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人才培养规划
关于建立人才培养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为通州广电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的思考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的重要任务。广播电视队伍建设的强弱是关系到是否能够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否能够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的一项大事,也是塑造党的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既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如何抓?我认为应该抓住第一要素:人才。人才是队伍建设的根本,同时也是队伍建设的重点。离开了人才这个基本点,队伍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广播电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和区域管理的约束下,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人才尤为显得重要。作为区县级广播电视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依赖高素质的队伍和复合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怎样合理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一、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广播电视是融知识、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大众传媒,已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而精品栏目的产生,收听(视)率的提高,节目内容的包装,视听效果的确保,取决于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取决于真才实学的人才。且人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的 1
生存和发展。
1、广播电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历史性任务,也是广播电视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些使命,就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努力造就一大批有影响的各类专门人才。
2、广播电视的自身发展迫切需要人才。近年来,伴随着通州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前进,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各项硬件条件不断改善,节目的制作能力与质量标准和要求也大大提高。这些都需大量的编导、播音员、主持人、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各类专门人才来加以保证。
3、广播电视在新闻媒介激烈的竞争中迫切需要人才。目前中央台、北京台及全国各省市级卫视等达到几百个,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如此,还有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介之间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更是非同小可。面对多元化的激烈竞争,只有在节目中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亮出自己的绝招,打出自己的王牌,才可以吸引受众。归跟到底就是在突出地方特色上下工夫,在提高节目质量上下工夫,在打造栏目品牌上下工夫。因此,广播电视要在各种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急需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推出一流的节目,产生一
流的效益,赢得一流的地位。
二、对当前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摸清底数,研究制定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方案。
在广泛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广播电视队伍结构组成,结合实际建立以人为本的规划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规划方案包括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长短期和阶段性目标、具体标准和要求、培养重点、培养措施和奖励惩罚机制等。
(二)明确要求,努力提高广播电视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增强其责任感、事业心。重点强化几种意识,即:
“喉舌”意识。“喉舌”是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最本质的特征。要正确处理广播电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思想上明确宣传方向,在实践上把握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喉舌”意识。
发展意识。每一个广播电视工作者都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所处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明确奋斗目标,探索发展之路,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服务意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受众对媒介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余地。这就打破了广播电视以前的“我播什么,你听(看)什么”的局面。迫使广播电视走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合实际,把受众的需要作为办好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受众市场的行情变化来改进
自己的宣传报道形式和节目内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务必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要明确广播电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是受众,受众就是广播电视的上帝。要时时把受众放在心上,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报道他们,尽可能地满足他们。惟有此,才能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避免工作中的被动性,从而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旺盛生命力。
质量意识。质量是广播电视的生命所在。受众的选择不会仅仅因为部门的大小、级别的高低、载体的不同来取舍,而主要是以节目质量的高低为标准。因此,要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避免浮躁,多出精品,创建名牌栏目,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工程师,以促使写出好稿子、办出好节目、播出好信号,从而以质量取胜。
奉献意识。首先要热爱本职,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并树立全局观念,不计较台前幕后,甘为无名英雄;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珍惜公众评价;再次,要恪守职业道德,加强纪律观念。
协作意识。广播电视较之于其他新闻媒介,更属于一种综合性、多层次、多环节的事业。如一条新闻要经过记者的采拍、编辑的编排、制作的剪辑、播音员的配音、再到技术人员的发送,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会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播出效果。因此,在提倡公平竞争的同时,还要求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形成人才的整体合力,发挥人才的群体效应。
法治意识。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法,知法、守法,将广播电视一切行为置于法治规定的运行轨道中,包括每一次采访,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解说,特别是批评性报道,都必须严格依法行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宣传等各项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自我保护,减少无谓的麻烦。
(三)创设环境,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搭设良好的平台。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健康稳步发展。
