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时间:2019-05-12 21:5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第一篇: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西和县兴隆初级中学刘畅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转变,一股股课改的热潮涌现,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并存提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身边每每发生的一幕却勾勒出我的思考:顶撞老师,嫌弃父母,损坏公物甚至拿营养餐的牛奶喷着玩„„难道教育缺失了感恩的成分?

教育“孝”为先,而“孝”无非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感恩”的影子所在,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是心灵的净化剂

他身上不是李宁,就是乔丹,父母满身补丁;他有免费的牛奶鸡蛋面包,父母见都没见过;他的手那么的细腻,父母的厚茧刺人;他三步就坐车,父母永远“11”号„„他们还说穿不好、吃不好、歇不好,狼心面对父母及社会的恩赐,这类学生很多,不妨进行点感恩教育,用大量的现实去涂染他们的心灵。面对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变了,端正了自己的品质素养,也懂得了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了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感恩教育是前进的动力源泉

他的父母离异了,他的母亲出车祸了,他的父亲在建筑队出事了„„很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了才懂珍惜,后悔以前没听妈妈的唠叨,后以前悔敌对爸爸的教导,后悔没疼爱过父母。对有些孩子来说,失去带来的挫折成为了他们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学会了用感恩去对待另一位亲人,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而部分单亲的孩子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应该用一颗爱心去择时择机教导他们,让他们从感恩中挖掘自己的人生挫折,使之变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源泉。

三、感恩教育是传统美德的多元化体现

老师批评,手插裤兜头朝天;同学之间不看自己有什么,嫉妒别人自己没什么;父母给钱送礼没感谢,还嫌少;家里来客你“老大”,不让座不倒茶;家座“四条腿”,校座“三条腿”;教室卫生三秒脏„„美德丢失的很“干净”。如果懂得感恩他人劳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他们能有这种举措吗?学会感恩就学会了美德。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的确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中要多点感恩教育,如办宣传板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举行学校或班级的感恩演讲赛,付诸行动的一次感恩活动等。真正让学生学会感恩,才有教育的后——“文”!何谈成绩和能力的差?

第二篇: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社会不断发展,学生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有赖学校、家庭、社会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其中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起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正文:

2001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同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中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学校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具有示范作用,并自动地、随时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具有良好的素质,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从而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的学生,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二、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父母离异、经济特困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与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现象,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为主要任务,使学生们轻轻松松学习,健健康康成长,促进身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就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2005年3月

第三篇:重视感恩教育

重视感恩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摘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全力参与,共同构建感恩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让感恩教育真正走进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与构建,最终学会去感恩、懂得去感恩、胸怀感恩之心,力行报恩之举,用真情回报社会、回馈生活,做一个心存感激,知恩报恩的人。

关键词:感恩资助育人

感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健康的心态,报答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资助工作中,对于受助者适时、系统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唤起受助者的感恩心,对感恩有清醒的认知并激发起其感恩行为,有助于受助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有助于受助者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方式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每种方式在发挥其独特效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此,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规范管理和实践运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

一、助困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制定了许多资助方法,资助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但是,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现实沉重的经济压力、城乡之间的差别、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问题的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自卑、焦虑、抑郁、敏感多疑、麻木冷漠、逆反偏激几个方面。

(2)资助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认定机制存在缺陷,各地对“贫困”的界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资助力度不均衡。如对国家现有奖、助、贷、补、免五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性不强,对多种救助项目的统筹安排和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缺乏充分了解,造成教育救助力度不够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现行各项贫困生救助形式是以无偿或半偿为主,渗透着传统的救济思想,在把经济困难的学生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贫困生是未来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的人群这一基本情况。

