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8: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

第一篇: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

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矛盾交错叠加,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罪犯刑罚执行职责,由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改造任务的艰巨性,往往承受着更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高负荷、高应激、高风险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节奏,使其长期处于密集的心理应激中,如缺乏有效途径加以调适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监狱基层警察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当前,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问题日趋严重,但对基层警察的心理应激问题却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更谈不上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了。

笔者认为,对我区监狱基层警察的心理应激问题应从探寻应激源的角度入手,探索、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和运行方式予以研究解决。因此笔者对心理应激进行了相关探析,目的是通过对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和应激源的观察和思考,探寻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对策和调适的有效途径,减少警察职业应激源,加强警察心理应激承受能力,维护警察的身心健康,提高警察的工作绩效,这对建设我区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警察的心理应激源

警察的应激源

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强调,相对于警务人员,他们面临的肢体危险更多。建筑工人、矿工、杂技表演人员以及爆破工人的潜在死亡和损伤比执法人员还多。根据现有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具有那么多种类的应激源。我们应当记住,应激情境的首要因素或刺激是应激源,而且,警察面对的应激源十分丰富,肢体危险仅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将应激定义为需要人们在生理反应、思维、情感或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的任何事件。所以,完全规避应激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于应激的思考,我们认为,对一定反应的任何要求都是应激。这些要求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后者则被定义为烦恼。

我们坚信,健康人需要应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任何一段时间无事可做都会对他产生相当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影响。通常,应激包括那些可以产生快乐、实现和自我表现的经历。由于警务人员比其他人更需要灵活性,因而我们可能将他们标定为寻求应激的人。正是因为警务工作充斥着刺激和风险,警务人员才更喜欢这一职业。同时,当应激过多并变为烦恼的时候,应激就成了问题。

这里概括介绍的应激因素包括如何处理自由裁量权、死亡、伤害、失败、危险情境、不当行为、骚乱、审判体制、媒体和公众批评、工作条件变换、女警、乡村警务等。

一、自由裁量权

警察执法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自由裁量权,这可以决定是否执行某一法律。我们国家、地方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如果尽可能地去执行这些法律,我们就会比现在更加超负荷运转。通常在工作几年后,大多数警察都会变得聪明,会根据情境选择适用的法律。如果愿意,大多数警察都会找到几乎适用任何情境的法律。

自由裁量权也是一个应急因素。警察面临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时,如是否马上决定如何处置其他人的行动、是否询问或传唤、继续盘问嫌疑人,这些都会成为负担。当公众的眼睛注视着你,领导关注甚至质疑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严重。

二、各种死亡

普通人很少看到尸体。不少人在40岁之前都没有看过尸体,甚至没去过医院,没参加过葬礼。相比于警察经常处置的街头、路边、沟河以及家庭死亡,医院和葬礼中的尸体要清洁卫生得多。处理尸体的时候,对警察所有感官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

(一)警察开枪

与警察相关的死亡往往与开枪联系在一起。一种情况是警察开枪击伤、击毙别人;另一种情况是同伴被击毙。即使正当开枪,警察也会因此出现强烈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可能是事件不断浮现、失眠和烦躁等。

(二)损伤事故

警务人员最经常地碰到的损伤事故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农村还有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事故。尽管此类事故经常发生,但是,偶尔的一次也可能特别恐怖,会让警察赶到震惊。涉及飞机坠毁、多辆汽车相撞和多名被害人被杀的灾难事故特别容易激发人们的应激反应。

我们还发现,如果警察经历事故被害人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死在自己身边之类的事情,这名警察就会因此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内疚感。

(三)自杀 最具刺激的自杀是其他警察的自杀。在一些经历了同事于自己面前结束生命的警察中,他们曾经见证过频率极低的特别强烈的应激反应。即使同事的自杀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应激反应的强度取决于被害人是谁及其尸体的状况。如果自杀发生期间警察在场,那么应激的强度决定于他与自杀者已经建立的关系及他认为可以防止自杀的可能性。劫持人质的犯罪自杀时,现场的警员会感到轻松。产生抑郁的另一个原因是,警察在自杀现场需要面对那些死者家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深爱的人永远地离开了。

(四)凶杀

遭遇凶杀最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首先,需要处理尸体。这些尸体各不相同,有的像熟睡,有的浑身是伤、面目全非。即使老警察也会不停地唠叨,比这更惨的尸体他们都处理过。其次,需要询问目击证人,了解谁是嫌疑人。最后,还需要通报死者家属,告知他们,他们的家人已经离开人世。

(五)自然死亡

经历过几次自然死亡案件之后,警察们会发现,即使在因为心脏病发作或者因飞来横祸导致死亡的现场,他们的处理也没有多少麻烦。搬运死后几天才被发现的、已经腐烂变质的尸体,才最可能导致警察产生抑郁。腐烂的尸体发出的难闻味道不是出现,令人一想到就倒胃口。

与死亡的接触使警察远离普通人群。即使是那些没有外伤的死亡,也可能会使警察的个性因此改变。这些经历没能使他们更充实,反而让他们发生了变化。有些警察变得更加严厉、更冷酷、更缺乏同情心;有的警察变得更加富于同情心、更敏感、更冷静,并且对事业更投入。有些时候,最早出现的情绪可能是愤怒。当然,出现什么反应不仅取决于警察处置的尸体类型,而且取决于警察的人格和人生哲学。

三、身体损伤

自己或其他警察的身体损伤都可以成为应激的来源。通常我们认为,涉及开枪的事件最可能引发应激。其实,机动车事故以及其他事故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比如,一个警察在制止街头斗殴的过程中损伤了大腿,致使两个月不能工作,这就会成为他的应激来源。不仅如此,如果医疗费用未得到令其满意的解决,则医疗费又成了应激来源。

四、职业挫败

执行公务中受伤仅仅意味着工作不顺利,而如果被停职或者被辞退开除那就大难临头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晋级考试失败,或者感到能力不及自己的警察晋升却比自己还快。为了避免影响警察的升迁,公众不该过多地关注警察的内部事务。然而,这种事情却经常发生,甚至,不少公安机关的领导,为了博得公众好感,主动将内部事务公之于众,这总是引起警察对职业挫败或不良考核的担心,并成为应激的来源。

因为缺少高级职位,大部分警察部门的警察晋升得很慢。因为职务晋升还不是那么公开,为晋升而努力工作却错过机会的警察就会十分悲惨,或者永远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没能得以晋升。造成的结果就是,警察因此不再对工作那么热心了。由于已经为退休而投入了许多时间,他们一般都不会更换工作了。那些准备放弃退休利益的警察会发现,新工作的薪水不如原有的警察职位。

