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外资利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中国外资利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直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投资市场。随着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的逐年增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外资利用现状
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到1998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共达到3000多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占58%。对外借款占36.7%,外商直接投资占61.6%,其他投资占1.7%。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形式是对外借款,约占60~70%。以后,增加了外商的直接投资。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占72%。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分析我国目前利用外资规模尚未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1997年的偿债率为7.3%,债务率为63.2%,均低于国际标准的20-25%和100%。动态规模也在合理的警戒线标准之内。今明年将是我国偿债高峰年份,估计其各项偿债指标也不会超出标准。所以,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是合理的,规模是安全的。从当前世界资本总体流动来分析,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尚小,只占5%,而美国占30%,德国占17%,日本占13%,英国占9%,法国占8%,加拿大占6%。世界资本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占83%,发展中国家占17%。分析我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更小。1996年,人均利用外资美国为231美元,英国511美元,匈牙利451美元,秘鲁85美元,泰国35美元,中国只有31.5美元。
二、外资利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分析有:
(一)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
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已达7万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内资,如果能将其中1/7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现又已开征利息税,但估计大量闲置的内资储蓄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投资数量不会很大。因为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这种转化的畅通渠道。其次,我国外汇储备也急剧增加,目前已达到3万亿美元,远远超出国际公认合理标准。这些闲置的外汇只好用来购买外国债券储存起来。目前,我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最多,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余下的也只好存入香港的外国银行。结果,有的外商在香港借我们的外汇又到大陆来投资,被记者戏称之拿中国人的钱去赚中国人的钱。所以,要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从我国当前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外汇储备不能很好利用的情况来看,没有大量引进外资的必要。
(二)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这对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系逐渐确定的今天,外资优惠政策在整个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中就显得不适应了。它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如税收优惠,价格优惠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优惠等。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中国政府给予的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占有了市场,冲击我国名牌产品,挖走国内技术骨干,使国内企业极为被动,甚至破产,工人大批下岗,社会保险业又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外资企业品牌产品占领了相当一部分我国市场,挤占了民族工业的市场份额。从具体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外商企业的品牌占了上风。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大片大片的市场被外商牢牢控制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内企业同国外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强弱差距,这种差距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对民族工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是必要的。
(三)引进外资技术含量低,消化不足,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当代经济竞争,已从资本实力转向技术实力,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我国引进外资的核心。但优惠政策对中小资本直接投资有极大的吸引力,造成来华投资大多数是中小外商,其技术实力不强,资本又有限,往往着眼短期的加工项目,技术含量低;属于技术含量高的国际先进技术的大项目不多,1995年统计只占0.8%。引进技术设备多为适用技术,先进技术很少。我国引进外资主要是港澳台,占58.3%,美国占8.7%,日本占5.8%,新加坡占1.8%,德国占1.4%,英法加拿大和荷兰只占0.4-0.6%。大量港澳台中小资本多,技术档次低,对我国技术进步影响不大。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目前进入我国的还不多,少数几家也只是转让适用技术,不转让开发技术。我们甚至还引进了一些落后技术,重复引进也多,轨钢技术设备和家电生产线均有重复引进。尤其是家电生产线,不同企业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同时引进,多达20~30套,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浪费了大量的国家外汇,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同时,我国往往只注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国际上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合理比例为1:10;我国目前只有1:2.5。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大量引进技术,但只引进一套,很注意消化仿造,直至创新,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之比为1:12。日本走过了技术引进 —— 消化仿造 —— 技术创新 —— 最后到技术出口的发展道路,很值得我们的借鉴。
(四)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
1、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我国国有企业在与外商合资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低估甚至不估;中方往往只按账面净值折算入股,或只评有形资产不评无形资产,造成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中方无形资产,名牌商标的损失更为惨重。我国现有20多万家 “ 三资 ” 企业,有90%使用外方商标,合资企业又花大量广告费,使洋品牌名扬四海,而中国名牌早已被挤入角落。
2、偷漏税现象严重,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国法制尚不健全,采取高价进原料、设备,低价出口成品逃避税收,使企业应上缴国税和中方应分享的利润转移到外商手里,造成企业虚亏实盈的局面。据统计,全国外商企业亏损面在40-50%之间,其中约70%属于账面上假亏。有的外商利用我国一些经济特区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搞短期小项目投资,三年后就转移,到处流串,偷税漏税。还有一些外商利用我国优惠政策搞 “ 假投资 ”,他们利用外资企业的名称,骗取国内银行贷款和用企业资金充抵外汇投资,转嫁投资风险,给中方造成严重损失。
