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2 20:4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篇: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

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一步廓清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理清研究思路、把握研究重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队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更好的认识和分析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可以进一步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利用和发挥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一、国外研究现状

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外国还没有对于此类课题的相关研究,但对于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是有一定的研究。

公元三世纪,雅典学者朗吉弩斯在他的名著《论崇高》中就曾指出:”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古希腊学者则认为音乐可以让人勇敢、积极而谦和,令人轻松和愉快。很多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者都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家胡迪?梅纽因则提倡用来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指出:”只要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艺术教育,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就会减少”。前苏联著

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对于外军来说,关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暂时还没有涉及,但对于军队文化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查阅到相关的一些资料,在此简单做以介绍,以达到借鉴思考之目的。美军主要通过牧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他们的文化娱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本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宣传军人的道德行为、部队的历史传统与宗教信仰,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其主要活动方式是:电影、电视、演出、舞会、音乐会、电台、广播、报刊、图书、展览等。”[1]日军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提高精神教育的效果,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媒介,将教育内容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或编成文艺节目进行宣传教育,以吸引广大官兵的兴趣。有的部队还通过举办歌曲发布会、音乐会、歌谣大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寓精神教育于娱乐之中。”[2]苏军则主要是在基层部队和军队院校设立俱乐部,俱乐部负责成员的主要职责为:”对部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宣传教育,培养军人的美学情趣,宣传优秀的现代和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发展各种形式的军人业余创作,组织合唱队、乐队、戏剧队、舞蹈队、造型艺术小组、摄影组、文学组、体育组等。”[3]

从以上资料显示,从本质上看,外军都将军队文化工作(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作为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具体详实的对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论述、著作和成果还比较缺乏,没有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的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已初具规模。2007年,由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发掘和利用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文化建设过程感染人、教育人。”[4]

但是关于”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目前还不多,专门研究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且已经出版的书籍尚且没有。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为”音乐+文化”的相关文章有998篇,但搜索关键词为”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文章仅有6篇。

再细化到”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在目前来说更是凤毛麟角,严格意义上专门研究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书籍尚且没有,涉及到”军队文化”和”军队音乐文化”的书目前仅有一本,即由何静、秦宗仓、张军等主编的蓝天出版社

出版的《军队文化导论》,其中第三章为”军队音乐文化”。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为”军队+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文章为0篇。

总的来看,关于文化、音乐文化、各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很多,这些研究成果既为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纵深推进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涉及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专著还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也基本没有,只有研究方向相近的几篇硕士论文,比如我校2009级毕业研究生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军旅文艺作品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的陈肖东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四川大学的孙小川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军营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延边大学的李洋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军营文化及其德育功能》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陈惠斌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因此,在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亟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空间较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创新性。

三、发展趋势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队音乐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文化既构成了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又以其核心价值意识内化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层,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军营

环境中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军队理论界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比较全面,但系统地研究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著作还不多见,真正深入研究该问题的学术成果更少。因此,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探索军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疑具有重大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阔深远的研究前景。除此之外,当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深入的、专门研究作为先进军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音乐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开创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刚,翟吉华,花永庆.外军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7

[2]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指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73-74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3

参考文献

[1]刘刚,翟吉华,花永庆.外军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7

[2]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指南[m].北京:国防

大学出版社,1987:73-74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3

第二篇: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综合分析了现阶段军人的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剖析了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若干建议。关键词 军队 心理 健康教育

军人特殊的职业性质及其生活条件与人际关系,易产生多种心理应激源,加上现代军事技术装备的高科技含量,对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军人的心理素质则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在军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一、军人的心理状况

1.军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具有敏锐的认知能力、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且,长期在高度集中的战斗集体中训练、生活,会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军人所特有的能力、气质与性格。[1]

窦兰君等[2]运用SCL―90和康奈尔医学指数问卷(CMI)测量1500名陆军战士的一些心理参数,结果表明,士兵的SCL―90和CMI与中国青年人常模基本一致。

由于在部队长期集体生活,培养出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军人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好,适应性强,比较合群,但是较国人常模个性外倾,情绪相对不够稳定,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的情绪反映[3]。

2.军人心理应激及精神疾患

军队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命令性、突然性、艰巨性,甚至具有危险性,平时紧张的军训、演习等,乃至一些生活中的意外事件,都会成为各类心理疾患的应激源,使那些具有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定倾向、精神质倾向等个性特征的军人出现应激症候。