五、危险情境

危险、刺激并能在保护人们免受犯罪侵害时大显身手,是成为一名警察的很好理由。追捕持枪嫌疑人、劝阻劫持人质者、控制**、干预重罪、查抄吸毒人员等都充满着危险,都是警察必须面对的工作,大多数警察期望这些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不仅是参与这些工作本身,他们还期望着冒险。警察在追捕逃犯的时候,其肾上腺素开始喷发、感知率达到了顶峰,许多警察会有一种高峰体验的兴奋。事后数小时,神经才会慢慢平静下来,而且会留下一个或数个美好的故事。有些警察会因此而产生肾上腺素依赖,便经常寻求刺激,甚至制造机会,以体验危险。

另一方面,这种情景可能造成死伤。如果警察没有死亡准备,那么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惊吓。正常情况下,警察在此后几周常常因为提及相关线索而重现当时的惊恐场面。这些重现经常会带回与当时情景相联的情感,重复当时的恐惧。

六、不当行为

个人腐败、收受贿赂、蛮横粗暴以及黄赌毒等都能产生应激。不仅仅实施这些不当行为的人会因此而苦恼,而且由于此类行为会激发消极情绪,那些目睹腐败、蛮横或黄赌毒有关的人也会因此而产生应激反应。警察之间相互认同,以至于会因为其他警察的违规行为而感到内疚。

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警察行业具有更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一旦另一名同事做了错事或者其不当行为引起注意,那些没有实施不当行为的警察也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因为担心公众对不当行为的强烈反应,所以警察经常会掩护那些犯错的同事,以图把事情在内部了结。

警察因受到刑事、行政指控以及对其负面的新闻报道而激发起警察的防卫机制,且在其尊严遭受质疑时会变得异常激动。尽管他们也会对其他警察的腐败行为嗤之以鼻,但却谁都不愿意配合对受控警察的调查工作。从事内部调查而没有不安感受的警察属于另类。

七、与领导的关系

有些人在其职业的早期就可以看出已经江郎才尽。他们的能力只可以胜任某一水平的工作。随着职位的晋升,他们的能力就显得难以满足职位的需要。作为一名领导,晋升到能力所不及的位置就意味着其晋升之路已到了终点,不过,下属和领导之间的冲突有时与领导的能力无关,而与双方的性格有关。

无论是领导无能还是与领导性格不和,大多数警察都不愿意因此与领导发生冲突。在一位无能或者令人讨厌的领导手下工作,而领导又掌握着业绩考核,与领导发生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即使领导属于人见人爱型,其管理风格也备受称赞,如果他改用一种新的方式吩咐下属做这做那,也同样会增加下属的工作应激。

八、处置骚乱 控制群体骚乱、阻止街头打斗、抓捕正在犯罪的嫌疑人、处置丈夫殴打妻子的家庭纠纷,如此等等,这些工作各不相同,却日复一日没有尽头。大多数警察可以既快又好地处置这些情境。但是,这些日常争吵日积月累地耗去警察许多精力,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置这些需要应对的应激源。

警察一般不愿意与百姓发生口角。即使闯红灯的妇女顶撞他们、醉酒的者坚持要求送其回家、盗窃嫌疑人抵赖,他们也不会与其争吵。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还会使警察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然而,这些事情短期内处理过多则会使警察的苦恼水平大大提高。应激过高的标志是警察难以根据职责汇报工作、酗酒,或者由于对工作对象的不配合而愤怒或者大打出手。

九、与检察院、法院打交道 其一是个人卷入,比如在证人席上作证等会使警察赶到焦虑;其二是因为感到不公或者不能控制起诉、判决而产生挫折感。第一次出庭可能让警察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听证、审判,特别是交叉询问都充满应激性。然而,许多警察很快就会适应,他们会为以后的出庭作证做好充分准备。在警察看来,一旦出庭作证就意味着案件准备充分,证据确实可靠。因此,警察对各种可能的法律后果格外关注。这些后果包括因不公平的诉讼交易而将嫌疑人释放,或者被证明有罪的人却因程序性瑕疵无罪开释而造成的舆论质疑、上司责备等。因为在证人席作证,警察在庭上不断地受到辩护律师的折磨,以便让其看起来那么无知、那么富于偏见。口供也可能被法庭技术性的放弃而不采用。

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警察只得这样安慰自己:“这次就这样,下次不会了。”或者“我的工作就是立案、抓捕嫌疑人、审讯,检察官的工作是证明其有罪。没将那狗日的送入监狱不是我的错。”然而,许多警察会相信,无论对于他们还是公众,这都意味着法律的失败。有时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就像那些挖了一个无比完美的大坑然后再填上的人,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

十、外界批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诸如“警察开枪击毙无辜人士”的新闻。在这样的报道中一般不提及被击毙人员手中还拿着刀具,而是一名首先开枪的警察。新闻媒体对具体警务活动的事前指引、事后评论都会给相关人员很大的应激。新闻记者应当了解,警务决策是在信息有限情况下做出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不得不怀疑,有些媒体私下强调,要将执法人员和政治家等公务人员描述得看起来像个坏人。针对媒体的这种偏向,有些警务部门尽量不给新闻记者提供信息。

政务官员也会批评警务活动。他们会因为公众价值或者重要支持者被指控而对警务活动说三道四。这些无理抱怨的百姓也会诋毁某些具体的警务活动。

十一、特殊任务

一旦被领导注意,警察就可能被指派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可能是公共关系、犯罪预防或者人质谈判等工作,也可能是诱捕、守候等工作,甚至去做卧底。如果需要潜伏很长时间,卧底工作就会特别具有应激性。长期卧底后回来的警务人员会发现,他们已经很难适应正常的执法工作。

十二、工作条件的改变

在警察的诸种工作中,最经常的一个应激源就是倒班。因为许多人需要4—5天时间调整身体内的化学变化以适应新的节奏,所以每周有一个倒班就对工作特别不利。其他一些增加应激的变化,包括晋级、调动、适应新搭档、适应新的或者不熟悉的设备、到一个新辖区或者承担任何新职责。

消极经历

职业病以及年终考评等不太经常发生的事件,也需要警察做出全面调整。其他应激源还包括要求警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比如,正在享受小别胜新婚时受领导召集立即赶赴刑侦现场开展工作。

十三、女警独特应激源 对女警而言,其他警察的性别优势对于她们来说更富于应激性。别人的性别优势能否让召集产生不安取决于其他人的道德信念。由于有时不受百姓或者其他警察的尊重,女警会产生应激。

十四、积极经历

犹如范进中举,一个人的积极经历也会打破人的平衡。奖励、感谢信或者成功破获案件也会让人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许多警察发现,处理棘手问题、面对危险情境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自尊。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值得做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即使富于应激也会保持内心平衡。

