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时间:2019-05-12 02:0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第一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颁布于2002 年9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第2 条的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高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具体来说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由于高校的过错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 条所列举的十二项事项,都属于与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有关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又可根据学校的行为分为:由于高校未履行有关义务而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如学校未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潜在危险的,高校的有关设施有缺陷等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例如:教室内悬挂物的坠落等。由于高校教职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相应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等而导致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

以上这两类事故其的责任人均为学校。

(二)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

高校学生的自杀、自伤;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纪律而导致的伤害;学生因为自身特异体质,特殊疫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近年来中,笔者参与处理的高校事故中,因学生的自杀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也有一起是学生心脏病发作,导致猝死的。

(三)因第三人的致害行为造成的伤害事故

此类事故常见的是在校其他学生的加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在这类事故中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是在校学生。如学生在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彼此间的人身伤害。还有特殊的情形如马加爵杀人事件等。此类事故主体所实施的行为不属于高校职务职责所要求的范围,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伤害事故中,还有来自校外因素的突发性侵害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如:外来人员在校内实施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校外车辆在校内造成的伤害事故等。

(四)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伤害及其他意外事故

如因地震、洪水等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学生人身意外伤害等。其他的意外事故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发生的事故,包括学生在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性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等。

二、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分析

对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常见的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特别权力关系说。这一理论始于19 世纪的德国。其主要内容是:国家与公共团体是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人享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另一方负有绝对服从的义务。根据这一理论

高校是负有教育目的、提供专门服务的行政机构,只要校方认为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行为符合教育目的,就能任意地对学生课以各种义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必受行政一般原则的约束,与之相应的,学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各种义务,而无法获得司法救助。这就表明学生与学校是一种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合同关系说。这一学说认为高校和学校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高校在招生时必然要对本校的招生条件等作说明,而这种说明是一种要约。在这种合同关系当中,高校有为学生提供安全学习环境的义务,作为学生也有遵守校规校纪的义务。如果一方违反了合同约定,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教育与管理关系说。高校与学生之间既不是特别权力关系,也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大部分学校是公办学校,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同时,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学校负有的教育、管理、保护学生方面的义务和责任。高校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有法律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是教育关系与管理、保护关系的统一。

三、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根据高校的性质以及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结合《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 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 条的规定,可以得出高校承担这类事故的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且是一般的过错责任的结论。

1.对高校学生的人身损害的赔偿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中国《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规定,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此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中国侵权法一般归责原则的地位。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高校是否有过错,可以从几方面分析:由于未尽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由于未尽约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约性;由于未尽注意义务而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其行为构成失职。具体而言,高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中有不当之处,如果这不当之处就是造成损害的原因,那么学校就应当承担过错责任;还要看高校是否尽到了相当的注意义务。相当注意义务,即根据通常的预见水平和能力,应当预见潜在危险或因认识到危险结果的义务。如果学校应当预见而没有注意或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就是未尽相当注意义务。具体而言,由于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体育课、劳动、野营等活动学校没有尽到安全保护义务,学校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管理不严,对学生疏于管理,对不请假不管不问,发生伤害后又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等,学校按过错大小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学生之间引起的伤害事件,要视各方具体责任而定,致害方单方的责任,致害方单方赔偿,致害方、受害方双方责任的或致害方、受害方、学校三方责任的,各方按责任大小来分担。

2.排除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作为确定学校责任的原则。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因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在双方力量悬殊或者受害人确实无法证明对方有过错的情形。根据中国《民法通则》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产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动物致害责任、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等,在这些规定中,并没有包括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确定学校的责任中除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外,还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此观点相当流行。笔者认为,这种的观点没有法律依据。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受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判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予以适当补偿。高校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承担公平责任,从表面上看对学生公平,但对高校却是一种不公平。中国高校本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在高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明显不平等。即便是私立学校,其经费也是有限的。若让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支付不该由学校承担的费用会使学校难以承受。现实中学生在学校因第三人的不法行为而遭受损害,往往家长就向学校提出高额的索赔,这让高校难以接受,所以在处理高校学生的伤害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原则,不能感情用事。

四、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

高校学生的伤害事故已给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学校不得不为诉讼而耗费人力和物力,也使学生和家长痛苦不堪。因此,高校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学生的伤害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保证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高校应当进一步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完善各类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和健全校内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内部管理中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提高对事故的遇见能力,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加强防范的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一定的事故处理机制,尤其是对突发性事故的应对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能够积极应对。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尽量减少和避免损失。

