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时间:2019-05-15 10:2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第一篇: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葫芦岛市青少年宫

庞坤

语言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指出:“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实际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其它4种能力的基础。所以,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从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当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学 1

校教育教学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校外教育也应当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辅助学校教育。学校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论是学校还是校外教育阵地都应该自觉的肩负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任。

那么校外教育中如何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

一、规范口头语言

从语言表演课上通过学生听话、说话,在语言表达中,规范口头语言。首先,规范学生的地方方言。训练孩子们讲普通话,无论走进校园还是大型公共场所都应该使用标准普通话。说准普通话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义。接着,规范“语义”。“口语”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而运用普通话则使“个性色彩的口语”语义进入一个共同的语言系统。因为语言课上所使用的词汇,是规范的词汇,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普通话。

二、从基础知识抓起

在书法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掌握使用语言文字标准的基础知识。采用激发式、鼓励式、引导式教育学生把字写规范美观,首要任务就是正确掌握汉字的笔画顺序。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部首,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美观。每教学一个生字都采用不同方法教学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能力就培养出来了。基础知识也会变得牢固了。加强学生写字教学。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

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

三、注重细节、随时纠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方言、字音不准不对、错别字经常出现等现象,教师应注重观察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和书写细节,,及时发现学生在语言和书写上的问题,随时纠正,养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教师的汉语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

在现实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的教师汉语水平不高,有些教师的教学常用语言不规范,或是喜欢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板书潦草,书写笔画笔顺有误。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用实际行动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要抓住工作重点,力求实效生成。学校要在紧抓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同时,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认真书写,努力作学生表率。要经常性地举办教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比赛。教师上课的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强化写字的姿势,书写认真仔细。学校还要利用校报、版报及画廊为学生写好汉字创设环境,增强成功体验。除

了这些外在的动力以外,教师更应该在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的对规范化语言和规范汉字的运用提高。只有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五、要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

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流行甚广且对学生的影响甚大。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网络语言是一种一定社会时期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在一定时期还会有进一步扩大化的倾向。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看待,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另类思维”之下衍生的一种“另类语言”,符合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特征,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因此我们对待网络语言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乱用。

六、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争取效果最佳化。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教,更需要固化我们的教学成果,它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只有这些因素达到科学而合理的配合,才能达到家学校过的最大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语言文字工作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尤为迫切,它有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引导学生强化语言积累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青少年时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阶段,可见,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词语、句子、篇章是何等的重要!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我们应从杂志和各类书籍中收集一些精美的语言摘抄下来,然后每天熟练的背诵一遍,以培养自己的语言感觉能力。古人云“拳不多手,曲不离口”,只有每天坚持,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之所以要强调背诵,是因为这是形成语感的唯一途径。“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儿饼”、“成功从来只属有心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景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工夫就在写作前,而且主要在阅读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平日里,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在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语言的积累最下工夫的应该是让学生把课文读进去,读出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境地。

二、引导学生语言灵巧的运用

积累精美的语言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感觉能力,但是只有积累,没有运用,我们就不能将这些积累的语言灵巧的运用到平日的作文中去。通过仿写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仿写就是在原文的语言结构和字数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动或增添一些词语和句子,使之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沙宝亮的《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里重生,难忘缠绵细语时,用你笑容为我祭奠。让心在灿烂中死去,让爱在灰烬里重生。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稍作改动就可以变为:当灯光照亮书本,思绪翻动。笔就在风起雨后,书写人生。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让它在灰烬里重生。难忘父母眼神里,用你笑容为我壮行。让心在灿烂中前行,让爱在灰烬里重生。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当灯光照亮书本,思绪翻动。仿写应与积累保持同步,每天坚持一次积累、一次仿写,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运用语言的技巧了。