(3)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现在学生助困主要是“授之以鱼”的给予性资助模式为主,“授之以渔”的自我发展激励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造成了有学生申请才予以办理。“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不能够针对个体予以更为细致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帮助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些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相对脆弱又自卑的心灵。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在受助之后是否具备感恩的意识,是衡量其人格素养的一个基本标尺。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拒绝感恩是德育的失败,是不文明的表现。通过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强化德育价值功能,使贫困生正确看待所受资助,怀感恩心、做诚信人,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2)感恩教育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感恩回报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必然转化为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这就为贫困生的成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道德素质,一个不具备感恩思想的人也绝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贫困生具备了感恩意识说明他们具备了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这就有助于贫困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克服自卑、嫉妒、无望的不良心理和仇视、怨恨、冷漠的心理情绪,从而真正激发他们胸怀感恩之情、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本领,自立自强、奋发成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需要具有和谐思想的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宝贵人才,贫困生作为学生的特殊群体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对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具备和谐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怀感恩之心、存感恩之情,对于提升贫困生的道德修养有积极的影响,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面对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从道德认知层面去教育学生知恩、识恩,让学生知恩于心。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和知晓“什么是恩?”,亲身体会和感受“恩与惠”,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恩爱,只有“知恩”,才能“报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帮助和资助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对大自然的赐予、祖国和社会的培养、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等要心存感激。班级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生活学习等主渠道,挖掘其中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把感

恩教育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点拨学生知恩识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各种恩惠。通过知恩识恩教育,让学生怀感恩之心,产生报恩的情怀。

良好的感恩氛围对受助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如果感恩教育气氛不能很好地营造,生硬地针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无异于给受助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从而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资助工作本身会形成不必要的障碍。所以,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应倡导各班级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设计感恩广告、编排感恩节目、举办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算一笔亲情账等活动,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排解受助学生的孤独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学校的制度、教师的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感恩心理,尤其是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其感恩言行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所以,学校要努力营造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恩一体的系统感恩环境,使受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2)要从道德情感层面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怀,让学生感恩于情。

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这是道德动机产生的基础,也是学生知恩欲报、知恩图报的情感动力,感受到他人恩惠和欲求报答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要让学生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和帮助的人心存感激.所以班级指导教师要通过平常的小事来进行感恩感悟、书写感恩家书、感恩宣言、感谢信等一系列教育,引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能知恩图报。

为了达到感恩成效,可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如成立自强社、爱心社、志愿者团队,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团队,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感受,使他们易于交流,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归属感,通过学生团队的力量整合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受助学生可自己组织管理,完成岗位职责,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整合一些教育的关节点引导受助学生的感恩行动,如在母亲节、教师节、建党日等节日来临之际,有计划地引导或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举行一系列感恩实践活动,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养成在实践活动中感恩的习惯。

(3)要从道德实践层面去引导和实践,让学生感恩于行、报恩于举。

感恩教育要体现于道德实践中。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

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班级指导教师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恩教育要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就要以活动为载体,从小事、实事做起,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组织学生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帮助父母做家务,节约父母的血汗钱;参加志愿者活动,植树造林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念烈士恩情,就要发奋读书报效祖国;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刻苦学习,珍惜父母血汗钱,以优异学习成绩回报父母;感念社会之恩,就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懂得回报。在开展活动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教育不是完成任务或做一两件好事,要在思想意识里渗透感恩的思想,每一件事情里渗透对他人的感谢,把感恩作为快乐的事情来做,享受付出的快乐,享受付出的牺牲,享受感恩的生活。

四、明确目标,清晰思路,拟订今后工作设想

(一)逐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建设

1、根据国家政策和工作需求,加强资助机构建设,人员配置,力图成为中职学校资助工作新的亮点。

2、加强助学工作考核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规范工作程序。

3、科学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资助方案。

4、建立学生助学金使用效率的评估和检查机制。

5、建立资助工作投诉机制,保障学生投诉渠道通畅。

6、建立专职人员学习机制,提供学习目录,指定学习内容,定期学习小结,旨在助人成长。

(二)不断促进资助及信息管理水平

1、理顺关系。加强信用会作社与学校合作,提高办理国家助学金的效率。

2、加强培训。加强对班主任及助学学生干部的助学政策培训。

3、有效监督。加强对受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的监督和教育工作。

4、科学认定。改进和加强贫困学生认定工作,建立全面、准确的贫困学生数据库,实施信息动态管理,保障信息通畅、及时。

5、扩大影响。进一步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学校资助工作影响力。

(三)努力提升助学育人效果

针对当前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自卑感、对社会和学校缺乏认同感、感恩奉献意识淡漠、缺乏诚信、缺乏爱心、对集体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等思想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的结合经济资助开展思想教育。

