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时间:2019-05-12 21: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第一篇: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栏目:德育纵横

上传时间:2006-9-21

浏览次数:36

42------------------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如今已列入学生守则。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理论思考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对生活和对别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二)探究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的方法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忌一味灌输或责备批评。

2.系统性原则。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起来。

3.持久性原则。感恩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感恩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贯彻到每一个教育细节之中。

4.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情的说教。

(三)探索感恩教育的方法

感恩教育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学会报恩、施恩。因此,实施感恩教育需要教育者探寻有效的方法。

1.情境教育法。教育者要善于创设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等情境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善于创设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等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善于挖掘学生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例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

2.渗透教育法。教育者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包括班队会)、班级管理、集体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等)和学校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将直接渗透与间接渗透、随机渗透与重点渗透有机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践锻炼法。教育者要精心设计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良好思想品德。如开展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做感恩卡片、“令我最感动的一个人”征文演讲赛、“今天我当家”(或“一日班主任”)的体验活动等。

4.专题活动法。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节庆日等特定日子开展感恩教育。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来临之际,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校园广播节目中播出感恩教育专题歌曲和内容等。

三、实践探索

(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营造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爱

首先,为使感恩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近年来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其次,为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我们通过升旗仪式、板报、宣传橱窗等,向学生积极宣传开展感恩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台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等感恩歌曲,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爱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我们具体开展了“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祖国培养我”的“四感谢”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目标: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也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会孝敬父母、汇报父母的爱。

(1)中、高年级开展《父亲、母亲,我想对你说——》的征文演讲活动;

(2)开展“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多做孝心事”的活动:

一、二年级开展“三送”活动,即在家里向父母长辈送上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至五年级开展 “三做”活动,即学做一件家务、学做一回家长、学当一天家。换位体验父母长辈的辛苦,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

(3)

四、五年级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发动学生向父母了解从进入小学起家长为自己的经济投资和精力投资,并谈谈自己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恩。

2.感谢老师教育我活动目标:让学生懂得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报答老师博大的爱。

(1)

一、二年级开展“我对老师说句感谢话——”活动;在三至五年级开展“征集感谢老师的格言”活动。

(2)开展“我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活动;

(3)

一、二年级开展“送给老师一句问候、送个老师一张自制的贺卡、送给老师一张满意的答卷”的活动,中高年级开展《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的征文演讲活动。

3.感谢同学帮助我活动目标:让学生体会同学是心中最纯最真的朋友。朝夕相处,心存感谢,也许从没表达。通过活动,使大家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1)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送给同学一句鼓励话”的活动;

(2)开展“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的征文演讲活动;

(3)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一名同学,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情,通过电话或信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4.感谢祖国培养我活动目的:让学生懂得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1)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征文活动;

(3)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三)促进家校互动,引导自觉行为,让学生汇报爱

感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十分注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努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要求家长善于将感恩教育与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自制的小贺卡,说声:“老师辛苦了!”;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

四、几点体会

1.感恩教育必须纳入到学校常规教育之中,要与学科教学、班队会、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深化,取得实效。

2.感恩教育须构建全方位、多内容、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做到知、情、意、行统一,以情陶冶人、以境育人。

3.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校互动,一以贯之,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方能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第二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吉林省扶余县实验小学王艳秋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事物、正确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思想才会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而学校德育要达到育人的目的,要达到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植根于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各种美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扎下根,我们要根据周围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儿童特殊的童年世界,对学生开展一些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陆游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如何,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那么如何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呢?

一是实践内容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学校德育改革取向应“生活化”,即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早日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衣、食、住、行、玩与学开始,使学生的道德生命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自由生长。虽然儿童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也有自己交往的小伙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除了学习,他们还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儿童特殊的生活世界正是我们培养小学生美好品德的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许多极具生活情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关心他人、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美德像种子一样悄悄地在学生的心灵中扎下根发芽。例如:为了让他们学会关心父母,体贴他人,在母亲节到来前夕,我们在同学中开展了“我为妈妈做件事”和 “感恩父母”等系列活动,要求同学们要尽自己所能,积极主动地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为父母洗一双袜子,也可以是吃完饭主动地为妈妈倒杯水,还可

以是为爸爸献上一首歌,为妈妈画上一幅画,给妈妈擦擦皮鞋。大多数的低年级小朋友在家里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父母每天为他们做这做那,他们却浑然不觉。在活动中还要求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父母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什么。活动进行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开始留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他们在记录这些生活小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为自己的无私奉献,也在为父母做事的过程中,学会了

关心和体贴父母。

二是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指导小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美德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例如,为加强对小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可以开展“小学生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热爱社区,同时也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可开展以“我为社区做贡献、美化社区环境”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表演小品、唱歌、跳舞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人人为社区环境做出贡献等优秀品质。积极参加了社区实践活动,既增长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是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持久性。实践证明,人的行为习惯需反复训练,即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复杂过程,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所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坚持一个持久性。这就需要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加强检查,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小天使”活动,其中一项是要求学生养成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就需要强化训练。一年级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但是学校的学习环境又需要学生尽快养成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以保证教学楼内的秩序,消除安全隐患。只要持之以恒地抓,全校学生都会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天使,甚至走到公共场合,也会树立新时期文明小公民的崭新形象。

总之,我们要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力求全方位地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小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马鹿中心校:张世伟

小学生好素质的根本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他成才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现存的问题

小学学校里有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问题:自私,好打架,易发脾气,说脏话,偷东西,没有礼貌,不尊重教师等。

二、分析成因

在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教育评价方式下,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的薄弱环节,还有家庭教育没有跟上,社区风气也不好.

