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洞天游记
竹洞天游记
颤颤悠悠地过了桥,来到了用各种竹子做成的游乐场所。
游乐场所有很多玩的项目,如:踩木桩、过网绳、攀爬、急速滑梯等,个个都是既惊险又刺激的。我玩得时候提心吊胆,吓得心惊胆战。玩急速滑梯时,我感觉像一只老鹰在蓝蓝的天空中急速下降,结果屁股摔得好痛
我们又去了民俗风情园,我看到了大水车、磨还有水井,它们展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我们进了雕像馆,看了十八罗汉的雕像,雕刻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竹洞天。我想多次来这里玩!
新营小学五年级:赵含清
第二篇:南山竹海游记
3月20日,我一家三口子随学校旅游团游览了溧阳的“南山竹海”,甚是愉悦。今天娘儿俩说我喜欢动动笔,就催促我赶紧记下来。趁着兴味颇高我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全然不顾游记的所谓格式套路。
我们是上午11点到的“南山竹海”,一吃完饭大家就往山里赶。远远地看见了山门,这山门不是常见的牌楼状,而是打开着的巨幅扇面,再配上“南山竹
海”四个古朴敦实的蓝色大字,一股浓郁的竹林风便扑面而来。
似乎是受到某种召唤,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前奔。拐过一道弯,面前是一斜坡。斜坡中间的小平台上,有不少游人正背对着我们拍照留念。我心里纳闷:这半拉子地儿哪有什么风景?蓦然回首,原来身后翠屏兀立、碧色流淌,恰巧此时山风过林,于是万竿尽斜、摇曳生姿……正出神中,妻子拉我往高处跑。
登上高台,我们都怔住了。面前群山叠翠、一碧千里,它环抱着的一湖春水清澈碧蓝,微波荡漾。这景象在我记忆中似乎有过,但又不尽然。到底是网哪一点不一样了呢?“这里的山就是秀气……”一个上海口音的大妈正滔滔不绝地向同伴叙说着。对,秀气柔美是“南山竹海”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的山大多树木葱茏、参差不齐,给人以突兀森郁的感觉。南山毛竹的挺拔修长、叶嫩细滑,则将男儿的刚健和女子的柔顺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这时导游询问我们是否坐小火车,儿子的目光早已盯牢了那涂满童话般色彩的“火车头”,于是我们五六个人离开了“大部队”,坐上了拖着四节车厢的小火车。起先,小火车沿着湖堤缓缓行进,湖光山色成了身边铺展着的画轴。行至一悬崖前小火车猛地左拐,一头扎进密密的竹海之中,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和金城武在竹林里神秘穿梭的景象,那场景一看便知是三维动画的效果,而我们却是实实在在地被穿梭着。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小火车到站了。
小火车就停在金光闪闪、慈眉善目的老寿星旁,这寿星头据称是天下第一,高12.8米,重21.8吨。妻子先是认认真真地往功德箱里捐钱,然后恭恭敬敬地给老寿星三叩九拜。我的心思则是找游览图上标着的“官道牌亭”,传说明朝建文帝仓惶南逃时曾路过此地,朱元璋的这位孙辈接班人命运多舛,他的下落成为一大谜团,当然也成为篡位皇帝朱棣永远(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的心病,其励志“天书”等引起后人诸多遐想。索道售票小姐却告诉我这一景区尚在建设之中,还不对外开放。
于是我们只得坐上索道缆车向“吴越弟一峰”进发,对“吴越弟一峰”的说法我一直很疑惑,以为是笔误,因为资料上明明介绍这“吴越弟一峰”只有508米,在吴越一带应该是排不上号的。及至山顶,才知道这是“造景者”玩的文字游戏,说“吴越弟一峰”不是讲南山是“吴越第一峰”,而是说它在吴越一带的山峰中是一个小弟弟,是弟弟“一峰”。呵呵,等于没说,忽悠到家了。不过,我倒毫无反感之意,只觉得怪可爱的。在王主任的“怂恿”下,我一家三口子在这鸡鸣三省的峰顶,又是撞钟祈福又是“金锁平安”,着实快快乐乐地折腾了一番。
下山该动动腿了,“上山难下山险”,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步步踩实,要知道这“南山”比我们南通的狼山、军山陡多了。在一竹凳上歇够刚要起身的当儿,忽然发现一堆如刀削斧砍的立石,上书“竹劈石”,令人称奇的是石中居然伸出一节竹竿,大有“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气魄,可惜的是它已经枯掉了。面对我们的好奇,有位“大爷”却振振有词,硬说是插上去的。
