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有哪些优势和弱点
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有哪些优势和弱点
优势:(客观)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劳动力;先进的工业基础;美国的大力援助。(主观)积极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弱点:国土面积小,市场狭小;主权国家多,必然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阻碍经济发展。
第二篇:浅谈战后德国经济发展
浅谈战后德国经济发展
2011级 财务管理专业 20111043124朱静周一班手机号:***
访谈对象:11中文系 张武龙
访谈时间:2013年12月9日22:00-22:40
访谈方式:QQ访谈
被访人最喜欢的国家是德国,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德国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且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方便去其他的国家,而且靠海又近,本身又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各种名车都产自德国),但是它的环境却不因为交通而受到重大的污染,相反的是它能够吸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训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这也归功于它有一群高素质的并且具有高度奉献精神的子民,这就是第二点——德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很高,凝聚力很强,战后两德统一就是他们凝聚力的体现。同时,在二战后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他们没有选择离开这片土地,他们就靠一个月几个土豆的薪水就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他们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德国人执行力很强,追求严谨,有时候也会略显呆板,显得有点不知变通。他们的总理可以当众在犹太人墓前下跪,他们会勇敢积极承认了自己的战争罪过。第四,德国经过两次经济奇迹,国家经济在战后复苏特别快,超越了西欧的其他国家,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欧洲的老大了。第五,德国的综合国力在西欧国家中也算的上是老大了。第六,德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是世界的领先者,科技先进,特别是在一些机械制造业,有自己的品牌。第七,对于二战时的德国法西斯,我们要用相对论来看,对德国人而言,也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很多人认为希特勒要是不发动战争还是个民族英雄呢,据瑞典媒体报道,希特勒曾在193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对此,本人的看法是:
德国在地区分类上属于西欧或中欧,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近年来,随着对自然保护人士的不断深入,德国联邦政府将生态保护的目光投向更大面上,在保护的基础上,力求通过自然化措施恢复已经破坏的地区。在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矿区复垦、湖泊保护等方面卓有成效。【1】
德国人的严谨,虽然未曾见识过,但是能打造出奔驰、宝马等众多著名品牌的国家的人民,其严谨性可见一斑。他们能做出世界上最精密的光学仪器,正是他们的严谨才是他们的产品总是那么耐用、誉满全球。他们讲规则,执行力非常强,定好的规矩一定会一丝不苟的执行。有时候他们显得不如中国人聪明,因为他们不懂变通,不知道“走后门”,不懂得“曲线救国”,但是正是他们固定的规程和行事模式,为他们的管理和制度执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拥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等,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汽车生产量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按国际汇率计算,德国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于2011年,德国为欧盟预算最大出资国。服务业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71%,而工业与农业则分别占28%及1%。德国于2012年5月时失业率为6.7%。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
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德国的出口额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以企业营业额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32家企业的总部设于德国。德国DAX指数则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国公司组成。德国具备专业技术的中小型企业也相当重要,约有1,000家此类企业在各领域居领先地位而被认为是隐形冠军。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其原因现在看来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德意志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两德的统一不无关系。两德统一后,对德国的工业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使德国在经济上有机会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西方世界长期保持第二的位置。德国在西欧一直持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德国的经济强大,促进了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于欧洲进一步的经济一体化和欧洲保持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德国的经济发展与德国的工业化道路密不可分。随着1840-1850年代德国铁路网的修建和鲁尔地区发现巨大矿藏,德国工业开始进入大跃进时代。铁路的修建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而且,当时的德国铁路完全是以经济为目标以而发展起来的。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便有大批大公司,它们是德国现代工业的标志。同英国和比利时等国一样,这些大公司最初都是从纺织部门开始,雇用大量的劳动力,慢慢在机械化的进程中取得成功。也正是由于像西门子电气通用公司一样大公司的规模性发展,是德国的工业能够后来者居上,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先起步的英法等国家。【2】
同时,德国的经济的优势来源于对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有效利用和吸收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搭配,促进本国工业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缩短本国企业与其他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3】。德国高度重视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在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科技创新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日益重要,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发挥科技创新,对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都是重大的。依托强大的科学技术,加上得天独厚的科技基础,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取得巨大成功。
第四,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力德国的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1958年,六国
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第五,德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在二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贸易促进机构,并明确各机构职能定位和分工,优化外贸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对财政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手段充分运用,借以调整产业结构。对新兴产业发展给予十分的重视,尤其是对科技型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鼓励。1972—1980 年先后对工商领域的3.5 万个新投资项目进行了890 亿马克的经济补贴。政府的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德意志的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其经济发展的质量。
