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宫廷秘史读后感
《宫廷秘史》系列电影观后感
——缅什科夫的悲喜一生
进入大学二年级,我们增设了俄语讲座这一课程,在这一课程上,我们通过观看俄罗斯《宫廷秘史》系列电影,增进了对俄罗斯18世纪中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政变及政权交替的了解,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言,这系列电影“展现了一段血腥与柔情交融、阴谋与真挚并存的历史”。而在这一段短暂的历史中,缅什科夫·亚利山大·达尼雷奇(Александр Данилович Меншиков)毫无疑问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电影中缅什科夫的一生为出发点,了解这段几乎被湮没在长河中的历史。
一、剧情简介
《宫廷秘史》系列电影一共包括6部,现国内发行的共4部,即《彼得一世的遗嘱》、《女皇的遗嘱》、《我是沙皇》以及《巨人的陷落》。18世纪上半期俄罗斯伴随着彼得一世的改革走向强盛。而1725年1月,彼得一世突发急病,没来得及交代继承人的名字,仅留下了一封意义不明的遗嘱便逝去了。各方势力各怀鬼胎,贵族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之争。
此时在风雨飘摇的宫廷之中,公爵缅什科夫·亚利山大·达尼雷奇则带领着一小队近卫军叛军,凭着过人的胆识,将曾在普鲁士人军队中当过洗衣妇的皇后,也是他的情妇的叶卡捷琳娜送上王位。而企图将彼得一世的9岁孙子送上王位,以此来稳固自己地位以多尔戈鲁基为代表的贵族的计划失败了。缅什科夫借叶卡捷琳娜一世获得了无限的权利。
女皇去世后,缅什科夫为彼得二世和自己的女儿举行了订婚典礼,并将皇帝控制在了自己的宫殿内,以此保障自己的权利。缅什科夫突发重病时,多尔戈
鲁基以各种方法让彼得二世染上酗酒吸烟的恶习,不断腐化他的思想。不久以后,缅什科夫奇迹般的康复了。他修建了教堂并请来小皇帝参加教堂的落成仪式庆祝自己的康复,不料彼得二世狠狠落了他的面子。于是缅什科夫意识到,宫廷内的政治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甘心就此放弃权利和地位的孟什科夫企图重新控制彼得二世,于是他软禁了彼得二世并努力拉拢近卫军的支持。然而在这时,小皇帝从缅什科夫的控制下逃跑了。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怎样战争——或者胜,或者亡!他们让皇帝签署解除缅什科夫大将军职位的文件。彼得二世的解职令让缅什科夫陷入了绝境,这场持续了几年的政治权利博弈最终以缅什科夫被流放而告终。
二、心得体会
这几部电影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混乱与暴力。然而后来了解到这部电影是完全真实、客观的后,我开始思考关于缅什科夫这个人物了。
缅什科夫生于1673年,原先地位卑贱,后通过军功得到彼得一世的赏识而飞黄腾达。缅什科夫一生南征北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地位攀升至陆军元帅,受到了新贵族与近卫军的拥戴。彼得一世统治后期,缅什科夫贪污腐败,被彼得一世多次警告。彼得一世的死使宫廷内围绕权利的汹涌暗流开始浮上水面并愈演愈烈。缅什科夫亲自率领禁军包围皇宫,把情妇叶卡捷琳娜推上了宝座。毫无疑问,在彼得一世去世当晚的这场宫廷斗争中,缅什科夫赢了政治上的第一回合。缅什科夫成了俄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帮助叶卡捷琳娜登上了女皇的地位,缅什科夫成为全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为荣耀的人物。缅什科夫的势力自叶卡捷琳娜一世登基开始便大幅度膨胀扩张,以至于几乎成了实质上的皇帝。然而自恃功高的缅什科夫开始骄纵起来,朝堂内无人不晓他的跋扈。他的贪污腐
败甚至到了叶卡捷琳娜一世已经不能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地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缅什科夫高调的作法无疑为自己树立了大批在明在暗的政敌,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以及潦倒埋下了种子。
即使此时的缅什科夫拥有着无上荣光,他的政敌也从未放弃将他从高位上拉下来。以多尔戈鲁基为首的老贵族对于缅什科夫十分不满。在彼得一世时期,他们的矛盾就很大。在彼得一世死后,缅什科夫在宫廷政变中取得了胜利,当权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宠信缅什科夫,老贵族们只能暗地筹谋。然而当叶卡捷琳娜一世死去,事情的局面开始扭转了。缅什科夫只能让彼得二世继位。作为权利的保障,他让自己的女儿取消原本的婚约与小皇帝订婚。而当缅什科夫在急病后回到宫廷时,却发现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此时的缅什科夫也是有一丝隐隐不安的。他一方面安抚皇帝,一方面召集并拉拢军队谋划消除异己的对策。然而由于看守不当,小皇帝逃离了宫殿。至于这场斗争的结果,缅什科夫因为自己的骄傲自大,被他人狠狠的踩在了脚底下。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彼得一世大帝死后,皇后集团胜利,数年后,女皇殡天,小太子重新登基,清算自那时便重新开始了。
得势时原本一介屠夫的缅什科夫有着无上的显赫。而流放后,这位俄罗斯举足轻重的人一下子沦落为阶下囚。电影中对他的失败描写的非常成功。缅什科夫行在路中,却被追赶而来的军官拦下。也许他仍期待着圣旨上会是让他回归宫廷的喜讯,然而他注定失望了。小皇帝的命令是没收缅什科夫的一切财产、勋章、荣誉。50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白茫茫的雪地,脚印一个接着一个,一直通向西伯利亚寒冷的贝列佐夫。缅什科夫一家人在茫茫的雪地中蹒跚而行。
缅什科夫白手起家,而历经了常人一辈子无法接触的权势与财富后,他回到了与当初无二身无分文的状况。缅什科夫的经历可以说是“南柯一梦”,财富
与权势是虚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势力的突然崛起和突然衰落无不说明一切虚荣都是假的。
