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申论经典(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0:0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心理-申论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心理-申论经典》。

第一篇:高校心理-申论经典

2006申论模拟试卷12高校心理教育

三、申论要求

1.就给定材料用8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当前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简要分析。(40分)

2.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20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60分)

模拟试卷十二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在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上,目的不明确,自我意识不清,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有部分在校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不想学,但是又不得不学,混日子,直到毕业。成绩考差了,不是自己不努力,学习方法还需改进,而是归结为老师和环境等的影响,相当部分学习观念不清,主要精力不花在学习上,只求考试过关„„表现出:1.自我意识不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及自负。2.缺乏目标意识和学习动力。不少学生的求学动机主要立足于个人的发展,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比例较高。3.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4.情绪健康水平不高。少数学生情绪不太稳定,缺乏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普遍。

部分学生的“三观”模糊。有少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得过且过,不知道自己活着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只求索取,不求付出。

“网络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如今,网络已深入了现阶段的生活、学习中,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们的空余时间多数已用于上网,而为数不少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搞“网恋”,他们认为,在虚拟世界中,更能倾诉心事,便于沟通。因此,网恋成了一种时尚。除此之外,黄色网站的泛滥,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待矫正。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正常,如:一些大学男生的“半月谈”,大学女生的“每周一歌(哥)”;还有“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更有甚者,昨天还山盟海誓,今天却潇洒拜拜等;可以爱得死去活来,但不一定要有婚姻;在校大学生在外租住房男女同居的也不在少数„„

通过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造成在校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

价值的偏离,加剧了心理冲突。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带进了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偏离。

自我评价与实际能力的反差,强化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缺乏心理发展及保健知识,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较顺利,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

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坚定的信仰,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学生正处于婚恋观定型的十字路口。西方开放性文化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许多娱乐媒体的错误导向,使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确定性上,缺乏理性,跟着想当然走,很容易误入歧途。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其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也成为当前的焦点。大学生在享受这个现代化武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不良信息的冲击,生性好奇的大学生很难避免其负面影响。

2.答案提示

浅论高校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日益加快,竞争愈来愈加剧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些直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上述各种挑战。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待殊群体,正面临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高校应开设基础心理学选修课程,普及宣传心理学、心理卫生等有关知识,使更多学生了解心理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初步掌握某些自我心理测量和调节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面向21世纪,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中心课题,而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渗透到各个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具备健全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也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加强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二、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和思想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教育应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趋于成熟,我们可以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德育教学中,如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分支重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心理特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另外,将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高校已把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列入了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对政工干部举行“心理修养系列培训”,使高校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特征。通过他们的日常

工作,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三、规范化、科学化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其不仅是心理学理论的讲授,更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其增加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当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他们进行诱导和启发。

2.知识传授和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课程应结合课堂教学、针对性地开展“自信心训练”“自我心理坦露训练”“解除考试焦虑训练”“化解嫉妒情绪训练”等专门性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仿真训练机会,从而尽快地实现由知到行的有效转变。

3.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积极的人生观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阶段,青年的人生观正在确立或基本确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义务,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对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很有必要。

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

心理健康课以广大学生为对象,普及宣传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充分实现人格完善。但是,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不同,青年学生在情绪、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状态等方面面临许多特殊问题,应通过个别咨询来解决。由专职心理学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推动个别咨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走出去”是指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更主要的是主动寻找、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然后分期、分类,主动上门咨询。这样,那些有可能出现障碍的学生就可在心理上及早得到调整,有准备地面对学习期间的各种压力,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所谓“请进来”是指主动约请一些学生来面谈,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成因,提供适当的指导。从来访的情况看,还有大部分心理发展正常但希望在学业和心理上能尽快跃上新台阶的优秀学生,因此心理咨询正在从被动的障碍性咨询走向发展性咨询,把现实咨询与学生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尽力把咨询过程变成一个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训练过程,以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五、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大学面临多种竞争,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春游、演讲比赛、体育竞技等活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广播、校报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心理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大学生就业前心理准备”等专题讲座,举办大型的“心理咨询游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序的学业竞争环境,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和心理互助功能,使大学生在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提高心理修养水平。通过上述途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高校的心理教育,使之课堂化、系统化、理论化,对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第二篇:高校心理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工作计划(2013-2014)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013-2014学)惠安*******中学

2013年8月28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于教育,重则在于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进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有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数名,专门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中心为主导,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全方位的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定期为各年段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团体的辅导对象。每个团体每周固定安排三个课时(星期