3、近几年外商纷纷并购我国国有企业,企业降低其投资成本,节省时间,利用我国国有企业原有销售渠道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三、当前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应先利用好内资
从当前我国投资、储蓄和外汇储备来分析,均没有大量利用外资的必要。要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为此,要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健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扩宽储蓄转化投资渠道;应允许私人以基金会的组织形式参入金融活动,增强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好内资。金融改革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老百姓不能只有存款权,没有贷款权;要拓宽直接投资渠道,丰富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品种,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方能使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变高储蓄率为高投资率,充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确保资本金这一稀缺资源在我国不闲置浪费,而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内资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利用的基础上,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再由外资弥补。
(二)实行市场一体化原则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经济,各参与主体应机会均等地参与公平竞争。优惠待遇、超国民待遇,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使各参入主体不能均等地按统一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和出售商品,并公平地承担各种税负。因此,我国必须逐步取消外资的各种优惠待遇,实施市场一体化原则,这也有利于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WTO)。因为,WTO要求成员国对内外企业要一视同仁。现在外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头三年免税,以后只要纳15%的所得税,而在其他地区均为33%,从1998年4月1日起,合资企业进口生产设备不再享受免税待遇。这样,可以将外资企业投资行为引向更加成熟和合理。因为,一个法制健全、稳定、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远远超过短期内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长速度就是例证。
(三)按我国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改变目前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失衡状况今后利用外资都应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投向。
1、引进外资,要着重于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应大力引进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项目,如电子、机械、仪器仪表、工业设备、医药、建材等。努力实现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项目转移,改变目前一般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引导外资投向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投资于化工、机械、汽车等支柱产业,计算机、通讯等高新技术领域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3、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目前外资准入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这种潮流,引进外资投入,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近年来,我国金融、保险、外贸、商业、通讯、航空、运输等第三产业虽然有部分外资进入,但限制很严,开放度很低;应有计划,有步骤适当放宽,促其深化改革,使我国利用外资投向结构合理化。
4、加快中西部的引进外资工作一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其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要适当扩大中西部地区开放范围和幅度,可利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多,资源丰富等特点,来引导外资企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工业投向中西部。一些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大型项目,也可以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要在政策上对中西部地区实行优惠,放宽其引进外资的审批权限。
5、重视我国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近廿年来,我国投资硬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筹集了大量资金加强了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设备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前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从硬环境转向软环境,一些政府或执法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外资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干预和乱执法等现象。外资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或大财团,他们大多来自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熟悉和习惯于法制化经济,对于上述人为形成的不良投资环境大多望而怯步,影响我国合理利用外资,应注重加以改善。
(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与监管,目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国有资产部门是合资合作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专职机构,理顺产权关系,克服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
2、进一步完善价格评估体系,对外商投资的实物要进行客观的估价或折价,对于估价比较困难的无形资产,应制定其在注册资本比例上有一定的限额。
3、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条款,对 “ 合资企业法 ” 与 “ 公司法 ” 不一致的条款,应尽快通过立法程序予以修订。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4、完善外资管理体系,加强对外资全面及全过程的管理。多年来,我们只注重外资引进的前期管理,如立项审批等,却忽视了立项后的跟踪监督和后期管理;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外商在立项审批阶段所承诺的技术设备和资本到位远达不到,中方在配套资金和配套设备方面做出的承诺不能按期履行完成等。因此,应加强对外资的全面和全过程管理。不仅要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使其投向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导向意图,同时应加强对外资经营阶段的检查监督,督促其兑现所承诺的技术水平,外销比例、资金和设备到位,同时也督促中方企业在技术消化与技术改造方面的配套资金到位。
(五)为启动内需,目前可考虑实施投资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投资减免税是世界很多国家采用启动内需,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我国目前国内需求不足,可以考虑利用税收杠杆来促进投资,扩大消费,实施投资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即国家允许企业投资全部或按比例部分列入成本,从而使其应向国家缴纳税额下降,增大企业收入,刺激企业投资。
第二篇: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经济合作论文
论文题目: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
广州大学商学院
2012年12月