1、以班级为主体推进感恩、诚信教育,举办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提高实效性。

2、以阳光助学服务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及社团作用,以贫困学生为中心,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形成校园良好助学氛围,帮助贫困生成人成才。

资助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备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受助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受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对经济资助的长效运行有推进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胡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加以继承肯发扬。正如安东尼罗宾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对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创造各种环境,利用各种资源教育受助者从感恩父母做起,从说一声谢谢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常怀感恩之心,常修为善之德,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同时,更要教育学生,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励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才是最大的感恩。

参考文献:

[1]李鹏昊.以人为本理念下贫困生教育工作探析[J]教学研究 2009,(3)52—53

[2]李从松 贫困对贫困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青年研究[J]2002,(2):5-9

附:翟海琴1981年2月女江苏泰兴泰兴市七圩小学

***

第四篇:阅读教学应重视

阅读教学中“读”的魅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那么,课堂上怎样教学生去“读”书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年龄小,玩心重,自制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有时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但眼在书本上心不在焉。乌中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只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课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啊!”“这节课怎么时间这么短”的慨叹。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教师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整个课堂应是听不到指责声和感受不到压抑感,即使学生读得不好,也应予以积极反馈。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言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主动读,而且在读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二、课堂教学把好领读关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1、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作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结构特点,比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的“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通过读,使学生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如李大钊在局势严峻的情况下回答自己的女儿说:“不要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通过读,我们体会到李大钊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三、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主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地的舒畅。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方法到位,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中小学课程教育应重视音体美

中小学课程教育应重视音体美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点,我国已基本做到。但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事实上,一纸试卷考查得出的往往只是学生一段时间内的以及他本身的智力。考了高分的孩子,并非他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试卷的得分里,学生的德、体、美、劳等方面是看不出多少的。

在全面发展的五要素中,体育包含的先天因素太多,受个人先天体质的强弱的影响,要拿来评价和量化,并把它拿来作为考查、选拔学生,这是不公平的。音乐和美术以及劳动这些学科,也是不具有评价的可操作性。

然而,恰恰是这几个难以量化、难以考检测教学成绩的科目却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和个人发展。

那么,是不是因为德、体、美、劳等诸方面不好考核,就放弃考核呢?

放弃对学生音、体、美以及德、劳的考核,学生每天就只是在拼智力。在拼智力的过程中,许多孩子逐步的就丧失了斗志,丧失了信心,甚至丧失了作为学生应该有的品行和操守。没有了艺体以及中国文化审美的熏陶,孩子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痛苦的。教师工作也缺乏了美感,育人过程成了操纵机器的过程。

许多教师之所以不把孩子的除文化课之外的其他学科当回事,就是因为这些科目不参加考试,比如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这些科目也确实难以有具体的量化措施,正因为这样,这些科目的教师也就钻了空子,得过且过,很多课时就算开设了也没什么意义,而有部分音体、美教师因为要教学成绩,只好改行上文化课。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音体美教师缺乏。虽然说,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音、体、美天赋,不让具有音、体、美天赋的孩子丧失天赋,是对音、体、美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实事上,为了追求文化分数,许多具有这方面的天分的孩子,对音体美的兴趣总被扼杀在摇篮里。我亲耳听到一个喜爱画画的孩子被班主任责骂:画什么画,学习成绩是第一位!考不好,你的画,画得再好有什么用?

