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冯云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鹦鸽中学冯蓉
摘要:根据自身实践体验浅谈情感教育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情感的理论概念以及情感在人们认知活动中的正负两方面作用。分析了不同情境之下如何育情。
关键词:化学、情感教育、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节时,先让学生根据所学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自己判断应该选取哪个反应做制取原理,然后利用演示实验以验证学生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反应装置。最后再通过让学生亲自走入实验室动手实践从二氧化碳的制备到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
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
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
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
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
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金属的锈蚀及防护”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又如,家用铁锅洗完后如果没有擦干水分,则很容易生锈。而如果我们用完之后将它擦拭干净并且置于通风处此时,则不那么容易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第二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融美于情;寓情于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41
情感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有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丰富资源,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社会服务。化学内容枯燥琐碎,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主动探究,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一、爱心激励,真情感染
情感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拥有一颗爱心,对学生有一颗热爱之心。有了爱心,才会产生激情,有了激情,才会真情感染。教师对学生有了热爱之心,就会用真诚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希望每一个学生成就梦想。教师的爱要通过自己的目光和眼神,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达,通过自己的信任和和期待,通过自己的激励和行动去传递,让学生因喜爱j教师而热爱化学,学习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上课睡觉,这是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兴趣的表现。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不关注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教师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以一颗爱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有一次我问一位学生,某同学为什么上课睡觉,他说,老师在一次提问时,某同学回答错误,老师以嘲讽的口吻批评了这位同学,使这位同学没有面子。随着时间推移,教师早不放在心上,而学生依然耿耿于怀。是啊,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我找到该生真诚表达了我的歉意,得到学生的理解,这个学生又燃起学习化学的热情,成绩一直保持前列。
可见,教师批评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要爱心激励,真情感染,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的收获。
二、展示学科之美,融美于情
化学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有着无穷的奥妙,有待人们去观赏、去挖掘、去探究。化学是美的世界,它的美表现在内容美,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甲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化学美还在于化学现象之美。化学现象以物质丰富多彩的颜色、立体多样的形状、多姿多彩的变化引起学生美的感觉。蓝色的胆矾、紫色的碘、银白色的钠等物质以其本身艳丽的色彩吸引学生;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氨气溶于水形成美丽的喷泉,这些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总是能引起学生的一片惊叹。
化学的美需要教师用美的语言去表达,去激励。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内容美,可以概括学习的知识,勾勒其美的实质。可以抓住化学现象的形式美,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牢记于心。
化学世界之美,还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氛围,再现美的世界,体验妙趣横生的化学之美。此时,学生能够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那么,学生一定会陶醉在美的化学世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优化提问,寓情于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疑难问题,有了疑问,需要具有克服疑难问题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坚强的意志、无所畏惧的精神。解决了疑难,学生就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就会产生释惑后的成功喜悦。
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紧扣教材,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间按一定的个数比进行的,单个的微粒非常小,肉眼看不见,也难于称量,那么,我们怎样把微粒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这样设问,是利用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进惊奇的世界,让他们去探究。
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设疑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纵横联系,让知识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温故知新,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开启新知识的探索。
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要难易适度。问题容易,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太难,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关注学情,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求知欲望,保持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
四、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化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知识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最直接的内容。所以,在化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紧密联系实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时代的关联,体验到时代的气息,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教师要以情激情,用自己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一旦被激活,其学习的激情就会因此而释放、爆发。
第三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容县高中化学组:杨树文
537500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挥,谈几点看法。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
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
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
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2008年九月荣获玉林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四篇:冯金辉生活中化学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选题课指导案例
—《家庭装修与健康》教学设计
作者:冯金辉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
邮编:710103
电话:02985886337
一、活动背景
本节选题课的主题选在了家庭装修领域,由于现代城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的提升,不仅要求自己生活在良好的城市环境中,而且对家居室内环境有了更新的追求。毕竟居室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审美意识和居住生态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人们室内装修材料还不是很了解,什么样的装修才是健康的,而在选择材料时又应该怎么去做呢?等等的问题人们还是不了解的,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庭装修是一个普遍,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健康。这个简单而平常的事,实则有重大的内容,我们聚焦于家庭装修,研究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对常见问题提炼和分析课题的能力,培养小组讨论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根据学校研究性学习开设情况,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了解家庭装修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联系。
2.通过教学,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并用于指导其养成且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际、与人协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健康装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家装的良好习惯。2.体验参与的快乐,学会与同学相处,相互合作。
3.养成善于研究分析、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4.培养重视健康、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通过活动,增强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确定一个适合的、感兴趣的课题。2.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课题、确定研究方法以及寻找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是难点。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选题课:(板书)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进行房屋装修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今天就以家庭装修与健康为话题,学习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研究课题(展示不同风格的装修图片),你喜欢什么样的装修风格?你的家里是什么样的装修程度?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想有个温馨、健康的家,可是,你知道装修污染对自身健康有何影响吗?装修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北京卫视视频)讨论白血病案例,分析评价。家庭装修污染物有哪些?它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研究性学习一般的流程有四个,我们今天主要来进行第一个准备阶段——选题。选题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课题研究有时候就是一槌定音,实际上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过程。选题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研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某种意义来说,选题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题得先定一个大的主题,咱们今天的主题是家庭装修与健康,说到家庭装修,每个人居室都不同程度的装修,居室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怎样装修才是健康的?那么我们在装修时,感受到的家庭装修选材和工艺的重要性,或者说你觉得家庭装修污染物有哪些?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危害?西安市的装修污染问题又如何呢?市民在装修的环保问题上又存在哪些误区?如何进行合理环保的装修?这样我们就可以先将大主题分散成小问题。不要着急说,先组织一下语言。
(二)畅谈感受——分散小问题。(板书)
展示课题研究的原则:科学性、需要性、兴趣性、课题性(板书)举例说明怎样选题?