一、星期

三、星期五),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工作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每天安排一位专职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学生的审美特点。

(3)办好“知心信箱”和固定的咨询专线,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电话的方式跟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开展了以心理健康为主题手抄报设计和漫画、黑板报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学生的立场上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师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9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咨询室布置工作完成后心理老师开始正常值班。

3、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

10月:

1、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做好校刊《心韵》的编辑工作。

3、利用学校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4、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知识相关的专题。

5、组织学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比赛活动。11月:

1、利用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3、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知识相关的专题。

4、组织学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我爱漫画的专题活动。12月:

1、利用学校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2、做好校刊《心韵》的编辑工作。

3、组织学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专题黑板报的评比活动。1月:

1、组织学生进行“今年我该要压岁钱吗?”的活动动员。

2、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总结。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汇总整理。

4、本学期相关教学工作结束。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结合外国语学院的实际,特制定2014-15学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一、做好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的教育辅导工作。在学生军训和入学教育中,要针对大学前后学习中的巨大落差、生活需要完全自理、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与异性交往的困惑等常见心理问题,通过开展班会个别谈心等活动,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教育辅导。

二、做好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低位进入。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以诚待人,主动工作,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克服过高的欲望,以免错过机会。同时,择业时要有安全心理准备,不要被陷阱蒙蔽,以防上当受骗

三、做好学生的心理测试工作。按照学院要求,要认真组织新生参加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四、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测试过的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要对贫困生、有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里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的同学及时发现,做好心理咨询和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同时,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心理咨询、谈话记录、家长来访等记录在案。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学院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凡学校、学院举办的心理测试、咨询、演讲比赛、观看教育电影等活动,要做好宣传、组织学生按时参加。同时,要联系本专业、班级的实际,举办心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六、建立心理健康制度。各班设立心理委员,每周一召开专门会议,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七、除开设普通讲座外,全年将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2-3次大型专题讲座。

八、指导各班级有计划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篇三:大学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大学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大学xx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的有关精神,积极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的各项工作,推动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思路

以扎实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基础;

以朋辈辅导和心理委员辅导相结合为辅导模式

以寝室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以及朋辈心理工作部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重点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月通报和周通报工作,确保心理预警学生稳定。

2、配合学校院系,认真开展xx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

3、加强对我系新进学生辅导员和新任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座谈会、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提升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构架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5、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通过严格考核等形式,增强朋辈辅导员的角色归属感和责任感。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我系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准备系阳光心理部招新工作。

3、上交《9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4、做好系朋辈心理工作部招新宣传工作。

5、建立好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飞信群。

6、做好节假日心理危机干预和辅导工作。

十月份:

1、组织系朋辈心理工作部干部干事招新。

2、召开10月份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例会。

3、开展第一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4、做好“新生适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5、开展“新生适应”活动。

6、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组织各班进行评比。

7、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

8、上交《10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十一月份:

1、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普查。

2、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回访工作。

3、在本系做好“朋辈辅导员有约”座谈会和心理情景剧活动的宣传工作。

4、开展第二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5、召开11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6、上交《11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十二月份:

1、更新预警库的信息。

2、召开12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3、组织好本系新生参加班级心理委员、寝室信息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4、上交《12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5、对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总结。

一月份:

1、召开1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2、做好心理预警学生的寒假辅导安排工作。

xx年9月1日

土木与建筑系朋辈心理工作部

篇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灵宝职专2010-2011学年下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学校力争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到周五咨询室有咨询老师值班,每天咨询室开放2小时。开放时间为:下午17:00到19:00。

2、加强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会活动课

每月一次的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班会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3、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学校生活的心理教育。(2)对各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3)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诉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4)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教育是我校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的一项创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5、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积极作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6、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7、加强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软件建设和正常应用

本学期完善心理测量软件建设,搜集和整理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测评软件,积极开展心理测量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三月份: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为迎接省教育厅的咨询室各项材料的整理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重点:一年级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心理教育)

4、咨询室正常开放。2-4月份:

1、各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研究。

3、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

4、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

5、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5-7月份:

1、各年级学生心理测试及分析。

2、利用社会开放日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灵宝职专

二o一一年二月

灵宝职专2011-2012学年下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特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施原则: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认识。

3、注重个别差异,在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使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得到积极发展。

4、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5、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6、强化助人、自助,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创设情景中体验、领悟。

三、实施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2)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3)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已的冲动行为。

4)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5)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4、加强师资培训,结合上级安排,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心