缅什科夫无疑是一个历史上转折性的人物。他伴着彼得一世的兴盛而崛起,而在他的时代结束之后,千古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撇开这一点,电影之中,我看到的缅什科夫始终是具有反抗性与骄傲的自尊的,然而我认为,很大程度上缅什科夫的失败是取决于自身的短视。首先,他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臣子,所有的荣誉与财富都是来自于沙皇的恩赐。他借女皇的势而兴起,在他试图重回权力中心时,即使他拉拢的军队已经整装待发,皇帝的一纸撤职令便能让他的谋划毁于一旦。即使他的确于叶卡捷琳娜一世有恩,却也不应将自己摆在与沙皇同等甚至高于沙皇的地位上。我相信古今中外没有哪个皇帝是能容忍一个跋扈的臣子的。即便那只是一个洗衣妇出身的女人或者10岁的小小少年。在《我是沙皇》一片中,小皇帝在于他人的争执或者与仆婢的对话中反复提及“我才是沙皇”,也表明了小皇帝的反抗之心。而缅什科夫对此毫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同时他也为他的狂妄付出了代价。在他被撤职后,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或者帮助他——即使他拉拢了那些近卫军。尽管缅什科夫老年孤苦,他身上仍然存留着年轻时的顽强。我们不得不钦佩缅什科夫的毅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活下去的勇气。当他妻子女儿全都死了的时候,他依然顽强的活着,并接受了这一切,一直到在1729年因脑溢血寂寞的死在了贝列佐夫。
第二篇:苍狼秘史读后感
苍狼秘史读后感
还记得毛主席那首沁园春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实我是很崇拜成吉思汗铁木真,个人领袖魅力和个人能力不说。我欣赏他在逆境中的那种乐观向上的心态,那种不屈不挠的意志,那种为家族杀兄长的魄力与胆识,那种对朋友以诚相待的真诚。
斡难河畔,九岁的铁木真需要面对的是家族内部的分裂和外敌的入侵。作为家中的次子,并不能在家族中处于领袖地位,这也就造成和别克帖尔之间的矛盾。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为了黄金家族的崛起,他冒着弑兄的罪名,联合其弟合撒尔将别克帖尔杀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铁木真具有领袖气质,至少具有领袖的基本能力。
同样是斡难河畔,成年的铁木真遭到蔑儿乞惕人袭击,新婚妻子孛儿帖被抢走,痛苦的铁木真没有放弃,在那个作为自己一生精神成长圣地的不儿罕山,找回了力量。决定联合脱斡邻勒和安达札木合,抢回自己的妻子。这铸就了草原上的一段爱情佳话,更使铁木真踏上通往鲜血与尸骨铺就的伟大之路。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安居乐业。但历史选择了铁木真,注定要让他成为一代天骄。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札木合和桑昆组成联军袭击铁木真,结果铁木真只带着十九人逃到了巴勒渚纳湖畔。十九个人共饮湖水,对天盟誓。这就是著名的“巴勒渚纳誓约”。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铁木真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的部落首领蜕变为一个超级领袖的痛苦铸炼。他不再一味迷信自己秉承的长生天意旨,而更加看重这支小小团队带给自己的精神力量。
铁木真,虽然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但他一手挥舞着王者之鞭,令整个世界都不得不驯服在他的马鞭下;他用自己的滚滚铁蹄,踏出一条东西文明交流走廊;他以自己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方式,发现并且重塑了这个世界。当他的背影在历史的隧道里渐行渐远,身后这个帝国的大厦亦随之在时间那滚滚的车轮碾压下轰然倒塌,只留下人们对往昔辉煌一声饱含沧桑的叹息!黄金帝国,这个游牧文化在全盛时期所缔造出来的神话,如同流星般短暂,然而却在一瞬间照亮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天空,并且最终融入了世界文明的海洋。成吉思汗和他的黄金帝国,不仅仅作为一个有着辽阔疆域的真实王朝,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给后来的人们留下了永恒的思考和追问……
《苍狼秘史》是一部全面揭开游牧民族的神秘面纱,全景式再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从崛起,草原到建立显赫古今的黄金帝国的传奇史诗。虽然是一部小说,但能让你知道一段真实的历史,一段伟人的成长历程,帮你重塑自身性格,完成精神世界的超越与升华,锤炼完美品格。
水本无华,相荡方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方生灵光。愿我们都能以书为友,评书交友,成就一生的真挚友情。
第三篇:秘史小结
蒙古秘史文学与史学特色总结
一、概况:
《蒙古秘史》被中外学者誉为“蒙古史三大要籍之首”“世界文学史上足以赞夸的神品”,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其英译本收入世界名著丛书,1990年又举行了成书750周年纪念活动。如此的肯定,对一部书籍无疑是最高荣誉和奖赏!但《蒙古秘史》确实值得如此褒奖,因为它的史学和文学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既符合直笔记述的史学要求,又满足了对语言表述有褒贬、有文采的要求。
二、史学特色
1、填补世界历史空白
虽然关于其成书年代及最初版本是学者们的猜测,但其作用是不足忽视的。鉴于目前的学术研究,较一致的观点是该书成于13世纪上半叶窝阔台继位时,蒙古语书名为《忙豁伦·纽察·脱卜察安》,直译是《蒙古秘史》之意;其原文应是用畏兀儿体蒙古文写成,但可惜的是至今尚未被发现。不过,它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有存续本—明代四夷馆写本:用汉字之音拼写其蒙古语原文,还逐词旁注汉译,分段节译的《元朝秘史》,也叫《蒙古秘史》。同样遗憾的是,由于中世纪的蒙古语特有定式,又经过汉字音写语音异化,沧桑变迁760余年的历史间隔,使得《蒙古秘史》成为岩画般难以解读的“天书”,恰如其名的一直是“秘史”。