景生保等[4][5]对2206名军人调查,应激反应总检出率为97.64%,应激症候平均检出率为19.96%,发现有抑郁症状的为41.56%,有严重抑郁症状者为23.84%;熊鸿燕等[6]对886名军人进行了情绪及个性人格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类似结果,该人群60%以上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1%左右的比较严重。

张理义[7]对981名战士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3年追踪观察表明,入伍第6个月是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高峰期,第3年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42.1‰,其中精神病患率为7.3‰,神经症患病率34.8‰;战士发生心理疾患与其精神疾病家族史、个性的掩饰倾向、负性精神紧张总值及个性内向倾向等密切相关,与入伍时间、城乡、文化程度等也有一定关系。

二、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992年,三总部联合下发的《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中,只在新兵集训期间的“基础教育”部分安排了心理卫生的内容,课时为2小时,主要讲解一般心理现象、心理知识、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不难想象,在短短的2小时内,对心理卫生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般地泛泛而谈。

《方案》在继续教育、专题教育及康复教育等内容安排中,则未能够列出心理健康教育,这必然导致广大部队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容易忽视心理卫生。从而,一方面官兵心理应激甚至精神疾患增多,另一方面,卫生人员面对官兵的心理问题,往往会表现得束手无策。

2.事实上,战士非常渴求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1998年5月,作者组织某部60余名官兵座谈,了解官兵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战士普遍反映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不能够正确预防心理疾患和心理自我保健,同时,在部队计划生育知识普及教育过程中,对于性心理、婚恋心理也需有人进行恰当的指导。

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精通业务知识,懂得指导方法的专(兼)职人员从事。但是,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特别是基层部队健康教育指导站(室)的医务人员,对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浅显,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捉襟见肘”。在一些部队,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由连指导员等“越俎代庖”,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自1998年4月起,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在团、营卫生队(所)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卫生人员自身掌握的心理知识有限,加上资料缺乏,难以发挥真正的实效。

三、几点建议

1.鉴于社会环境、军营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应激源不断增多,军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也显著提高。因此,军队健康教育内容应相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力求将有关问题讲深、讲透,特别要侧重于心理保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指导。

2.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8][9],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10]。所以,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心理训练内容。通过职业心理选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训练中模拟高难度的战争条件,逐步稳定战士的训练情绪,并指导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措施,可有效地培养他们英勇、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11]。

3.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战士,基层干部也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真正掌握战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4.军队系统应组织编写紧密结合官兵实际,满足官兵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普及资料。军队各级可以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班,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健康教育指导人员。1998年3月,南京军区卫生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4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培养出一批精神疾病防治骨干,对于缓解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需求矛盾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210014,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防疫队

参考文献王耕南,等.军队基层管理心理学.1990,29窦兰君,等.陆军战士某些心理参数的测定与分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3,11(2):122李露斯,等.1216名部队干部战士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研究.西南国防医药,1996,6(4):201景生保,等.平时军事应激研究.中国社会医学,1993,(3):7景生保,等.2206名军人抑郁情绪调查分析.中国社会医学,1993,(4):39熊鸿燕,等.某部军人情绪及个性人格的调查分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4,12(3):208张理义,等.战士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3年追踪观察.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13(1):14谭百庆,等.武警部队战士心理因素与军训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4):223李永宏,等.通讯兵工作成绩与某些心理指标的关系.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3,11(1):10乐昌恒.美军预防战斗精神创伤的研究.国外军事医学分册,1994,11(4):165古春林.舰船人员的神经―精神紧张及防治措施.解放军医学情报,1991,5(4):172

第三篇:浅析新媒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浅析新媒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高丹

(武警沈阳指挥学院 教研部 110113 沈阳)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理论引导的指导思想和方向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快捷性、互动性等新特性改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交互功能为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技术条件;新媒体的感染渗透功能,使官兵在接受教育中入眼、入脑,入心,在身心愉悦的境况下接受教育,这是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具有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诸如网络、手机、博客、虚拟空间等新媒体形态,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深度空前的媒体革命浪潮。技术革新的力量催生出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与通信技术平台开始成为部队官兵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各级政治工作者要从开发、利用、控制的视角,认识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正确而有效地开发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导向、教育、交互、感染渗透等新功能,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理论导向功能

首先,新媒体对培养军人政治认知具有导向性。导向性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目的性和超越性的本质体现,主要有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规范导向三个方面。新媒体在发挥导向功能方面,借助自身在获取信息、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方面的特别优势,对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追踪报道,深入讨论,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多素材和信息,新媒体合力构筑起的强大的舆论场,引发了军人对政治、社会问题关注,促进了军人道德责任意识启蒙和强化,唤起他们对政治问题重要性的认知。

