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方法
2004年2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Jul.2004第24卷第一期 略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方法
迪顶冗拜尔.热J西.提
(新疆医科大学人卜文社科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社会主
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但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
优势,在新形势下都有面临着如何发扬光大和得到更好
发挥的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面对新形势、新情
次.、新问题、新要求,努力探寻并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大胆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交流情
感、转化思想的过程。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感人心者,莫乎伤情。列宁深刻指出:“没有‘人的感
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而,生搬硬套,空洞说教,粗枝大叶,冷若冰霜,不仅做不
好思想政治工作,反而会败坏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和形
象、深入群众,付出真情,心心相印,细致入微,是新
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思想
政治L作也不例外,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毅然提出要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其根本动机就在于凝聚民心,将
“第泣次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开掘万代幸福泉。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包含
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它是替党传情、代党用情的工作〕这种传情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为人
民群众所感知,并产生共鸣‘然而,这种传情的工作仅
靠老办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探寻新的办法。在这
个方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第一,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思想政
治教育必须坚持义利结合,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原则,必须与物质利益相结合,要能给受教
育者带来现实的或可期的物质利益。这是使受教
育者相信思想政治工作所宣传的东西的根本前提,也是
思想政治工作传递的是真情或假意的试金石、如何看待利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在理沦界
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性是排斥利
益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脱俗的、纯洁的、高雅的,因此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讲利,就把它站污
了。其实,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法回避利益的,因为市场
经济己把人们的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同
时,现实上不讲利,不参与市场的交换与竞争是无法生
存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重视对革命精神的培养,对理想信念的教育,又要重视对人们利益关系的分析、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金钱观、幸福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
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
益、哲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新疆乌鲁木齐昌二000e)
人们总是追求利益并为此奋斗着。中国古代大历史
学家司马迁有一句非常简练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
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祀世纪法国思想家爱尔维
修也说过:“河水小会向源头倒流,人们不会逆着利益的浪头走”等等,这些观点和论述不仅是生动的,“!仃且
是深刻的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一切空一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的见的物质利益。”邓小平同志指
出:革命精神非常宝贵,但“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
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他还批评道:“„„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去的恶习必须杜绝。”我们的人民经历
了太多的贫穷和磨难,向往安宁、富裕的生活,思想政
治工作要体谅并引导好这一观实的需要因此,思想政
治工作若仍沿袭过的“空对空”的模式,不仅难以奏效,还会使人反感和厌恶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
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不能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搞“空头政治”l要把群众最为
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即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I作,百
姓之事无小事。毛泽东同志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
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
意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一定要努力帮助解决一切
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
向群众解释清楚。”江泽民同志说:“对群众最关心的一切
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凡是能办到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帮
助解决”等等。思想政治工作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倾
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关心群众的疾苦,只
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受
众性,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赢得群众的欢迎.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平等待人.民主协商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
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
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
化教育工作中,要“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
代替群众下决心。戈’他还强调:“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实吃饭,靠科学吃饭。”“共产党员对于落后的人们的态度,不是
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说服他们,鼓
励他们前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各级干部,无
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竺与人们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不超前,不威吓,坚持贯彻民主的原则和疏导的方针,启发群众自我教
育、自我提高,这样的方式,在人们的独立意识、自主2004年2JJ《和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Jul.2004第24卷第一期
浅论企业创造无形的财富
因琳中/曰JL口,子L匕、谭岚2
(1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2新疆农六师农广校新疆石河子831300)
深化企业改革,转变思想观念,转换经价机制,实
现科学管理,使企业真不成为市场竞争的上体,其重要的因素在于人,企业改革的成败,在于人的索质。只有
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实
施的政治领泞,就是培育高素质的人,为企业创造无形的资产,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T作凝聚人心,以精神文
I刃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以舆论宣传企业知名度,以企业
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企
业创造出宝贵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的目人财富,‘言将
会给企业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并转化为不可估量的经
济效益。21世纪我们应视无形资产为设备性投入一样重
要,方能认于不败之地。
一、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是创建一流企业的无形财富
1、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的“三要素”
中,人足第一位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员一「队伍,就谈
不}产品和利润。党组织通过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索质,使员T树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学好技术,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
益。从这个意义卜讲政工十部是经价人的素质,也是企
业经价管理者。建众现代企业制度,关键足人的观念转
变,推动企业改革创新。改革的目的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下正确认识改革,不
断迫求新的目标,积极投身于改革,树认敬业精神。转
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认,使企业机制发生深
刻的变化,使生产力第一要素的人的能量得以极人的释
放,生产者和经价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2、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生产经
背lA1然秉要,但生产经价离不开人,没有素质高、技术
精、业务好的人去操作,去经价实施,管理将无从谈起,管理的根本在十人。以人为本,才能创建一流的企业。
3、企业的效益’J人。一流的企业,有先进的设备,有雄厚的资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如果没有使之发
生效力的人,就无从取得成果,也就不能完成企业的使 命。企业能否为社会创造财富,获取高额利润,根本还 是在于人的素质高低。
4、市场经济竞争’歹人才培育。职下素质的高低,是 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就市场竞争而言,最重要的是培 育人才,培养起品德高尚、经背灵活、管理严格、技术 精湛的人才是企业之精魂。资本足企业之血,利润是企
业的中心,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准拥有高科技的经二l苛人 才,准就拥有市场,拥有效益。
怠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具有更加重要的指泞总义。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立说立行,以身作
则。
思想政治下作者要先受教育,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上
义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身体力行所宣传的东西,然后才更有号召力和说
服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邓小‘l人对思想政治工作 者的要求。中国人民旱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传统,最讨厌日是心作的人。江泽民同志常常引用“其身正,不令1(lJ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古话教育十部。试 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去讲理想,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去 讲信念,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去讲道德,有谁会相信呢?