正应验了那句话,好东西总有闪光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环境的改变,使得学术环境和语言环境有利于少数民族文献的功用得以发挥出来,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调查,都为这本世界名著重新出世奠定了必要的条件,而它也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尤其是西方学者,对这本书寄予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如《马可波罗行纪》一样,再一次是东方,尤其中国,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神秘之地。
2、独有的文献价值
《蒙古秘史》是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这是一部记述了蒙古民族之形成、发展、壮大历程的典籍,也是蒙古、畏兀儿两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结晶。其记述的时间跨度为五百多年,起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苍狼白鹿说),至斡歌歹罕十二年(公元1240年)止,从中蒙古民族的盛衰成败史可见一斑:既有对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的叙述,更有与之相关的图腾崇拜之记载;不仅有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的民族发展历史脉络的讲述;也有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其中,以成吉思汗一代天骄为代表的风云一代,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最终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是最浓墨重彩、引人入胜的一笔。
论史料价值,以《秘史》为蓝本,可以研究古代游牧狩猎诸部族,尤其是蒙古诸部落的 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原始宗 教信仰、习惯法等,更可以研究蒙古族的起源、形成,成吉思汗、窝阔台汗的 历史,大蒙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蒙古秘史》是这些方面研究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
3、完整系统的文化价值
当下是一个重视古典,发掘文化的年代,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因其稀缺、神秘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一直作为谜一样的“天书”存在的《秘史》,成为很多人趋之若鹜的研究和探趣对象,这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带来了机遇。而探索蒙古族的文化源流,《秘史》是不二选择,它所记述的十二、十三世纪蒙古地区,游牧狩猎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当中,保存了当时的许多口头传说、故事、韵文、谚语,是民俗学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也为当下蒙古文化的恢复提供了借鉴。
三、文学特色
1、口头文学之传承
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秘史》虽是文字形式的,可是掩盖不住它口头文学的灵动与鲜活性,就如《诗经》一样,或许把这些文字唱出来或由口头讲述,会更加令人神往。这一部描述马背民族成长经历的文学作品,经(蒙古诸部的畏兀儿商人)必阇赤(书记官)们记录的口传作品,那些传说、故事、事迹、诗歌,仿佛要跃纸而出,急于向人们传达那个英雄时刻的一切。恰似蒙古长调与呼麦,来自草原的清新自然与浑厚纯绵,像极了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毫不造作,酣畅淋漓。
2、古典文学的典范 文学尤其古典文学,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看似流水式的对生活的随意记录,也可以将整个民族特色尽都囊括其中。况且,《蒙古秘史》是十三世纪蒙古语的典范文献,它保存了大量古蒙古语语词,及古蒙古语特有的语法。尽管畏兀儿体古蒙古语的《蒙古秘史》原本早已散失,但明初汉字音写蒙语、旁译、总译的《元朝秘史》留存至今。并且明初的翰林译员们是水平较高的语言学家,其译注、音写的科学水平均很突出,他们创制了一套严整的汉字音写体系,准确地音写了《秘史》的古蒙语;不仅如此,旁译也有很高的科学性,不只解释词义,还标出语法形态,标示出数、格、人称、时制、语态等语法形态。因此,留存至今的汉字音写、旁译、总译本《蒙古秘史》,具有很高的历史语文学价值。蒙古秘史》还具有一定的军事学价值合民俗学价值。
如此严谨的态度,加上原本丰富的内容,使得《秘史》很容易的就居于古典文学之列,而且其文学上的吸引力是好不逊色的,具体到十二、十三世纪的多次战争,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以成吉思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游牧狩猎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合战斗方式的丰富资料,也提供了研究当时的军事组织、军事制度、军令军法、武器装备、军事后勤供应等丰富资料。这种看似无意的历史文学作品,恰恰是东方文学不同于西方的看似神秘却掷地有声之处。
3、不可挡的史诗魅力
语言的障碍确实是《秘史》不能成为大众读物的原因,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魅力。从十九世纪起流传到国外开始,西方学者就对这本神秘的书开始了梳理工作,到二十世纪,蒙古、日本、法国、德国、苏联、英国、美国、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有了研究《秘史》的学者,《秘史》已有日文、俄文、德文、匈牙利文、英文、法文、斯拉夫体新蒙古文、土耳其文、捷克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日本、法国、德国、苏联、匈牙利等国还出版过拉丁字母音写复原本。各国学者从史学、语文学、文学、军事学、民俗学等方面研究《秘史》,发表过许多论著。