十五、乡村警务 乡村警察机关比如派出所、交巡警中队等因地理上的偏远以及人财物方面的不足,在其中工作的警察会体会到孤独、厌倦。在辖区内身份的公开使其难以摆脱别人对他们“警察”身份的认知,即使下班了也会被百姓看作警察并处理各种警务。这给许多警察带来应激,因为这使得他们感到在其生活中只有上班没下班。缺乏同事的及时支持以及家庭宗族的抱团,在处置警察事务时很容易因势单力薄而出现问题。小单位可资利用的人事、教育、培训等资源有限导致难以更新知识及获得晋升。

综上所述,似乎思维正常的人绝对不会为了紧急事件的风险及其应激效应而进入警察机关。然而,应激确实存在一些积极效应,这样的积极后果称作为有益应激。

稍加思考后你会发现,难以培养的、有价值的品质往往在富于挑战性的情境中才能形成。有益应激源则包含这样的思想:富于应激的情境要求我们变得更机智、更富于创造性。有时会要求我们不要过于自我封闭,要积极争取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增强共同感。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克服了那些乍一看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会对自己的内在力量大加赞赏:“是那些没把我杀死的事情使我更坚强。”

应激要求我们心无旁骛,确定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哪些原则赋予你生命的意义和方向?是什么驱使你从事这一职业?你最在意谁?谁最关心你?何时大厦将倾?需要时回答这些问题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快。我们需要欣赏我们的灵活和机警,从这些角度来讲,警察这个职业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职业。

第三篇:监狱警察心理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前,我国监狱对罪犯的心理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四川为例,各监狱基本配备了面向罪犯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矫治人员,建立了以罪犯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档案。而在这些方面专门面向监狱人民警察基础配备却基本不存在。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在长期教育管理罪犯繁琐的工作中,为了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该文的写作,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一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常年面对社会消极群体,更加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然而,在对某省监狱警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监狱人民警察感到有心理压力。

1、新的犯罪趋势及执法要求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押犯结构的变化:监狱押犯由文盲、法盲向知识型、高学历发展,犯罪类型由一般刑事犯罪向经济犯罪、多技能型犯罪发展,犯罪手段由简单向智能化、集团化、黑社会化转变,流窜犯、暴力团伙犯以及涉黑、涉毒、涉恶、涉枪罪犯的不断增加等,造成监管安全防范工作中现实的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加,罪犯教育和管理工作日趋复杂,难度增大,风险增高,尤其是近年来多起罪犯袭警事件的发生,监狱人民警察深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心理包袱加重;(2)、随着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的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追究力度加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工作,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心理状态,身心常年处于紧张与担忧的应激状态,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引发身心危机。

2、工作时间过长成为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外研究证明,时间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监狱一线警力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作为基层一线的民警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14.5小时,民警每周平均工作日为9个工作日,民警平均每月平均休假天数为5天且随时可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与正常的公务员每天8个小时工作时,每周5个工作日,每月8天的正常休假的工作时间制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民警们节假日的休假时间不能保证,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没有调剂生活、缓解压力的正常宣泄减压渠道,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容易恶化。

3、执法者角色转变不当,不注意调节控制情绪,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拥有多重角色身份的人,在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个别民警心浮气燥,对罪犯在改造中的反复行为产生厌恶情绪,容易动怒,从而使得其行为盲目、被动。个别民警在工作中,为了在罪犯中树立所谓权威形象,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别人绝对服从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听到反对意见就勃然大怒,自己做的,错的都是对的,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习惯于被赞扬,奉承,浮躁、惟我独尊等不健康心理现象。

4、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普遍偏低导致心理失衡也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

无论是和其它警种相比,还是和其它行业相比,监狱人民警察,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监狱人民警察待遇偏低,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我省大部分监狱人民警年收入不超过30000元,在实行津补贴后,部分监狱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监狱机构,国家财政保障还未到位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民警是单职工家庭,民警一个人的收入往往要养活一家老小,而物价日益上涨,收入并没有成比例上涨,造成监狱人民警察消费能力反而相对下降,监狱民警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职业的认同感越来越差,觉得收入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和生存的尊严的监狱民警大有人在,而且不在少数。而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监狱的执法标准越来越高,执法要求越来越严,民警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的情绪状态而又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缓解,极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5、环境封闭及文化娱乐活动贫乏是影响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监狱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场所,一是指环境封闭,各个监狱民警到狱上班后,基本上要到下班后才离开单位,在工作期间只能在监狱内工作、活动。二是指接触的对象带有封闭性。此外,大部份监狱警察的日常活动大多较为单调,两点一线,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监狱,加之监管罪犯的特殊性,使其缺乏时间、精力参加娱乐活动,使干警紧绷的神经得不到松弛,长此以往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6、青年干警的心理冲突突出。

监狱青年民警占到全与民警的,大部分是一脚跨出校门,一脚变跨进监狱工作,对监狱监狱工作的性质、任务、目标等不了解,不明确,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手段、方式方法简单、单一。而监狱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责任重大,意义重大,监狱干警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队伍。管教罪犯尤其是改造罪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把罪犯改造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需要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严格的管理。由于押犯结果的多样化、服刑人员犯罪心理结构复杂,改造难度大,使青年民警对自己工作的价值产生怀疑,与自身的人生目标产生冲突,此外加上青年民警心理承受压力的强度有限,由此而引发激烈的心理斗争,出现心理问题。

7、一线民警心理压力明显。

监狱系统处于改革前沿,是体制、机制矛盾突显的受众人权,作为一线民警的压力首先来自工作中的“两个安全”,即监管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压力。具体地说,一是监管改造要求高。压力主要是怕押犯出问题,这方面有很多不可预测的未知因素,且体制改革后,各级领导对监管改造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不仅不允许出现影响全局的大事,就是一般的失误也得担当责任。二是绩效考核体系要求严格。我狱建立了以五大考核为基础的民警绩效考核,切考核结果与津补贴直接挂钩,从队伍建设、监管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由于怕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扣分,影响到自己的经济收入从而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

在我国针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的对策主要有:(1)从社会角度,政府要制定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的相关政策,加强监狱人民警察的工资福利保障,呼吁全社会切实关心支持监狱人民警察,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被尊重的氛围中工作,最大限度地减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从监狱的角度,监狱应当多开展有利于民警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民警文化娱乐生活,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并应努力提高民警待遇,缓解广大民警生活压力,提高民警生活质量。(3)从个人角度,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预防心理疾病。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征,不断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努力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悦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三、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1.监狱人民警察的理论研究不够

目前,有关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理论基础很薄弱,在国内来说,有关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有关文章较多,但多数仅仅是纯理论分析、解释性的说明、经验总结、逻辑演绎,缺乏实证力一面的支持论证,尤其是在原因的作用机制方一面。许多概念还很混乱,而且很多的理论都源自于欧美或别的群体,这就导致了在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理论知识匮乏的阻碍。因此,在进行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时,我们应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较多,对策研究较少