我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每个孩子的发展,这是错误的。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文化文数,还应看到学生音、体、美的表现,从中发现苗子,加以引导和培养,而不是对有特长的孩子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尤其是音、体、美教师。

首先,学校应该对有特长的孩子给予扶持。但如果要这样做,就必须要有章可循。学校或者相关管理部门要有具体的措施,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要大力惩治那些美术课不好好教学生画画,课外招生向学生要天价的教师。

其二,应制定一些对音、体、美教师可行的评价方案。许多学校,对音体美教师的考核没有单独的举措,而是以学校平均分作为他们的考核分数,这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干好干坏一个样,造成他们中有的教师上课混时间,出现各种不良课堂现象。也有的学校对音、体、美教师不仅不重视还持冷漠态度,认为他们没有什么成绩。造成许多音、体、美教师多年没有评得优秀,晋职就更谈不上了。一些音、体、美教师为了晋职的时候有据可依,干脆就转行上文化课,学校也为了配合他们,于是出现了数学老师上美术,美术教师上语文。所谓术有专功,对业务的不熟悉和不专业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产生了各种矛盾。曾有一个孩子就因为教他语文的教师换成业务不精的音乐教师,而导致听不懂,成绩大幅度下滑,在家长提出转班、转校时遭到教师和学校的拒绝而与学校产生矛盾,最后小事闹大,影响极坏。

要重视音、体、美的发展,须有一套对音、体、美教师可行的评价方案,一方面可以调动音、体、美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不会造成有音、体、美天赋的孩子的才能被埋没。还应该发动美术老师带头美化校园墙体,而不是另行投资,造成资金浪?M;丰富校园精神文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创办温馨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生要全面发展不开音、体、美,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支持音、体、美教育事业,要为音、体、美教师提供所需设备和教学场地。学校要有专门的音乐、美术教室和活动场地,有必需的体育器材,保证学校音、体、美课程正常开展,严惩把音、体、美课程改作他用的现象。

(2)挖掘音、体、美教育资源。主动与文化部门、校外艺术社团等合作,经常举办一些音、体、美活动或比赛,让有才之人有展示的机会。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体、美教师队伍。目前许多学校缺乏音、体、美教师,有的因缺主文化课教师而调用音、体、美教师,造成音、体、美教师的紧缺。这些现象都应杜绝。

(4)加强对音、体、美教师的师德培养,有些音、体、美教师因为音、体、美没有重视考核,于是丧失了责任心和良心,让孩子在音、体、美课堂上学无所成,要加强对音、体、美教师的管理与培训。严惩课堂上消极怠工的教师。

(5)专门对音、体、美教师建立一定奖励和惩罚措施。

对美术教师的作业批发要有要求;对音乐教师教了多少首歌给孩子要有要求;有的学校几乎一年到头听不到学生唱歌。也看不到音乐教师给学生讲音乐知识。学生连最基本的乐器都不认识。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体、美的一些基础知识,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有所考核查,比如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大家也是看得到的,是否一个篮球一节课,教师到哪去了也不知道。学生最基本的坐立行走姿势、队列队行、广播操……体育老师教了多少?这个也是一个评价依据,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可以打分。这门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因为这科目上得怎么样,大家有目共赌,看学生体育成绩以及对体育教师匿名打分也是一些有效的评价措施。

总而言之,音、体、美的教育不容忽视,不仅要不要忽视,还应加倍重视。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下载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德育应重视礼仪教育论文

    [摘要]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人”。而使学生“成人”要比使学生掌握知识复杂得多,它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导”。因此,德育必须实现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通过......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南华县五街中学 鲁有祥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生命教育[摘要]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

    职业院校应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共5篇]

    职业院校应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彭宝利 赵静 摘要:本文阐述了职业院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倡导教师结合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来开展教研活动,为运用实际案例教学、提升理论与实践......

    学习高中语文应重视积累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的具体要求,学习高中语文要重新审视积累的内涵......

    课外阅读也应重视

    课外阅读也应重视 基础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中学语文课应如何适应转轨要求,从而完成教书育人,提高整体语文素质的任务?我认为,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还必须重视......

    应届毕业生应重视档案

    应届毕业生,应重视个人档案! 关键词:保留干部身份、工龄连续、档案工资调升、转正定级、职称定级、职称评定、出国、考研、党团关系、公务员政审、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继续深......

    毕业生应重视档案管理

    毕业生应重视档案管理 ——烟台市华宇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一、档案的作用: 真正能证明你学习、工作经历的就是你的档案。档案里面有你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各方面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