珠三角对于外资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一直都是珠三角经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它给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带来了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丰富的资金,还给珠三角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可以这么说,没有外资,珠三角不可能有今日的地位。然而伴随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珠三角在外资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从珠三角对外资的利用现状谈起,揭露珠三角在外资利用上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利用外资 FDI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一、珠三角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9个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和惠州。珠江三角洲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城市群。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是外资的重要投资地。可以这么说,广东省绝大部分的外资都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由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实际外资的利用金额,还是FDI占全省固定资产的比重,或者FDI占全省GDP的比重,珠三角都占了绝对的大头。而2010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两百亿美元,达202.61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合同外资金额246.01亿美元,而珠三角合同外资金额21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83.4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全省的86.8%和90.6%;2011年和2012年珠三角实际外资金额也占到广东省实际外资利用金额的90%左右。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看,珠三角地区能利用外资的金额在逐年增加,但是从增长趋势上看,有减缓的趋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外资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也就是说外资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有一些外资并没流到它该去的地方,因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是主要的问题。另外,珠江三角洲在外资利用上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二、珠三角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产业结构上看, 外资的主要流向是工业部门。外商投资主要分布在工业部门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这类工业产业结构有轻型化、外向化的特点。, 轻纺工业项目是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角色。不过珠三角的轻型加工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基础工业建设却相对滞后, 珠三角相当多的生产性产品用于出口,大都达到70%,有的产品甚至全部出口。这种结构与体外资追求利润的动机有紧密的关系。我国利用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所以我们应该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只适应于紧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而不符合珠三角长远发展的需要。
另外作为重要的加工贸易区,不少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供应国际市场。外向型是珠三角最重要的特点。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从事加工贸易赚取的利润是最少的。一个产品从原料到加工成形再卖出去,利润最少的环节恰恰就在于加工。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低,靠出卖劳动力也非长久之计,因此珠三角在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上必须有所行动。
外商直接投资偏向工业尤其是工业中的轻工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技术密集的电子行业, 这是因为此类行业开发投资相对较少, 回收期短, 利润率高, 风险较小。然而这种方式将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造成阻碍,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该地区的发展了。目前,珠三角地区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这并非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而且在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必然,对于环境的保护是不利的。
2、珠三角城市间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化严重
珠三角各个城市虽然同属于广东省,但是各个城市都各自为政,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区域内各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
珠海统计网于2008年发布了一篇文章---《珠海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现状及趋势》,其中指出了珠三角产业结构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8以上,其中广州第三产业相似度高达0.9058,而珠海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的结构相似系数更高,达到0.98;二是工业支柱行业与珠三角大部分城市高度重叠,其中2007年珠海与东莞、惠州、深圳的工业结构最为相近,其相似系数分别高达0.9466、0.9145、0.8937。
珠三角城市之间的产业同构,造成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这也不利于珠三角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经济圈,不利于构建循环经济,这对珠三角的进一步发展将造成巨大的障碍。
3、资源过分集中,主要来自港澳
2010年,珠三角外资来源的前5名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萨摩亚、新加坡2010年,珠三角实际外资利用额达到183.47亿美元,而这其中有至少七成来自香港。主要因为是珠三角毗邻港澳,拥有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并且我们也应该看到, 港澳台投资的项目多是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或其他中小型项目为主, 高科技产业的比重还不高,这样的投资结构已不能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要求。
珠三角外资来源之所以集中在港澳,主要是因为香港、澳门与广东的地缘关系和人民之间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三地人民相互往来频繁,资源互补、相对利益日益增长和经营环境的逐步接轨, 这是珠三角目前仍然保持以香港、澳门资本为主的重要因素。由于珠江三角洲的FDI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而港澳台资金以资本小、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特点,因此是不利于珠三角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这也使得珠江三角洲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4.引进外资技术缺乏消化创新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吸引外资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许多企业都以引进设备和资金为主, 而忽视了软件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引进。而企业引进外资技术也停留在一种原始的阶段,不注重吸收消化和创新。在国外,企业每引进1美元的技术往往要用7美元资金去吸收和消化, 但珠三角在引进技术时,消化吸收能力显得非常弱。最近两年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资金比例甚至不到1: 0.09,,远远低于韩国、日本1:10的水平。政府对科技投人占GDP的比重也比较低,大大低于国外8%的平均水平。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资金投人作支撑,科技水平就很难提高。另外, 传统产业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还不够。
