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为官理念
文章标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为官理念
我们不否认“老黄牛”的苦干,但更提倡“千里马”的巧干,而要做到巧干,就离不开思考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政务繁忙之余更需要留点时间来思考。
有个教授带了个学生,这个学生学习十分勤奋。一次,教授问学生:“你白天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做实验。”教授又问:“晚上呢?”
学生回答:“我仍在做实验,一直到十二点,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接着做实验……”教授最后问他:“那你什么时候在思考呢?”学生哑然。的确,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学生”式的领导干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年到头,累得不行。”看似风风火火,干劲十足,却收效甚微,成绩平平。原因是只顾“埋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没有留出一点时间来思考。
当然,我们不否认“老黄牛”的苦干,但更提倡“千里马”的巧干,而要做到巧干,就离不开思考了。因为,思考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方能更为有效地工作。
思考是人类独具的精神活动。尤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政务繁忙之余更需要留点时间来思考,除思考工作上的事务以外,还要思考自己的为官理念是否正确;思考自己的政绩观是否出现了偏差;思考自己是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考虑和处理问题;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为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为官理念至关重要。工作之余应反思一下自己,看自己的为官理念是否具有公仆意识,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经常想一想理想信念有没有淡化,进取精神有没有退化,先锋模范作用有没有弱化。要经常反思是否存有贪欲之心,是否有假公济私、行贿受贿之行,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得牢不牢。要经常对照工作职责,查一查履行职责标准高不高,本职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经常对照先进典型,问一问自己的差距有多大,薄弱环节在哪里。要有这种深刻解剖自己、反思自己的精神,切实做到对事业热心,各项工作干在前;对群众真心,团结同志诚在前;处事公心,原则标准放在前;对名利不动心,严于律己廉在前;对党忠心,人民的利益摆在前。眼下,我们身边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喜欢“短、平、快”,对一些见效慢、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感兴趣。认为最能展现出“为官一任,振兴一方”成果的,就是搞几个规模宏大,吸人眼球的“样板工程”。于是,相互比着拓宽马路、修筑高楼、建造广场,项目一个接着一个上,规格越来越高,一个比一个豪华气派。然而,许多项目不但没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改善,反倒造成生活、休闲等方面诸多不便。既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劳民伤财。试问,这些领导者们在忙于为出政绩“造势”之际,是否该留点时间好好反思一下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一方父母官,想做出一番成绩来,既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又可以在老百姓心目中留个好名声,主观愿望是好的。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的原则,把“群众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力戒急功近利心理,力戒浮躁作风。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从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民众根本利益出发,想民所想、急民所需,并扎扎实实地把每一件实事办好,把每一件好事办实,少搞粉饰脸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切实把人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自然会赢得老百姓的好口碑。
《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为官理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为官理念。
第二篇: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
文章标题: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
“亲民总理”温家宝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4月21日,正在江西农村调研的温总理不忘躬行农事,“踩着松软、狭窄的田埂走到水田边,边与农民道着农家话,边从营养膜里取出秧苗,一把一把抛向空中,秧苗均匀地落到水田里。”2006年11月,温总理在江西农村考察时,路遇农民
正在收割稻子,立即停车走进稻田,拿起镰刀和农民兄弟肩并肩割稻子。2003年除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阜新720米的深井下与矿工一起吃年夜饺子。2004、2005年春节,他依然和基层的老百姓一起度过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总理与人民甘苦与共、其乐融融、谈心交友的一系列佳话,诠释着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情同手足、新版本的鱼水深情。
由此,引申出一个富有时代精神内涵的新话题——提倡“忘职交”。
说起“忘年交”,人们耳熟能详,即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的人们交情深厚成为知己。这里所说的“忘职交”,是指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打破职位高低的界限,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党员领导干部躬行“忘职交”,是由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也是我党历史形成的一大优良传统与作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主席教“红小鬼”识字;刘少奇同志与掏粪工人时传祥交朋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长征途中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兄弟;以及在全党传为美谈的“朱德的扁担”、“周恩来的纺车”等等,无一不是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历史见证。革命前辈用行动昭示世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同志和朋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坚决的支持与拥护。这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保证。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许多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高度自觉地和人民群众贴心交友,谱写出“忘职交”的新篇章。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无一例外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每个人的“交友册”里都有数不清的寻常百姓名字。田间地垅、农院炕头、生产车间乃至扶贫救灾第一线,经常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对“穷朋友”雪中送炭般的救助也许自己已忘记,但人民群众却牢记在心,把他们视为最优秀的儿女、最贴心的朋友、最信赖的领导。他们的高大形象如座座丰碑永远矗立在百姓心中!