就像《秘史》最引人注目的主人公成吉思汗一样,当年的西征使得东方的民族在西方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铁蹄沙场令人心惊胆战的时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世界人心中的影响力,人们承认了这样的英雄;当《秘史》出现在西方人眼前的时刻,它的令人着迷之处,不亚于东方寻宝的喜悦,它朴实却对外人是天生的神秘,反而使得整个世界为之癫狂,这样的魅力,是史诗的活灵活现,是年日久远下尘封却光芒四射的呼唤与辉煌,这是奇迹,也是意料之中的是,尽管《秘史》的作者没有署名,他也可以开心的笑了。
四、缺点
只要是人类的作品,再突出也还是会有令人遗憾的不足之处,尽管《蒙古秘史》价值已经达到很高的度,但在记叙上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因《秘史》是内廷畏兀儿必阇赤(书记官)们根据当时蒙古人(其中有些为老年人)的口述传说、往事,进行整理、加工而写成,而这些蒙古人的口述材料中,不免有记忆上的差误、史实的混淆,把同类几件事合并为一件事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不符实际等失误。因此《秘史》中某些处有所记年代的错误,史实的混淆。例如:第 269节误记窝阔台即位于鼠年(1228年),实际上窝阔台即位之年,即元太宗元年,为已丑牛年(1229年)。又如,第 251节记成吉思汗亲自攻打潼关,大败赤列、合答,又命者别等攻打居庸关。于是,歼灭许多金军。金帝得知金军已被歼灭,遂逃出中都,躲到了南京(今河南开封)。此节所记成吉思汗亲自攻打潼关,大败赤列、合答之事,实际上并非成吉思汗亲征,而是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三木合领蒙古军攻打潼关等地和元太宗四年(1232年)春,拖雷统率蒙古军击溃金将移剌薄阿、完颜合达于钧州三峰山这两次战争的混合。至于命者别攻居庸关,以及金帝逃出中都躲避到南京等事,则又显然混合进了成吉思汗八年、九年之事。
五、小结
尽管《秘史》在记叙征金、西征等节中,有若干年代上的失误,史实的混淆,但其对蒙古地区本身的历史记叙,仍为极其珍贵的历史记录,史料价值之高,非其他史籍所能取代。尤其在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社会制度、蒙古社会制度、成吉思汗、早期蒙古史等方面,是不能不从《秘史》汲取第一手具体材料的。除却史学上的贡献,其文学价值也是不可磨灭的,这样一部在西方得到如此高认同的东方书籍,足以证明东方文学的价值与分量,这是一部供全人类分享的文化大餐,但愿它的营养如马奶酒一般,可以滋润更多的人。
六、参考书目
1、《蒙古秘史》[M]特·官布扎布,阿斯钢著,新华出版社,2007版
2、《蒙古秘史》[M]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版
3、《蒙古史学史》[M]沙.比拉著,陈弘法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版
4、《蒙古学研究简史》[J]齐木德道尔吉,文化人类学论坛,2004、5
5、《史学导论》[M]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6、《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向云驹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版
第四篇:宫廷音乐
宫廷音乐——天籁之声
宫廷音乐——天籁之声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向耶和华唱新歌。
愿他们跳舞赞美他的名,击鼓弹琴歌颂他。
——《诗篇》第149篇
本章标题上关于巴赫的语录出自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想以此说明:一切都回归大海,一切都来自大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汇集了西方音乐中迄今所有的一切,同时自创了很多美妙的东西,使所有后来的作曲家都可以从这个取之不尽的源泉里汲取营养。(巴赫在德文里是“小溪”的意思——译注)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与亨德尔同一年诞生的,即1685年。亨德尔生在萨勒河畔的哈雷,巴赫则生于哈勒西南150公里处的爱森纳赫。巴赫死于1750年,而亨德尔则死于九年之后,很多人说,这两个德国人就是巴洛克音乐的高潮和结尾。当然,这个时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家,而且当时可能比巴赫和亨德尔更为有名。
比如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1681—1767)。他曾是汉堡五大教堂的乐监和乐队主持,同时领导当地的歌剧院,本人还写过40部歌剧。其中,每周两首康塔塔以及受难曲、清唱剧,仅管弦乐组曲就有1000首。他曾经碰到过这些宝贝,因为它们就放在一个带有栏杆的橱柜里。橱柜是锁着的,但约翰•塞巴斯蒂安的小手可以伸到栏杆里面去。
又过了几个星期,他终于偷出了第一批乐谱。然后,他就得等待满月的到来,因为他不敢在灯光下进行这种违禁的事情。
几天前,他有机会从晚祷面包上取下一点儿猪油,抹到了门轴上,这样夜里开门时就不会发出响动。尽管大家都已经睡觉,但都像蝙蝠那样竖着耳朵,很是警觉。
这就是他第一次穿着袜子从他的小房间里走出来,悄悄地走向那个橱柜时的感觉。白天他曾到那里的地板上试走了一遍,看哪里会发出响声。他觉得必须拿到那些乐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成为他通往天堂的钥匙。谁能占有它们,谁就能占有天空和大地!
事实上,一切都是那么简单。约翰•克里斯托夫白天的工作很紧张,夜里睡得很死。他的妻子把陈旧的梁柱中发出的一些轻微响动,看成是老鼠和蛀虫在作怪。
约翰•塞巴斯蒂安第一夜偷了一页,第二夜偷了第二页。然后,他就不得不暂停下来,因为天下起了雨,没有了月光。少于半个月亮都不行,他已经得出结论。否则,他就看不清乐谱上的谱线,糟蹋了这贵重的乐谱。