三、启发学生创造自已的语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真正形成有自己语言风格,就必须学会创造。在语言积累和仿写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应开始着手于自己的创造了,所谓创造,就是用自己的精典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要学会创造,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语感外,还必须掌握一定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来讲经典的语言应具备三个要素:1.语言的节奏;2.修辞手法的运用;3.典雅词语的运用。语言如同音乐、舞蹈,是有节奏的。所谓节奏就是由一对相反的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的。如音乐的节奏是由声音的高低、续停等形成的;舞蹈的节奏是由动作的刚柔、快慢等形成的;而语言的节奏则是由语言的舒缓与激越形成。整齐的句子激越、散句子舒缓;短句子激越、长句子舒缓。因而要形成语言的节奏,就是必须长短结合,整散结合。其次,作文的表达追求形象生动,作文的语言力求典雅。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得越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以至于思想积淀就越有益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愿自已能行动起来,让自己的语言生花,令自己的语言添彩,在文学的天空下插上绚丽的语言翅膀自由地翱翔。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美的语言,如果说文章是草,那精美的语言是草中之花,让人赏心悦目;如果说文章是大海,那么精美语言是海上的日光,令人心旷神怡。通过积累语言、仿作运用语言、创新语言的不断训练,来增强同学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论文

内容摘要:声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唱好歌曲,而歌曲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体。歌词在歌曲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和清晰地表达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声乐训练中,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基本功,苦练语言基本功。

关键词:语言基本功 歌词创作 情感表达 文化修养

当今的声乐教学,大多比较重视声音的训练,而轻视语言的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声乐主要就是塑造美好的声音,声音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好的声音,再加上高超的声乐技巧,就能成为优秀的歌手,甚至歌唱家。可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即歌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没有很好的语言能力是唱不好歌曲的。在这里,歌唱者的语言能力主要指语言基本功。语言基本功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什么要加强歌唱者的语言基本功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一、歌词在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性

声乐与器乐不同,器乐是纯音乐,是靠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的要素表情达意的。而声乐是有歌词的,是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忽视了歌唱中语言的作用,就等于说人声只是一种乐器而已。在我国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中,长期以来是以追求技术为核心的,教师希望用技术手段开发出最美好的音色和最宽广的音域进而塑造一个成功的歌者。可是往往最终的结果是演唱者只专注于声音的表现力,而忽视了歌词内容的准确表达。音色千人一面,演唱者唱不出歌曲的灵魂,打动不了欣赏者,甚至语言发音不清楚,更影响了听众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是通过歌词向听众传达歌曲内容的,所以一个好的歌者首先要自己理解歌词的含义,然后通过演唱技巧的运用,把每一个字、词、句通过轻、重、强、弱、明、暗等音乐上的处理传达出歌曲的神韵,达到感动听众的目的。比如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歌曲《儿行千里》,歌曲通过对儿子出行前妈妈为儿子煮粥、缝衣服、收拾行李等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慈祥母亲与即将远行的儿子依依不舍的场景。相信有过远行经历的人,或者长期在外生活、工作的游子都会对这样的歌词有深深的感触。歌唱者如果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能够打动听众。问题是有了真实感受未必就能够表达得清楚、明白,歌者只有具备了突出的乐感、技巧和语言基本功,才能把歌词的内涵表现出来。

歌词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是否优秀。在歌曲创作过程中,作曲家为事先创作好的歌词谱曲是最常用的创作手法。任何国家的歌曲发源之源头——民歌,都与该民族的母语音韵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语中的“四声”“平仄”,极具音乐性。把歌词声调略为夸张地朗诵,即可“吟咏”出曲调来。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北京语言韵味很浓厚的歌曲,作曲家就是在京腔京韵的基础上稍加夸张,形成朗朗上口的特性鲜明的音乐,歌曲一经演唱就很受大家欢迎。演唱者要唱好这首歌曲就应该了解这首歌曲创作的特点,了解北京语言的特点,才能把这首歌的韵味唱出来。所以说,很多歌曲是在歌词的音韵和歌词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产生的,作曲家完成了一度创作,演唱者要进行二度创作,就需要很好的语言能力,把自己读懂的东西用歌声传达出来,让听众也能懂得并且感受到。