因!(iJ,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做“语言}乙的巨人,行动1几 的矮了”。果真如此,则形同骗子了。
第五,思想政治工作要拉近大道理与受教育
者之间的距离。
思想政治工作人道理一定要讲,这是党性的要求所
致。要坚持讲政治,对重大原则问题,必须认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一斗争,决小能任 1七泛滥。但足,大道理讲得要让人听得进去,体现出对 每一个人的关怀。
以}这些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一〔作方法 若能真正施展开去,一定能取得卜硕成果。我们做思想 政治工作一首先要学习这些东西。
这儿年,新闻媒体着力报道了一批思想政治丁_作的 成功典型。他们无一例外地用真情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 的新局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思想政治丁作 开展得好坏,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文化程度的高低、经费 的多少,Irlj足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是否真的把思想政治工 作当成白己毕生为之奋一斗的事业,足否付出了真情。
(一)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抽象的,而足具体的,情从实 事中来。要善于做小事,多做好事,寓思想教育于实际 丁作中,切忌假大空l(lJ搞形式上义。(二)检验思想工 作的效绩要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人民拥护小拥护”、“人 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为标准,要牢记江洋民同志所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足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收稿日期:2003一7一4
第二篇: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黄卫平(宜都市职教中心 湖北 宜昌 443300)
摘 要:情感,是人的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他对人的行为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德育工作中加强情感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本文从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共鸣。希望所有德育工作者从关注学生情绪引导、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入手,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关键词:德育工作 情感教育 作用 途径 方法
梁启超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由此可见,人的认识和行动都是在感情驱动下完成的。为此,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当认识和情感相统一时,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素质,才能推动道德认识发展成为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一、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明末清初的私塾先生张履祥说:“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德育教育是首屈一指的,尤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然而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却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可以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说得头头是道,把中学生守则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另一回事。他们“言行不一”的原因很多,其主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把有关的道德认识作为行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并用这个准则去衡量别人与自己的行为举止,因而他们不以破坏公共秩序为耻,不因损坏公共财物而感到难过,有的甚至以辱骂老师,殴打同学来逞英豪,以小偷小摸,流氓行为来谋取物质享受,寻求生活乐趣等,即使受到纪律处分也无动于衷,换言之,他们的道德情感还没有培养出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德育从广义角度讲,包括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工作方法很多,如:示范、说服、体验、对比、情感等。笔者认为,在诸多的方法与经验中,“情感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滴水穿石的作用,有着感化人性的作用,更有决定德育教育和工作成败的作用。
二、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随处都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学校里,如果某个学生病了,教师就可以向其他同学说明情况并开展讨论: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在家里,要求学生每天给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一句问候,这样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使得学生能体谅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子女的不易,使学生认识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引导学生给下班的爸爸递上一杯水,给择菜的妈妈递上一个小板凳,给爷爷奶奶送上一个削好的苹果……都会使他们产生爱心;在班会上,通过抗洪抢险、汶川地震的报道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如对灾区孩子的同情心、对解放军的热爱等;新闻收视里,通过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触动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有效地引领学生感悟人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
二是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深入农村体验工人和农民所处的环境和工作的艰辛,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些实践体验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也锻炼了他们意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每年开展“一训一课”活动,即开展军训,带领学生体验“宋山十八课”,弥补学校德育课堂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野炊活动中,同学们都大显身手,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一个自己的拿手好菜,同学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平时调皮淘气、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三是指引学生在教材中感悟。
诸多教材课文的字里行间,对人和事物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性。教材中很多内容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百折不回、英勇献身;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贡献;赞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壮丽河山,抒发爱国热情等。教师只要能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分析这些课文,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德育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三国》中的“义”,《水浒》中“孝”,岳飞的忠,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离不开人的情感,这些人物的形象,这些做人的标准都能激发学生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信守诺言的美好品德情感。外国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更给人以“虚荣可悲、辛劳幸福”的感性认识。外国小说中的葛朗台形象,会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与对待金钱,产生正确的物质论,正确的金钱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鸿门宴》中项伯对张良知恩图报等等都暗含着做人准则。《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艺术的高超是源自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挚爱,其良苦用心日月可鉴。