我国关于监狱人民警察问题的研究中,关于监狱人民警察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较多,对策研究较少,并且多数是理性探讨,缺乏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研究中,针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第一,从监狱人民警察自身来说,淡泊明志、宁静以致远;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期望适度,体验成功。第二,从监狱方面来说,从微观上切实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改善监狱人民警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与条件;注意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正确处理好监狱人民警察与管理者的关系。第三,从社会来说,社会宣传跟上,作好理解;转变机制,作好科学评价;从宏观上来调控监狱人民警察待遇,改善监狱人民警察的物质生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与条件。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对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的研究多是多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理论分析与一般经验总结的水平上,可行性较低。

3.监狱人民警察心理问题的干预性研究

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日的是为了增进和维护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关于其干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并未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其干预手段,如自我维护:理解宽容法、愉悦接纳法、降值低调法、转换视角法、合理宣泄法等,及从监狱管理、社会环境方而来创造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氛围。我国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我们进行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增进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生命质量,但是在现实的研究中,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简单理论分析与一般经验总结的水平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监狱人民警察维护策略的研究,如,监狱人民警察压力源的研究、监狱人民警察的辅导研究以及监狱人民警察的干预实验研究.另外,应定期进行监狱人民警察普查,及早发现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咨询机构,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随时为监狱人民警察服务。

4.研究工具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监狱人民警察调查研究的工具主要是:(1)Scl-90症状自评量表,国内修订的SCL-90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具有容量大、反映精神症状面广、能较准确判断各症状程度、省时间、易操作等特点,要求被试必须回答所有90个项目,限定回答近一星期内的体验,采用5分制评定。SCL-90是迄今国内外最具权威性的关于精神卫生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被广泛使用用来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因此,对于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群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对没有或较少有心理症状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缺乏分别能力。它反映的是一周时间内某人群有无心理症状及其程度。因此,该量表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阶段性状态结果不能代表整体的状态这可能是导致监狱人民警察调查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因此采用5CL-90量表进行监狱人民警察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

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结合调查法或访谈法来弥补单独使用SCL-90的不足。日前的研究工具多为SCL-9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并且结果解释也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一次调查、一个量表的测评,并不能准确判断实际情况。并加强本土化量具的研制,这样可以使将来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工具较单一。

目前,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很多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压力的探索,在心理压力的测量上,较多的使用了SCL-90调查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等影响了受访者的合作程度。杨廷忠教授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中文知觉压力量表(CPSS)。知觉压力量表(PSS)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的英文版一般性的压力测量工具,其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4、5、6、7、9、10和13题反向评分。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适合中国人的文化和国情。但是在国内的研究中却没有加以使用。

5.监狱人民警察状况研究取样的片面性

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研究论文、文献的分析表明,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中青年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上,对于中老年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以及离退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些都表明对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片面性,离退休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个没有继续为监狱事业做出直接贡献的群体,但对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对中青年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对他们老年生活保障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为激励中青年监狱人民警察为监狱事业奉献提供依据。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监狱人民警察群体的角度出发,谈如何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提高对罪犯的改造质量等,较少针对个体的监狱人民警察进行研究。监狱人民警察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赋予社会角色期望的“监狱人民警察”,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我们应该站在监狱人民警察个体的角度来认识、看待、评价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评价监狱人民警察的各种问题,更客观、理智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此外,在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各专业对监狱人民警察生活适应情况的研究。

此外,除了对离退休高校的监狱人民警察研究资料较少外,对于处于更年期的男女监狱人民警察的研究涉及也非常少。更年期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理阶段,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是否会引起精神上的变化以及引起了哪些变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男性监狱人民警察来说也是一样的。其中,在各项研究中跨地域的横向、纵向研究也没有涉及,不能体现出每个地区监狱人民警察问题的地域区别。

四、对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1.应该明确监狱人民警察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有关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理论基础很薄弱,在国内来说,有关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此外,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有关文章较多,但多数仅仅是纯理论分析、解释性的说明、经验总结、逻辑演绎,缺乏实证力一面的支持论证,尤其是在原因的作用机制方一面。监狱人民警察是高压力、高应激群体,具有诸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尤其是监狱人民警察问题的负面效应具有不容忽视性和与其他职业群体的不可比拟性。这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成败。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监狱人民警察研究地位的提升成为必然,并且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更多意义在于监狱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形成、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专业化及其生存和发展。监狱人民警察职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就在于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监狱人民警察是由于他具备了其他职业不具备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里健康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必将有利于监狱人民警察研究的更进一步发展.2.必须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监狱人民警察要深入人心

以往认为监狱人民警察是高于一般普通人的模范公民,因而很少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怀疑。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价值观念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监狱人民警察也是普通公民中的一员,同样也会有心理问题,并且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更易造成心理问题,而恰恰这一特殊性又要求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具有更健康的心理。因此,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样应该受到重视。这不仅涉及监狱人民警察自身发展,更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将会把监狱人民警察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工作。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对象是较成热的成年人个体,具备较完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反思性,而监狱人民警察辅导工作还是个新兴事物,许多监狱人民警察还不能认识到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监狱人民警察辅导工作需全社会支持更需全体监狱人民警察支持,因而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起步理应也必将会把监狱人民警察个体的观念转变作为首要工作。

3.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的干预研究必将成为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重点

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实践和现实问题的需要。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否则监狱人民警察辅导研究就失去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如,监狱人民警察压力源研究、监狱人民警察的辅导研究以及监狱人民警察的干预实验研究。另外,应定期进行监狱人民警察普查,及早发现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监狱人民警察咨询机构,以便随时为监狱人民警察服务。

4.监狱人民警察研究必须重视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结合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是个接触广泛又比较狭窄的职业,广泛是指它面对的罪犯背景形形色色,狭窄是指它主要活动于监狱中,对象主要是罪犯。这种矛盾性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问题产生的背景的广泛化。因此,必将重视与其他领域研究的结合,如监所文化研究等。

5.监狱人民警察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多样化以及研究样本的代表性

针对我国监狱人民警察研究工具的单一性问题,研究工具使用较少的情况,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的高校研究者以及心理学研究者,应该尽可能的使用研究工具进行量化的研究。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结合调查法或访谈法来弥补单独使用SCL-90的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也应该多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并加强本土化量具的研制,这样可以使将来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对样本的抽样要具有代表性,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监狱人民警察的调查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长期、复杂的管理教育罪犯工作中,监狱民警们还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受到不断的挑战,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第四篇:监狱警察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探讨

监狱警察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探讨

据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①就警种来讲,基层一线民警,尤其是监狱民警心理压抑状况更为突出,他们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接触少,长期面对犯罪服刑的特殊人群,易导致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产生心理障碍。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心理疏导的重要观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但是,监狱警察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加上监狱体制改革和社会急剧转型,都在时刻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由此引发心理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危机:

(一)规划危机

未来该做什么?许多监狱警察很茫然。调查显示,70%的警察长期处于机械而又忙碌的工作中,无法对自己的兴趣、水平、能力、期望、心理承受度等作全面分析,进而做出较为准确和理智的职业规划。当监狱警察每一天盲目地奔走在从家庭到监狱的两点一线,想象不出几年后自己的工作将发展到哪一步,眼下的工作只是既定的程序,以后会做什么,想做什么,监狱警察毫无头绪。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对于未来,却迷茫无措,没有合理规划的工作毫不留情地把监狱警察带入规划危机。

(二)工作危机

监狱工作千头万续,常常使监狱警察身心交瘁。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监狱警察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正因如此监狱警察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超过他能够承受的极限,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不少监狱警察工作几乎占据了所有时间,生活没有情趣,很少与人交流,抽烟,喝酒成为宣泄的方式,疲劳综合症如影随形,久而久之,倍感人生了无意趣,疲惫、无奈、失望、麻木等表情自然就会爬满监狱警察的面庞。

(三)健康危机

叔本华说:“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健康的乞丐要比一个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①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民警天天与罪犯打交道,可谓是坚守在“火山口”、“炸药库”旁,长久工作下来,不少民警存在较严重的健康危机。有些监狱警察的小包:胃药,安定,芬必得,眼药水,缺了哪一样他们都不安心,因为失眠,偏头疼,胃疼,眼睛干涩等等,说来就来。除此之外女警察还需要用遮瑕膏来淡化黑眼圈,治疗内分泌紊乱的中药水必须每天3袋。说起来监狱警察什么病都没有,但是监狱警察怀疑自己浑身是病,因为健康危机已经让监狱警察精神涣散。

(四)交际危机

心理问题容易使监狱警察和谐、互补的人际关系受到创伤。据调查,在人际交往方面,71.6%的警察或多或少存在孤独感;职业角色给61%的人带来压力;近一半的人长期受负性情绪困扰。警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人际关系中的不适应,像说话交流时的“一本正经”,做事急于求成时的“一厢情愿”,面对复杂情形思考时的“一种模式”,罪犯个别教育的“一锤定音”……皆容易在有的警察言行举止中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自身日积月累形成的心理偏差。现代社会,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一旦受挫,危机不言而喻。

二、监狱民警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①而民警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不是在监狱工作中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据调查,造成狱警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因素

1.工作时间无限长。如今,我们确保罪犯八小时劳动时间,可监狱警察无休止的工作时间却没有缓解的征兆。一个监狱警察平均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是早上五点上班,晚上八点以后回家。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和节假日,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更是很少参与。由于工作时间严重超负荷,心理高度紧张,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甚至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这正是监狱民警心理应激水平高的重要因素。

2.工作压力特别大。监狱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军事化的管理和高戒备的状态使监狱民警长期处在一种谨慎和紧张状态,尤其是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的监狱民警,他们工作量大,责任重,危险性强。只要罪犯出现脱逃、自杀、自残、斗殴等恶性事件,就要唯他们是问,轻者降级使用,重者离岗待业。

3.工作环境太封闭。我国绝大多数监狱建在偏远地区,信息封闭,交通条件差,办公设施简陋,工作环境恶劣。监狱民警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对的只能是围墙、电网、岗哨和服刑罪犯,而且一年四季只能是在有限的监区范围内工作。有的监狱民警风趣地说:“罪犯被判的是有期徒刑,我们则是被判了无期徒刑。”他们日常活动大多是两点一线:一头是家庭,一头是监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二)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远不如其他警种,在社会上常被人们称为“三流警察”,尤其是农村监狱的民警更是“土警察”。与公安相比,同样是警察,都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安全,但社会地位却大相径庭。公安民警能得到社会的敬畏和支持,可监狱民警却难以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监狱民警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却也不得不面临“找对象难”的窘境。两种不同的社会际遇,不免使监狱民警心理上产生障碍,感到心灰意冷,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

2.社会偏见。监狱是收押和改造罪犯的特殊场所,这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是管理在押罪犯。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监狱人民警察存有偏见。想当然地认为新时代的监狱警察形象和旧社会的狱卒没什么区别,加上近几年监狱民警中出现的个别违法违纪事件被媒体大篇幅负面报道等,使其形象遭到歪曲,使人们误解监狱民警,社会信誉不佳,严重地挫伤和打击了监狱民警的积极性。

3.生活水平不高。近几年,国家对监狱的财政拨款基本到位,监狱经济发展势头也较好,监狱民警的工资福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公安、法院、检察院、税务、工商系统的公务员相比明显偏低。目前有些地方监狱经济困难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一些单位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甚至扣发民警工资,孩子上学、就医、生活等问题无不困扰着他们。监狱民警付出得多,而所得与付出不成正比,极易导致其心理失衡,进而出现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

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民警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有些则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在于工作兴趣的保持、自我意识的认识、情绪心境的调控、人际关系的把握、人格品质的塑造、环境能力的适应以及一系列心理行为的问题把握上。这些个人因素如果处理得不当,就极易促成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对监狱警察心理疏导的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心理疏导”的字眼,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的内心感受,心理疾病成为整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考验,不必讳疾忌医,而应坦坦荡荡就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疏导,摆脱内心痛苦的折磨,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工作生活。为了有效地缓解监狱民警的心理压力,开展民警心理疏导,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从工作角度讲,要构建彰显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机制

1.重视监狱思想政治工作,从心灵源头筑起心理压力的长城。监狱各级领导要注意引导监狱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从警为民的光荣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宽阔的胸怀和伟大的理想信念,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因素的侵入。要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摸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切实解决民警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把为民警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要主动下到基层,与民警谈心,了解民警的生活与生产困难,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做到“五多”:多尊重、多激励、多肯定、多建议、多倾听,确保使监狱民警心情舒畅,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

2.切实抓好从优待警工作,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对于监狱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方针,善于从民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监狱民警的合理物需质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引发心理失衡的外部诱因。要解决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确保监狱民警与公安干警同等待遇。要将经济政策向一线倾斜,以保证一线民警心理上的平衡。要关心民警的生活条件,在法律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切实帮助民警解决住房难、小孩上学难等具体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改善工作条件,使民警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要严格执行民警休假制度,定期组织外出旅游、参观考察,使民警正常的学习、休息得到保证,使疲惫的身心得以康复。要关心爱护青年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个人婚恋家庭,为他们安排更多的与社会交流接触的机会。要注重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给民警提供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民警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要加快数字化监狱建设进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监狱,减轻民警的工作负荷。要对有工作实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激发民警的进取精神和干劲。