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5、具体实施途径: 结合我校实际,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2)每个班级每半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心理健康课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新学期将积极搞好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通过筹建标准的心理咨询室,确保开展好心理辅导活动,更好的满足师生的需要。4)办好“悄悄话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6、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学校将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关心、支持。

四、重点工作 9-11月份:

1、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

2、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12-元月份:

1、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2、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3、各类资料整理、归档。

总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将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灵宝职专

二o一一年八月

灵宝职专2010-2011学年下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总结

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 篇五: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柳花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三)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心理咨询的专题培训,进一步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课设计方法。学校对师资培养十分重视,花了很多心血。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

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班主任教师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在班内试行心育课,每个星期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

4.办好“知心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7.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四、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

一年级:

(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二年级: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

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三年级:

(一)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二)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三)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四)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四年级:

(一)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二)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三)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年级:

首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再次,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六年级:

(一)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

(二)让学生懂得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休息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会更高。适度上网,有所节制,切不可过分沉迷。

(三)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

(四)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五、工作安排:

二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咨询室布置工作完成后心理老师开始正常值班。

3.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

4.各年级开展“魅力四射”活动,培养自信。三月:

1.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3.安排一二年级同学观看残疾人奋斗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馈。

4.面向全体讲解绘本《蓝斯。阿姆斯壮》并做反馈活动。

5.《巧手三六操》

1.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心理健康测查。

3.学观看助人为乐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馈。

4.本《多朴基的天空》并做反馈活动。

5.点大爆炸”活动,培养自信。

教师心理培训四月:

利用家长学校向对学生进行常规安排三四年级同面向全体讲解绘各年级开展“优

第三篇: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及对策

胡绍君

大庆石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摘要:高校贫困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生解困时,往往忽视了他们中的“心理贫困”现象。为了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学业,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常见的的心理误区及成因,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贫困; 心理脱贫; 对策;

引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许多来自贫困落后地区或家庭的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压力增大,生活贫困,甚至学业难以维系。据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学生(贫困生)要占到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家庭特别困难的(特困生)占5%—10%。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确保贫困生安心上学。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对贫困生予以了特别多的关注,纷纷在物质上给予支援。诚然,这些帮助对贫困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近年来在全社会关心、关怀贫困大学生物质困

[1]难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这些大学生心中出现的另一种贫困——“心理贫困”。这种贫困是隐性的,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必将严重阻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意义尤为重大。

一、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

“心理贫困”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为自卑、多疑、焦虑、孤僻,有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心理失衡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心生恨意,个别的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学生工作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利用随机抽样,先后在高校中调查了100名贫困大学生。

通过对贫困学生的调查采访,笔者发现,虽然在众多的贫困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帮助的机会,即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在一些高校的有关调查中发现,产生此类心理问题的同学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这种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则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不容乐观,心理疾患率已达20%以上,而这其中尤以贫困大学生为主。其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包括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以及精神病等,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由于贫困大学生复杂而又特殊的心理特征,他们通常会将这些问题深藏在心里而不愿让更多人所了解。换句话说,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是隐性的,通常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调适,因而其危害性更大,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心理贫困”的成因探析

导致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因素很多,就目前来看,它与贫困生所处的学习生活条件、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校园文化气氛以及他们所接触到的人对贫困的态度有关。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1.经济生活方面压力

经济生活方面的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贫困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往往是靠亲友筹措、社会资助、助学贷款等途径来维系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经济实力强的同学穿名牌、进饭店,在校园里风光一时。相比之下,对于这些只限于吃饱穿暖、艺术修养水平较低的贫困生来说,大学生中不时泛起的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无疑使囊中羞涩的他们相形见绌,自感寒酸。因此他们长期处于有形的巨

[2]大经济压力中,容易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强烈的自卑心理。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

济不宽裕,贫困生就很容易产生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因而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了一种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

在调查中,有一位贫困生在谈及自己的心理感受时说“心里总是很烦,谁帮忙也摆脱不了”。问其原因,他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可见,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首先,作为中国当前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而又思维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渴望人际交往,追求友谊,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追求高消费的攀比心理日益增长。贫困大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然而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贫困生由于生活拮据,忙于为生活奔波,既无经济实力,也无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

其次,许多贫困生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落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与其他大学生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甚至艺术修养上的差异,常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暗示。有些同学对贫困生尤其是农村来的贫困生缺乏必要的同情和理解,经常对他们指指点点,当作饭后谈资取笑。这使得自尊心本来就很强的贫困生心理负担加重。