更为遗憾的是在半山腰下有不少竹子被连根拔起(自然因素),甚至有断裂了露出白花花的竹膜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建文帝,想起了他的叔叔朱棣,想起了那个宁死不折的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朱棣聪颖勇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的“永乐盛世”有口皆碑,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等更被后人津津乐道。倘若当年方孝孺应允了永乐大帝,大概不会背上不忠不孝的罪名,甚至还会成为识时务的俊杰,辅佐明君的榜样,而他那些被列入第十族的门生们,飞黄腾达、青史留名的估计不在少数。可历史容不得假设,我们在为这些轰然倒地的竹子扼腕的同时,还是应该敬佩方孝孺们的崇高气节。
“中国竹工艺精品展示馆”后面是个“竹子大观园”,有罗汉竹、箭竹、湘妃竹等,其中斑竹最引人注目,那斑点似乎是文人墨客在挥毫时不经意间溅落的,星星点点,或浓或淡。仔细一看,那墨点大多洇了,发紫了,隐隐地透出了水墨画的味道。
文人墨客都爱竹,苏东坡就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想他老人家肯定没有到过“南山竹海”,不然,守着3.5万亩竹海怎能不发出类似“卷起千堆雪”的慨叹呢?
还有不少可记叙的地方,如“小鸟天堂”、“水榭长廊”等等,可时针已经指向十点多了,妻儿早已睡熟,我的腿肚子也正重复着在石阶上迈步的节奏,该休息了,或许梦里还会在望月亭旁徜徉呢!
第三篇:大小洞天讲解词
大小洞天
(引入,开头)各位朋友,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道教素有10大洞天,36小洞天,72福地之说,往往这些“洞天福地’’都位于环境优美,人烟稀少的清幽之地。在海南三亚的南海之滨就有这一处这样的“洞天福地”,它就是我们即将前往的三亚大小洞天旅游风景区。(概况)大小洞天又名海山奇观,是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它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的南山的幽静的山谷中,总占地面积有22.5平方公里,主要是以山景、石景和海景融为一体的大型旅游风景区。自宋代开山辟为旅游景点以来,大小洞天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岛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被称为“珠崖第一山水名胜”。
(受推崇的原因)大小洞天能够在这800年来都受到各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这本身就不容易,我觉得它经久不衰的受人们喜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洞天福地)第一个原因是大小洞天自古就是一个“洞天福地”。自唐宋以来,大小洞天即以神仙洞府著称于世,与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岛:蓬莱、瀛州、方丈相媲美,号称南海仙岛,曾吸引许多求仙道之人。据史料记载,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就因南山的神秀,归隐于此,修建道观,传播道家文化。目前景区内留存有“仙坛”、“仙人足”等厉史遗迹,以及多处游记诗文。此后,大小洞天就成为了道家的一处仙山,成为了一个“洞天福地”。
(海山奇观)第二个原因是大小洞天景色优美,是个“海山奇观”。这里林翠云深,岩奇洞幽,水天一色,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图画,自宋代知军周康、毛奎相继开山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纷沓而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摩崖石刻及绚丽的诗文词赋。1962年郭沫若游览“大小洞天”后,就把大小洞天誉之为“南溟奇甸”。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山大小洞天时,有感于景区的美景,就在景区内题写“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佳句。(风水宝地)第三个原因是大小洞天是个风水宝地。在唐代时,我国著名高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四次都无功而返,第五次东渡时又受台风所扰,在海上漂泊了14天后终于在大小洞天附近登岸,停留1年多后返回中原,在条件更加艰难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却成功了。在后人看来,鉴真能够最后东波成功,是南山的风水保佑了他,因此,在大小洞天景区,就建有了“鉴真群雕”记录这一事件。
