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02: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版)》。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版)

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阜南一中王瑞侠

摘要:本文尝试从具体的、可操作的层面讨论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指出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针对初高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挑战讨论初高中英语怎样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上做好衔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课标;初高中英语;衔接

一、引言

初中英语属高中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两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连接。初中升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脱节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使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成为摆在高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两者要是过渡好了,不仅有利于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的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这些论文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但都倾向于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师资的短缺或科学评价体系的缺乏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东西谈得很少。本文则更愿意尝试关注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有效的方法。

二、新课标新挑战

2.1新课标价值取向的转变

新课标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英语课程改革,使英语课程更加切合学生实际。《课标》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把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的英语学习分为九级,每级有总的要求,然后又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进行描述。关于这五个方面的关系,《课标》有如下解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 1

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课标》的制订者在课程价值取向上,由以往通行的知识本位转向了学习经验本位,即由探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转向探讨“什么学习经验最有价值?”(施良方)价值取向的转变,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能否完成这些转变,成为能否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关键。

2.2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挑战

新课标的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特别是强调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布置。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学习策略的提出,一改以往泛泛地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做法,而具体化到认知、调控、交际、资源等方面。这同时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教学策略,而且要对学生的“学”有透彻的了解,善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从语言基本知识的具体层面看,新课标也有更高的要求。仅“词汇”一项,原大纲的高中词汇量是3000左右,现在则要求学会35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大量的词汇意味着如果没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学生将掉进词汇的泥潭不能自拔,进而影响英语的学习。

从课文内容方面看,高中英语语法点、知识点在分量和难度上都较之初中有了很大增加。而且教材中出现的句子结构更加复杂,同时由于侧重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量和阅读文章中的词汇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高中教学中对听力的重视也有提高。初中听力教学简单,内容单纯,句子简短,很少有生词出现。高中教学中的听力材料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听力材料中的短文相对初中较长点,并开始出现复合句。听力材料后的练习除了沿袭初中听力中的直接信息的获取,更多的是间接信息的获得。学生在练习听力时需要集中精神,努力抓住话语意外的含义。这就加大了听力能力提高的难度。

三、衔接策略

从新课标对初中和高中的要求看,两级有一定的差别,说明课标既注意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又关注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性。但由于初中和高中选择的是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本身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另一方面,大

部分高中教师跟初中教师缺乏沟通,主观上妨碍了初高中的衔接。下面,我们就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3.1 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教学起点应该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高中教学中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内容太少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内容太多势必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操练。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最大的区别是课堂教学内容多,需要记大量的笔记。教学起点的难度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多就是造成学生在初高中过渡过程中不适应的主要因素。初中英语基本上都是简单句,而且惯用语的使用也比较少。而高中英语就不同了,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不但词汇多,句子长,而且句子结构复杂,出现了多种从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初中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对新的知识要学会、学活,能运用自如。教师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想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

3.2教学方式的衔接

虽说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起了很大变化,但他们在很多方面还保持着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引入和呈现环节的设计,操练形式变化多样,他们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许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讲得多,练得少。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所以高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选择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活动,加强情境创设来活化教材,活化课堂。此外还可以通过自编对话、课文复述、单元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慢慢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最终让学生适应高中英语课的学习。

新课标一再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语法要不要教?回答是肯定的,教师讲得好,就像是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对学过的语言现象会有更深的了解。但是,我们不应该继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只管灌输,把英语课堂变成语法讲解课。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改传授为引导,即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自己来找出语言规律和特点。例如,在学完名词

性从句时后,我们并不直接为学生总结动名词性从句的构成及使用规则,而是把总结规则作为小组活动的任务,让学生在第相关单元中找出包含名词性从句的句子,摘出句子中的动词,进行分类和归纳,初步完成名词性从句和名词作用和功能方面的对比,从而总结出名词性从句本身具有名词的作用,在主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

小组探索活动把枯燥的语法学习变成了愉快的发现之旅,学生在交流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享受到发现学习的乐趣,一扫对语法的恐惧。

3.3学习策略的衔接

学习策略的缺失是中国学生最大的弱点,长期以来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完全是被动地等待填饱,自我学习能力低下。新课标对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对英语学习策略作了详尽的描述,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