2.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大学生已普遍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以培养他们的安全责任感。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一有挫折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轻生。笔者在近两年参与处理的几所高校的学生伤害事故中因学生自杀引发的事故占2/3 以上。所以,加强对大学

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高校目前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3.进一步完善学生意外保险和伤害责任保险制度。高校一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就会引发与学生和其家长因事故责任及赔偿的纠纷,有时甚至就此引起诉讼。大部分情况下,学校为了避免负面影响,不管有无过错,都“赔钱了事”,这无疑增加了高校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来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目前,中国高校虽然也有学生的保险,但保险的险种和范围远不能达到分担学校风险的程度。所以在校方责任险方面还有广泛的扩展、细化于改善的空间。

第二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对教师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困惑,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研究,明确界定各方法律责任,对保护高校师生的正当权益,依法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增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此类事故发生以后,高校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责任定位不当,出现两个极端: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将自己与此次事故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这种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校风校纪的端正。因此,高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此类事故中的法律责任,才能保持正确的立场,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与事故各方处理好善后工作,良好解决分歧,使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1.1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针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已给出明确的解释。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高校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导致在校生人身损害,伤、残、死亡或者其他无形损害的事故。

1.2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从法律层面来界定,系人身损害的范畴,但其自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构成要件才能成立:①事故对象。从受伤害的主体看,只限于高校学生,除此以外的人在高校受到的意外伤害不属于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范围内。但事故责任主体可以是高校、教职工、学生和其他第三人。[1]②事故时间。从时间上看,必须发生在学生在校期间。也就是说,伤害行为或伤害结果必须有其一或同时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期间。③事故地点。从地点上看,伤害行为通常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有时也发生在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场所内,如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等。④事故原因。从主客观方面看,它可以因故意引发,也可以因为过失,又或者包括没有过错方的意外事故[2];⑤事故结果。从结果上看,它必然造成学生伤害的事实。如教师体罚或故意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事故。

1.3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种类 从高校管理的实践来看,以造成事故的不同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高校方面。高校有过错造成的,包括高校教育教学、生活设备设施年久失修或不当使用等原因,使学生受到伤害;学校管理中的过错行为造成的伤害,如消防通道堵塞,食堂卫生不达标引发食物中毒等。②学生方面。受害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包括学生自杀、自伤;违反安全规定而导致的伤害;因自身特异体质、疾病以及异常心理状态引发的伤害。③其他方面。他人因素引起的,包括高校教职工的不当履职行为,故意或过失地侵害学生利益,造成伤害;其他在校学生行为引起的,如打架斗殴;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的[3],如抢劫、敲诈勒索等。④意外因素。因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伤害。如地震、雷击、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性体育活动发生的意外伤害。

高校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错

高校教师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过错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

2.1 高校教师在履行职务时的故意 ①教师在履行职责时,体罚、打骂学生或者有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的体罚、动手打人行为侵犯的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辱骂学生或者其它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则侵犯的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者经常相伴产生,前者较易发现,后者隐藏时间久,一旦爆发,危害性更大,影响更恶劣。这些行为往往到最后,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诱发学生自残行为或精神失常。在这里,教师对这一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身为高校教师应该明知其这些行为对学生可能造成巨大精神压力。②男性教师在履职过程中的性侵害。此类侵害包括强奸、猥亵妇女,多发生在女学生身上。个别道德败坏的男性教师,利用个别辅导,论文答辩,酒桌交际等机会,对女学生进行性侵害。[4]此类行为也是学生伤害事故中最严重、最恶劣的行为,直接对受害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2.2 高校教师在履行职务时的过失 ①教师未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职责导致的伤害事故。②教师未履行岗位职责,违反工作规程和其他有关规定导致的伤害事故。③教师未尽告知义务导致的伤害。高校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高校教师的职业风险不亚于公务员,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时时刻刻地尽到自己的义务,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基于高校和教师,高校和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法律关系,可以将高校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三种。