3.建立和完善警察心理支持体系,提供心理保健服务。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在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压力急剧增加的状况下,在全体民警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已是势在必行。针对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国家公安部已经建立了民警心理咨询网站,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相继建立了网站配备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要在全国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探索民警心理服务机制,成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在监狱内部网开设民警心理网络、心理咨询电子信箱,开通民警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心理干预机制,缓解民警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二)从社会角度讲,要营造和谐、关注、支持的心理环境

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微观基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①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这一职业的了解程度。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其自身也会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了这份热爱追求,心理调节功能就会起正激励作用,不但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监狱民警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的安宁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一直以来缺少正面宣传,造成社会媒体对监狱系统极少数腐败分子十分感兴趣,报道有时也失之偏颇,致使监狱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不佳。因此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宣传手段等,尽量客观、公正地宣传报道监狱工作,增强监狱民警的职业威望,提高监狱民警的社会地位,促使全社会了解监狱工作,宣传监狱工作取得的成绩,使社会公众对监狱民警产生敬畏感,认识到社会稳定离不开监狱工作。只有这样,监狱民警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深牢大狱》就是一种很好的舆论宣传方式。

(三)从个人角度讲,要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助人自助,即民警要自己学会心理调适,学会自助,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1.要加强自身个性修养,做好心理的自我调节。要不断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做人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宽容大度,乐于奉献。要不断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做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始终在快乐中工作、生活、学习。

2.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监狱民警首先要培养对职业的兴趣,要正确认识监狱警察这个职业是教育、改造和挽救迷途之人心灵的工程师,是维护社会及人民安全的保护神,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业。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满腔热忱地投入,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同时,监狱警察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增添活力和放松情绪,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

3.要正确对待压力。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路,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要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进取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同时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做到有张有弛,有劳有逸,适当宣泄,及时疏导,乐观幽默,积极向上。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既然体育运动能够强身键体,那么体育运动就能为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运动能产生快乐的荷尔蒙,有助于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促进积极的人际交往,它是宣泄不良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的最佳途径。

第五篇:叶扬:《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

监狱警察心理保健研究

叶 扬

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

(一)触目惊心的个案

2010年某公司员工连续10多起自杀事件在国内引起震惊。根据调查,早在1999年某监狱也有1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女警察,因为婚姻恋爱问题受挫投河自尽;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一名已经离休的老警察因家庭问题投入渔塘自杀;近年某省女子监狱1名女警察产后抑郁,丢下丈夫和婴儿坠楼身亡。目前,监狱警察中由于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宣泄渠道不畅所出现的问题不少,个别警察甚至拿犯人出气,打骂体罚,导致执法行为偏差;个别警察借酒消愁,酿成桩桩恶性交通事故,车毁人亡;几乎每所监狱近年来都有警察患精神病入院治疗的个案,发病者多是青年警察,甚至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警察。

(二)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从2000年开始,作者因工作需要先后参加了多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活动:

1.2000年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心理测试》问卷,对某监狱186名警察进行了

①心理测试,结果有22.22%的警察心理不健康。

2.2007年下半年采用《90项症状清单》量表,对某监狱288名警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的结果是:(1)心理健康的占70.14%;(2)有某一项心理症状,比如抑郁、焦虑或人际关系敏感等,但心理的总体水平还在健康范围之内,即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占15.28%;

(3)心理不健康的占14.58%。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全国常模。

3.某省司法厅于2007年下半年组织对全省监狱劳教所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放了2324份问卷,结果有33.1%的警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17.1%的警

②③ 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9%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7%的警察患有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4.为了更加全面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作者对全国20所监狱劳教所共2199名警察心理测验材料综合分析,有

④某一方面心理症状的占34.77%,与某省司法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总体上约三

分之一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三)监狱警察心理疾病评估

《90项症状清单》量表评估的是近期临床上一般的心理症状,2007年9月上旬,作者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399题)量表,对某监狱警察心理疾病进行了评估。共发放316份心理测试问卷,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为246份。

1.警察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1)有轻度症状的(60-70分)警察占13.33%,对工作①叶扬等,广东省茂名监狱干警心理测试报告,载王旭东主编《南粤司法行政文集

(二)》,花城出版社,2002,176。

②钟伟芳等,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刊,2008,(1):13-16。

③赖其青等,我省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南粤监狱,2007,(3):40-41。④叶扬主编,中国监狱劳教工作警官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3,6-28。⑤广东省阳春监狱课题组:《阳春监狱警察心理疾病评估报告》,载广东省监狱管理局2008年11月编《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发展》一书,31-37。

和生活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2)有中度症状的(70-80分)警察占3.86%,心理症状经常出现,对工作和生活有明显的影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3)有偏重症状的(80分以上)警察仅有0.98%,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警察心理疾病特点。警察心理疾病排在前五位的是:(1)第一位是癔症,主要表现为存在用转换反应来对待压力或解决矛盾的倾向。(2)第二位是疑病,反映个别警察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即使身体无病,也总是觉得身体欠佳,表现疑病倾向。(3)第三位是精神病态,反映出个别警察性格的偏离,脱离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蔑视社会习俗,常有复仇攻击观念等。(4)第四位是抑郁,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有关,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5)第五位是性度,即“男子气-女子气”,主要反映性别色彩。高分数的男人表现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他们缺乏对异性的追求。高得分的妇女被看作男性化、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

(四)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特点

1.角色冲突:角色是指与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监狱警察最突出问题是角色固着与冲突。长期加班加点将角色固着在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警察角色上,回到家里,甚至与朋友交往时角色不能及时转换,带着警察面孔,影响亲情关系和人际交往。

2.身份倒错:身份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警察在罪犯面前是执法者的身份,但个别警察在工地让罪犯按摩和为罪犯私自购物等都有失身份,严重者由改造者变成被改造者。

3.心理早衰:心能透支,未老先衰。在缺乏心理督导机制情况下,对部分长期从事罪犯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消极影响最大。

4.内疚情绪:长期加班加点,对家人关心不够,愧对亲人,特别是小孩。

5.感染心理疾患:警察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时,没有设置好心理问题“防火墙”,解决了罪犯的心理问题,却无形中将心理“垃圾”留给了自己,带回家中,带到社交场合,个别警察由心理矫治工作者变成心理问题患者。

6.心理脆弱:承受心理压力能力差,主要是个别新录用警察心理素质差,心理脆弱。

二、监狱警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和特点

(一)主观因素

1.突出问题是缺乏对心理保健正确的认识。由于受旧观念影响,有的警察有心理问题不敢寻求心理帮助,将压抑埋在心底形成症结,成为心理问题的祸根。近年来监狱机关对警察心理健康引起了重视,但仍处起步阶段,大部分警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警察中有个别甚至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对监狱组织心理测试不配合,工作之余只关心身体健康,心理保健意识不强。