其次,新媒体对塑造军人政治态度具有很大的潜能。美国政治学家科恩说过这样一句话:“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日新月异的媒体是当前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它对重大事件倾向性的观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军人的政治态度。媒体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在政治话语领域中坚持的方向,我国的大众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在现有体制下,新媒体在政治领域对青年军人引导上基本可以杜绝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时,新媒体广阔的信息处理平台,良好的包容、宽容的舆论氛围,对塑造军人理性、积极的政治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次,新媒体对坚定军人的政治思想具有特殊的优势。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己和系统的反映。新媒体便捷、高效的传播方式,加速了新的思想成果的传播以及由此形成人们思想的相互撞击,促进了多种思潮和价值体系相互兼容,成为主流意识与各种思潮交锋的主阵地,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重影响,其中错误的、消极的甚至反动的东西,极易对青年军人产生误导,腐蚀思想,消磨斗志,却同时也可能成为启发他们责任意识,强化或改变政治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与平台。

二、新媒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功能

第一,新媒体开放的信息传播途径扩展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新媒体依托先进的技术联通了世界,它所具有的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可以将一个点引起的震荡波及全球任意角落,影响力不可小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另外,新媒体在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时,突破性的改善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第二,新媒体灵活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丰富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等是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架设起一座信息“高速公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官兵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第三,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增强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统一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制造者双重身份,主客体双方相互沟通,相互感染,这种由信息提供者、服务者、接受者共同作用而构成的无限循环互动,模糊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角色的定位。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官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第四,新媒体虚拟的信息传播环境提高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对现实世界真实个体身份、职业等重要社会特征的掩盖,无形中放大了虚拟环境中的自定义角色,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虚拟环境下,教育主客体可以通过博客、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畅所欲言。教育者能够通过交流了解受教育者最真实的想法,及时解决他们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切实提高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新媒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互功能

第一,新媒体交互功能中的可控性,有利于官兵自主地搜索、选择、运用信息。交互功能是新媒体,特别是网络、手机等载体的特殊功能,其显着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可控性。它使官兵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控制、自由选择,真正使官兵能够带着问题进入情况,根据需要搜索信息,调动了官兵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官兵搜索、选择、运用信息的自主性,使官兵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官兵认知主体的作用。

第二,新媒体交互功能中的实时性,有利于官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促进。交互功能的实时性,即官兵能按自己所需随时地、快捷地、无延迟地从媒体获得信息。包括教育进行过程中在技术层面体现出的交互、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受教育者彼处之问的交互。其中,技术层面的交互,是官兵通过媒体本身所具有的测试功能对自我情况的判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交互是通过教育者的实时辅导解决官兵自主学习封闭性的问题;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则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个体间的交流及多个个体间的组合式讨论。利用媒体交互的实时功能,进行协作式的学习,增强了官兵受教育的成效。

第三,新媒体交互功能中的开放性,有利于官兵主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新媒体交互功能的开放性,体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交互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支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信息资源进行组合、控制。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成为开放性的创造过程,官兵在接受教育时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而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官兵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信息库,可以不断吸收最新的资源,转化生产自己的作品。在这种开放性的交互中,官兵受教育的过程就演化成一个创作的过程。

四、新媒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渗透功能 首先,新媒体的感染渗透功能拓展了官兵直观认知的空间。新媒体凭借技术的先天优势,多元的传媒形态以及超时空、数字化的虚拟传播方式,超越文化界限,促进全球范围内先进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和相互融合,为官兵拓宽视野,更好地了解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吸纳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将教育的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为官兵自觉学习新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其次,新媒体的感染渗透功能体现了官兵主动、自由、探究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真正实现了官兵接受教育的平等、交互、敏捷、细致,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他们可以开启情感大门、打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调动各种感官去认知世界。近距离的网上点击,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了官兵在心理上主动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状态。这样,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项”引向“多色”的转换,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再次,新媒体的感染渗透功能消除了官兵间交流的隔阂。信息的互动就是学习意识、教育情感的互动,是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新媒体环境下,通过互动互助的论坛、交友、电子邮箱等提供协作式教育和心理咨询,来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解答官兵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同时也可以引导官兵对部队的发展、管理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渗透式”隐形教育的功能,这样无形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比面对面的交谈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有效。

就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过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教育载体等外在因素发生的变化,而忽略教育者在其中的“控制力”,往往会使我们的教育缺乏内在的价值承诺和理想引导,从而趋向于完全的工具化和手段化。我们必须接受并正视新型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对新媒体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官兵媒介素养,构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阵地,健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监管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要的立体化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易宇峰,游佳.加强和改进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J].高等教育研究,2009(2).[2]张伟,汤兵.对当前国防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6).[3]郭胜伟,张媛媛,王志刚.政治理论基础[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4]文涛.对国防生思想政治资源的几点思考[J].实践与探索.