(长寿之地)第四个原因是大小洞天是个长寿之地。在大小洞天景区里,长着大批能成活数千年的长寿树——被美喻为“南山不老松”的龙血树。它被称为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不老松自古以来被视为是健康长寿的代表,所以在民间有一句谚语讲得就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另外,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都很长寿,百岁老人的比率居全国之首,所以长寿之乡“寿比南山”在这里当之无愧。
(结尾,升华)综上所述,大小洞天能够这么多年来被称为“珠崖第一山水名胜”,那是实至名归的。朋友们,我们已经来到了大小洞天景区,相信这“珠崖第一山水名胜”将会是你的海南之旅中最靓丽的一个记忆。
大小洞天讲解思路
引入、开头——概况——受推崇的原因(洞天福地——海山奇观——风水宝地——长寿之地——结尾、升华)
第四篇:洞天月色优美散文
中秋佳节,夜幕落地,我从三亚驱车来到南山大小洞天,为的是欣赏“南山秋蟾”。
这“南山秋蟾”是有原由的。汉朝初期南派新道家的著作《淮南子·精神篇》记载:“日中有金乌,而月中有蟾蜍。”后人则假借“乌”为太阳,假借“蟾”为月亮,“秋蟾”就是指秋天的明月了。元朝时期,被贬谪崖州的官宦王仕熙,乘秋高气爽到南山游玩,从海上看到南山的山势如同大鳌延伸入海,即称之为“鳌山”,并登上海岸迎风站在犹如鳌头的礁石上,以祈求吉利。他吟诗《南山秋蟾》:“千林重叠岭陂陀,放出秋天月色多。海送潮声摇老桂,云随蟾影度明河。有时画角吹梅落,无处清樽下酒歌。天未晴光连绝岛,帝城曾识旧嫦娥。”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佳话,惹得那些十年斜依寒窗,想依靠读书成名的学子们,在秋天的时节纷纷到南山烧香挂彩,特别是在中秋月夜,登爬鳌头恳求功名,期盼来年科举考试时能“独占鳌头”。
上半夜,月亮仿佛害羞似的,半天也不露面,好不容易浮出云层,也是羞怯地在薄云中挪动。我随意走动着、观赏着、思索着,心中已是豪情满怀,也是柔情一片。自古以来,月亮的阴晴圆缺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起居,甚至“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把儿女情长与明月相连,也成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灵寄托。抒怀到此,那清代崖州知州嵇震的《南山秋蟾》也跃出口中:“鳌岭烟岚乍扫空,蟾光涌出水晶宫。漫吹弦管浮云外,自写楼台明镜中。十二度秋怜影独,九千里月倩谁同?狂歌水调茅斋静,衣袖香凝桂子风。”沙滩上、礁石上,已满是人群,香纸烟火到处可见。南山的人们回归自然,追求自在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每家每户以亲缘团聚、自娱自乐的形式,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集聚大小洞天的海滩和礁石,赏月、拜月、联欢,谈天说地,交流感情,在海畔欢呼,祈求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好。
后半夜,云层全都散去,明月挂在了蓝天。那月光下,岸边垒石壁立,海水在礁石上散发一片飞雪。静谧的月光中,海上银波浩瀚,在月下屹立“小洞天”的巨石上,看着南山和南海,听着海浪冲刷礁石发出的哗哗声,觉得海光山色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心情特别的欢欣。此时,在这里看月景,觉得月边的天很美,天是青蓝色的;月下的山很美,山是青蓝色的;月下的海很靓,海是青蓝色的;月下的人很美,像蓝宝石一样光彩夺人。“海光常潋艳,山色更清妍”。在礁石上看一轮明月在波涛上升腾,像是自己走进南海里的美丽画卷。我想起崖州学正郑懋昌的《南山秋蝉》:“南山壁立湛晴空,秋到蝉光共对中。高士夜来天际立,却疑身在水晶宫。”海风扑面而来,凉凉的,吹在身上轻轻的、柔柔的,舒服极了。我不想回家,诵出陆游名诗一句:“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南山的美景,是自然造化的先天之功;大小洞天的开发,却是人们后天耕耘的努力。八百年人文描绘,唤醒山海亿万年的沉睡,古昔的先辈留下勾勒洞天的毛笔,时代的儿女秉椽画出走向世界的丹青。“水惟能下方成海,山不衿高自及天。”南海广纳百川形成浩淼波涛,鳌山尽收文墨造就悠长历史。这里是一个宝盆,积聚和产生无尽的财富;这里是一个花园,满园芬芳浸透着南山开发者的情怀。它养育了一方地,养育了一方人。
第五篇: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团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大小洞天风景区。大小洞天风景区亦可称之为海山奇观游览区。该区坐落在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的西南临海处,是南山开发最早的旅游胜地。大小洞天风景区自古以山海、天水、烟霞、风月四绝风光著称于世。