围绕“品牌与形象”选题,起先,同学们都认为“品牌与形象”的研究可行,可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品牌是时装品牌、家电品牌、食品品牌、电脑品牌?形象,是产品形象、企业形象还是个人形象?
同学们受到启发,很快就明白“品牌与形象”涵盖面太宽泛。对这样宽泛的问题不可能在一个学期每周半天的时间的完成,6名组员的力量也远远不够。问题还涉及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同学们一时难以掌握。课题研究必须在实际具备的,或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客观条件下进行。老师建议对课题名称进行修改限度,使之切实可行。于是有同学提议将题目改为“时装品牌与个人形象研究”。
老师则再次让学生思考:“时装品牌”的研究对中学生而言有何实际意义?“个人形象”提法太一般化,能否针对性更强一些?他建议学生:“将研究同你们这个年龄的生活联系起来,做你们这个年龄所能做的,岂不更好?”
于是,小组同学又将研究题目修改为“校服与中学生形象研究”。相比之下,这个题目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研究范围比较集中,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用简练的文字板书到黑板上。(规定区域)
(三)归类问题,提炼课题。(板书)
什么是课题?课题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我们分析的问题,选择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小组讨论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预期成果。PPT展示讨论提纲:
1.本小组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什么? 2.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4.研究意义是什么?
(四)小组汇报(板书)
每个小组集体上台,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刚才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同学们汇报。汇报内容有:课题名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简练的语言)。
(五)师生评议(板书)
学生对刚才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评议,老师进行引导。
(六)课程总结
本节课我们以《家庭装修和健康》为主题,分组讨论,确定了各组研究的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大家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有很多闪光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做好这些课题研究。更希望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大家养成良好的绿色家装习惯和分析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建设美好家园、为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七)课后任务
各组组长在课余时间召集本组成员,继续讨论和完善课题名称、课题计划,下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题开题报告。
五、教师课后反思
第五篇:冯代云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生物组:冯代云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担任高三(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在这一个学期里,尽一切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简单的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自从开学之初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2班的同学,并慢慢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知心的朋友和老师。每个高中生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蕊,需要我们悉心浇灌。因此,我多利用课下时间与他们交流沟通,大大缩短了与他们的距离,使他们也喜欢上了生物课。这样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他们也愿意及时讲出,便于解决。
二、认真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课堂
我觉得认真充分地备课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特别的重要,因此,每节课我自己都先做大量的练习题目、高考题目,阅读许多相关的书籍,然后每节课之前我都认真地写出详案。在课堂上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三、经常走进课堂听课,虚心向老教师及各位老师学习
听课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本学期我听师傅何云威副校长及各位老师的课共40多节。我虚心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多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从各位老师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从这些课中我学到了许多精华,也丰富了自己的课堂。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时较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记忆也较深刻。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本身为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以班上的某个同学为例来说明。再讲蛋白质一节时以学生的头发、指甲、肌肉为例,以班上的几排学生为例讲解和氨基、羧基、肽键有关的计算题目。再如,再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时利用学生自制的模型进行讲解。讲到酶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熟悉的健胃消食片、加酶洗衣粉、加酶牙膏等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他们也喜欢上了生物。
五、认真批改作业,注重课后辅导
作业和课后辅导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有效补充,因此,我根据3个班同学不同的层次,精心挑选作业题目,布置合理的作业。课后辅导也是巩固拓展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利用课下、周末及晚上查寝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
六、教后反思
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每天上完课后及时总结一下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将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境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工作中优点:21世纪,生物科学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物学知识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渗透一些前沿知识,着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参与度高。在教学时运用实物对照、调查、实验等方法,借助实物、挂图、模型等教具。我充分利用了我校的生物,让学生走出课室,调查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让他们认真地 观察自己身处的环境。不足:教学环节衔接不够自然,课堂秩序性稍差一些,学生背记稍差一些,检查监督力度较小,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观察得不够细,对个别有潜力的学生没有做好引导。
教学工作,永无止境,常做常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好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2017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