二、歌词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这牵涉到一个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在歌唱中,技术是第一位的还是情感是第一位的?其实技术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才是最佳答案。歌唱中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语言。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的摇滚乐,摇滚歌手的歌声大多为喊唱式的唱法,不注重音色的美好,唱法没经过技术修饰,可是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为其疯狂,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各种社会问题使青年迷失方向,对社会充满了反抗的情绪,而摇滚乐手的歌词正好表达了青年人心中的想法,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摇滚乐的核心——歌词,在电声乐队这样一个极具煽动性的载体上,极大地释放了青年人心中的能量,所以摇滚乐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之一。在80年代的中国,涌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旋律清新美好,歌词积极向上,听到这些歌曲会使人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心灵是那么的快乐。这是因为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歌唱家们那清晰、准确、饱含深情的语言配合上美妙动听的旋律,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可见,歌曲如果恰当地表达了听众的思想情感,就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触发听众情感的除了美好的旋律外,就是歌词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歌唱者的任务就是把旋律和歌词的意蕴统一起来,把歌词的内容表达出来,达到感人的效果。

一首歌就像一首诗,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诗经》,就是一首首优美的民歌。劳动人民用质朴的语言把内心的情感唱出来,就因为诗歌内容真实感人才能够传诵千年。所以歌唱者首先应该是个诗人,这句话适用于创作型的歌唱者。诗人需要的是语言的创作能力。歌唱者还应是个朗诵家,朗诵家需要有很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作为一名歌唱者,充分地表达歌词的内涵和意境是最重要的。笔者建议演唱者在拿到歌词后,应该像一个朗诵家一样,把歌词好好地、多次地朗诵,把握好每一个字的语气、每一个词的重音。如果能把歌词读得很感人,就为演唱打下了基础。

三、提高歌唱者语言基本功应注意的问题

1.学好普通话很重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广阔的国家,歌唱者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方言,即地方口音。他们在歌唱时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地方口音,造成发音的不标准,这对于习惯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艺术表达语言的听众来说,会造成听觉上的不舒适感,影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普通的歌唱者身上,甚至一些著名的歌唱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歌唱家能够在普通话语音上再提高一些,他们的艺术造诣会更高。

还有一些歌唱者存在语言发音上的欠缺,比如发音含混不清、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舌尖音太重等,都非常影响歌唱语言的美感。对于这些欠缺,需要歌唱者花大量的时间练习,予以纠正。

2.有些歌曲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是流行音乐中的饶舌风格,在美声和民族唱法中,也有很多歌曲要求用快速、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这对于仅仅会说话而没有进行过专门训练的歌唱者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歌唱者应该进行专门的语言基础训练,这样在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时,语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笔者在教一些学习过播音主持的学生时,能感觉到他们在演唱歌曲时,语感、语速以及语言的清晰度、圆润度就比只学了声乐的学生要好很多。因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语言基础课,语言基础课能纠正常见的发音缺欠,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一般不需要再纠正语言发音的问题。

3.提高歌者的文化修养。有很多歌手演唱技巧已经很高了,可还是成不了歌唱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文化修养跟不上。歌者的嗓音的确很重要,可是歌者的灵魂更重要。动听的歌声一定是出自情感充沛、思想丰富的灵魂。像我国老一辈歌唱家应尚能、周小燕等,他们都是有着很高文学修养的艺术家,他们歌声的感染力来自于其对歌词意境的深刻理解和诠释。流行音乐界的知名歌星刘欢,他的成功也不仅仅因为他那高亢嘹亮的嗓音,而是他高出一般流行歌手很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正因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使他有很强的词、曲创作能力,演唱自己的歌无疑能更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使歌声有更强的感染力。流行音乐界还有更为知名的歌星罗大佑,他的嗓音是很普通的,甚至沙哑,谈不上具有好听的音色,可就是这样普通的嗓音却在流行乐坛叱咤风云,他凭借自己较深厚的文学修养把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观察和反省写成歌词。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罗大佑成为影响深远的歌者。可见,一个歌者,他的嗓音和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歌者都应该加强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锤炼,尤其是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手,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用灵魂去歌唱,这样才能使音乐和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歌者。