大小洞天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洞天八景(石船、钓台、岩瞻、灵应泉、试剑峰、大洞天、小洞天和仙梯)、“寿”字石刻、鉴真师徒群雕等。
【南海龙王别院】
大小洞天内鳌山腹地,正对南海处建有南海龙王别院,院内供奉1.9米的南海龙王原身像,龙王身穿龙鳞金甲,肩披龙纹披风,手扶镇海宝剑,足践双蛇,迎风伟坐于海心浪涛之颠,给祖国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吉祥。旅游区于每年的龙历二月初二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龙抬头节,以道家习俗祭祀龙王,祭祀南海。
【小洞天】
团友们,公元1187年,在南山西南面的海岸边,崖州郡守周康阝寻访道家文化发现大小洞天。一块巨石外形如鳌似蚌、雄飞雌伏的样子,岩石的南面岩壁上题刻着“小洞天”三个醒目的大字。这块外形如鳌如蚌的巨石下面有一个“石屋”,“石屋”如同蜗牛气旋状,洞穴盘旋曲卷,人口大而朝西,出口小而向上;游人要想进入这个“蜗牛石屋”探奇就得逐个轮流,因为只有一个洞口出入。沿着盘旋曲卷的洞穴爬行,洞口越来越小,盘旋爬行了好一阵子之后,抬头向上通过小岩洞口可见到天空,虽说“别有洞天”,但还是有点“坐井观天”的感觉。
【海山奇观】
“小洞天”岩石附近不远的岩壁上有许多题刻,其中就有大家最熟悉的“海山奇观”。“海山奇观”字体大小有一尺五寸见方,是由南宋(1247年)吉阳军郡守毛奎所题。《大小洞天记》一文380多个字的石刻也出自毛奎之手:“吉阳形势,甲乎海外。南山盘踞,气象雄伟……”
【仙梯】
“海山奇观”旁边有石阶上下通天达海,在“大洞天”的石壁上,毛奎题刻“仙梯”二字,字体大小一尺见方。石阶两旁有灌木丛林,其中仙人掌最多。
【福寿南山】
南山是座吉祥的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南山与长寿密切相关,是真正意义上的寿山。南山大小洞天一带集中分布有能成活数千年的长寿树--被美喻为”南山不老松”的龙血树。龙血树属龙舌兰科常绿植物。白垩纪恐龙时代就已出现,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树种。中国亦定其为珍稀濒危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此树种已濒临灭迹,但在三亚南山一带却生长着三万株之多,主要集中于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树龄逾千年的有两千多株,最长的有六千年以上。
【石船】
“石船”形象逼真,吸引许多文人学士前来寻访。据考证,南宋(1187年)吉阳军知军周开辟“石船”景观,并在石船北面的一块巨石上留下《石船记》石刻。
另有清康熙年间任崖州学正(清代州学官)的广东省东莞县学人尹之逵在《石船》中写道:“何人陆地似乘流?迫近南山山岭头。岂是补天遗五色?代将刳木作扁舟……”作者看到“石船”虽在陆地却好像乘风破浪的情联想到女娲补天遗下的五色石……
【钓台】
“小洞天”南边有“钓台”景观,“钓台”附近的一块石壁上有郭沫若《游崖县鳌山》诗文石刻,这是1962年郭沫若先生考察海山奇观风景区之作。
【南来传法】
团友们,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鼎盛时期,日本为了加强对佛教寺院和剃度僧尼的管理,取法中国,建立施戒制度。为促进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扬州大明寺主持,著名的律学大师鉴真和尚应日僧荣睿、普照的恳切礼请,接受日本圣武天皇约请,从唐天宝元年(741年)至天宝十二年(753年)历经了长达12年之久的6次东渡日本。由于种种原因,前五次东渡都没有成功。其中第五次于天宝七年(748年)61岁的鉴真大师,率领30多人,海上遇急风大浪,船只随风逐浪漂泊了14天,据推测应该于十一月初,在海南岛振州(今三亚市境内)登陆。
在振州一年多的时间里,鉴真师徒应请修缮了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龙泉寺亦称大云寺。为寺重新开光,传法布道,巡游名胜,与南山有机缘。
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65岁的鉴真带领中日两国众弟子24人于唐天宝十二年(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即753年)十二月顺利到达日本,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1995年,在海山奇观游览区内,落成一座大型花岗岩石群体雕塑即鉴真和尚及弟子群雕,这座题为“登岸”的群雕由五位人物组合而成,师徒不屈不挠,不惜生命,为佛事尽力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