1、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和氛围,树立依靠、培养、使用人才的“人才观”,激发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要把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领导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像抓节目创优那样,像抓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把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工程师等培养列入工作的重要议程;要培植并大力宣传各方面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舆论氛围,使人才受到进一步的鼓舞,增强继续前进的动力。同时,也使得其他人员受到激励,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要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家“脱颖而出”,满足其成就感。广播电视部门是知识性、技术性、艺术性密集的部门,相对而言,从业人员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首先要认真分析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及其兴趣、能力等方面特点,量才适用,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他们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在各自的岗位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要创造机会,为队伍建设搭台铺路。大胆培养和使用有思想、有专业、有能力的青年人才,放手让他们进入关键岗位,主动压
担子,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即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同时,要善于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与适度引进人才结合起来,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事业发展提供动力。
3、形成一个规范的考核评价环境,强化队伍的进取心。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涌现出的人才予以一个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认定,是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要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创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考核环境,建立以工作业绩为主要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如建立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细致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目标具体、指标明确,根据实际考核效果进行奖惩。
(四)建立灵活的激励、奖励机制
1、变革现行岗位设置,实事求是地科学定岗定编定员,实施人力成本核算,推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薪金制,做到“以岗取薪,变岗变薪”,以真正实现奖勤罚懒。
2、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按照“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原则,对员工实行职级动态转换和职业阶梯制的管理,在单位内部形成既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同时又不断催生新人的用人机制。
3、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增强各方面专业人才对本单位的归属感。
第二篇:关于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方案 1
关于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集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xxxx函【2014】28号文件精神,加快我司后备干部人才培养,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就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根据xxxx人才工程纲要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 干部人才队伍为目标,把后备干部人才选拔和培训提高到“人才强企”的战略高度,认真做好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在实践中考察,在实践中培养,促进后备干部人才在思想上、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在业务能力上更上一个台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结构合理、能够担当公司各级领导岗位重任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
二、组织领导
1、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xxx xxx 职 责:全面负责后备干部人才的考察、选拔和使用工作。
2、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为该项工作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该项 1 工作策划,方案的实施、组织、落实及日常管理工作。
三、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原则 公司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必须坚持:
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5、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四、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坚决贯彻公司的发展战略,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发展潜力较大;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本职工作岗位工作满两年以上;
4、年龄在 50 周岁以下;
5、基层员工公认,得到绝大多数干部、员工的认可;
6、对工作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条件的限制。
五、选拔范围及数量比例:
1、面向公司本部及各经营单位全体人员进行选拔;
2、按照公司部门副职、各单位班子副职以上干部人数的1:12的比例进行选拔;
3、公司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由现任公司部门副职、各单位 班子副职以上人员和新选拔的后备人才干部组成。人才组成结构应保持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业务骨干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的合理配置和基本平衡。
六、选拔程序和办法: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的方式,确定后备干部人才名单。
1、选拔: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一是组织推荐,由部门或单位严格按照后备干部条件,研究确定后备干部推荐人选,并形成书面推荐材料,上报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二是个人自荐。在认真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的基础上,由个人自我推荐,并将自荐材料报送公司组织人事部门;
2、组织考察:公司对候选人进行初步资格审定后,重点考察推荐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
3、公司党委会最终审批通过后进入公司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库。
七、后备干部队伍的充实与培养
1、对后备干部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适时对后备干部人才队伍进行调整充实,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相结合,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2、后备干部人才选定后,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确定培养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采取以选送到中远集团总公司、其它中远内部单位、专业培训机构、或聘请专家到现场授课等形式培养。
3、根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原则,把提高工作能力摆在首位,加强后备干部人才的实践锻炼,根据实际情况,对后备干部人才分别采取岗位挂职、轮岗锻炼,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等,进行实践培养和考察。
4、后备干部人才的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组织人事部门每年3至4月份应对后备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后备干部人才培养、使用和调整的依据。
八、后备干部人才的管理
1、组织人事部门在每年干部考核后对后备干部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提交分析报告,并对后备干部的交流、培训、岗位调整以及对外聘骨干等提出建议。
2、后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人才名单: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2)工作业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3)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4)员工意见较大、严重脱离群众,在员工中威信不高;(5)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应学习或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的;