2、缺乏对被罪犯消极心理影响严重性的认识。多年来监狱机关注重了罪犯之间恶习交叉感染问题,在罪犯中广泛深入开展“三分”工作,对罪犯消极心理对警察的影响则重视不够,警察缺乏这方面的防范意识。

3.监狱近年新招警察大部分出生在独生或少生家庭,有的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艰苦磨练,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警囚矛盾,往往不知所措;对挫折缺乏应对方法,日积月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客观因素

1.国家对全民心理保健的重视和投入滞后,制约了监狱警察心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我国对大众心理健康关心比较多是近年来的事情。一个10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目前精神卫生法还难以出台,精神卫生缺乏法律保障。

2.当前社会民众本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心理咨询存在诸多认知误

区,甚至不把心理问题当回事,由于监狱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善其身,自然也增加了在监狱警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的难度。

3.监狱警察因工作和家庭等原因引起的心理压力大,主要表现在:工作对象特殊,工作任务艰巨性;业余生活单调,工作环境边缘封闭性,解决心理问题的社会资源缺乏;未婚警察找对象难,已婚警察子女入学难、配偶和子女就业更难等。

4.罪犯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警察受到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广东省监狱管理局采用《90项症状清单》量表对全省监狱在押罪犯进

①行的普查,罪犯心理健康的比例为58.64%,心理不健康的比例为41.36%,几乎有将近一半

②罪犯心理不健康。而罪犯中的顽危犯心理不健康罪犯高达67.10%;艾滋病罪犯则更加高,③有74.30%心理不健康。罪犯是目前已知的心理问题最严重的社会群体,心理矫治作为改造

罪犯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手段已经隆重登上了中国改造罪犯历史大舞台,担当重要角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果警察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即便侥幸从事了监狱工作,但是,肯定难以改造好罪犯,甚至,还可能染“病”(心病)上身。打铁还须自身硬,要不断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

5.由于没有形成心理健康督导机制,在工作中个别警察受罪犯消极心理影响,特别是监狱心理咨询师受消极影响更加大,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出现心理枯竭、早衰,甚至被消极心理同化等现象,影响心理健康。

三、监狱警察心理问题预防重点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一)开展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

根据对广东省阳春监狱的调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

1.邀请高等院校和有关医院的心理学专家给警察作专题心理健康辅导报告。

2.结合每年的警察培训工作,安排监狱心理咨询师给全监警察分期分批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

3.监狱为警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利用监狱内网,由心理矫治科将报刊杂志上有关心理健康的精彩文章,转载给监狱警察学习,比如《学历越高越认同心理医生的正面形象》和《独特的心理疗法—色疗》等转载文章,引起了警察的广泛关注。

5.加强对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督导,从2008年开始监狱每年召开一次全监心理咨询师年会,总结工作经验,奖励调研成果;邀请心理学教授给全监心理咨询师进行1-2次心理健康和工作业务督导,不断提高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业务能力。

(二)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首先是转变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解决了认识问题

1.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论”。过去警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认知误区主要是:(1)个别人认为心理问题看不见摸不着不是病,不需要别人干预。(2)另一种则截然相反,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找心理咨询师等于承认自己得了精神病,无地自容。(3)越学心理学心理问题越多,心理学还是不接触为好,等等。

这些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树立了正确的认识:(1)我国已经公布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心理问题也是病。(2)心理疾病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重性精神病等,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精神病,有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同感冒找医生一样,并不丢人,相反,讳疾忌医,不但害己,影响家庭和谐,也影响工作。(3)“越学心理学心理问题越多”的观点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言论的翻版,不攻自破,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首先是①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广东省监狱罪犯心理状况调研报告,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3):13-22。②叶扬,顽危罪犯心理矫治研究,中国监狱学刊,2006,(5):98-101。

③叶扬,艾滋病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11):30-33。

解决认识问题。

2.心理问题“原因论”。目前关于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原因众说纷纷,主要有:(1)“职业论”,监狱警察守着“弹药库”,座在“火山口”,工作对象特殊,任务艰巨。(2)“环境论”,远离城区,生活单调,造成心理空虚。(3)“婚姻家庭论”,婚恋难,亲属就业难,等等。

这些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解释某监狱近年来发生严重心理疾病的3名警察中,有2名竟是新参加工作的警察,另1名也是年轻警察,如果说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与职业、环境和婚姻家庭有关,应该是老年警察受到的消极影响大,为什么新警察就患精神病?国人具有浓厚的官文化,在中国难以找到比当官更加好的职业,但难以置信的是,近年来居然有一批官员也自杀身亡,这当中居然有检察官、纪委书记和教育局长等身居要职的领导。在校的大中小学生,他们还没有从事任何职业,也居然自杀。据《新快报》2009年4月23日报道 广东2008年有26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这就有力说明,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产生固然与职业因素有关,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将警察心理问题放到社会大环境中讨论。心理问题同其他事物一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纵观历史,人类疾病经历了“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到21世纪的“精神疾病时代”。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恶化、竞争激烈、观念更新、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就开始需要心理医生,我国也就是在2001年人均GDP达到这个水平时出台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统一认证制度。根据新华网广州2010年1月24日电,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09年广东地区人均GDP达到了5965美元;2009年中国GDP增长8.7%,人均GDP达到3603美元,已经进入心理问题高发阶段。监狱是社会的细胞,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警队心理保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心理疾病“感染论”。我国十分重视预防罪犯之间传播犯罪伎俩,但是对罪犯消极心理对警察的影响却一直重视不够。警察长期面对心理疾病缠身的罪犯,如果警察心理保健意识不强,心理“枯竭”,就容易出现被罪犯消极心理影响现象。

四、警察心理咨询与治疗是解决警察心理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警察适应不良

新录用警察陈某,男,1986年生,2009年10月参加监狱工作,是应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1月中旬参加完省监狱局统一组织的新警察初任培训后分下基层监区值勤,不久认为带班单调、孤躁、甚至无聊,不想管罪犯,不敢管罪犯,现实与理想有极大落差,心烦,失眠等,难以适应工作,于2010年3月初向监狱提出辞职申请,到基层监区工作不到3个月。到新环境人们普遍遇到心理适应问题,常会引起情绪波动,要适应新环境,首先要做好身体和心理状态适应,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预防自杀;其次,爱岗敬业,适应工作规则,熟练工作业务。