再次,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自尊心强,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他们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遇到的困难也较多,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倾诉的对象。然而当贫困生遇到困难时,多数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有的甚至闷在心里,矛盾越积越深。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尊心较强,使他们的心理戒备更重。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多,使同学间的社会支持产生了障碍。再有,高校师生关系一般较为淡薄,所以学生没有信心去向老师求助;学校的专业咨询机构宣传不够,学生前去求助的也很少。

3.学习方面的压力

贫困大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的英语、计算机等大学公共课程的开设水平普遍较低,有的贫困生甚至在上大学之前从未见过电脑;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也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随身听、复读机、电子词典甚至电脑等自学工具,这就使他们在学习某些课程上,与其他同学存在起点的差异。

虽然贷款缴纳学费在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并未减轻,反而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深知自己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力求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然而,大学生活毕竟不同于中学,“60分万岁”的思想已在许多大学生的心里根深蒂固。其他同学那轻松丰富、劳逸结合的课余生活,他们也很向往,可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们从早到晚把自己强关在自习室里学习,效率却非常低,成绩反而不如别人,最终使自尊心很强的他们陷入了困苦的境地。另一方面,为了缓解家庭负担,一部分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挣钱,但同时也拼命学习,以期通过努力学习获取高额奖学金来改变自身经济困境。然而打工是要以耽误学业为代价的,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勤工助学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勤工助学的矛盾心理冲突中。一旦因勤工助学影响学习成绩时,这种矛盾冲突就会更加激烈。久而久之,无

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变化,引发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某些精神病症状。

4.就业面临的压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就业竞争日渐激烈。为了增加自己将来在就业竞争中的筹码,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考取各种证书、参加各类培训等等,考研深造也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一种时尚和趋势。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对一些贫困生来讲,高昂的考研“成本”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费用,更让大多数贫困生望而却步。巨大的债务负担要求他们毕业就业时必须找一个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就业不是扶贫,希望用人单位降低门槛,给贫困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不现实的。再加上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更使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前景,他们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同时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表现出过多的忧虑,产生沮丧、悲观、消极等负性情绪,影响着他们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5.来自社会的压力

种种社会现实和贫困大学生的敏感自尊所引发的冲突,也加剧了他们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变化。在大学校园里,老师与同学中的多数人对贫困生都充满了关爱并真情相助。但在当今讲究经济效益,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贫困生在社会上由于“寒酸”常常倍受歧视。营业员、售票员的“以貌取人”,服务员、乘务员的“以钱待人”的态度,都在向贫困生进行自卑心理暗示。

还有,不少单位在帮扶贫困生同时,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感受,一些商家还要把贫困生的隐私拿出来炒作。贫困生对这样的资助产生了怀疑和反感,认为接受的是别人的施舍,觉得有损自尊,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此外,家人的含辛茹苦、师长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热心资助,在解决他们求学困难的同时,也常使他们背上沉重的人情债,影响着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对策

1.积极引导贫困生开展自我心理调适,使贫困成为激励他们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的动力。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使贫困大学生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患关键在个人。要使他们意识到:精神贫乏比物质贫乏更可悲、更可怕。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贫困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懂得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财富,并且是人生最可宝贵、永不枯竭的财富。

贫困大学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但却已经站到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3]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物质财富可以暂时获得援助,但精神财富却只能靠自己积累。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信心的丧失。贫困生不必自惭形秽,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为未来积累知识,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2. 完善高校的贫困生“心理救助”和“物质救助”机制,为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心理双脱贫,尽力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一,学校应该最大程度的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为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习创造条件。包括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奖学金、助学贷款、特困生补助、学费减免以及社会无偿资助等),设立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以学分制形式真正允许大学生延期入学、延期(提前)毕业等。

第二,要在开学初进行必要的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以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

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贫困学生要格外重视,鼓励老师和同学主动与他们交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高校应大力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通过门诊、电话、网络等途径开展日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对普查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贫困生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

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贫困学生社团,指导贫困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可以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相同的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事实上,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正是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倡导全社会关心爱护贫困大学生。

诚然,全社会在努力解决贫困生的各种实际困难,争取他们经济心理双脱贫的过程中已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所需要的相比,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贫困大学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的捐助上。所以,应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如,多为贫困生提供计算机应用及英语水平提高方面的培训,提供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向企业推荐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实习等。