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一本全抄完。他一再轻轻地走向橱柜,把手伸进栏杆,取出乐谱。那不是装订成册的印刷乐谱,而是订起来的活页,卷在了一起。约翰•克里斯托夫是从他的老师约翰•帕赫贝尔(1653—1706)那里抄来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先抄了这位大师的曲谱,然后还有他认为重要和优秀的弗罗贝格尔和克尔等人的作品。
他就好像是着了迷一样,尽管他还不敢大白天在钢琴上演奏这些乐曲,但他在抄写中似乎已经听到它们的旋律。他总是感觉到,他的父亲就站在他的身后。这时,他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因为他有了一种安全感和受到呵护的感觉,就好像他又投入了已经去世的父亲的怀里。他知道,只要有音乐,他就会浑身都感到舒服。
但有一天出了事。由于经济拮据和对市政府的不满,约翰•克里斯托夫在睡梦中惊醒。他已经无法继续拒绝教学的任职。半夜三更他起了床,想去喝一杯水,却发现了窃贼。
是的,一个窃贼,他这个小弟弟不是贼又是什么呢?这个没用的东西就是这样报答他的关爱的吗?难道他没有教会他弹钢琴吗?完全免费,只是出于兄弟情谊。难道还要学生告诉老师应该不应该和什么时候去学习新东西吗?一个窃贼,是的!偷窃贵重的乐谱,甚至胡乱抄写,糟蹋了这些宝贝!他反正不懂得如何养活一个家庭!约翰•克里斯托夫气得大喊大叫,只因他的妻子前来阻拦,他才没有把这个窃贼打个稀巴烂。
在意大利还有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和他的儿子多梅尼科(与巴赫和亨德尔同年生,死于1757年)。他们也写了无数康塔塔、经文歌、歌剧和乐曲。和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如出一辙,几乎人人都知道他的后来命名为《四季》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位来自威尼斯的科班牧师,写过500多首这样的协奏曲。另外,还有50部歌剧以及无数合唱和管弦乐作品。而且,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
意大利音乐还来到了法国,因为两位法国国王都娶了佛罗伦萨的女人为妻。这些夫人带去了她们的音乐。同样,佛罗伦萨磨坊主的儿子乔瓦尼•巴蒂斯塔•吕利也去了巴黎,更名为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成为这个时期法国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他成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而且很快就成为几乎与他的专制主子齐名的人物。
这么多美音传播者集中在这里,是多么了不起啊!在每一个哪怕很小的宫廷,都有优秀的音乐家在演奏音乐。他们还发明了新的音乐形式,例如“大协奏曲”,其中三种独奏乐器(小协奏曲)与整个乐队(全奏)对应,而且永远是四个乐章:慢板—快板—慢板—快板。巴洛克时代,一方面是奢侈,美服、光彩和荣耀,另一方面在德国则开始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这意味着苦难和死亡。比如,巴赫家乡山上的豪华城市瓦特堡,这个时期就只是一座日益衰退的农家大院了。
死神成为人们的随身伴侣,虽然他们发明了“收获每一天”的座右铭,享受每天和利用所有的时间。巴赫熟悉死亡的味道,他经常有这样的经历。他为此曾经悲痛欲绝,但也从中为他最美的音乐作品获得了灵感。某些旋律人们听到后会立即流下眼泪,另外一些又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欢乐。死亡肯定曾使他惊惧,但有时又是一种解脱。当痛苦特别巨大的时候,作为人的巴赫也会陷入绝境,作为作曲家的巴赫就会思绪枯竭。但大多数情况下,音乐总会给他带来幸福和安慰。
夜曲——温柔而欢畅
托马斯教堂旁合唱队的宿舍终于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入睡了。所有人,只有宿舍总管没有入睡,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托马斯乐监的这座房子里总是有那么多人。亲属、相识、学生和过往的音乐人都在这里歇脚,喝一杯啤酒,向大师请教一下关于赋格和对位等问题,追根问底。
宿舍里还有六个孩子,三个女儿、三个儿子。当大家终于入睡以后,那个患有精神病的戈特弗里德常常会犯狂躁症。巴赫的妻子安娜•玛格达莱娜和他第一次结婚生的30岁的女儿卡塔丽娜•多罗泰娅就得把他按住,直到他的暴怒安静下来,然后给他喝一杯加蜂蜜的啤酒,最后平静地入睡。
午夜早已过去。巴赫再次克服疲劳,坐在写字台后面,聆听着夜色逐渐逝去。这是1741年2月20日,他父亲的第46个忌日。外面是湿冷的晚冬天气,巴赫穿着粗糙的毛料睡袍和暖和的拖鞋。他的面前摆放着谱纸,但他让羽毛笔闲搁在那里。时机还没有到。他还在考虑,要写成什么。
他拉出写字台最下面的抽屉,取出一包手写的曲谱。有一年多,他没有把它们拿在手上了。这些曲谱外面缠着一条丝带,上面满是霉点,因为它们曾存放在奥尔德鲁夫地下室的一个角落里。这是他自己的第一批曲谱,但当时只属于他几个夜晚。
钟声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向这个55岁的人显示,时光是如何在飞逝。滴答的钟声永远是一样的,巴赫却觉得近几年来它似乎走得越来越快了,一直在走着,走着,从他身边走过。时间从他身边走过,而他却停留在这里。
凯瑟林克有一个音乐小厮,当时正好12岁。他的名字是哥尔德堡,拉丁文是阿玛德乌斯。他出生于但泽,凯瑟林克在那里发现了他,并带他来到这里。男孩在他这里过得很好。他睡在主人旁边的一个房间里,一旦主人情绪不好无法入睡,哥尔德堡就过来为他演奏一曲音乐。
哥尔德堡是个真正的神童,他后来成为巴赫最好的学生,因为伯爵后来请求大师给他的音乐小厮授课。
巴赫看到这个男孩后,答应了伯爵的请求。他开始给男孩授课,很快就看出,这个神童能够承担非常困难的课程。这个男孩孜孜不倦地练习,很快就被人称为曲谱的吞食者,因为他立刻就能按谱演奏。
有一次,几个疑心特重的人要对他进行考验,而且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完成的考题。他们让哥尔德堡演奏一首全新的、谁都没有见过的钢琴协奏曲。男孩坐到琴凳上,翻开总谱,然后笑着把曲谱翻过去。他准确无误地从后往前倒着演奏了这首协奏曲。然后,他又笑了,把总谱扔到钢琴底下,再次演奏了一遍。