俗话说得好:“近海知水性,近山识鸟音。”和什么人交朋友,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交友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情趣、思想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躬行“忘职交”,是贴近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与心声,学习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提高领导公信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愿不愿亲近“布衣之交”、“患难之交”,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否“一竿子插到底”、深入一线查实情办实事的试金石。看来,领导干部盘点一下“好友圈”,校正一下“择友观”很有必要。遗憾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社会上消极思想的影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了。随着地位的升迁“一阔就变脸”,说话“气粗”了,“架子”变大了,“门坎”提高了,“交际圈”缩小了,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疏远了、共同语言少了。交朋纳友“嫌贫爱富”者有之;讲究“门当户对”者有之;一心“攀高枝”、“交贵友”者有之;屈尊“傍大款”、“恋小蜜”者亦有之;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作茧自缚,远离基层,颂声盈耳。居则“高朋”满座,行则前呼后拥,衣则精品名牌,食则珍馐琼宴。里三层、外三层的“名流圈”,隔断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剖析一些落马“公仆”的蜕变史,沉痛教训之一就是交友“贵族化”,有些干脆就是被“朋友”拉下水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结友不可不慎。
看来,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怎样的择友观,和什么人交朋友,并非生活“小节”,而是党性观念、群众观点强不强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放下架子,端正心态,躬行“忘职交”,甘当“小学生”,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这对于我们深察社情民意,体恤百姓疾苦,转变领导作风,保持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启示多多,益处多多。
《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谈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择友观。
第三篇: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成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之中,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及现实意义
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思想,并见于典籍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作用重视的思想应该说有积极意义。怎样理解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人为本”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就企业来说,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员工。
既然如此,“以人为本”就是企业把人当作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把人才真正视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和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企业界的制度、规范各项发展措施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理解为一个整体,应该是企业对人的潜在才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培养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其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把“客户价值”的概念融入企业管理中,正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容。把“客户价值”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以此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价值。
二、倡导企业文化理念的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
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客户信誉的全面提高两个方面。从根本上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搏击市场经济大潮能力的基础。现代企业的员工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员工对劳动没有任何兴趣,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没有发展的后劲。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个人可以无所不能。就人的能力和技能而言,永远不可能是绝对全面的,科技越发展,人的分工就越细,人的特长就越明显,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个性化的人。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卓越的企业界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应该尊重人的思想,在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一曲同工之处。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就在于员工能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企业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的重要保证。
三、建议
1、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架构,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此,要合理进行工作设计,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得具有激发个人的能力,使个人在工作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和责任感,从而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当工作中包含了挑战性和责任感,自主性和发展可能性等因素时,才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差别,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有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员工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创新和革新,在既定的企业目标和自我考核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这种组织看似分散,等级现象不明显,但其工作效率却非常高。企业文化与企业组织制度相互影响,二者必须统一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努力寻找员工目标的共同部分。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员工奋斗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最大一致和对企业价值取向的基本一致看法,通过交流,让员工充分理解并知道实现个人目标应以实现企业总目标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到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营造“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文化氛围,从而愿意为企业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
3、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心理规律。第一,重视强化。我们要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使得该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运用强化心理机制及时表扬和奖励与企业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和惩罚与企业精神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惩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精神变成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第二,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能融为一体,休戚与共。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使组织目标包含众多的个人目标,使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挂钩,并使职工正确地、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真正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突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4、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源泉。员工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数量、质量的生产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力量,而不单单是依靠某个人、某几个人的能力。