4.歌唱者应该尝试创作歌词。要求一个优秀的歌者同时拥有歌词创作的能力是很苛刻的,很多人也会认为没有必要。可是,只有歌者亲自参与到歌词的创作过程中,才能够深刻体会歌词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歌者的感情也能够被激发出来,并能够把歌词创作中的激情状态传递到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歌词和旋律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演唱者的情感和技巧更完美地统一起来。

声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好的歌唱者,单纯的声音技巧训练只能训练出声音华丽而内涵肤浅的艺匠。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使歌唱者的美妙音色和歌词、曲调的表现力完美结合,才能唱出感人的歌声。

参考文献:

[1]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生命教育

[摘要]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认知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本着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理解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含义,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是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 渗透

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而零八年十月在山西朔州、浙江缙云、北京昌平接连发生的三起弑师案着实骇人听闻„„近些年,青少年自杀、犯罪、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针对这些发生在青春年华的恶性事件,全国人大代表苏文金呼吁: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要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地理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认知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本着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理解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含义,积极渗透生命教育是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1、高中地理课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的每种行为几乎都与地理环境有关。而生命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能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生命教育致力于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人与环境的教育及人与宇宙的教育,无论进行哪个方面的生命教育,地理课程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可以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中地理教材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

我国地理教材是以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为出发点,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协调理论为依据来编写内容的,其中蕴涵

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如,通过了解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之浩瀚可见生命之短暂渺小;相形大海的深邃与博大可见生命之沧海一粟;相形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知识,可见生命之不可逆转性;置身于大自然当中,面对高山峻岭、江河奔腾、潮起潮落、繁星皓月,能感受自然之美;登长城、游故宫、直面孔府孔庙、穿梭锦绣中华„„,能感受生命的可贵、人类的伟大。举不胜举的良好素材孕育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尊重生命之个性、创造生命之价值。相反,通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人类为争夺资源所造成的世界局部地区的政局动荡、生灵涂炭进而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问题的阐释,进一步教育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谐意识。

3、高中地理学科的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条件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仔细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区位和空间的判断力,大胆的、科学的预测力,使学生既获得真切的体验,又增强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对自然生命以及自身价值的认识。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生命规律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从学生的生命特点看,他们个性各异、接受能力和学习愿望不尽相同。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同样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规律,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注重整体教学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后作业布置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总结评价要把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有机结合,这也是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样生命教育才能有效落实,学生才能在生命教育中获得发展,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健康丰富的情感、有创新能力的生命,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挖掘教材生命教育素材,整合有利的教学资源

1、运用教材。地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运用教材开展生命教育。无论是宇宙环境、生物环境还是大气环境、地质环境都蕴藏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内容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素材。如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酸雨、赤潮等问题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所致,教师应运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活化教材。地理教师要以全新的知识观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使其能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恢复地理知识的社会性、生活性、情境性。如,教学《大气的热力作用》时,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朝霞、晚霞呈橘红色?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的科学依据是什么?霜冻为何出现在深秋晴朗的夜晚?地球上昼夜的温差为何比月球上小得多?一系列的问题使教材趋于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和个性化,从而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沟通,也就是使地理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生存息息相关,进而渗透生命教育。

3、延展教材。教师可以扩展、延伸、充实地理教学内容,利用我国国情、乡土地理、新闻报刊等资料作为课程资源来渗透生命教育。特别是在讲述自然灾害时,延伸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生存技能。5.12地震拷问着我们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痛定思痛,呼吁站在教学前沿的地理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逃生本领,提高他们自身保护意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教育学生应该怎样自救,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你能自救,方能救人”的道理。

(三)重视节日(纪念日)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唤醒学生生命情愫

利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公民的共同责任。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告诉学生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感悟生命教育

教师在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背景中。通过声音图片的再现和鲜活生命的展现,使学生入境、生情、思考、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如在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人文地理的“人口与环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教学中,都可以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的再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五)结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生命教育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其目标之一是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如在学习完《人文地理》后,可安排学生一次课外调查活动: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环境、资源状况,理解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理,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后,可带领学生开展一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乡土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由此上升到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六)采用演讲、讨论等形式,领会生命教育