三、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是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众所周知,空洞的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正是这个道理,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因此,德育工作者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2012年9-10月份,日本政府不顾我国一再严正交涉,坚持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笔者趁此机会向学生讲解钓鱼岛历史渊源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还我钓鱼岛”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日本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二是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10级旅游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笔者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并抓住这一契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三是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教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以行育情,以情导行就是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素质、规范的言行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净化自己的灵魂。要教育学生首先得自己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导师、是长者,他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往往首先从教师身上开始。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教师的每一件高尚的行为都会使学生欣喜、激动,教师的每一点瑕疵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惊奇与失望。另一方面,要想塑造教师的人格,教师一定要表里如一。鲁迅说过:“从泉里喷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自己不真正具有的东西是无法传授给学生的。只有真正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个教师就是一个火种,学生的理想之火、青春之火靠这个火种去点燃。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门融情感、心理等多项科学的教育工作,只有不厌其烦,耐心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使他们的错误减少,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教师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德育教育中,任重而道远。俄罗斯学者巴利辛柯夫认为,现在学校教育还未能掌握学生的情感资源,因为情感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方法灵活多样,需要所有的德育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从关注情绪引导,发挥情感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入手,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不仅仅是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担此重任,教师又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首先其本身必须既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能人”,又是一名情感趋于完善的“情感人”。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
班主任在智能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好情感教育的角色,把学生培养成一代高智能的情感丰富的合格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的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如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的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教育中,教师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将是机械的教育!失败的教育!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情人。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学生心理的重要“外显点”。教师应善于察言观色,随时注意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要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和行动去激励,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使之动心动情。如对沉默寡言,应以多方引导为主;对性情急噪的人,说话要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对性格倔强的人,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因人施教,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三、班主任要做学生的释情者。
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情换情,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自愿而且乐于释放自己情怀的信任对象,用心聆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做学生的“倾心人”。倾听代表着你对学生的尊重与礼貌,表示你对谈话有兴趣,同时也表现了教师的诚意。倾听学生发言,使学生实现了发表欲,对一个心中苦闷的学生来说,使他发泄了积怨,进而产生视对方为“知己”取向,悦心至此,沟通就已成功一半。
四、班主任要做学生的传情者。
教师应该正确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换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心境。一方面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以避免负面感染;另一方面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既不能因教育的暂时受挫而唉声叹气也不能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动气发火,迁怒全班。正如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巧妙地传递地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怀,妥善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并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班主任对学生热情、亲切、关心,会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尊敬与喜爱,愿意与班主任交往。
