、形像、全面地
接受知识,并在愉悦之中,将大人们所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融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加强了与教师及知识的交流,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比如:传统教学中欲讲授“企鹅”。由于企鹅是一种生活在南极的动物,教师在教学开始出示一图片企业鹅,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开始讲明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等。会使幼儿的兴趣刚被激发却继而熄灭。事实上让幼儿看《动物世界》电视片,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教师从中加以指导,更能使幼儿提高兴趣。另外,幼儿听广播、看电视,可以边听边说,使幼儿掌握准确的用词,发展语言能力。
大众传媒除了主要的影视录象等媒介工具外,还有另一个主导力量----幼儿科普书刊。幼儿科普书刊即是教育工具,亦具有商品的性质。近年来幼儿科普书刊市场呈现喜忧参半的局面。喜是越来越多的幼儿作品创作者意识到了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学龄前儿童需要更 多的精神食粮,他们处在人生的初期,接受事物的能力强,如能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教育,将使我国幼儿的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刊已进入市场。忧是,书刊既是商品,就会有利润。一些作者认为有利可图,就随意编撰一些书刊委以幼儿图书的名义,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大赚其钱;另外,有一些人的作品中的内容无充分的科学依据,只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如蚂蚁有十条腿等。可以说幼儿书刊市场亦是鱼目混珠。
大众传媒的多样化,使不同的传播方式的功效各具特点,而对幼儿认识事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大众传播方式,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灵活运用,可单独使用某种传播方式,也可几种传播方式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便于查考、检索和保存,而且图文并茂,黑白与彩色相兼,且采用较好的纸张和印刷技术,内容翔实、严谨,符合科学性要求,它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幼儿的知识伴侣。影视及电讯传播方式发展之快,普及率之高,传播效果之佳,是印刷媒介无法比拟的。特别是电视集文学、形象、声音于一体,给人以真实和亲切之感,且可采用定格、重播、插播、特写等多种手法,加深对节目的印象。
由于大众传媒的内容的极大化,它对幼儿教育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其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商业利润,而不是扩大幼儿的视野。
大众传媒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到底是怎样一个角色呢?
首先我们必须可以肯定的是,大众传媒资源对幼儿的发展是有着双面性作用的:积极推动作用和消极行为作用.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大众传媒积极影响表现于幼儿同过接触大众传媒知
识量,信息量剧增,视野空前扩展,对快速变化的影像反应很快,对形状,符号,数字等的接触比过去的幼儿多得多.幼儿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认识社会,掌握礼仪,接受规范,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也是他们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幼儿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丰富的、灵活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丰富幼儿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如果一个幼儿每天只是不断进行听课、复习、完成作业,就会感到学习生活枯燥单调从而产生疲劳感和厌学情绪,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不难发现,幼儿在学习之余的闲暇时间里自发地看电视、打游戏、看电影、翻课外刊物、玩电脑,既能学得某些知识,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充分展示其个性色彩。1990年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正式生效,其中第17条指出,缔约国“应确保儿童能够从不同国家和国际渠道获得信息和资料„„”。应鼓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和资料”。因此,媒介有教育儿童的作用,“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将使现代儿童更加国际化和个性化。如互联网络就是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的媒介,为幼儿提供了参与性、交互性的技术手段,所以特别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其次,大众传媒使幼儿的习惯养成更具选择性。随着传媒的发展,现代幼儿逐渐形成了媒介需要。研究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的媒介需要主要有六种:学习需要、新闻需要、交往需要、情绪刺激需要、缓解焦虑的需要以及消磨时间的需要。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媒可以满足幼儿多种内在需要。广大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内在需要自主选择所需媒介.而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与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是相对的.幼儿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直接积累经验,动手动脑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翻阅图书的兴趣越来越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交往能力发展等各方面也造成不良影响.大众传媒也让幼儿过早的接触到一些幼儿该年龄阶段不应该接触到的东西,比如成人电视节目中,广告中关于金钱.性.官位.物质享受等等各种影响,使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了不少过去没有的问题,造成了幼儿所谓的早熟,懂事.做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儿童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加强责任感,增进对幼儿的了解,明确了掌握适合儿童特殊要求的科普教育节目内容和制作方法,为幼儿制作一些科学性强、趣味性浓、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的幼儿科普教育的印刷及声像作品,启发幼儿创造性才智,满足幼儿对自然界的强烈的探索愿望。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学基础李季湄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注意孩子社会情感的培养启东教育网
3.大众传播与幼儿科技活动吴厚德、徐若英http://jspx3.fjtu.com.cn
第三篇:幼儿绘画对幼儿的成长影响