3.1 民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这里的“追偿”用的是“可以”两个字眼,在现实中也少有案例发生,感觉流于形式。但在实践中,运用的最多的手段就是通过调解,协商事故各方学校、教师、第三人、监护人的赔偿责任比例及数额,目前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3.2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教师品行不端,对学生进行侮辱或体罚,受教育不予改正,并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按照《教师法》给予解聘或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①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实施的教育行政处罚。按照法律规定,必须由权力机关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教育行政处罚权;②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的治安行政处罚。3.3 刑事责任 教师在执行教学管理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如果触犯了刑法,高校作为民事侵权责任的主体,无权将教师的刑事责任免除。①高校教师故意犯罪及相关罪名:故意伤害罪、非法搜查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侮辱妇女罪、强制猥亵、强奸罪。②高校教师过失犯罪及相关罪名: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高校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预防与对策

4.1 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学生管理与监督制度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学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会等形式,专门开展“防拐骗、防传销、防性侵、防盗抢”等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2 加强对学生的沟通教育与引导,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的信息资源 作为教师,应该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融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和身心状况。同时,对学生加强安全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引导,降低事故发生率。这样一来,教师自身的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并且能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

4.3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坚决关爱学生的信念 高校教师要坚定树立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怀揣爱心做学生工作,关心爱护特殊学生,鼓励学生用心经营自己的在校时光,帮助他们端正心态,阳光成长。

结语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推进,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正在得到增强,教育侵权领域的争议将会更多地诉诸于司法途径予以解决[5]。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立法的滞后,在现实中出现高校或者教师对责任承担的“妥协”或者“冷漠”,不管是基于社会压力还是舆论压力,这样的结果都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也保护不了教师和受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明确界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拿出有效的安全事故防治策略,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学校和教师的正面形象及合法权益,依然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去研究和改善[6],这也是国家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第三篇: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近些年此类幼儿在园期间或在与幼儿园有关的保育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事故时有发生,成为教育界、法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如何认定幼儿园的法律责任、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和方式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实践操作的困难。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幼儿伤害事故不能得到正确、及时、有效和公正的处理与解决。这不仅妨碍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不利于当事人各方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基于此,我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关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归责就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件发生以后,运用法律判断价值的功能,使行为人承担适当的法律后果。

从目前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我国民法关于监护的理论及学校、幼儿园与受教育者的事实关系出发,认为学校、幼儿园是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的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应对其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因而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人身受到伤害,学校、幼儿园都不可能是学生(幼儿)的监护人;在没有依法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也不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9要之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基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另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关于幼儿保护的规定,幼儿园依法对幼儿承担的是保育、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看,伤害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往往是作为被告参加诉论的。原因主要是受害幼儿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一般都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等于把监护权从家庭转移到了幼儿园,这时孩子脱离了人父母的监护,幼儿园应对其履行监护职责。同时幼儿受到伤害是在幼儿园而不是在家,所以幼儿园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律师也在法庭上试图证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在幼儿入园时已形成事实上的委托关系;甚至一些法院的判决书中也认定幼儿园应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然而,幼儿园却认为,家长管一个孩子还不一定管好,幼儿园有照看那么多孩子,要保斑点不出事是难以办到的。出了事都要幼儿园负责,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园长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在幼儿园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往往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幼儿园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园长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它是我国民法确定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一、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担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过错责任的法律地位。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该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的原因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执行这一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所以它也被称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

(三)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是在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会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在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现负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责任。在英美法系中,公平责任是基于所谓“良心公平的责任”原则产生的。

二、关于幼儿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后,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幼儿园(包括教师)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有三种:即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民事法律责任主要的是一种法律责任。

(一)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中一般是由于幼儿园的侵权行为导致幼儿的人身受到伤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一类法律责任各国民法原则上都以故意或过失用为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在此类事故的处理上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几种归责原则,下面我们据此对幼儿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法逐一分析。

1.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规定需承担民事责任者,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损害事实的存在。(2)损害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要件相互联系,只有同时具备时,才构成损害赔偿责任。

由于幼儿伤害事故处理的焦点主要是赔偿,而赔偿问题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谁来赔偿和赔偿数额。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幼儿园有过错的,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1)幼儿园承担全部承责任。(2)幼儿园承担部分责任。(3)幼儿园没有任何责任。

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把学校、幼儿园赔偿列入国家赔偿范围之内,已经比较紧张的教育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赔偿金。调查发现,面对家长的索赔,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无奈只好将教育经费或创收部分作为赔偿金的来源。考虑到学校、幼儿园特殊的公益事业法人性质及实际履行能力,我们认为,幼儿园赔偿只能是部分赔偿,即使是幼儿园有完全过错,也不宜承担全部责任。这样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作以及纠纷的顺利解决。

