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

时间:2019-05-12 18:4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

第一篇: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中船预验收

(2013-08-27)

【摘要】我国海工企业的海工装备总装建造提供了指导和技术支持

近期,由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牵头,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参研,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立项的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通过了中船集团公司组织的项目预验收。

据了解,该项目研究涉及“优化总体技术、提升设计水平、攻克建造技术和夯实技础” 四个方面,包含8个研究子专题。船舶工艺所一方面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开展“典型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总体技术研究”、“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海工建造规范/标准体系研究”等子专题研究;另一方面,该所负责项目抓总,组织并参与其他专题内容研究,不断创新此类跨行业跨集团的综合性科研项目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了参研单位的技术优势。

该项目在研制过程中,成功申请各类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另有22项专利正在申请,在国内外各级期刊、各类会议中发表论文40余篇。

通过项目研究,形成了包括8份研究报告、8份指导性文件、5套应用软件、1份技术约定、1份技术方案,以及项目总报告、项目工作总结在内的总共25份适用性极强的研究成果。突破了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模式、生产设计虚拟评估技术,主体结构的建造精度控制技术,关键部位、重要结构制造工艺技术,大型总段整体提升、移运、安装技术,典型海工装备模块建造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项目包含的“缩短典型海工产品的建造周期20%”、“研究载体典型总段的管子和铁舾件预舾装率达到50%”、“海洋工程装备虚拟仿真数据转换软件平台形成船舶与海工装备虚拟仿真数据统一模型,且虚拟仿真系统对基于CATIA设计系统的数据的可重用率达到95%”等9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对我国海工企业的海工装备总装建造提供了指导和技术支持。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

第二篇: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

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

2014-05-13 08:14:48来源:证券日报昨日,根据财政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为落实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编制了《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16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实现浅海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深海装备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取得突破,专业化配套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健全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标准体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与建造能力,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产业体系,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第三篇:装备制造业当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装备制造业当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是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制造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和大规模产业化。美、日、德等工业强国正积极推进“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来促进新兴技术的创新与新兴部门的形成。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则确定了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十大重点领域,并明确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

装备制造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等特征,要求相关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先行。为此,长株潭在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共性技术开发。

实践表明,只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一个国家或地区才可以取得技术和工业的快速进步,才能在世界贸易中获得强大竞争优势,才可以保持经济和技术的持续繁荣。而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意味着有重大技术创新的机会,直至打破原有的产业技术路线;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常常对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产业技术的关联性、产业技术的外溢性、产业技术的共享性均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高铁产业的快速成功发展,就生动体现了基础研究在技术追赶中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湖南装备工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一批优势产业迈入了全国行业前列,如工程机械装备、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壮大,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车株机、湘电集团等;一批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如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等。装备制造工业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但大而不强是我省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共同的特点。其发展模式普遍存在“一弱、二靠、三低、四缺、五失衡”缺陷,即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对外资、外国技术依赖严重;低价竞争、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缺核心技术、缺世界性营销网络、缺世界顶级企业、缺国际品牌;贸易增长结构失衡、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失衡、各服务功能发展失衡、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支撑失衡、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发展失衡——导致传统产业中的高端生产装备和核心零部件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竞争力差距大;在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对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掌控不足。这也是长期以来企业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带来的后果。

从我省的实践看,在先进装备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模仿设计制造的产品居多,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偏少,产业内“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滞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如何推动长株潭地区乃至全省装备制造业强化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开发?笔者建议——

加大政府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组织建设。鉴于“产学研用”合作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政府应研究制定专门针对“产学研用”合作的政策法规,并加强统筹协调。应以高层次人才为依托,建立湖南工业技术研究院,为重点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共性技术支持。针对关键性、基础性和一般性等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政府应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应科学编制重大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规划,筛选出不同阶段亟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育,并将这一工作长期化、制度化;探索建设湖南省重点装备制造业联盟“专利池”,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构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评估体系,为科学评估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制定和落实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政策与规划提供依据。

健全技术经济政策,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扩散和应用。应研究制定对特定共性技术的补贴政策、对成果交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主体的金融支持政策以及有利于成果扩散的知识产权政策等,来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扩散和应用。基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模式,同时配套财税政策优惠、政府采购等举措推动共性技术扩散。

重视基础科学研究,鼓励专有技术开发。政府应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助于先进制造核心技术研发和突破的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课题进行前期攻关;应加强测试测量技术研发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实验数据库;要鼓励企业开展专有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渗透及扩散提供“牵引力”。

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构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人才高地。要构建和推广“柔性引才机制”,广纳高素质装备制造人才,着力培育和整合“四支队伍”,即国内外及省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型专家队伍”;大中型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开发型专家队伍”;装备制造企业内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模式和现代生产管理的“高层次企业家队伍”,以及一批“中高级技工队伍”,形成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格局。

积极整合国内外源技术,加强研发合作与交流。遵循“自创为主,引创结合”原则,与国外技术水平先进的装备制造企业开展联合设计、制造,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外源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并逐步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转变,实现技术的“内源化”。

第四篇: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的介绍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船会(2011)35号

关于召开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举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的通知》,我会定于2011年9月21-23日在天津启元大酒店召开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名称

本次论坛是中国科协第十三届年会的分会场之一,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要求,分会场命名为“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三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为便于组织代表参会,对外简称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

二、论坛主题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重点跨越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论坛主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曾恒一院士

承办单位:天津造船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上海鸿与智实业有限公司

四、主要内容

海洋工程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分析,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海洋工程总体设计与建造,船舶与海洋工程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海洋工程机械、管系和焊接技术,海洋平台电力电气和测量系统,海洋平台消防救生、修复和回收利用,海洋平台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等。

五、演讲嘉宾

国家有关部委,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船级社、海工装备配套设备制造商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科技人员。

六、论坛形式

论坛包括学术板块和市场板块两部分。其中,学术板块以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为基础,增加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等内容。市场板块主要邀请中外海工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等介绍新技术、新产品等。

七、论坛地点

天津启元大酒店(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276号)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2011年7月7日

第五篇: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设备制造的发展重点,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及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快速发展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以下简称《战略》)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前瞻网:2013-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念、体系、发展意义等,接着阐述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背景,并分析了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对中国船舶企业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报告对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做了区域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最后着重分析了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投资状况,并对其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下载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