第四篇:军队聘用人员现状与分析

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和改革,为了更好的保障部队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落实为军服务的观念,军队各大医院对社会医疗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聘用人员已经成为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重要力量。如何选择、培养、管理聘用人员等问题,对于医院领导及聘用人员主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推动医院的全面、规范化建设,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军队医院聘用人员选才管理制度。现将目前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地加以分析,拟为医院领导制定聘用人员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策。

1.聘用人员自身问题

1.1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种类较多,成分复杂,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医院对聘

用人员选拔考核把关不严,加剧了这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医院正规化、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1.2日常管理难度大

由于聘用人员身份为地方人员,在未实行统一住宿安排的医院,其“八

小时外”的日常作息管理存在盲点。且由于医务工作人员工作排班的特

殊性,使得工作时间不统一。聘用人员分布于医院的不同科室、不同楼

房、不同的楼层很难实现统一化的管理。

1.3为服务军服务意识不强

部队医院“姓军为兵”是服务宗旨,但部分聘用制人员在为军服务的过

程中,思想观念与部队不一致,导致在为保障体系部队人员诊疗过程中,存在诊疗不及时,态度冷漠等问题。影响了兄弟部队间的和谐。

1.4主人翁观念淡薄

一般来讲,聘用人员都与医院签订1-5年时间不等的合同或协议。因此

少数聘用人员认为自己与医院之间只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医院只是

一个临时工作的地方,缺少“以医院为家”的意识。加之聘用人员担心

合同到期后的续签、晋升福利等问题,使得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医院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军地政策尚未接轨

目前国家和军队尚无配套的政策文件,聘用人员在执业注册、技术资格

考评、职称评聘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接轨,加之各驻地卫生行政部门在执

行政策市随意性大给军队聘用人员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2运行机制不畅

目前多数大型综合型部队医院虽然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但在实际

运行中部分职能部门与中心工作还不够明晰,招聘工作流程还不够规范

统一,招聘的标准操作性不强,合同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存在人员聘用

规划不够,没有测算好床工比例和成本账,造成聘用人员不够或过度,最终导致人力与成本不相符。

2.3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医院对聘用人员业务、思想教育工作落实不够,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相对突出,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重使用轻培养,重物质轻思想现象,使聘用人员有“局外人”的感觉,不利于他们融入医院。

3.建立科学、合理的聘用人员录用及管理制度

3.1聘用组织规范化

成立医院聘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政治部门、医务部、护理部和专家组组成医院聘用管理委员会,招聘人员计划及规定必须经医院聘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医院党委批准。成立院级专家考核小组:由政治部、医疗、医技、护理成立专家组,分别对医、技、护应聘人员进行专业业务考核和政治思想考核。

3.2招聘人员条件严格化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及部队医院的特殊性,使得对应聘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尤为严格。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门认可的正规学历,还要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对于不同岗位、不同职称要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及招聘人员相关能力素质要求标准。业务能力考核方式以理论考试和面试相结合,政治思想考核以相关单位政治人事部门鉴定及应聘者周围人群访谈相结合模式。

3.3聘用手续合法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当地劳动部门对劳动力的使用与管理具体规定,制定本医院具有法律效应的“应聘合同书”,并请医院法律顾问进行论证,对合同期限,工资待遇,双方行使的权力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申请地方人才交流中心作为鉴证机构。其中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险项的制定,要参照驻地其他单位标准,使得工资待遇在人才招聘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

3.4入职培训与考核制度化

对通过招聘考核合格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及考核,由医院政治部门、医疗部门、护理部门联合组成岗前培训小组,从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法律意识、质量意识、绩效意识、纪律意思和我军优良传统、光荣院史等方面入手,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使以上方面达到医院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岗位考核制度,要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严密组织实施考核,成绩记入个人人事档案,作为续聘、解聘依据之一。