初中英语内容相对简单,单词、对话基本上都能当堂掌握,因为考试的压力,初中英语教师侧重死记硬背的方法,忽略学习策略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专门的时间向学生讲解英语学习策略,并在教学中跟进,注意示范和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不断调整,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词汇教学为例,前面我们提到高中词汇量大,特别是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几乎都是学生没接触过的新单词。我们把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列入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借助联想记忆单词,如对比联想记忆(把音、形、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分析其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对比找出相同点、不同处,并弄清各自的规律。):

同义词:permit/allow(允许),glare/stare/glance(看),spot/find(发现)等。

反义词组:如: by chance(偶然地)→on purpose(故意地),be harmful to(有害)→do no harm(无害),keep one’s balance(保持平衡)→lose one’s balance(失去平衡)等。

经过训练后,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增加了,不再死记硬背,也不仅仅依靠音形结合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多种方法,如:

①利用合成、派生、转化等构词法规则记忆单词。

②利用分类归纳法记单词,把如按词性归类,按用途归类等。

③词形的联想:以某个单词为基础,通过加、减、调、换一个字母就

可成为一个新单词,如: violent→violet,patience→patient,religious → religion,like→unlike,culture→cultural„„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复习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加以整理和归纳,让学生能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查找信息,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学习资,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了这些策略真正了解这些策略适用的具体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鉴于高中生英语成绩较之初中来说出现下降的情况,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感到,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高中虽彼此独立,但联系极为紧密,不应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初高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并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1996.[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4]汪锦芝.《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J].安徽教育, 2004(03).[5]殷智世.《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 [J].教育革新,2008(08).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龚雪娜

摘 要: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既促进学生发展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本文结合区域实验与探索,从学习兴趣、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主要对策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更为突出。现在我们所用的初中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教材改革的力度大,而高中的教材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虽然我从教不久,但从这些年来上初三和高一的课中发现教材在客观上导致了知识的衔接和统一上出现一些问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了,学生活动增加了,常识增多了,应该说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然而我们高中老师却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说明他们的基础显得不够扎实,要跟上现在的高中教材就显得有点困难。于是,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下面,笔者结合我两年多时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简要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争鸣。

一、衔接好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大了,常常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往往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高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应注意创设化学情境。尽量做到知识的讲解自然生动,并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化学问题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化学史时,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尽量做到再现化学家们的历史场景,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学习结果的好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里,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知识的难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在学生刚学习高中化学的前几次考试中,教师一定要精心编制试题,尽可能降低试卷的难度,保证85%以上的学生能及格,30%的学生得优分,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

二、衔接好教材内容

1.对专门性的衔接教学,我是这样做的,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安排4~6个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需补充以下内容:①电离的概念;②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③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常见的弱酸和弱碱;⑤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中“有水生成”进行拓展。还要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①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②常用碱和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通过这样的衔接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初中所学知识的欠缺,防止进入高一后产生学习松懈的情绪,另外,可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避免两个多月假期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进行专门的教学衔接之后,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渗透性衔接教学是指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②化合价的定义;③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 解化合价,才能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在此之前,还需要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对学生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程实施后,初中数理化各学科都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高一各种教辅资料中的计算题型出现的前后顺序没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高一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三年的规划,要将各种计算题型及计算方法如关系式法、代数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守恒法等进行有计划的渗透讲解,在某一教学时段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理解部分相对较少,而高中化学理解部分加大了,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情况,针对学生的初中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高中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思维过程。如在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化学实验部分。有关物质分离的内容,无论是过滤蒸发,还是蒸馏萃取,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少了,需要学生理解的多了,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情况,向学生讲清学习的方法、注意的要点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重视对知识归纳、整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由“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在人教版教材每章的最后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对每章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使学生清楚本章的知识脉络,真正实现由“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三、衔接好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化学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化学中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明显增加了,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显然行不通;高中化学知识的呈现基本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的方法”。针对这样的改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必须清楚初高中化学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做恰当笔记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认真实验的习惯等。