在主人给他放假时,他就作为学生住在巴赫的家里,大师不得不经常赶他到户外去透透气。到了晚上,所有的乐器都要锁上,好让这个学生能够睡个安稳觉,尽管他有时认为不需要。他认为自己有的是力气,可以继续练习,留在音乐当中,因为音乐就是他的生命。还有什么呢?所有这些巴赫都知道,他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他看着这个男孩,想起了自己,他自己过去也是这样的。
对年轻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来说,在他十岁生日之前,音乐曾经停止过整整一个月,因为父亲去世了。爱森纳赫受人尊敬的城市乐师约翰•阿姆布罗修斯•巴赫的家里,顿时陷入了灾难之中,因为塞巴斯蒂安的母亲在十个月之前刚刚离开了人世。当时,城市乐师十分痛苦,很多天都无法履行他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的职责。他于11月又结了婚,音乐重新回到了家中。
充满音乐的家,就是城市乐师的孩子们出生的世界。一个城市乐师必须会演奏各种乐器,以满足教堂和其他音乐活动的需要。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小号、圆号和中提琴。总有些音乐同行来到家里进行排练,只要家里响起音乐,世界就是正常的。
一个伟大女钢琴家的小弟弟(1)
一个伟大女钢琴家的小弟弟
音乐不是一切,但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1750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跟随他死去的还有巴洛克音乐。这是一般音乐史中的观点。这样说也很好。如果想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迷失方向,那就需要有这样的地标。我们最好能够记住:中世纪后是文艺复兴,接着是巴洛克时代,然后是古典时代,后来就是浪漫主义和现代音乐。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指出,各个时代的过渡都是流畅无隙的。当巴赫1749年终于写完他的《b小调弥撒曲》时,他的儿子们早已以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当亨德尔1759年去世时,三岁的莫扎特在钢琴领域已经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而在维也纳的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1714—1787)已经开始创作全新的歌剧。音乐剧院不再为满足大歌唱家的虚荣心和贵族观众的奢侈情绪而存在。它现在应该打动观众的心,不是通过特殊的音乐段落,而是通过有说服力的人物塑造。
在欧洲有了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哲学,那就是启蒙运动。人们不想总是去“相信”,人们应该去“知道”。自然科学工作者,如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发展了经典自然科学,试图用理性和清晰的思维驱赶迷信。
人类应该从自己制造的无知中解放出来。这主要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好地教育孩子。对音乐来讲,就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有可能听到好的音乐,而不仅仅是贵族圈内的专业人士。于是,出现了为大众演出的歌剧院及用本国语言演唱的歌剧,这样,就使得每一个买票的观众都能看懂舞台上发生的事情。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自己创作音乐,学习某种乐器的教科书相继出现了。例如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就写过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教程。而这个时代的另一位演奏家穆齐奥•克莱门蒂(1752—1832)所著的钢琴练习曲《艺术津梁》,至今仍是每一个钢琴学员的必备读物。
当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印制家庭使用的乐谱。作曲家做这样的工作也可以得到报酬。当然这些都不应该太难,像老巴赫的《哥尔德堡变奏曲》或《赋格的艺术》那样。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人们有一段时间把它称为“华丽风格”。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一种简单的伴奏旋律,可以唱,也可以用笛子吹奏。人们不再想聆听具有复杂规则的对位音乐,而想享受欢乐潇洒的音乐。当时出现的第三个重要的品种是独奏协奏曲。17世纪时就有人把大乐队和一支独奏乐器的小乐队放在一起演奏。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都是这方面的大师。维瓦尔第就写过几百首这样的协奏曲,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四季》。这里最重要的是,独奏仍被看成是整个乐队的一部分。
现在,经过启蒙运动,单个的人越来越重要。独奏者从群体中突显出来,成为个体、单体,进入一场与乐队之间的音乐竞赛之中。独奏协奏曲成为大师们喜爱的领域。当然,在这里,同样是奏鸣曲式对维也纳古典派乐曲的布局起关键作用。
这个时期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大约在1780—1828年间,维也纳成为欧洲音乐之都。那里几乎在同一时期生活着四位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稍晚一些的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然而,对古典主义的确切含义,很多专家学者在长篇论述中已经进行了长期争吵。对此的理解越来越糊涂,因为我们今天把除了通俗和民间音乐之外的所有音乐都称为“古典音乐”了。有些人还认为古典音乐指的是一切严肃音乐,以示与娱乐音乐的区别,然而,很多古典音乐家都写过娱乐音乐。
如果我们说维也纳古典主义,那指的就是,艺术家和古希腊人一样尝试创造某种完美的和不可超越的作品。美丽而绝无仅有。
关于莫扎特,有这样一段逸事:皇帝去看歌剧,事后他对莫扎特说:“很不错,莫扎特,但就是曲谱太多了。”感受到屈辱的作曲家喊道:“曲谱太多?不,陛下,它正好不多不少!”