第六,基于内在因素而言,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
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地理环境、交通条件、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国家资源等多方面。笔者仅从访谈中得知的信息和自身查阅资料后了解的情况粗略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德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报》2002.042、李根对德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7期
3、陈晓律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第三篇:留美自荐信之“弱点变优势”
编辑:xiexiebang
推荐信:诚实至上阐明自身弱点反而是种优势
“学校在受理推荐信时,首先看推荐人与你的关系,并以此来预测信件的真实度。”发布会上,针对学生提到有些外国招生学校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置之不顾的情况,美国加州路德大学彭世昌教授认为,写好推荐信,关键在选好推荐人。“其次看你的学习能力,在陈述时最好以成绩单上的数据为准,但不论成绩上升还是下降,都要有一个好的解释。第三则主要看你的性格,看你是不是一个能和同学老师互动互助的人,因为这种合作性不管对你 面试 学校还是将来 面试 工作都非常重要。”
彭教授提醒学生,在提交申请材料时,个人自荐信与他人推荐信之间内容落差不要太大,否则就容易被“置之不顾”。对自身的弱点,学生千万不要刻意掩饰。“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彭教授笑道,在自荐信中大大方方地将自身弱点摆出来并好好解释,有时反而是种优势,能够吸引招生老师的注意力。
继续关注:
第四篇: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和苏联对东欧推行的政策之比较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和苏联对东欧推行政策之比较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又由于美苏两大国战略利益和政治目标的不一致,日益形成以美苏为核心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提高竞争力,美苏均加强了对本集团内部的控制。美国对西欧推出了一些列经济方面的政策,作为回应,苏联也对东欧推行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旨在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力。本文通过详述美苏两国推行的经济政策来阐明分析这些政策对东欧和西欧的影响。关键词: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经互会;控制;经济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东欧国家更是遭受毁灭性打击,而昔日的法西斯国家沦为战败国,这样,美国和苏联成为战后世界的两大实力中心。由此,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走向对峙,大国合作政策无法继续实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和以苏联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相对应存在最终导致冷战格局出现。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为在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优势,对西欧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政策。推这些政策得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西欧恢复衰败的经济,带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此来控制西欧的经济发展,进而控制西欧各国的政治,把西欧拖入冷战的战略轨道,使西欧唯美国之命是从。而苏联为防止美国向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也为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对东欧国家推行了以经济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帮助东欧国家建立以发展重工业和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为核心的国民经济体系,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帮助和指导东欧国家发展经济。以下详述美苏两国在经济方面推行的政策和措施,并分析这些政策对东欧和西欧产生的影响。
一、美国在经济方面对西欧推行的政策和措施
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极度膨胀,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经过二战的打击,西欧各国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西欧已丧失对世界金融贸易的控制力,自身尚自顾不暇,所以无力重建世界经济秩序。于是美国牵头建立了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核心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多种原因,苏联并不热心参于,所以东欧国家也没真正参与进来。这个新的经济体 1
系主要是对西欧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此体系的建立,在相当打的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和经济波动,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西欧经济的重建和恢复。但它的建立其实是使西欧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成为既定事实,使西欧各国不得不在经济贸易上依赖于美国。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建立在美国当时强大的黄金储备之上。当时美国承诺实行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率,其他国家可拿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由此美元成为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挂钩,美元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左右了西欧各国的对外贸易。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无力保持其汇率稳定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向其提供贷款援助,这其实是为美国向西欧输出过剩资本提供了方便,美国加大了对西欧的经济渗透力度,但东欧国家同时可借此保持经济稳定。而在关贸总协定中,一方面“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①但不可否认,它有助于西欧国家实现经济市场的统一,为欧共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美国指导下建立的新的金融贸易体系使西欧稳定了经济秩序,但西欧各国当时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生产凋敝,物价飞涨,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社会动荡。美国担心西欧资产阶级丧失领导权,苏联势力继续向东推进,导致自己丢失势力范围,美国遂炮制了一个直接向西欧“输血”的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重要目标是推进欧洲经济的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因为为实现美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化,需要欧洲足够富裕,以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以输入美国商品。马歇尔计划①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所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欧洲国家在二战中几乎消耗光了他们的所有外汇储备,因此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援助几乎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来源。在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但随后大宗进口的方向又转向了他们最初也需要的用于重建的原料和产品。通过马歇尔计划,西欧的经济明显恢复,显出了经济腾飞的迹象。但其经济政治生活也日益为美国所控制。沦为美国冷战政策的附庸。
二、苏联在经济方面对东欧推行的政策和措施