2.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不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是否尽了监护职责,都应承担民事责任。虽然这种责任可能因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而减轻,但却不能免除。

3.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幼儿受到伤害,但幼儿园、受害幼儿及其他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即实际的经济负担能力,其他如社会同情因素、责任主体所尽义务的多少等。各当事人应综合考虑立法宗旨、社会效果、个人情感等因素,尽量达成责任分担协议。或者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作出责任分担公正、合理的判决,以使问题和到圆满的解决。

4.幼儿园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从以上可以看出。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人身损害偿。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和司法实践,结合幼儿伤害事故的特点,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幼儿一般伤害。即指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不致造成残疾者。对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赔偿必要的医疗费,其中包括医药费、住院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护理费、治疗期间的交通费和误工收入等。

二是幼儿人身残疾。即指受害人身体遭受重伤,致使肢体内部器官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而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对此,除赔偿必要的医疗费用外,还应根据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和收入减少的情况,赔偿因不能工作而减少的收入和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

三是幼儿死亡。对于因违法行为致人死亡,除应赔偿死者在死亡前因医疗或抢救其生命所花的医疗费用之外,还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四是幼儿精神损害。随着我国立法的逐步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与日俱增。凡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赔偿全部的损失;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则应由加害人给付抚慰赔偿金,其数额以能够抚慰受害人精神损伤并能教育违法行为人为限。

此外,幼儿园除承担上述损害赔偿责任外,受害人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幼儿园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方式,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监护人对他们的侵权行为承担监护责任。

(二)刑事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中行为人的行为若触犯刑律,造成严重后果,则可能构成犯罪,因而应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这五种形式。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这三种形式。犯罪是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从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的特点看,由其导致的犯罪主要有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玩忽职守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幼儿园犯罪实行两罚制度,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在幼儿伤害事故中承担法律责任时,因其违法性质和后果的不同,可能只承担上述三种法律责任中的一种,也可能同时承担全部三种法律责任。

第四篇:什么情况下学校应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什么情况下学校应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2010年7月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已经正式开始实施。值得关注的是,《侵权责任法》用了三个条款对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与以往有关规定相比较,在归责原则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了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十周岁以下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在以往的法律规定当中,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仅仅是过错责任,即只有在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证明学校在事故的发生当中具有过错,学校才承担责任。而在《侵权责任法》中,将其更改为了过错推定责任,即在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之后,首先推定学校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如果希望免责的话,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这里,学校因为比以前多承担了举证的责任,所以在学生伤害事故诉讼中胜诉的难度就相应加大了,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侵权责任法》第39条规定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根据该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这与以往的法律规定是相同的。在发生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伤害事故之后,受伤害的学生和监护人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学校具有过错,否则就不能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学校主动承认自己在学生伤害事故当中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了校外第三人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在该条当中,归责原则依然为过错责任,即如果学校在第三人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当中具有过错,也应根据自己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即在该造成伤害第三人无力全部赔偿或者无法找到该第三人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在事故当中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职责,就要由学校根据自己的过错大小继续对受伤害的学生进行赔偿。学校是否尽到管理职责,要根据伤害事故发生时具体情况判断。例如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门卫管理不善,导致校外人员随意进入学校打伤学生,学校就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补充赔偿的责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雷军)

第五篇: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学生淹死河中,谁的错? 【案情】

1998 年 6月 12日 下午,江山市第六小学根据市教育学会、市教研室下发的关于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评优的通知精神,按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是广播操比赛。学校在比赛结束后放学,比平时正常放学时间稍早。五年级男生刘晓(13岁)与另一同学张良一起回到家里换上凉鞋后,前往附近的大沙河洗澡,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刘晓的法定监护人刘双(刘晓父亲)与刘晓所在学校市第六小学就刘晓善后处理事宜协商不成,便一纸诉状将学校推上了被告席。

刘双认为,刘晓年方 13岁,属于民法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负有监护职责,校方不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提前放学,在天气炎热情况下,特别是在进行广播操比赛后,未加强对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刘晓溺水身亡与校方失职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事故发生后,学校又极力推卸责任,校方的失职给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物质损失;校方推脱责任的态度,又使学生家长精神倍加创伤。因此,刘双以刘晓法定代理人身份向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被害人刘晓死亡补偿费 20000元,殡葬费 4500元,误工补贴 1800元,交通费 300元,精神损害赔偿费 60000元;合计 86100元。