五、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育情者。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纠结,帮助学生校正消极不良的情感,使其走出情感困惑,并引导学生的情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学生的“救心人”。在沟通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赞扬对方的进步和成绩,以便统一思想,以求得共识。微笑着赞扬,使人感到你的诚意;微笑着反驳,使人感到你的善意;微笑着拒绝,使人体谅你的处境。如当批评某位学生存在骄傲毛病时,不直接说他有骄傲自满表现,而是从提出希望的角度提出:“希望以后注意谦虚谨慎”。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积极、善良、向上、爱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懒惰、自私、不好的一面。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挑动、扶助学生头脑中好的一面,战胜不好的一面,让学生“自个儿斗自个儿”,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情感纠结,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需要及时引导。
总之,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交流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
第四篇:略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典型教育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加以继承和发扬。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就是我们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对此加以总结和研究,以便加深对传统方法的科学认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典型,是指在同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一般是指在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工作、作风、方法等方面,在一定时期、一定方面、一定范围内能表现和说明事物本质特征,代表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个别事物。它是理论的形象说明,是实践的理论化身。典型的类别,从主体上分,有集体典型和个人典型;从性质上分,有先进典型和后进典型,有时也称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我们平时所说的典型教育中的典型,一般是指正面典型或先进典型。典型的产生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群众在社会实践中自发地创造出来的典型,另一种是各级组织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重点培养起来的典型。所谓典型教育,就是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功能,影响、推动和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有的时候,我们也把那些有代表性的反面典型或后进典型作为反面教材,对人们进行警示教育,这是一种必要的、特殊的典型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说理教育,帮助人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实践;也需要典型教育,用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人以启发感染,推动正确思想形成和正确行为强化。典型教育所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榜样的倾向。这种倾向源于人们的本能和模仿心理。模仿是人所具有的本能特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从孩提的时候就有摹拟的本能,人所以能异于禽兽,就因为善于摹拟,他们的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拟得来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摹拟,就近似于我们这里所说的模仿。从心理学角度讲,模仿是由非强制性社会刺激引起的,使个人再现某一过程的某种社会心理行为。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纳季拉什维利在《宣传心理学》中指出:“当个体感知别人的行为时,便产生实现同一行为的愿望,随之而来的便是模仿的趋向。”一般说来,被人模仿的对象具有一种榜样的作用,模仿便是榜样行为的感染力的影响。人的这种模仿心理有时是因为社会的一般号召,使模仿者自觉地发生与榜样者相似的行为,有时是出自无意识的仿效。然而,人们的模仿行为并不总是随意的,而是带有很大的选择性。选择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公众人物的行为易于被模仿。如,小孩看电影,对影片中一些英雄人物行为的模仿;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追星族”对一些明星大腕的盲目崇拜和效仿;广大干部群众对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学习和向往等等。典型一经被发现,经过各级组织和大众传媒的总结和宣传,就变成了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行为就可以对广大干部群众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地方在总结农村工作经验时也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无数事实都说明,选树好典型,搞好典型教育,典型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和方法。
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都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对于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中,我们党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说明,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只要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认真研究、努力掌握这些方法和艺术,就能更好地发挥典型教育的效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
典型教育
柏俊楠
08070057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案例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案例
陈佩华
在学生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是富有人情味的人,他们待人诚挚热情,讲话婉转含蓄、幽默风趣、亲切平等、善解人意,并且富有人格魅力;他们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千千万万,各有所长。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情感”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社会需要而引发的情感,即心理学中的“高级情感”,它既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又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是人的情感生活中的主导因素。我们知道,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是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并且,情感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那么,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如何贯穿情感因素呢?如何将情感交流贯穿于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呢?
首先,应该把学生当“人”管,而不能把学生当“物”来管。
我们知道,管理学生与管理物质是有根本区别的:物质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自然物体,因此,对物质管理者的要求就是强调一个“勤”字,即管理要以“勤”为先;而中专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思想活跃,且因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而矛盾冲突发生最多时期的青年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有认识倾向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就是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情”字,即管理工作要以“情”为重。
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亲人,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洒向学生都是爱”。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处处感受到关爱,体会到支持和帮助,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处理的几个案例。案例一:
一、个案概述 去年我在高一年级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在12月时(即期中考试后)我读到这样一篇周记:“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我的成绩那么差,我该怎么办?”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我看出了该生的焦虑和不自信。于是找时间与她谈了一次,在这次谈话中我了解到有关她的一些情况。
该女生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监护人是其父亲,父亲再婚并又有一子,现与母亲一起居住,母亲工作不稳定,生活上较节俭。另外,庄*在初中是优秀生,并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进入我校,但自从开学以来,各科成绩直线下降,虽然努力过,但不见起色,同时,看到与她毕业于同一学校的另一女生的学习成绩却不断提高,心理很着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在周记上写下了那段话。
二、个案诊断与分析
在一个班级中,各个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接受能力总是存在着差异,一些领悟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班级的“后进生”,但有一些“后进生”并不是由这两方面能力不足造成的,而往往是一些外在因素引起的,比如自身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经过与学生庄*一段时间的交流,我发现该生学习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心里压力过大,首先从庄*的家庭情况看,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又有一子,对她的关心在一定上要少很多,对她自己来讲心理上有一定的失落感,同时母亲对她在学业上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她将来能考上大学,能早日独立,使庄*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担心万一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另外,庄*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进入现所在学校,其一就是凭着优秀的成绩,但现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觉得自己没用。记得她开学初曾经问过我:“老师,推荐生的成绩会不会反馈给原来的初中学校。”从这点上看,她很在乎她的成绩,如果她现在的成绩让原来学校老师知道的话,自己会很没面子,这势必在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压力。还有,当她看到与她从同一学校毕业进入该校的另一女生,原来的成绩与自己差不多,但一学期下来,那位女生的成绩不断进步,而自己却直线下降,这更使她对自己丧失信心,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性,心里一着急,她就不能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不能及时的纠正学习方法,久而久之,使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不能立足,又错误地感觉到老师不重视自己、不喜欢自己,自卑感越来越重。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与她交流过程中,一方面给她分析原因,使她慢慢地释放一些压力,使她的情绪稳定下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若有些许的进步,对她加以鼓励,增加她的自信;另一方面开导她多于其他同学交流,能使她消除自卑感,使心情渐渐愉悦起来,同时也可相互间交流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我时常与其母亲联系,相互间了解该生的近期情况,同时希望其母亲能多的时间与庄*交流,多给她一些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和观察,庄*的学习情绪渐渐稳定,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这学期的课堂测试中,象数学、化学等课目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该生也渐渐开朗起来。
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尊重、信任、理解、支持、严格要求”是应该时时遵循的准则。无论是面对比较先进的学生,还是接触相对比较落后的同学,甚至是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都应该把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人的尊重的需要一旦受挫,极易使其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使其失去信心。所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处处感受到关爱,体会到支持和帮助,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案例二:
一、事件起因
在06学年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在我批改试卷过程中,发现我们班级有多名学生有作弊嫌疑,且答案都相似,对此我找到这几个学生进行调查,最后的调查结果指向同一个人,我们班的张骏同学。针对着一结果,我继续往下调查。
张骏性格的背景分析:该生小时候由于父母做生意,跟奶奶一起住,见到父母的时间很少,他的父母可能觉得亏欠他,或许还有一点,就如他爸爸所说的让他多接触社会,让他知道生存的好就要不断的努力,所以等他稍大点,他的父母如果在外有应酬经常带他一起去。所以现在他对社会上的一些做法和现象都比较清楚,或者说他比一般的同学更加世故,更加老练。
二、事情的发展
我找到张骏,做下来,不露声色和他聊了一下关于这次期中考试考的如何等问题,他所表现出来的和往常一样,一副考的好不好都无所谓的样子,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不安迹象,所以我就直截了当的问他:“这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有 作弊嫌疑,而且他们已经承认,并且都提供了答案的来源,他们同时都指出是你提供给他们答案,有没有这件事?”而他的回答很直接,毫不犹豫的说:“没有,我以我的生命担保。”既然他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没有必要再问下去。直到两天后在我的课上,张骏在发手机短信,我收掉了他的手机,可是一下课,他马上问我要回手机,我说不行,然后他有说:“你 不还给我手机也行,但让我把短信删掉。”我说:“我不会看你的短信,我会把手机关掉的。”可是他怎么说都不行,说是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权,并和我争执起来,说不相信我会不看他的短信等等,我当时也相当生气,不过从他的急噪表现中我觉得他的手机短信肯定有问题,我就说:“我不看你的短信,我直接让校领导来处理。”之后我把手机直接拿到学生服务中心。
然后张骏也叫到了学生服务中心,开始一直矢口否认即使查出作弊短信,还是不承认,直到核对考试时间和发短信时间相吻合,他才不得不承认。事后经过领导与他谈心,他认识到了错误,也向我认了错,态度比较诚恳,我乘着这个时机和他好好谈了谈。在接下来的几项班级活动中,也表现不错。
三、事后反思
从这件事件中,我感觉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对于这个学生在高一时曾经试着去改变他的一些想法,可是几次下来,没有效果,也就把着件事情一直放下了,我当时感到了无能为力,现在想来,面对行为另类的学生,要转变学生,还不如转变自己,其实在这件事情的后处理过程中,与张骏的交谈中,我发现他的本质其实挺好的,只是别人缺少对他的发现,如果当时能与他像朋友式的交往,多了解他的想法和想法的来源,或许他现在是另一种表现,也不会发生上述事件。
我们知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了解,一味训斥,或以简单的处罚了事,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由于缺乏情感基础,只能管得了事,管不了人,即使管得了人,也管不了心,能管得了表面,却管不了深层,可以管得了一时一事,但是管不了长久。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缺乏情感交流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象单纯依靠筑堤防水一样,险象环生,堵不胜堵;就象水里按葫芦一样,此伏彼起,防不胜防。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注意与他们的交流,尤其是心理交流,并与他们平等相处,才能将“理”通过“情”在心灵内化,才能转化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思想和行动。
所以,不管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情系学生,努力做到“有情有理、合情合理、通情达理、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制胜”。只有这种诉诸心灵的教育和感化,才能使荒芜的心田长出希望的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