他作了古典主义式的回答,意思是不多也不少,恰好是应该有的这么多—— 一句话:完美无缺。
从海顿的作品中,我们最能看出音乐从巴洛克向古典主义的过渡。1732年,他生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正是巴赫刚刚写完《马太受难曲》的那一年。1809年,他死于维也纳,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写完一年后。海顿原是维也纳施蒂芬大教堂的歌童,在那里接受了全面的音乐基础教育,造就了他成为维也纳专业音乐家的一生,直到1761年进入埃斯泰哈奇家族的宫廷任职。
埃斯泰哈奇系匈牙利王族,十分喜欢音乐。他们在艾森施塔特的宫殿里,有一支宫廷乐队,甚至有自己的歌剧院,以至于维也纳女皇曾说过:“要想看好歌剧,我就得去艾森施塔特。”
约瑟夫•海顿为匈牙利王族工作了三十年。他几乎每天都要写新的作品,因此有机会逐渐开发和试验一种新的音乐,直到最后成为“海顿爸爸”,这是他的学生莫扎特和贝多芬后来对他的称呼。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意见一致,因此作为一个自由音乐人是很困难的。今天如此,18世纪时也是如此。莫扎特总是钱很少,工作很多。他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海顿活到77岁,莫扎特还不到他的一半。最后,他写了一首《安魂曲》,但没有来得及写完。
1791年,他最著名的歌剧《魔笛》在维也纳上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剧院的门票每天都销售一空,但莫扎特已无法知道了。因为他患了重病,并于1791年12月5日凌晨一点离开了人世。
三十年前,莫扎特还很幸福。他们一家四口住在哈根瑙尔的香料商人的房子里,家里养着宠物狗、猫和鸟儿。母亲安娜•玛利亚是个快乐的女人,愿意在家里招待朋友和很多孩子。楼下的店铺里有糖果可以吃。
莫扎特的父亲刚刚决定自己为孩子授课,因为他发现了沃尔夫冈宝贵的天赋。他是一个知识渊博和有爱心的父亲。他很严格,但从来没有忘记让孩子游戏和欢乐。因此,他把小儿子沃尔夫冈和大女儿南内尔培养成为小大师,很快就受到欧洲各国宫廷的赞叹。
女皇的衣服
或者说:“两人创造奇迹„„”1762年9月18日,莫扎特一家携带很多箱包登上了邮车,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音乐演出长旅。当他们三个月后返回萨尔茨堡时,他们的名声早已传回了家乡,整个萨尔茨堡都为两个神童感到骄傲,他们在国外很多高贵的宫殿里进行了演出,甚至两次出现在维也纳皇族面前。
父亲利奥波德被萨尔茨堡大主教聘任为宫廷乐师。为了同两个孩子进行这次旅行,他不得不告假,但他显然超过了假期。但主教先生没有责备他,反而祝贺这位自豪的父亲,并提拔他为乐队副指挥。
但父母和孩子还是很高兴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朋友身边。他们必须成千上万遍地讲述他们在维也纳美泉宫演出的情景。莫扎特的母亲这时就会取出装有华丽演出服的纸箱,小心翼翼地打开给大家看。
“在皇宫第一次演出后的第二天,”她激动地说,“一辆马车停到了我们住处的门前,皇家枢密院财务官下了车,他为我们带来了装有100块金币的皮囊。这比利奥波德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另外,他还宣布,孩子们很快还要在美泉宫举行一次音乐会,并给两个孩子送来华丽的演出服装。”
“是啊!”利奥波德说,“完全是我的小南内尔,看那小红脸蛋!”
但南内尔的脸蛋根本就不红。她跑了出去,呕吐了。
“我的上帝!”利奥波德喊道,“她怎么了?是不是烤鹅太肥了?”
南内尔躺倒了,到了晚上开始发烧,夜里开始说胡话。父母担心地坐在她的床边,为她冷敷,握着她发烫的手。现在女儿已经12岁了,身体发育得也很好,不能再出事了。
“把她留给我们吧!”父母祈祷说,“留给我们吧,噢,上帝!求求你!”
在南内尔之前,莫扎特夫妇曾有过四个孩子,但都在襁褓之中夭折。南内尔以后也曾死过两个,直到他们的第七个孩子出生:沃尔夫冈•克里索斯托穆斯•特奥费卢斯,德文的意思是热爱上帝,拉丁文则叫阿玛德乌斯。
小阿玛德乌斯出生时,母亲的身体十分虚弱,所以没有母奶给他吃。在长长的三年里,他吃的只是大麦和黑麦面糊。所以,沃尔夫冈一直瘦小得与他的年龄不符,但他活了下来。
“沃尔夫冈和南内尔,万能的上帝,把两个孩子留给我们吧!”南内尔发着烧躺在床上,喃喃地说:“我。”她一再说:“还有我。我也在!我也在这儿!”
“你当然在这儿,”父亲利奥波德说,“你会留在这儿的,我的南内尔。”他有些惊惧,以为孩子在与死亡天使对话。南内尔到底想说什么,他不明白。要想明白,他就必须钻进女儿的头脑去看看,或者心里„„
在她发烧的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呢?永远是一个问题,一个怪圈:她、爸爸和沃尔夫冈与沃尔夫冈、爸爸和她。
有一段时间,她生活得很愉快。她当时是唯一的孩子,她是粮食胡同9号的唯一和一切,而且几乎是五年之久。母亲很快乐,祖母很温柔,父亲很自豪。他的小女儿很有天赋。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能学会。莫扎特家庭的孩子不需要上学校,因为宫廷指挥先生什么都会。
南内尔五岁时,钢琴就弹得和教堂的歌童一样好,而且越弹越好。即使弟弟这个小屁孩后来在她跟父亲练钢琴时总是坐在钢琴下面,也不会影响她。这对父母很好。只要钢琴一响,就不需要专门去照看这个小沃尔夫冈。他什么都不要,只想坐在这件乐器的下面,就像是在一间由音乐盖成的房子里。每当父亲的同事到这里来排练时,这个小屁孩仍然会来到这里。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鸡汤。这是什么样的鸡汤啊!很多乐队的歌童在莫扎特家里都可以尝到这种美味,他们总会欢笑着冲向餐桌。这时,南内尔的烦恼就会消失,因为她生活在她可以想象的一个最好的家庭当中。
有一天,父亲利奥波德吃完饭,用餐刀敲了敲玻璃杯,宣布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我们要外出旅行,沃尔夫冈、我和南内尔。”他已经考虑了很久。他想担任乐队指挥的梦想,大主教不想满足他。同样,在作曲方面,他的进展也不理想。他必须想出做些什么特殊的举动。
是的,这两个孩子就是很特殊的东西。如果上帝把一个天才交给了你,也就是给了你一份大礼,你就有义务维护好这份礼物,让它为世界而繁茂生长。放弃自己前程的决定,对他来说虽然很不容易,但他还是做到了。
“我将告假,”他说,“然后我们就去慕尼黑。乘驿车需要三天的时间。那里的大选侯是个音乐迷,他会欣赏我的孩子的艺术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路途艰辛,刚到因河河畔的水堡镇,驿车的一个轮子就断裂了,马车也翻倒了。马克西米利安三世约瑟夫接见了来自萨尔茨堡的孩子,他们在这些穿着华丽的高贵人士面前表现得很好。问题已经很清楚,莫扎特一家三口经过这个考验后,将进行下一次长旅:他们要去维也纳见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莎和她的丈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
这次妈妈也一同去。他们先乘马车到帕骚,然后乘船沿多瑙河向下游驶去,经过林茨到达维也纳。只等了两天,他们就为一位伯爵进行了第一场音乐会。第二天,他们去了著名的皇家歌剧院,看了宫廷作曲家格鲁克的最新歌剧《奥菲欧与欧律狄刻》。父亲利奥波德在剧院里听到,隔壁包厢里的人在谈论一个男孩弹一手好钢琴。
从红塔城门进入这座宏伟的首都后,刚好一个星期,南内尔和沃尔夫冈拉着父母的手踏进通往美泉宫的华丽的镜厅,整个皇族都在那里等待他们,肥胖的弗朗茨、更加肥胖的玛利亚•特蕾莎和他们的12个子女,从24岁的玛丽•安娜到5岁的马克西米利安。
南内尔和沃尔夫冈演奏得十分精彩。先是每个人独奏,然后是四手合奏。沃尔夫冈还演奏了小提琴,而且是自己的作品。最后,他还必须表演一项特技。人们在钢琴键盘上盖上一块黑布,让沃尔夫冈在看不见键盘的情况下演奏一首小步舞曲。
他让南内尔继续哭着,尽管他站在地板上感到有些冷。最后,他把那幅画翻过去对着墙。“好了!”他说,“现在你已经哭够了!这是一幅愚蠢的画像。可是这里站着我的南内尔,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南内尔,而且又恢复了健康,是不是?我想,现在应该停止哭泣了,好不好?”