3.5绩效考核管理长期化

目前大多数部队医院绩效考核已经全面开展,但对于聘用人员却不在考核的范围。建立一套适用于全体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利于医院整体的管理,对于聘用人员的归属感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于绩效考核的实施要做到长期、动态管理,随着聘用人员在职时间的增加,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对于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以医院行为提供帮助及提升的意见、建议,对于任职满一定年限的聘用人员,将绩效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人事档案,作为续聘、解聘、晋升等依据之一。

3.6选才育才同视化

制定统一的选才育才标准,充分认清营造公平、平等的医院内部环境对聘用人员思想认同的重要性。一是注重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聘用人员在军队医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努力把聘用人员的自我价值追求与军队医院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依据“四个尊重”的人才工作方针, 淡化人员“身份”的差别, 正确处理聘用人员与军人的关系, 科学建立上下级间、同事间的沟通渠道, 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成才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是注重以人为本, 打造“想干有机会、能干有岗位、干好有地位”的管理体制, 在政治待遇、工作条件、福利待遇、进修培训等方面同于在编军人, 激发聘用人员的工作热情, 努力在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中实现

“身份不同、待遇公平”。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获得职业培训发展机会, 是大多聘用人员最为看重的自我实现需求。首先, 要为聘用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人

员进修、深造制度, 根据医院和科室发展需要,结合个人特点, 制定聘用人员培养计划, 使其获得与军队人员同样的教育机会, 对取得更高学历的聘用人员,及时提高工资档次待遇。其次, 要实行内部晋升制度,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由于在职称评定上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 使其在长远发展进

步上受到了极大限制, 造成了大量中坚人力资源流失;就目前条件来看, 军队医院只能在内部建立聘用人员职称评定制度, 对于达到评定标准的聘用人员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可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协商, 建立聘用

人员军地一体化的职称认定系统, 为军队医院吸收引进地方人才彻底清

除障碍。

4.结论

在军队精减整编背景下, 聘用人员日益成为军队医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2005年起非现役文职人员招聘、录用的实行, 标志着军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正式向“现役军人主体、聘用人员补充”的二元化方向发展。对聘用人员现状展开五化管理,即执业资格准入化、日常管理军事化、权益保障合法化、人才培养人用目标化、人员管理人性化,是营造军队医院和谐氛围、保持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必将引起军队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 宏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重要价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成绩,但也存在着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人文教育内容缺失与教学方法滞后、心理疏导工作边缘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的不足,其原因主要源于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疏导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人文关怀贯穿其中,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分析;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阐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报告强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

1.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实质

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主要指关注和解决人的存在所遇到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主要指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教育学的角度,人文关怀是指教师用人的方式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文关怀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核心基本一致。因此,关于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其二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其三是关心人的多样性需求。其四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其五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实质是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关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涵的界定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多种多样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也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从目的上来看,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是一致的,都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性、关注人多方面的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上来看,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重视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方向。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

[2]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对高校

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期盼。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思1[1]1 作者简介:王宏(1968--),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研究。

规划课题: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SKL-2012-92)阶段性成果之一。

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影响人、发展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中人文性是它的突出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是人的本性发展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人的本性发展的需要。

“人的内在能动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原动力的表现,也是人的本性的具体表现。人的本性需要得到人的承认与尊重,需要得到人的挖掘与激励。正是由于人的本性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要注人人文关怀,用人的方式去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和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彰显,使受教育者健康自由地成长,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因此,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以及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行的必要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低效的内在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运行的必要支撑。

3.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这项工作只有加强人文关怀才能充分唤醒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进程中所必需的价值支持力量,它通过促进人性的优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来使我们的社会达到物质小康与精神和谐相统一的真正的全面而富裕的小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全面把握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理念的树立、人文关怀的内容的拓展、人文环境的改善以及

人文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不足,深入剖新其存在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不足

1.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

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路径。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成长的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特长以及不同的发展潜力。这种差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人而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感化人、塑造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但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的状况,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趋同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统一性,体现的就是一种共性教育,而非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与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是不一致的。

2.人文教育内容的缺失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性

人文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很少结合历史、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的相关人文知识进行教育,出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对立的问题,造成大学生人文知识缺失、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在教学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教育方法,忽视从人的角度去教育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相适应。

3.心理疏导工作边缘化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个性密切相连。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源于心理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趋于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高校的其他工作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处于边缘化的不对称状态。例如,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特定的情景下甚至会作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会造成校园惨剧,2012年武汉大学的博士杨志高因不堪学业压力自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实例。大学生面对压力但并不懂得该如何去释放压力、化解压力,这与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和边缘化有一定的关系。