(6)因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人才的。
3、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后备干部人才的档案主要包括:后备干部简历、考察材料及培训方案、民主推荐情况、民主评议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记录等。
4、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公司对后备干部人才实行统一管理。因工作调动,如管理主体发生变化,原负责管理的人事部门应当将后备干部人才档案一并转交新的管理部门,可否列为新调入单位的后备干部人才名单,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后备干部人才选拔程序重新研究确定。
九、后备干部的使用
1、除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由集团委派外,公司本部部门副职和经营单位班子副职以上干部的聘任,原则上均从公司后备干部人才库中提拔使用。
2、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人才参与由公司、中远集团及相关单位、部门批准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活动。
十、附则
1、除公司管理的干部外,各经营单位应参照本方案建立本单位的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现有部门负责人数量的1:12的比例进行选拔,并适时将选拔情况报备公司组织人事部门。
2、后备干部人才工作的日常管理归口公司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并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3、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xxxxxxxxx 二○一四年九月
第三篇:医院人才培养规划
永城市妇幼保健院人才培养经验
为了提高我院临床卫生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我院医学科技总体水平,加强我院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医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院在人才招聘、使用、培养、投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
我院现有在职职工30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208人,与全省市提出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人才数量有待补充,第二、高层次、高学历人员人才偏少,第三、人才开发工作有待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年轻骨干人才的作用。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工作目标:努力提高临床医技人员本科学历占有率,使人才在各学科间分布更趋合理,并加强人才的医德建设,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更大提高。
三、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出台优惠政策,舍得花本钱,鼓励专科技术人员向本科学历深造近五年内每年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河南省第三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二)对专业技术欠缺的采用脱产外出进修,技术帮带等办法。
(三)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新知识。
(四)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对取得职称的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五)切实抓好卫生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一是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二是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转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三是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
永城市妇幼保健院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文章来源: 《理论前沿》2009年第8期 [作者:王健菊 何 山 常东坡] 发布时间:09-05-14 15:12:59 582
一、如何正确认识人才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命题。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我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唯一可反复开发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新型人才资源观念,倡导和坚持“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新理念,确立以能力为重点、以业绩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科学人才观。要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发展社会的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要树立起“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树立起“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爱惜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要树立起“注重业绩,竞争择优”的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当前社会人才观念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很多用人单位倾向于用教育水平或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来从事那些只需要教育水平或技能水平较低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人才高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重眼前轻未来。社会存在在对待人才问题时主要以短期性的权宜性的计划为主的现象,而对战略性长期性的计划重视不够。重物质轻精神。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对人才的激励作用,错误地认为提高了物质待遇,就可以引到好人才。这不仅增加了人才使用成本,而且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重视人才引进,轻视培养与开发。许多企业不惜重金大力引进人才,但忽略了在使用中培养和开发人才,缺乏长远的人才整体发展及规划方案;人才引进后对如何用好人才,如何稳定人才队伍缺乏良策,导致人才重新流失,使引进的人才得而复失。重外才轻内才。由于认识误区的原因,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厚外薄内的错误倾向,对外部的人才不惜花大量血本,而对社会内部的人员发展的合理的要求却不以为然,引起现有人才的心理失衡。
二、如何培养我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要充分认清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紧密联系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特点,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多管齐下,多方努力,解决好这一重大问题。
1.从“唯学历、资历”向“唯能力”转变,引导社会改变人才观念。
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并进一步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样,人才已不只是简单地与学历或职称挂钩,人才已成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
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概念。因此,要用好人才,抓好人才工作,就必须转变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变“唯学历、资历”为“唯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束缚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年来由于受金榜提名、荣归故里等思想的影响,加之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等原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大量减少,一些企业在用工上追求高学历,使人们一想到人才就是高考状元、名牌大学毕业生、硕士和博士等等,实际上社会不仅需要这些高学历者,更需要大量能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工人、能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职业技术人员。人才就是社会急需的人员,不一定非是高学历者。