二战后,东欧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为应对美国的进攻,苏联向东欧国际推行了一些经济反面的措施,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首先,苏联在东欧国家推行建立了苏联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突进式的方式进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强调计划和集中。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将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同一般国家工业化从农业到轻工业再到重工业的发展顺序不同,这种模式采取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再到农业的顺序。虽然这种模式在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后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漏,阻碍了东欧经济长远的发展。一些东欧国家例如捷克斯洛伐克曾试图通过改革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但苏联却不允许改变由其一手推行建立的经济体制,“在前苏联看来,这是一种危险的意识转变,捷克斯洛伐克在一步步脱离前苏联的掌控。前苏联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这违反了前苏联的控制理念,无法满足其强大的控制欲望”。②由此苏联竟直接出兵即可斯洛伐克阻止改革。
其次,苏联为增强东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以便更好的与美国对抗,同时也为平复由于阻止东欧国家参加“马歇尔计划”而带来的不满情绪和加强对东欧的经济指导。苏联牵头建立了主要由东殴国家参与的经互会。经互会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定期交流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并制定有关科技合作和援助的计划。同时也实行原料和机器设备方面的协作经互会的成立,对①
②①于沛、周荣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俄罗斯东欧卷),2002年版,第182页。李涛姜、晓东:《克林姆林宫的抉择—苏俄帝国的涅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214页。
于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促进各成员国经济恢复发展起了促经作用。但由于经互会各成员国咱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尤其是苏联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占绝对优势,随着经互会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成员国之间,尤其是各成员国和苏联之间矛盾尖锐,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能源原料供应和外贸价格上。东欧国家自身缺乏能源,苏联却是能源大国,但苏联却经常任意调高能源出口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这大大增加了东欧的工业生产成本。而在对外贸易中,苏联却极力压低东欧国家向苏联出口的机械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价格,利用这种剪刀差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苏联利用东欧国家在能源和经济上对苏联的依赖,迫使东欧国家在政治上向苏联妥协。经互会日益成为苏联控制东欧的工具,并不利于东欧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总体的影响
就西欧方面来说,虽然美国凭借自身实力对西欧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政策其目的是控制西欧,并把西欧拖入冷战轨道,西欧为此也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丧失也一些政治上的话语权。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欧从中的到了很大实惠。如在利用新的经济贸易体系,西欧各国的经济秩序得到恢复,对外贸易得到充分发展。而马歇尔计划更是“确确实实以惊人的速度刺激了欧洲。在许多经济指标中,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在战后的五年时间内,西欧国家的生产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不仅如此,人民不再挨饿,他们没有丧失信心,他们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西欧经济上的控制激发了欧洲的民族主义,戴高乐曾说:“对我们来说,战争的结束意味着恢复法国的完整,意味着国家必须重新绝对控制自己的命运,任何窃夺国柄的势力,不论来自国内或国外必须摧毁肃清。”①为此,法德逐渐走向联合,并领导了欧共体的建立,再加上由于美国对西欧推行的经济措施已削弱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贸易壁垒,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之间建立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盟成为趋势。
就东欧方面来说,苏联对其推行的经济上的措施虽然短期内有利于东殴经济的恢复,但是由于植入了苏联的经济模式造成了东欧国家经济结构畸形尤其体现在农轻重比例失调,国民经济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引发了社会动荡。而经互会的建立,使东欧国家发展经济时过于封闭,忽视商品货币关系,缺乏跟经济较发达国家间的经济交流,跟不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最终大大落后于世界经济①【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653页。
潮流之外。在此之外还受到苏联的控制,甚至丧失了自己经济改革的自由。
综上所述,从美国推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中,西欧获得的利大于弊。西欧最终完成了自身的复兴,经济得到发展,走向联合,最终成为了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从苏联推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中,东欧获得的弊大于利,虽在战后短期内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在长远的发展中弊端日益显现,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这也成为造成东殴剧变得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M].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于沛、周荣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俄罗斯东欧卷)[M].第一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李涛姜、晓东.克林姆林宫的抉择—苏俄帝国的涅槃[M].第一版.上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
[4][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N].第一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
第五篇: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促经济发展
依托优势特色产业促经济发展
郭 兴高云虹高智涛
伊春林业科学院
摘要:依托小兴安岭生态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经济,围绕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森林食品、木材精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推进伊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木材;生态旅游;食用菌;沼气
一、木材精深加工
1、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的现实必要性
发展木材加工是促进林木资源增值增效的重要途径。搞好木材精深加工对于林区缓危解困,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是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2、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第一是加快木材加工小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远离林缘,地势平坦,功能齐全。要注意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通路、通水、通电、场地平整的标准。第二是盘活木材加工存量资产。我市国有木材加工企业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存量资产,且厂房、设备等处于闲置状态。发挥这些资产应有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木材加工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生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三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兴办木材加工小区,发展木材加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第四是努力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大规模,进入大市场,获得高利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木材加工生产水平和木材加工小区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五是积极开拓产品销售市场。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