幼儿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绘画主要是“形”和“色彩”两大部分组成,而幼儿掌握形的塑造是幼儿绘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老师在班里打破了幼儿习惯的以色彩为主的绘画教学,大胆尝试了幼儿的线画教学,让幼儿通过线塑造形,以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在绘画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线画的,兴趣,使幼儿从简单的线过渡到复杂的线,从单一的构图到丰富的画面,由不敢动笔到大胆构图,孩子在我们老师的培养下,线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幼儿的线画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教学上也只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老师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吸取经验以改进线画教学。因此,撰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线画教学。
今天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有革新、创造、审美的能力。早期的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因此,绘画则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是儿童的视觉语言,在幼儿丰富的绘画领域中,形象和色彩是构成幼儿绘画语言的两大要素。由此可见,幼儿视觉造型的反应与创造能力首先要从“形”来培养,因此,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我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教学的模式,大胆尝试了幼儿的线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从视觉角度出发,通过用“线”塑造形体,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如何正确指导幼儿的线画教学,则成为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善于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线画的兴趣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把一条线首尾相接就构成了形,它在绘画中表示界限、区域和轮廓。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线画培养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线”的兴趣。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线”的认识
美术作品是实现的再创造,假如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无法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因此,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线画的认识,我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例如我经常挑选一些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名画家的线画作品,与幼儿共同欣赏,引导幼儿通过看看说说的主动体验过程,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对“线”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线”的认识,我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大自然中的线,观察树纹的线条,寻找奇妙的叶纹,幼儿渐渐地发现“线”无处不在,不同的物体包含了不同的线,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又不同,“线”的世界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慢慢地幼儿对“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提供丰富的线画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线画氛围。
幼儿的思维常随着活动产生而进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及充足的工具材料,使幼儿能在不受限制地情况下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绘画,创作线画活动的新天地。线画的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是签字笔和绘画纸。由于画面主要是以黑白线条为主,打破了幼儿以往彩色画的传统模式,幼儿对线画形式感到很新奇,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线画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我班在幼儿线画区的墙壁上悬挂了名画家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在天花板上悬吊幼儿的绘画作品,激发幼儿创作作品的成就感,在图书区摆放线画画册,为幼儿提供随时欣赏的机会。浓厚的线画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
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线画水平
1.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线画内容
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幼儿的造型能力的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要从简单形体到复杂形体进行安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事实上,幼儿依靠感知认识事物,并不依赖形的繁简发展认识,而是从自己熟悉的最感兴趣的人和事开
始的。例如:人体是幼儿绘画最难掌握的,可幼儿在画妈妈时,因为是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人,即使幼儿画的人体比例不准,但幼儿都能积极的投入绘画。由此可见,幼儿绘画题材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2.以启迪、鼓励的方式带动幼儿基本技能的提高。
⑴在线画教学中,幼儿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
一方面是幼儿往往习惯了原来的彩色画的涂涂画画,刚刚接触线画往往信心不足,不敢轻易下笔。另一方面是幼儿没有掌握线画技巧,由于过于心急,没有仔细观察物体,画面线条不是太空就是太乱,久而久之,幼儿会觉得过于枯燥而失去兴趣。针对幼儿在线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两种问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不断抓住教育时机教育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我每人发一只粉笔,让幼儿在空地上自由的练习画画,并以轻松的口气谈论画画是多么有趣,以刺激不敢动笔的幼儿产生画画的欲望,这样在不给幼儿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幼儿的线画教学中,除了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踏实认真的绘画态度。在每次的线画练习中,教师要求幼儿画简单的物体时,用笔要慢画,画复杂的物体时,线条要完整清楚。记得一次带领幼儿外出写生,有的幼儿画的很认真,可有的幼儿怕麻烦只画了树的轮廓,于是我便鼓励幼儿说:“你画的树挺像,可如果你能把树上的树纹画出来那就更漂亮了。”在我的启发中幼儿在仔细观察树干的情况下,一笔一笔用不同的线画出了树上的树纹,一棵完美的树因不同线的组合而显得格外生动。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作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用耐心细心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以促使幼儿的绘画水平一天天进步。