学生在初中阶段只学习一年化学,不少同学对待化学学习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运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些难点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的衔接。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53~26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胡美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江琳才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王祖浩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兰山区教研室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了《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市级课题(现已通过结题鉴定)。临沂三中化学组从2006年秋季加入该课题进行研究,连续几届高一参与课题实验,从知识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到关注学生学习心理、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都进行了大胆实践尝试。现将该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学初对高一师生的问卷调查中,以下问题与过去相比更为突出,值得思考与研究:(1)有过半数学生感到课堂上知识容量和难度突然增加太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有些知识初中没学过。(2)高一教师认为有70%的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较差,有60%的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低下,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2.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材方面: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知识面宽,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普九”要求,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亦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高一人教版教材,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相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而言,教学内容偏难,在体现重难点均匀分布和循序渐进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过于集中于必修1,如物质的量概念及其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应用、离子反应和物质结构理论等。

教师方面:对高一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有90%的教师从未有过初中教学的经历;有60%的教师对初三新课标及教材不了解;有80%的教师刚从高三循环下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上级部门只注重了对初三教师的培训,而高一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未能全部跟进。

中考的导向作用:中考是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命题的,没有考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较低。

二、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1.培训和教研是解决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对学校教学管理者而言,针对高一教师对初中新教材不了解这一现状,适时地组织培训和加强教学管理对问题的解决会更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高一化学教学必须分清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起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解决教学衔接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学的问题,能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应是高一教师,鉴于临沂三中生源状况,学校领导管理层高度关注高一教师的教学和研究,专门从初中部调剂初中化学教材,组织学习研讨。使整个备课组对初中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及高一教学方向都能有一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结合学校实际,规划出专门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时间,时间约为2周(含军训时间)。

2.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学校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初三和高一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编写初高中教材教学衔接讲义,对需要衔接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提炼。在高一教学过程中进行专门性的衔接教学和渗透性衔接教学。

(1)专门性的衔接教学

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我们安排2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例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补充了以下内容:①电离的概念;②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③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对复分解反应成盐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①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②常用酸碱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另外,要求学生重读初中化学课本,唤起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有效避免了假期(中考后两个多月)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了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衔接之后,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渗透性衔接教学

我们是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同时适时补充以下内容: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②化合价的定义;③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上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教学工作,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时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中考试题《沂蒙晚报》有刊载)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可结合生活中钢铁,合金等的常见运用,讲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自高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各种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5.指导高一新生建立高中化学错题集,准备红色笔,学会纠错究错。

四、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刚跨入高中阶段时,学生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期望值很高, 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学习能力、还是知识难易程度都存在着质的跨跃。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同时高一新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及初中化学教学“慢、细、少,且多次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大,往往记忆、模仿的能力较强,习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大多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而高中化学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并能使其活学活用。

每年高一我们都组织教师编写《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并收录在年级印刷的《高中生活从这里开始》一书中。总结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经验是:1.先预习

带着问题去听课。2.勤提问

课内课外有许多问题要思考,不明白的多向老师同学请教。3.多看书

通过复习课本内容和参阅高质量相关教辅书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4.精做题

做题之前先看书,在看懂书中内容的前提下,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来熟练细致掌握所学知识和技巧,不宜多“做”题,而应多“看”题。5.常总结

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总结所学内容,训练发散、收敛、整合思维的能力,学会把书看薄、把书看透,学会做学习总结笔记。

五、新课程下关注初高中学生心理衔接

由于高一新生在生理上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学习时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多数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在潜意识里乐观估计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挫折承受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遭遇困难,便动摇了学习的信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更显得枯燥、乏味、抽象;在做习题或实验时,他们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

因此,教师此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衔接。帮助他们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端正好学习态度。经常地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以及能力培养的衔接,他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附:部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材料 物质分类及其化学式书写

没有分类就没有学科,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类别意识(分类思想)、正确地给物质分类是学好化学的第一步。不会分类,不知道物质的类别,就很难理性地认识物质和把握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制法乃至用途等。

混合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即有几种不同微粒(分子),有几种不同的纯净物,所以混合物的熔、沸点并不固定。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而纯净物的成分单一,可写出唯一的化学式(或分子式),具有固定的熔、沸点。如蒸馏水、氧气等。

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一)单质是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又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

1.常见的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写): 2.常见的非金属单质:

①气态非金属单质: ②固态非金属单质: ③液态非金属单质: 3.稀有气体单质(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顺序写):

(二)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化合物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又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氢化物、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等等。

1.氧化物:组成元素含氧和另一种元素,大多数氧化物中氧元素为-2价,这类普通氧化物又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还有一些复杂的氧化物(如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1)酸性氧化物—— 例如:(2)碱性氧化物—— 例如:(3)两性氧化物—— 例如: 规律:

2.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电解质)。

形式上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有无氧酸(如HCl、HF、H2S)和含氧酸(如H2SO4、HNO3、H2CO3)两类。又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举例写出酸的分子式: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些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含氧酸,如:

训练:常见的酸根名称与符号(请分类写):

+(1)含卤素的有:(2)含N、P的有:(3)含S的有:(4)含C、Si的有:(5)含金属元素的有:

3.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电解质)。

形式上由金属阳离子与OH组成。形如M(OH)n,NH3•H2O是一种独特的弱碱。又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三元碱。

举例写出下列碱的分子式:(1)活泼金属形成的强碱

易溶于水的强碱有: 微溶于水的强碱是: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属于中强碱,分子式为:(2)难溶于水的弱碱:(3)易溶于水的弱碱是一水合氨:(4)两性氢氧化物,如:

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又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等。

(1)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盐酸盐中 难溶于水,硫酸盐中 难溶于水,常见的碳酸盐中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有 ;易溶于水的银盐分子式。

再举例写出各6种正盐的化学式:

①钠盐: ②钾盐: ③铵盐: ④硝酸盐: ⑤硫酸盐: ⑥铝盐: ⑦盐酸盐: ⑧铜盐:(2)酸式盐——多元酸(二元或三元)与碱中和时,因碱量不足而使酸没有完全中和而得酸式盐,如(写化学式):

①碳酸的酸式盐(碳酸氢盐): ②硫酸的酸式盐(硫酸氢盐):

--(3)碱式盐——多元碱与酸中和时,因酸的量不足而使碱部分中和而得碱式盐,如(写化学式):

①碱式碳酸铜: ②碱式氯化镁: 5.氢化物——氢元素与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分为氢与非金属元素(H为+1价)和氢与活泼金属(H为-1价)两种情况。①卤素氢化物: ②O、S的氢化物: ③N、P的氢化物: ④C、Si的氢化物: ⑤Na、Ca的氢化物: 6.金属的碳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

①二硫化亚铁: ②电石(碳化钙): 化学反应的基本思想

从物质类别入手,视化合物的组成,着眼于化合物的生成与分解,可了解其化合反应思想和分解反应思想;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除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可以从大中和思想以及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看化合物之间的离子互换型反应。

1.化合反应——几种物质仅生成一种化合物。

化合物越稳定化合反应越容易。(1)生成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O2→ 金属+O2→ S→SO2→SO3 C→CO→CO2→CO(2)生成氢化物的化合反应(3)生成酸的化合反应(4)生成碱的化合反应(5)生成盐的化合反应 ①无氧酸盐: ②含氧酸盐: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生成几种物质。

化合物越不稳定越容易分解;越稳定越难分解;必须电解。①氧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1)活泼金属+酸(2)活泼金属+水

(3)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4)H2、C等还原剂加热下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5)铝热反应:Al+Fe3O4

(6)较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上述(5)和(6)高一即将学习。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有更难溶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气体生成。(AB+CD=AD+CB)(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练习:(2)酸性氧化物+碱溶液→盐+水 练习:(3)碱性氧化物+酸溶液→盐+水 练习: 酸溶液→盐+水 碱溶液→盐+水(4)酸式盐+碱溶液→(5)碱式盐+酸溶液→(6)盐+酸→新盐+新酸(7)盐+碱→新盐+新碱(8)盐+盐→新盐+新盐 科学训练园地

一、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根、化合价、化学式的训练程序: 1.依次写出核电荷数1~18的各元素名称和符号: 2.写出+1价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3.①写出+1价阳离子的符号②写出+2价阳离子的符号③写出+3价阳离子的符号④写出-1价阴离子的符号⑤写出-2价阴离子的符号⑥写出-3价阴离子的符号

4.常见的包含有+

4、+

5、+

6、+7价的元素的阴离子(原子团)有哪些?标出正化合价的元素,观察比较这些正价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5.列出变价金属,常见的有哪些? 6.列出常见的多价非金属元素。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训练

1.写出3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6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6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10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8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有CO2生成的4个化学方程式:

+-+-+-+-

第四篇: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摘 要】本文从初高中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每位老师都应该深入教学研究,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衔接,提高初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加突出。结合初高中的教学经验和一线化学教师的反馈,高中化学难教,感觉学生不会听课,不会学习,化学用语书写很不规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初中基础没打好……学生也觉得高中化学难学,学习化学的信心受到打击。那么,高中老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断层和衔接,如何做好化学有效教学的衔接呢?