5.忽视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中必须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和资源与环境的整体发展, 使一体化延续于子孙后代, 永续发展。珠三角在吸引外资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虽然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是却付出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代价,,使珠三角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缺乏协调发展, 这是今后有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相应的对策
相应的对策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从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珠三角的整体规划是由政府主导的,因而政府需要从各个方面引导企业、引导市场,政府要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整体的环境离不开企业积极参与,整体环境的改变也需要从企业做起。
从政府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引导FDI向第一、第三产业流动
长期以来珠三角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反映了现有产业的结构状况和比较优势, 但正是这种长期不平稳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校正这种产业结构的偏差, 珠三角必须贯彻“ 强化第一产业, 提高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珠三角今后发展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的引资政策, 把FDI引导到相对缺少资金的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政府有必要放宽第三产业投资的业务种类以及地域限制, 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政府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农业, 同时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然而引进外资时,我们要审慎,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杜绝盲目引资的出现,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2.整合区域资源, 充分利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给珠三角带来的发展时机。前些年由于中国政府对项目融资的管制,珠三角地区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金额非常有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投资壁垒也会逐渐消除。这给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对外投资或利用外资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珠三角地区可以通过地缘、资金、技术以及良好的经济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实行差别化的农业发展策略等措施来来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3.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现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吸引国外直接投资除了弥补国内投资资金的不足, 还有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目的。但是有学者认为, 自1992 年以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于本土企业投入不足, 无法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所造成的。鉴于此,珠三角地区应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 吸收为辅的原则, 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 来提高本地区企业的研发能力。跨国公司为了和本地企业竞争, 必然会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从而达到使内外资企业相互竞争,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4.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FDI为了降低投资配套成本, 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通常集中在其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 如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FDI所进行的投资大都是利润高、回收快的产业,如轻纺织业。另外,FDI所进行的投资大都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企业。当然,这与珠三角自身的经济模式切实相关。由于珠三角自身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征,我们所从事的产品出口实际上能获取的利润是非常少的,只占整个产品的价格很小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利于珠三角经济的发展的。
另外,伴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成本也在提高,人口红利趋势明显。目前,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挑战。因此,转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成为珠三角社会的大势所趋。
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珠三角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消耗的产品,一方面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自然环境。政府要鼓励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帮助其成长。另外,政府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把不适合珠三角发展的产业转移出去。鉴于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比较落后的局面,珠三角可以把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那里,帮助这些地方摆脱落后的局面;同时,产业的转移也有利于缓解珠三角地区FDI规模大幅度增长后部分资源短缺、成本上升带来的挤出效应。
6、建立一体化经济,消除各城市的行政壁垒
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在“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基础上,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实现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包括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管理一体化等整体性的一体化要求,它是一种区际分工与协作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珠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利益的优化与整合,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同时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各个城市能更好地进行协调,能有效地减少产业的同构化,使分工合作和规模效应更显著。所有的这些,将使进入珠三角的FDI这一资源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
7、加大吸引跨国公司R&D 投资, 重视高素质人才教育