⑵从孩子周围的事物出发,培养幼儿独立创作能力,注重求新求异。
绘画是一种创作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启发和鼓励幼儿创新意识。幼儿每天都在看周围世界,如果不加以指点,他可能并不注意物体的表象,如果我们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这样对幼儿绘画的创造会有更大的帮助。幼儿的绘画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幼儿在掌握了基本的线条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对物体进行创作,用不同的线排列组合,学会对物体进行装饰。例如:孩子从家里带来一只小蜗牛,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我便与孩子一起观察蜗牛贝壳上的花纹,并启发幼儿用各种线装饰小蜗牛的背壳,幼儿因为对这活生生的动物有极大的兴趣,不仅创造了不同花纹的背壳,而且还添加了其他景色丰富了画面。可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才能创造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
第四篇: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进行教育的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采取的一种新形式。在我国,它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和点缀,很多人并未充分认识到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者都曾对混龄教育的概念进行过阐述。目前我们一般把混龄教育定义为:混龄教育就是将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生活,让他们彼此合作和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针对同龄教育提出的,打破了过去以幼儿的年龄为界限的组织形式。
近年来,随着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在我国形成强大影响力,人们开始认识到混龄教育的优势,引发了一些对混龄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混龄教育,开设了混龄班。那么,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影响的分析:
幼儿园混龄教育现已成为研究不同年龄幼儿在同一环境下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特别是提供更多的情感学习和体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意义。
(一)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有利影响 1.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1)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从80年代初开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由于享受着较为丰裕的物质生活以及父母、长辈过多的关爱,滋生了诸如“骄娇二气”、“孤独症”等有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因素。而混龄教育使一个班里既有做大哥哥大姐姐的,也有做小弟弟小妹妹的。大哥哥大姐姐在生活和活动中照顾、帮助小弟弟小妹妹,时时处处做他们的榜样;小弟弟小妹妹在关怀、友爱中学习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在这样的班级里,孩子们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充分享受着做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乐趣,抵制着“一孩”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弥补独生子女与不同年龄孩子交往的不足,更多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要,在“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里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2)发展亲社会性行为,学会与人共处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利他行为等。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幼儿与人共处的品质是幼儿在实际生活情境的熏陶下,在实际生
活的体验与积累中逐渐发展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及由此而受到的鼓励,就会逐渐形成一些与人共处的社会品质。
2.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作用,源自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同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幼儿,并内化为新经验。假如班级里有两个儿童为完成同一任务而合作,其中一个理解力强,另一个理解力弱。他们之间出现争辩时,理解力差的儿童就有可能从理解力强的儿童那里得到启发。混龄教育使儿童接触到不同年龄、经验和个性的同伴,这些儿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起作用,从而促进了彼此的认知发展。
3.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1)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
如前所述,混龄教育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同在一起教育,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令每一个孩子在这个群体中拥有了区别于以往的角色,不得不面对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同时又由于混龄教育群体的动态变化,这些角色又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幼儿从小组成长到大组之间纵向身份的变化。这个新的、运动变化着的角色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这是单一年龄组所缺少的。例如在单一班中,幼儿的角色相对单一,一般地他只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同龄伙伴;而在混龄班中,他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他的感受远比在同一年龄复杂,他既可能从年长者那里得到关怀,又可能受到压抑;既可能从年幼者那里得到钦佩,又可能得到妒忌怀疑等等,他本身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体会到年幼、年长者所有的感受。这个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的情感体验机会大大增多。
(2)混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混龄教育对情感交流能力发展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幼儿构造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班级里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情感交流不是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如某一幼儿,不仅要与同一年龄面上的幼儿交流,还要与其他不同的两个年龄层面的幼儿交流,三个年龄层面幼儿的能力、经验、情感体验都因年龄的差异而明显不同,因此他的交流方式与难易程度将明显不同于只与同一年龄层面幼儿的交流。例如,青州市直机关幼儿园普通班的一个小朋友从同龄中班转到混龄班中,刚到混龄班时,不善言谈的他只与几个同龄人玩得较好,而较少与年长、年幼者交往,但由于他们又同处于一个集体,不可避免地在活动中发生联系。因此在最初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发生情感上的交流,这样逐渐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在交流中促使幼儿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理解别人,并以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别人或从别人处获得精神鼓励,从而为集体意识的建立与发展打下基础。