(二)警察不堪工作压力产生焦虑和睡眠障碍等

2008年11月在对某监区警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前,运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警察反映最多的睡眠问题进行评估,监区16名警察中,出现了睡眠问题的高达11人,占68.75%,成为这次评估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睡眠障碍主要原因:(1)社会客观原因,主要是工作任务繁重、改造对象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压力大,值夜班多,睡眠不足,生活节律被打乱;个别警察因工作原因没有处理好家庭夫妻关系,家庭不和,夫妻反目,小孩调皮,读书不争气,以及与同事朋友关系紧张等都可成为睡眠障碍诱因。(2)心理原因,主要是有焦虑和忧郁情绪,造成入睡困难或早醒,神经衰弱者则既难以入睡,又容易早醒。(3)生物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目前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带病在身,比如,晚上胃溃疡发作时,疼痛难忍,当然难以安眠。

2.睡眠障碍包括:(1)失眠:分入睡困难型、保持睡眠困难型和早醒三种基本类型。

(2)睡眠觉醒障碍:分梦艺(说梦话)、睡行症(夜游症)、梦魇和夜惊等。

3.根据心理疾病防控机制:一是消除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可以消除心理问题,比如,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消除产生睡眠问题的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则睡眠问题消除;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治疗,直接消除心理症状,也是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4.消除睡眠障碍基本的预防措施是:(1)在爱岗敬业的同时,积极锻炼身体,保持知足常乐的平衡心理状态。(2)培养科学的睡眠方式习惯,加夜班不能按时休息固然是打乱睡眠习惯,影响睡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多数人所忽视,就是休息日睡懒觉(多睡觉),与少睡觉(加夜班)对睡眠习惯的影响是相同的,有规律的起居饮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对提高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平时习惯休息时间该睡不睡,不该睡时却睡懒觉,是造成睡眠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做到:该睡时即睡,不该睡时不睡;睡不着就起床,有睡意了再睡。(3)远离黄、赌、毒,保持廉结自律,自然睡得甘甜。

(三)警察婚姻家庭问题咨询

因婚姻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是警察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情况是:第一,小孩的问题比成人问题好解决,小孩心理问题如果将应激源切断了,心理症状一般短期内会消除,小孩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自我平衡恢复能力,但是,往往是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心理问题出在小孩身上,根源在家长身上,比如小孩上网成瘾,一了解其父或母,就有天天泡在网上的习惯;二是,因夫妻关系产生的心理问题,双方一起来咨询的一般容易解决,一相情愿的,则胜算不大。

婚姻家庭问题咨询中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1)婚姻基础不牢固引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将男女之间从恋爱到结婚分为: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和制度化四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的情感缺失或不牢固,都有可能成为日后诱发婚姻问题的导火索。(2)因家庭功能缺失或不全引起的心理问题,家庭的主要职能有: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休闲与娱乐功能等,这些功能缺失或不全会引起夫妻之间的心理矛盾,有的因此劳燕分飞。(3)日常生活琐事引起的心理问题等。

五、警察心理排查和危机干预工作

(一)要建立全方位的警察心理预警机制,将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监狱每季度对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排查和评估,对有心理问题的在内部作出预警,供监狱领导、政工和心理咨询部门处置警察心理问题时参考,发现心理问题或危机的提前介入,及时干预。

(二)心理危机概念

心理危机是指人对急性的或短期的应激状态,以及面临自认为不能克服的挫折时产生的急剧心理冲突、恶化和失衡状态。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和指导当事人领悟心理问题实质,走出心理误区的活动,目的是解救陷入心理严重失衡中的警察,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三)心理危机特点

1.有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存在引发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

2.心理问题总爆发,引起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急剧变化,但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诊断。

3.不能自我平复,当事人用自己常用心理调节方法目前暂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

心理危机难以预测,目前也没有十分有效的应对方法,这同社会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相同,比如“5.12”文川大地震,“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件,都难以预防,事后救治也是摸着石过河,没有现成的行之有效的应策,但是,并不是就此等待观望,现场因地因时制宜的干预措施,对危机有缓解作用。

(四)危机干预基本方法

1.进行积极关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

2.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耐心倾听当事人心声。

3.科学运用解释和鼓励等心理技术,化解危机。

六、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类型划分及保健对策

(一)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类型划分

①根据叶扬(2011)提出的心理健康大循环系统,本文将警察心理健康状态划分为两种

基本类型和四种基本状态(图1-1):

1.两种基本类型:心理正常与异常两类。

2.四种基本状态:

心理正常的警察分为两种基本状态:(1)正常Ⅰ:心理正常,心理健康水平处在不断提升状态;(2)正常Ⅱ:心理健康水平还处在正常范围,但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

心理异常的警察也分为两种基本状态:(1)异常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处在不断加重状态;(2)异常Ⅱ:心理仍属于异常范围,但心理障碍呈不断好转状态。

(二)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警察的心理保健对策

1.对心理正常,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升(图1-1,正常Ⅰ)警察,要进一步增强心理保健意识,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

2.对心理健康水平还处在正常范围,但遇到了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态呈下降趋势(图1-1,正常Ⅱ)的警察,要在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基础上,开展专项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只有建立科学的长效预防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将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每年定期对监狱警察进行心理辅导,全面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监狱应成立警察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有专门咨询设备和场所,有专项经费保障,随时为有需要的警察提供心理服务。

3.对心理异常,并呈不断加重趋势(图1-1,异常Ⅰ)的警察,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预防心理危机,防范自杀等突发事件,在心理健康状态稳定后开展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

4.对心理仍在异常范围,但呈不断好转趋势(图1-1,异常Ⅱ)的警察,要巩固心理治疗效果,观察疗效,加强康复训练,组织回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发表于《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年第3期第53-58页)①叶扬,犯罪与改造心理工程,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5):33。

下载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析我区监狱基层警察心理应激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

    监狱基层一线警察如何规避职业风险近年来监狱屡屡发生的监管安全事故,有些是基层警察的责任心不够,有些是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造成的。在发生重大事故之后,有些警察受到处分,有些......

    监狱基层带班警察权责声明[全文5篇]

    监狱基层带班警察(看守)权责声明与解释 本声明是在监狱基层带班警察免责声明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精神制定的权力和责任声明。本声明主要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

    我骄傲,我是一名监狱警察

    我骄傲,我是一名监狱警察 当我们穿上警服,肩负起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义无反顾地踏入监狱时候,我们就选择了奉献与牺牲。作为警察,真正让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人......

    监狱监区警察疫情防控事迹材料

    疫情不灭,警察不退—云南省监狱十监区警察的誓言2020年2月10日云南省第一监狱十监区的9名监狱警察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监管区的大门,响应监狱党委的号召和命令,进入监管区开启封闭......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邱为 主治医师 江西省吉安监狱医院摘要监狱人民警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调查显示监狱人民警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本文概要地分析了......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摘要 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摘 要 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

    监狱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监狱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摘要】监狱工作的根基在基层,监狱队伍的主体在基层,队伍中的问题也主要发生在基层,因此,加强监狱队伍建设必须将着重点放在基层。笔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