跨国公司的R& D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外资与珠三角研究机构的合作、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等方式也将带动珠三角R& D力量的发展。必须通过指定相关政策, 如加大对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税收优惠, 在土地、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促进本地科研机构与跨国公司开展科研技术合作, 允许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参与政府支持的研发项目。另外,省政府应制定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支持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创办权威性的学术期刊, 引进外力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 以加强学术交流。
对于企业的建议: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
FDI尽管带来了我们所需要的先进技术, 但其产品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商手中, 转移来的只不过是已经进入“ 成本竞争”阶段,也就是对我们来说的相对先进技术, 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 一方面, 我们通过使用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 发展其先进技术;另一方面,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的研究与开发, 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
结论
对许多地区来说,外资在其经济发展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只是,运用得好,外资会变成一种外援,促进地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得不好,外资可能就会成为一种累赘,束缚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何运用好外资,一直是各个方面研究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正确的战略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它们。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根据趋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定好发展方向,这才是正确的运用外资的态度。
参考文献
文献一:赵冬生,江苏省中石化长燃镇江分公司,2010年《CEFTA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文献二:杨贞,黄超,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省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现状及对策研究》,《时代经贸》2010年10月中旬刊。
文献三:刘欢欢,云南财经大学,《外商直接投资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影响研究》,2011年5月。文献四:吴丽清,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08年。
文献五:陈喜强,广州大学商学院,《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效应探析——基于新功能主义溢出效应的思考》,2010年4月刊于《广州大学学报》。
文献六:尹科,彭晓春,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志良,梁箐,国家环境保护都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构建珠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圈》。
文献七:牛墙,《高铁助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刊于《高铁经济》 文献八:冯国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黄国徽,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两地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刊于《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三期
文献九:谢晋,湛江市规划防测设计师,《论珠三角经济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刊于《科学与财富》
文献十:郑玉滨,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试论金融危机下珠三角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商业经济》2009年第六期。
文献十一:张小蕾,广东省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所,《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的现存问题与法律解决》,《南方经济》1998年刊登。
文献十二:牛保庄,桂寿平.《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fJl.经济纵横,2007(4):105—106.
文献十三:冯国强,瞿丽,赵昆.基于空间关联性的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研究——珠三角经济区域背景下的考察[J].财务与金融,2012,(1).
文献十四:王光振,张炳申,珠江三角洲经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文献十五:桑百川, 王拾.2006: 珠三角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理念.特区经济.(02).出版社.14-16.
第三篇: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初具规模并逐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但如何走出发展阶段的瓶颈时期更是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沿革,并明确其建设的实施意义。然后,从观点认识、内容管理、运作模式和信息建设四个纬度全面的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分析,以期从理论上给我国政府提供可行性建议,从实践上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建设;对策;建议
China'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Zhangxin
(D computer technology haizhou13 51101053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 China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and gradually entered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but how to walk out of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bottleneck period is becoming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for establishment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 china.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Th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content management, mode of 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four latitud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ina'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kes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with period from theoretic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our government, from the practice of promoting China'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Electronic commerce;Information 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s;Suggestion
参考文献:
【1】张锐昕_电子政府概论【I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OO 4l
【2J赵武谨防电子政务发展的几个误区Ⅱ】.西南民族大学学
【3】金波.专家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有过滥势头【N】.中国经济时报,2002-06-03.