(3)混龄教育能提高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利于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
混龄教育能给幼儿带来与不同年龄层次的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小年龄幼儿而言,大年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而对大年龄幼儿而言,由于面对小年龄幼儿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这种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而对自己的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这样通过赋予孩子新的身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令他们在以这些身份进行情感交流时限制了他们任性的范围,同时又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情感调控。
(二)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
如前所述,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混龄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研究实践方面有所欠缺,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混龄教育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龄活动开展不当容易影响幼儿发展
混龄班内的儿童年龄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大年龄的幼儿能很快掌握,而小年龄幼儿还需更多的时间才能掌握,这样就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例如,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而在混龄班的分组活动中,却需用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组织不好很容易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另外,混龄活动也易使小年龄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受挫。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某些年龄大的、表现欲望强的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总是特别积极,而年龄小的孩子由于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某些东西理解不了,看着其他孩子都想出来了,自己却不会,而使其自信心受挫,对某些孩子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老师须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
2.师资问题
由于在混龄教育中年龄的差异以及个体差异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年龄组合在不同的活动中,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对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高水平的教育艺术等,对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而混龄教育在我国还是个全新的教育模式,能胜任混龄教育模式的老师还很缺乏,教师水平如果达不到,对混龄教育活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极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师资问题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受欺负问题
年龄大的孩子如果要谦让,感觉有点“不公平”,而年龄小的孩子如果吃了亏,就更觉得接受不了。另外,有些个别刚到混龄班的小朋友,原本是很活跃、大胆的,但由于集体中有了比自己大、更厉害的小朋友,以至于显得有点胆小、畏惧、不敢表现。再如:日常生活中老师一般较多的关心和帮助年龄偏小、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以至于一时之间他们成为大家的关注对象。一段时间后,有些小朋友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告知:“班上有位大姐姐时常欺负他,还说不喜欢他。”老师和那位小朋友交谈后,了解到,由于大家注意力太集中在某位小朋友身上时,会让个别孩子感觉自己好像被忽视,而对那位小朋友产生距离感甚至嫉妒的情感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利影响。
混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其最大特点就是“儿童教育儿童”。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它给了我们全新的探索及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混龄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发掘出更多混龄教育的价值,积极探索实践混龄教育的经验。(董萌萌 宝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型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2]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3]余红梅.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与所面临的挑战.咸宁学院学报,2007,10 [4]林泳海,刘名卓.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王春燕.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研究与探索,2005,7,8 [6]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J].幼儿教育,2006,2 [7]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 [8]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第4期 [9]王滨.对混龄教育的几点认识[J].幼儿教育,2004,12 [10]刘永明.幼儿混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安师范大学,2002,9
第五篇: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幼儿心智成长的影响
文/韩冬梅
【摘 要】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逐渐被社会以及家长重视起来,幼儿早期教育可以使用很多方法。例如,常识教育、游戏、歌曲、阅读、早教玩具等一系列方式和方法。而使用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无疑是提升幼儿心智成长最好的选择。文章对幼儿家庭教育实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图画故事书阅读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关键词】图画故事书;阅读;幼儿;心智成长;实际影响