【审判】

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请求,认为上诉人第六小学根据市教委的安排,于 1998年 6月 21日下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活动结束后,于 16:00左右放学。根据《小学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应属于正常调整放学时间。上诉人对被上诉人之子刘晓之死无过错。上诉法院作出了如下终审判决:

1、驳回被上诉人刘双的诉讼请求。

2、案件受理费 400元,由上诉人市第六小学承担 200元,被上诉人刘双承担 200元。

【审判】

从本案审理过程看,上诉法院认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结束时间比平时放学时间早,属于学校正常调整放学时间,不是提前放学,刘晓溺死发生于放学之后,超出学校管理活动时间范围,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没有联系,学校因此不负责任。

这里的问题是:学校比平时放学早,是不是“提前”放学?放学时间早晚与学校对刘晓死亡责任承担有何联系?

本案中,原告用学科课(室内课)的时间来判断学校活动课的时间,所采用的标准不适当。因为活动课的作息时间是相对独立的,是根据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决定的。活动课的起始时间不能以平时的学科课作息时间来限定,否则,这类活动就无法组织开展。活动课的时间,有的是可预知的,有的则不能明确。用固定不变的学科作息时间作标准来判断相对独立的活动课作息时间是否合理、规范,标准、前提采用的错误,必然造成结果、结论的荒谬。但强调活动课的时间相对独立,并不是说活动课的时间就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安排。从事故整个过程看,该学校对这次活动的安排是规范、认真、周到的:、有明确的时间表,并预先告知了各参赛学校;、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在前一天就在班级中进行了布置,并要求着装,请家长帮助把参赛的“铃铛”准备好;、活动原定于 14:20分始,14:55分结束,由于天气太热,学校从爱护学生健康角度考虑,提出推后比赛,获得评委同意。从 15:20始到 16:00结束,活动结束后,16:15分左右教师召集各班学生回到各自教室进行总结,布置作业,安排打扫卫生,并交待回家途中注意安全事项后才放学生离校。学校尽到监督和管理职责。、刘晓溺死发生在校外场所并在学校作息时间之外,有证据表明,刘晓是放学之后又回到家换了鞋,才到河里洗澡的。显然刘晓的行为已经超出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事故的发生与学校管理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学校对事件的发生不负有责任;、事故发生之后,学校配合家长积极做好有关善后处理工作,并垫付刘晓殡葬所有费用,尽到了职责。从事故发生的前前后后看,学校尽到了教育和管理职责,无任何过错。本案再次提醒人们:中小学生大都是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全,对事物的认识不成熟,对危险意识性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定期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通过班校会、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结合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安全常识,包括防水、防火、防雷电等方面知识和交通、饮食等方面的安全常识。安全教育要常讲常新,决不能满足于以前曾做过的教育,要常抓不懈,做到警钟长鸣。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尽可能把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法律依据: 《办法》第十条第一、二款

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二

体育课上两同学相撞,眼、脸受伤,谁之过? 【案情】

原告顾良与被告杨晨均系被告某私立学校的学生。1995年 11月 17日下午,学校的体育老师同时给两个班级的学生上体育锻炼课,安排学生进行地滚球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原告与杨发生相撞,导致原告眼、脸部受伤。经法医临床学鉴定,原告该伤致左眼眶底骨折、左眼下直肌嵌顿,构成轻伤;原告外伤后能复视,但损伤己达 10级伤残程度。原告顾称:原告按照被告学校体育老师的要求上体育锻炼课进行地滚球练习时,与被告杨发生相撞,导致受伤,且伤害程度达 10级伤残,认为是学校安排课程不合理,管理措施不严谨,杨练习动作不准确所导致,故两被告应对他的受伤负责。要求他们赔偿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监护人误工费、伤残补助费等共计人民币 46066.3元。