围绕生命教育主题,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演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领会生命教育的含义,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如在学习新教材上册《自然地理》时,可适时开展一些“人、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演讲或讨论。

(七)利用地理专题教育,深化生命教育

1、办讲座:结合地理新教材有关专题的教学,举办一些诸如环境保护、温室效应、自然灾害、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等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各种生存环境的影响,保护地球就是保护生命。

2、出板报:通过地理新教材某些专栏的学习或结合某些纪念日、节日,可让学生利用班级板报,适时地开展一些班级黑板报的宣传和评比。当然,板报的内容要突出生命教育,体现生命教育的内涵。

3、开网站:此外,在学校网站上,结合教材专题中生命教育的题材,开通生命教育专题网页,让学生把对生命的所思、所想、所感说出来。使他们增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第五篇: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西和县兴隆初级中学刘畅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转变,一股股课改的热潮涌现,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并存提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身边每每发生的一幕却勾勒出我的思考:顶撞老师,嫌弃父母,损坏公物甚至拿营养餐的牛奶喷着玩„„难道教育缺失了感恩的成分?

教育“孝”为先,而“孝”无非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感恩”的影子所在,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是心灵的净化剂

他身上不是李宁,就是乔丹,父母满身补丁;他有免费的牛奶鸡蛋面包,父母见都没见过;他的手那么的细腻,父母的厚茧刺人;他三步就坐车,父母永远“11”号„„他们还说穿不好、吃不好、歇不好,狼心面对父母及社会的恩赐,这类学生很多,不妨进行点感恩教育,用大量的现实去涂染他们的心灵。面对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变了,端正了自己的品质素养,也懂得了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了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感恩教育是前进的动力源泉

他的父母离异了,他的母亲出车祸了,他的父亲在建筑队出事了„„很多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了才懂珍惜,后悔以前没听妈妈的唠叨,后以前悔敌对爸爸的教导,后悔没疼爱过父母。对有些孩子来说,失去带来的挫折成为了他们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学会了用感恩去对待另一位亲人,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而部分单亲的孩子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应该用一颗爱心去择时择机教导他们,让他们从感恩中挖掘自己的人生挫折,使之变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源泉。

三、感恩教育是传统美德的多元化体现

老师批评,手插裤兜头朝天;同学之间不看自己有什么,嫉妒别人自己没什么;父母给钱送礼没感谢,还嫌少;家里来客你“老大”,不让座不倒茶;家座“四条腿”,校座“三条腿”;教室卫生三秒脏„„美德丢失的很“干净”。如果懂得感恩他人劳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他们能有这种举措吗?学会感恩就学会了美德。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的确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中要多点感恩教育,如办宣传板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举行学校或班级的感恩演讲赛,付诸行动的一次感恩活动等。真正让学生学会感恩,才有教育的后——“文”!何谈成绩和能力的差?

下载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外教育中应重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阅读训练的培养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阅读训练的培养 工 作总结 教育家陶先生最先提出“语文”一词,意即“口头这语,书面为主,不可偏指,而为之”。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要搞好阅读训练,应以情感为......

    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在很多幼儿园,承担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是集体语言活动。幼儿园集体语言活动常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体的谈话活动。集体谈话活动一般以师生相互......

    教学中应重视章节小结

    教学中应重视章节小结 (程慧琴 王嘉谋 张英琴 石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 014010 摘要:本文阐述了章节小结的作用,原则、形式、做法以及章节小结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如何......

    儿科护理中应重视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中应重视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在儿科治疗护理工作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到,心理护理与生理功能......

    中小学课程教育应重视音体美

    中小学课程教育应重视音体美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点,我国已基本做到。但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

    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

    学校德育应重视礼仪教育论文

    [摘要]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人”。而使学生“成人”要比使学生掌握知识复杂得多,它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导”。因此,德育必须实现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通过......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南华县五街中学 鲁有祥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