4.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缺乏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多方面经受锻炼和提高的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面对现实生活,树立坚定信念,陶冶良好的情趣,增强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报效社会的能力。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在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中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成果,但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少,社会实践的成效不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足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理念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但是“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强调从社会需要出发,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社会任务或解决社会问题,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要求人,往往只强调社会本位、[3]集体本位,而忽视了对人精神需求的满足。”由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没有能够正确处理社会价

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淡漠个人价值,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片面强调个

人应当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教育导向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抑制了学生的进取心,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尽管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在现在有了改善,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主渠道,但是其主渠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组织形式不合理。思想政治理论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大班授课的课堂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第二,专职教师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课时多,教学对象人数多,此外还要完成科研任务、应付各种检查评比,过于繁重的教学压力使他们不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差异性的人文关怀。

3.心理疏导工作没有予以充分重视

在心理疏导工作方面,尽管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有所重视,但并没有真正把心理疏导工作落实到实处,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滞后。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存在突出的问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强。一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基本上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以及科研室的科研人员组成,这支队伍实践经验丰富,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专业理论教育。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把握不准。一些高校把咨询和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触,对心理咨询中心畏而远之,心理咨询中心不能真正发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工作队伍数量不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面对庞大的工作对象,数量偏少的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去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对策

“80后”、“90后”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多元化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意识突出、创新意识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实用化、功利化,集体观念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调适能力等问题。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人文关怀贯穿其中,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1.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应当注重个性差异,突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很长一段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灌输性教育,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压抑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对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而知识的创新依赖于人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又常常同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以及性格等背景的差异表现不同的个性特征,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尊重个性的创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多样化和创造性的人才。要改变传统的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培养人才的思想。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思想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重视个人潜能、特长和兴趣的发挥,不尊重个人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忽视个性发展的需求,是对个性创造的漠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发挥其主动性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尊重个性创造,使每个大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

2.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实践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目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尊重人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以及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是对教育规律遵循,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尊重人就是要改变过去绝对权威的角色,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情感人,创造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解人,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和思考问题,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增进理解,使各项工作都能充分反映学生愿望,服务学生利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人、帮助人。关心人、帮助人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机统一,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关心人,要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 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各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关心帮助经济上困难的大学生群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创造基本的学习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困难。

3.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疏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重要举措。根据有关资料,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约有30%-40%,而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面对大学生众多心理问题,要注重心理疏导,化解大学生心理矛盾与冲突,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经常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准确判断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危机水平,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要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以及人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稳定沉着的情绪,完善的认知系统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里。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健康的心理。

4.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4]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具有正负效应的,良好的环境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呈现正效应的育人功能,恶化的环境则是抵消教学效果的异己力量。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5]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高校精神文化以及行为

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要注重人文精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建设人文的校园物质文化,注重人文的凸现,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精神受到陶冶。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促进师生主动发展,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要培育先进的精神文化,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吸收先进文化,培养崇高的人生信仰、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倡导和谐的行为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的理念,内化为和谐的思维方式,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宽容、理性、和谐的校园环境。

让大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资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注重弘扬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唯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才能把和谐校园的建设落实到实处,实现富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没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01-19(3).

[3]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思想资源[J].浙江学刊,2005,(3):220-223

[4]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5]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R].教社政[2004]16号,2004-12-13.

下载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大全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礼貌原则принцип вежливости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李奇于1983年在格莱斯“合作原则”принцип кооперации的基础上提出来......

    初中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安龙校区 552400 庹 燕 一、音乐教学的意义 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感受音乐节奏、曲调等方面的变化,加深对......

    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比较方向

    “政治教育”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敏感词汇,因此国内外都鲜有专门提出以“政治教育”为研究目的的著作。但事实上,对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其实早以涉及,只是没有明确......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范文大全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证券市场欣欣向荣,而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电影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模版)

    【内容提要】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研究得到了美国、中国内地多方面的关注。凭借着百年来形成的强大电影工业、上千部的作品,及其特殊的殖民地身份,香港电影本身有着很多需要研究......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 (孙海鹏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社会......

    办公家具市场现状研究分析[精选]

    回顾办公家具营销发展历程,纵观全国家具专卖模式,家具销售经历了从无营销到有营销,从无专卖店到有专卖店,从小店铺到大商场,从局部地区到遍布全国,从低档家具到高档家具,从家具产品......

    关于美术高考研究现状分析(含五篇)

    一、对美术高考的现象调查与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张曙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