一、教师要通览初高中教材和标准,做好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化学教材知识面比较宽广,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定性分析,知识层面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记住现象或结论,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高中新教材的化学知识趋向于系统性,理论性的教学,强调定性和定量分析,知识体系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知识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化学重点内容过于集中在必修1,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既多又重要难学,等于给刚进入新高一学生一个大大的门槛。

因此,高一年级时老师需要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教学大纲,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阶段加深完善的知识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简单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从本质上来介绍氧-还反应。(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二、教师要读懂学生个体,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学习知识的习惯;而且刚上高一的学生总认为在初中时学习较轻松感觉不到什么困难更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仅在初三后阶段稍作努力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顺利地考入了高中。因此他们把这种学习方法也带入到了高中的学习中,结果导致成绩下滑长期下去最终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这就要求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课前预习,做好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通过做题总结梳理加深理解知识点,必须让新高一的学生知道,初中和高中的差异很大,应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在听和练的有效结合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要注重教学效益,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关键。初中化学教学以实验的直观教学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多,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少。为了能顺利开展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高中教师应在通览教材,把握课标的同时深入研究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主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其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初中化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循序渐进,合理衔接。穿插复习旧知识时,应视新知识的灵活性处理。总之,不要让学生感到知识的跳跃和割裂,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以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用新知识来补充旧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其三,初中化学对计算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质量,质量分数,微粒个数比值等最基本的计算方法,而高中化学练习中则出现有关差量法、过量法、多步反应一次计算法、混和物计算等计算技巧,此时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在掌握化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教学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计算能力。

四、初高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切勿各自为战

(1)初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受限于中考A率

由于初中课程标准要求低和学习时间短,又处在初三毕业的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对中考不作要求的一些化学思维、分析方法以及选学内容就很少讲解,甚至不讲,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再加之初中化学课时多,内容少,因此教师可以对所教内容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上基本完成,考试效果也比较好,而对学生理解、思考、运用的程度自然就缺少了相应的研究。

(2)高中教师的教学往往过度延伸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只从高一到高三循环教学,不教初三,对初三教材内容的改变并不太了解,也未必去认真研究初三教材,往往没有处理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就把教材过度延伸、深化,将化学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使得课堂上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高中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没有过多时间在课堂上对重难点知识反复训练,因此学生的学习除了要注重预习和课堂40分钟的效率外,还必须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整理和做练习,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由此可见,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更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文继兰.《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

[2]王延芳.《浅谈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延边教育学院高中教育.2010

[3]朱含冰《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年第35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经纶教研新课改第29期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丁文彦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困惑到了解、适应并逐渐把握的过程。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尽管在实施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实施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大胆尝试和探索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一、接触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1.学生方面:存在着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不足。初中历史课不正规,初三学生不学历史,中考没有要求,造成学生知识基础欠缺。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生能力水平有欠缺。学生初中历史学习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好一些的学生也是一张杂乱无序的草稿纸,而历史新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初中学生扎实的通史学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的现实情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很大,给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造成很大的困难。

2.教师方面:新课程模块教学,改变了原有的学科编写体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问题。它是以模块为架构、专题为基本单元、中外合编为体系,因此内容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对习惯于旧教材知识结构与体系的教师而言,一时间也很难适应和把握。

3.教材方面:编写体例新颖,古今结合,纵横联系,材料丰富,是岳麓版新教材的基本特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教材按新课标精神编写,但不少地方没有体现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教材在文字表述上缺乏连贯和统一;学术概念多,表述模糊;不少地方还缺乏条理性,整体内容太多等等。例如:“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封建经济”、“自耕农经济”这些概念,教材没有对它们予以适当的解析;对“民族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和关系没有很好的处理,表述模糊。“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教材没有把主要的过程作出交待,给人散乱的感觉。政治模块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内容涉及旧教材5个单元,大约16课完成,现在新课程编写在一课书内,接近旧教材半学期的教学任务,而且所有相关历史事件一件没有减少。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课时推进速度慢。面对这样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成为历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题。