在关爱贫困生的同时,应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尽量减少对贫困生个体的追踪和曝光,淡化“贫困生”的字眼,为他们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宽松环境;杜绝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资助,以减轻因资助而给贫困生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社会舆论和传媒要大力宣传一些自强自立克服贫困造成的心理压力努力学习成才的贫困大学生典型,一方面激励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走出陷阱,另一方面修正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大学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

结束语

对于贫困生,以前我们总是把他们放在一个弱势群体上来看待,认为解决了他们的吃穿住问题也就解决了全部。其实,贫困生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要让贫困生真正摆脱贫困,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心理上的引导。物质财富可以暂时获得援助,但精神财富却只能靠自己积累。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信心的丧失。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贫困应该是一种锻炼的机会,一种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应积极引导贫困生不必自惭形秽,而应该胸怀大志,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好好学习,积累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能干,更健康,更高尚。

参考文献:

[1] 穆晓娟.贫困生的心灵健康谁来关心.南方都市报,2003-8-21

[2] 周仕兴.帮助贫困生经济心理双脱贫.中国高职教育网,2002.10

[3] 精神“脱贫”更温暖 让贫困生远离“心理贫困”.中原新闻网, 2003-10-21

(Wei jingzhu,Hu Shaojun,Xue DaweiTh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Daqing Heilongjiang China163318)

Title:Analysis of University PoorStudents’ Psychological Pover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University poor student is a special colony that society pay close attention to.In these

years ,when school and society make great efforts to help poor university students overcome difficulties, they have often ignored the “ Psychological Poverty ” phenomenon of them.This text analyse common psychological mistaken idea and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poor student of university ,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that how to shakes off psychology pover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rain their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finish their study.Keyword: Poor students of university;Psychological poverty;The shaking off poverty of psychology;Countermeasure

第四篇:浅谈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浅谈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赵琼陈倩马敏娜

摘要: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几年高校兴起的心理辅导新形势,由于其覆盖面广、效率高等特点得到

广泛的应用。但因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对在高校中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

优势和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关键词: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高校

心理咨询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帮助那些

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与个体

心理咨询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因受众面广、辅导效

率高等显著优势,近几年来成为高校兴起的心理

辅导新形式。作者根据自己作为朋辈团体辅导者 的经验,对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和不足进行分析。

1.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概述

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指年龄相近、同一级别、生活境遇相似的友人。他们处于同 一个时代,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生活方 式和所关注的问题。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独立个体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彼此 间有互动并相互依赖、协同合作的一个群体。朋辈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经过专业培训、督导的领导者 对年龄、身份和自己相似的同学、伙伴以团体的形 式所进行的心理辅导。在高校中,主要是指在学生 之间由一到两位辅导者同时对十几到几十个人进 行心理辅导。因受辅导者知识、能力、专业素质和 人生阅历的影响,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某种程度上 只能称为“半专业化”或“准专业化”的心理辅导。2.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之所以在学校中适用且有效,是因为学校中的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学生都 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 课题和成长困扰,而且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 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反馈 和建议。而在高校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还有以 下优势:

2.1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里专职心理教师还处于

严重缺乏阶段,多呈现处数万名学生仅有几位心 理老师的状况,而且部分老师除了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外还兼有行政、教学等其他任务,做到对整个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入了解,完全满足不同 班级、学院的心理活动需求常常使他们感到力不 从心,而朋辈心理辅导者的出现缓解了这一状况。由专职心理教师直接在全校招募朋辈心理辅导

者,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督导,让其每人 负责一到两个学院。专职老师起统筹规划监督作 用,朋辈辅导者深入到各个学院,这样就在很大程 度上缓解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情况。2.2受众面广、效率高

近几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大 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学生因文化水平较高,对心理咨询的偏见也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 学生来到校心理咨询室解决自己的困惑。而个体 咨询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面对面、一对一进行帮 助,其受众面小、效率低的缺点也日渐凸显。专职 心理老师每周咨询两有限,而且有些个案需要长 期多次咨询,所以每学期因个体心理咨询受益的 学生数量有限。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每次可使十几 人至几十人受益,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高校团体 心理辅导多以宿舍、班级、学院或者是学生组织为 单位进行,一次可对多人进行辅导,受众面广,辅 导效率高,这也是团体心理辅导得到广泛应用的 最主要原因。2.3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的把握,有 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朋辈团体辅导者兼有学生和心理辅导者双重

身份,和专职心理老师相比,由于其年龄、生活环 境、价值观、所关注的问题等和被辅导的同学相 似,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更容易开放自己,防御 性降低,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而且受过专 业培训、督导的朋辈辅导者每人分管一到两个学 院,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直接和学生接触,他们比学 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更容易掌握学生心理最新动 态。定期和专职心理老师沟通交流后,有利于整个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

