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计划或相关内容教学策略及认识体会
第一单元计划或相关内容教学策略及认识体会
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以优美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引领人们步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去领略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美好的感受。
《山中访友》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佳作,作者用山里“朋友”这个新奇的构思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天地,向人们传递了作者对山中景物的浓厚感情。
《山雨》则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力,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山雨和大自然的喜爱。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领人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草虫如人类一样有自己的住所、工作、情感,有着各自的生活。
《索溪峪的“野”》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四篇课文通过对大自然一景一物的细致描绘,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体目标预设
1、掌握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情分析及策略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上引起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写作中常用的联想和想象也有初步接触,他们身处自然,却缺少发现自然美的眼睛和心灵。而本组课文在表达上作者均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据此,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想象,辅以课件展示画面,要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来体会作者描绘的情景,感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所具有的诗的语言、诗的韵律、诗的情怀,也只有在朗诵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篇:第一单元计划
语文七年级
第一单元
教案设计
备课人:宗文英
2009.8.30
上册张涛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主要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单元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人生思考的兴趣。
2、丰富学生的人生知识,提高学生阅读人生文章的能力。
3、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单元学习重点:
1、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2、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词、句、段。单元学习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作品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2.揣摩品味语言,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3.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时安排:
《社戏》两课时
《安塞腰鼓》两课时
《竹影》一课时
《观舞记》一课时
《看戏》一课时
《口技》三课时
作文训练两课时
第三篇:第一单元单元集体备课内容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中心发言人: 柴晓文 出席教师: 柴晓文 纪经营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4.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6.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7.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
3、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5、联系实际能描述和写出自己的课余生活。
难点:
1、每篇文章的构思、叙述顺序。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在文中的感情。
3、体会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教学思路与教学建议】: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课时划分】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2、《金色的草地》 2课时
3、《爬天都峰》 2课时
4*、《槐乡的孩子》 1课时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机动
3课时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第四篇:第一单元圆 圆的认识
第一单元圆
圆的认识
(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2—4页。教学内容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行、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研究曲线的开始,是一次的飞跃,教材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结合具体情景和操作激活学生头脑已有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课前准备
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平面图形,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2出示目标:指名读找关键词语 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圆: 活动一 : 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活动二:(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活动三: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活动一: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活动二: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3、判断:(1)同一个圆内能画出100条直径。(2)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三、巩固提升:
1.3页试一试学生自己试做抽查每组6号 2、3页练一练1到4页7题(每组2号板演,再指正)
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圆,以及圆的特征 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第五篇:第五单元 认识方向单元计划
五
认识方向
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具体、细致地了解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的路线,作为方向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在本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测定方向》。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辨认方向以及应用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的习惯表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对方向的认识,教学和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体活动结合起来。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辨认上述几个方向,会用上述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结合对平面图的观察,学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3.使学生在认识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课时安排:
认识方向认识路线图活动课:测定方向综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