息,掌握市场行情,进行科学决策,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决策的准确性、超前性和产品的适用性、优质性走入市场,占领市场。
二、森林生态旅游
伊春是国家重点林区,是一座新兴的森林生态旅游城市,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家园”之美誉。2005年9月份,伊春市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工商联旅游商会等组织评为“中国最佳避暑胜地”。2005年,在首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林都伊春被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并被授予“绿色伊春”称号,依托森林和林业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发展道路和做法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森林生态旅游的特征与优势
森林生态旅游与目前世界旅游需求的切合度,也包括中国国民旅游需求的新变化的切合度都很高。森林生态与水生态、森林生态、海滩生态都是良性生态,但相互之间也有区别。森林生态旅游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是,第一,森林生态旅游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旅游。第二,森林生态旅游是比较安全舒适的旅游。第三,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丰富。第四,森林生态旅游是市场覆盖面广阔的旅游。第五,森林生态旅游是开发弹性和空间都比较大的旅游。
2、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伊春开发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从总体思路看,就是要坚持“四大”,即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视野。
(一)大旅游。大旅游就是指将旅游业不仅看成是直接提供给旅游者去观光、游览、娱乐、享受的这些项目。首先,大旅游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旅游产品。其次,度假旅游除了森林度假这个大题目以外,针对不同市场层的度假项目也不少。再次,专项旅游的类型就更多了。
(二)大产业。大旅游必然造就大产业,因此,前面大旅游所提及的内容都是大产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不能就旅游论旅游。旅游工作如果变成旅游行业运作,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大市场。森林生态旅游肯定是有长久吸引力的项目,对于这些地区很多的农村居民也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伊春的近程市场目前也完全不是中国发展水平最高最快和最有支付能力的市场,因此更应该着眼于国内的中远程市场。
(四)大视野。大视野就是要看到旅游的更为深远、更为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就是眼光要远。旅游还能在生态建设、促进交往、塑造形象、扩大影响、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人口素质提高等各个方面,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突出市场作用和主题形象的策划宣传
发展旅游必须突出市场的作用,强化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生产都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都是要提供给他人消费的。旅游生产的市场性更突出,任何地方发展旅游都不是要自娱自乐,而是要吸引别的消费者,因此,旅游产品是天然的市场派。从市场着眼搞旅游,就必须重视旅游区、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主题形象及其宣传塑造。
三、食用菌
1、规模效益明显
近年来,林都伊春依托良好的林木资源富集、气候温差较大和水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伊春市是全国最大的原生态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市218个林场(所)都开展了原生态食用菌的种植项目,仅黑木耳一项已连续三年种植突破4亿袋,年产干耳1.2万吨,总产值达6亿多元,占伊春市GDP的5%。在全市40万个社会自营劳动力中,有8万多人从事原生态食用菌生产。去年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而该市林区在岗职工去年年均工资仅5000元左右。
2、栽培方式多样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市探索了多种栽培模式:一是家庭栽培模式。利用闲置房屋等改造成菇棚。二是利用树林地进行拱棚种植。三是利用旧的蔬菜大棚改建成菇棚。四是利用废弃的树干,将菌直接种植在树干里。
3、区域优势强
在食用菌反季节栽培上,伊春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利用防空洞和抽取地下水来降低温度栽培食用菌,已取得一定效果,为反季节的食用菌市场填充了货源,也为我市的食用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相比一些地区的工厂化生产,减少了各种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四、绿色能源产业
沼气作为新型绿色能源,正被广泛应用。发展沼气产业对促进农副产品的合理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沼气功能多样化
沼气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而且沼气发酵残留物可以作为肥料和饲料使用,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有研究表明,在养殖业上,使用沼气发酵残留物养殖,比传统养殖效果好。使用沼液
作为饲料添加剂养殖动物,其动物肉质比较好。例如,用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的猪,其肉质达到GB 2722—81国家标准。猪肉中的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也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另外,用沼液养鱼、沼气发酵残留物防治病虫害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促进养殖业持续发展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的高效处理显得尤其重要。厌氧发酵技术是解决畜禽粪养殖场废弃物污染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厌氧发酵,将畜禽粪便中的能量转化为沼气,发酵后的沼渣和沼液作为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有机肥源,所产沼气可作为农民炊事、畜禽舍的照明和增温使用,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3、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沼气技术的推广,控制了人畜粪便的污染,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减少了疾病流行,有效地保护了森林植被,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由于使用沼肥,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减轻了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认真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战略,在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培育壮大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整体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加强林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郭 兴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检测中心科员助理工程师联系电话 0458—3602907 高云虹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 0458—3602907 高智涛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食药用真菌室 科员助理工程师联系电话 0458—36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