“不好!”南内尔抽泣着说。但她还是停止了哭泣,因为母亲来了,想把一锅牛奶放到炉子上。
“坐下吧,”父亲利奥波德说,“坐到我身边来。”他们坐在厨房的餐桌旁,母亲递给南内尔一块手帕。
“现在你听我说:一个男孩就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就是一个女孩!事情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具有同样的价值。一个男孩将成为什么,是和女孩不一样的。事情也是这样。而且,沃尔夫冈是一个天才,比我所见到的任何天才都更卓越。因此,我们不应该妒忌,我也不妒忌。能够和他在一起生活,能够经历他的奇迹,我们应该感谢上帝。事情就是这样!
“但是——现在你要注意!你同样是很特殊的。因此,你也有特殊的生活,画上的衣服不是白的而是红的,你可以为此而激动。你可以看看周围那些女孩都穿什么衣服。去问你的母亲,她在你这个年龄时,都穿过什么样的衣服。她的父亲死了以后,她除了一身债务之外,什么都没有,是靠救济生活的,每个月只有八块古尔登。她必须学会缝补、编织和织花边。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一个织花边女工和一个小小宫廷乐师的女儿允许和皇帝的孩子一起玩耍,人们都会说什么。你难道忘记了吗?当公主玛丽•安托内特放出她的小狗,而沃尔夫冈在宫廷人士面前几乎坐了个大屁股蹲儿,因为地板是那么光滑时,我们不都大笑了起来吗?怎么样了呢?什么都没有发生。连皇帝也笑了。你不是公主,也不会成为公主。可是,皇帝和你一起笑过。”
“好了,喝一杯热奶吧!这对你会很好的。”母亲说。
“现在,我还得跟你说点儿什么,”父亲利奥波德说,“你在美泉宫玩耍过。这很好。你很快就要去凡尔赛宫表演,然后或许去伦敦。这肯定还不是最后。”
“好了,好了,现在你已经教育够了。”母亲打断了他的话,“最后,我们还要去见中国皇帝。”父亲利奥波德不得不笑了起来。南内尔也露出了笑容,因为她已经感觉好多了。
1763年6月,莫扎特一家横穿欧洲,这次是乘自己的马车。整整三年时间,他们都在路上,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是另外一个故事。南内尔一生都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对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因为这对一个18世纪的女孩来说已经不少了。
第五篇:《太平公主秘史》观后感
《太平公主秘史》观后感
今天有些怅然若失,只因看完了一部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虽不能归于正史,但里面的大的政治事件还算和历史接轨,还算对得起群众的眼睛和时间。
在这部剧中,主角是太平公主,公主的出生和存在在这部剧中更是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查阅历史资料,当然根本没有真假太平公主这回事儿,更没有太平公主的那么多精彩,也更没有这个太平公主的善良。尽管虚构的成分如此多,但我任然感触深刻。
第一、开明政治造就人才。
封建社会的女人,大多苦不堪言,可在大唐却不一样,武则天的称帝让女人也有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上官婉儿的多才多艺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有政治头脑的韦莲儿、太平公主,虽死犹荣,死就该死的轰轰烈烈,像飞蛾一样壮观。
第二、成就大事必得舍“心”。
谁说女子不如男,有人唾骂武则天的狠毒,可纵观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哪个不狠毒。李世民玄武门下残杀同胞,汉武帝刘彻同样杀了自己的太子,康熙多少个皇子啊,在宫变中又是什么下场。所以,每个人都有功过,没有流血就没有政治的清明,没有杀戮就换不了太平盛世。有作为的人必要“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第三、要有野心,要有信心。
一个人若有个远大的理想,有了政治野心,必得向这方面努力,也必得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始终相信自己自己定会成功。成功者虽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但终究会成功。即使如太平公主一般,如陨星坠落,也终会千古留名,没有白白到这世上来一遭。
第四、把握时机。
纵观古今,有才华的人比比皆是,但有作为者还真是不多。原因在于,好多人错失了良机。所以,我觉得与其守株待兔等机会,不如主动出击,让伯乐早点发现你,让真正的千里马都有用武之地,这样才对的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