故企业要靠尊重和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5、对市场客户而言,企业宜采取双赢的文化拓展策略。首先,要尊重客户,给客户更多方便与实惠。企业文化要向外充分展示企业的亮点,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与客户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关系,使客户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坚持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服务是企业管理的窗口,是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直接体现。企业要增强服务创新意识,建立通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渠道,以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满意和信任。再次,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市场导向。企业文化标示企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文明,只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羸得市场。企业能否及时搜集市场信息,了解掌握客户资源,十分关键。要保证客户沟通和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深入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整体评价与意见建议,及时作出科学决策。要积极报效社会,将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中,要负起特定的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社区建设和公共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四篇: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应怎样加强(推荐)
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应怎样加强:
学习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衡量一个人的学习力,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总量,也要看他的知识质量;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流量,更要看他的知识增量。学习力展现生命力,彰显创新力,决定竞争力。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力,就必须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努力战胜学习的敌人。
一、克服“一曝十寒”的不良习惯,持之以恒,注重在量的积累和发展中实现质的跃升。任何渊博的知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的结果。毛泽东同志曾经讲道:“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一日曝十日寒。”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比较丰富的知识。一是要“多读”。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积累知识的最基本方法。因为,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大都散见于各种书籍之中,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在博览群书中增长知识。当今社会谁占有知识,谁就掌握主动权;谁的知识更新及时,谁就能掌握发展的制高点。二是要“勤记”。常言道: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勤动脑,还要勤动手。经常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时会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如果不注意及时记下来,就可能稍纵即逝。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可能出现,因此,我们要随时把听到、看到、想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三是要“温习”。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知识不仅存在有一个折旧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一个遗忘问题。温习本身不仅是对已学过知识的回顾,也是对学习方法、经验的总结;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而且还会有新的发现;不仅是对知识的重复学习,也是一个对理论与实践运用的问题。通过温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以用促学的目的。
二、克服“心浮气躁”的不良习惯,集中精力,注重在专心至致至中谋求学习的效率。浮躁是学习的最大敌人。有的人在学习中缺乏一种良好的心态,静不下心,稳不住身。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诱惑。时间浪费了,工作耽误了,学习的收获却不大。一是要“静心”。学习如果不能静心,就谈不上深入思考,就很难学有所成。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论是大学校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上,一些爱学习肯钻研的人,都善于利用早、晚这一相对平静的时间段,尽可能排除一些外界因素对学习的干扰。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二是要“用心”。用心,既有集中精力的问题,还有注意动脑的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心平静下来认真去做,还要把心投入进去用心去学。在学习上用不用心的问题,在效果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事实证明,凡事用力去做,会觉得很累,受累才会做得称职。凡事用心去做,会觉得很苦,吃苦才能做得出色。三是要“专心”。专心,就是一心不能二用。一个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造诣,必须集中精力去做这项工作。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地做某项事情,才可能把一件事做到精、做得好。
三、克服“贪多求全”的不良习惯,善于取舍,注重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有所突破。真正的求知者,历来“求精不求多”。只有集中精力攻其一点,才有可能达到某种高度。一是要敢于“舍弃”。记得有一首诗这样写道: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绿荫下的咖啡和可乐;要想永远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学习同样如此,要学习肯定会占用一些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特别是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且面临的诱惑也很多,为了实现学知识、长才干的远大抱负,就必须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因为,所有理想的实现都是有代价的。二是要善于“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每天出版的新书,足以让一个人读上数万年。这就意味着一个人一辈子不吃不睡也无法读完。实践证明,做任何工作,没有选择,也就等于没有方向,没有重点,也就没有政策。万卷读怎么个读法,必须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身的情况,有些精读,有些略读,有些浏览。有人总结了人生要善读“五种书”,即死书活读、厚书薄读、长书短读、好书品读、闲书泛读。三是要勇于“攻关”。通常情况下,有的同志对好学的就多学一些,不好掌握的,或者不懂不会的,就少学一些,更有甚者,干脆就把它丢到一边去,这不仅是个学习方法问题,更是个学风问题。学习效果的大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上。人的能力其实是一个常数,区别在于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什么地方,任何正常的人只要肯下苦功夫,都能显现出过人的才智。
第五篇: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江苏南京的南西营村是一个待拆迁的城中村,可近日却连夜在土房子前突击盖起了围墙。记者采访时,多名居民称是街道嫌土房子难看因此修建砖墙,实际上就是一堵“遮羞墙”。又是一堵遮掩破旧、粉饰形象的“遮羞墙”。这种形式的遮羞墙,公众已看过许多,有河南郑州的,有甘肃永靖的„„像以往各地的“遮羞墙”一样,南京相关部门也竭力为“遮羞墙”遮羞,又说修墙是街道实施的“门户工程”,又说是“美化工程”,还美其名曰“文化墙”。倒是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市里要求凤台南路高架沿线路面做出新改造,要求站在高架桥上不能看到路边破旧丑陋的一面。
点评:为了不让上级领导和外人看见丑陋的东西,某些领导可谓是煞费苦心,可惜这劲头没用对地方。某些领导干部眼睛专门盯着上级领导。上级领导想看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脑袋里面都是考核,上级考核检查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头脑中整天想的不是为民办多少实事、好事,而是考虑的是自己的“政绩”、“官帽”。如此当官显然违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遭到老百姓的怨恨和咒骂。
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以群众的需要为基础,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而不是以领导的满意度为标准。如果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那些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专做表面文章的人自然无立锥之地。而类似“遮羞墙”这样的笑话也必然会成为历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古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队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胡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