【4J李向东.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Ⅱ].商丘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5,(6),【5】于琛琢,秦晓红_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Ⅱ].电子政务,正文:
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沿革及实施意义2O世纪8O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改变了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模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促进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模式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信息社会下,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推动就是在这场变革中应运而生。电子政务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t1]它的概念源于美国克林顿政府,由英文E-goverrmaent翻译而来,现已被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所采用。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涉及公务领域、公众部门、跨地域的综合性行政网络,为我国政府工作带来了一场变革。但是,不能否认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从宏观上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方向和指导目标的相关研究已经逐渐开展,但在微观上对其观点认识、内容的管理、运作模式和信息建设等具体领域的研究还较粗略,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着重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存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归纳,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其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期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结更全面的建设指导。
我国电子政务工程从上个世纪8o年代初开展的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工程开始,到今天政府上网工程的全面推进,历经加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近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工程步入了全面高速发展阶段,据联合国发布的2004年191个国家电子政务测评结果,中国排名第74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作为政府资源的整合方式,作为政府与公众的交互媒介,作为电子政府服务平台,其实施意义也日益彰显。
电子政务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要来设计政府的网络职能,从而促进政府政策体制改革,构造服务性政府,实现以民为本的理念;也有利于实现政府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提高政府运作效率;电子政务系统使政府能够建立各种各样的政务信息数据库和政府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政务资源共享,增强政府决策能力和工作效率;电子政务系统还能够使政府最大限度的公开政务信息,加大公众舆论监督力度,从而提高政府公务的透明化,促进反腐倡廉。
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差距。现阶段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还很不完善,而且其应用也是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上出现观念认识的误区和在实践上存在着有尚不完善的措施,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电子政务观点认识的误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具体说来就是:重视计算机、电子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对电子政务建设后期的维护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同时轻视或不清楚为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政务工作自身应该做哪些改进,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在网络应用上,我国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又普遍存在着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
源的开发和应用的现象,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应用和服务意识,因而导致电子政务建设被动,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政府网站不仅是彼此不能互连甄通的“信息孤岛”,而且是缺乏鲜活信息、缺乏老百姓所关注信息的“信息荒岛”。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惜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形成了“有网络无应用”的尴尬局面。
2.电子政务内容管删的桎梏。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整体统筹的可操作性发展规划和规范统一的评估标准,从而很难建立 岛效务实的政府管 运作机制。在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陛、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内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出现条块分割、部门封锁,信息共享障碍严重,造成一些政府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激励机制。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腱电子政务时采用的标准也各 相同,没有建立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小可抵赣性,给上网人员的身份真实性、隐私权等带来极大的损害。圆政府是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我国80%P.i上的有用信息都南政府学握。我围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了3000多个政府信息数据库,这些库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所有,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不能做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不少数据库甚至因其拥有单位缺乏开发利用条件而成为 E库,不能为公众服务。由于缺乏统一的实施规划和技术标准,加之建设初期缺乏经验,有专家指出“电子政务建没有过滥势头”,电子化政府程存在着走向“政绩工程”的危险。M另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缺乏精明强干的政务系统管理人员。大多数政府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都很低,不少的信息化工作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他们不具备为政府的高层领导提供决策信息的能力,也无法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担任小了这个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3.电子政务运作模式的缺失。近儿年来,中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呈高速发展态势,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中国电子政府进程尚处于发展之初。电子政务在我围存在着严 的地发展平衡问题,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政府网站空缺数量较多,在33个政府网站空缺型的城市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西藏所有地方城市均未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其次是青海,有一半的城市尚未拥有自己的政府网站,空缺比较严重,再次是四川、甘肃、广西和宁夏,这些省旧治区)尚有超过2%的城市没有建立政府网站。技术和投入上如此,内容建设 1二也是如此。叫同时,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资 源共享机制,特别是缺乏政府部门问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在跨部门基础信息资源共建上,虽然我同已经开始启动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是推进效果不够理想。我国基石i¨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乏已经成为信息化发腱的主要瓶 颈。政府与公民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社会埘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的信息供给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再者,我国电子政务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在电子政务立法这一重要环节上极为滞后,许多方面基本上处于