2.调整教育产业结构,促进教育投资,重视人才的培养投入。
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这一属性决定了教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产品。我国教育的发展长期受到投资不足的严重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结构,相应对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投资是解决我国政府当前对高等教育投资不足和人才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要通过“人才产品”的输出、科技成果的开发、适度产权的转让以及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进入市场,从而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识到教育投资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存在着对人才不切实际的期望,存在“立竿见影”的短视做法,既不能真正发现人才,也不能给人才太多的发展空间。真正的科学人才观要善于用人,善于发挥优秀人才的潜力,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做到择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而用。在某些组织里,人才看不到成长的空间,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往往就跳槽了,更有甚者会带走组织资源。这更强化了“人才不可用”、“绝不能让他们学到基本工作技能以外的任何东西”等错误观念。如此恶性循环,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自身的长远发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是人才更大发展的跳板。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人才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达到个人和社会双重目标得以实现的“双赢”效果。
3.用公平的社会机制激励人,创造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说过: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因此,建立一个多维高效的社会回报体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在社会回报过程中,要坚持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运用社会财富、个人收入等物质激励手段,通过满足物质需要来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回报的作用,全面满足社会成员的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形成更为强大、持久的激励力。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造人才发挥才能平台,改善工作条件,提供更多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工作进步的需求,使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提升产业结构层次,重视发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挥才智的载体,以高层次的经济环境吸引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服务社会;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办更多的科研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软件园等,努力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定期发布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目录,逐步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技中介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后流动站)
责任编辑 史小今 《理论前沿》2009年第8期
第五篇: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书2012
Xxx 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书
编号: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甲乙双方经研究决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利用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乙方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甲方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现双方就 “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达成如下协议:
一、本协议是双方合作的框架协议,用以满足实习、实训、就业基地的一般性要求,在完成具体合作项目时,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协议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项目名称、时间、人数、费用、学生劳动时间、工资及福利、待遇、劳动安全、保护、保险等进行协商,并订立具体协议。
二、合作内容:
1、乙方组织学生(或教师)到甲方进行实践教学、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甲方予以配合,提供便利。
2、甲方派出人员赴乙方进修、学习等,乙方给予支持。
3、根据需要,甲乙双方互为对方提供相关培训,包括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技能培训,乙方为甲方员工提供理论知识培训等
4、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就业便利,乙方提供就业学生相关信息,在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选择乙方毕业生就业。
5、乙方可聘请甲方相关人员为实践导师,并不定期安排所聘实践导师为乙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学生指导、课程教学等专项活动;甲方可聘请乙方相关人员为甲方员工进行理论指导等专项活动。
6、甲方可悬挂:“xxxx”(学院名称)的牌匾
7、对于人才需求稳定的专业,可由甲方根据企业的具体人才需求情况,确定订单式培养的专业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由乙方以“订单培养”模式进行宣传和招生,以双方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专业教学,乙方学生可在学习期间到甲方顶岗实习,毕业后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留在甲方就业。
三、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为保证生源质量,甲方在招生期间会同乙方组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的宣传、面试考核工作,有建议权。
2、向乙方书面提出本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具体要求(含专业方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以及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要求)。
3、参与乙方制定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并提供相关教学所用的有关实验设备及师资。
4、负责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顶岗实习安排,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负责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考核管理工作。
5、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条件许可时办理有关毕业生的接收手续。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甲方的专业要求、人数设置和培养方向制定招生计划,并开展招生宣传。
2、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学规律,结合甲方所提出来的用人标准及要求,按需设置专业方向,按双方商定的教学方案授课。
3、负责组织学生 到甲方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参与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
4、跟踪甲方使用毕业生的情况,反馈、调整、及时修正专业培养计划。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是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六、如一方单方违约或有严重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合同,并可依据法律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中途因故终止,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签约时间:签约时间:
人才培养
甲方:
日期:
协 议 书 乙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