二、实施新课标——解决措施和调整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也同样充满机遇。对学生而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发展的愿望。它可以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历史教育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面对新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作为备课组长,我带领备课组成员首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以历史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为依据,在处理教材时,不求面面俱到,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改理念来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是:

1.加强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调整:第一步备课标,力图科学完整把握课标要求和精神;第二步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于课标不做要求的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少讲,或不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内容要讲得充分、讲得饱满。如必修Ⅱ中的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就可以少讲或让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如必修Ⅰ的第一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后,第二单元就介绍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同样都是文明古国,为什么在政治制度上差别如此巨大?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别?教材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补充一些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三步依据重点难点分布,分配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及其所需时间,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校情、学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在备课时,把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进行对照,了解初中高中教材的异同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掌握的知识就不再多讲。对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真空”,在学习新课前,先提醒和通知学生,让学生抽出时间做一些预习和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3.对课堂历史播报进行调整。课堂历史播报是为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调整过程中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变学生自由选题的做法,把它纳入课堂教学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给学生课前布置探究题目;二是教师做好课前指导。对学生做的播报课件进行审阅、指导学生修改并且控制播报的时间和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实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编写学案,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5.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力争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同时贯彻“三个必讲”原则,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

通过改变观念和调整措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走出了困境,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三、体现新理念——教学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为基本理念。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经纶教研新课改第29期 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学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改的核心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积极尝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探索,在这里,我以一节课为例,说明我们在实践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面的努力。

2007年11月9日我校接到北京市历史新课程实施教学研讨会的任务,为此准备一节新课程教学的复习课:“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复习课如何上,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学生的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设计这节课重点突破的地方,最后我们选择确定以合作学习作为实现这节课课标要求的方式和途径。组里张娜老师承担了研究课的任务。

然而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事求是地讲并不是十分了解,更不要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从接到研究课的任务到最终确定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短短两周的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在区教研中心姚岚老师、曹卫东老师、唐长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总动员,找书籍、查资料,先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并设计学生学习的相关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授课人张娜老师拿出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于11月19日进行了一次试讲。这次试讲,从课堂看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但是从本质上看,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只是形式的、浅显的、缺乏价值的。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认为“课程”应该理解为整个教学环节,而并非课堂45分钟,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并非限于45分钟时间内,“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

于是,我们将全班48名学生依据不同性别、兴趣和能力,共分成10个学习小组。其中关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民主政治的陈述组及评价组各4个,对于四国民主政治的共同点和对17—19世纪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趋势探究的归纳组2个,每组4-6人不等。4个陈述组成员各有角色和岗位,有主讲1-2人,电脑设计制作1-2人以及素材搜集者1-2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4个评价组专门审查评估所对应的4个陈述组,并提出质疑及得出评估结论。归纳组要结合四国的总体情况做出概括总结。教师作为总设计、总导演、参与者、评价者贯穿本课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45分钟之前,编制学生研究小组、组织辅导学习小组搜集资料、探讨问题、交流汇总,制定评价标准;之后是课堂学习展示;课后进行学生反馈反思。

11月23日,在北京市历史新课程实施教学研讨会上,我校张娜老师的“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一课获得好评,这一教学方式的探索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的肯定。在合作学习尝试的过程中,首先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潜能和水平,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

创造令我们感动和赞叹。这一切让我们看到:新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样为广大教师搭建了课程改革的实践平台。

以北京市的研究课为基础,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继续尝试和推广小组、班级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按照课程学习的需要分配学生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高中教育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质量。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只能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能退缩。尽管我们的一些作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但是我们将稳扎稳打,不断总结,逐步改进,力争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有所作为。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定远二中 马传军 【内容摘要】 当前,初中地理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试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地理......

    33.新课程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浙江省生物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学生进入高二学习生物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工作......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五篇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总结

    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总结 天台育青中学 袁丽莉 高中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高,但两者相比,高中英语无论是从知识的难度,还是授课方式、方法都有一个大的跨度,以至......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初探--秦能明(5篇)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初探 当涂县石桥中学秦能明【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有效性,分析衔接教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英语......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她要求我们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07年陕西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秉持课改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走出了自己独有的课改之路,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及教育同......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 作者:张福宾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3781 更新时间:2004-12-21 文章录入:admin ] 【字体: 】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