【审判】

法院委托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中心对此作鉴定,结论为:伤者顾外伤致左眼眶底骨折、左眼下直肌嵌顿,经手术等治疗,左眼球运动部分障碍,伤后可酌情护理二个月左右、营养三个月左右。顾的法医鉴定费 300元、营养费 1380元、伤残补偿费 1432O元。法院认为:顾受伤事件系学校上课期间发生,其性质应根据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予以确定。就顾而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并无过错。就杨晨而言,亦同此理。学生做地滚球运动时人随球行当属常理,要求学生行进时没有偏差实属不尽情理之苛求。就学校而言,按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并无过错,且顾受伤事件发生于瞬间,要求老师采取措施保证避免亦不切实际。因此,本案顾受伤事件应属意外事件。根据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作出判决如下:

一、学校给付顾人民币 16576元。

二、杨给付顾人民币 5712元。案件受理费 3706元、鉴定费 700元,合计人民币 44O6元,由顾负担人民币 880元,学校负担人民币 2206元,杨负担人民币 1320元。

【评析】

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学校的责任问题和事故的性质问题。1 .学校的责任问题

学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处理本案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以确定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遭受伤害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虽没有关于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书面协议,但从学校接受的对象多是未成年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来看,从社会一般观念考察,学校也应尽到一般善良人应注意的义务,不能以其没有事先约定而免除过错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保护”一章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该法将防止人身安全事故作为学校的责任,因而学校对于在校的未成年学生具有保护、照顾、管理的职责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学校对学生应尽到保护、照顾、管理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学校成为学生的监护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监护人只能是父母等亲属,学校不在其列。监护权是一种身份权,学校不具有法定的监护人身份,不能成为法定的甚至是“推定的”监护人。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生活的期间,也不意味着其法定代理人的法定监护责任转移给学校,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照顾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二是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其进行民事活动;三是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很显然,在通常情况下,学校不可能承担起所有的监护职责,监护权也不可能全部自动地转移给学校。学校承担的职责是独立的责任。”委托监护应有协议存在,家长送子女进校接受教育并不构成委托监护协议。因此,学校对学生不能承担监护的责任。.事故的性质与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 从本案来看,根据查明的事实,原告所受伤害是在上体育锻炼课期间,按照老师的布置进行运动练习过程中,与第二被告发生相撞事故导致。就原告而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不存在过错的情况;反过来,就第二被告而言也是同理。因为他们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主观认识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判断能力本身就不健全,因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要求他们完全预知授课内容有无危险,并根据老师要求进行而没有偏差,显然是不合理的,即使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也不能保证其每次运动都不发生事故,我们又怎能苛求学生呢?那么,老师有无过错呢?应该讲也是没有的。因为该老师的授课,是按照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教学大纲进行的,并无偏差或越轨之举;与此同时,整个事故是在瞬间发生的,因此,要求老师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避免等也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此事故的发生属意外事件,三方均没有过错。判断学校有无过错时,我们要避免不从个案的具体情况分析,而是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发生了事故,学校就应承担过错责任。这种认识与实践,是与过错责任原则相悖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本案是意外事件,当事人都无过错,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公平原则,不但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要的。法院最终也是按照公平原则,判决由当事人酌情分担原告的损失,并且判决的用词是“给付”而不是“赔偿。

法律依据: 《办法》第十条第五款

下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1.起重伤害简述 1.1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

    高校学生网络消费分析

    高校学生网络消费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我们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向简单化、......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五篇)

    116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 姜辉 摘要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如何认定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及高校责任的归结问题。高校 与大学生......

    积极应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积极应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山东大学 张青 摘要: 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大学生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承......

    校园伤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体育课打球赛 发生意外 洛阳市回民中学吴茜 2012年3月某天,洛阳市区某中学A生,在下午体育课上老师讲解完篮球比赛规则后,班里的学生分小组在篮球场进行比赛的过程中,绊倒在地上,......

    高校学生炒股现状分析(合集5篇)

    高校学生炒股现状分析 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迎来了中国的炒股热,从学生到退休大爷,全国47%的居民表示有炒股经验。根据去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股票的发......

    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法律责任分析

    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法律责任分析最近一段时间里不少企业都有此遭遇:突然收到某软件公司的律师函,主张企业正使用某款软件未经授权许可,构成侵权。要求该企业停止使用或补正授权......

    “7.26”一般起重伤害事故事故案例分析

    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工程“7.26”一般起重伤害事故 2017年7月26日晚23时30分许,青连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工程跨双埠立交桥附近,一辆汽车起重机在道路边吊装一根旋挖钻钻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