2.4促进辅导者成长,推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 的发展

朋辈团体辅导者长期接受专业的心理培训、督导,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都会获得很大的进步,个 人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待这些辅导者走出校门 进入社会后,会将自己作为朋辈辅导者所学的相 关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自己所在的工作和生活领

域,成为下一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推 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长足发展。

3.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

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 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 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助人过程。任何一个团体

都要经过团体的创始、过渡、规范、工作、结束五个 阶段。团体的组织方式有两类———持续性团体和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

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

摘要: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处理日常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之所在,并且就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健全其人格。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辅导;优势及策略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其人格以及各种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最终的定型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身边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随着我国受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不断升高,普通高校的精英教育也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再具备较强的优势,由此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身心发展以及自身的素质教育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作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义不容辞。辅导员就如同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其负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大小事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其在自身的发展中会接受到各方面的专业培训,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与技能,因此,由辅导员来负责大学生日常的心理辅导是比较有优势的,这也是其他专业任课教师所欠缺的素质能力。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就决定了其要经常与学生打交道,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其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负责学生的所有档案,因此,其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透彻,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处理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及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加??对学生的引导。除此之外,由于辅导员日常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比较密切,再加上当前高校的辅导员年龄不大,与大学生之间不容易存在代沟,学生也比较喜欢与辅导员打交道,因此,辅导员对其的心理辅导,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辅导员负责自己学院的所有学生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因此,辅导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在文艺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也可以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进一步的促进了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1.加强心理学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辅导员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但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面对大学生心理教育这一需求,辅导员要在工作之余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心理教育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辅导员要想切实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质量,其就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能够和班主任天天见面,辅导员有时一天甚至是几天的时间都见不到学生,而且辅导员的教育对象人数比较多,其无法一一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为此,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其对现代的网络技术以及各种软件的使用可谓是手到擒来,辅导员可以通过组建QQ群或者是微信群,以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双方的互动交流。在这些主流媒体软件中,辅导员可以快速并且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生活动态,对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及时并且有效的专业指导,以此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此外,辅导员在QQ群与微信群中与学生进行沟通或者是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亲近之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双方的情感交流,学生也会主动打开心扉,向辅导员倾诉,提高了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效率。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辅导有效性及针对性

心理问题不像生理问题一样,直接能够表现出来,但其作用不可小觑,但是其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辅导员可以让各班班长收集自己班内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数据表,对其进行分类归档,及时地掌握当前学生的心理变化。还可以分发心理调查问卷,或者是选择一些比较科学的心理测试方法,比如说“房树人”等,由此来观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掌握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然后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正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展开心理辅导,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驱散乌云,重见阳光。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园的“监护人”,其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进而促进其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必须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但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辅导员可以积极联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学校社团等,积极组织并且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或者是主题活动,比如说“心理健康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中,为学生健康阳光心理的养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在这种环境下健全人格,最终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及责任。结合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辅导员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给予大学生及时并且有效的心理辅导,由此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清.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J].亚太教育,2016(07):195.[2]周政.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就心理辅导能力而言[J].才智,2016(21):188.[3]田育娟.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J].新校园(上旬),2015(09):143.[4]班小红,袁海宇,孙英琨.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辅导效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8):131-132.作者简介:

白新涛,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学院。

下载高校心理-申论经典(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心理-申论经典(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度过美好大学时光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以朋辈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同学解......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首先,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这份问卷主要是用于调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目的是想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了解......

    高校大学生的名牌消费心理探讨

    校大学生的名牌消费心理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名牌消费的心理,分......

    浅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与高校挫折教育

    浅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与高校挫折教育 摘要: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疾病......

    高校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高校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必答题) 1.冯特于( B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 1897 B. 1879 C. 1900 D.1901 2.心理学历史上,精神分析学派......

    2015选调生申论热点:高校迎新标语(五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学了,各高校的迎新标语也是各有特色。对此你怎么看?中公选调生考试网对此进行解析,希望广大考生做好选调生备考工作。 “小妖精们,你们终......

    高校高考心理辅导策划书(共五则)

    高中生高考前心理辅导活动策 划 书一、活动主题对峨眉山市内某中学学生作高考前心理辅导。二、活动目的通过出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达到以下目的:1、总结学会成员参加高......

    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

    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及调试方法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还做了如下定义:一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是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