空白,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法规,还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最后,电子政务服务受众对象不明确。信息服务仍是网站主体,双向互动和网上事务处理整体薄弱。网站往往以形象展示、自我寅传为主,而忽略了民众的受用程度,而且门户网站内容分类较乱,服务层次低。服务种类非常局限,个性化服务也非常弱。
4.电子政务信息建设的匮乏。从目前我国政府的网站应用来看,要构建电子政府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缺陷,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差、技术水平单一以及网站建设具有长期性。从目前已经建立的政府网站看。几乎所有网站的信息的更新速度过于缓慢,无法保证让广大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各部门的最新动向。另外,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较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还相当远,计算机造价昂贵、速度太慢,应用软件匮乏,能够满足我国用户需求的、汉化了的应用软件更是几乎没有。电子商务的推行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而落后的信息技术无疑会使电子政府在网上即时处理公务时受到极大的限制。电子政府建成后还面I临一些问题:数据来源的复杂性、网站建设的长期性和网络安全的隐患性。在我国的电子政府逐步构建完成后,政府的网上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也会越来越复杂。如果对各类数据缺乏统一的规划,将会造成相同信息的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并且无法相互连接。如果某一数据稍有变化,就需要到政府的各个部门逐一修改,不仅没有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反倒给公众服务带来了极大不便。电子政府的运作赢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因此电子政务的事实过程始终要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当今世界的冲突已经蔓延到了因特网上,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然而,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如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差,很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存在着极高的信息安全风险,另外公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政府机关的内部安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近2O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初具规模并逐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意义并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速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传统的办公习惯和技能都将受到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把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到转变政府职能,创优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因此,我们要充分领会政府管理信息化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对提高围家竞争力的重大作用。促使行政领导的观念转变到行政改革与创新上来,使他们从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切实能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的关键时刻,支持和引导电子政务健康快速的发展。
2.明确El标,合理规划,是切实完善电子政务的重点。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各种资源的重新配臵,也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部门要从 全局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对待资源重新配臵和利益重新调整,统一规划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布局,合理安排电子政务发展计划,与各业务工作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全面把握电子政务推进的工作重点和建设质量,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发展电子政务,国家要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要按照先易后难原则统一规划和协调推进。研究表明,电子政务在我国工商管理、税务、金融、海关等领域实施相对容易些,但要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特别是某项公共服务涉及多部门的在线服务,难度就要大得多。这不仅对公共管理本身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对电子政务的技术、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时,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IT行业专家参与,还要注重吸收部分行政管理专家参与,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的规划更具有权威性。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行为,建设资金大多是财政支出,因此,电子政务规划必须是计划性的,而不是指导性的。J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绝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以及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了方向,给国家资金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中国目前发展电子政务应本着有用、适应和好用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按照有用的原则发展电子政务,不能追求设施的高档次;在中部,可以按照适用的原则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按照好用的原则发展电子政务,有些设施可以配臵的高档一些。
3.按需分配,健全体制,是稳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基础。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以需求为向导,以应用求发展,从而确立以标准化为纽带的原则。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要以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为目标,以连通各个隔绝系统,整合分散资源,提升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为其工作重心,尽快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现有各项标准化措施。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当务之急是健全其建设体制,应从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方面人手,构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中,应注重应用的合理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构筑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跨地区、跨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和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推动电子政务向网上事务处理和协同工作这一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围绕协同应用和“一站式”服务的目标,从管理体制、基础平台建设、应用平台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和加强研究,明确服务对象,合理共享资源。