三、解决办法

以学校为主,家庭`社区参与,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和社区提供文明风尚`卫生优美的环境,教师`家长管理学生并及时有效的教育学生,为德育工作保驾护行.

四、具体实施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应以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变以往分数说了算的局面.教师更要把德育工作看作自己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

<一>、关爱、了解学生是德育工作开展的课前准备.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贴心人,并通过谈话和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学生在校与同学交往等情况,跟踪学生的动向,切实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教师在各科授课时,在班会`队会`课外活动时,在授《品德与生活》时,在发现学生品行问题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

<三>、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具有针对性`持久性`实效性的开展工作. 学生品德的教育方法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1、加深认识,说服教育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从而自觉纠正错误行为。2、榜样示范法.以品德高尚的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3、评优竞赛法.各班把每天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每周评比一次,获胜评为本周的先进人物,引导学生争当先进,先进最光荣.4、实践活动体验法.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助人的快乐.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植树节义务为社区种上一棵树等.5、意志磨练法.常带学生参加跑步`爬山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

6、正确发挥奖励和惩罚的激励作用。运用奖励或惩罚必须因人而异。就性别而言,女生应以鼓励为主;就表现而言,差生需要多鼓励。对于个别问题学生,还要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缓解心理压力,矫正心理问题,使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善于交往.当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学生坚持不懈.

家庭是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通过培训,让家长明白对孩子品行教育的重要性,使他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让家长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孩子.家长还要创建和睦幸福的家庭,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社区是德育教育的大课堂,是检验学生品行的地方.学校要以社区沟通合作,要求社区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力契机,除恶扬善,进化社区风气,创建文明社区,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五、成果总结

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德育教育网络教育之下,在教师`家长的有力管理和精心引导之下,小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就会有效的促进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切实提高了小学生的素质.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四)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五)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六)内化“感恩教育”的本质意义

让“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学生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五篇:如何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如何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生在校有两大任务,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班风与学风建设都要下力气抓,不能偏废。前几年,我校班级管理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视了班级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的管理,弱化了对各班学习情况的评价。随着本学期班级评价办法的改革,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变。

抓班级学风,关键在于找到促进每个同学自觉主动学习的杠杆。我觉得,对于初一至初三的同学来说,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成长手册》。因为对所有同学来说,课堂表现如何、作业上交情况是需要天天反馈的。抓好日常学习评价,不仅会督促学习懒散者及时上交作业,而且课堂表现的加分机制针对每一个同学,会在最大范围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一个考试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课堂表现也许评价较高。我觉得这是合理的,因为积极思考、勇于展现自我也是现代中学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对于初四同学来说,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强烈的升学愿望。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帮助所有同学树立起升学信心,而不要让后进的同学感到他已升学无望。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取,那么他过剩的精力必然会消耗在其他方面,这无疑将增加管理难度。所以,在抓学风上,每个同学都不应放弃。

班级学风建设,需要班主任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比如,班主任应该多与任课教师和课代表交流,及时了解班内同学对各科的学习状况,对于那些扰乱课堂、经常不交或迟交作业者,要作出严肃处理;对于各科单元测试情况要认真分析,协助任课教师做好相关同学的帮扶工作;可以组织班内学习优异者做好个人学习情况总结,通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全体同学在学习他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对于学习突出和进步较大的同学,班主任在班内要大力表扬,不妨利用班内勤工俭学的有限班费,给这些同学买个本子,写上句鼓励的话语,盖上学校教务处的章予以鼓励,我觉得,无论是一句赞扬的话,还是一个本子,学生都会特别在意,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孩子,还在于在集体中接受教育,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有较大效力的;对于那些学习上虽有潜力但自律性差特别贪玩的同学,班主任除加强在校期间的开导教育外,一定要协调家长做好周末学习方面的监管;对于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实施的小组评价,我觉得应该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只有优胜小组中的进步同学才有资格受到表彰奖励,这对组内后进同学和落后小组所有同学,都会起到鞭策作用;根据新学期我校实施的班主任助理制度,我觉得班主任助理主要分担班内同学的学风建设任务比较适合。

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不是一件一促而蹴的事情,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心血,把每项有利于班级学风建设的工作做细做实。

下载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感恩教育 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品质教育

    镇平金陵外国语学校 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个多月以来,学校关工委配合德育组,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开展丰富多......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浅谈安岳县姚市九义校罗 丹骆波近日,笔者在公交车上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公交车到某一个站时,我看见一位老年人上了车,便主动站了起来,准备请老爷爷坐......

    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也影响到学校。在2004年9月初,在我校及周围其他农村小学都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脏、乱、差”名义上是已根除,实际只有在......

    以优良考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诚信考试是良好学风的保证 高三18班 贺海玉 一个学校的校风,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所构成的。 优良的校风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它能对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优良的校风是一......

    促进幼儿良好自我概念形成的活动设计

    促进幼儿良好自我概念形成的活动设计 活动1 选服装目标:认识自己的性别,理解性别的不同。 材料:一些男孩和女孩服装的照片。 方法:出示一些男孩和妇女服装的照片,请幼儿选出他们......

    形成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之我见

    形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之我见【摘要】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常抓不懈,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好语文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长久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可从......

    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孩子成长

    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孩子成长 桃花中心校 高贵军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讨论一个教育合力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合力指的是:现代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石喇叭完小小学生感恩教育感恩即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会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