图画故事书就是配有极少的文字,使用大量图画对故事进行叙述的幼儿读物,并且图画故事书在内容上十分贴近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在思维和情感上容易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思想共鸣。图画故事书主要是通过图画作为实际表现形式,再结合故事的讲述作为实际本质特征,二者有效地结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婴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心理构建过程,图画是幼儿获取故事内容、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图画故事书是幼儿早教期间最好的选择。
一、对幼儿心智成长作用效果
(一)有效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对图画故事书进行阅读是建立幼儿与图书之间有效沟通及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能够使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故事进行解读,然后在吸取有用的信息逐渐丰富自身体验的过程。图画故事书阅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小雪花》图画故事书阅读,不仅认识了雪花,也认识了小鸭子、小鸟、小熊等小动物,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游戏互动。
(二)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喜欢阅读的幼儿比不喜欢阅读的幼儿,在语言能力表达过程上,对话语的实际理解、使用的词汇量、表达的完整性、流畅水平、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表现要好很多,可能在表达能力上超出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平均水平。例如,幼儿在一周岁左右就会自己讲故事,虽然故事的完整性和清晰程度还不够好,不符合逻辑性和真实情况,但是幼儿可以语言进行组织进而简单的叙述,有效地推动了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水平
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美的、视觉上的艺术享受,并且还具有一定艺术特点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站在美术的角度上来看,图画故事书中的插图具有色彩鲜明、线条简洁、画风协调统一等优点,结构之间的反差比较大;站在文学的角度来看,图画故事书中使用的文字语言相对简单,没有复杂的逻辑性、具有较强的韵律感、提升幼儿空间想象力,使其充满了童趣。通常情况下幼儿会被图画故事书中所具备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因为幼儿的心灵是美好的,他们习惯扮演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本能抵制故事中的反面形象;幼儿在理解美、感受美的过程中,能够对外在美和心灵美进行有效的区分,然后幼儿会使用自身的形式对美进行创造。
(四)有效帮助幼儿情感性格发展
图画故事书带给幼儿情感体验是积极的、快乐的,并且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帮助。在进行图画故事书阅读时,会很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沉浸在故事书中,而这些好的体验都会给幼儿情感性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家长陪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时,就可以使用图画故事阅读的方式来完成。家长可以对故事中的文字进行阅读,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意义。
(五)推动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幼儿在图画故事书进行阅读时,首先会从图画形象来进行理解,然后对事件发展进行深刻认识,最后进入到故事角色中去。而对图像的理解则是认识事件以及进入角色的基础前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实际理解水平也会逐渐提升,思维能力水平也在不断加强。
(六)提升幼儿空间想象力
站在幼儿角度来看,只有具有良好空间想象力才能更好的对图画故事书进行理解。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是体现在对故事场景的构建,刻画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以及在美的方面获得良好体验等。因此,幼儿只有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记忆力、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把故事书中的图画组建成完整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到童话故事中去。
二、幼儿在进行图画故事书阅读的注意事项
在幼儿进早期教育期间,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众多早教方法中最为合适的一种,同时也是亲子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幼儿在进行图画故事书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期间,要增强对故事书的认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并且要对这些计划进行逐步完成;其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这一阶段的实际特点,例如,心理特征、实际年龄、性格、喜好等。然后对图画故事书的种类、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图画书的种类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全图型,另外两种是半图少文和半图半文型;再次,对于图画故事书的选择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品质,书籍要较为经典和优秀,这些书籍一定要是广为传阅的和出自教育名家之手,内容丰富且图画精美。例如,《西顿动物记》、《大象的礼物》、《小雪花》等;第四,要提升亲子阅读中图画故事书阅读所占的比重,正确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简单叙述,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观察力;第五,在亲子活动进行期间,在合适的时机引入书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第六,鼓励孩子以故事书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创作或者是绘画,着重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创造力。最后,在实际生活中,加入故事书中的道理以及知识,正确引导幼儿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论
总而言之,早期教育对幼儿的心智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效果,而在众多早教方法中,最为直接有效地方式就是使用图画故事书阅读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提升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幼儿审美能力,推动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并且还能塑造幼儿良好的情感性格。因此选用适合幼儿心智成长的方式就变的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