在电子的政务建设工作需要一个健全的体制,而健全的运行体制必须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以确保整个社会信息网络化的规范发展。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电子凭证的法律地位,加快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加强互联网的立法,加强信息化标准测定与立法,制定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保护数字媒体的知识产权,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健全。与此同时,还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要针对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制定保密管理制度、硬件与软件的培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制度和维护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上述制度的贯彻执行。目前,有关我国推行电子政务的两部法律已经在制定中并即将出台。这两部法律分别是《电子签“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目前比较合章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法》,两部法律的出台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成为一场工作制度的革命。嘲
4.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是有效实施电子政务的保障。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是政府信息资源,因此政府信息网络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资源整合、建设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是推进各地电子政务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关键在于打破行业界限。政府资源只有做到最大限度的公用化,电子政务才能发挥最大效率。根据我国国情和政府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各地不能完全像美国政府那样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虚拟网络。出于国家安全和保密管理考虑,政府信息网络应由物理上分离的两个计算机网组成,区分为内、外网。外网,与因特网逻辑隔离,供政府与外界交流使用。内网,供政府部门内部使用,是上下级政府、政府部门之间传递内部信息和保密信息、协同工作的渠道。由于在内、外网中传送不同等级的信息,因此会相应地采取不同的保密机制,如数字签名、IP数据加密、VPN 虚拟专用网等技术。在政府部门已经拥有一定的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情况下,如果将这些现有的基础网络资源加以整合利用,那么,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建成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平台。
第四篇:招商工作外资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一、招商引资
㈠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项目还比较少,特别是大项目少。下一步我们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富民富财政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开工项目进展缓慢,特别是UPC风力发电项目项目,开工建设缓慢。
㈡下一步的推进措施
1、加强项目储备,围绕我镇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且能充分发挥我镇优势的项目,积极推介给投资者,促进经济发展。
2、进一步优化服务,努力构建引进来、请进来、带进来的局面,做好现有在建项目的上下游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文章。
3、加强与在建项目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按预期进度安全施工。、深刻总结,找出差距,对症下药,确保招商引资工作不脱后腿,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二、利用外资工作
㈠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外资项目信息少;二是请进来,走出去,抓跟踪落实力度还不够。三是引进运作外资手段不够丰富。
三季度,我们将进一步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全力攻关,实现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
㈡具体工作中:一是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各重点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感情招商、企业招商、以商引商、网络招商等各种手段,搜集洽谈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积极包装策划项目,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在最广泛的交流中与外商建立感情,赢得信任,吸引外商投资,获取引进和运作外资的机会。三是拓宽运作渠道,对现有的外资企业:美国UPC公司、港华燃气公司,盯上靠上,密切联系,动员其外投资或帮助运作外资项目。四是与市外商务局密切联系,准确时把握了全市和其他乡镇利用外资工作动向,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三、电子商务 ㈠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村及农户对开展电子商务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2.个别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的基本环境。3.工作基础薄弱,从事电商年轻人少,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㈡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力度,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浓厚氛围。持续深入的开展电商宣传,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村广播、横幅、喷绘、上墙标语等多种方式,提高群众认识。科学制订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组织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参加市里的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我镇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在全镇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示范村和示范企业评选活动,激发新一轮创业创新的热情。加强与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和借鉴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促进我镇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我镇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集聚区、示范村、示范企业及示范户建设,电子商务宣传培训、交流合作和人才引进,组织推动机构建设奖励、资助和经费等。
3.定期开展培训,做好电商服务。通过与上级部门、网商平台、行业协会对接,积极整合资源,组织电子商务应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培训,为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为电子商务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民营经济 ㈠存在的问题:
新增私营企业个数与同类乡镇相比较少,企业投资少、规模小,二产多、三产少,产业发展不平衡等。
㈡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实现新增市场主体的新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以闲置资产为依托,更加有效的开展招商引资。充分挖掘闲置资产,抓好招商引资,重点是盘活三益、永胜工程材料等企业,使闲置资产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突出抓好项目策划,重点抓好工业创税项目。立足我镇实际,积极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依托东部山区、新能源等优势,力争新上一批投资多、规模大、税收高的项目。
三是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鼓励创业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
第五篇:中国外资研究与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简介
中国外资研究与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简介
中国外资研究与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英文简称CFCPA,由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各级政府外资行政部门如商务局、招商局、各级各类开发区、内资企业组成的全国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
CFCPA宗旨是遵照国家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为会员进行产业转移、再投资及招商引资服务,引导企业会员守法经营,保持可持续发展,引导、帮助各级政府外资行政部门如商务局、招商局、各级各类开发区、内资企业有效招商引资;加强外资的调查与研究,为会员提供中国外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增进会员之间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的关系,促进会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联系:cociw.org.cn@163.com